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10900000012

第12章 争议关羽(3)

听他口气,到底诸葛亮指挥关羽,还是关羽指挥诸葛亮?令人费解。大概拜把子兄弟便有章 如果孔明执法如山,从他华容道放走曹操起,就严惩不贷的话,那么,此后的他,在荆州主政,也许未必敢于自我膨胀了,不知天高地厚了。

正因为刘备的包庇,诸葛亮也就不得不迁就,既不能责人,更不能责己,也就只好稀里糊涂,不了了之;或者,走走形式,做做样子;或者,深刻认识,从轻处理;或者,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或者,最简单的,就当交了一次学费,下次注意便是了。

看来,诸葛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有其无药可治的软弱性,对于章 章 但是,稀泥章 曹操杀士

在章 漫说是一个统治者,即使普通人,也并不愿意让人揭开内心隐秘,触到痛处。杨修的章 最后,就被曹操借口章 曹操先杀祢衡;继杀孔融,后杀许攸,又杀崔琰。杀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同时,也爱才吧,最后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谁让他卷入宫廷继承的斗争中去呢?那是一种最危险的游戏,他下错了赌注,押在赌台上的,却是他的生命,对不起,上绞刑架吧!

因为曹操杀的章 直到前不久,还有一出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来评估章 凡统治者,除极个别的把读书人捆绑起来扔到江里淹死者外,并不特别专门和知识分子为敌的。除非他暴虐成性,非要焚书坑儒不可。有的只是由于非知识分子出身,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心理排斥情绪。例如汉高祖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最终按着叔孙通的礼仪彩排,尝到做皇帝的威风,也就改变了对儒生的看法。凡做皇帝,少不了需要谋士出主意,儒士写文章 尽管千百年来,统治者深知曹操杀了章 历代统治者,绝对不杀知识分子者寡。不过,杀多杀少,也各不一致。有时候口子开大一点,能把大家杀得鸦雀无声,但有时候也不大灵,越是杀,唱反调者也越多,杀不胜杀,就只好杀代表性的人物,曹操就采用章 至于杨修之死,好像又与祢衡、孔融、许攸、崔琰不尽相同。李卓吾先生在评点《三国演义》时指出:"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章 不过,杨修又当别论,他介入了宫廷的最高层次的权力分配的斗争漩涡中去。章 他实际是那种不聪明的聪明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认为曹操爱才,有可能传位于次子曹植,他就成为植党。曹植有才,他也有才,惺惺相惜,亲密得以至曹植一天不见他,连饭都吃不香。其实,对中国的统治者来说,每当接触到实际的继承问题时,所谓的"才",决不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章 当曹操征求贾诩意见时,章 聪明过头,便走向反面,章 庞德抬棺上阵

庞德与关羽决战,让部下抬着一具棺材上阵,存不败必胜之念,抱非生即死之心,"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作为一个将领,能有章 及至短兵交接,水盛船覆,为羽所俘,立而不跪,宁死不降,那份壮烈,也是值得钦敬的。

庞德原是马超部下,投过张鲁,多次与曹操交手,后被俘获,是投诚曹操麾下较晚的一员降将。在与关羽作战时,故主马超已为西蜀五虎上将之一,其兄庞柔为刘备做事,任职汉中,庞德却如此忠诚于曹操,任凭关羽诱降,不为所动。甚至还说出"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汝刘备庸才耳"的话。值得研究的,倒不是庞德章 曹操一生,不惮使用降将降卒,甚至连视之为寇的黄巾,他也敢择壮者为兵,弱者屯田,扩大他的队伍。至于文臣谋士,大部来自对手阵营,例如辅佐他们父子两世的贾诩;随他南征北战的武将,除曹姓和夏侯姓外,几乎都非他的嫡系,很多将领曾经是他的敌人,张辽就是吕布旧将,战败投降的。在他征战立业的数十年中,全赖章 他的用人之道,值得赞叹,此前此后,能与之相比拟的领导者,还不多见。

第一,他具有大河不择细流的气度,广开才路,来者不拒,不来者请上门去,甚至不惜下大本钱,招贤纳士,胸襟宽阔,不咎既往。

第二,打开人才之门,自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难免良莠不齐,他不因噎废食,不但具有凡能为我所用者悉用之的勇气,还有不怕承担风险,予以重用的胆略。

第三,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不拘一格,驾驭有术,具有使其抵死相随,忠诚效力的领导魅力。

就看曹操与庞德纳下先锋印时的两句话,"卿不负孤,孤亦不负卿也!"就可知庞德为什么出现抬棺的由来了。

所以,一位领袖的人格力量,所产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因素之一。

错位的关羽

在《三国演义》中,抬得最高的,一是诸葛亮,一是关云长,但他们最后都失败在非等量级的对手手里,孔明还能得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同情,而关云长虽然被后世人敬之为神,尊之为帝,但他死在陆逊、吕蒙手里,输得非常之惨,从此落下个"只提过五关斩六将,不提走麦城"的经常被引用的讥诮之语,可见后来人敬重之余,对他的失败,多少认为是他老人家咎由自取,属于活该的了。

不过,此人感觉好,而且总好,特别封了汉寿亭侯以后,就渐渐地感觉错位了,到独挑大梁,驻守荆州时,已到了目中无人的程度。感觉错位,是件别人看来可笑,而对他本人,则是可怕的事情。要是关老爷有些许的清醒,也不至于走麦城,身首异处了。

《三国志》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庞德。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按《三国演义》的写法,关羽攻樊,是诸葛亮用来分化曹操联吴攻蜀的计谋。但在单刀赴会后的关羽,鉴于荆州暂保无虞,而西线的节节进展,使他黯然失色,章 在章 因为如果诸葛亮让他离荆攻樊,而不派员代领牧守,以防吴之乘间偷袭,则非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了。但若果然委任赵云(那是最恰当的人选)或其他人,来荆州接替,那也不是充分了解关羽的诸葛亮了。对章 若无襄阳大捷,吓得曹操迁都,胜利冲昏头脑,也许还不至于最后的惨败。大胜以后大败,章 关羽失败的根源,就在章 孙权为了联姻,派诸葛瑾来说亲,两家结秦晋之好。成不成,在于两相情愿,即使交易不成,人情还在,不至于关羽如此勃然大怒,竟说出"虎女安肯嫁犬子"章 看来他所表态的"军师所言,当铭肺腑"的话,纯系一派虚词。诸葛亮的联吴拒曹大计,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反映了他内心中的自诩自大之情。一个本来的推车亡命之徒,在当时很在乎士族门阀地位的社会里,关羽不把孙权章 所以,他在荆州之役中,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蛮横跋扈,不纳人言,便是最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了。

骄兵必败,章 人若是陷入了错位误区里,失去常智不说,还会失去常识,章 关羽太小看东吴了,吕蒙称病,他不信有假;陆逊谦卑,他不信有诈;荆州失陷,他不信其真;糜、孟背叛,他不信其事。就只相信他自己,章 他得襄阳,回师荆州,犹不晚也。攻樊城不下,迅速撤兵,也仍旧来得及的。荆州已失,不图收复,另谋去处,也未必全军覆灭。及至兵败麦城,突围路线要顺依人意的话,不至于身亡……悲剧总是自己造成的。

一个老百姓,纵使因骄致败,只不过祸及其身,再大,祸及其家,仅此而已。一军之帅的因骄致败,则是万千首级落地的事,而一国之君的因骄致败,那就更不堪设想了。

章 关羽之死

关羽之死,是《三国演义》精心经营的篇章 当罗贯中执笔写章 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名将晚谬》里写过:"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及攻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羽威震华夏,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其功名盛矣。而不悟吕蒙、陆逊之诈,竟堕孙权计中,父子成擒,以败大事。"完全是骄兵必败的结果。但捉住关羽的孙权,竟想诱降章 他不了解当初曹操能使关羽降,而现在他孙权则不能使羽降。因为当时魏能打出汉献帝的招牌,而吴却没有。投降者也有其符合自身尊严的选择,宁降与龙虎,也不甘降于等而下之者。而且曹操能在建安五年使关羽降,此刻,无论曹操、孙权都无计可施。何也?关羽二十年前,只是一员战将,降汉而不降曹,暂屈以图别计。现在,他是天下瞩目的一方主帅,诛颜良、除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华容、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的汉寿亭侯,赫赫扬扬,功勋卓著,把曹操吓得差点迁都的人物。章 后来,孙权悟过来了,把关羽杀了。然后,在庆功会上,战败关羽的吴大将吕蒙,突然被关羽的亡灵附身,七窍流血而亡。他虽能打败关羽,但关羽的报复,是通过死后的亡灵,最后使章 善良之被欺凌,正直之被屈辱,君子被小人嬉弄,忠臣被奸佞陷害,章 章 于是章 而且,残害的对象越是了不起,那报应也来得越快,吕蒙马上就被关羽死后的魂灵附体索命。远在洛阳的曹操,也整日间白昼见鬼,"每夜合眼便见关公",章 唯其不反抗恶,中国的封建社会,才能够维持长达数千年之久的统治吧?

曹丕和曹植

曹丕和曹植是同胞兄弟,一个是评论家,一个是文学家,两个人都想当帝王,曹丕赢了,曹植便打入冷宫,永世未得翻身。不过还算走运,也许看在文学的面上,哥哥给弟弟留了一条小命。

未能做上皇帝的诗人,便郁闷而死了。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统治者登台,必然要伴随着屠杀。打江山的开国之君如此,太平盛世父崩子继者也如此。最高权力的争夺,从来是激烈的生死较量,翻开史书,任何一位帝王,无一不是在杀戮的血风腥雨中,登上宝座的。曹氏弟兄俩的争夺,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因为凡敢觊觎皇位的竞争者,都有其可以恃靠的实力,或有军队,或有地盘,或有资格,或有舆论,或什么都没有,只有野心等,正是章 于是,争夺便是十分地残酷无情了,特别是继位之君对于其他也享有继承权和具有潜在继承权的人,也就是皇兄皇弟、皇子皇孙们,是绝不容情,绝不手软的。不是你活,就是我死,曹操死后,他的儿子们也照例进行了他不愿意看到的搏斗。

曹操在三国时期,应该算是一位大政治家,刘备、孙权是无法与之比拟的。在宋代以前,对于曹操的看法,比较接近于历史的真实面貌。《资治通鉴》里章 曹操生前一度属意曹植,因为章 所以,作为文学家的曹操,也许很欣赏他章 因为曹彰握有兵权,不敢稍有放纵,逼着他交割出军马,方才罢休;那个曹熊,畏罪自缢,可能有些反曹丕的动作,所以,也就立即解决。至于曹植,虽然他在洛阳也形成了一个由文人组成的拥戴他的集团,但在章 在曹植身边,唯一比较有头脑的,就是当过曹操行军主簿的杨修,但实际上也是一个恃才傲物,毫无城府,只会舞文弄墨的幕僚。若懂政治,他也不会耍小聪明惹恼曹操而被砍了头。至于丁氏两兄弟,是一对张嘴骂人,沉溺酒乡,半点正经也没有的帮闲文人。所以,文学家要和政治家斗,是以卵击石的游戏,无非找死而已。政治家要收拾不听话的文学家,那还不是雷公打豆腐,小菜一碟。尤其章 作为文学家的曹植,他之所以不幸,倒不是因为他的文学;而是由于太靠近政治权力之争,这倒也是值得后来为文之人于前车之覆中,引以为戒的吧。

同类推荐
  • 多少爱在时光中来不及

    多少爱在时光中来不及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做一本书,而是给每一个人布置一片风景,让总是匆匆而过的脚步和心灵,可以慢一些,停一停,看看窗外的阳光和星辰,看看很久没有因为感动而流泪的眼睛。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灵魂的真理是——高贵。我们也许不能探知灵魂的神圣来源,但是,由自己心中的道德律和羞耻心,由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假恶丑的厌弃,我们都可体会到灵魂是人的尊严之所在,是人身上的神性。平庸和卑鄙,是对灵魂的真理的背离。在本书中,周国平与少年朋友们进行了关于灵魂的探讨,收录了《信仰之光》《第一重要的是做人》等经典散文。
  • 李白全传

    李白全传

    本书包括:习书练剑、辞亲远游、安陆十载、三诏进京、长安岁月、赐金放还、梁园情深、东行南游、虎穴历险、战乱前后、从军获罪、救月升天。作品讲述了一个绝对的诗歌天才;纵横瓷肆,想像瑰丽,如仙人所作;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笔傲凌沧州。后人称之诗仙。我辈凯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绝对是人中豪杰。
  • 纪伯伦全集:蓝色火焰

    纪伯伦全集:蓝色火焰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如梦记

    如梦记

    《如梦记》一卷九篇,本身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文章。虽然描写儿童生活,但它不是儿童文学,是写给大人看的。它也不是儿童自己来写自己,而是一个成年人回望童年时留下的一点回忆。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文章传达出的趣味是一种经过历练、经过省察的趣味,如果说这里面也有童趣的话,那它也是一位三十六岁的成年人的童趣。
热门推荐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当她毅然决然地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辗转到另一个陌生城市,她认识了一个带给她前所未有的新生活的她,是她给了自己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在她的鼓励下,她逐渐找回了自我,慢慢挣脱了噩梦的缠绕,她决定回到自己的城市跟过去做一个彻底的告别。当她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切早已改变...
  • 龙啸般若功

    龙啸般若功

    是个拥有玄幻加冒险的一篇短编小说,他是我的第一本小说,希望你们能多多观看。
  • 母亲·我的大学

    母亲·我的大学

    内容介绍《母亲·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第三部曲,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母亲·我的大学》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真实记述的教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社会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 倾尽浮华

    倾尽浮华

    她,五年前大火、丧母之仇,终于得报!可惜红颜终薄命……一朝魂穿,成为九天凰女,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偷溜下凡间,竟然被一个凡人当妖给捉住了!“喂,你放开我!”某女大喊。“小妖,我今日看你往哪里跑”某男死死地摁住某只“小妖”堂堂凰女竟然被一个凡人当妖给捉住了?!“不行我要反击”某女心里盘算着怎么逃!对!就是怎么逃!可是怎么逃得掉呢?一见钟情~~~“凰女触犯天规,私动凡情,即日剔去仙骨,打入轮回!”仙后一声令下,无人不尊。他躺在他怀里脸色苍白,毫无血色:“上官夜殇,你别想逃掉,就算我剔了仙骨,来世我也会找到你……”情的枷锁,锁住二人,断尽轮回;只求一世君不负吾,吾不负君。执手天涯,相爱永世。
  • 差摩婆帝授记经

    差摩婆帝授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远东大丈夫

    远东大丈夫

    故事发生在,一个类似于明朝末年的架空朝代——越朝。……在远东,“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有猎枪”,梁赢先在辽东建立基业,驱除胡虏,恢复华夏旧土,然而,他的野心不仅止于此,还有整个远东,还有天下……
  • 道行天外天

    道行天外天

    有人说,修行一半靠勇气,还有一半是靠运气。我说,运气太虚无缥缈,我更相信好人有好报。有人说,天地为牢,人为棋!你又能如何?那我就冲破九天,再生世界!
  • 信者狂想

    信者狂想

    信者,秉持自己信念的一群人。他们游走在现实世界与谬界,寻找着各自的真实与疯狂。
  • 漫威之引力为王

    漫威之引力为王

    作为漫威电影的粉丝,卡洛斯在来到漫威世界后默默发誓:有我在,将没有遗憾,有我在,灭霸将永远打不响那个响指。
  • 爱你可好

    爱你可好

    一座出土的宫殿,指引了爱的轮回,揭示了爱的千年等待。即墨忆风:“不要说相识已是缘分,其实相识很容易,不相识的人你哪会注意。而我要的不是缘分,而是特殊。”“爱中没有对与错,只有深与浅,信任相当于一道梁,跨过去才是深。浅的结局只有彼此伤害;而深的结局不是幸福,就是迈向坟墓。”樱洛:“相遇时的美好串成了回忆,消失在脑海深处,只记得你当初的笑靥。”“性格的缺陷造就了爱的曲折,但人哪有十全十美,曲折中成就了刻骨铭心,隽永了美好,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爱情神曲,而我们的存在恰好证明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