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11900000005

第5章 感觉

一、本章学习目的

1.明确感觉的种类及其在心理和生活中的意义;

2.掌握感觉的特性,理解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定律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

3.了解视觉产生的过程及主要的视觉现象和视觉理论;

4.了解听觉产生的过程及听觉理论。

二、本章基本结构

三、本章学习要点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包括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平衡、内脏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最基本的信息,对机体内环境平衡及内外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是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2.分析器在内外环境刺激下产生的神经过程是各种感觉产生的基础。分析器由三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皮层及皮层下相关区域。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感受器将各种刺激都转化为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向脑传导,最终在皮层产生感觉。

3.在心理学史上,曾有心理学家就感觉的客观性提出过疑问,从而陷入不可知论。今天,人们完全澄清了这种错误观念,确认从感觉这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开始,及至最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感觉的基本特性。人要产生感觉一是必须有感觉能力,二是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产生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叫感觉阈限,对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5.面对刺激,人要做两种最简单的判断,第一,探察刺激是否存在;第二,判断刺激的大小变化。因此,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又分为两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6.因为感觉阈限是人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这个刺激量的大小代表了人感受性的高低,两者成反比关系,所以感受性是靠感觉阈限来标志的。绝对感觉阈限是感觉从无到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这个值相对稳定,因而,绝对感受性是比较好测定的。差别感觉阈限是感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所需的最小刺激变化量,这个刺激量会随着原刺激量的不同而变化,因而,差别感受性是比较难测定的。德国心理学家韦伯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实验发现,人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的增减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即用一个比值代表人的差别感受性,称作韦伯定律。韦伯定律的最大贡献是可以用一个比值表示人的差别感受性。

7.在韦伯定律基础上,费希纳和斯蒂文斯各自提出了反映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试图根据刺激量确定所引起的感觉量。费希纳定律提出:感觉量(心理量)是刺激量的对数函数;斯蒂文斯定律提出:感觉量(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

8.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电磁波。这种可见光波可以来自太阳、灯光、火光等光源体,也可以来自本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光源光的反光体。可见光波作用于人眼,首先经过眼球的折光装置会聚于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锥体、棒体)接受光刺激并将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经三级神经元终止于皮层视区,产生视觉。普肯耶现象说明了视网膜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感受强光和弱光的不同功能及其两者的“交接转化”过程。

9.皮层视区最终能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经历了传导过程、中枢过程对输入信息复杂的加工处理。神经元之间的聚合联系、视觉系统的反馈性调节、侧抑制、感受野都充分说明了这种复杂加工。

10.光波有强度、波长、纯度、空间分布、持续时间等基本特性。人的视觉系统在反映光的这些特性时,便产生了一系列视觉现象。明度觉是对光波强度的视觉反映;颜色觉(色调)是对光波波长的视觉反映;饱和度是对某种颜色纯杂程度的视觉反映;视觉对比与视敏度是对光波的空间分布的视觉反映;视觉后像、融合、掩蔽是对光波时间特性的视觉反映。

11.在明度觉中,视觉适应是由于强光或弱光刺激的持续作用而产生的人的光感受性降低或提高的现象。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12.颜色是人对光波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颜色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饱和度是对光波的物理属性即波长、强度和纯度的心理反映。颜色纺锤体表现了颜色三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13.颜色混合包括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是不同波长的光线同时作用于眼睛,在视觉系统中实现的混合,是一种相加过程;颜料混合是将若干种颜料混合之后作用于视觉系统引起的,所产生的色觉是若干种颜料相互吸收某些光波之后的反射光决定的,是一种相减过程。颜色混合的规律有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

14.色觉理论试图说明色觉产生的生理机制。主要有托马斯?扬与赫尔姆霍兹的三色说,黑林的四色说,赫尔维奇等人的现代对立色理论。

15.视觉对比、视敏度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对比效应使人对物体间的明度差异、颜色差异感知的更为清晰。视敏度是视觉系统分辨微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16.视觉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是由光刺激的时间特性引起的视觉现象。视觉后像是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之后视觉暂时滞留的现象。闪光融合是人对达到一定频率的断续闪光产生融合的感觉。视觉掩蔽是在某一种时间条件下,对一闪光的觉察影响对另一闪光觉察的视觉现象。

17.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声波。人们对声波的频率、振幅、波形等物理属性的心理反映是音调、音响、音色。

18.光波作用于人耳,经外耳搜集声音,中耳放大声音到达内耳,内耳基底膜上的听觉感受器(毛细胞)将声波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经三级神经元终止于皮层听区,产生听觉。

19.听觉理论试图解释人何以能对声波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感。主要理论有费尔德的频率理论,赫尔姆霍兹的共鸣理论,贝克亚西的行波理论,韦弗尔的神经齐射理论。

四、重点难点分析

1.关于感觉的客观性

19世纪初期,德国生理学家缪勒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感觉的特殊能量说。这种用“神经能”代替历史上“动物精气”、“活力”等神秘概念,并且对感觉生理机制的开创性研究,是对感官生理学的巨大贡献。但他以“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可以引起同一感觉,同一性质的刺激作用于不同感官会引起不同的感觉”为由,提出了感觉所反映的不是客观的外界事物,而只是反映了人自己感官的性质或状态的谬论。其学生赫尔姆霍兹虽然在视觉和听觉生理机制研究方面多有建树,但也坚持认为人们感知的不是外部事物本身,而是外部事物的“符号”,从而陷入不可知论。

现代感官生理学研究表明,各种感官,甚至这些感官的神经组织和细胞,都表现出“专化”现象,这正说明各种感官是在进化过程中对特定刺激长期适应的结果。对每一种感官,适宜的刺激只有一种,感官对适宜刺激具有最大的感受能力(如可见光对眼睛)。另外一些刺激,虽然也能引起某种感觉(如压力、电流对眼睛),但这种感觉是粗糙的;也有些刺激根本不能引起某一感官的感觉反映(如气味对眼睛)。所以,感官的专门化恰恰使人能够对特定的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映;同时,感觉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定向的可靠工具也证明人的感觉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韦伯定律及其意义

韦伯定律是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根据差别感受性的实验研究提出的一条定律。韦伯通过触觉重量实验发现:虽然人的差别感觉阈限是随着基础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差别感觉阈限与基础刺激量的变化关系是有规律的,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公式表示为K=ΔI/I。

韦伯定律的提出有以下意义:

①使能比较方便地标志人的差别感受性;

②使人不同感觉道的差别感受性可比;

③使不同人同一感觉道的差别感受性的比较更为便利。

但韦伯定律只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3.费希纳定律与斯蒂文斯定律

①费希纳定律是直接建立在韦伯定律基础上的。它的基本假设是假定所有绝对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在主观感觉上都相等。由此出发,则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以用在绝对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确定。于是,费希纳在感觉大小和刺激强度之间推导出一个数学公式,即

E=KlogI C

意即刺激量以几何级数增长,而感觉量以算术级数增长。

公式推导过程:

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感觉上都相等,

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用在绝对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确定。

假设产生某一阈上感觉的刺激量为I1,在此基础上要提高一个感觉等级就需要将刺激量增加为I1(1 ΔI/I)。如果现在有一更大的刺激量I2,那么由I1到I2人们的感觉将提高多少等级?

如果要求由绝对感觉阈限到I2一共相当多少个感觉等级,还需加上由绝对阈限到I1的感觉增加量,算法同上,用C表示。所以得出公式:

E=K?logI C

②斯蒂文斯通过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刺激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感觉量以算术级数增长,认为费希纳定律只适用于部分刺激,而对于长度刺激、电刺激等则不适用。如:电刺激稍加一点,人的感觉就增加很多;而长度刺激则是增加多少,人的感觉也增加多少。经研究他发现无论何种刺激,人的感觉量都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公式表示为:

E=KInK和n――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I――刺激量

E――感觉量

当n取正时,E>I,适用于电击例;当n取负时,则E<I,适用于明度例;当n取1时,则E=I,适用于长度例。

斯蒂文斯定律弥补了费希纳定律的不足,适用于更大范围。

4.感受野与侧抑制

是近年来视觉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

感受野:视觉神经系统某一水平的神经元只接受和处理来自视网膜特定区域的特定信息,这个视网膜特定区域就是某级神经元的感受野。神经系统分并交叉由低向高,各级神经元的感受野也越来越扩大化和一般化。大脑皮层最终形成的视觉是特征组合的结果,而不是网膜像有什么样的空间布局,传到脑子里还照样是什么样的空间布局。感受野是对视觉信息加工过程的深入探讨。

侧抑制:视觉系统从感受器到中枢各级水平不但有纵向联系,还存在有侧向作用,即同一水平相邻的神经元之间能够相互引起抑制,此称侧抑制。由于侧抑制的作用,一个神经元信息的传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信息输入,也取决于邻近神经元对它的影响。侧抑制可以较好地解释视觉轮廓的形成、同时对比、马赫带现象等。

5.普肯耶现象

普肯耶现象是捷克物理学家普肯耶提出的。他发现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60毫微米的光(黄绿色)感受性最高;但在暗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05毫微米波长的光(蓝绿色)感受性最高。也就是说,在光亮度降低的情况下,最敏感的光波波长向偏短波方向移动。表明视觉由椎体细胞的明视觉向棒体细胞暗视觉转移。

6.色觉的三色说、四色说、对立色说

赫尔姆霍兹的三色说假定人的视网膜中有感红、感蓝、感绿三种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各种颜色经验就是由这三种感受器不同比例的活动而产生的。三色说能较好地说明颜色混合的事实,却不能解释红绿色盲者何以能产生黄色经验。

黑林的四色说假设视网膜存在黑―白、红―绿、黄―蓝三对视素,每对视素由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使人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三对视素还可能同时活动,因此人不仅能产生红绿黄蓝的感觉,还能产生橙青紫等各种色觉。四色说能较好地解释红绿色盲产生黄色感觉的问题,还较好地说明了红―绿或黄―蓝为什么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颜色之中。

赫尔维奇的对立色理论将三色说与四色说统一起来,认为在网膜水平上是按三色说的方式对视觉信息进行编码的,在视觉系统较高级水平上是按四色说的方式对视觉信息进一步编码的。

7.听觉的频率说,共鸣说、行波说、神经齐射理论

费尔德的频率理论认为内耳基底膜与镫骨的振动频率是对应的关系。这种理论难以解释对高频声音的感知。

赫尔姆霍兹的共鸣理论认为声音振动频率与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有对应关系,不同长短的纤维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这种理论仍难以解释人何以能接收那样广大频率范围的声音刺激。

贝克亚西的行波理论认为声波入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并使得某一部位的振幅达到最大值,这一部位感受声音的毛细胞激活率也最大,产生神经冲动向大脑传递声音频率的信息。行波理论成功地描述了500Hz以上声音的传导,但对500Hz以下的声音仍无法解释。

韦弗尔的神经齐射理论提出,对于低于400Hz的声音,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与声音频率是对应的;对于400Hz-5000Hz的声音,神经纤维将联合齐射,就可以反映频率较高的声音;声音超过5000Hz,行波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解释。

同类推荐
  • 推销必懂心理学

    推销必懂心理学

    《推销必懂心理学》一书正是从洞察客户心理、掌握推销技巧、修炼自身素质三方面入手,为有志于从事推销工作和正在与客户打交道的推销员提供准确、实用、全方位的指导。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推销员们可以在困难重重的推销工作中变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复杂多变的交易中准确地抓住客户的心理,使推销工作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成功。
  •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一书带领读者跟着心理学家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掌控自己的情绪、让快乐生活从心开始、养身从养心做起、对人口下要留情、掌控自己的情绪。在他们的指引下,让自己进入一个智慧、理性、快乐、健康以及充满爱的世界中去。
  •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度去分析了二十四位文学大师们笔下所描写的人物,以人物的个性经历和问题行为特征来表现人生的百相,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心理学工作者可以从中窥视到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与多样,对心理咨询工作将起到不可估量非常重要的指导的作用。
  •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

    本书是著名心理咨询师顾歌,全程记录抑郁症男孩G的治愈过程的咨询手记。作为业界第一部抑郁症案例的全程记录,顾歌通过真实生动的心理咨询对话中,对抑郁症男孩G深入分析与专业解读。此书由SMG《相约星期六》主持人倪琳、朱桢,《生活启示录》编剧王丽萍以及《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等业界名人联袂推荐。出版方漓江出版社表示,这本《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堪为心理咨抑郁者的自助宝典,咨询师的咨询指南。对于抑郁症患者,以及想要了解、帮助他们的亲友,都是一部答疑解惑的宝典;对于咨询从业者和普通读者,也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优秀读物。
  •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本书作者以随笔的手法结合大量的案例阐释了十多个关于心理卫生、生活质量和幸福的心理学术语。书中内容包括:你认识自己有多深,你的路就能走多远——关键词:自我察觉;你了解并满足自己的需要了吗?——关键词:需要等。
热门推荐
  • 道远

    道远

    寻道之路漫漫,若是寻不到,歇下步子看看,周边诸多风景,为何寻那摸不到的道。
  • 列子臆说(中册)

    列子臆说(中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 TFBOYS之凯别离

    TFBOYS之凯别离

    2016年时,12岁的欧阳梦璃和夏盈盈、以冷卉来到重庆,阴差阳错的遇见了三位男神,那时候是有多么的嫌弃,相处不到一个月,就分开了;2026年时错过十年之约已经3年了,他们本来已经在一起了,可是却有人来捣乱,他们又分开了;2027年,‘我一直再找你’,‘我们认识吗’,‘请你不要再让她受伤了’,‘如果我没有失忆症,你一定是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加起来11年了,他一直在等她,他们最后会在一起吗?
  • 乱世沧歌

    乱世沧歌

    只有牺牲某一个人才得以留存的世界,不值得被拯救。九界乱世,他一己独行。凌天界,与神博弈,天使做戏子;下魔界,血狱凝形,魔王为伙伴。九界无敌,诸王为衬,天下做棋盘,众生化棋子。广袤世界,他要保,微末个人,他也要护。身为平衡,绝不放弃任何一人。
  • 捡个神女当媳妇

    捡个神女当媳妇

    渣男要穿情侣装,女神嫌弃丑毙了,死活不穿。渣男一脸怨妇样:“明明你昨天还和他们穿一样的。”女神怒骂:“你妹的,那是校服!”据说渣男很讨人欢心,事实证明,本神女还是挺喜欢他滴。
  • 无相天尊

    无相天尊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少年,要崛起!
  • 天角琢闻

    天角琢闻

    一块璞玉,初时不为人类所知,琢玉能手卞和将其雕琢成器,正其名曰和氏璧,方得流传百世。春秋战国之际,各国混战,几经流离,终秦国得之,始皇制其得传国玉玺。曰:“得玉玺者得天下”秦灭,其归于高祖刘邦,流转于各皇帝之间。五代之时,天下大乱,其不知所踪。卞和力荐和氏璧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 安与奈

    安与奈

    潜伏在普通村庄的少女,遇到了与他目的相同的少年,可是这一切本就是一场大阴谋
  • 星光游侠

    星光游侠

    天地为棋,众生博弈,我若为棋子,定当一往无前,决不后退,若为将帅,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帷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乾坤如笼,如何破笼而出成为那执棋者?如果世上真的有命运,主宰着卑微的存在,那我诅咒它也被冥冥中的存在所主宰着。且看一个不屈于命运的人,如何演绎一场打破一切可能与不可能,超越一切平凡与不凡的传奇故事。
  • 天门三域行

    天门三域行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妖魔斗!闯天门、动三域、行道义、斩幽冥使!这是一个属于肖荣申的故事。更是千万年来追寻道义至高者们的故事。【ps:新人求担待,前期要是没把握住尽情喷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