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53700000018

第18章 峥嵘岁月,知进退方能尽从容

吕不韦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出身商人的他,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帮助秦国走出了暂时的低迷,重新回到了一统天下的大道上来;但他本身的很多作为,却一直为人们所非议和诟病。和大多数职业经理人一样,吕不韦的前半生是成功的,他的投资理念和魄力手腕,都足以让后人借鉴和学习。然而,就在走上事业顶峰的时候,吕不韦却接二连三的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身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敢于追求并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并没有错,但是每个企业都有其固有的风格和文化,二者一旦发生冲突,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范雎引退,任用亲友是大忌

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当了14年太子,已经53岁的安国君嬴柱终于熬出了头,继承王位,史称秦孝文王。不知是因为在父亲的威名下压抑了太久,还是丧父的悲痛外加即位的兴奋,孝文王登基仅仅三天便突然去世。

对于孝文王的死,有人认为是中毒,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孝文王体弱多病,不堪繁冗的葬礼仪式和庞杂的政务的压力,不得不吃药来维持体力和精力;二是酒色过度,服用了过于猛烈的催情药物,虚不受补,致使突然暴毙。当然,也有人认为,孝文王是吕不韦害死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让子楚登上王位,好让自己迅速进入秦国政坛。

我认为前两种的可能性比较大,至于吕不韦,他既然能花那么多年的时间来包装子楚,帮助他成为太子,又岂会在意多等几年?再说,吕不韦也很清楚孝文王的身体状况,用不了多久,后者就会被繁重的事务和巨大的压力拖垮。

在权力交接的敏感时刻,任何多余的举动都会让你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蛰伏不动,静观其变,既能保全自己,又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洞悉局势。

不过,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悲和大喜,子楚表现得十分镇定,一丝不苟的走完了整个葬礼流程,平静而顺利的接过了秦国的大权。这一年,他32岁。

庄襄王即位后,没有忘记吕不韦对自己的恩情,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许下的“分秦国而共享之”的诺言,先是尊义母华阳夫人为太后,再封生母夏姬为夏太后,然后拜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吕不韦正式进入了秦国的权力中心。

那么,害死白起的那个范雎上哪儿去了呢?实际上,范雎早在四年前就已辞去丞相之位,离开了秦国。范雎的下野,主要是因为用人不当。

第一个是郑安平。

长平之战后,秦国先后三次进攻赵国,第一次是王陵为主将,第二次是王?为主将,这两人都是白起麾下的猛将,却先后在邯郸城下败北,而武安君白起又不肯复出,最后被逼死,偌大一个秦国,一时间竟找不出一个能够统兵打仗的名将了。就在这时,范雎推荐了曾经救过自己一命,已经在秦国当将军的郑安平为主将。昭襄王一看也没别的合适人选了,就同意让郑安平去试试。结果一到前线,郑安平就被信陵君率领的合纵联军打得大败;不但大败了,还带着2万秦军投降了!这在秦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秦军将士从来只有战死,没有投降;郑安平不但投降,还在赵国当起了官,被封为武阳君。

消息一经传来,秦国朝野震动。

范雎一看形势不妙,立刻主动请罪。因为按照秦国的法律,被举荐的人不堪重任的话,举荐者也要连带着被处以相同的惩罚。郑安平阵前投降,按律当被诛灭三族。

然而,为了维护范雎,在白起问题上犯了错误的昭襄王再一次刚愎自用,下令严禁朝野议论郑安平战败投降一事,违令者诛灭三族;不但不处置范雎,反而赏赐给他很多财物,好让他继续尽心尽力的出谋划策。

当年范雎入秦,对昭襄王一番宏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来劝谏昭襄王铲除结党营私的宣太后集团。而今,昭襄王不但不处罚有罪的张安平和范雎、禁止国人议论此事,反而为了一己私义重赏范雎,岂能不让朝野寒心?

第二个是王稽。

王稽也是范雎的恩人,当年就是他利用出使的机会把范雎从魏国带回了秦国。秦军在河外战场接连失利后,范雎又举荐王稽为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太守,意在利用王稽经常出使各国,与各国君臣关系较好的长处来稳住河外局势。

秦国考评官吏是否称职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就是三年没有政绩,就会被视为能力不够,或降职,或罢免。然而王稽担任河东太守三年,非但没有任何功绩,反而与其它国家暗中往来,可能也想为自己谋求一条退路,结果被秦国的监察人员发现,被处以极刑。

从这件事当中,我们就能看到,在职场中,盲目举荐自己的亲朋好友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旁人对待他们会有两种态度,第一是拼命走他们的门路,拉关系套近乎,为自己牟利,第二是报以有色眼镜,暗中对你和你举荐的人不满;而被举荐的人也会因此得不到一个公平的、能够正常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做得好,那是因为走裙带关系;做得不好,你也会受到牵连,遭人非议。所以,大家不要推荐亲朋好友去熟人那里工作,更不能留在自己身边工作。他们,就是隐藏在你身边最大的暗雷。

郑安平的叛变和王稽的死对范雎震动很大,既无法面对朝野非议,又担心昭襄王哪天心情不好就会追究下来,因而惶惶不可终日,一条对秦国有帮助的计谋也提不出来了。

从这一点就能看到,范雎既不如卫鞅般刚烈果决、坦荡无私,也不如张仪般喜笑怒骂、潇洒来去。范雎的胸襟气量,还真应了人们对他“睚眦必报”的评价。

就在范雎进退两难之际,蔡泽从燕国来到了秦国。在蔡泽的劝说下,范雎考虑再三,为了避免落得文种、吴起、卫鞅那样功成身死的下场,于是便决定放弃权力与富贵,以称病为名,辞去了秦国的相位,同时举荐蔡泽代替自己,离开了秦国。

一个人在功业达到顶峰之后,面临的往往是两种局面:一是领导者的猜忌和旁人的妒忌,二是能力的下降,自己犯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张仪、范雎一样抽身离去,未必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二、攻灭东周,巩固自己的地位

范雎离开后,蔡泽便接过了丞相之位。但是,蔡泽生不逢时,他所处的时代,秦国正处在三代强势之后的最低谷,国内民生艰难,国外遭到封锁,很难在军事和外交上取得突破;而他自己也不具备特别突出的才能,与其说是他取代了范雎,不如说是范雎为了善终把位子让给了他。因此,蔡泽注定只是一个配角,一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不过,处在低迷之中的秦国正需要蔡泽这样的“补锅匠”,而蔡泽也没有丝毫怨言,很好的尽到了“补锅匠”的职责,把昭襄王、孝文王两位君主的葬礼办得妥妥当当。

庄襄王即位后,针对秦国内外交困的局面,采取了相对宽仁的政策,拜吕不韦位为相时,蔡泽的地位是在吕不韦之上的,但两人的职责又有分工:蔡泽主要负责内政,相当于内相;而吕不韦主要负责外务,相当于外相。

对一个企业而言,能力超强的人才未必每时每刻都能遇到,但重要的是把恰当的人才放在恰当的职位上,让他们发挥所长,先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慢慢寻找机会。而不要不合时宜的追求突破,那样只会将企业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但就在庄襄王即位的第二年,为了对抗秦国,楚国派使臣来到洛阳,请周赧王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合纵攻秦。请注意,这个东周国与东周王朝并不是一个概念。战国后期,周天子的直接控制范围就剩下了洛阳附近的几百里地,周天子又把境内的土地分给了两个大臣,分别称为西周国、东周国。后来,周显王又把周王室迁到了西周国。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少许军队来到以外,其它诸侯全都失约了。数万联军在伊阙白白等了三个月,既不见诸侯派兵,也不见秦国来战,只好各自散伙。

秦国一看联军退走,就派大将嬴?追击,攻下韩国两座城池后,直扑东周王城洛阳。

周赧王见大势不可回,只好带着宗室和大臣投降了秦国。秦昭襄王接受了周赧王的投降,封他为周公,将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运回咸阳。至此,周王室宣告灭亡,立国879年,但东周国依然苟延残喘。

七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49年,东周君见秦国势弱,于是又开始蠢蠢欲动,暗中联络诸侯攻秦,企图夺回被秦国占领的王都洛阳。

庄襄王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丞相吕不韦主持进攻东周国事宜。实际上,庄襄王派吕不韦挂帅出征也是别有深意:

其一,秦国最重军功,没有军功,在秦国就得不到普遍认可。吕不韦虽然是庄襄王的恩人,本身也是商旅名士,但一直没有为秦国立下功劳。因此,庄襄王就是要给吕不韦建立军功的机会。

其二,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封地就在洛阳;而洛阳正是周王室的都城,也是东周国这次行动的目标,所以派吕不韦去保卫自己的封地,也是理所当然。

吕不韦不负众望,抢在联军动手之前,率10万大军一举攻克了东周国仅存的7座城池,赶走了东周公,圆满完成了清除周王室残余,巩固洛阳封地、震慑诸侯的任务。随后,秦国就在周王室原来的土地上建立了三川郡。

可见,对于一个外聘来的人才,尤其是通过领导私人关系占据要职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做出业绩来,只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让你在企业站稳脚跟。

攻灭东周国,让吕不韦终于能够凭借战功在秦国朝堂挺起腰板,也开创了一个先例:秦国实行郡县制,对功臣的分封都是名义上的,功臣并不享有真正的治权,可这个惯例却被吕不韦打破了,吕不韦也因此成为秦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实受封地(洛阳十万户)的大臣。

三、养士修书,管理要重在参与

公元前247年,在位三年,年仅35岁的秦庄襄王病逝,13岁的长子嬴政即位。嬴政即位后,继续任用蔡泽和吕不韦为相,并尊称吕不韦为“仲父”。可见,吕不韦已经取蔡泽而代之,顺利成为秦国朝堂第一人。

至此,吕不韦“奇货可居”、投资政治的计划已经完全实现,而且效果大大超过了预期。

但是我认为,吕不韦的一生,坏就坏在“仲父”两个字上。在朝堂上,吕不韦是丞相,他的才能,几年来已经逐渐被秦国上下所承认,所以当丞相无可非议;在私底下,他又是嬴政的仲父,也就是干爹加老师。嬴政不但要跟吕不韦学习处理政务,就连生活学习也要受他的监督。就算是一般的孩子,可能都不喜欢这样被控制,更何况嬴政还是一个个性极强的人。

所以说,在任何时候,风头盖过领导者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不论领导者能力有多强,年龄有多大。当你把自己置于比领导者还要高的地位时,你的处境就很危险了。

但是吕不韦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有了更为宏伟的目标。

我们知道,吕不韦是亲身经历了长平之战和三次邯郸之战的。他亲眼目睹了40万战俘被坑杀后,赵国家庭的那种悲痛与愤怒,亲身感受了赵人对秦人刻骨铭心的仇恨。而今,吕不韦成了秦国的丞相,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吕不韦现在的使命,就是如何帮助秦国一统天下。来到秦国后,吕不韦对百年来秦国一直奉行的商鞅之法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认为,秦国的法律太过严苛,惩罚的手段太过残忍;面对东方各国的滔天仇恨,吕不韦觉得,秦国再也不能像白起那样每战不留降卒,以暴制暴了。那么,怎样才能让秦国对内修正严刑峻法,对外以“文明之邦”示人呢?

吕不韦想了两个办法:对外,招揽宾客、名士,对内,修订秦法。

一般来说,招揽人才,改进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文化,都是对企业有帮助的好事;但是有一条,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要与企业既定的风格气质相符。否则,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门客的多少就是一个人名望和权势高低的象征,战国四大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都是如此;然而百余年来,秦国一直奉行耕战立国的政策,对中原各国的“养士”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但吕不韦是卫国人,年轻时游历各国,对四大公子的声望和做派都十分羡慕和向往。而今,秦国已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自己也成了秦国的丞相,但在东方各国眼里,秦国依旧是那个凶残、未开化的“虎狼之国”,自己也还是那个卑贱的商人。

“吕不韦以秦之?,羞不如,亦招致士。”《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要提高秦国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要让自己成为像四大公子那样的“君子”,因此,他决定效仿东方各国,以优厚的待遇招揽天下名士。很快,许多游学士子和在各国并不得志的底层官吏纷纷前往秦国,投入吕不韦门下,人数竟达三千人,其中就有慕名而来的楚国小吏李斯。

吕不韦心想,养了这么多人,总不能让他们不干事,白领薪水吧……于是就想了个办法――编书。这个办法倒是与后世的乾隆皇帝一模一样――想要读书人老老实实安分守己不胡思乱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编书。

编书有两个目的:一是扩大自己的声望,二是改变秦国不求文明,只讲实效的功利风气。

换一句话来说,吕不韦身为秦国外聘的总经理兼执行董事,他认为秦国的企业文化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正和改变,让企业不再那么充满暴戾之气,而是要以德服人,在同行业当中留下一个好的口碑。

四、一字千金,名人也需要炒作

编书需要有指导思想。吕不韦出身商旅,他的思想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派,却具有典型的实用主义色彩。也就是说,只要是对治理国家有帮助的学说,他都会张开怀抱、兼容并蓄。因此,吕不韦要编的这部书,宗旨只有一个――实用。不管是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阴阳家、医家农家,只要有用,统统拿来。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吕不韦的门客上交了数百篇文章。文章五花八门、内容庞杂,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学派思想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吕不韦就派李斯为主管,带着几名文笔特别好的人对文章进行筛选、汇总、归类,修改几次后,才汇编成书,取名《吕氏春秋》。由于其内容“兼儒墨,合名法”,故而也被后世称为“杂家”。

吕不韦对这部书非常重视,不但把它称为先秦各派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把它看成是自己从商旅名士到一代名相,再到学派大师的转型之作。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追去是不同的:年轻时,我们追求的是赚钱、改善生活质量;盛年时,我们想要得到是更多的权力和相应的地位;当我们实现了物质和权力的目标后,我们又会把目光投向精神领域,想为人类和社会留下点什么。

所以说,吕不韦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的一生。

为了扩大《吕氏春秋》的影响力,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办法:他请人把整部《吕氏春秋》都誊抄在竹简上,整整齐齐的悬挂在咸阳的城门旁,声称如果有谁能够改动一字,立刻赏赐给他千金。

看完这一段,是不是觉得有些眼熟?百年前,卫鞅也是用类似的办法,树立了新法在秦国的威信;百年后,吕不韦的办法,能够取得卫鞅当年的效果吗?

“一字千金”的消息传开后,引来了咸阳百姓和各国商人、游士的围观。然而,让人失望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改动《吕氏春秋》一个字。法无完法,书无完作,没有人站出来指出《吕氏春秋》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这部书就是完美的。当然,在那个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年代里,改动一字的难度显然要比背木头要大,但这件事也说明了当时吕不韦的权势太大,没有人愿意当出头鸟,去触吕不韦的霉头。

这就像是美女网上征婚,能不能征到如意郎君在次,借机炒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吕不韦要是活到现在,一定也能成为政界和文化界的双重名人。

果然,借助“一字千金”的炒作,《吕氏春秋》和吕不韦声名大振。

但是,当“一字千金”的消息传进咸阳宫中,手捧《吕氏春秋》的少年嬴政心中却泛起了一丝厚重的阴霾。

如果换了你是领导,你会容忍企业里有这样一个人,成天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实际上却是处处显摆自己,还美其名曰完善和发展企业文化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吕不韦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五、误用??,犯下致命的错误

嬴政一直压抑着吕不韦的不满,而不满的源头,便是吕不韦与太后赵姬的私情。

赵姬是个很有欲望的女人,她的欲望与宣太后、华阳太后不同,后两位太后是权力欲强,而赵姬却是对情欲的需求很大。用直白一些的话说,她是个一天都不能没有男人的女人。庄襄王英年早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赵姬身上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和元气。

而今,丈夫死了,赵姬成了寡妇,平日深居宫中,周围都是女人和宦官,能够接触到的除了儿子嬴政,还有那个把她送给庄襄王,而今当上了秦国丞相的吕不韦。一个是久旷之身风情万种,一个是美妇在前前情难断,赵姬和吕不韦就像那干柴烈火,很快便旧情复燃了。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吕不韦在一天天老去,繁重的政务让他的精力和体力大不如前,而赵姬却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他担心赵姬会嘲笑他不比往昔,更担心与赵姬的私情会被嬴政发现(实际上嬴政早就知道了),所以就想尽早脱身。

那么,如何脱身呢?吕不韦把事情做得相当周全:

第一步,准备货源。吕不韦发现自己的门客当中有个名叫??的猛男,天赋异禀,能够用阳物转动车轮,于是就把他找来,意思是让他代替自己入宫去侍奉太后。??是个粗人浪子,一听侍奉太后就能过好日子,便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步,忽悠买主。吕不韦跑到赵姬那里,告诉她自己门下有这么个牛人。赵姬一听,果然很感兴趣,就想见一见??的“真本事”。

第三步,疏通渠道。吕不韦古人让人告发??――按照秦律,??受到的惩罚恰好是腐刑(被阉割);接着又让赵姬买通行刑的官员,装作阉割的样子,实际上只是拔去了??的胡子眉毛,然后送进宫中,成功的来到赵姬身边,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男宠。

把??送进宫中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充满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可偏偏就是吕不韦,能够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

但是,吕不韦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不该做的事却做得很周到,这就让他的人生偏离了大道,转而走进了一条难以回头的死胡同里。

吕不韦原本以为事情会按照圆满的方式继续下去――自己接着当丞相,继续将《吕氏春秋》的精神发扬光大;赵姬则有??伺候,两头都能摆平。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偏偏就是这个精心安排进宫的??,竟成了一颗越长越大的毒瘤。

??入宫后,《史记》用“绝爱之”三个字来形容赵姬对他的宠爱。??不但把赵姬伺候得很好,而且还让赵姬白发换新颜,最后居然怀孕了。赵姬怕怀孕的事被人发现,便谎称身体不适,前往占卜,要前往雍城(秦国太庙所在地)的宫室居住才能躲避灾难。

嬴政同意了她的请求,赵姬便带??一起迁居雍城,随后相继为??生了两个儿子。不仅如此,赵姬还赏赐给??大量钱财,封他为长信侯,还把雍城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他来打理,??在秦国的权势也越来越大,甚至连其它国家的人都来巴结他。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先是宣太后和魏冉集团专权,再是赵太后和??集团弄权,可一直依法治国的秦国,却对权贵势力毫无约束力。我们或许可以将其理解为封建制度在萌芽阶段,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但不论是秦国的君王还是大臣,都没有及时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致使秦始皇死后,赵高专权,朝中一班大臣全都无能为力。

所以说,一个企业不但需要强有力的领导集团,更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构、监督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滥权,就会助长高层的腐败。

??是个不学无术的小人,得志便张狂,于是也学起吕不韦――吕不韦招揽门客,他也招揽门客;吕不韦是嬴政的“仲父”,他就自称嬴政的“假父”。

这一切,吕不韦都看在眼里,但是他没有任何动作,因为他既低估了??弄权为祸的能力,又害怕事情牵扯到自己,于是只好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也就失去了挽回命运的机会。

当你犯下第一个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更多的错误去掩盖,也不能听之任之,坐视不理,因为弥补错误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没有把握住,就会后患无穷。

公元前238年,也就是嬴政在位的第九年,终于有人揭发了??的真实身份,并把他与太后私通,生有两个儿子,还打算发动叛乱,杀死嬴政,让??与赵姬的儿子当秦王的消息报告给了嬴政。这时的嬴政已经22岁,然而盛怒之下的他,并没有立刻兴师问罪,而是暗中派人调查,结果发现这一切竟然都是吕不韦一手安排的,就对吕不韦更为不满了。

另一边,??和赵姬也知道事情瞒不住太久,所以决定先发制人,打算趁嬴政前来雍城蕲年宫行加冠大礼的机会发动叛乱。

嬴政得到消息后,立刻命宗室重臣昌平君、昌文君率咸阳守军前往平乱。秦军与叛军在咸阳展开激战,叛军大败,数百人被杀,??仓皇逃亡。最后,??被抓,处以车裂之刑,其亲族和余党也被一网打尽,从犯数千人流放巴蜀,苦役三年,他和赵姬所生的两个儿子也死在了乱军中。

吕不韦也因受到牵连而被免职,不久便回到了封地洛阳。

处置??之乱,年轻的嬴政表现出了过人的政治手段:先是隐忍不发,进行充分调查;证据确凿后,反而欲擒故纵,给对方发难的机会;叛乱发生后,又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加以镇压;最后,利用叛乱事件扳倒了最大的“政敌”吕不韦。可谓连消带打,一气呵成。

实际上,嬴政对吕不韦的不满由来已久:

其一,“一字千金”,增加的是吕不韦自己的声望,对秦国没有任何好处,因为秦人最不屑的就是招揽门客,夸夸其谈这类浮夸之事;

其二,《吕氏春秋》是杂家学说,与秦国一贯坚持的法家制度不符。尽管吕不韦的初衷是修正秦法中过于严苛的部分,但嬴政担心的却是因此而动摇秦国治国的根本理念;

其三,私通太后,已经让嬴政很没面子,而吕不韦居然变本加厉弄了个假太监淫乱宫廷;赵姬和??竟然还想用两个孽种取代自己来当秦王,简直无法无天!

由此三条,吕不韦想不倒台也难了。

可见,对一个企业来说,某位领导个人的声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而任何背离企业文化和既定发展路线的行为,即便初衷是好的,也都是不能被允许的。

吕不韦回到洛阳后,洛阳城里很快就宾客云集――其它国家为了招揽他,先后派使者带着重金厚礼前来游说;游学士子仰慕吕不韦著《吕氏春秋》的大名,也纷纷前往拜会;那些曾受过他恩惠的商人、门客,也都聚集在他身边,想要继续为他效命。

嬴政听说这个消息后很是担心――如果吕不韦利用在诸侯间的威望和在秦国的残余势力反戈一击,就会成为第二个孟尝君,秦国也会变成齐国第二。

这就好比是一个失势的领导者,面对并不信任你的新任领导,你要做的应该是韬光养晦、低调做人,尽量不给别人把柄和口实,让自己消失在众人视线中,从而换来晚年的平安;而你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节制自己的行为,反而大张旗鼓结交同仁。这势必给新任领导一个印象――你不甘失势,你还在联络旧部,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于是,嬴政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嬴政在信里的语气很不客气,意思是你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受封洛阳,食邑十万户?还不知羞耻的自称“仲父”?你,立刻带着家人滚到巴蜀去!

吕不韦看到这封信后,当真是又伤心,又难过――我把你老爸从一个随时会被处死的人质扶上秦王之位,又为秦国做了那么多事,换来的却是你个臭小子的责难!

而从嬴政处置??之乱的手段和对赵姬的无情态度上,吕不韦已然清楚,异人的这个儿子,要比自己想象中更厉害,更无情。绝望之余,吕不韦觉得与其让你来杀,不如我自己动手,于是就服毒自尽了。

吕不韦死了,但秦国的统一之路却不会因此停止;相反,随着王翦、李斯、王绾、蒙武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涌现,秦国也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代。

同类推荐
  • 厚黑管人学

    厚黑管人学

    本书集领导集体管人、用人的智慧,谋略于一体,剖析了领导厚黑的理论与实践。
  • 销售应该这样做(第2版)

    销售应该这样做(第2版)

    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那么,该如何解决从而成为一名顶尖的销售高手呢?为了让销售人员掌握一系列可以立刻派上用场的销售技巧和策略,使销售人员能够迅速、轻松地提高销售业绩,本书归纳总结了销售人员应该学习的销售知识,浓缩了众多销售精英的成功之道,涉及的内容涵盖了销售领域的各个方面。本书内容通俗易懂,超实用的销售技巧和策略加上经典的案例分析,可令读者即学即通、即学即用。本书不仅是销售人员必备的销售圣经,还适合培训师、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 每天学一点管理艺术

    每天学一点管理艺术

    本书就是一本供你用心参悟、细细品味的图书!书中结合真实、生动的实例,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种种管理技巧展示给你,为你解决在管理过程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使你在每天的轻松阅读中迅速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沟通技巧、奖惩原则、管人用人、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等,使读者做到一书在手,即可全面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技巧。书中既有技巧指导,又有案例解读,’可操作性强,是本不可多得的管理者参考用书。
  • 金科铭律:不可不知的18条管理定律

    金科铭律:不可不知的18条管理定律

    管理定律是对管理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总结,明确地认识管理定律,是企业领导者进行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管理定律是人类在管理过程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它能够留存至今,体现出了它的相对合理性。
  • 创新之神李健熙的思考方式:李健熙成功的木鸡哲学

    创新之神李健熙的思考方式:李健熙成功的木鸡哲学

    三星在李健熙的改革下,仅花12年就跻身全球前20大最有价值的品牌;企业的收益增加了66倍;品牌价值超过160亿美元……本书讲述了李健熙的人生智慧与管理理论,并全面而详细地剖析了他在个人成长、为人处事、企业经营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试图为读者找到企业经营的要诀。本书结合崭新的人生智慧和前沿的管理理论,全面而详细地剖析了李健熙在个人成长、为人处世、企业经营和工作生活等多诸方面成功经验,试图为读者找到入山之门径,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热门推荐
  • 爱过你的那些事

    爱过你的那些事

    原本已经互不相关的两个人,再一次遇见对方时,两个人早就不是曾经当初的那个人了,哪怕那个人是宋廷晟,顾席熙认为自己不可能和宋廷晟在一起,更何况早已成为自己好朋友的丈夫了,如果不是宋廷晟的四岁的女儿宋思熙告诉顾席熙自己的好朋友因车祸早已去世,她完全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宋廷晟,甚至为了摆脱宋廷晟在自己心里的位置,下嫁给独自一个人带孩子而失去妻子的叶席凯,婚后叶席凯的种种美好,让她完全想象不到自己会爱上了他,甚至离不开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萌系暗恋:偷心高冷祁少

    萌系暗恋:偷心高冷祁少

    (朋友新书:《我喜欢的,你都有》是个很宠溺的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去支持支持。)从小青梅竹马,他对她宠到骨子里,却不想一场无妄之灾夺得五年时间。当她重新出现在他的世界,以弱者之态藏着心里那刻暗涌的心。到底是爱还是一场你追我赶的闹剧???
  • 纨绔富二代

    纨绔富二代

    他是阔别都市十载的纨绔富二代,被父亲安排到学校追求他未来的未婚妻。凭借着过人的身手和超凡的医术,一个个美女自己送上门来,令他应接不暇。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这是一个轻松搞笑的故事,一个能勾起我们学生时代回忆的故事。
  • 星宿老仙

    星宿老仙

    苍穹大陆地域辽阔,万族林立,不过,不论是正邪修真者,还是玄妖灵兽,都在想方设法的吸纳天地灵气,感悟天地造化、本源法则,以求突破己身桎梏,破虚成神,万劫不灭!一个经脉堵塞的废材,意外得到星宿派的传承,成为第九代“星宿老仙”,修“五帝本源”无上秘法,以“吸灵秘诀”吸纳对手灵气,掌“神木王鼎”炼丹炼器……星宿老仙,法力无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岳纪

    神岳纪

    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矗立在一座繁华的城市中,宫殿里一座龙椅上瘫坐着一个英俊男子,那男子手握日月,脚踩人皇,看他如何一扫六合
  • 果断放弃清醒选择——人生两难境地的思考

    果断放弃清醒选择——人生两难境地的思考

    生命中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如果一味地纠缠在那些毫无结果东西上,拼命地追求本该放弃的,本该苦苦追求的却又毫不足惜地放弃,到头换来竹蓝打水一场空。如果说执著是一种精神,那么放弃是一种勇气和境界。得不到的或不该得的,就该果烛放弃。匆匆的生命、有限的人生,不允许我们思面击分散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在大好时光中忙忙碌碌终无所成。扔掉扰心的烦恼,忘记失败的沮丧,封藏痛苦的记忆,坚定地把许多的过去踩在脚下,留在身后。选择了瞬间的清醒,就等于选择了瞬间的成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世紫薇剑

    乱世紫薇剑

    当武功之强弱决定了天下大势甚至历史走向,一剑在手天下我有,何等豪迈?然而,这一切都那么简单吗?其中的争斗与阴谋,还有无尽的心酸与苦楚。让一个本来低调安稳的少年渐渐看懂英雄与枭雄,陷入了顺天与逆天的抉择,谁是对的?谁来拯救这个乱世?友谊、爱情、亲情,怎样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