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42600000011

第11章 宋朝君臣的痛苦神态(1)

把好事做好的典范

做好事有难度,把好事做好更有难度。

《宋史·夏国传上》载:“建隆初,献马三百匹,太祖大喜,亲视攻玉为带,且召使问曰:‘汝帅腹围几何?’使言:‘彝兴腰围甚大。’太祖曰:‘汝帅真福人也。’遂遣使以带赐之。”

宋太祖虽不如唐太宗有名,但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数得着的明主。

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虽然天下得的不很光彩,但他“杯酒释兵权”,不似明朝皇帝朱元璋般滥杀功臣,以和平方式解决防止功臣造反与篡位的问题,可谓英明之至。在中国历代的帝王中,不是唯一,却是第一,状元!

宋太祖政绩很多,政声颇好,似乎是必然的。原因很多,把好事做好,是一方面的原因。

对于党项人的贡奉,太祖感到高兴。为了回报,为了显示“龙恩浩荡”,以笼络住周边少数民族头领,太祖是费了心思的。他要为彝兴赐玉带,但他不是随便找一条,一送了之,而是十分郑重,“亲视攻玉”,亲自看匠人制作。而且,并不是草草做一条玉带,而是要“量体裁衣”,问使者他们主帅的腰围大小。听到使者回答他们的主帅是大胖子,太祖直夸他有福。

帝王尤其开国之君,是很有两下子的,不然龙椅也轮不到他们坐。

办事认真,把好事做好,是他们成功的重要方面。楚汉争霸时,韩信投奔刘邦,不被重用,遂出走,刘邦之谋臣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建议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且要筑坛而拜,像模像样,不可“呼大将如唤小儿”,此举从一定意义上成就了刘邦的霸业。

毛泽东曾说过一句很朴素但很深刻的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世界上不认真是做不成事做不成大事的。共产党认真,不认真就得不了天下。有一段时间,共产党特别是毛老人家不认真了,或者说他以为认真得太过头反而离认真的真髓远了,中国就出现了反右扩大化、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等重大灾难。

把好事办好。今人在学自己领袖语录的同时,还应学学宋太祖,学学他“亲视攻玉”、“问使者其帅腰围几何”的精神。

2006.9.17

宋太宗的自我感觉

宋太宗自我感觉良好。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雍熙元年(984年)三月,宋太宗非常得意地对宰相说了一段话:“夏州蕃部并已宁谧,向之强悍难制者,皆委身归顺,凡得酋豪二百七十余人,种族五百余帐。十年以来,戎人所略生口,羊马数万计,悉还其主。朕前后遣师将,皆谕以柔服之旨,戎人畏威,故不烦战伐,皆相率内附。”宋太宗说,夏州的党项人已经归顺了,不少部落首领与其族人成了他治下的顺民。十年以来,党项人掳掠的数万人口与牲畜,全部送还了原主,得到了自由。他说他让边将们采用柔服的方法,党项等戎人畏惧宋朝之威,不用征伐,便纷纷投向了宋朝。

宋太宗之所以说出上面的话,那么高兴,那么得意,那么自信,原因是他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抓住机遇,削弱了夏州党项人的势力。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七月,定难节度留后,夏州知州李继筠去世,宋朝以其弟李继捧为定难军留后。李继捧以弟继立为留后之事,引起其诸父昆弟的怨怒。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的从父、西京作坊使、绥州刺使李克文上表说,继捧不当承袭,“请遣使与偕至夏州谕继捧令入朝”,要求宋朝将李继捧召走。宋朝是瞌睡遇上了枕头,想什么来什么,马上下令,“以克文权知夏州,作坊副使尹宪同知州事”。李继捧被迫率亲属入朝到了汴京。宋太宗至为高兴,赐其白金千两,绢千匹,钱百万。其祖母献玉盘一、金盘三,也加以厚赐。李继捧感觉自己为诸父昆弟所不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提出“愿留京师”,并且做出了令宋朝上下震惊与狂喜的举动,“遂献其所管四州八县”。宋朝马上派使节到了夏州,护送李继捧五服以内的亲属到京师去。

宋朝削弱与清除夏州党项割据势力的举措,或者说小动作,遭到了夏州党项人的反感与反抗。对党项人的反抗,宋朝予以了镇压。同时,将原绥州刺史李克宪,银州刺史李克文也召入京师,将李继捧封为彰德节度使。

从表面上看,宋太宗做得十分漂亮,无懈可击。但夏州党项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有了与宋廷分庭抗礼的意识,一定程度上也有了对抗宋朝的势力。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也就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祖父,率亲信数十名,遁入夏州东北三百里之外的地斤泽(今陕西横山境内),开始举起了反叛朝廷的旗帜。

历史的发展往往如此,有些小胜,会被当做大胜,比如削弱夏州党项势力之举。而有些大祸,却会被当作小祸,比如李继迁以几十人脱逃反叛。

人的感觉往往不那么准,尊贵如宋太宗赵炅,其自我感觉也不十分准。“戎人畏威,故不烦战伐”的话音未落,党项人便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给他兜头泼了一盆凉水。

宋太宗的教训应对今人有所启示,我们不能大小有点成绩,就高叫“形势大好,不是小好”。更不能闭着眼睛说瞎话,说什么形势大好的标志是天下大乱,并且还要用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中国人再也折腾不起了。

毛泽东提倡读历史。读史是有好处的,以史为鉴,可以使我们明白许多道理,受到许多启迪。可以让我们学到古人许多好的思想、意识、文化,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可以使我们不犯少犯错误,少走不走弯路。

宋太宗与李继迁,是我们的两个超一流的教员,特级教授!

2006.12.21

岁赐对西夏以及中原人的影响

西夏立国后,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夏宋和议完成,元昊向宋称臣,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开放保安军和镇戎军、高平砦榷场,并给予岁赐。总数为每年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

其中包括:“净赐”每年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两万斤;“四赐”,进奉乾元节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五千斤,贺正旦赐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茶五千斤,仲冬赐五千两,绢五千匹,夏国主回赠银两千两、衣帛三千匹。

岁赐的东西,占宋朝收入的多少,没仔细算,但是是比较沉重的负担,这是事实。岁赐在西夏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也难以计算,但这是它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也是事实。元昊初称帝时,宋夏交恶,宋朝“绝其俸赐,禁诸关市”,不给岁赐了,禁止贸易了,使西夏财政困难、经济严重恶化,物价飞涨,每尺布可值数百钱。岁赐可以说是西夏的财政支柱。

宋对西夏的岁赐,包括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岁赐之类,是比较滑稽的概念。本来,所谓的赐,是指地位高的人或者长辈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而且还含有奖赏的意思,肯定还必须是自觉自愿的行为。而宋对西夏的岁赐,其一是被迫的,岁赐多少是夏宋议和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不岁赐或赐之数目达不西夏的财政,主要来自田赋、畜利和各种工商税收、掠夺、赐赠。

赐赠的主体,主要是宋朝。辽朝和金朝虽也曾有过赐赠,但一是不连贯,二是数额相对不多,作用不是很大。

西夏立国之前,宋对党项拓跋氏割据政权已开始赐赠。景德元年(1004年)李德明奉表归顺宋朝,宋赐“银万两、绢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给奉如内地”。“德明自归顺以来,每岁旦、圣节、冬至皆遣牙校来献不绝,而每加恩赐官告……银沙锣、盆、合千两、锦彩千匹……”

数目达不到要求,李元昊、西夏人是不答应的,相对的和平便实现不了。其二,这里已分不出谁地位高谁地位低了,奖赏的意思也谈不上了,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赎买,甚至是屈辱的纳贡。所谓“岁赐”,是一块漂亮的招牌,一片花花绿绿的遮羞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中国人死要面子,让人讹去了钱财,增加了国内的财政困难,加重了民众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但这副沉重的担子必须担起来,还要不失体面,装出一副强盛者胜利者的姿态,君临天下,体恤“蕃邦”,皇恩浩荡,泽被四野。可怜啊!相信宋朝的皇帝皇族以及政权的核心人物们,心里也是流血的人,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或者就如中国的某个诗人所描写的,一个黑人小女孩,抱着白人的孩子,那生下来就享福的小家伙被侍候着却哭着,而吃不饱穿不暖,时常遭受打骂的小黑人却不得不唱着。宋朝的皇帝、中国的许多皇帝,就如那个可怜的黑女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曾做过类似“岁赐”的事,比如给越南、阿尔巴尼亚以大量的超越自身力量的援助。那些东西,是从中国民众的嘴里一粒米一粒米抠出来的。而岁赐的目的,是要几个“小兄弟”跟着咱们,呼两句反帝反修的口号。“岁赐”的结果,是吃饱喝足了的“小兄弟”反过来收拾中国。哀哉“岁赐”。

岁赐对中原的人们,更多的是心理的伤害。

2006.11.23

沉重的朝贡

所谓朝贡,是君主时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君王,敬献礼物。

所谓“称臣纳贡”是也。

本文所言之朝贡,不是泛论,但指党项人西夏人对中原王朝对宋朝的朝贡。

这里所说的沉重,不是朝贡者的感受,而是被朝贡者的苦衷。

辩证法在历史演进中的表现是极为丰富与鲜活的。

据《册府元龟》等史料记载,党项诸部对中原王朝的朝贡,以后唐时期最为频繁。从公元924年(庄宗同光二年)至公元935年(末帝清泰二年),即有朝贡十七次。朝贡的物品主要是马匹、骆驼。

对于这些朝贡,后唐一是要付马值,按货付钱,“酬赏增倍”,比一般市场上买的马、驼要付更多的钱,而且“馆谷锡赍”,招待使者,别赐绵彩,“所费甚巨”。据《册府元龟》记载,“帝(后唐明宗)自临驭,欲来远人,党项之众竞赴都下。尝赐酒食于禁庭,醉则连袂歌土风以出。凡将到马,无驽良并云上进,国家虽约其使价以给之,并计其馆谷锡赍,每岁不下五六十万贯,侍臣以为耗蠹中华无出于此”。期间有大臣进言,陈述这种无序、泛滥的朝贡的危害,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只允许首领入贡,对其他人则在边境置榷场互市。明宗天成四年(929年),后唐也曾下令:“沿边置场买马,不许蕃部直至阙下。”

但明宗的大脑又短路了,他以为,“尝苦马不足,差纲远市,今蕃官自来,何费之有?外蕃锡赐,中国尝道,诚知损费,理不可止”。他以为朝贡是对后唐有利的好事,因此那道“不许蕃部直至阙下”的诏令等于自动废止,朝贡日隆,“蕃部羊马不绝于路”。这样做的结果是:“天下尝支草粟者近五万匹,见今西北诸蕃部(包括党项)卖马者往来如市,由邮传之费,中估之价,日四五千贯……国力十耗其七,马无所使,财赋坐销,朝廷将不济”。这次,后唐明宗终于明白了,采纳了臣子的建议,“敕沿边藩镇,或有蕃部卖马,可择其良壮给券,具数以闻”。朝贡之风自此衰减。后唐之后,后晋、后汉、后周各朝,鉴于后唐的教训,只于沿边设互市易马,限制朝贡。

党项人建立西夏政权之前,李继迁、李德明时期,朝贡仍是其获取财政支持的重要内容。李德明时期,党项人入宋朝的贡使共十四次,李元昊称帝后,虽然仍有朝贡,但因双边关系的变化,战和交替,朝贡也时断时续。其后,西夏朝贡的对象主要是辽与金。

向人朝贡,给别人送东西,还能上瘾,是历史奇观。送东西能将接受东西的人整垮,更是历史奇观。

朝贡是一种贸易,一种对蕃人对党项人有利的贸易。也是少数民族顺应形势,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智慧之举。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很长时期,或分布着宗主国与附属国,或数国并立。其交往的方式,有战争,也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交通、交融。在这些交往中,窃以为,中原人汉族人更加注重面子,需要的与得到的,虚的多,实的少。而周边少数民族,恰好相反,更加务实,所以得到的,虚的少,实的多。这些事,让后人读完史籍后,只能做轻声的叹息。

2006.11.30

如山的战争负担

李元昊叛宋称帝,建立西夏国,宋夏关系势成冰炭,军事对抗至为激烈。双方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但在战争中,有一些人是得到好处的,这其中有西夏的皇帝皇族,王公大臣,也有宋朝的边将边臣。

《欧阳文忠公全集·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记载,“夏人初叛命,天下苦于兵,而自陕以西尤其”。因为要扩充军队,要征调粮草,要调民运输,老百姓的负担极其沉重。“吏缘侵渔,调发督迫,至民破产不能足”。在这样的征调下,百姓破产了,日子过不下去了,很多人走了绝路:“往往自经、投水以死”,上吊了,投井了,跳河了。

自古以来,老百姓是庞大群体,却也是弱势群体,是皇帝放牧的一群绵羊,可以随意驱使,随意惩处,随意愚弄,随意杀戮。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自上而下,对老百姓层层压榨,层层盘剥。丰收的年景里,大部分人糠菜半年粮,勉强度日,遇水、旱、雹、涝、地震、蝗虫等灾年,百姓则逃荒要饭,流离失所,饿殍满地,一片萧瑟。“人相食”,“民易子而食”,是极其自然的内容。

老百姓最大的灾难是战争,是连年不断的征伐、征调,是丁壮的不断惨死、寡妇队伍的不断扩大,是老弱病残者无助的死灭。

战争的灾难,最为惨痛的是被赋予了“爱国”、“保境”、“拓疆”

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论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不论战争是否可以避免,是否可以控制规模,早日结束,是否可以让百姓少一些负担,老百姓们都是逃不掉的。历代的帝王,以“爱国”、“革命”等名义推行的一套政策,是强加于百姓的。

中国有个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影响很大,据说近几年让日本动画界先动手,制作的动漫影片赚了大钱。花木兰的行为,当然历来是被褒扬、赞颂传唱的,但这其实是她所生存时代强权的产物。花木兰之所以要替父从军,因为如果她不女扮男装替父上战场,她生病的父亲就要去,她父亲以病弱之躯上战场,无异于白白送死。而朝廷不会怜悯同情生病之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女儿替父从军。

花木兰从军,是对孝道的彰显,对严酷的封建政治的控诉。

唐代诗人杜甫有首《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有户人家老翁逾墙逃跑了,老妪在怯怯地应对。他们家有三个儿子,一个正在前方作战,两个已“新战死”,儿子没了,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因为有孙,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但也狼狈的“出入无完裙”,衣不蔽体,无法出来见人,也难以到军营去服务。因为强征民夫,老妪不得不去军营支差。杜甫“天明登前途”时,只能“独与老翁别”了。老翁逃过了一劫,可这个家已完全残破了。《石壕吏》中所描写的这一家人的遭遇,是唐朝人的遭遇,是唐朝战乱的人民悲惨遭遇的缩影。

杜甫还有一首诗,《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路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白发还戍边”,“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又是一幅战争环境中的民众受难图。

只要有战争,百姓们总是要遭殃的,历朝历代,概莫能外。要么被征做炮灰,要么被盘剥得一干二净,在贫困、疾病、恐惧中挣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没事找个爱(追妻令系列)

    没事找个爱(追妻令系列)

    ?对于自己的外型相当自豪的海神明,向来视女人为手到擒来的猎物。可这次踢到大铁板?冰山美人无视他的存在,还误以为他是保险推销员?这他而言,简直是天大的侮辱!
  • 橡子豆腐

    橡子豆腐

    金波的《橡子豆腐》所选作品,有对现实生活的冷观和深思,又有虚拟生活的夸张和幽默;既有对作品深度的努力挖掘,又有对作品可读性和大众化的不懈追求。其作品入选中高考试卷、教辅资料的有十数篇,如《永远的账单》,入选黄冈市2005-2006学年初三语文练习、2010中考语文先读后写教练等十几种试卷;《给你一个教训》入选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莫名我很喜欢你

    莫名我很喜欢你

    漫画和小说里可都是呆萌学渣逆袭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故事。可是白卉子一个美女学霸,竟然偏偏爱上了那个不羁又难搞的学渣沈铭..一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经历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轨迹。白卉子平凡无趣的高中生活因为沈铭的出现发生了改变,而沈铭在白卉子的帮助和陪伴下,也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本以为学业和爱情双赢的生活会像偶像剧一样展开,没想到两个人面临的却是更大的考验......
  • EXO珍惜你们每一滴泪

    EXO珍惜你们每一滴泪

    苍茫大地一剑挽破笙歌繁华为谁倾落倒影的年华不过是一场虚无的梦境年少时的美好也随这残破的记忆化为泡影缘聚缘散缘如水孤独等待下一次重逢残阳退没褪尽风火我相信你们依然在彼岸守护我我原踏遍凡界的每一处角落去寻找你们仅留的痕迹
  • 姚公勘案志

    姚公勘案志

    唐代宗大历年间,正值大历中兴,大唐天下竟屡屡发生疑案。姚评奉诏为“勘案博士”,告别了国都长安,只为缉拿真凶,护保无辜。时人尊为“勘案公”,故敬称姚公。
  • 枕边恶魔:总裁大人他有毒

    枕边恶魔:总裁大人他有毒

    她做了他七年不见光的情人,却还是没有资格吃醋,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和别的女人暧昧。她想知道为什么?他却直言不讳的伤害她,你虽然比她美,但是她更能让我满意。她转身离去,他却挡住她的路,把她带入房间里来个七十八式。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尽飞絮

    尽飞絮

    相思弱柳,飘满城,尽飞絮。三生别后重逢;关于信任、背叛、执着、付出、承担。
  • 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本书的视角采取了社会学的广义范围,所指的行政争议,泛指一切与政府工作有关的争议,不拘泥于行政法学上的行政争议,即包括一切政府居间解决的民事纠纷、政府指导或委托其他机构解决的其他纠纷和政府作为争议一方的行政纠纷,即将政府解决纠纷的机制也纳入其中。《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第一部分阐述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重点论述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的各种方式、运行状况及其改革,第三部分从实践角度论述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面临的问题和难点,第四部分总结非诉讼行政争议解决机制适用的范围和边界以及同诉讼的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