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77100000040

第40章 1958年(3)

毛泽东要读《三国志》逄先知送给的除标点本《三国志》外,还有卢弼撰的《三国志集解》。这部《三国志集解》后来一直放在他的书房里,上面写了许多的批语。其中的两处批语,其一是裴松之在《魏书·武帝纪》一段注释中,引用了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写下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其主要内容是叙述他自己辗转征战的经历及当时许多的心理活动,表明他守义为国,并无取代汉帝以自立的意思。他让出受封的阳夏、柘、苦等三县,以消除时人对他的误会。卢弼对此除作了一些考证、订谬外,对曹操还提出了许多的指责。曹操在令中写道,自已没有背叛汉室之意,他死后,妻妾无论改嫁到哪里,都希望要为他说明这一心迹。卢弼对此指责说是“奸雄欺人之语”。曹操在令中又写道,自己不能放弃兵权,“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这是“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卢弼对此指责这是“皆欺人语也”,并说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对这些话“削而不录,亦恶其言不由衷耳。”曹操在令中还写道,自已打仗,“推弱以克强,处小而擒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卢弼认为曹操的这些话是“志骄气盛,言大而夸”,并在注中又列举了曹操打过的败仗。以上的这段文字,特别是卢弼的注,毛泽东看得很仔细,差不多都作了圈点。卢弼对曹操的看法和评价,毛泽东很不赞成,认为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毛泽东在书的天头上写了这样的一段批语:“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弥衡。’此为近之。”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弥衡”的诗句,引自李白的《望鹦鹉洲怀祢衡》一诗。祢衡是东汉时代人,史籍说此人狂傲而有才气。曹操对这个人的才能不仅没有引以重视,而且还污辱了他,因此被祢衡大骂。祢衡后被黄祖所杀。鹦鹉洲据说是祢衡曾在此作赋的地方。李白的这首诗,对曹操统北方的功绩是肯定的,同时又指出他轻视祢衡的失误。李白对曹操的这种评价比较符合历史实际,也比较符合毛泽东本人的看法,所以毛泽东在此特引了李白的这句诗。

毛泽东在读《魏书·刘表传》时还写了两条有关曹操的批注。《魏书·刘表传》裴松之的注中,有一段说刘表初到荆州时,江南有一些宗族据兵谋反,刘表“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毛泽东读到此注,对“皆斩之”的做法是不赞成的,所以,他在“皆斩之”三字旁画了粗粗的曲线,又在天头上写下了这样一条批语: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毛泽东的这条批语,表明了他对曹操“不杀降”的赞许。在《魏书·刘表传》中,卢弼也有一段注释,刘表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攻张怿平之”,有“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郊祀天地,自立为帝。毛泽东读了这段注释又在天头上写了一条批语:做土皇帝,孟德不为。这里,毛泽东既表明了他对刘表做法的蔑视,且又再一次称赞了曹操。[134]

[134]忻中:《毛泽东晚年的读书生活》,《党史文汇》1994年第9期。

[附注]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全诗如下:“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毛泽东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就何焯评兗州刺史刘岱为青州黄巾所杀,“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绝其粮道。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此成败之可参质者也。明季与流贼相持者,皆不知此谋,督促出战,遂皆为刘岱之续。”批语:“明末事不能与汉末比。”[135]

[135]《毛泽东文史古藉批语集》,第137页。

毛泽东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令:“《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批语:“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136]

[136]《毛泽东文史古藉批语集》,第137—138页。

毛泽东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引袁宏《汉纪》载汉帝诏:“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批语:“此等语竟被利用。”[137]

[137]《毛泽东文史古藉批语集》,第139—140页。

毛泽东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引《献帝传》载禅代众事诸奏章,内有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等言:“殿下(曹丕)践阼,至德广被,格于上下,天人感应,符瑞并臻,考之旧史,末有若今日之盛。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时已至而犹谦让者,舜、禹所不为也,故生民蒙救济之惠,群类受育长之施。今八方颙颙,大小注望,皇天乃眷,神人同谋,十分而九。以委质义过周文,所谓过恭也。”批语:“尧幽囚。舜野死。”[138]

[138]《毛泽东文史古藉批语集》,第140页。

[附注]尧幽囚,舜野死,古史传说中的尧、舜,都是以禅让著称;曹丕代汉,也称是汉帝禅让,所以此句所说曹丕说的禅让,实于篡夺。李白《远别离》:“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也有一说是尧、舜并未禅让,而是先后被后来者幽禁了的。

毛泽东读《三国志·魏书·刘表传》,“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裴松之引《汉晋春秋》也称:“表答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大义也,治中独何怪乎?”批语:“虽绝绍附操,终亦为操所吞。”毛泽东又在同传“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不变。”批语:“中立。”[139]

[139]《毛泽东文史古藉批语集》,第141—142页。

毛泽东读《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该传说:刘表“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毛泽东对此批注:“虚有其表。”[140]

[140]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223页,知识出版社1993年1月版。

毛泽东读《三国志·魏书·刘晔传》,批语:“此传可一阅。放长线钓大鱼,出自刘晔。”[141]

[141]《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5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附注]刘晔(?—234),曹操主要谋士。魏明帝曹睿想讨伐蜀,征求他的意见。刘晔与皇帝密谈“可伐”,但当同僚问他时,却说“不可伐”。皇帝责问他为什么出尔反尔。他以不得泄露机密为借口。后来他责问泄露机密的杨暨:“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诫直臣,然计不可采,不可不精思也。”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就陆逊在彝陵大战前奉行以逸待劳,“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按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批语:“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142]

[142]《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61—162页。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就清朝钱振锽评彝陵之战,“陆逊破先主,无他奇策,只令军士各持一把茅耳。意先主连营,皆伐山木为之,故易火;若土石为之,逊其如之何?”批语:“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破。”[143]

[143]《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61页。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就火烧连营后,“又(刘)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擒,乞复攻之’”的清何焯评:“大胜之后,将骄卒惰,溯流仰攻,转馈又难,一有失利,前功尽弃。昭烈老于兵,得蜀已固,非若曹仁之在南郡,可惧而走也。连兵于西,主客异势,决还者中人所能知也,盛、璋、谦如豕突耳。”批语:“何评有理。”[144]

[144]《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62页。

毛泽曾几次谈及陆逊,他在读《南史·贺琛传》,就其中梁武帝萧衍刚愎拒谏,责骂贺琛,“朕有天下四十余年,公车谠言,日闻听览,每苦倥偬,更憎惛惑。卿珥貂纡组,博问洽闻,不宜同于阘茸,止取名字,言我能上事,恨朝廷不能受。”批语:“此等语,与孙权诘陆逊语同。”[145]

[145]《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07页。

[附注]据《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因不附和鲁王孙霸(孙权四子)争夺太子事,一多次上书孙权,“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而为孙权责诘,忧死。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注所引谢承《吴书》,就孙权遣返于禁,“后权与魏和,欲遣(于)禁还归北。(虞)翻复谏曰:‘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北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还之虽无所损,犹为放盗;不如斩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权不听。群臣送禁,翻谓禁曰:‘卿勿谓吴无人,吾谋适不用耳。’禁虽为翻所恶,然犹盛叹翻。魏文帝常为翻设虚坐。”批语:“此事翻不如禁。”[146]

[146]《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59页。

[附注]虞翻(164—233)字仲翔,东吴大学者。为孙权谋士,因秉性刚直,屡遭贬斥。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献策取江陵、公安,擒杀关羽。

于禁(?—221)字文则,曹操部将。治军严肃,作战勇敢。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援樊城,兵败,被逼降关羽,囚于荆州(江陵)。孙权取荆州,释放回去。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卢弼注:“临淮郡见《步骘传》。东城见《魏志·吕布传》注引《先贤行状》:‘陈登为东城太守。’胡三省曰:‘东城县,前汉属九江郡,后汉省,当是袁术复置也。’弼按:《郡国志》下邳国有东城,即临淮之东城,下邳本临淮也。胡注误。”批语:“卢注亦不确。”毛泽东又在同传卢弼注:“《一统志》:凤阳县西三里有西鲁山,相传为鲁肃屯兵处。”批语:“《一统志》明指凤阳。”[147]

[147]《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57页。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内称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8年),“及蒙代(鲁)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病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批语:“《魏志》此时操在汉中,因夏侯渊之败正不得志,闻襄阳围急,东归到洛阳即死,非在居巢也。”[148]

[148]《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58页。

[附注]操在汉中,曹操系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三月,因夏侯渊败死由长安出斜谷至汉中的,在与刘备相持两月后,五月回长安,时因关羽军由南郡(今湖北江陵)北围襄阳,七月,于长安先后派出庞德、于禁援曹仁围军;同月,孙权攻合肥。十月,曹操由长安至洛阳,又派出徐晃军援襄阳;他未去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翌年正月,孙权斩关羽之首于洛阳,十几天后,曹操病死。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陈武传》,内称陈武子陈表善于办事,“时有盗官物者,疑无难士施明。明素壮悍,收考极毒,惟死无辞。廷尉以闻。(孙)权以(陈)表能得健儿之心,诏以明付表,使自以意求其情实。表便破械沐浴,易其衣服,厚设酒食,欢以诱之。明乃首服,具列支党。表以状闻。权奇之,欲全其名,特为赦明,诛戮其党。迁表为无难右部督。”批语:“何不并其党赦之。”[149]

[149]《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59页。

[附注]陈表,吴将陈武子,少时与诸葛格等侍孙登(孙权长子)。因父战死,领兵,深得孙权信任。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就骆统与孙权疏:“每有征发:赢谨居家,重累者先见输送。小有财货,倾居行赂,不顾穷尽。轻剽者则送入险阻,党就群恶。百姓虚竭,嗷然愁扰。一方今长吏亲民之职,惟以办具为能,取过目前之急,少复以恩惠为治,副称殿下天覆之仁、勤恤之德者。官民政俗,日以凋敝,渐以陵迟,势不可久。夫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愿殿下少以万机余闲,留神思省,补复荒虚,深图远计。育残余之民,阜人财之用,参曜三光,等崇天地。臣统之大愿,足以死而不朽矣。”批语“买壮丁”,“振古如斯。”[150]

[150]《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60页。

[附注]骆统(193—228),会稽乌伤(今浙江义乌)人。东吴大臣,任乌程相,曾随陆逊参加彝陵战役。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全琮传》所引《江表传》:“(孙)权使子登出征,已出军,次于安乐。群臣莫敢谏。琮密表曰:‘古来太子,未尝偏征也。故从目抚军,守曰监国。今太子东出,非古制也。”批语:“都是废话。”[151]

[151]《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62页。

毛泽东读《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士)徽闻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斩送其首。”批语:“杀降不武。”[152]

[152]《毛泽东的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63页。

汉朝蔡琰写自已悲惨身世的《悲愤诗》,从战乱中为胡人所掳,到归汉时的母子别离,写得情真意切,凄楚动人。毛泽东在这首诗的标题前划着大圈套小圈,标题后连划了三个小圈,表示了对这首诗的重视。对这首诗的最后几句:“……竭心自勉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每句都划着圈,诗旁加了密圈,天头上也划着一个大圈套小圈的标记。还将此诗批送给别人阅读。对诗末编者的注释“……激昂酸楚,读去如惊蓬坐振,砂砾自飞,在东汉人中,力量最大……由情真,亦由情深也。”等句旁都划着曲线。毛泽东对注释中评价这首诗的圈划,无疑是表示同意的一种态度。对另一本《古诗源》中的这首诗,以及蔡琰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毛泽东也有圈点。[153]

[153]张贻玖:《毛泽东和诗》,春秋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附注]蔡琰,即蔡文姬(应为蔡昭姬,因避司马昭名讳改),大学者蔡邕之女。东汉末大乱,被掳至北方,为南匈奴左贤王要。后曹操以千金赎还。代表作有《悲愤诗》,相传《胡笳十八拍》亦系她作。

同类推荐
  • 凰夜未消

    凰夜未消

    陛下要我死,兄弟要我死,可我还活着,颠覆了你们,活在了我自己的当下。
  • 明朝伪书生

    明朝伪书生

    纨绔大少穿越明朝,凭借前世经验,他开赌场、办夜店,用流行元素将明朝搅的天翻地覆。机缘下,他又被唐伯虎收为关门弟子。还遇到个“妖孽”同桌:“看你眉清目秀、腰如杨柳,没想到胸肌却如此发达,实在是让人佩服惊叹!到底如何练就的,指教下呗?”
  • 与大明同行

    与大明同行

    简介:大明开国之初,四边未靖而国用不足,皇储暗弱而藩王势大。生为辽王朱植,弃藩回京则任人鱼肉,立足辽东则燕王不容。左右为难之际,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传教士带来了雇佣辽王府护卫的请求……当东西方文明之间第三方的插入,会给15世纪的世界带来什么?
  • 北枫歌

    北枫歌

    枫亭夜浊酒,相约黄昏后。青灯屋门漏,一曲北枫奏。这是一个朝堂,也是一个江湖。朝堂无处不江湖,江湖无处不朝堂。
  • 宋未央

    宋未央

    不种好田,是不能愉快的装逼的,不能愉快的装逼,是不能愉快的把妹的,既不能装逼又不能把妹,还玩穿越?你特么在逗我?
热门推荐
  • 太极尸神

    太极尸神

    血月悬空,必有妖孽!妖道重疾,命不久矣!欲夺妖丹而续命,奈何功力尚浅,不敌狐妖,故铤而走险,炼邪尸,战妖狐。不幸少年,封亓,被妖道蛊惑,吞服尸丹,尸力灌体,幸年少得太极口诀,融阴化阳,守的意识清明,奈何尸毒入体,终成僵尸,化为太极僵尸王。
  • 我又又又失忆了

    我又又又失忆了

    陶海薇失忆了,一觉醒来就是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她很迷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好,只好每天吃喝玩乐,希望有一天能够恢复记忆,找回自己。可是她好好的吃自己的玩自己的,总有一帮人想方设法的缠上她,然后上演各种好戏。没办法,陶海薇只能顺便搬来椅子和爆米花慢慢看戏。【且看失忆少女的日常操作】
  • 构建未来世界

    构建未来世界

    人类科技文明的迅速发展,未来会怎么样?未来已来。科技发展未来、文明智能一体。写这本小说,是作者对未来人类、生活、世界的一种期望,希望在未来,用文化+科技的方式方法,能够关注到每个人的真正需求,关注到每个人的身与心、学业、工作、婚恋、生子、生病、养老等各个问题。造福于每个人,使每个人幸福,是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 冰初

    冰初

    冷家三公子冷冰初死后,灵魂被神秘的黑气给吞噬,随后就被强行带入地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猎花都

    邪猎花都

    一个牛逼的师父,造就出一个更加牛逼的徒弟萧凌。从小是孤儿的他,却并不孤独,做为一个强者被众美环绕,看他如何邪猎花都,翻云覆雨,同时带着他的强势横扫四方。清纯校花,护士之花老师之花还有警队之花,当然也少不了高雅动人的明星。她们是怎么成为他的猎物。妩媚的老师怎样被他征服,清纯女星又是怎么爬上那张软床?(败俗和邪猎死党群87556887。愿意支持败俗和败俗交朋友的兄弟加)【恢复更新,日更10章!稳定输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公子可曾动心紫砂记

    公子可曾动心紫砂记

    “公子可曾动心?”“未曾。”女子的身形渐幻。“公子,你可知。我世世苦修等你轮回。只为修出一颗心,交付于你。”话毕,女子的笑容和身形皆散。男人梦中又闻幽声。“公子,可曾动心?”心中默回“世世动心而世世不得。”
  • 城墙里的潮流范儿

    城墙里的潮流范儿

    还记得那个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皇帝吗?2013年,北京故宫博物馆首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一改以往正襟危坐的庄严形象,随即推出“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更加符合年轻人及媒体传播需求的文创产品,一时间让广大网友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北京故宫。随后2015年,故宫通过花式卖萌,成为坊间热门讨论话题。
  • 封道异人

    封道异人

    袁潇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棺材里。脑子什么都不记得了原本以为是个修真的世界渐渐的画风开始有些不对了无男主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