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8700000019

第19章 古画(3)

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解释,郭沫若先生根据当时楚国有“其俗信鬼而好祀”的记载,认为这幅帛画中的凤鸟象征着生命和善美,画中蛇一样的动物是“婆”,象征着死亡和邪恶,经过斗争,善美战胜了邪恶,生命战胜了死亡。画面下部的妇女正在合掌祈祷,暗祝凤鸟战胜黎龙取得胜利。湖南省博物馆蔡季襄先生,考古学家孙作云,则不同意郭沫若的解释,认为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内涵,画中妇女就是墓主人,而龙和风都是可以来往于天地之间,是引魂升天的驾驭之物。《离骚》曰:“吾令龙凤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汉刘向《远游》云“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迤”。所以,这幅画就是一幅“升仙图”,说明墓主人希望死后能得到龙和风的引导而升入天界,以求得再生。人物造型以线条描绘,形象简练明快,人物的嘴唇上点有红色(现已退去),虽然线条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拙,但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以线造型的形式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并在用笔和设色上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但这幅画中人物的面部刻画还比较粗略,并带有一些装饰意味,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气。

第二幅帛画高37.5厘米,宽28厘米,出土时,上端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面系有棕色的丝绳,看样子原来是用来悬挂的。画面正中为一有项男子,身材修长,高冠长袍,腰间佩剑。从其装束及棺停制度推测,当为大夫一级的贵族,也是墓主。他侧身直立,神情潇洒自若,手执侵绳驾驭一龙,其上方为华盖。龙略像舟形,左下角画一鲤鱼,似表示龙行于水中。在龙尾上又画一立鹤,圆目长解,昂首望天。鹤在古代传说中常被作为天国中供仙人乘骑的神乌,故也称“仙鹤”。画中华盖飘带随风拂动,人物衣袂飘举,显出凌空飞速前进的样子。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一个主题:大夫驭龙登天——升仙。郭沫若作有《西江月》一词,对此图作了概括的形象描述,词日“仿佛三闾在世,企翘孤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上罩天球华盖,下乘湖面苍龙,鲤鱼前导意从容,瞬上九天飞动。”

这幅画较前幅略晚,约为战国中、晚期之交的作品。其主题思想较前者更加明确,艺术表现技巧有较大的提高,人物神情刻画生动,线条匀细而挺劲,流利飞舞,较之前者丰富而有韵律感。设色也复杂起来了,在线条勾勒后,平涂与渲染并用,其中一些地方还加用了金色和白粉,这也是迄今发现用多样技法作画的一件最早的作品。可以说,我国工笔重彩的人物画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了雏形,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绘画所达到的相当不错的水准,它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线描的基础。战国帛画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件国之瑰宝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二、浪漫条彩的西汉帛画

1972年以来,在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个西汉墓葬,这是长沙相畎侯利仓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利盛(左马右希)之弟)的墓穴,其中以一号墓出土的1型帛画最为注目。这件帛画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长205厘米。它是出丧时作为“遣车”先导所打的“幡”,也被称作“非农”,有引魂升天之意。它上面的画面分为三部分,最上端画的是天国现象,正中人首蛇身的女子是天上的主宰神女娲,左右两边画有五只神鸟,右上角绘有扶桑树,树梢有一轮红日,里面上有太阳神金乌,树枝间还有八个小太阳。据神话传说,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轮番照射,相替栖于扶桑树间,这里为什么只画了九个,研究者们说法不一。左上角画有弯月,蟾蜍和玉兔,一个女子正乘龙飞人,这大概即是吞食仙药奔月的嫦娥。下方为象征天门的双阙,两守门人面目相对,正娓娓而谈,阙顶各有一豹护卫。中段为人间世界,在华盖下面,画一老年贵夫人拄杖而立,她就是墓的主人,利仓的妻子。在她的前边有两个着刘氏冠的男子在跪献某物,后有三婢女相送,这是画面的中心,也是作者着力描绘的重点。它通过表现墓主人华丽的服饰,侍者恭候和跪送的奴主关系,反映出墓主平和与安闲自得的神态,是当时统治阶级生活的真实写照。

中端的下段,玉壁垂磐,彩帛帐幔分飘左右,其下有七个着刘氏冠的男子分左四右三拱手而坐,中间有鼎壶等食具,画面最前面陈置了一排鼎壶,表现了国戚王侯“列鼎而食”的奢侈场面。

下端为地下,一裸体男子(郭沫若称是“禺强”),双手托起象征大地的平板,脚踏双鱼,空白处还画有青、白二龙,左右各画一龟,背驭猫头鹰(也称鸱龟),巨人前面还有一些水族在游弋。古时认为大地是浮于海上的,故表现地下部分多画以水族。

这幅画的内容极为丰富,从人间到天上、地下,从现实到幻想,从人到神、飞禽、水族、爬虫到日、月、云、树和工艺品等,画家把这些繁杂的事物形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表现手法多样而协调。高度的装饰性和写实手法相结合,也是这幅帛画艺术上的一大特色。画中的飞鸟、异兽动感觉强烈夸张,十分精美。而图中的人物画得却很写实,人体结构,比例恰如其分,线条劲秀流畅。

画面的构图,作者利用T型式样横竖的不同,巧妙地作为人间和天国的分界,使得画面和谐自然,图中复杂的内容,众多的形象,既能互相联系,又不显得零散杂乱。尤其在人物的形象上,神态各异,颇为生动;体态肥胖的墓主人,头向前倾,背微驼曲,动作庄重缓慢,相当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贵族妇女的形象。

在色彩的运用上,整幅帛画以暖色调为主,较多使用了红、黄、赫等色,其中又间施白粉,采用了平涂加渲染的着色手法,使画面色彩浓烈多变,富丽华贵。

继一号墓出土这幅帛画之后,另外又在三号墓中发现了四幅帛画,其中也有一幅T型帛画,内容和这幅略同,画的是男墓主的形象,但不如这幅完好。这些绘画的发现,填补了汉画的空白,使人们的耳目为之一新,它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又影响和造就着后世艺术家的崛起。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积极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士大夫阶层的专业画家出现,这些文人画家中最为突出的是当时被称为“才绝、画绝、痴绝”的顾恺之。

1.顾恺之的人物画

顾恺之(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今江南无锡)。曾在大将桓温军中任参军,后又在恒玄府内当幕僚,晚年还做过散骑常侍。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京师寺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兴宁中,瓦棺寺初置,僧众设会请朝贤鸣刹注流,其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既至长康(恺之),直打刹注百万。长康素贫,众以为大言,后寺众清勾流,长康日:‘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一月余日,所画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眸子,乃谓寺僧日:‘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唐代《贞观公私画史》一书共收录十七件,《历代名画记》中收录二十九件共三十七幅。可见,在唐代,顾恺之的作品就不太多,到现在就更为鲜见,现传为其作品的《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和《列女仁智图》卷,经专家们鉴定也只是唐、宋人的摹本,但确因画上忠实地保留了六朝画风的遗意,所以画史上仍把它们作为顾恺之的作品来研究。

《女史箴图》(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系据晋人张华的《女史箴》文而创作的。晋惠帝时,贾皇后专权,荒淫放纵,作恶多端,张华即写此箴文,用以歌颂古代贤慧有德的妇女作为后世的借鉴。画面共分九段,分段作图并书有箴言。画中人物气息古朴,线描匀细,宛如“春蚕吐丝”,“薄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景饰”,十分典雅,据作品时代风貌和书风特点,当属于隋唐官本。

《洛神赋图》卷,系据三国曹魏诗人曹植的《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而创作的。图卷以连环画形式逐步展开。现传世共有三本,一为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原系绍兴内府所藏,明归项子京,清转梁清标收藏,现考为宋摹本。二为故宫博物院藏本,旧为梁清标所藏,同“辽博本”同为一本所摹。三为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本,与“故宫藏本”风格水准权为接近,其中“辽博本”画风较奔放,“故宫本”画风严谨古朴,“美国本”前段已失,卷后有董其昌题字,断为顾氏之作。三卷中人物服饰,仪仗制度都具东晋特点,和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七贤图》(另加荣启期,共八人)壁画中的人物、衬景和技法相映照,都极为近似。

《列女六智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是根据《古列女传》卷三《仁智传》的内容所画的,皆是颂扬古代贵族妇女的“明智仁和”。画作线条劲挺,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如“春蚕吐丝”般的柔性线条有较大的差别,而且特别注重晕染。所画妇女都作红眉毛,可能是为齐、梁时代的一种新妆。当时这类《列女传》题材的绘画在东晋南朝很为流行。从人物造型来看,东晋人物画已相当成熟,人物形象正在由汉画雍容大度的风格逐步向“瘦骨清像”的审美意识过渡。色彩也日趋淡雅恬静,和汉画中热烈浓艳的暖色调相比。已含蓄文雅起来。

其时的着名人物画家,除顾恺之外,尚有陆探微和张僧繇,被并称为南北朝画界的三杰,画史上评说他们所画的人物是“张(僧繇)得其骨,陆(探微)得其肉,顾(恺之)得其神”(唐张怀灌《画断》)。怪陆探微和张僧繇的作品已无迹可寻了,现在只能借诸文献来了解他们作品的面目。

2.南朝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卷

萧绎(508-554年),为梁武帝萧衍之子,初封湘东王,后即帝位。《职贡图》为萧绎原作,北宋摹本。原作成于大同七年(541年),摹于熙宁十年(1077年),至今虽已残破,但仍真实地反映出南朝的画风。画作记录了一千多年前各国及各民族间友好往来的历史。其中的人物如:狼牙国使、邓至国使、波斯国使、滑国使、倭国使等,服饰和脸型各具特点,有着浓厚的民族特征和气质。唐代的阎立本、阎立德及以后的画家,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绘画题材,成为封建时代反映各国、各民族关系的重要主题之一。(画卷原藏南京博物院,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朝的其他画家如杨子华、曹仲达也是十分优秀的人物画家。杨子华至今已无真迹传世,宋时的临本《北齐校书图》传为他的作品。曹仲达则极擅佛像,所作人物线条“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衣褶质感表现尤佳,被画史誉为“曹衣出水”,它和唐代吴道子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的“吴带当风”所相对,冠绝一时,颇有影响。

四、雍容华美的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的大发展和创作繁荣期,这一时期,不但画家众多,而且留下了相当多高水准的作品,唐代开元之初,首当其冲的人物画家当推阎立德、阎立本兄弟。

1.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像》

阎立本(约601-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人,他的父亲阎毗,仕于隋代,既有画名,又以擅长建筑工程着称。其兄立德,不但善绘人物故事,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学家兼工。艺家。阎立本则是一位以丹青着称的唐代宰相。他善长人物画,曾为当时的皇宫画有不少作品,文献记载的有《秦府十八学土图》、《异国来朝图》等,惜已烟湮无存。今仅存世有《步辇图》(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帝王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步辇图》(宋摹本),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会见吐着(今西藏地区)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图中唐太宗两眼平视,表情庄重,典礼官沉着老练,司仪娴熟,使者禄东赞头戴民族小帽,身着藏服,严肃的表情中又闪烁着智慧的目光。着白色衣服的译员,由于地位低下,显得拘谨惶恐。抬着步辇的众宫女,形象娟秀清俊,发式和服饰都具初唐的特点。画卷以铁线描勾写,细谨而挺劲,须、眉、发都根根清晰,一丝不苟,显得极其传神和真实。

《历代帝王像》描绘的是从汉昭帝到隋炀帝这段历史时期中的十三位皇帝的形象。图中对历史上有功、罪的帝王作了形象大小上的处理,以示褒贬;以威胁汉献帝让位的魏文帝曹丕,形象神态显得咄咄逼人,而一生奔走劳碌的刘备,面目深沉而显劳瘁,割据江东自立为帝的孙权,则显得桀骛不驯,不可一世。画皆以铁线描勾出,笔线匀细挺拔,脸部五官刻画的传神入微,晕染柔和,体现出继承南北朝人物画的脉系。

有学者曾对该图的作者为阎立本提出质疑,理由是图中有“后武帝”像,旁边并书文说他“无道”,而阎立本的母亲即是后武帝的女儿,阎立本应是后武帝的外孙,外孙是不可能辱骂外公“无道”的,因此,疑为唐人郎余令的作品,因为文献记载郎氏也曾画过“帝王图”,此当一说。

从阎立本的两件作品上可以看出,此时的人物形象仍多趋于清俊娟秀,带有魏晋遗风,显明了初唐人物画的审美倾向和继承关系。至此,唐代的人物画开始逐步向盛唐时期的“体态丰腴”的审美观转变。

2.吴道子的人物画

继阎立本之后的着名人物画家是吴道子。

吴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擅画佛像人物,他所描绘的人物服饰,据说有“天衣飞动,满壁风动”的效果,所以画史有“吴带当风”之说,在当时并享有“画圣”之誉。他在线条的运用上,一破前世仅局限于匀细工致的“铁线描”,出现了兰叶般有粗细变化的笔线,被称为“莼菜条”,同时他还创立了不施重彩,仅以淡赭色轻敷,而注重线条造型的“白画”,韵致极简淡清逸,画史称其为“吴装”。吴道子的作品,亦已无真迹存世,《送子天王图》卷,传为他的人物画作品。

3.张萱和周日方的仕女画

盛唐以后,人物画在题材上有了新的发展,继之而起的杰出画家是张萱和周时。

张萱,活动于开元年间(713-741年),京北(今陕西西安)人,他是我国人物画,特别是在风俗画发展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画家,他的绘画题材不仅一变魏晋以来那些“列女”、“孝子”的传统主题,而以极大的热情来表现现实生活,并且在宗教画盛行的盛唐时代,以充沛的精力来创作民间风俗题材的作品,是十分难得的。张萱传世的作品有《捣练图》卷(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捣练图》(宋摹本),工笔重彩画,画面表现的是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练是一种丝织物,织成时质地很硬,须经过煮熟加漂粉再以杵捣之,使它柔软,然后烫平才能使用)。在人物造型上,妇女鹅蛋形圆胖的脸庞,蛾眉小嘴,肥满健壮的身躯,和南朝“秀骨清像”的审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盛唐时期健康向上的新的审美意识,代表了盛唐时期人物造型典型的时代风格。

同类推荐
  • 学者文丛·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学者文丛·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介绍了宋徽宗赵佶传奇的一生。《宋徽宗赵佶的书画贡献》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电视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电视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中国的电影是随着晚清以来的西学东渐而诞生和发展的,本书以1905年到1949年间的中国早期电影的美学特点为研究对象,以欧美电影创作与电影研究为参照,在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审美传统的立场上,对中国早期具有标本意义的导演及其作品进行串联式的解读,以描述和阐释的方式进行理性梳理和总结,揭示出中国传统电影在欧美电影影响下仍保持了鲜明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美学特征。
  • 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邪帝追妻腹黑大小姐

    邪帝追妻腹黑大小姐

    她是黑夜的女王,在无边的黑夜里她被自己爱的至深之人背叛他是无上的强者,在无边的大陆上他被野心之人偷袭两个世界的人拥有者近似的命运,她死后天不亡她,给了她一条命,他伤后天不灭他,给了他一个缘,两个人在相处中,升起了别样的情愫。她会为他报仇,他护她一生一世,她要变强,不仅是为了他更是为了这个世界,她最为重视的亲人他要变强,仅仅只是为了保护心中最爱之人。
  • 重生之王妃很嚣张

    重生之王妃很嚣张

    她是孤儿,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在晚上她有超能力,但那又怎样?她一样非常狗血的的死了,她非常不服,她威胁阎王,她要重生,该死的阎王让自己重生还真是重生啊,某女心里想着。她很调皮,很呆萌,很可爱,有她的地方不会有尴尬,但她也是个大坑神,腹黑。在架空古代遇到了和杀自己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哼,我要让你们生不如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域武祖

    神域武祖

    万域宇宙里,存在着数不胜数的地域,在这万域世界之中,凌驾在万域宇宙最顶尖的两域:神域,魔域。双方可以说是势不两立,但是神域的过于强大的实力,即便是魔域也不敢避其锋芒,神域一位绝世武祖将要成为自神掌控者后另外一位达到万域至尊境。为了阻止这位武祖成功晋升,魔域强者倍出,击杀武祖。武祖转世,记忆未被抹去,重新踏上新的修炼道路。“就算道路上充满夺命荆棘,我也要一一斩破,向着巅峰之路走去!”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魔动机甲

    魔动机甲

    主角熊启在一次英雄救美后挂掉,穿到比地球科技更加发达的世界,那里有熊启梦寐以求的巨大化人形兵器——魔动机甲,但是,穿过去的熊启却发现自己的体质根本无法使用这种凶残的兵器。万幸的是,这个身体也是罕见的体征变异者,数倍与常人的力量让熊启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 我能给你技能

    我能给你技能

    罗科是一个在社会在摸爬滚打了几年刚30岁出头的小伙。有幸得到一款虚拟系统,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太极之快意恩仇

    太极之快意恩仇

    曾经有个梦想:驰骋江湖,快意恩仇……何时复实现?就在今太极!
  • 兰丛诗话

    兰丛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契约

    超级契约

    “签人宠,积财富,收美女,弄权势.”未来世界的契约系统实验版本降临,小小快递员开始幻想自己的写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