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8700000027

第27章 杂譬喻经(比丘道略集 后秦鸠摩罗什译)(1)

(一)雀离寺①师将沙弥下喻

昔雀离寺有一长老②比丘,得罗汉道。将一沙弥,时复来下入城游观③。衣钵大重,令沙弥担,随从其后。

沙弥道中便作是念:人生世间,无不受苦。欲免此苦,当与何等道?作是思惟:佛常赞叹菩萨为胜,我今当发菩萨心。适作是念,其师即以知他心通④,照其所念,语沙弥言:“持衣钵来。”沙弥持衣钵,授与其师。师语沙弥:“汝在前行。”沙弥适在前行,复作是念:菩萨之道甚大勤苦,求头与头、求眼与眼⑤,此事极难,非我所办。不如早取罗汉,疾得离苦。师复知其所念,语沙弥言:“汝担衣钵还从我后。”

如是三反,沙弥怪愕,不知何意。前至所止处,叉手白师,请问其意。其师答曰:“汝于菩萨道三进,故我亦三反,推汝在前;汝心三退,故推汝在后。所以尔者,发菩萨心,其功德胜满三千世界⑥成就罗汉故也。”

[注释]

①雀离寺:古代西域乾陀罗城附近寺院。雀离佛塔建筑之庄严,据《洛阳伽蓝记》卷五载,凡十三级,高约七百尺,塔内物悉为金玉,旭日始升,则金盘晃朗,微风渐发,则宝铎和鸣,堪称西域第一浮图。

②长老:指年龄长而法腊(又名夏腊、戒腊,即比丘受戒的年岁)高,智德俱优之大比丘,亦称上座、上首、首座。又禅家称住持之僧为长老。

③游观:又作游行、游方,禅宗称为行脚。即指游历四方说法行化(行化,游行教化之略称)。一般游行之僧侣,称为行脚僧。

④知他心通:六通之一,谓能知九界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即“他心通”,参阅本书第二经第五篇注释⑥。

⑤“求头”句:指《本生经》中有关菩萨布施充满牺牲精神,《撰集百缘经》卷四《尸毗王剜眼施缘》、《贤愚经》卷六《月光王头施品》、《快目王眼施缘品》等即是。大乘佛教利他大悲之教旨,恐系胚胎于此。本生故事随佛教发展而广泛流传,并及于西方诸国,成为世界性通俗文学及道德教训轨范之源泉,如古希腊之伊索寓言、阿拉伯之天方夜谭等童话故事、寓言文学,即与佛教之本生经具有深厚之渊源关系。其故事亦散见于日本之今昔物语、宇治拾遗物语等作品中。可谓在研究世界文学之源流、传播、比较文学、交流史上,本生经占有极重要之地位与价值。汉译经典十二部经中,属本生经者有:《六度集经》、《生经》、《譬喻经》、《贤愚经》、《杂宝藏经》、《撰集百缘经》、《菩萨本行经》、《菩萨本缘经》、《菩萨本生鬘论》等。

⑥三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之略称。参阅本书第一经第十六篇注释①。

[今译]

从前,雀离寺有一位年高德劭的比丘,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这天,他带着一个沙弥,行脚入城。袈裟与铁钵很重,他让沙弥担着,自己跟在其后。

路上沙弥产生这样的念头:人生世间,无处不受苦。要想免去苦,应当参悟什么样的道法呢?他这样想,佛常常赞叹菩萨高妙,我现在该立下求菩萨道的心愿。他这样想的时候,师傅就以“他心通”洞悉了他的想法,他对沙弥说:“拿衣、钵来。”沙弥拿过衣钵,交与其师。师傅对沙弥说:“你在前面走。”沙弥刚往前走,又出现了一个念头:修菩萨之道太辛苦,众生要他的头就得给头,要他的眼睛就得给眼睛,这太难了,不是我能办到的。不如早早取得阿罗汉果位,快些脱离苦海。师傅洞悉了他的心思,对沙弥说:“你担着衣钵,回到我后面去。”

就这样反反复复三次,沙弥奇怪,不知怎么回事。走到前面休息处,沙弥合手行礼,问师傅到底是怎么回事。师傅回答:“你三次欲修菩萨道,所以我也三次回身,让你走在前;你三次打退堂鼓,所以我也三次让你走在后面。我所以如此做,是因为立下求菩萨道的心愿,其功德胜过全部三千世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功德啊。”

[点评]

要不然不立志,立志就立大志。我比较佩服韩国前总统金永三,他早在中学时代就在寝室写下铮铮誓言——长大之后我要做韩国总统。金永三发誓的时候韩国还是军人专权,在军人专权的情况下立此大志,气魄撼天动地。

(二)圣王生九百九十九子喻

昔有转轮圣王,先生九百九十九子,皆悉成大,端正殊好,聪明黠慧,兼有身力。或有具二十八相①者,或具三十相者,或具三十一相者。

末后一子,始入母胎,处于恶露②不净之间。时有八部大力鬼神,鼓乐弦歌,侍卫其母。王亦宣敕③左右令具供养,种种严饰,参倍于常。时人白王曰:“王先诸子,今皆成大,智慧聪彻,身相殊妙。王心平然,未常欣庆。今此一子,始处母胎,有何奇特,供给异常耶?”时王答曰:“吾大子等虽才美过人,未有堪任登大位者。吾末后子,若生长大,必当堪任嗣大位也。”

时圣王者,喻如佛也;诸大子者,喻如下二乘④也;末后处子,喻菩萨也。言菩萨虽杂尘垢,但能发大意者,必为诸佛所念;天龙鬼神,皆兴敬爱之也。

[注释]

①二十八相:二十八大人相,下文的“三十相”、“三十一相”也指相应之大人相。天竺国人相说,具三十二相者在家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

②恶露:露,原本作“路”。参阅本书第一经第七十篇注释{13}。

③宣敕:发布命令;指诏书。

④下二乘:指声闻乘、缘觉乘。下乘、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意。由思想史之发展而言,小乘乃是大乘思想之基础。

[今译]

从前有个转轮圣王已经生有九百九十九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体貌端正俊美,聪明机敏,兼有力气。他们有的具有二十八种大人之相,有的具有三十种大人之相,有的具有三十一种大人之相。

末后的一个儿子,还在母胎中,身处不洁净的地方。当时有天龙八部的大力鬼神,敲鼓唱歌,护卫其母。国王也诏令左右周到供养,种种装饰,三倍于往常。其时有人对国王说:“您先前那些儿子,现在都长大成人,有智慧,聪明透顶,身体相貌也超凡脱俗。可是国王淡然视之,并不特别欢喜。现在这个儿子,还在母胎中,有什么奇特之处,却让供给异于平常呢?”国王答道:“我那些成人的儿子虽然有才能、相貌过人,却没有能力继承王位。我这个小儿子,待他长大,必然能继承国王大位。”

那时的圣王,就如同佛;那些成人的儿子,如同声闻、缘觉下二乘;最小的儿子,如同菩萨。这件事是说,菩萨虽然身染污垢,但能立下宏大志愿,一定会被诸佛护念;天、龙、鬼、神都敬爱他。

[点评]

国王偏爱尚未出生的孩子不无道理,正因为没有出生,他是没有缺点的,而那些已经长大的孩子,一定各有各的毛病。至少在理论上小儿子尚存成为完人的可能性。

(三)兄弟二人共为沙门喻

昔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俱为沙门。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而不好布施,弟好布施修福而喜破戒。

释迦文出世,其兄值佛①,出家修道,即得罗汉,而独薄福,常患衣食不充。与诸伴等游行乞食,常独不饱而还。其弟生象中为象,多力能却怨敌,为国王所爱。以好金银、珍宝、璎珞②其身,封数百户邑,供给此象,随其所须③。

时兄比丘者值世大俭,游行乞食,七日不得。末后得少粗食,殆得存命。先知此象是前世兄弟,便往诣象前,手捉象耳而语之言:“我与汝俱有罪也。”象便思惟比丘语,即得自识宿命,见前世因缘。象便愁忧,不复饮食。象子怖惧,便往白王言:“象不复饮食,不知何意?”王问象子:“先有人犯此象不?”象子答王言:“无他异人,唯见一沙门来至象边,须臾便去耳。”王即遣人,四出觅此沙门。有人于林树间得,便摄此沙门将诣王前。王问沙门言:“至我象边何所道说?”沙门答王言:“无所多说,我直语象言,‘我与汝俱有罪耳。’”时沙门便向王具说前世因缘事。王意便悟,即放此沙门,令还所止。

是以修福之家,戒、施兼行,莫偏执而功德不备也④。

[注释]

①值佛:即生世遇佛。遇值佛陀出世乃稀有而难得之事,故宗门有“值佛难”之说。

②璎珞(yīnɡ lu?):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

③须:通“需”。

④是以……不备也:原本无此句。

[今译]

从前迦叶佛在世时,有兄弟二人,都出家做沙门。兄喜欢持戒坐禅,一心求道,但不喜好布施;弟喜好布施修福,但总是破戒。

释迦牟尼出世,哥哥遇佛,出家修道,证得阿罗汉果位,就是福薄,常有衣食之患。与同伴一起巡游乞食,唯独他总是空腹而还。弟弟转生象中做了大象,力量很大能够击败敌人,为国王所钟爱。国王用上好的金银、珍宝、珠串装饰它的身体,数次封它百户邑供养它,随其所需。

当时做比丘的哥哥遭遇灾荒,巡行乞食,七日不得。最后得少许粗劣的食物,才得以活命。哥哥先前就知此象是自己的前世兄弟,便来到象前,捉住象耳朵对它说:“我与你都有罪啊。”大象便思考比丘的这句话,当即知道自己本来的命运,见到了前世夙因旧缘。大象愁眉不展,不再饮食。大象的饲养员害怕,便去报告国王,说:“大象不吃不喝,不知什么原因?”国王问饲养员:“这之前有没有人接触过这只大象?”饲养员回答说:“没有特别的人,只见一位沙门来到大象旁边,一会儿就走了。”国王立即派人,四处寻找这个沙门。有人在树林里找到,便捉拿沙门,带到国王面前。国王问沙门:“你到我的大象耳边说了些什么?”沙门回答国王:“没有说什么,我只是告诉大象,‘我与你都有罪。’”于是沙门向国王详细讲述了前世的夙因旧缘。国王立即省悟,放了这个沙门,让他回去。

因此修行福业的家,应该持戒、布施二者兼顾,不要偏执一端而使功德不完备。

[点评]

本篇阐释了佛法、功德、戒律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持戒是求佛法的保证,佛法是功德的动力,功德圆满则是修行的目的。

其实做任何事业都有类似的三要素:事业的纪律(相当于佛教的戒律)、事业的性质或依据(相当于佛理)、事业的目的(相当于佛教的功德圆满)。

(四)伎儿作种种伎喻

昔有伎儿,作种种伎乐,从一富长者乞牛。长者了无与心,故语之言:“汝能如是勤作伎乐昼夜不息满一岁者,我当与汝牛。”伎儿答言:“能。”复语主人:“能听不?”长者亦言:“能。”于是伎儿闻是欢喜,一心作乐,三日三夜未尝休懈。长者厌听已,即敕子弟,牵牛与之。

此喻行道作福①者,不以劫数为远,精勤弥笃,报至弥疾,不必皆经尔数劫也。

[注释]

①作福:做功德。

[今译]

从前有个艺人,能演奏种种音乐,他向一位富有的长者讨要一头牛。长者根本不打算给他,故意对他说:“你若能辛苦地演奏,昼夜不停满一年的话,我就把牛送给你。”艺人回答说:“我能。”又对长者说:“你能听吗?”长者也说:“能。”艺人闻听此话甚是欢喜,一心奏乐,三天三夜没有休息。长者听厌了,就吩咐弟子牵牛,把牛给了艺人。

这个故事比喻修道做功德者,不以经历多少劫为长,而在于精进勤奋,那样的话果报会来得很快,不一定经历多少劫。

[点评]

果报与时间肯定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巴尔扎克写一部长篇小说仅需数周时间,而曹雪芹写《红楼梦》历时十年。果报时间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用诚心感化上苍很快就获得成功,这样的事情是有的,但少之又少,下工夫还是必要的。

(五)比丘被摈①喻

昔有一比丘被摈,懊恼悲叹,涕哭而行。道逢一鬼,此鬼犯法,亦为毗沙门天王②所摈。时鬼问比丘言:“汝有何事,涕哭而行?”比丘答曰:“我犯僧事③,众僧所摈。一切檀越、供养尽失,又恶名声,流布远近,是故愁叹涕泣耳。”鬼语比丘言:“我能令汝灭恶名声,大得供养。汝可便立我左肩上,我当担汝,虚空中行,人但见汝而不见我身。汝若大得供养,当先与我。”彼鬼即时担此比丘,于先被摈聚落上虚空中行。

时聚落人,见皆惊怪,谓其得道,转相谓言:“众僧无状,枉摈得道之人。”时聚落人皆诣此寺,呵责众僧。即迎此比丘住于寺内,遂大得供养。此比丘随④所得衣食诸物,辄先与鬼,不违本要⑤。

此鬼异日复担此比丘游行空中,正值毗沙门天王官属。鬼见司官,甚大惊怖,捐弃比丘,绝力而走。此比丘遂堕地而死,身首碎烂。

此喻行者⑥宜应自修所尚,不应恃托豪势。一旦倾覆,与彼无异也。

[注释]

①摈:原作“殡”。排斥,抛弃。

②毗沙门天王:梵语毗沙门。四天王中的北方天王即多闻天王,为护法神。参阅本书第一经第五十二篇注释②。

③僧事:僧中之事务,如授戒、说戒等。引申为戒律。

④随:依例,应该,应分。

⑤要:通“约”。

⑥行者:修行佛道者,又称行人、修行人。也把居住佛寺但留着头发修行的人称为行者。

[今译]

从前有一个比丘被驱逐出寺院,他懊恼悲哀地叹息,涕哭而行。路上遇到一个鬼,这个鬼也犯了法,被毗沙门天王驱逐。此时鬼问比丘:“你因何事流泪赶路?”比丘回答:“我犯了戒律,被众僧驱逐。一切施主的供养都没有了,又得不好名声,臭名远扬,所以我才发愁、哀叹、哭泣。”鬼对比丘说:“我能让你去掉恶名,得到许多供养。你可站在我左肩上,我扛着你,在空中行走,人们看得见你而看不见我。你如果得到丰厚供养,应该先给我。”那个鬼就驮着比丘,在原先被驱逐的那个寺院上空飞行。

当时村落的人,看见这一情景都很奇怪,以为这个比丘得道,辗转相告:“众僧不成体统,冤枉这个比丘了。”这时村落的人们都来到这个寺院,指责众僧。当即就把这个比丘接回寺内,让他得到丰厚供养。这个比丘按例得到衣食等物,每得到都先给那个鬼,不违反诺言。

另一天,这个鬼又扛着这个比丘在空中巡游,正遇到毗沙门天王的下属。鬼见到长官,十分惊恐,抛掉比丘,竭尽全力而逃。这个比丘坠地而死,脑袋都被摔得粉碎。

这个故事比喻,修行的人应靠自己的力量修持自己所崇尚的佛法,不应倚仗权势。不然权贵一旦倒台的话,下场与被驱逐的比丘是一样的。

[点评]

与《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典故有些相似。《战国策》成书于汉代,在《譬喻经》成书前后。

借助别人神力在天空中飞,一点安全措施都没有,一般人肯定不会这样做。那个比丘这样做,是因为心中怨恨太深,顾不得安全不安全了,结果粉身碎骨。

(六)目连与弟子下耆阇崛山①喻

昔目连与诸弟子俱从耆阇崛山下,到王舍城乞食。目连于道中仰视虚空,冁然②而笑。其弟子问何:“因缘笑?”目连答曰:“卿欲知者,须还到佛所,可更问也。”

于是乞食讫,还到佛所。其弟子更问目连向所笑意,目连答曰:“我见上虚空中有一饿鬼,身极长大,其状丑恶。有七枚热铁丸,从口中入直下过去。既下过已,还从口入,举体火然,苦痛婉转,绝倒复起,起复还倒,是故笑耳。非我独见,佛亦见也。”弟子问言:“以何因缘,受苦如是?”目连答曰:“汝自以是问佛世尊。”其弟子即时白佛,问其因缘。时佛答言:“此饿鬼者,前世曾为沙弥。时世极俭,以豆为食。沙弥者为众僧行食,至其师前,偏多七枚豆,以是罪故受饿鬼身苦毒如是。”佛言:“我亦常见,所以不说,恐人不信,得极大罪也。”

此喻世间③少豆,偏为师故,而不自入,其罪犹尔;况当佛说般若④,不信诽谤?其罪重于五逆⑤,受地狱极苦也。

[注释]

①耆阇崛山:参阅本书第一经第六十六篇注释⑤。

②冁(chǎn)然:笑的样子。

③世间:自“世间”至下文“况当”,共十八字,原本无,据《资福藏》本增补。

④般若(bō rě):梵语praj?觡ā。意译为智慧、明、黠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蜜。其中之般若波罗蜜,即称为“诸佛之母”,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地位。

⑤五逆: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其法事,令不和合)。因此五种是极逆于理的罪恶,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今译]

同类推荐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今天天气不太好

    今天天气不太好

    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繁花似锦的灵性花园,你可以从容散步,看看禅师对弟子的开示,看看禅师与人的对话,看看禅师如何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听听禅者浓缩毕生智慧体验的临终遗言,听听禅者被真理敲击心坎时精美莫名的感叹辞章……
  • 了解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是《回族研究》创刊二十周年精品书系之一。《了解伊斯兰教》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伊斯兰文化,是回族文化的核心文化,为回族提供了彻底的一神论信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伊斯兰教与回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热门推荐
  • 最具悬念的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最具悬念的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索中国历史,主要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受关注的一些未解之谜。通过文章的深入解析,将人们感兴趣的历史疑点与谜题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同时,本书将引领读者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去探究事件真相,以期获得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为刺激的阅读快感。
  • 无影至尊

    无影至尊

    一道哭涩深情的怪梦不断在无影脑海中响起,她到底是谁?灵魂觉醒的他,才知道自己竟是五百年前陨落的至尊武帝千无影!无影,一个普通的子弟,得奇遇获得一枚天下旷古神秘灵玉和两部神秘功法,从此坐拥美女,鏖战各个位面,武动星辰踏上了至尊之路,天下以我为尊,我若破天,谁敢劈我!我要你死,谁敢拦我!
  • 苏己的游戏世界

    苏己的游戏世界

    这是一个活跃在36世纪的游戏主播——苏己在游戏里厮混的故事。
  • 三农中国的经济学阐释

    三农中国的经济学阐释

    作者以经济学为视角,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三农”问题进行了阐释,观点新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二是经济理论研究;三是乡村发展。
  • 我当阴阳先生那些年

    我当阴阳先生那些年

    幼年时期,听一个抠脚大汉讲过的故事,竟然在冥冥之中注定了我的一生。学生时代,各种小怪各种僵尸各种奇葩,小小年纪阴阳先生,校园之中大展神威;鬼谷子墓哥也敢盗。天子印出,各种坏事接踵而至;偶然间被雷劈成焦炭,下一趟地府竟然意外获得灵魂之力?老对手交锋,一招取其性命,才发现,原来这只不过是某个远古魔王的冰山一角...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交给我,圣天地玄黄,看我究竟能够走到哪一步!
  • 我家师傅被宅女拐跑了

    我家师傅被宅女拐跑了

    “永琳被我拐跑了,不服的话就来追妾身吧~by蓬莱山辉夜”“我要去找师匠啊,不要拦我!”“乖乖和我走吧,叔叔给你糖吃,世界在等着你拯救~by某氪金系统”注:不能坑死队友的歌姬不是好歌姬,治疗不带毒的奶不是好奶作为一名职业制药师夜见表示制药不带副作用真的很难,谁爱吃谁吃,反正自己做的药都不是给自己吃的
  • 但愿如此黄先生

    但愿如此黄先生

    “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我的啊”hls:“从你给我糖的时候!”她的少年,摘下口罩,眉眼弯弯,眼里都是她……
  • 许你一世花满颜之浮生若梦

    许你一世花满颜之浮生若梦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年的,青涩,可以说是,缘分拉拢了我们;四位少女的邂逅,沉寂了几年的娱乐平台,将为之骚动。一场属于她们的时代,即将来临——TwinkleQueen
  • 世界遗嘱

    世界遗嘱

    从现在开始,所有人的每一个举动和思想,全都步入预言之内。对于一切来说,这是一份代表新生的遗嘱。
  • 暗访十年(第2季)无数次死里逃生

    暗访十年(第2季)无数次死里逃生

    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事件真相,行业的潜规则,种种让人防不胜防的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