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5700000012

第12章 第五辑 圆通做人,让人生走向圆满

南怀瑾经常说:“ 外部环境是随时都在变化着的,你不可能要求世界来适应自己。”所以,一个拥有圆满人生的人,为人处世通达时务,能方则方,能圆则圆,方圆兼济,集百家之长于一身。在大师的眼里,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把自己看做“愚夫”

要把众生看作是佛的化身,把自己看作愚夫。

——南怀瑾南怀瑾说:要把众生看做是佛的化身,把自己看做愚夫。要把一切友情,都看得非常尊贵,把自己看成是仆人。要把众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看成是子女。出家菩萨要常常这样观想,有时即使被打骂,始终也不加报复。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来调伏自己的心。

南怀瑾在这里把“低调做人”与“高调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阐释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如何才能“善巧方便,调伏其心。”

低调做人,不是指低声下气、奴颜婢膝,而是指不要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不追名逐利,不自命不凡,为人处世不张扬,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也要学会保留,学会隐藏,学会克制。我们要相信:我们还有很多不懂的,不懂的比懂的多;我们同样要相信:世界上比我们厉害的人比不如我们的人多。为什么做一个低调生活的人难上加难呢?这是因为我们难以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走出来,难以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

高调生活,不是指高人一等,居高自傲,而是说精神境界要高,见解见识要高,综合素质要高,品位要高,不庸俗,要有勇气,有梦想,要知道锲而不舍才能成就传奇。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老前辈住在乡下的一个小茅屋里。

当他到达时,心里想着自己的成功便昂首挺胸向小茅屋走去,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

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记住时刻低头。”

富兰克林记住了,也就成功了。

低调做人,是人生的一种谋略,更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容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作为年轻人,有冲劲、敢闯敢拼确实不错,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度,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论,凡事都是过犹不及,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做人要低调。

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哲学。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有位著名的商界巨贾曾给自己的儿子开出了一条训词: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低调做人不仅是普通人的处世圣经,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诫。

人生不要太好强当将军的五个条件:牛一样的健壮,狗一样的下贱(指能屈能伸),狐狸一样的狡猾,猴子一样的精明,魔鬼一样的魅力。

——南怀瑾《坛经》中说:“自古以来,诸佛只是传授人的本性或本心,历代祖师只是秘密咐嘱人的本性或本心,所传承的袈裟会引起争夺祸患,因此传到你就为止,不要再传给后代了。如果传承这件袈裟,时时刻刻都会招来杀身之祸。你必须马上离开这里,恐怕有人要加害于你。”

“惠能后来到达曹溪,又被坏人追赶搜索。于是避难于四会这个地方,混迹于猎人中间,这样经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

南怀瑾说,《坛经》里记载的这段经文非常清楚地揭示了五祖弘忍大师所深谙的进退之道。有人可能会很不了解这件事情,传衣钵的事情本来是很光明正大的,为什么五祖弘忍大师却要做得如此神秘,还要在六祖惠能拿到衣钵之后赶紧逃跑呢?这实非弘忍大师怕事,而是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智谋,从而使得禅宗得以在六祖惠能手中发扬光大。

把自己的身份放到最低,反而越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古代智者指出的这个奥妙,不知今天还会有多少人能够领悟?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采取一种宁折勿弯的做法,一味地承受生活带给他们的种种压力和烦恼,却不能用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将之化解掉。

若是这样,人生也只有活在无限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了。

有一对年轻人,自从结婚以后,在生活中总是争强好胜,哪怕是一件小事他们都要争个输赢。没几年,他们的婚姻因此到了破裂的边缘。

为了重新找到昔日的爱,他们计划进行一次浪漫旅行。他们约定,如果能找回恋爱时的幸福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分手。

不久,他们去了一条风景优美的山谷,可让他们奇怪的是,山谷南坡长满松、柏,而北坡只有雪松。

天上下起了大雪,于是他们支起帐篷,准备在山谷里宿营。他们在帐篷里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突然发现,北坡的雪总比南坡的雪要大得多。不一会儿,北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厚度的时候,那富有弹性的雪松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让雪从枝上滑下。雪不停地下,反复地积,而雪松反复地弯,雪反复地落,这样,雪松因为不会积雪太厚而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没有富有弹性,不会弯曲,树枝全被压断了。南坡雪小,还保留了其他一些树木,所以南坡除了雪松外,还有柏树等其他树木。

发现这一景观,妻子对丈夫说:“北坡一定也长过其他树木,只是因为不会弯曲,才让大雪给压毁了。”

丈夫点点头,霎时,两个人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世界万物都不能太好强,树要是能弯曲一下,就不会被压垮;人要是学会忍让,可能就能避免很多伤害。”

从此以后,两个人试着相互忍让,结果,他们不再为小事吵闹,而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大自然中的树如此,生活中的人也如此。生活中,忍就是弯曲的艺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忍,都要学会忍。那么,怎样去忍呢?答案就是学会弯曲的做人艺术。山路十八弯,水路十八盘,人生之路也必定充满了荆棘坎坷,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人生旅途上不仅要有挑战困难的决心,更应具有一颗学会弯曲的心。懂得弯曲并敢于弯曲,是一种本领,是一种境界,更是成功做人的秘诀。

慧者做人,往往都不以一时的进退观成败,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化解掉内心的压力,采取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去实现人生。在一定条件下,窄就是宽,低就是高,退就是进。掌握了这一点,就能使得心灵及其行为达到更高层次的自由。

做人要至柔治刚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刚性越大,物体的脆性就越大,抗打击的能力也就越低,钻石的确是自然界最硬的东西,但又有谁注意到,钻石甚至比玻璃更易碎呢?

——南怀瑾南怀瑾认为,老子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智慧,我们其实并不难于理解:天上的风是最柔的,但是却能通过肌肤,拔坚倒屋,再小的孔隙也能通过;电是最柔弱的,但它能通过金石,透过钢铁。

为何至柔能治刚呢?南怀瑾形象地解释说,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刚性越大,物体的脆性就越大,抗打击的能力也就越低,钻石的确是自然界最硬的东西,但又有谁注意到,钻石甚至比玻璃更易碎呢?而硬度极差的铅,柔韧性却极好,你甚至可以用锤子把它砸的像纸一样薄,但仍然不能将它砸为两半。

有个成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语说:

“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太过于嚣张的民族,往往更容易被低调的民族所征服。

冒顿是匈奴单于头曼的太子,头曼后来又喜爱别的妻子生的小儿子,想废掉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冒顿便杀掉头曼,自立为单于。

当时东胡强盛,听说冒顿弑父自立,内部形势不稳定,乘机挑衅,派使者到冒顿那里,索要头曼的一匹千里马。

冒顿问左右大臣,大臣们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绝不能送给他。”

冒顿沉吟着说:“东胡索要千里马不过是个借口,假如我们不给,他就有理由攻打我们,就要发生战争。”

左右大臣都攘臂愤慨地说:“宁可和他们拼一生死,也绝不可示弱送马。”

冒顿说:“打起仗来就要损失几千几万匹马了,人死得更要多,不值得为了一匹千里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况且都是邻国,在乎一匹千里马也显得过于小气。”冒顿便派人把千里马送给东胡。

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人来索要单于的一个阏氏( 单于的妻子称为阏氏),冒顿又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都义愤填膺,说:“东胡太没有道义了,竟敢索要阏氏,是可忍,孰不可忍,请您下令发兵攻打他。”

冒顿说:“为了一名女子和邻国大动干戈,损失人马牲畜无数,太不值得了,况且和人家邻国友好,何必吝惜一名女子。”便又把东胡索要的阏氏送了出去。

东胡王见所求辄获,意气骄横,根本瞧不起冒顿单于,又派使者见冒顿,说:“你我两国边境之间有块空地,有一千多里,你匈奴也到不了那里,把这块地送给我吧。”

冒顿又问左右大臣该如何。左右大臣们说:“这本来就是块无用的土地,给他也可以,不给也可以。”

冒顿闻言大怒,说道:“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把土地送给别人?”

凡是说可以把地给东胡的大臣都被他斩首,然后下令国中,集中兵马,有敢迟到者一律斩首,便亲率大军袭击东胡。东胡素来轻视匈奴,全然不加防备,冒顿一举消灭了东胡,把东胡的百姓和牲畜占为己有。

冒顿弑父自立,虽属自保,也显露出他凶猛残忍的天性,然而面对东胡的无理要求,却一忍再忍,而且忍常人所不能忍,这是因为他要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事业。

当时东胡最为强大,东胡敢于提出无理至极的要求也是倚仗自己的实力,索要千里马和阏氏不过是想挑起事端,以便自己出师有名,假如此时冒顿不答应请求,正式开战,一定占不到上风。

冒顿偏偏都忍住了,要马给马,要人给人,就是不给你开战的理由。另外也以谦卑懦弱的姿态达到骄敌、愚敌、痹敌的目的,同时用所受到的耻辱来激发国内斗士的血性,“知耻近乎勇”,耻辱常常会增强斗志。

东胡见所求无不获,心满意足,既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也不屑出兵攻打,却不知“骄兵必败”,在表面的胜利中,已经输掉了最关键的战争要素。

冒顿战胜东胡的智慧,正是以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为指导思想才成功的,或者说是一种退一小步而进一大步的胜利。倘若东胡是一块岩石的话,那么冒顿就必须要让自己成为一堆棉花,而不是同样硬的岩石,因为棉花与岩石相碰,则会很轻松地将其包在里面。而如果岩石与岩石相碰,必然会两败俱伤。

至柔治刚的智慧并非让我们在面对强者时一味退缩、忍让,而是让我们适时地避开锋芒,与别人巧妙地周旋,最终达到制胜的目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以柔克刚的事例莫过于《将相和》——蔺相如正是善于使用柔术,不但避免了窝里斗,还使廉颇自己认识到错误、主动请罪的。

阳刚是年轻人的标志,然而处世过于阳刚就不明智了。遇到问题应该以冷静的心态去对待,在某些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上不妨退一步,以一种柔弱的态度转到另一个方向去解决,这就是那些会办事的人通常采取软硬兼施手段的原因了。

刚柔并济,中国人做人的正宗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正宗。

——南怀瑾南怀瑾指出,老子一直提倡以“温和或迂回”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也就是以柔胜刚、以弱胜强。他在《道德经》中反复强调了这个观念,并以水为例。但是水滴石穿的道理谁都明白,可真正能这样去做的却是少之又少。

南怀瑾说,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正宗。

刚柔相济是理想化的处世方式,一个小小的太极图表现得最为形象。在一个圆圈中有一条白色的阳鱼和一条黑色的阴鱼,阳鱼头抱阴鱼尾,阴鱼头抱阳鱼尾,互相纠结,浑融婉转,恰成一圆形,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前无后,无高无下。最妙的是阴鱼当中有阳眼,阳鱼当中有阴眼,相互包容、相互蕴涵、相互激发、相互转化而又相互促生。这正是刚柔并济的哲理。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出任宰相的时候,正值郑国内忧外患之时,处境十分困难。子产一方面以大刀阔斧的政治手段使国内政治步入轨道;另一方面又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功绩斐然,从而改变了郑国的困难处境。

当时朝廷有许多暴政扰民,老百姓对朝廷多有怨恨。子产建议废除暴政,他说:“国家如果不为百姓设想,只会盘剥取利,那么百姓就视国家为仇人了,这样的国家是不会兴旺发达的。给百姓一些好处,好比放水养鱼一样,国家看似暂时无利,但实际上大利还在后边,并不会真正吃亏的。”

郑国大族公孙氏在郑国很有影响,为了安抚他们,子产就格外照顾公孙氏,一次竟把一座城邑作为对他们的奖赏。子产的下属太叔表示反对,说:“让国家吃亏而讨公孙氏的欢心,天下人就会认为你出卖国家。

你愿意背上这样的罪名吗?”

子产说:“每个人都有他的欲望,只要满足了他的欲望,就可以役使他了。公孙氏在郑国举足轻重,如果他们怀有二心,国家的损失会更大。我这样做可促使他们为国效力,对国家并无损害。”

几年之后,郑国由于子产的改革,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臻于富裕安康,渐渐步入强国的行列。

百姓常在乡校休闲聚会,非议政府的政策,大夫然明向子产建议关闭乡校,但子产不同意,他说:“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百姓在一天工作完毕之后,聚集在一起批评我们的施政得失,我们可以参考他们的意见,对获得好评的政策继续努力推展,对于获恶评的施政虚心改善,他们岂不是相当于我们的恩师?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可以来防止怨恨的。如果以强制的手段封闭他们的言论,就如同要切断水流,最终使河水决堤造成大洪水,产生重大损失一般,到时抢救都来不及了。不如在平时就任随水流倾泻以疏通水路。对于人民的言论,堵塞不如疏通,这才是治乱的根本。”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我的确不如您啊!”

在子产的这段话中,或者说是在他的施政方法上,可以看出他对水之本性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也就是他实行刚柔相济政策的依据。

子产临终时,在病榻之前,他把后事托付给心腹,并忠告说:“我认为施政的方式不外柔与刚两者,一般来说以刚性的施政较妥。刚与柔两者譬如水与火一般,火的性质激烈,故人民见之畏之不敢接近它,所以因火丧生的人极微;反观水,因为水是温和的,故而不易使人生畏,但因为水而丧命的却不在少数。施行温和的政治看起来虽然容易,但实际上实行起来却极困难。”

其实子产就是因为掌握了刚与柔的平衡,才能刚柔并济治国有道。

他能看到民心不可逆,也能看到施政的诀窍在哪里,并从中掌握一种巧妙的平衡,既能得人心,又能使国家复兴。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和子产一样明智,能够刚柔并济,以柔克刚,以退为进,那么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可以以一种平衡的状态去实施。

因为子产的明智,在他死后,郑国人凡是男子都舍弃玉制装饰品,妇人都舍弃珠珥,男女都在巷口恸哭,三个月不闻音乐之声。这是由于子产像水一样浸透了大地,他所浸透的地方就能生长出草木,所以老百姓是这样爱戴他。

大到管理一个国家,小到管理一个企业,甚至是经营一个家庭,都有着与子产的施政措施相通的地方,都可以运用到水的智慧。而这同样也是道的智慧。

身居领导之职的人,或者是一家之长,都要有这样的觉悟:对下属或家人,切不可以过于严苛,也不可以过于宽大;过严则失去人心,没有人情味,过于宽大则不能立威,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当然,在细节上还是有着不同的,管理企业要更偏于刚一些,而经营一个家庭则更注重宽柔。但无论是哪一种,作为领导者或是家长,都应该像水润草木一样,要把企业或家庭的利益放在前面。这也就需要有一颗静如止水的心灵,需要它能够明鉴万物、不受蒙蔽。

必须指出的是,不论在历史中还是在现实中,人们为人处世时往往是刚者居多,柔者居少,只知进取的多,明了后退之理的少。虽然人们都知道以柔克刚的道理,可是由于贪婪、暴躁、逞一时之快、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人性中的弱点,人们一般不去施用,或是施行得不好。

这就需要从老庄之道中吸取智慧了。

忍耐是一笔宝贵财富有些同学出去做生意,我以八个字吩咐他,这是赚钱的原则:“爱钱如命,立地如钉”,站在那里守着摊位像钉子钉在地上一样,连吃饭都不重要,可以忍一忍,赚钱要紧,这样才能发财。

——南怀瑾孔子说:“花言巧语就会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孔子的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南怀瑾认为,这句话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它包含深刻的智慧因素: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广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小不忍则乱大谋”,其核心就是一个“忍”字。所谓“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祸自消”,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那么,我们到底要忍什么?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忍小忿面就大谋。”这是忍匹夫之勇,以免莽撞闯祸而败坏大事。

南怀瑾认为,忍小利而图大业,这是:“毋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忍辱负重。勾践忍不得会稽之耻,怎能卧薪尝胆,兴越灭吴?韩信受不得胯下之辱,哪能做得了淮阴侯?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忍耐是一种美德。这一观点尽管与现代这种竞争社会不合拍,但是,很多学者已经发现,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些东西并没有过时,相反,其中的学问博大精深,如果运用于现代人的生活,必将使人们受益匪浅。其中,忍耐就大有学问,忍耐包括很多种。当与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忍耐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这种忍耐无疑是一种大智慧。

三国时,诸葛亮辅佐刘备在祁山攻打司马懿。

司马懿却不出来应战。于是诸葛亮用尽一切手段,极尽所能地侮辱司马懿。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侮辱总是置之不理,就是不出来与诸葛亮交锋。

结果拖了一段时间,诸葛亮军队的粮食吃完了,不得不退兵回蜀国,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诸葛亮六次出兵祁山,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司马懿之所以不战而胜,就是因为一个“忍”。

人生不可能总是风调雨顺,当遇到不如意、不痛快,甚至是灾难时,一个人的忍耐力往往就能发挥出奇制胜的作用。很多时候,因为小地方忍不住,而误了大事,这是得不偿失的。

与别人发生误会时的忍耐,那只是一时的容忍,比较容易做到。难得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忍受着各种各样的折磨,而只为完成心中的理想。这种忍耐力是难能可贵的,但也是做人最应该拥有的一种能力。

忍耐不是目的,是一种策略。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把刀,让你痛,也让你痛定思痛;这把刀,可以削平你的锐气,也可以雕琢出你的勇气。小不忍则乱大谋。只要我们仍然身处于种种算计和争斗里,有些纷扰就永远不会结束。

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互相谩骂攻击,不仅有伤风化,使你斯文扫地,还破坏了社会的文明形象。当然,有时要做到忍也的确不易。虽然忍耐是让人痛苦的,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甜蜜的。因此,遇事要冷静,要先考虑一下后果,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去化解矛盾,我们就不至于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纠缠不清,更不会使矛盾升级扩大。

人,贵在能屈能伸。只要这个人真正有智慧、有才干,不管他忍耐多久,终究会有出头之日,而且他的忍耐力反而会更加富有魅力和内涵。人生总有低谷、有巅峰。只有那些在低谷中还能坦然处之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走过低谷,前面就是海阔的天空。回过头来,那些在低谷里忍耐的日子,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日子,那些在寂寞里执著的日子,都会显得弥足珍贵。

一天,圣严法师正要开门出去时,迎面闯进一位魁梧的男子,结结实实地撞到法师身上,把法师的眼镜都撞碎了,镜框还戳青了法师的眼皮。

可那位撞人的男子丝毫没有歉意,还恶狠狠地说:“活该你戴着眼镜!”

法师笑了笑,没有说话。

男子颇觉惊讶地问:“和尚,你为什么不生气呀?”

法师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这既不能让眼镜复原,又不能让脸上消肿。再说,生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造成更多的恶缘。要是我退一步,我们就会避免相撞了。”

男子听后十分感动,然后若有所悟地离开了。

在一年之后的一天,法师接到一信封,信内装有5000 港元,正是那位男子寄的。

原来男子大学毕业之后,在事业上不顺利,婚后也不知善待妻子,生活在痛苦之中。一天,他发现妻子与一名男子在家中谈笑,他就冲动地拿了把菜刀,想先杀了他们,然后自尽,以求了断。

他正要冲进客厅,却他看见那男子惊慌地回过头,脸上的眼镜掉了下来,瞬间,他想起了法师的教诲,于是他退出了客厅,让自己冷静了下来,反思了自己的过错。

后来,他的生活很幸福,事业也顺利了,特寄来5000 港元,感谢从法师那里得到了幸福的秘籍。

大凡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世界这么小,你不碰我,我还会碰你,关键是如何看待、如何处理。得饶人处且饶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一张笑脸,一句诚恳的道歉,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冰释前嫌,何必为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呢?

忍耐,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

没用爬不过去的山,也没用蹚不过去的河。忍一时的委屈,可以保全大家的宁静、和谐,并不损失什么,反而会赢得一个更为宽阔的心灵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通达才能应变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南怀瑾“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南怀瑾对庄子的这句话非常赞赏,认为它概括了做人的方法和艺术。南怀瑾在这里告诫人们,外部环境是随时都在变化着的,你不可能要求世界来适应自己。因此,为了不被淘汰,你就必须注意改变自己,要让自己如同水一般,装在任何形状的容器里都可以。

其实要想在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学会通达事理,就要学会应变,这样才不至于让外物损伤到自己,这也就是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的原因。因此也可以说天然蕴涵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应该顺应自然。

古代一个国王有两个儿子,当他们长大成人时,国王决定把王位交给他们其中的一个。

于是,国王把两个儿子带到野外,让他们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然后指着离他们等距离的一座山峰说:“看,那就是王冠山,你们俩在这里等候,看那个山向谁走来,谁就是国王。”

大儿子虽然很希望得到王位,但他很听父亲的话,在那里等着王冠山向他走来,小儿子也是如此。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儿子在等候,小儿子却突然向王冠山跑去,等大儿子也想有所行动时,小儿子已到了山顶。

国王把他们叫到身边,他问大儿子:“你为什么在那里傻等?”大儿子说:“我在等着王冠山向我走来,如果它是我的就一定会向我走来。”而小儿子却回答说:“如果山不向我走来,那么我就向山走去。”

国王微笑着点点头,将王位传给了小儿子。

在人的一生中,许多成功的机会就像那座王冠山一样离每个人一样遥远,但很多人都像大儿子一样在那里等待,认为不是我的就不会属于我,但小儿子说得对:“如果山不向我走来,那么我就向山走去。”一个人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开始,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

大多数人都一样,也都经历过种种的尝试,曾想改变身边的世界,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直到有一天,才会突然意识到,既然自己不能改变世界,那为什么不改变自己呢?以世界的博大和纷繁,要去改变它当然是自不量力,但以一己之力去改变自我,却是责无旁贷的。事实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标准去改变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会真正得到改变了。

应该说,人生的道路曲折又漫长,人生所要面对的事情又千头万绪,那么应该从哪里打开突破口去寻找成功的路径呢?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人们面对的客观现实和条件大多数时候是不可改变的,如若拼命地去改变它,只能使一盘棋越走越死,直至走投无路宣告失败。而可以改变的则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样一调整往往会使艰难的现实产生质的变化。从数学的概率来说,整个世界与你的数比是几十亿比一,整个地区的人与你的数比是几百万比一,整个单位与你的数比是几千比一,以你一个渺小的一,要去改变几十亿、几百万乃至几千人的意志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你要改变自己却是一比一,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举例来说,当屋外骄阳似火的时候,选择戴一副墨镜出门比让太阳变得阴沉要容易得多。

总之,人是可以改变的,做事的方法也须因时间、地点、对象不同而不断变换。这样,你在生活中就不会再遇到阻力。

君子不显山不露水做事太张扬,太露骨,虽然能够显得自己高人一头,但这样却会引起众多人的妒忌,也让别人更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这样反而会给自己日后的工作带来众多的压力和不便。

——南怀瑾南怀瑾说,老子讲的“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这类人都是在平日里很少“显山露水”抢风光的人,这类人虽然在表面上看上去很不显眼,然而他们却都能在暗中默默地将事情完成,丝毫不张扬。而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做事时,表面上看上去轰轰烈烈,而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说的比唱的好听”,就是见不到办事的效率,所以这类人在生活中常受到鄙视。

南怀瑾认为,做事太张扬、太露骨,虽然能够显得自己高人一头,但这样却会引起众多人的妒忌,也让别人更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这样反而会给自己日后的工作带来众多的压力和不便。

清朝皇帝雍正也认为:“但不必露出行迹。稍有不密,更不若明而行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雍正不但是嘴上这么说,在他的执政生涯中也是这么做的。

在雍正皇帝之前,历代王朝都以宰相统辖六部,权力过重,使皇帝的权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一个君王有手段驾驭全局,使宰相为我所用,这当然很好。但如果统领军队的宰相超权行事,时间一长便很容易与皇帝、大臣们产生隔膜和分歧,很容易给国家添乱子、造麻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雍正即位之初,虽然掌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但举凡军国大政,都须经过集体讨论,最后由皇帝宣布执行,不能随心所欲自行其是;权力受到了制约,皇位受到了挑战。雍正为了把权力重新集中到自己手中,于是就暗中想出一个办法,他开创性地要求设立一个军机处,从而达到一揽最高权力的目的。

军机处还有一种职能,即充当最高统治者的秘书的角色,类似于情报局,有很强的保密性。军机处的由来,是在雍正七年六月清政府平息准噶尔叛乱时产生的。雍正密授四位大臣统领有关军需事务,严守军报、军饷等军事机密,以致两年有余而不被外界熟知,保持了工作的高效运转和战斗的最终胜利。

雍正对军机处管理得特别严密。他对军政大臣的要求也极为严格,要求他们时刻同自己保持联系,并留在皇帝最近的地方,以便随时召入宫中应付突发事件。军机处也会像飘移的帐篷一样随皇帝的行止而不断改变。皇帝走到哪里,军机处就设在哪里,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现场办公。在当今,雍正的这些创造,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

雍正的第二大特点是对军机处的印信管理得非常严格。印信是机构的符号和象征,是出门办事的护身符和通行证。军机处的印信由礼部负责铸造,并将其藏于军机处以外的地方,派专人负责管理。当需用印信时,必须报告皇上给予批准,然后才能有军机大臣凭牌开启印信,在众人的监视下使用,以便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设立军机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每办一件事情,或者有关的奏折,要经过各个部门的周转,最后才能够送达皇上。其中如扯皮、推诿、拖沓的官场陋习使办事效率极为低下,保密性能也差,皇上的口气无法贯穿始终。而自从设立军机处以来,启动军机大臣,摆脱了官僚机构的独断专行,使雍正的口谕可以畅通无阻地到达每一个职能机构,从而把国家大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设立军机处将“生杀之权,操之自朕”的雍正推向了封建专制权力的顶峰。军机处由于在皇上的直接监视下开展工作,所以处处谨小慎微,自知自律,奉公守法,营造了一种清廉的官场形象。军机处的设置,保证了中央集权的顺利实施,维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统一,避免了社会的动乱和民族的分裂,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积极意义。

无论在雍正的正史和野史的记载中,雍正帝都是一个喜欢秘密行事的皇帝,其实这也正是他高明、智慧的一方面,故而在他死后的乾隆年间,才会出现康乾盛世的局面。

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事,若想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首先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的意图和能力。唯有这样,事情办起来才不会出现众多人为的障碍和束缚,办起事来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我们将会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人为阻挠,事情办起来就会很难成功了。

不要太过于欣赏自己把自己看低点,别人才能把你看高。

——南怀瑾关于自高自大的危害,佛家在《法句经》中作了这样的总结:“自己懂了一点东西,就自高自大骄傲于人,这就好像盲人手执灯烛,照亮了别人自己却看不到光明。”以南怀瑾的观点,善于看轻自己,其实是一种高明的人生策略,它需要豁达的胸怀和冷静的思考。善于看轻自己的人,懂得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不会自高自大、自命不凡;

善于看轻自己的人,懂得只有努力奋斗,开拓进取,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人生的高峰;善于看轻自己的人,为人谦虚、厚道,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敬重。

南怀瑾解释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些非常看重自己的人。他们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总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一心只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自己是个能工巧匠,别人什么都不行,只有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出身高贵,苦活累活是别人的事情,自己怎能吃苦挨累?于是,稍不如意,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说穿了,这是太看重自己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一个人如果人们违背了做人的原则,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偏信自任,自满嫉人”,而不去考虑这样做是否合适、是否恰当,反而自以为这是最正当的,不仅自以为是,甚至得意忘形,那不仅会伤害别人,还会伤害自己,给自己造成悲剧。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有些人有一点点本事就飘飘然起来,得意忘形,自以为是,忘乎所以,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地位和处境,处处和人家作对,结果,不仅给自己招致了麻烦,而且自找苦吃,最终自食其果,给自己酿造了悲剧。

一只猫头鹰每到晚上才出来吃东西,白天就睡觉。

有一天,正当它睡得很香时,被一只蚱蜢的声音吵醒了,它没法入睡,便急切地请求蚱蜢停止叫声。

蚱蜢根本不理它,仍然叫个不停。

猫头鹰越不断地请求,蚱蜢反而越叫得响。猫头鹰被弄得无可奈何,烦躁不安。突然它想到一个计策,便对蚱蜢说:“听到你动听的歌声,我已睡不着了。你的歌声如同阿波罗神的七弦琴一样动听。我将把青春女神赫柏刚送给我的仙酒拿出来,痛痛快快地畅饮一场。你若不反对,就请上来一起喝吧。”

蚱蜢这时正好很渴,又被这赞美词弄得高兴得忘乎所以,于是什么也没想就急忙地飞了上去。

结果,猫头鹰从洞中冲出来,把蚱蜢弄死了。

做人不要被自己愚昧的思想所束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不仅要克服自己盲目自信的缺点,而且要对自己的行为有约束力,而不是被别人的甜言蜜语,或者是一面之词所迷惑,就对人家偏听偏信,以为这是人家给自己的恩惠,就被人家所左右,结果只不过是受到了别人的利用,被别人蒙蔽和欺骗,甚至成了人家的替罪羊。当自己清醒的时候,也就没有后悔的余地了。

如果有的人比别人的地位高一些,或者是比别人有权利和势力,就对别人趾高气扬,傲慢无礼,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就到处横行霸道,甚至不可一世,也许他没有想到,他们这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他们,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使自己身败名裂。

“勿以短攻短,勿以顽济顽”。有的人自以为自己有很多的优点,自己有许多的长处,自以为比别人有才华,比别人聪明,就以为别人一无是处。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就到处攻击人家的短处,拿别人的某种缺点作为攻击人家短处的资本,结果自己的短处,同样成为人家还击的要害,被人家攻击得落花流水。

得意之时莫忘形人在得意之时,往往容易迷失本性,乐而忘形。他们会张扬自己,放纵自己,殊不知,得意至极时,便是危险至极时,如果头脑不够冷静,表现失常,便很容易由巅峰跌到谷底。

——南怀瑾南怀瑾说:人在得意之时,往往容易迷失本性,乐而忘形。他们会张扬自己、放纵自己,殊不知,得意至极时,便是危险至极时,如果头脑不够冷静,表现失常,便很容易由巅峰跌到谷底。

南怀瑾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许多具有骄矜之气的人,他们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他人。而且由于自大、骄傲,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劝忍百箴》中对于骄矜这个问题这样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多。盖恶终之衅,兆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昔贾思伯倾身礼士,客怪其谦。答以四字,骄至便衰。斯言有味,噫,可不忍欤!”

确实是这样。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傲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他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可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会不服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

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忍耐骄矜之态,必须是不居功自傲,能够自我约束,克制骄傲的产生,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

南怀瑾说,易经讲:君子终日乾乾,就是说人一天到晚,都要保持本分,保持常态,永远这样。不但如此,到了晚上,还要警惕自己,不可放松,就像白天一样小心。即使是人到了中年做事得意的时候,做人做事也还是需要随时随地都要小心,乃至到了晚年都不能放松。

清朝雍正皇帝在没有继位之前,川陕总督年羹尧是他最得力的亲信。当时,诸皇子为了皇位互相攻击,年羹尧坚定地站在时为雍亲王的胤禛一边。

胤禛当上皇帝后,对有大功的年羹尧视为恩人,封他高官显爵,还动情地说:“年羹尧忠勇无人能比,我不仅不能辜负他,而且我的子孙也要铭记他。如有人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不是我朝的臣民。”

年羹尧受到皇帝这样推崇,趋炎附势的人于是加紧了对他的恭维和“孝敬”,许多人携带重金去贿赂他。

年羹尧来者不拒,提拔了很多不称职的人,有人便劝他说:“皇上厚待你,是因为你从前为国建功。现在你的这些行为,对国家有害,皇上知道了一定不满。你应该保持清名,不让皇上对你的看法改变啊。”

年羹尧说:“这是我权力范围内的事,皇上不会怪罪我的。皇上对我特殊优待,我还担心什么呢?”

年羹尧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渐渐骄横跋扈起来。他外出的时候,连总督和巡抚都要跪道迎送,毕恭毕敬。

一次,年羹尧进宫看望身为雍正皇妃的妹妹,妹妹对他说:“听说你在外面十分招摇,引起不少议论,这是不明智的。无论你有多么大的功劳,终是臣子,以后做事还要讲究分寸为好。”

年羹尧对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他仍是恃功自傲,雍正皇帝开始猜疑和忌恨他了。

不久,雍正皇帝严词警告他,说:“你是国家的功臣,更应该遵纪守法,做群臣的表率。现在许多人对你是敢怒而不敢言,难道你是有心让我为难吗?”

年羹尧的心腹看出了苗头不对,劝他说:“皇上这样指责你,看来他是早有不满之心了。你要马上上书自责,也许这样还能挽回不利的局面。”

年羹尧不肯谢罪,他说:“皇上把我看做恩人,哪能这么快就翻脸呢?我若认罪,其他人正好落井下石,我是不能自毁前程的。”

雍正皇帝见他死不悔改,于是解除了他的抚远大将军之职,降他为杭州将军。年羹尧的心腹这时又劝他说:“皇上动怒,日后群臣必定会群起而弹劾你。现在不比从前,你必须马上放下身价,谢罪求得皇上的原谅。如果你还是抗拒到底,事情就会更糟。”

年羹尧自觉受了委屈,他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口出怨言,说雍正皇帝对他不讲情义。他不厌其烦地对人讲述自己从前的功劳,暗指雍正皇帝忘了他这个大功臣。

雍正皇帝听到这些消息,更加恼怒。他公布了年羹尧的92 条大罪,令他自杀。

年羹尧得志猖狂,失势后不思悔过,他的心态没有丝毫调整,这使他一再犯错,最后走上了绝路。

这个故事阐释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人要有能上能下的心胸,在上位不要仗势欺人,处下位不能怨气冲天。人生在世一切都是可能的,什么也没有不惹祸事重要。

这样,人们就会铭记得意时切忌忘形,因为成功永远是相对的。在成功之时,危机并不是被永远消灭了,而是潜藏了起来。看不到这些隐患,高枕无忧地大肆行乐,隐患便会悄悄增长,直到有一天浮出水面。

促使成功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力量一旦消退,导致失败的各种要素就要强劲反弹,把成功化为乌有。人在得意时,总认为快乐可以长长久久,其实这不过是错觉而已,得意过头时,危机也就要来了。

回看中国历史的汉朝、唐朝,看西方历史的罗马时代,鼎盛的时候,就衰败下去。家庭也是一样,兴旺的时候,儿女媳妇都娇贵起来了,太娇贵就是泰到极点,否就来了,否到极点泰就来了。不但人是如此,历史一样,社会发展也一样。

看通了人生,如此而已。

温和对待别人的无礼天下没有比水更柔的,也没有什么比水更善于打败坚硬的东西。

——南怀瑾按南怀瑾的理解,儒家、道家都教人不要过刚,因为过刚易折,一个人太刚强了,容易断折。南怀瑾还解释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的,也没有什么比水更善于打败坚硬的东西。

水平静的时候,润物无声;水强大的时候,足以冲毁城池,淹没大军。像练太极拳,在练的时候,慢慢摸,非常柔,但是到了用的时候,就非常快、非常刚。温和的人放弃外表的刚硬,保持内心的坚韧,也像水一样柔,像水一样强大。

古时候,有一位刺史,因为年轻,本州的武官对他不服气,总想找机会给他难堪。

有一天,刺史的家僮骑马出门,路上遇到武官,没有下马请安,匆匆驱马而过。这在当时是失礼的行为,但也不是什么大过。武官正想找刺史的麻烦,哪肯放过这个机会呢?他佯装大怒,跃马追上去,将家僮拉下马来,不由分说,用马鞭抽得家僮皮开肉绽。然后,他提着马鞭,主动来见刺史,叙述完事情经过后,故意说:“我打了您的家僮,请让我走吧!”他的意思是请刺史允许他辞职。

这等于给刺史出了一道难题:如果刺史不同意他辞职,就输了一招,武官可就得意了:“我打了你的家僮,你敢把我怎么样?”如果同意他辞职,又有公报私仇之嫌,反而被他抓住了把柄。这位年轻刺史并非等闲人物,他微微一笑,淡淡地说:“奴才见了官人不下马,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官人打了奴才,走也可以,不走也可以。”这无疑是说:“打不打人,那是你的修养;走不走人,那是你的选择,总之跟我无关。”

武官听了刺史的话,一时不知所措。如果他辞职的话,是自己让自己吃亏;如果他不辞职的话,是自己扫自己的面子。他默思半晌,无言以对,只得躬身告退。从此,他再也不敢为难刺史了。

上面故事中的这位刺史处变不惊,始终保持温和的态度,使对方找不到任何攻击的把柄,却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是很高明的策略吗?

人生在世,难免跟别人打交道,也难免言高语低,有些磕磕碰碰的事。这时候,像水一样柔而不弱,既可使自己的心灵免于受伤,也可免于伤害别人,不是很好吗?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如水般为人处世呢?

第一,保持内心的强大。内心强大的人,因为自信而总是从容不迫,无论别人的态度如何变化,他总是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第二,温和地对待别人的无礼。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无礼的对待,这时候,以无礼反击无礼,只会引起更强烈的人际冲突。如果我们保持温和的态度,就能有效化解别人强硬的态度,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在你面前,别人的强硬,就像一块石子投于水池,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三,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自己的教养。温和有礼地对待别人,这是教养。假如别人态度无礼,还有没有必要对他讲礼貌呢?当然有必要。因为教养是我们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无论别人是否有教养,也别忘了自己的修养。

第四,处变不惊,静观事态发展。遇到对方突然的挑衅时,可能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反应,一旦言语不当,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矛盾冲突。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宁可一言不发,也不要轻易发言。直到想好了对策,再作出合理的反应。

柔弱不等于软弱。柔弱的意思是保持内心的强大却不外示于人,并尽可能避免伤害他人,也避免自己受伤。

武功里有“四两拨千斤”的招数,运用的正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好比一块岩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

如果以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何不以柔克刚?

以柔曲之姿做人为人处事,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便可事事大吉了。

——南怀瑾南怀瑾看到,道家能出世也能入世,有体有用。“曲则全”、“枉则直”,都是极其实用的生活智慧。南怀瑾认为,“曲则全”便是为人处世与自利利他之道。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便可事事大吉了。

换言之,做人要讲艺术,便要讲究曲线的美。比如说要评批别人,直接指责那别人当然受不了,可是如果换种语气,说得委婉一些,那么对方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直道而行是好事,可是适当情况下走走曲线也是很有益的。

历史上“曲则全”的例子很多,比如汉武帝乳母的故事。

汉武帝有个奶妈,从小带大他,两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奶妈因为皇帝是自己带大的,有靠山,所以在外面常常做些犯法的事情,“尝于外犯事”。后来汉武帝知道了,大概是有人去告了状,也可能是奶妈犯的法太大了,所以准备把她依法严办,奶妈只好求救于东方朔。

东方朔教了奶妈一个办法,说:“你切勿求皇上饶恕你,这件事情只用嘴巴来讲是没有用的。等皇上下令要办你的时候,会叫人把你拉下去,你什么都不要说,只要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上,不断地回头看他。

切记,什么求饶的话都不要说,喂皇上吃奶的事更不要提,否则一定会人头落地。可是如果按照我教你的方法去做,或许还有希望保全你。”

于是,奶妈就照着东方朔的方法,在汉武帝要法办她的时候,走一两步,就回头看看皇帝,鼻涕眼泪直流。东方朔站在旁边说:“老太婆,你还看什么看啊?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靠你喂奶吃吗?你就快滚吧!”东方朔这么一讲,汉武帝听了很难过,想起了从前奶妈的种种好处,毕竟是从小被她带大的,现在要把她绑去砍头,心里实在不忍。于是“帝凄然,即赦免罪”。

这便是“曲则全”的艺术。

如果东方朔直接去向汉武帝求情,汉武帝就会更加生气,甚至可能怀疑东方朔同奶妈有不法的往来,连东方朔也一起抓起来查办。可是东方朔设的这个计策,用不着直接求情,皇上自己就后悔了,也不会怪东方朔与奶妈有往来。而且当皇上的,特别是汉武帝这样“穷兵黩武”,很有个人主张的,尤其讨厌被臣子所左右。所以东方朔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把恩惠算在皇上身上,不至于让皇上反感自己被臣子的意见所左右。

“枉则直”,歪的东西把它纠正过来,就变成直的了。但是如果纠正太过,又会变成弯的,所以有“矫枉过正”的成语。

晏婴有一次对曾子说:“车轮虽然是圆的,却是用山上的木头做成的,木头可是直的啊。这是因为有好的工匠把直的木头拿来加工,使之变成弯曲的圆,中规中矩。木头的本身虽然有枯槁的地方,或者是有结疤鼓出来,或者是有个地方凹下去,这都是缺点。可是经过木工的雕凿,这些缺点就都没有了,便可发出坚强的作用来。所以说,要学会做一个君子,便要谨慎小心,致力学问修养,一天一天慢慢地琢磨成器,如同木工做车轮一样,慢慢地雕凿,平常看不出效果,等到东西做成功了,效果就出来了,到这时候,才能看出成绩。”

这就是告诉曾子,人生的学问道德修养,不是一下做得好的。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可见想要“枉则直”是需要时间的,是要慢慢琢磨的,不能妄想着一下就达到效果,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洼则盈,低洼的地方水才会聚积;敝则新,有上才有下,有旧才有新。少则得,索取少则能得到更多;多则惑,索取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迷惑。人生是一个自我磨炼、自我完善的过程,几十年的时间,前面一段不懂世事,后面一段干不了事,剩下能干事的时间是中间一段,正是青年到壮年的宝贵时间,若不能把握,就一瞬即逝,万事成蹉跎。

年轻人总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惑,也总会获得一些机会、一些收获。最忌讳的是,在挫折时浮躁,在收获时浅薄。浮躁和浅薄都不能成就事业。

比如说,大学生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有的人便一心只想进入那些大企业、大公司,认为只有在那里,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可是大公司人人想进,那些进不去的怎么办?不得已选了小公司,然后还要唉声叹气,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明珠暗投,一边漫不经心地上班,一边寻找机会跳槽。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可是这样的人其实很傻。

诚然,大公司、大企业因为实力强大,制度完善,所以有着良好的培训机制,对于人员的锻炼也很重视。可是它们的缺点也同样是显而易见的,公司里人才济济,刚毕业的学生有几人能在其中崭露头角呢?那么多的精英分子都在等待上位,轮到毕业生的时候只怕几年的时间都过去了。

小企业、小公司里人才没有那么多,如果毕业生有较强的实力,老板往往会拿你当个宝。而且因为人员较少,晋升的空间大、时间短。或许别人在大公司里还只是一个普通业务员的时候,你在小公司里已经是部门经理独当一面了。

当然,这需要你能够静下心来,不骄不躁,小公司里能学习的东西也同样很多——洼则盈啊。当你的要求不那么高时,能把自己的位置摆低,真诚地去学习,那么就会“少则得”,因为虚心而获得更多。

这是对于那些妄想一步登天的人们的一个小小的建议,由此也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对于入世的实际意义。

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别人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不可怕,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短处,甚至还把短处当作长处来自我欣赏则是最可怕的。

——南怀瑾南怀瑾说,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不可怕,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短处,甚至还把短处当做长处来自我欣赏则是最可怕的。

他的话与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说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曾在德尔菲神庙留下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我们都知道,认识自己是最难的。认识自己的难处不但在于人一般不能看到自己的短处,更在于不能善待自己的短处。自己的缺点和缺陷虽然不能比之“艳若桃花”,但也不能把消除自己的缺点和缺陷为主业,而应把主业放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甚至能化短处为长处地创造价值,并由此体会到人是“圆性自足”的,其行善的理由是不假外求的。这也正如法国某位著名的作家所说:“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满足的人,在别的地方也找不到满足。”这可算是对“不患人之不己知”的一种理解吧。

那么,怎样做到了解自己呢?相信下面的故事定会给你启示: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儿打电话给一位王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王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王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王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儿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你不是就在王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儿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人的一生中总难免被别人评价:上学读书的时候,老师会用考试来评价我们学习成绩的优劣;工作的时候,老板会用薪水来评价我们的工作能力;走在大街上,我们会评价他人的外表、穿着……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评价与被评价。人如何能够自知,他人的评价就是一种让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南怀瑾说,正是由于认识自己很难,所以使人往往障于自身而不能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而知人其实也就是知己,发现了他人的长处,其实往往也就发现了自己的短处。因此,对别人的正确认识往往有益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的确,别人可以不了解自己,但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实力。要做到知己知彼,而不能盲目攀比。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盲目地和别人攀比,而忘记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对别人的认识与看法,其实是自己素质与心态的一面镜子;而只有正确地对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是择友的一个重要原则。朋友是要志同道合的,志不同道不合那也只会南辕北辙,越走越远。

——南怀瑾在南怀瑾看来,孔子是位既高明又中庸,高出尘世也深通世故的圣人。他主张我们要“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他是意思就是要与仁德的人交往,接受其熏陶,与其愉快相处。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相联系。重视对朋友的选择,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一个人初出茅庐,如果能够得到别人的正确指点和帮助,会在创业的途中大为受益。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实意义。

人们大都愿意与品德高尚的人结交,而品德低劣的人,却常常被人所鄙视,很少有人愿与之交往。管宁不愿与华歆为伍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非常好。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在菜地里锄草。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碰到了一个硬东西。黑黝黝的泥土中,只见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金子,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东西呢,原来是块金子。”接着,他便不再理会了,继续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抓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边干活边责备华歆说:“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他心里还在惦记着金子,所以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管宁见他这个样子,暗暗地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人马,威风凛凛。

而他的车子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看了看,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放下书跑到街上,尾随着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这就是“割席断交”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共同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十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关在一间屋子里,与世隔绝。几天后发现,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人大都成为好朋友,而没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人则形同陌路。

司马迁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思想观念、学术主张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伯夷、叔齐,相传为殷代孤竹君之二子。武王灭殷,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终于饿死。司马迁由此而感叹说:

“道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所以,南怀瑾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是择友的一个重要原则。

朋友是要志同道合的,志不同道不合那也只会南辕北辙,越走越远。

真正的朋友不会把友谊挂在嘴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能办到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得更多的则是,为了一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各自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会想到别人的情景。

有一种朋友,就是酒桌上的酒肉朋友,这是最不可靠的朋友。有些人历来会做表面文章,在酒桌上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似乎一个个都是铁哥们。其实呢,人一走,茶就凉。

有人说:“生意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这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看到生意场上的朋友大多都是很虚伪的:一句“你好”,然后一张名片就成了朋友。为一点儿蝇头小利,商人们蝇营狗苟,一旦生意谈崩,甚至要到法庭见面。

人与人相交才会有真正的朋友。然而,不相信任何人和盲目相信任何人都是错的。德谟克里斯特说过:“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做人诚信无价只要人们能够胸怀诚信之心,便能排除万难、逢凶化吉。

——南怀瑾南怀瑾说,只要人们能够胸怀诚信之心,便能排除万难、逢凶化吉。这个观点同孔子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的“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讲的就是一个人说话有信用,行为很诚恳,哪怕在蒙昧辽远的地方也能顺利自由地行动;反之,即使在自己熟悉的家乡,也会处处难行其道。

事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诚信都是生活常识。统治者与百姓之间如果盟约信用,就不会朝令夕改;国与国之间如果没有诚信,发重誓订下的盟约,回头就会变成一张废纸。所以,诚信问题就是生存问题。

诚信无价。虽然一时的坦诚可能会损失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信任,收获的是长远的利益。

远在公元前4 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无意中触犯了国王,被判处了绞刑,选定了一个法定的日子要被无辜处死。

皮斯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恳请国王能够允许他与远在百里之外的老母亲见上最后一面。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相见,但给他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皮斯阿司必须找到一个人来替他坐牢,倘若他不回来的话,替他坐牢的人就要代替他被绞死。

这近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绞杀的危险替他坐牢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然而,却真的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皮斯阿司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诀别。人们都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日子如流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复返。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没有回来的迹象。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司的当。

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之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那真叫愚不可及,幸灾乐祸的也大有人在。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挂在达蒙的脖子上。有胆小的人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就在刽子手将屠刀举起前的瞬间,人们听到了从雨声中传来的呼喊:“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刀下留人,不要杀我的朋友!”

人们在惊诧中回过神来,只见皮斯阿司从远处飞快地奔跑过来,一边跑一边挥舞着手臂,同时大声喊着。

这个令所有人感动的消息,像雨声中的呼喊一样,很快传进了王宫,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国王似乎不敢相信。他亲自来到刑场,召见皮斯阿司和达蒙,确认之后大为感动,当场赦免了他们的死罪,并给予厚重赏赐。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重承诺、负责任。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正常交往乃至沟通,整个社会也将无法维持正常的秩序,他就会受到人们的藐视;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就会使企业蒙损,严重时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诚信是打开这个世界的一把金钥匙,你可能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人,你可能一再地跌倒,至今仍然没有功成名就。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拥有了诚信,就不会有人不尊重你。上面的这个小故事就非常好地验证了这个道理:在艰难困顿之中,如果确实能够做到守诺诚信、信念坚定、内心诚实,就能看到光明亨通,使人们能够跨越艰难险阻,走出困境。

择邻择友,从善从仁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几乎能够决定他一生的命运走向。“久居鲤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就会使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各种污七八糟的东西腐蚀、同化;只有处在良好环境下的人们,才有可能拥有相对光明的前途。

——南怀瑾南怀瑾说,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几乎能够决定他一生的命运走向。“久居鲤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就会使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各种乌七八糟的东西腐蚀、同化;只有处在良好环境下的人们,才有可能拥有相对光明的前途。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

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独自抚育。孟母靠给人家纺纱织布维持生计,母子俩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孟母也从来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为了使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搬了三次家。

孟子幼年时,他家住在凫村( 今属曲阜) 的一片墓地附近。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去看出殡埋葬死人。

回村后,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堆土坟,学打幡、抱罐,还学死者亲属的各种哭法。有的悲切凄楚,感天动地;有的明哭暗笑,掩人耳目;有的幸灾乐祸,假情假意。孟母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在此居住下去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于是搬到邹国都城中心去住。没想到新居靠近集市,孟子经常到集市上去玩,他听到的是各种叫卖声,看到的是行商坐贾竞相牟利的各种行径,慢慢地,也羡慕起做买卖、挣大钱的人来。他经常和小伙伴们玩做生意耍花招的游戏,看谁骗了谁。

孟母目睹儿子的作为,担心儿子学坏,终日吃不好,睡不安。她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下去,儿子必然变成一个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人。孟母感叹地说:“这也不是我儿应住的地方啊!”于是孟母决定再搬一次家。

孟母经过选择,把家搬到一所学校附近。这里环境幽静,经常听到琅琅的读书声,看到师生们彬彬有礼的文明之举。这里的环境使孟子产生了学习的兴趣。看到这些,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我们居住的好地方。”从此,孟家便在那里安居下来。

孟子到了新的学习环境,进步很快。从此,他专心读书,持之以恒,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地反映出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搬了三次家。

孟母不愧为一代教子的典范。孟母三迁其家,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现今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原因与家庭、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因此,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不仅对孩子,对作为社会个体的所有人,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择不处仁”,将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特别是青年和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周围风气和身边人的习性品德的影响。

因此,对于明智的家长来说,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居住;而作为已在社会中独立的年轻人,也要注意选择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和没有不良习性的朋友,这不仅是使自己不断进步、事业有成的前提条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人生不偏离正确的轨道,防止向危险的深渊滑落。

以赤诚之心做人孔子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很简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会像一把锋利的好刀,削铁如泥。一切事业都必须精诚合作才有希望成功。

——南怀瑾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要与人实现友好合作,你就必须以一片赤诚之心待人,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包容和吸纳对方的意见,你才能走向成功。

南怀瑾指出,孔子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很简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会像一把锋利的好刀,削铁如泥。一切事业都必须精诚合作才有希望成功。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越是现代社会,孤家寡人、单枪匹马越难取得成功,越需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合则共存,分则俱损。如果因为心胸狭隘,单枪匹马去干事,放着身边的人力资源不去利用,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

优秀人才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会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如今许多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就是希望通过合作产生巨大的能量,达成双赢的效果。

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世界的人,对周围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他不能有真正的伙伴和朋友,只会使自己陷入孤独和无助中;

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易于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18 世纪,法国科学家普台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死敌。他们围绕定比定律争论了有9 年之久,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最后的结果是普鲁斯特获得了胜利,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是,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独占天功。他真诚地对与他激烈争论的对手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责难,我是很难进一步将定比定律研究下去的。”同时,普鲁斯特特别向众人宣告,定比定律的发现,有一半功劳是属于贝索勒的。

在普鲁斯特看来,贝索勒的责难和激烈的批评,对他的研究是一种难得的激励,是贝索勒在帮助他完善自己。这与自然界中“只是因为有了狼,鹿才奔跑得更快”的道理是一样的。

普鲁斯特的宽容是博大而明智的,他允许别人的反对,不计较他人的态度,充分看到他人的长处,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营养,肯定和承认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正是由于他善于包容和吸纳他人的意见,才使自己走向成功。

这种宽容实在让人感动,想到时下学术界中屡见不鲜的相互诋毁、压制排挤、争名夺利等文人相轻的现象,让正直的人倍感耻辱。

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和科普勒之间的友谊就是一曲优美的宽容之歌。

科普勒是16 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在年轻尚未出名时,曾写过一本关于天体的小册子,深得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当时第谷正在布拉格进行天文学的研究,第谷诚挚地邀请素不相识的科普勒和他合作一起进行研究。

科普勒兴奋不已,连忙携妻带女赶往布拉格。不料在途中,贫寒的科普勒病倒了。第谷得知后,赶忙寄钱救急,使得科普勒渡过了难关。

后来由于妻子的缘故,科普勒和第谷产生了误会,又由于没有马上得到国王的接见,科普勒无端猜测是第谷在使坏,于是写了一封信给第谷,把第谷谩骂了一番后,不辞而别。

第谷是个脾气极坏的人,但是受此侮辱,第谷却显得出奇的平静。

他太喜欢这个年轻人了,认定他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发展将是前途无量的。他立即嘱咐秘书赶紧给科普勒写信说明原委,并且代表国王诚恳地邀请他再度回到布拉格。

科普勒被第谷的博大胸怀所感染,重新与第谷合作,他们俩合作不久,第谷便重病不起。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有的资料和底稿都交给了科普勒,这种充分的信任使得科普勒备受感动。科普勒后来根据这些资料整理出著名的《路德福天文表》,以告慰第谷的在天之灵。

浩瀚如海洋般的宽容情怀,使第谷为科学史留下了一页光辉的人性佳话。这种宽容像雨后的万里晴空,清新辽阔,一尘不染;这种宽容像是舐犊情深,对下一辈给予温暖的关爱和呵护;像是辽阔的大地,让所有为大地增添亮丽生命的物质,都有自己的一片发展天地;亦像是一条乡间的小河,让水草悠悠地生长,让小鱼快乐地游来游去。以赤诚之心待人,就要能容人。

正确评价自己,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短处,才能产生与人合作、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就很难与人精诚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也难免有差错、有失误,能不能相互宽容谅解,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合作氛围,往往直接影响事业的成败。

合作就要互相补台,尤其当合作伙伴的失误给共同的事业造成困难或损失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理解与热情鼓励,开诚布公地指出失误,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心平气和地探讨对策,以帮助合作伙伴尽快走出失误的阴影,振奋精神。这样才能尽快克服困难,尽量减少损失。

有的人遇到困难或不顺就一味地埋怨指责合作伙伴,或者有了成绩则贪天之功,结果挫伤了别人的积极性,引起别人的反感,妨碍今后的合作,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哲学家威廉· 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

以赤诚之心待人,你会赢得更多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了一个世界。

做人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考虑他人的感受,照顾他人的情绪,你才有可能让他人满意,这样,做事才会顺当。

——南怀瑾南怀瑾说,孔子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所提倡的“与人同乐”的思想,对现在的很多人都有着很深的启迪。

在孔子所处的年代,孔子能够做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实属不易。与人同乐者,他能够将别人视为砝码,将自己视为“万物”,然后用别人来称量自己。称量别人,总是先揣度自己。因此,凡是持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思想观点的人,他都能够将他人放在第一位,而将自己放在第二位。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先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考虑问题时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先从自己出发的。

在古希腊斯巴达统治雅典的第三年,有一支一万多人的希腊军队,出征去帮助波斯国王的次子普鲁士打仗。后来,普鲁士在和兄弟争夺王位的战争中死去。希腊军队失去了打仗的意义,就来到距离巴比伦不远的一个小镇。军中那些高级将领在与波斯人谈判的过程中,全部中计被害,整个部队陷入了没有统帅的局面。更为不幸的是,这时希腊军的四周还有敌军的包围。很多人都认为,希腊军处在这样一种不利的形势之下,肯定会自行瓦解。

在这支将要溃散的军队中有一个刚入伍的新兵塞若梵,他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他把所有的下级军官都组织起来,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塞若梵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说才能,鼓起大家的士气和信心。全体下级军官都一致推举他为统帅,来统领部队。但塞若梵知道,希腊人是很难统领的,因为他们都有着很强的个性,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选择自己的自由行动。虽然军队有严格的纪律,但希腊人所信服的是那些有才能和智慧的人。一个没有能力的统帅或智慧失误的将军,士兵们往往会向他投掷石子,以表达自己对他的鄙视。

塞若梵深知希腊人的这一个性,因此,他立即召集全体士兵召开大会,并作了更加激昂慷慨的演讲。在演讲中最为激励人心的是,他极力突出每一位战士的作用,而不是突出他的主帅的地位。他说:“有人认为我们的指挥官死了,我们就会失败。但我们要让他们睁大眼睛看看,我们军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将军。虽然受人尊敬的老将军克里亚库斯死了,但会有千万个克里亚库斯和他们战斗。”

塞若梵用极为简短而有力的方式,将自己的鼓励都注入到了每一个战士的心中,使得那一万多名战士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信心。他们仿佛一夜之间都脱胎换骨了,就像一个人一样,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这股凝聚力的重心就是塞若梵。第二天清晨,他们就踏上了返回希腊的征途。

因为塞若梵能够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他能以身作则,发扬民主,爱护士兵,从而通过采取各种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经过4 个月的时间,转战2000 多公里,终于胜利地回到了希腊。

塞若梵后来总结说:“我们都知道,自觉自愿地服从最终都会战胜被迫地服从。我就是懂得了如何才能让战士们自觉地服从我。同时,我还必须吃苦在前,以身作则。”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别人。无论你身居多高的地位,你身边的人,你的下属都是你要关心的对象。因为他们是与你并肩作战的人,他们会给你很多帮助。你不但要让他们一起分担忧愁,更要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全面观察才能知人认清一个人,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尤其是当对方心怀不轨而竭力伪装时。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自身的“失察”。

——南怀瑾孔子说:“了解一个人,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做事途径和方法,考察他的爱好。这样,这个人的品质还怎么能隐蔽得了呢?” 南怀瑾提醒我们说,认清一个人,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尤其是当对方心怀不轨而竭力伪装时。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自身的“失察”。

西汉的王莽,为历代诟骂,他篡汉自代,愚弄天下,早已是奸恶臣子的代名词了。

从改朝换代,江山易姓的手法上来看,王莽又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他完全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完成了夺取帝位、建立新朝的大业,可谓一个奇迹。

王莽的发迹,起初完全得力于他的那个当皇后的姑姑王政君。王莽出身孤寒,父亲早死,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艰苦度日。王政君见其母子可怜,多方照顾,对王莽爱之逾子,怜爱备至。她不顾众大臣的非议和反对,极力提拔王莽,以致王莽38 岁时,已是朝廷重臣,身兼大司马之职。

王政君如此行事,有人便向她进言道:“王莽虽是皇后的至亲,加恩于他未尝不可。只是王莽外表看似敦厚,其实未必心存感激。一旦尾大不掉,皇后的苦心白费不说,大汉的江山也会岌岌可危。”

应该说王莽的伪装功夫天下一流。虽有臣子进言,王政君却怎么也看不出王莽有不臣之心。她曾私下把王莽召来,对他说:“你有今日,非是姑姑之功,乃皇恩浩荡之故。我们王家深受汉室大恩,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恪尽职守,报效天子。”

王莽装得涕泣横流,忠心不二,王政君被其愚弄,更是不遗余力地提携他了。

有了王政君这个靠山,再加上皇帝年幼无知,王莽欺上瞒下,培植自己的势力,最后被封为“安汉公”,位在三公之上,一手把持了朝政。

位极人臣,王莽并没有心满意足。他要当皇帝,自然遭到身为汉家之后的王政君的反对。刘汉王朝若是不存,她也就失去立足的根基了。

她把王莽召来,未待训斥,只见王莽再不像从前那样恭敬,却是傲慢无理地抢先说:“我意已决,姑姑就不要多费唇舌了。汉室气数已尽,天命在我,姑姑若是知趣,还是把御玺交给我吧。”

王政君深知王莽羽翼已丰,再也无法驾驭他了。她又悔又恨,无奈之下,便愤愤地将御玺摔在地上,以致御玺有损,缺了一角。

至此,王莽完全撕掉了伪装,他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王政君之所以对王莽失察,原因就在于她只看到并相信了王莽所显现的表面现象,而且这种表象还是虚假伪装的。按照孔老夫子所提出的察人标准,很显然相差太远。因此,她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承担其严重的后果。

诚然,现实总是有其远超任何理论的复杂性,但如果对孔子关于察人知人的教诲细加体悟,我们终会有所收获,并在实际操作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有时这些特征之间甚至是相互矛盾、冲突的,因此,想看透、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通过像孔子说的这种方式,才能由外而内,正确全面地去认识一个人的真面目。

当然,这种认识,并不只是看别人的缺点,也应该据此发现一个人的闪光之处。否则,就难免会走向偏颇,那样,也就谈不上知人了。

善用“和”字处理问题没有完全一致的、十全十美的朋友,求同存异,和谐相处,是最大的收获,最愉快的结果。

——南怀瑾“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因此,南怀瑾指出,没有完全一致的、十全十美的朋友,求同存异,和谐相处,是最大的收获,最愉快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事物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取得共识。有时候,思想即使暂时统一不了也不会伤了彼此的和气,时间一长,就可以看出谁对谁错了。所以,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总是保持思想一致,相反,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并且还能容忍对方的不同意见,才算得上是肝胆相照。但是,有的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或是故意隐瞒自己的思想;还有的人凡是“敌人”的观点,即使正确也要加以反对;凡是朋友的建议,即使错了也一律听从。

这样做,就使得人与人之间划出了不同的圈子,结成了不同的帮派。其“朋友”的真正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南怀瑾还说,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这里,“君子和而不同”似乎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就自身而言,不高明的人,见到旁人的成功就一窝蜂随大流地模仿别人,反而引起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不和谐;高明的人总是与别人相协调,但并不盲目地重复或附和别人,因协调而不重复故能达成和谐。

我们不难看到,“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

实质上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与一致。今天,“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

美国曾经掀起过淘金热潮,淘金生活异常艰苦,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因此,人们一面寻找金矿,一面不停地抱怨,甲说:“谁让我喝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币。”乙宣布:“谁让我痛饮一顿,我将给他两块金币。”丙发誓:“老子出三块金币!”当时也是淘金者的亚默尔,同样也遭遇到没水喝的困境,也发出过没水喝的抱怨声。

但后来亚默尔不再抱怨了,他从“没水喝”的问题中发现了机遇:

如果将水卖给这些人喝,比挖矿更能赚钱。于是他毅然放弃淘金,用挖金矿的铁锨去挖水渠,将水运到那里,一壶一壶卖给找金矿的人。一起淘金的伙伴们都嘲笑他:“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这种蝇头小利的买卖。”后来,那些淘金者大多空手而回,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发了大财。

亚默尔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重复别人,这是“不同”,合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发财是对高明应有的报偿。

所以,高明的人总是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总是强求一致,因容不得差异而往往造成矛盾冲突。

用碎石铺路、乱石砌墙,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再比如,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又比如,生物分雌雄,动物分公母,人类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同一个性别,无法交媾,也就无法造就新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多样性的世界。

那么,如何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孔子已为我们指出了答案:

“不同”,也就是不要求与别人重复,不强求非与他人一致。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乃至包容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只要愿意共存共荣,就必然要磨合。磨合就是通过接触、交流、沟通来达成共识,以达到“和”的目的。

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和上司处好关系,不是让你去溜须拍马,而是关系正常而和谐,这样,你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南怀瑾南怀瑾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南怀瑾告诫我们,不要认为这种观点看来有些迂腐,但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说,如何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是职业人最大的学问。这话听起来虽然有点儿偏激,但现实工作中却经常如此。每个人与自己的上司都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虽然你不一定每天都和他见面,也不一定时时都和他打交道,但他对你个人的事业来说,的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使你平步青云;也可以成为你人生最大的“绊脚石”或“拦路虎”,让你步步坎坷。

40 多岁的黄女士在一家大型合资企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她的上司非常年轻,但黄女士差一点儿选择了离开,因为她觉得无法继续与上司相处,她非常懊恼遇到了这位“性格充满缺陷”的老板,她觉得这位上司非常自我、反复无常、不可理喻。让黄女士感到庆幸的是,自己在决定更换工作之前咨询了专业的职业顾问,咨询顾问不仅解答了她疑惑已久的问题并忠告她,在决定选择新企业之前,尝试好好地了解现在的上司。最后黄女士选择留在了原来的职位,现在她已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她与原来的上司也已成了莫逆之交。黄女士发现当她获得了上司的信任与尊重后,这位上司其实非常容易相处,她现在可以当面质疑或反对这位上司的观点,甚至开一点儿这位上司的个人玩笑。这种改变主要开始于黄女士意识到需要主动地影响她与上司的关系,她的坦诚最终使她与上司成为了工作上的亲密合作伙伴。

与上司的关系的处理需要适度。上司对你笑了,你不能晕乎乎地找不着北,蹬鼻子上脸;上司对你怒了,你也大可不必惶惶不可终日,沮丧得吃不下饭。宠辱不惊,不卑不亢,有理有礼有节……千万不要以为与上司成了朋友,有了良好的私交,你就会因此而占到什么便宜。恰恰相反,有时候,因为你们的关系过于密切,可能还会使你的上司对你心存戒心,你的同事也会对你心存反感。和上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将工作与私人感情扯在一起,也不要卷到上司的私人生活里面去。

如果你的上司对待下属采取非常民主的方式,他愿意聆听下属的意见;如果你的上司性格温和,待人充满温情;如果你的老板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如果你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上司称兄道弟,以显示你与上司的特殊关系,那么这种行为是危险的,因为上司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严。当众与上司称兄道弟,可能在你应该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却成了牺牲品,因为你们是朋友、是哥们,所以他要做给别人看,可能就把你排在最后,虽然有可能你是做得最好的一个。而他可能还会觉得你之所以能有今天,全靠他在罩着你,你又好像欠了他一个人情,这种复杂的关系还是不要维持为好。

关于过分执著同上司的私人关系的情况,最严重的一种,便是在事实上做了上司的保姆或者是佣人。

美国著名的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 布朗先生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原则:上司和下属之间总是有着业务上的关系。虽然不能否定上司同下属交朋友有时是为追求娱乐,但是他们之间总是有着业务上的关联。因此,无论在工作时间还是在社交场合,你的脑子当中,都应该保持这样一个观念和警觉:上司之所以选中你做手下,一定是由于公司业务上的需要。

如果你试图冲破你与上司之间的这种关系,在上司面前时刻警觉,这种做法在更多的时候是危险的;如果你能够与上司在工作和业务中建立一种非常默契的状态并由此而产生一种深刻的友谊,那么这种状态无疑是伟大的和最佳的。然而,与上司建立深厚友谊的同时,还应保持适度距离,这是最为恰当的。正如上司对待他认为关系好但能力却不怎么样的朋友一样,上司也许会给他钱或是优厚的待遇,但绝不会让他介入自己的事业或是担任业务的骨干。不幸的是,有一些人在实际情况中不知不觉地就忽视了这一点。

本分尽职不必刻意拉关系——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与上司的距离的远近也同样如此。首先你应明白上司与下属有着分工不同、责任不同的差别。上司负责考虑全局,而作为下属的工作重点应是正确地理解上司的意图,充分地执行上司的决定,做好具体的实际工作,使之与其他各部门的工作保持一致。具体地讲,就是有请示、有汇报,对待各项工作都应有始有终。如果一个人整天坐在那里等着上司安排工作,像个提线木偶一样,上司拽一下,你才动一动,无形中疏远了上司;或是不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成天围着上司转,说好话、空话,刻意拉近关系,都是不可取的。

用眼神向上司表示钦佩——向自己敬重的上司表示钦佩,并不是“拍马屁”,但是赞扬一定要有原因、有道理。如果有人胡乱奉承,上司们也不会胡乱接受,能够分辨出谁在胡言乱语,谁是忠诚踏实。其实,你根本用不着用令人肉麻的话语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佩服的眼神比说出来的语言要更有效,也更有价值。在上司发表精彩的言论时,有意无意地露出佩服的样子,微微点头,再加上适当的反应,上司就会感到你很有诚意。

上司也有出错的时候,这时你要维护他的尊严。要选择合适的时候或场合,采取合适的方式,以免伤害上司,自讨没趣。

上司出现失误或漏洞时,害怕马上被下属批评纠正。但有些人却是直言快语,肚里藏不住几句话,发现上司的疏漏就沉不住气。有时,上司的错误明显,确有纠正的必要,最好寻找一种能使上司意识到而不让其他人觉察的方式纠正,让人感觉到上司自己发现了错误,而不是下属指出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声咳嗽都可能解决问题。

无论什么事情,碰巧是上司的错误,作为下属都应该给上司留情面,然后想办法弥补损失。这样做既显得你通达人情,又能让上司看到你的工作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给上司留面子,实质上就是维护上司的形象。职场人需要切忌的是:无论任何时候,都要顾及上司的面子,维护上司的形象,千万不要直接否定上司的建议。

认清小人谨防上当许多人在众多的强大的敌人面前取得了胜利,最后却败于自己从未提防过的那些善于伪装的小人手上,令人扼腕叹息。

——南怀瑾南怀瑾说,许多人在众多的强大的敌人面前取得了胜利,最后却败于自己从未提防过的那些善于伪装的小人手上,令人扼腕叹息。

战国时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门下有三千门客,是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当时楚考烈王没有子女,春申君就四处搜寻美女献给楚王。有个赵国人,叫李园。他有个妹妹长得很漂亮,他本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是他听说楚王不能生育后就临时改变了主意,把妹妹献给了春申君,春申君很宠幸这个美女,没过多久,她就怀孕了。这时,李园又定下阴谋,让妹妹对春申君说:“夫君,楚王跟您的感情真是好啊!”春申君说:

“是啊,我和楚王的感情就连亲兄弟也比不上。”美人又说:“可是楚王没有儿子,他死后只有让自己的亲兄弟做国君。新国君一定只重用自己身边的人,哪轮得到您呢?而且您现在的地位这么高,肯定有对楚王的兄弟不够礼貌的地方,那您的处境岂不是更危险了吗?”春申君听了,说:“是呀,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美女说:“办法倒是有一个。我已经怀孕了,如果楚王现在喜欢上我,那我生下的孩子就可以当上国君。

您就不用担心以后的前途啦。”

春申君心动了,就照这个美女说的,把她献给了楚王。美女果然很快就得到了楚王的宠爱。后来,这个美女在王宫生了个男孩。随后这孩子便被立为太子,美女也就当上了王后。楚王很快封李园当了高官。但是,李园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一想夺取春申君的权势,二怕春申君泄露秘密,便在私底下养了许多杀手,计划伺机杀掉他灭口。

此时的春申君还蒙在鼓里。他的一个门客朱英对他说:“您做楚国的丞相已经二十多年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一天楚王死了,您就要辅佐年幼的太子,直到他长大成人。这是您的福气,但这其中也可能隐藏着灾祸。”春申君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满不在乎地说:“我现在过得很好啊,至于将来,会有什么不幸呢?”朱英忧心忡忡地说:“李园是个小人,他一直想夺取您手中的权力,早就偷偷养了许多杀手,只等楚王一死,便将矛头指向您。这就是我说的灾祸啊。不过,现在挽救还来得及,您只要先下手为强,同时也免除您的后顾之忧。”春申君听了,哈哈一笑,拍拍朱英的肩膀说:“先生多虑了。我了解李园,他是个胆小、温和的人,我又一直对他那么好,他不会做出什么对不起我的事的。”

过了不久,楚考烈王死了。李园先到宫里,安排杀手埋伏在宫门内。春申君匆忙进宫,刚走进宫门,李园的杀手就从两旁杀出来,他还没来得及喊救命,头就被割了下来,接着,李园又诛杀了春申君的所有亲族。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就这样被杀掉了,更为悲惨的是他可能到死也不知道是谁杀的他,因为在他印象中,李园是胆小、温和且自己对其有恩的一个人。

春申君的悲剧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他没有认清李园这样的小人,对他没有防范。而这一切,正是他身死族灭灾祸的根本原因。

现实中有很多人,是让人很来气的。比如那种表面上很狂的人,看上去不拘小节,盛气凌人,但实际上,内心却与正气不沾一点儿边;还有那种看上去老实淳朴的人,实际上却一肚子花花肠子;那种总是一副懦弱相的人,却总想背后伤人,借机捞把好处。对这些人,倘若看透了,敬而远之还不致有什么危险,但倘若被蒙蔽了、上当了,就有苦无处诉说了。

所以,防恶人,更要防小人,不然,可能吃了大亏还不知道原因。

同类推荐
  • 品掌故见智慧

    品掌故见智慧

    本书编入的掌故,记载了历史事件、人物轶事,无不饱含着人生的情趣与才智。这些令人兴趣盎然的小掌故,流链于掌故是乐趣的交响,是可见的掌中智慧,也是社交的谈资。当你郁闷时,当你举止失措时,当你失意时,这本书便能够让你惬意,让你领悟,让你坦然参照的形态。
  • 左手温暖右手

    左手温暖右手

    本书内容涉及心情、爱情、婚恋、亲情、友情、职场,奋斗、幸福等八个有关生命的主题,八个改变生活的关键词。书中汇聚了心灵智慧的精华,每一个故事,每一种心情,每一份体会,都能为你带来新的人生感悟。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左手,左手代表着新方向,让你不会向困难低头;当遇见挫折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右手,右手代表着有希望,让你不会为挫败担忧……当生活缺少温情时,请用你的左手温暖右手,让勇气和力量陪伴在你左右。相信本书能够为你的生活打开一扇幸福之门,令你的心头留存一份永恒的温暖!
  • 聪明女人枕边必备

    聪明女人枕边必备

    男人的快乐在于制定规则,女人的快乐在于打破规则。一个精致的女人是一个追求细节的女人。本书是一个成功的中年女性,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后,得出的经验:关于作一个聪明女人所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全书分修养篇、事业篇、爱情篇、家庭篇四部分,教导女性如何成功,如何成为一个聪明的女人。
  • 培训师手记

    培训师手记

    “没有千年的朋友,只有千年的利益关系”“酒肉之友非真友;买卖伙伴非长伴”;当“门前系着高头马(当官),不是亲戚也是亲戚”的时候,仿佛意识到“日落西山”就要来临,赶紧抓住“青春的尾巴”“快活一时是一时”。
  • 观念决定前途

    观念决定前途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人不能预见未来,但可以把握观念。本书对人们在思维模式、人生方向、心态、人际关系、潜能、心理、职场艺术、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剖析,并列出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供读者参考,同时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观念突破”,并以实用性极强的“成功方法”作为对读者的指导。经过阅读现实的案例,领悟独到的分析、再落实实用的方法,相信每一位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一定会通过本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迎来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竹心长存

    竹心长存

    穿身后,发现自己忘记了一些事。怎么办。没事。还有很长时间可以找到记忆。
  • 影响世界的七大教子理念

    影响世界的七大教子理念

    这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集大成之作,它荟萃了中西方最具成果的育儿智慧,这些智慧一直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千千万万有责任感的家庭。它给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分行动的指南,也给父母们望子成材的希望带来了福音。
  • 快穿亲爱的你

    快穿亲爱的你

    某一个深夜,床上的少女睁开眼,从此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遇上你是命中注定”
  • 故渊误

    故渊误

    青梅竹马之情竟敌不过江山如画的诱惑,原来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两厌……
  • 凹凸世界精灵梦

    凹凸世界精灵梦

    精灵一族作为创世神的神眷族,拥有无限的寿命,超强的治愈能力,与大自然沟通的能力。如果说圣空星王是全宇宙最强的男人,那么精灵女皇就可以说是全宇宙最强的辅助。当然,使用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传闻精灵一族的精灵女皇拥有使人起死回生的能力,代价是未来一万年内,都只能使用1/10的力量。作为被灭族的精灵一族的幸存者——洛梦,在历练一路上结识了许多死党,最后参加了凹凸大赛。本书应一位小可爱的要求有cp哦!也请大家多多支持凹凸世界神之女哦!
  • 狂暴大明

    狂暴大明

    我大明头铁骨头硬,不惧死人,更不怕杀人!大明在崇祯十一年由一条狗咬出了热血!从此在狂暴的路上越走越远……
  • 豪门霸爱:管家总裁追妻记

    豪门霸爱:管家总裁追妻记

    秋籽寄语:不擅长写简介以及书名,但绝对保证内容够看!傲娇小公主乔蒂凝在十五岁那年与天真烂漫的楚荀奕相遇。于是,各种狗血,各种奇葩事件不断上演。五年后,乔蒂凝学成归来。第一件事便是去找某人算账。哈?一边是腹黑霸道的表哥,一边是天真烂漫的弟弟。你猜,我选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可爱的爱情

    可爱的爱情

    这是一部都是言情小说,没有唯一的女主和男主,因为在青春里面,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者,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现实和梦想是有距离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在做着事与愿违的事情和话语,有暗恋,有两厢情悦,有不择手段的到自己想要的人和东西,但是最后都会迷茫,因为时间在流逝,事情在改变,青春是美好的,是独一无二的。
  • 绝世神魔之涅槃重生

    绝世神魔之涅槃重生

    上一世的混世魔王,这一世,清除记忆,带着远古魔脉,重新入世,是否还会掀起腥风血雨,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他上辈子都没有接触过的情感,这一世的改变,会造就怎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