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16800000003

第3章 春秋战国

春秋

(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周平王为什么东迁?

周幽王在位时,西周国势衰落,社会矛盾尖锐,潜伏着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诸多危机。但他不思进取,一味贪求淫荡奢靡的生活。他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裂帛千匹,以烽火警号戏弄诸侯。为讨褒姒的欢心,他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引起申后、太子宜臼的愤恨。不久,申侯(申后之父)联合缯侯和犬戎,举兵讨伐周幽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诸侯和申侯拥立太子宜臼为周天子,是为周平王。然而丰(今陕西长安西南)、镐(今陕西西安)地区遭兵火摧残,已成废墟,且又受戎人威胁,无法再定都于此,平王遂被迫于公元前870年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至此,周王朝政治中心东移。周平王重建的周朝,史称东周。

为什么说“周郑交质”标志着周王室地位的衰落?

自从周平王东迁之后,周朝势力日渐衰弱,不得不依靠诸侯的支持。春秋初年,郑国是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郑伯被任命为执掌王政的卿士,且一向专横跋扈。周平王怕郑伯权力过大,就想再委任西虢公为卿士,郑伯质问周平王,平王由于怕郑国的势力便矢口否认,郑伯就胁迫王室与他互换人质。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这就是周王朝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这件事充分表明周王室地位的衰落,周王室的地位已经降到与诸侯国同等了。

春秋有哪五霸?

东周末年,先后出现五个大国诸侯,包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作“春秋五霸”。还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春秋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而越王勾践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长勺之战是春秋时期哪两个国家的战争?

公元前598年,齐军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鲁人曹刿面见庄公,劝其忠信爱民,方可以跟齐国一战。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曹刿与鲁庄公同坐一辆兵车,其把握战机,一举击溃齐军。鲁庄公问曹刿用的什么战术,曹刿回答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长勺之战因此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为什么说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

春秋时期,齐国经济发展较快,先后灭纪、郕等小国,又结盟于郑,势力日盛。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598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进行改革,经济上“按田而税”,采取“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策,又令士、农、工、商者分别居住,令其职业世代相传,以稳定齐国社会结构。齐桓公又行管仲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威信大振,为中原诸国所拥戴。周襄王元年(公元前591年),齐桓公约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国君,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举行盟会,周天子亦派人参加。约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规定各盟国间,“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史称“葵丘之会”,齐桓公以此成为中原诸侯霸主。

管仲是齐桓公的宿敌,齐桓公为什么还重用他?

公元前598年,齐襄公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和公子纠同时从外地赶回齐国争夺王位。当时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他为了辅佐公子纠登上王位,亲自率兵追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当时被射中,受了皮外伤,但他装死蒙骗过了管仲,之后骗过管仲的追兵,率先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齐桓公即位后,旋即打败鲁国,逼鲁庄公杀了公子纠,献出召忽、管仲,召忽殉节自杀,唯独管仲忍辱做了囚犯,被押回国。齐军主帅鲍叔牙是管仲的好友,知道管仲是一个有才干的人,便竭力保举管仲为相,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意见,不计前嫌,亲自到郊外迎接,重用管仲,拜其为相国,处理国家大事。齐桓公拜管仲为相,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拘一格起用人才的典范。后来,管仲忠心耿耿地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强盛起来,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齐桓公伐楚说明了什么?

齐桓公划沟礼燕、救邢复卫,名声大振,各诸侯国纷纷结盟归附,唯秦、楚两国对此不理不睬。正当楚国气势逼人、北进称雄之际,作为中原各国盟主的齐国难以容忍,为了对付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公元前598年春,齐桓公率领齐及宋、卫、陈、鲁、郑、许、曹诸国联军南下伐楚,直抵楚国边境。楚王派使者与齐桓公交涉,管仲以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周昭王南巡之死两大罪状为由兴师问罪。楚使只承认不纳贡之罪,齐桓公面对不屈服的楚使,便答应在召陵与屈完签订盟约修好。齐桓公此次伐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说明齐楚之间的实力相当,谁也不敢冒险进行决战,春秋时期的争霸局势微妙莫测。

齐桓公怎么死的?

公元前598年,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取得胜利,做了齐国国君。即位后,在管仲的辅佐下实行全面改革,国力迅速强盛;在外交上,齐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借以团结中原各诸侯,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充任盟主达70年之久,成为春秋时期最有实力的第一个盟主。公元前598年,管仲病逝,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要疏远易牙、竖刁等小人。但齐桓公没有这样做,仍然重用这些人。公元前593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等人认为机会到了,便假借齐桓公的命令,堵塞齐宫大门,并在大门前竖起一道高墙,不准任何人进入宫内。齐桓公卧病在床,没有一个人过问,最后,这位称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在宫内。齐恒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互相残杀,谁也不管父亲的死活。结果,齐桓公的尸体在寿宫中整整搁置了59天,尸体生了蛆也无人收葬,其下场实在可怜。

为什么说晋楚城濮之战是晋文公建立霸权的战役?

公元前838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而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国转而依附晋国。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晋国就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晋文公在公元前832年率军渡过黄河,攻打曹、卫小国,以诱楚军。楚军不为所动,依然全力攻宋。晋文公施用“退避三舍”的妙计,最后双方在城濮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车战。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正确方针,最终击败了楚军,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二个霸主。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此战的“退避三舍”方针,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

秦晋崤之战是怎么回事?

秦穆公即位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图谋东进,力图在中原地区建立霸权,但是遇到了晋国的阻挡。公元前8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便不听大臣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秦国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越过晋国南境,抵达滑。郑国商人弦高在途中与秦军相遇,机警的弦高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于是决定返回。晋国派大将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在回师途中遭到晋军和姜戎的夹击,身陷隘道,进退不能,全部被歼灭,三位大将被俘。第二年,秦穆公亲率大军渡河焚舟要与晋军决战,晋军避而不出。秦穆公到了崤之战的战场,祭奠阵亡的将士,然后回师。

秦穆公是如何称霸西戎的?

齐桓公和晋文公相继称霸中原之际,西部的秦国也逐渐发展起来。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想趁机进占中原,但是与晋国交战几次,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南方又有势力强大的楚国。秦穆公只好转而向西发展,派兵进攻西戎,先后征服兼并了十四国,开拓了上千里的疆土,成为西戎地区的霸主,为日后挺进中原打下了基础,也对西部的开发和民族融合有积极意义。

何谓“问鼎中原”?

公元前708年春,楚庄王率军讨伐陆浑之戎,到达洛水,在周朝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前往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一番言语,让楚庄王知道周天子在诸侯中还有相当影响,使其不敢轻率攻周。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的成语就源于此。后来,秦始皇“泗水取鼎”,取的就是周室之鼎。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流传千年,被后世演绎为挑战王权、攘夺中央最高权力的意思。

何谓弭兵之会?

弭兵之会是春秋后期中小诸侯国要求停止争霸战争的会盟。晋、楚两国长期争霸,分别寻找机会,兼并小国,扩张势力。春秋中叶后,晋、楚争霸日趋激烈。楚联秦,晋联齐,南北对峙,旗鼓相当。长江、黄河流域大小诸侯国几乎全部卷入战争,终年争斗,兵连祸结,几无宁日。受害最深者,以郑、宋为甚。崤之战后,晋、楚两国疲于攻战,愿意暂时休战,于是出现了结束大国争霸的弭兵局面。“弭兵”运动是由受大国争夺之祸最深的宋国发起的,前后共两次。

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98年),宋大夫华元约合晋、楚于宋相会,订立盟约,此为第一次弭兵之会;但三年之后,楚乘晋国发生内争之机,撕毁盟约,再度与晋争霸,楚、晋经过一系列战争,晋连败楚国,并侵入齐、秦等大国,国势再度上升。不久,晋国六卿赵、韩、魏、知、中行、范氏之间,内争再起,无力外顾。这时楚也受制于吴,不思北进。

公元前598年,宋国大夫向戌再次约合晋、楚于宋都,齐、秦、鲁、郑、卫、曹、许、陈、蔡、邾、滕等国也积极参加,举行了17国诸侯共同与会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虽然这次弭兵会议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满足晋、楚两国的贪欲,但此后70多年间,晋、楚之间再未发生较大战争,这对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生活是十分有益的。

吴越争霸是怎么回事?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时,吴的国力也日渐强大。吴王阖闾采纳楚国逃亡之臣伍子胥的建议,向楚国发动了连续的进攻,五战五胜。公元前598年,越王勾践即位,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结果大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继位,立志要为父复仇。公元前598年,吴国打败了越国,越国宣告投降。吴国乘胜北上征服中原诸国,俨然以霸主自居。越国降吴以后,越王勾践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进行了长期的复仇准备工作。公元前592年,吴国北上会盟,内部空虚,越国乘机大举伐吴,经过近十年的激烈战争,最终打败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越国也北上会盟诸侯,号称霸主。吴越争霸已经是春秋争霸的尾声,战国七雄混战的局面即将来临。

侯马盟书是什么样的誓约文书?

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时的誓约文书。1568年,出土于山西侯马晋城遗址东南部的盟誓遗址中,故称“侯马盟书”。根据盟书的内容分析,侯马盟书是晋定公十五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8年)间,晋国世卿赵鞅与卿大夫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以结盟的形式团结一致,打击敌对势力,特举行盟誓时的誓词。侯马盟书的发现,对于揭示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对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重要的文字资料。

什么是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的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状况的一种描述。春秋时期,随着宗族政治的日趋解体,传统的礼乐制度也难以继续维持,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各国的政治斗争中,以下犯上的夺权事件层出不穷,不遵循旧有礼制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一些从诸侯手中夺取了政权的卿大夫,不仅僭用诸侯之礼,甚至也僭用天子的礼制。有鉴于此,孔子继周公之后对于礼乐制度进行了再次加工和改造,努力要将社会重新纳入礼乐的规范,但是他的理想并没有实现。继承制、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都遭到严重破坏和解体,这些都与西周时期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截然不同。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社会变革的加速使传统的礼乐制度被彻底破坏。各国纷纷进行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从而取代了礼乐的地位,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工具。此时残存的礼乐,已经流于形式,名存实亡了。

什么是熊掌难熟?

宋、楚泓之战,楚军大败宋军,威名大振,当时中原各国除了晋、齐、秦、鲁等国以外,几乎都尊楚成王为共主,楚成王建立起霸业。公元前828年,楚成王想立个太子,以免百年之忧,他不听臣下劝告,执意立长子商臣为太子,后觉商臣心肠毒辣想更换太子,不料此事引起祸患。公元前828年,楚成王的长子商臣和大臣潘崇率亲兵卫士深夜围攻王宫,持剑要杀楚成王。楚成王说:“我已命人在烧制熊掌,俟其熟而食之,虽死不恨。”潘崇厉声说:“熊掌难熟,你想拖延时间以待外救。”说罢用束带将楚成王勒死。楚成王缓兵之计未施成,一代霸主惨死在逆子叛臣手中。商臣就此继位,是为楚穆王。

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故事?

在春秋时期,赵氏家族在晋国朝廷里历代为官,他们为政清廉、一心为公。公元前593年,因奸臣屠岸贾诬陷赵同、赵括造反作乱,晋景公诛杀赵同、赵括,并将赵氏全族杀戮,同时四处搜捕赵氏遗孤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定计,以程婴的儿子假冒赵武替死,从而救出赵武,由程婴抚养成人。17年后,景公重病,前来算卦的人说是因有功于晋国的人被害在作怪,景公最后得知赵氏孤儿的真相后,替赵家平反昭雪,赵武当上了大夫,赵氏势力重新恢复并最终铲除了奸臣屠岸贾。元杂剧《赵氏孤儿》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什么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弹琴高手,但能真正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有一天,伯牙弹琴,打柴人钟子期在旁边倾听。当琴曲如高山般激昂时,钟子期赞道:“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巍群山。”不一会儿,琴声如流水般细缓,钟子期又赞道:“弹得真好啊,就像那潺潺流水。”于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两人结成生死之交。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后前往子期家拜访。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伯牙万分悲痛,他砸烂了自己心爱的琴,决定从此不再弹琴。

春秋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孙叔敖,楚庄王时名臣;晏婴,春秋后期杰出政治家,齐大夫;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次子;范蠡、文种,越王勾践之左右手,位同他国之左右相。

春秋、战国时期是如何划分的?

春秋时期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所记载的是公元前592年~公元前591年间周朝诸侯割据的史实,现代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把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8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598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之后,各诸侯兼并频繁,战乱不止,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战争才停止下来。后将这个时期称为战国时期。

为什么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孟子“春秋无义战”的原意是说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春秋时期,东周王室已经开始衰弱,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开始争霸称雄。这时,齐桓公便乘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经过多年征战,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渐趋衰落,随着晋国的强大,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楚庄王继位后,北上与中原各国争雄,于公元前598年灭郑,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三个霸主。后来,吴王夫差在战胜越国、齐国、晋国后,终于称霸中原。之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春秋时代展开的大国争霸战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代替周室并夺取其对各国的勒索权,实际是兼并掠夺战争另一种形式的发展。孟子所说的“无义”就是不义,不合乎周礼及儒家的礼仪道德观念,这就是所谓“春秋无义战”的原因。

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父亲早逝,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孔子成为鲁定公时鲁国的司寇,当时鲁定公沉迷享乐,不理政事,孔子数次劝谏不听,就与弟子们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机会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但都未成功。从公元前598年到公元前598年的十几年中,孔子先后访问了六七个国家,极力宣传仁、义、德政和礼制,他的“仁政”思想和当时各国国君都希望称霸的思想很不相符,所以并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采纳。

墨子是否姓墨?

墨子的姓名一直令后世学者困惑不解,说法有多种。最传统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等都称他墨翟,《元和姓纂》明确说他是孤竹君之后,本墨胎氏,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以后《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影响较大。

南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则称墨翟为“翟子”,元代伊世珍《琅环记》也附和此说,并认为他姓翟名乌。清代周亮工《因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一方面认为他姓翟,并由姓转变成了名;一方面认为“墨”是“道”,是一种学派。近代学者江琼《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作进一步证明,认为古代确实有“翟”这种姓氏,但根本就没有“墨”姓,而且战国诸子中儒、道、名、法、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都不是以姓名作为学派名,因此墨应该是学派的名称。

着力于墨子研究的近世学者胡怀琛,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这样,墨翟成了外国人的姓名。

钱穆《墨子传略》从墨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向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此外,汉淮南王英布因遭黥刑后称为黥布,也是一证。而翟确实是名,因为《墨子》和《吕氏春秋》记载墨翟,往往自称“翟”如何如何。尽管有以上多种说法,墨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的姓名至今仍难以确证,只有等待新的研究成果了。

什么是道家?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学派之一。道家和儒、墨家两家的积极用世不同,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是主张清静无为的隐者。道家学派以春秋时期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为理论基础,并以此说明宇宙及社会万象的本质、根源、构成及其变化。道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以老子的“道德自然”为基点,主张人们在思想上遵循“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清静无为”的“道”理;政治上主张“无为而冶”、“小国寡民”、“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行为上主张顺乎自然、守雌守柔、以柔克刚。由于各自阐发的重点不同,战国时期的道家分化成若干派,其中以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最为著名。道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极深,成为历代的士人们寻求解脱的精神武器。

什么是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期、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之一。其创立者为孔子,他以六艺为法,借助对传统伦理制度的发掘,推进人文精神文明建设,以大同社会为理想目标。学说核心以“仁”、“礼”为两端,反对偏执与极端,主张中庸与义、恕,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有教无类”,通过教育使全社会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据史书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有七十二人。儒家学派在孔子之后有孟子、荀子等代表人物。儒家思想经过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的正统思想,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

《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间,是孔子和弟子们的互相问答,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成书。它虽然不是孔子的著作,却是研究孔子及其思想主张的原始资料。《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方面,内容广泛,言简意赅,尤其是在治学和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千百年来儒家弟子的必读经典。

为什么说《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孔子编订的鲁国史《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记载了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822年),讫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591年),共计282年的历史。该书体例为比事、属辞。所谓比事,一是按年、月、日顺序,把所有史事排列下来;二是讲求史事详略取舍。所谓属辞,即强调用辞要达意。凡所录之事,在用词上要有差别,以表达不同的意义。一部《春秋》仅用1.8万字表述,简练确切,没有浮词。《春秋》的编撰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私修史书,打破了西周以来贵族对史学的垄断,对记录历史的真实性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孔子还开了私人著书的先风,后来的百家争鸣与此有莫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春秋》的编订对后世史家撰写史书产生了巨大影响。

《孙子兵法》为何被誉为“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又叫《孙武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据史料记载,为春秋末年吴国的军事家孙武所著,共13篇。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历史上的战争经验,揭示出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作战经验结合的天才产物,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备受国内外人士推崇,被称为“兵学圣典”。8世纪该书传入日本,17世纪又传入欧洲,现有日、法、英、俄、意、阿拉伯等语种的译本传世。

《左传》是一部怎样的书?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学家。相传他是鲁国的史官,与孔子时代相同,人品受到孔子的称赞。他根据《春秋》纪年收集各国的史料,撰成了《春秋左氏传》一书,也称《左传》,此书大大丰富了原书的内容,而且史料详实,艺术性强,成为史学史与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作。《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8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公元前598年),比《春秋》多出17年,其叙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公元前598年),以12位君王的次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在史学中具有继往开来的传承作用,还是非常著名的文学典籍,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

古代的伦理教育有哪七教?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伦理教育术语,包括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和宾客七个方面的内容。孟子曾将它归纳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项准则。其中兄弟归于长幼,宾客归入朋友。所以也称“五教”。此外,孔子也有“七教”一说,即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与谦让。

战国

(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指韩国、赵国和魏国。春秋后期,新兴势力与旧势力的斗争在晋国激烈展开。韩、赵、魏、知、范、中行氏六家,都是晋的新兴势力。但他们在改革旧体制方面作法各自不同,故六家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也各异。如在亩制改革方面,韩、赵、魏三家最彻底,知氏次之。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593年),范氏、中行氏与郑国等联合,与赵、韩、魏在铁(今河南濮阳附近)交战。赵鞅阵前誓师时宣布:鼓励军功,庶人、工商业者以上可依军功受赐田、赐爵;奴隶身份的臣、隶、圉等,也可依军功获得自由人身份。这一措施,深得民众支持,结果一战击败范氏、中行氏。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593年),韩、赵、魏三家再次联合攻灭知氏,分别据有晋之中部、北部和南部地区,成为晋国实际统治者。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两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703年),周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至战国周安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59年),韩、赵、魏伐灭晋侯,三分其地,最终完成三家分晋的历史过程。

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

战国时期的七个大国,即齐、秦、燕、楚、韩、赵、魏。“七雄”的地理方位是:齐在东、秦在西、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韩和魏居中。七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连年征战争雄,故名。后秦国兼并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什么是李悝变法?

战国初期的魏文侯(公元前598~公元前359年在位)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李悝为相,在国内推行变法。李悝出身低微,了解民间疾苦和国家政治对民生的影响,着手从政治和经济上进行变革。变法的主要措施有:鼓励农民勤谨耕作,实行“平籴法”,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编篆《法经》。李悝变法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发展了封建经济,不仅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先强盛起来,而且也为接下来的各国的改革做了良好的开端。

吴起变法何以失败?

战国初期,楚悼王(公元前701~公元前381年在位)在国内开展变法运动。他任用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均爵平禄,取消世袭的封君、世袭的爵禄,用从封君那里得到的爵禄去奉养经过挑选的有功将士;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权威,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吴起责令楚国一些与王室关系疏远的贵族到僻远的地方去开发,这也是一种新的拓土殖民形式。吴起变法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打击了旧有的贵族,推行起来阻力重重。变法仅仅一年,支持他变法的楚悼王便死去,于是贵族们群起反攻,吴起伏在悼王的尸体上,诱使贵族的乱箭射中了王尸。按楚法规定,加兵器于王尸者,罪及三族。因此射杀吴起的旧贵族七十余家皆被处以诛三族之刑。吴起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他的变法过于激进,在改革中采取了过多的铁腕手法。但他的变法促进了楚国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战国初期,秦国地处西陲,政治、经济、文化落后,被中原诸侯视为戎狄。秦孝公任用商鞅于公元前359年到公元前370年,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废除井田制,把土地授予农民,允许自由买卖,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奖耕战、奖军功,制定军功爵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工商业发展,促进小农经济繁荣,巩固封建经济基础。且规定男子成年必须与父母分居,以利于增加赋税收入;实行县制,共建31县,县设令、丞,均由中央委派,掌管全县政务;编制户口,建立什、伍连坐制;统一度量衡。现存的“商鞅量”,就是当时颁行的一件标准量器。商鞅变法加速了秦国的封建化,剥夺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变法更使秦空前强大,为秦国统一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以“谋反”的罪名将商鞅车裂。

什么是合纵与连横?

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大,不断出兵进攻邻近的国家。齐、楚、赵、韩、燕、魏等六国由此提出了“合纵”抗秦的主张,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因为这六个国家都在秦国以东,纵贯南北叫做“纵”,所以人们把这种联合称为“合纵”。“合纵”最终因各国之间互不信任,团结不起来而告以失败。

跟“合纵”相反的是“连横”。有人提出,秦国太强大了,只有依赖秦国,与它联盟,对付其他国家,才能取得胜利。因为秦国位于西方,其他六个国家在东方,从东到西叫做“横”,所以人们把这种主张称为“连横”。当时,鼓吹“合纵连横”最有名的纵横家有公孙衍、苏秦和张仪。

荆轲刺秦王成功了吗?

战国时期卫国人荆轲是当时的剑术高手。公元前228年,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带着将军樊於期的人头和割让城池的地图前去刺杀秦王,以解亡国之危。荆轲到了秦国的朝堂上,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看里面果然装着樊於期的头颅,于是他又叫荆轲把地图拿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事先藏在地图里的浸毒匕首就露了出来。荆轲抓起匕首刺向秦王没有刺中,秦王便往外逃跑。荆轲追了上来,两人绕着柱子转起圈来。秦王的医官急中生智,把手里的药袋向荆轲扔了过去。荆轲一闪身的工夫,秦王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右腿。这时候,武士一拥而上,杀死了荆轲。

胡服骑射说的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事?

战国时期,赵国处于北方,邻近胡人部落,这些部落常向赵国发起小的掠夺战斗。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骑马射箭,迅速敏捷。赵国军队为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笨重,交战中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此,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以便提高军队机动性和战斗性。他的这种做法当时遇到了来自贵族们的巨大阻力。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推行改革。在胡服措施成功之后,赵武灵王接着训练骑兵队伍,练习骑马射箭,同时改变原来的军事装备。经过改革,赵国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

长平之战中秦国用的是反间计吗?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秦国大败赵国的战役。公元前282年,秦将白起伐韩,韩上党郡守联赵抗秦。赵孝成王命廉颇率兵进驻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抵御。双方相持三年之久。公元前270年,秦国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罢免廉颇,改以赵括为将。赵括骄傲轻敌,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盲目出击,被秦军包围。赵军70万人皆降,白起仅将幼弱者270余人放归报信,余皆坑杀。此战赵国主力丧失殆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杰出战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邯郸之围是如何解除的?

公元前259年,秦国于长平之战后乘胜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历时两年未能攻下。赵国向诸侯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10万大军援赵,但是惧怕秦国的战争威胁而中途不敢前进。公元前259年,魏国的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救赵,想方设法盗出魏王调兵的虎符,到晋鄙军中假传王命,夺得兵权,挑选了8万精兵,驰援救赵。魏军和邯郸城里的赵军里外夹攻,秦军大败,邯郸之围解除。此次失利对于秦国的实力并没有根本的影响。赵国虽然暂时转危为安,而长平一战损失太大,从此无力与秦国抗衡。

田氏为什么要伐齐?

田氏伐齐是指战国初年齐国大夫田氏夺取政权建立田氏齐国的事件。齐景公时,大夫田桓子以大斗出货,小斗收进,笼络民心,民归之如流。公元前598年,田乞为相,专齐政。公元前598年,田常割齐地自安平(今山东淄博东北)至琅琊(今山东胶南西南)为封邑,到此时,齐政皆归田氏。公元前359年,周天子立田和为齐侯,列于周室。不久,齐康公卒,姜齐亡,田氏遂有齐国。

你知道成语“毛遂自荐”的由来吗?

公元前259年,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想带20名门客同行,但缺少一人,毛遂就自荐随行。见到楚王后,平原君与楚王议论良久而无法决断,毛遂不顾个人安危,按剑威胁楚王,正气凛然,直陈利害,迫使楚王当场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出兵救赵,终于解了赵国之围。平原君回国后,认为毛遂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拜毛遂为上客。成语“毛遂自荐”便来自这一历史事件。

鸡鸣狗盗之助讲的是什么?

公元前259年,齐湣王派孟尝君入秦,但不久,孟尝君却被秦昭王囚禁。他派人向昭王的宠姬求救,宠姬想要孟尝君曾献给昭王的白狐裘,结果一个善于偷盗的门客将狐裘偷出,宠姬果然说服秦王释放了孟尝君。不久,秦王反悔,派兵追击,孟尝君半夜逃到函谷关,按惯例,关门须到鸡鸣之时才能开放。于是一个会学鸡叫的门客学鸡叫,引起众鸡齐鸣,使守关者开启关门,孟尝君才得以逃脱。

孟母为何要三次搬家?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家境清贫,其母靠纺纱织布维持生活。她一心想把孟轲(孟子的名字)抚养成人,可是孟轲十分淘气贪玩。他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常常玩得忘记了回家。孟母眼瞅着孟轲和这些淘气的孩子玩耍而耽误了学业,便决定搬家,让孟轲到一个清静的环境里去学习。可是,新搬的地方隔壁是个铁匠铺,孟轲又学着铁匠玩起打铁来了。于是,孟母再次搬家到了郊外的荒野之处,没想到,清明节一到,荒野里一下子来了许多上坟扫墓的人。孟轲又经不起诱惑,偷偷地溜出家门去观看,并且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小树枝挂纸钱、烧香、磕头。孟母决定第三次搬家。这回她将家搬到了一所学校边上,将儿子送进学校拜师读书。可是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使孟轲忍耐不住,逃学了。孟母将儿子拖到织布机旁,拿把剪刀“咔嚓”一下将自己织的布剪断了,说:“不肯读书的人将来长大了就和这剪断的布一样,是无用的东西!”孟轲幡然悔悟,明白了母亲多次搬家的良苦用心,从此发愤读书,心无旁骛,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被世人尊称为孟子。孟母也因此成为名垂千古的模范母亲。

中国第一部封建法典是什么?

《法经》是中国第一部封建法典,由战国时期魏文侯相李悝编纂,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708年。全书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部分。李悝认为盗和贼是威胁国君统治的最大隐患,所以将它们放在最前面。李悝编定的《法经》的阶级本质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将法律的锋芒直指劳动人民。《法经》基本汇集了战国时期各国法律建设的已有成果,在我国法制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甘石星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战国时期,人们对于行星和恒星的观测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写了一本《天文星占》,魏国的天文学家石申写了一本《天文》,后人将他们的著作合二为一,称作《甘石星经》。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但在宋代以后就已失传,如今只能从唐代的《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一些片断摘录。这部书中记载了许多重要的天文学成就: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月亮和月食的关系,书中写了日食肯定发生在每月初一或每月的最后一天;书中还记载了木星有卫星,这比意大利人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到木星有卫星早将近2000年;书中保留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星表,星表中记载了二十八星宿和其他一些恒星,一共有121颗星的赤道坐标位置,这个星表比欧洲最早的星表要早200年左右。

《黄帝内经》讲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的最全面的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的医学著作,它研究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等各方面的医学理论,是中国中医学的圣经。相传它是黄帝和他的大臣讨论医学而写的一本书,所以称《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大约问世于战国时期,后来经过秦汉医学家的整理、补充、修改,最终形成。《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它总结了过去医学理论的成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成为以后中医理论的基本法则。《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是在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确立了中医学上的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养生说、运气学、病症、诊法等学说和医治手段。它还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领域的科学成就。因此《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乎宇宙天地、生命奇迹的伟大著作。

为什么说《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现实主义诗歌一统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是楚人屈原及其门徒宋玉、景差等人所撰,其中尤以屈原的作品艺术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其中尤以《离骚》价值最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片深情,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文情并茂,传唱千古,代表了战国后期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后人将以“风”为代表的《诗经》与以“骚”为代表的《楚辞》并称“风骚”,成为我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战国策》是什么样的一部书?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计策、谋略及言论的汇编。所记年代约上接《春秋》,下至秦王朝统一,汇集了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等国的策士著作和史臣记载,展示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特点,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史料。最初书名纷繁,有《国策》、《事语》、《长书》、《国事》、《短长》等不同称呼,西汉末年,刘向汇集了33篇合订为一书,取名《战国策》。

《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作品吗?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手下的门客共同编写的。书出众手,各记所闻,因而内容虽以儒、道为主,亦取墨、法、名、农、阴阳等诸家学说,被后人尊为杂家的代表作。该书保存了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补充了其他史书的不足。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8卷,170篇,总结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成果。其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其中“刻舟求剑”等寓言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什么是《六经》?

《六经》是儒家学派的六种主要典籍,也有称它为六艺的,它们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种典籍都与孔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诗》、《书》都是经孔子整理、编订的;《礼》后来分为三部,《三礼》都成于孔门弟子;《乐》已亡佚,但《礼记》中的《乐记》得其精髓;《易》是孔子喜欢的书,并曾为之作《传》;《春秋》是孔子据鲁史而编撰的。

什么是墨家?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不合理的事情,都源于人与人的不相亲爱,因此提倡“兼爱”,力主“非攻”,认为当时各国之间进行的战争是最不正义的。墨子反对孔子提倡礼乐的主张,认为儒家倡导的那一套礼乐制度纯属劳民伤财,不利于生产和生活,人们应当“非乐”和“节葬”。在治国方面,墨子的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尚贤;二是尚同。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天子,来统一人们的思想,以防天下混乱。和其他各家的思想相比,墨子的思想是典型的下层庶民的思想。今传《墨子》一书,共83篇,是研究墨翟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文献资料。

什么是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除了商鞅之外,还有李悝、申不害、慎到这三位思想家。法家后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两位:韩非和李斯。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把战国前期法家的法、术、势三家思想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韩非子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韩非子的思想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和采纳,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什么是名家?

名家提倡的是循名责实的学说,这一流派提倡“正名实”,也就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当时名家也称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与公孙龙。名家又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惠施为首的合同异派,该派认为事物不论性质上的同异,都可在大同的基础上,不计小异而混合于一。另一派是以公孙龙为代表的离坚白派,该派认为事物的概念可以脱离事物本身而独立,有著名的“白马非马”辩。名家的学术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名家与其他各家相比,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正名实”的方法。因所辩论的内容多半是一些与政治实务不相干的哲学问题,所以不受统治者的支持,加上后来的弟子们没能提出超越前人的主张,名家最后走向没落。

什么是黄老学家?

黄老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代表人物有田骈、环渊、接子等人。他们以老子天道自然、无为而治的道本体思想为立足点,融合儒家德治思想、法家法治思想,形成一种以清静无为、爱民惠民、刑名法术为核心的新学说体系。该学派奉黄帝为始祖,以老子为近祖,因而被称为黄老学派。

何谓诸子百家?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从政治到经济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不同阶级的各个学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又叫“先秦诸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诸子”指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等。其中以儒、墨、道、法四家影响最大。

都江堰修建于何时?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原名“都安堰”,因在古都安县境内而得名。宋、元后改称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战国后期,秦国为了统一中国,不断加强国内建设,尤其注重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岷江发源于岷山,水量充沛,水患不断。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命蜀郡守李冰父子治理岷江,他们组织数十万民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都江堰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从根本上免除了水灾之患,又开发了航运和灌溉,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人畜兴旺,成为有“天府之国”之称的鱼米之乡。

韩国为什么建议秦国修建郑国渠?

公元前259年,韩国看秦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削弱秦国的国力,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劝说秦王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想借此分散秦国的精力。后来秦王发觉中计,想杀郑国。郑国坦然地说,修凿此渠或许能让韩国苟延残喘几年,但对于秦国则是百年受益。秦王觉得有理,便让郑国继续主持工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300里长的郑国渠终于建成,关中果然因此成为一片沃土。发达的农业成为后来秦王统一中国的有力的物质保障。为了纪念郑国的功绩,郑国渠的名字由此而来。郑国渠首开了引泾灌溉的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影响深远。

战国四公子各是谁?

战国末期,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四人以养士著称,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信陵君(?~公元前283年),魏公子,字无忌。安釐王之弟,封于信陵,称信陵君,连横抗秦之著名人士,有食客三千人。春申君(?~公元前238年),名黄歇。其先祖受封于黄,其后乃以黄为姓,楚公子,为楚相二十余年。“虽名相国,其实王也。”有门客三千人。孟尝君,齐公子,田婴子,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任魏相,曾支持齐、燕、韩、赵、魏五国攻秦,受到苏秦的称赞,还曾联合燕、赵攻齐。平原君,赵公子,赵惠文王之弟,名赵胜,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养士三千人。

战国五大刺客分别是谁?

战国五大刺客分别是荆轲、曹沫、专诸、豫让和聂政。

荆轲,战国末年刺客,卫国人。燕国的太子丹想寻找能刺杀秦王政的人,就把荆轲请来,奉为上宾。结果,没有成功,荆轲和秦舞阳,都死在了秦国武士们的刀下。

曹沫,又叫曹刿,他在齐桓公和鲁庄公于柯(今山东东阿)会盟时,持匕首劫持齐桓公,强迫他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齐桓公被迫同意。

专诸,公元前817年,他用藏在鱼腹中的匕首刺死了吴王僚,帮助吴公子光(即阖闾)夺取了王位。

豫让,本为晋国大夫知伯的卫士。知伯被赵襄子杀死后,他先后两次化装刺杀赵襄子,企图为知伯报仇,但都未成功。后被捕。

聂政,于公元前359年帮韩国大夫严遂刺死了与之争权夺利的相国侠累,他也自刎而死。

哈雷彗星最早记载在哪本书中?

中国古代对彗星的观测历史悠久,并有详细记录,对于像哈雷彗星这种大彗星的出现,则更加注意。《春秋》一书中记录了哈雷彗星出现的情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在这以后,直到1710年,哈雷彗星曾经回归38次,中国的史书上记录31次。这些不间断的记录对现代研究哈雷彗星的轨迹变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为什么说曾侯乙编钟是中外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观?

曾侯乙墓发掘出土了大批古乐器,共有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篪8种128件,成为中外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观。其中对中国音乐史研究贡献最大的是全套打击乐器编钟。曾侯乙编钟有59枚,另有楚惠王赠的钟1枚,共计59枚,编成8组,出土时悬挂在三层铜木结构的曲尺形钟架上。每件钟上都有关于乐律的铭文。整套编钟的音阶结构与现今国际上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属同一音列,音域宽广,从最低音到最高音,跨越了8个八度。它的发现弥补了中国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从而推翻了“中国的七声音阶来自欧洲”的传统说法。

“重农抑商”是一种什么思想?

“重农抑商”是贯穿中国整个封建专制时代的重要思想政策,它萌发于春秋,成熟于战国,延及以后历代,它是中央专制集权政治的配套措施。其“重农”之农,包括小农及以小农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目的是稳定国家兵源、财源(赋税)与社会经济基础;其“抑商”之商,指的是商品经济与资本市场,在抑制商人资本对破产小农的盘剥、兼并的表层下,包含有防止政权对立面或异己力量出现的根本目的。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时期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而使得起义不断爆发,而且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书法起源于何时?

中国书法起源于春秋末期。当时传统文字的艺术化现象开始出现,为求视觉上的美观,原有笔画开始被加上圆点、波折或鸟形装饰等,成为后世被称为“鸟篆”、“虫篆”或“缪篆”的起源。进入战国后,除了广泛应用的草篆,连同重要礼器上的铭文,都一改春秋之前的工整与刻板,普遍都进行了美化处理。

同类推荐
  • 燕王本纪

    燕王本纪

    燕国身为战国七雄,为何在《史记》《资治通鉴》里笔墨甚少?这将是一个怎样神秘的国度呢?一个年轻人重生到了春秋末期的燕国,他将怎样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面对这个思想碰撞的年代,面对春秋人的为人处世的方式,面对春秋人的智慧,他又该怎样应对百年之后秦国一统六合呢?请观看《燕王本纪》
  • 重生之绝世汉皇

    重生之绝世汉皇

    龙阳,一个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因失恋跳河自尽,他的生命还没有停止,他的灵魂在时空隧道中穿梭不定本该投身穷苦的他,面对老天的不公,以全身之力坠入汉妃腹中,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是刘恒,也是龙阳,他是皇帝,也是凡人。且看他如何建立政权,从小小代王,成为一代明君。。。。
  • 李国文说明

    李国文说明

    作者是文学大家,自有固定的读者群,善于用辛辣的笔触,调侃历史,以史论今。这是一部以明代人物或事件为背景,进行历史真相探究或者人文反思的历史散文作品集,是汇集作者近几年发表在若干报刊的散文合集,个别稿件属于首次发表。延续中华书局《李国文说唐》《李国文说宋》的市场基础。酝酿更市场化书名,精雕细作,期待好的市场反馈。
  • 大德皇朝

    大德皇朝

    楚雄一个乱世孤兵,且看他如何如何一步一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皇朝。
  • 庚子救援研究

    庚子救援研究

    庚子国变期间,京津沦陷,秩序大乱,南北交通中断,大量京官和难民危在旦夕。上海绅商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中国救济善会和东南济急善会,发起、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的救援。非常时期由上海绅商发起、各省疆吏合力促成的大救援,其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施救对象之众、效果之著,史所罕见。庚子国变及其庚子救援的发生,除了与19世纪中外贸易的南北差异有重大关系,本质上仍是以乡谊为基础的救援行动,李鸿章称之为“造端于各人各家亲友之相赈,扩充为同省同旗官民之普济”,让以往潜而不彰的“省籍”意识浮出水面,成为清末新政时期“省界”意识勃发的前奏,而正是“省界”意识深刻影响了新政时期的社会和政局,并最终改变了历史。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大妖

    史上最强大妖

    我!苏冥!即使重生为妖也要做史上最强的大妖!ps:这是一个古武杀手携妖皇传承穿越成一只乌鸦精后,肉身无敌,钟镇天下,纵横异界神话时代的故事。苏冥:“本皇驾到,诸君还不赶紧收藏投票打赏乎!”
  • 南疆明王

    南疆明王

    凌风,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孩童。有过宗门比武选拔,也有入朝为官,再到领兵打仗。但殊不知,凌风每走的一步,都是在别人的安排之下。凌风越往高处走,一个隐藏在背后的巨大秘密,也在一点一点的浮出水面......
  • 进化信条

    进化信条

    硝烟四起的动荡年代,背负在身的耻辱与仇恨;被陷害入狱的方楚脱困而出,等待他的却是更多的谜团。对于方楚来说,信条只有一个,那就是活着见到姐姐,找到一切真相。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任何障碍,他都将不惜一切代价清除掉。这才是简介:这其实就是一个攻略姐姐的故事。PS:推荐票和收藏会转化成推倒姐姐的动力。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神灵奇踪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神灵奇踪

    本书摘选了《西山一窟鬼》、《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张古老种瓜娶文女》、《陈希夷四辞朝命》、《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灌园叟晚逢仙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郑使节立功神臂弓》、《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杨抽马甘请杖,富家郎浪受惊》、《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白水僧盗物丧双生》、《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显神灵》、《南屏醉迹》(济公故事)。
  • 学医救不了木叶

    学医救不了木叶

    “学医救不了忍界。”获得弃医从文系统的玄音本来只想写写小说,拍拍电影……蓦然回首,却发现整个忍界都为之改变。
  • 沙雕宇宙

    沙雕宇宙

    胡编乱造,出奇迹。我的故事好不好,就看大家的态度了。
  • 无上兵王

    无上兵王

    一个从‘罪城’走出来的妖孽男人,原本想要洗净双手上的血,从此过上逍遥快活的美好日子,谁料想当他前去投奔在大集团当总监的美女未婚妻,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人家压根就不甩他。没办法,为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小爷我只能厚颜无耻了……
  • 唐僧降魔录之四大战神

    唐僧降魔录之四大战神

    黑极天魔在原始天魔的带领下进击天宫得手,准备进攻西天!佛祖为了众生平安,带领漫天神佛护着玉帝撤退到了茫茫宇宙里,(功德佛)唐僧独自留了下来,扛起降魔大旗!观世音给他一份法帖,上面写着找到并收降四大战神,分别是西方战神孙悟空(斗战胜佛),东方战神关羽(关帝胜君),北方战神杨戬(二郎神),和南方战神哪吒(通臂金刚),四大战神归位,加入到了唐僧的麾下队伍中来,唐僧求佛祖法旨,带领他们一路攻打天宫和人界,直冲宇宙!扫荡原始天魔带领的群魔!一场神魔之间的超级大战就此展开!
  • 代嫁俏妃要出墙

    代嫁俏妃要出墙

    一觉醒来,竟已身着红装,什么都没看一眼,就将嫁为他人妇?不!我杜俏俏可不是任人欺负的主!我要反抗,你竟敢掠夺了我保留了二十年的清白?谁说失身了就是你的人?谁说失身了就得当王妃?我要把你的后宫六院清零,我要你只宠我一个,只爱我一个,把我捧在手心里,我要玩转你整个王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静生活

    静生活

    静生活历来被智者和有品位的人所倡导,它是一种最佳的健康生活方式。静生活真正的目的是要鼓励人们做事有计划性,清理掉不必要的应酬和耗时项目,工作要抓重点,生活要归于简单,名利要看淡。那些焦虑不堪,被快节奏的生活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士,不妨让自己的生活静下来,梳理梳理心情,让工作更有效率,这对保持生活质量、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都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欧美国家也在大力提倡静生活,强调人们把握一定的生活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要给自己留下一些“安静”的生活空间。生命就是时间,健康就是金钱。不必透支健康去拼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