说话要有度,“酒多伤身,言多伤人”。话不可不说,不可多说。且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邱城曹操窟兵,白门楼吕布陨命”中关于刘备一言诛吕布的精彩描述。
吕布被曹操俘获,押在白门楼上。吕布趁曹操送陈宫下楼时,急忙对坐在上座的刘备说:“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刘备点了点头。曹操上楼,吕布大呼:“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曹操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之一言:“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短短几个字,要了吕布的命。曹操本有用吕布之意,刘备在这个节骨眼上只用一句话就告诉曹操,丁建阳、董卓这两个死于吕布朝下的义父,你曹操不应当引以为戒吗?曹操乃何等聪明之人,焉有不明之理,即令将吕布溢死。刘备视曹操为对手,当然不愿意让头号猛将吕布去辅佐曹操。但是刘备的话又不能多,稍说漏嘴,便会让曹操识破自己的心事,而不多的话又必须一击便中。刘备这一句话,一方面点明了吕布反复无常的致命伤,一方面又击中曹操多疑的弱点。这几个字掌握“度”的水平可谓极高。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人有双耳双目一口,那就应当多听多看慎言。言多易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可能犯错。所以,在交际场所,在指出他人错误时要把握说话的分寸,既要说明对方的错误,又要留有余地,保留对方的面子,否则,双方就会不欢而散,甚至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中山的小国。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汤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都喝上。没有喝到羊肉汤的司马子期感到很失面子,便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很快被攻破,国王逃到了国外。当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拿着戈跟在他的后面,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得到您赐予的一点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我们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不管中山以后出什么事,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中山国君听,感叹地说:仇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汤而亡国,却由于一点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人的自尊心比金钱还重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可忍受,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就无法预测他将会干出什么事来。有时候,本无存心伤人之意,却可能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言行的谨慎看来是很有重要的。
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的错处或隐私,给他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需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