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12300000015

第15章 萧军情书(2)

萧军曾问鲁迅先生:“我这野气要不要改?”

鲁迅先生很干脆地回答:“不改!”

听到先生的肯定,萧军更加坚定了无所畏惧的信念。

1936年10月,萧军得知鲁迅先生突然逝世的噩耗后,立誓鲁迅先生的死是一把刀——一把饥饿的刀!深深地插进了我们的胸膛;我们要用自己和敌人的血将它喂饱!我们要复仇和前进!

这位被人称颂的个人英雄,一个为了自己理想而活着的文人侠客,将自己桀骜、孤寂的灵魂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命运主宰下,终于没有能够逃脱政治的急流旋涡。到了延安后,虽然得到******欣赏,但在新的社会秩序里,很难容忍萧军这样的角色。最初,萧军由于看不惯大家在“王实味事件”上的言行,本与此事无关的萧军主动为王实味仗义执言,说对王实味的批判是“往脑袋上扣屎盆子”。他的这番话自然被汇报上去,也就成了萧军罪名加身的开始。而以后批判萧军时,“同情托派王实味”的帽子也戴了整整四十年。

后来,萧军在东北创办的《文化报》在群众中反响强烈,由于其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信条,萧军无论演讲与发表文章,都在宣扬“不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至作为一个‘人’,全应有它的自尊心,不能够容忍任何外力加以侮辱和玷污”,“我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思想、观点、认识以至主张强加于人”等等典型的“五四”式启蒙话语。1947年夏,《生活报》和剧作家宋之的向萧军出示了“黄牌”。可萧军仍然执迷不悟仗剑而行,以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和反驳,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真实的处境。接着下来的连续批判文章,对萧军及《文化报》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声讨,且帽子一个比一个大。依萧军的大侠性格,哪肯善罢甘休,即起反击,什么“‘帽子满天飞’主义,这全是封建社会、过去伪满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得意手法呀”,“欲使所有的人民钳舌闭口、俯首吞声,企图造成一‘无声的哈尔滨或解放区’”等等,其结果是可想而知。此后,在全东北地区掀起了更加猛烈地“对于萧军反动思想和其他类似的反动思想的批判”。

十年****中,他再次被揪出来关押、批斗。许多时候,他就像一匹受伤的老狼,虽然身上的伤口仍在滴血,但骨气、硬气、正气贯通血脉,步履依然矫健魁伟,眼睛依然英气逼人,对污泥浊水不屑一顾。

一日挨斗,被头目大喝“牛鬼蛇神——站起来!”

萧军视若无闻,纹丝不动。立马有人上前动手拖他,他怒吼道:“谁上?你们敢动手动脚,我叫你们血染会场!”

这一声呐喊,一下子震慑住了批斗他的所有人,谁也不敢近身。

大到可为国为民献身,小到见义勇为,萧军面对不公平的境况挺身而出的侠义精神,尽管在自身难保的困境里,依然“该出手时就出手”。好友骆宾基,患半身不遂,还要拖着病腿去买菜,照料身体更差、患精神分裂症的老伴,屡受同院邻居之欺。萧军闻讯怒不可遏,提上铁头藤手杖。招呼儿子和女婿,赶去示威。他一头白发,威风凛凛像半截铁塔立在门前,一下子把素来凶悍的对方给“镇”住了。他对着那家人的大门较劲,铁头手杖把门窗玻璃砸了个稀巴烂。那家人自知理亏,又不摸他的底细,一声不敢吭。有谁知,那时他还是戴罪之身。

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把韶华误请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缘自一身轻。从这首《言志》中可以看出,萧军永远是跋涉在乡村田野里的“独行侠”,秉承了“鲁迅精神”的意志和他身上所坚持的对弱势群体的救济、对自然正义的伸张、对人的朴素权利保护的侠义精神,有着许多中国文人所不具备的骨质。可以说是文人中的侠士,侠士中的文人。

萧军作品精选

我研究着

不是为了孤独,也不是为了寂寞,只是常常喜欢一个人在夜里走走,更是落着一点雨的夜。

人在行走的中间,可以想着各种各类的事情,有的时候如果对什么发生了兴味,就停止在那里,待看够了再走。

每次经过白渡桥的时候,我就要这样研究着:

“这水是向哪个方向流啊?”

若同朋友们坐电车,我也常常要问他:

“你,先不许看,说给我,这苏州河的水是向哪一面流?”

他们也常常是答不出,虽然他们全是生活在上海很久了的人。

“也许是向西吧?”

“也许?……”我高兴了,觉得自己这试验很成功。

“这和普通的中国河流一样,也是向东的啊!”

起始我也总是疑惑这条水也许是流向西的。察看着飘流在水上的木片和碎叶……证明了这水是流向东。可是到第二次经过的时候,我又怀疑了这断定:

──也许在江水涨潮的时候,它要流向西……

在涨潮时,水面上要碰巧没有木片和碎叶等,只好看着那往来的船只:进行艰难的一面,当然就是逆水了。从确定了这河底流向,我也就不再研究它。但,我还是常常喜欢在那里走走。

也是个落着雨的夜!不很大,蒙蒙散散近乎雾似的;我也是和平常差不多,捡着自己所爱走的街走;捡着自己所爱停留的地方就停留。除开这条河以外,就是沿着外滩那条江堤走。

那江水的气味──更是落过雨的夜间──腥臭得是那样地浓烈!

掮夜班的码头夫们尖锐的喊叫,又是那样没有韵节地伤着人的心!我也还是爱着那地方。当然我也可以捡着有街树的宜于散步,比方像霞飞路那样地方走,不过我一走到那样有诗味的路,就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孤独!那江水的臭味和码头夫们底吆喝声,却使我增添着人生的憎和爱!

只要一看到那每所巍峨得山岳似的建筑物,生了斑锈的铜铸像,更是那个伸展着翅膀的和平的女神,我也常是这样研究:

──这要多少个黄色药包呢?才能一个不剩,轰炸得粉粉碎碎……

这念头像婴儿似的,总是在我的心里生长着。如果我有了儿孙,这也许会要遗传给我的儿孙,要想拔除也是没有用!

我对那伸着小翅膀的女神,并不存着什么憎和爱。那不过相同铸枪铸炮用的一堆铜或铁!那些砖和瓦也是无辜的,还是应该炸碎享受这些和借用这些名义的臭虫们!

“和平的女神”建立在中国是不应该的,更是那个地方,它的意义很模糊:究竟还是要谁和平呢?是侵略着,还是被侵略着?──我研究着。

如果在二白渡桥上停下来,倚着栏干,看一看那从路灯上投在地上的灯影,像一只剪贴的蝴蝶似的;在雨中,灯底光亮也温柔得很可爱!我研究着,什么时候写小说,可以把这段夜景插进去呢?要把这整个的景物,用怎样节省的语句,才能使读着的人,嗅到这气味──这气味也是腥臭得很浓烈!日间,可以看得见那水已经变得墨水似的发了黑;为了过渡发酵,上面飘浮的泡沫,白得相同很好看的菜花了。──看到这景物──我研究着。

我在上海常常看到有这样水的地方,并且还住满了像离开这水就生活不下去似的居民──徐家汇就是一例──我想,凡是居住这类地方的人民,他们底鼻器官一定和我们这些上等人的构造上不相同,他们不懂得臭!并且卫生常识也不充分,还尽在那水里洗濯东西。他们大约是太愚蠢了,不晓得遵从官家卫生运动的纲领!至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对于他们当然更不懂了──我研究着。

桥脚蹲着的那个赤着脚的瘦孩子,他并不看我,只是反复地,像是在数着,又不像,从这个手里把铜元掉转到那只手里,又掉转回来……我却看清了,无论怎样掉转那还是三个铜元。

他又像个机警的鸟雀似的,转着自己的头──

一辆准备过桥的人力车被他发见了,快得相同一颗流星似的,飘飞着身上的布片奔走去,帮同车夫,取着很巧妙的姿势,肩膀一顺而后把身子一扭手去,如果坐车的人有分寸地,摇一摇头,于是他就回到了原蹲过的地方。──返回来的行走不像一颗流星了,只像一条慵懒的虫了──再数着铜元;再转着鸟雀似的头……

一些衣帽和化妆品的店铺全是为女人们开的吗?为什么预备女人们用的东西总是那样地多!饮食店里的男人又是这样地多!

我研究的结果:女人大半好穿好装修,而男人们则好吃。

不错,这全是为每人所喜欢而预备的;同样那发着臭味的苏州河,那桥脚,那码头……一定也是为那些鼻器官构造特殊,不懂卫生常识的居民,赤脚的孩子,喜欢在夜里走跳板的码头夫们预备的。那每所高耸的建筑物,“和平的女神”,也一定是为那些能享受这些的“主人”,爱和平的“主人”而预备的。

至于这落着有点诗味的雨底夜,大约也就是为喜欢这样夜的人们──像我──而预备的了。──就像证明了苏州河的水是流向东以后一样,我也就不再研究它。

同类推荐
  • 我从来不感到孤独

    我从来不感到孤独

    沈从文一生中给自己“眼中最美的女子”张兆和写了很多书信,这些广为人知。然而,张兆和从20世纪30年代起,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写给沈从文的书信和日记却不为大众所知。本书以精选的30多封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书信为主体内容,反映了张兆和与沈从文从相识、结婚、分离、相聚到相濡以沫的一生。这些细腻、平实的文字,充分反映了张沈二人在半个多世纪里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让当下读者感受到跨越时代的情感力量。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上卷)

    这本书里的一百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段至今“一半烟遮、一半云埋”的历史,作者大多是1964年和1965年下乡的知识青年。四十多年前,他们告别父母,离开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贵阳、广州等大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在这些饱蘸着心血的文章里,作者如实地讲述了他们上山下乡的经历,记载了他们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的观察和感受,留下了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诚实的思考。
  • 明清叙事文学中的城市与生活

    明清叙事文学中的城市与生活

    明清以降,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汴京、临安、北京、金陵、苏州等历史名城,一方面见证了中国近代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一方面更挟其丰沛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动能,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形态,也在文学的创作与接受中有着或隐或显的表现。胡晓真进入文本细部论述文学与城市生活的交织,带领读者走入“虚幻实境”,感受空间与创作的虚实辩证、相辅相成之妙。
  • 唐诗·宋词·元曲: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元曲

    中国历代诗歌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元曲卷收录了许多名家的元曲作品,十分精彩。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尚永亮说唐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尚永亮说唐诗

    本书是尚永亮教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唐诗艺术》首次结集修订版。用讲座的形式,以诗歌艺术手法为金线,对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进行了串讲。分唐诗特点概说、声律论、立意论、结构论、语言论、比兴论、剪裁论、情景论、言意论、技巧论、时空论、诗画论等十一讲。解读精到而不故作高深,征引广博而无琐碎之嫌,深入浅出,可为大众学诗之津筏。
热门推荐
  • 星星的小野

    星星的小野

    职场小白和宇宙帅哥的超时空爱情故事。开始不重要,过程很重要,结局还在路上。你有没有很爱很爱过一个人?我有。希望你爱的人也很爱很爱你。
  • 废柴第一百零一天

    废柴第一百零一天

    一个在人海中的平凡人,可在他弱小的眼睛里,一直都藏着狮子啊!!
  • 修真小厨

    修真小厨

    一把神奇的菜刀,能够做出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美味佳肴。拥有了它,原本索然无味的生活开始多姿多彩。李灵霜:亲爱的云烟哥哥,求求你就再为我下一次厨吧!炎云烟:老规矩,一物换一物,你懂的。李灵霜:我说过几百次了,“小李飞刀”是不传绝技。炎云烟:我也说过几百次了,“炎氏美食”绝不能白吃。李灵霜:那……那……那我再考虑考虑。
  • 修真百晓生手札

    修真百晓生手札

    痴傻皇子梦复国,命苦乞儿叩仙门,藏锋剑客赴北地,弈棋仙尊隐帷后······这里是一个人,是一些人,一个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冥州

    神冥州

    来自时光长河的记忆,将会带领他去向何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午后秋光淡如茶汤

    午后秋光淡如茶汤

    伪文艺版:战火无情,繁花落尽,昔年号称无战之地的各种族商业融通城如今已是人烟稀少,只剩一小块名为艾魔街的孤零零破败街区,但是那片废墟下隐藏的价值犹在。仙、魔、鬼、人、妖等各族虎视眈眈却又相互忌惮,最终达成协议:除了原本的建造者亚人族和物格族以外,其他种族皆不可染指此处。现任艾魔街的街主西择法师,一边委曲求全和黑船帮合作勉强维系街区的运行,一边还要防范宿敌浅月组织,他的身边却只有两个人可以任用,于是决定效仿古法从异世界引进一名学徒来继承自己的位置。初中生方可心因此从家中被掳来,逐渐融入此处,也渐渐发现一些秘密。小白话版:一初中生妹子被一鸟人绑架到了一个荒芜的地方,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一伪学究的学徒,在一个没什么鸟但到处是屎的破败地区画圈圈诅咒命运他娘,顺便研究自己何去何从的故事。
  • 重生之大神是我夫

    重生之大神是我夫

    蓝若星自幼在贫苦家庭长大,吃苦耐劳了半辈子总算与相爱之人相知相守。重活一世,又回到年幼之时,她发誓要带着家人发家致富,并找到前世与之相爱之人。奇遇?世外高人?还是冥冥中自有天定?
  • 如果远方不辜负

    如果远方不辜负

    在这场绚烂的角逐中,没有人是赢家,亦没有人可以退赛。进退不由得自己,只是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尔。曾立于云端,也曾跌落于泥潭,于黯淡时紧紧抱紧自己,于璀璨时尽力照亮别人。历尽千帆,待归来依旧赤子之心,潮起潮落,眼前人还是心上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