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4900000012

第12章 高一新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与初中入学时相比,高一新生,明显成熟多了,理性多了,自觉多了。很多孩子,外表看起来,已经基本成型,男孩子高高大大,女孩子亭亭玉立。心智也大致成熟,表现出比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所以,我也愿意以对待一个成人的眼光,来审视他们,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剖析,以使我们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帮助他们以更快的速度,更自在的方式,适应即将开始的全新的高中生活。

我曾经在一所高中,做过一个小小的试验,让一群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以“自”字组词,同学们很热烈地讨论,很快就报出了一大串的“自——”:自信、自制、自治、自主、自爱、自卑、自负、自豪、自觉、自夸、自己、自立、自省、自理、自力、自满、自强、自律、自私、自大、自主、自尊、自足、自由、自恋、自发、自馁、自暴自弃、自惭形秽、作茧自缚……等等等等。为什么要让孩子们以“自”组词?在我看来,“自”这个字,可以囊括这个阶段孩子最普遍的特征,无论是他们的言行中,还是思想深处,无不透露出“自”这个字所独有的身影。因此,在这一节,我将尝试着以这样十个“自”,来阐述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共性特征。

自我:自我是什么?首先它是指我们的身体,以及附属于我们身体之上的物质属性,即物质上的自我;其次,它是精神上的我,由个人目标、抱负和信念等精神成分所组成;自我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社会的我,即他人所认识的我。

对这个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那就是,我不仅是我自己,还包括了我的思想,我的社会形象和责任。

孩子很小的时候,第一次照镜子,往往不明白镜子当中的形象就是他自己,有的孩子觉得好玩,伸手去摸;有的以为是另一个小孩,在和他玩耍;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不知是何物而感到害怕。当大人告诉他“镜子当中那个孩子就是你”时,他还不十分相信,只有慢慢地通过观察镜子中的其他人和真实的人是一样的,才会逐渐通过推论,确认镜中的形象就是自己。这是一个人对自我最初的认识。人与动物很大的一个分别就是,大多数的动物永远也不能认识到镜子中的自己,所以,我们经常能看见一只猫,对着镜子中的自己龇牙咧嘴,又扑又咬。它以为那是另一只猫。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自我”中的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开始显现。比如一个小学生就会把成人的认识拿来代替自己的认识,“妈妈说我饭吃得快”,“老师夸我字写得好”,“奶奶认为我比较聪明”。他们慢慢学会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在赛跑中如果他经常跑在别人前面,就会认识到自己在奔跑上有优势;在搬运重物时,他能搬别人搬不动的东西时,他才会知道自己的力气大……同时,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得到表扬时,就会兴高采烈,受到批评时,就垂头丧气。

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认可,特别是对大人的话,比较信任。有研究表明,儿童和少年的自我概念多半是在与“重要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亲属、邻居、亲朋好友、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通过“镜像自我”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这就是为什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赏识教育会有比较明显效果的原因。

进入高中后,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进入青春期,或步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段的孩子,是自我概念发展最快的时期,自我意识快速增长,他们渴望表达真实的自我,渴望自我的独立,特别在意自我的价值实现。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怎么变得特别自私了?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因为他们没有分清自我与自私的本质区别,将孩子觉醒的自我意识,与自私行为错误地划上了等号,认为孩子不听大人的话,不按大人的想法行事,就是不孝顺,就是自私。

为什么我要将“自我”,作为这个阶段孩子首要的词条来阐述?是因为自我意识反映了他们最本质的特征,认清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孩子的行为,并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调动自我,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有怎样的自我认识,就会推动自己怎样的行动;有怎样的自我认识,就会对自己提出相匹配的要求。心理学家伯恩斯认为,孩子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其后继的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自我概念积极的学生,自我期望值就高。当他取得好成绩时就认为这是意料中的事,好成绩正是他所期望的。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当他取得差成绩时,却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反过来,差的成绩又加强了他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恶性循环。

恩格斯说过:“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那么,对于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将自我的动能发挥到最大?

首先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一个觉得自己已经十分完美的学生,和一个自认为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内在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因为这都是来自错误的自我认识,而错误的自我认识,必然形成错误的判断,引发错误的行为,最终导致相同的不利结果。

认识到真实的自我,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自我要求和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去实现它。

自尊:所谓自尊,就是自我能力和自我喜爱程度,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是过分的,也可能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

心理学认为,自尊始于知耻。有了羞耻心,人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有了羞耻心,我们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有了羞耻心,我们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有了羞耻心,我们才会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不断修正自己。

只有比较才有自尊。这种比较主要表现出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即上行比较;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即下行比较。一般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而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则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可见,自尊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品质。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个人感、归属感、使命感、成功感,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

自尊当然不是到了高中,才突然冒出来,很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尊,只是小孩子的自尊,往往更多地屈服于其他外在的条件,而不那么显露而已。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自尊心会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而逐渐外露,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获得尊重,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更加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要培养孩子健康的自尊心,需要寻找个人自尊的支点,还要有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引导,可以让自尊心强的孩子找到自信,确立目标,并持之不懈地去努力。

不当的处置,则有可能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变得虚荣、孤傲、不逊、偏执。只要求别人尊重、重视和服从自己,我行我素,而不懂得尊重别人,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对父母的约束和学校、社会的纪律规则存在逆反心理,好面子,爱炫耀自己的长处,常常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进行比较来掩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对批评反应强烈甚至以偏激、极端的方式来应对。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某方面的不足或缺乏,便自卑、抑郁、焦虑,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对前途丧失信心,自惭形秽,羞怯畏缩。

自信。自信,即个人对自己所作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与小学新生与初中新生不同的是,高一新生在入学之初,大多信心满满,十分自信。这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自尊心特别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感觉自己长高了,力气大了,独立处理事情的本事有了,掌控自我的能力强了,因而表现出少有的自信。特别是中考成绩比较好、考进了相对理想学校的孩子,自信心会倍增。而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又可能因为遭遇到更多的对手和更大的学习压力,而使自信心骤然严重受挫。

真正的自信,应该具备这样几个基本特质:一是对自身优势的认定。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正确的认识,并对自己的实力有正确的评估和积极的肯定。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而找到自身的长处,对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难。这个世界没有完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学习好的孩子,成绩好就是自己最大的优点,而体育强的孩子,则有可能成为特长生。

二是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特别在问题难度加大时,表现出对自己的决定或判断的认可。在进入高中后,孩子们大多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一个基本的定位,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期待,而无论是走求学升造的道路,还是预备以自己的特长,在今后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他们都表现出对未来的信心。

三是敢于挑战的精神。主动地接受挑战,将自己置于挑战性极强的环境中。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身体里的“血性”会逐渐呈现出来,他们易冲动,也爱挑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渴望表现自己,显示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即使在受到阻挠、遭遇挫折等困难境地,也不改变目标,直到实现预期的目的。

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难得,非常宝贵,需要我们加倍呵护和珍惜。但我们也要看到,自信不足,和自信过度,都是有害的。如果在一场考试中,你认为自己可以得到80分,结果你得到了80分,那么你就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得到90分,结果却只有80分,就说明你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进入了过于自信的误区;反之,如果你估计自己只能得到60分,则又明显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属于不够自信。正确地估量自己,对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有利于孩子在未来三年的学习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稳步提高。

自主。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进入高中后,孩子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自理能力增强,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做主。在学习上,则表现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基本特征。

首先是自立。孩子对学习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认识到学习自己的事,是别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

其次是自为。孩子开始自觉地将学习纳入到生活之中,视为自身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慢慢地又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自身内在的需求和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次是自律。表现在孩子对学习的自我约束能力,有所加强,对学习要求、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意义,都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自觉性显著增强。

自主学习能力的觉醒和培养,有助于孩子在未来的三年学习中,确立自己的目标,制定自己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自觉。自觉就是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或者说自己感觉到,有所察觉,又主动愿意去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孩子的教育中,最令父母老师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孩子的“不自觉”了。上课的时候,不自觉地做小动作;做作业的时候,不自觉地去抄袭;该学习的时候,不自觉地去玩电脑看电视;尤其是一个人独自在家的时候,是对孩子自觉性最大的考验,很多孩子做不到在没有家长的监督、没有考试的压力等情况下,自觉、主动地学习。不自觉,成了挂在很多父母和老师嘴上批评孩子的口头禅。

进入高中后,孩子的自控能力普遍有所增强,特别是孩子在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后,这种自觉性,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在进入初中高年级或高中后,突然觉醒了,转变了,自觉性大大增强,让人刮目相看。

但是,孩子的这种自觉性,往往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诱惑和干扰,以致慢慢丧失,重回不自觉的旧路。有的是因为努力了,却没有看到预期的成效,而变得心灰意懒;有的是抵制不了这样那样的诱惑,比如网络、不健康的书刊、不良朋友等的影响,兴趣发生了偏移;有的是青春期逆烦心理作崇,对父母的过度关注和反复唠叨反感;有的则因为自身的懒惰,感到学习太辛苦,还是不求上进自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因此,高中新生的自觉性往往大打折扣,脆弱不堪,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自觉性,是一个人的意志力的体现,意志力薄弱的人,做什么事都难以坚持,不能执着,自觉性自然也很难长久。这就需要父母和老师保护好孩子的自觉性,对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出现的不良苗头,及时遏止;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并持之不懈地为之努力。

自省。自省即自我反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的,“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到了战国时,荀子则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省是对自我的再认识,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人是群居动物,不可离群索居,因此免不了与他人合作、竞争及分享。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必定会面对不同性格及态度的人,因为观点的差异,难免有产生误会的时候。在与他人交际时、自身的成长道路上、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和其他人有过争执,让人误会过?遇到问题时喜欢指责别人的不是,抑或只是一味地贬低自己,否定自我的价值?对学习是不是经常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不得要领,或事倍功半?是不是不愿接受和承认自身的不足,畏惧挫折,不敢面对自己的失败,在遇到失误或失败时总是怨天尤人?亦或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总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中学生的自我认识加强,看问题虽依然难免偏激,但已经开始学会通过自省,来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他们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孩子的自省意识,殊为宝贵。在这个阶段,父母和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强化自省的能力。一是教会孩子常自我提醒,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注意细节,时时严格要求自己,遇事三思而行。二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首先要能够适应环境,然后再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变自身条件和环境。三是引导孩子真正自我反省,要能够冷静地看待事物,深刻地挖掘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并真正下决心改掉这些不足和缺点,使自己轻装上路。四是鼓励孩子勇于面对错误。有了错误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改正错误,只要能改正错误,便最终达到了自省的目的,成为自己的主人。

自负。自负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人对自我的评价,依赖于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

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就是狂妄。

自负往往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

自负者,往往自满,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的心理状态。产生这种心理后,会使人缺少继续求知或工作的动力,变得骄傲自大,不思进取。自满与骄傲自大,是一对孪生兄弟。有一句笺言说得好,骄傲是一位殷勤的“向导”,专门把无知与浅薄的人带进满足与狂妄的大门。

需要注意的是,自负和自信的异同。自负和自信,都是对自我的积极评价,过度的自信,高估自己,就是自负。虽然总体来说,自负属于一种负面情绪,但也有其积极意义,对中学生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他们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成就事业,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帮助孩子克服自负心理,自信而不自负,自信而不自满,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一是要让孩子懂得虚心接受批评。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是克服自负的第一步。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已见、惟我独尊的形象。二是要教会孩子与他人平等相处。自负者往往唯我独尊,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为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做到与别人平等交往。三是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不及其余,有失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同学之中、同龄人之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当然,也不是总拿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那会走向自卑。四是教会孩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中考的筛选,只是代表过去,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让孩子明白,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坚持不懈。

自卑。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偏离,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我没有某某聪明,又不如某某努力,我一无是处”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深陷抑郁和自责之中而不能自拔。

自卑感比较强的孩子,往往无精打采,心情抑郁,少言寡语,闷闷不乐,总认为自己天资不好,能力较低,比别的同学笨……自卑,导致孩子的上进心不足,缺少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有人说,过分的自卑等于自毁。这不是危言耸听。

高一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不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变化产生的自卑。升入高中后,高一学生面对的是新老师、新同学和新学校,过去朝夕相处的同窗学友大多各奔东西。有的高中又实行集体住宿制,学生离开家庭,自己料理生活。高一新生面对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当然不可能马上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他们有可能在班集体中被忽视、冷落,得不到全面的照顾和尊重,这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孤单、寂寞,甚至伤心落泪,自卑感也会油然而生。特别是作为重点中学的高一新生,大多数是来自普通中学的“尖子生”现在忽然成为中等生,甚至后进生了,难免涌起强烈的失落感,逐渐滋生了自卑情绪。

二是中考所造成的自卑。刚进高中的孩子,中考的阴影还没有散去,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进入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感到无脸见人,心生自卑。尤其是到了新学校后,在高一的入学摸底考试或学科测验中,有的学生“出师不利”,刚上阵就吃了败仗,对自己更是心中没底,产生自卑心理。

三是家庭因素引发的自卑。有的孩子感到父母工作单位不好,家庭经济状况差,吃、穿、住等方面不如别的同学;有的孩子,家庭遭遇不幸,失去双亲或其他亲人的沉重打击;有的孩子家庭不和,父母整天吵嘴打架,或者父母离异,处在单亲家庭之中,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有的孩子来自农村,感觉与城里的孩子差异很大;还有个别的孩子,可能由于父母亲犯了罪,受到了处罚,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有时还会受到歧视,于是形成很强的自卑心理。

四是对自身某些条件的不足产生的自卑。如有的孩子身体有残疾,或感到个子矮小、太瘦或太胖,或身体不是很好,疾病缠身;有的孩子觉得自己的相貌不俊美,长相不如人;有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较少或没有,不像别的同学那样多才多艺等等,都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五是自尊心连续受到伤害而引起的自卑。有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受到老师或班干部的批评,导致越批评越笨的现象,这些学生总感到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以致羞怯、茫然、慌张,无所适从,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对自卑心理比较强的孩子,父母和老师要积极疏导,细心抚慰,帮助孩子找回自尊,重拾信心。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挑战,乐观地对待人生。克服自卑的最好办法,是找到自信;克服消极的最好办法,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自恋。自恋是对于自己过分自信、过分自满的一种陶醉入恋的心理表现,在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在过分的爱慕虚荣,喜欢夸大自己,爱打扮,爱臭美等等。

自恋有以下几个特征:强烈的表现欲。有自恋倾向的孩子,往往更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不大看得起别人;爱幻想。喜欢沉浸在自己编织的世界中,憧憬未来,经常做白日梦,却疏于实际行动;期望得到过分的赞扬,认为自己已经做得非常完美了,理应得到更多的赞扬和褒奖,期待得到特殊的待遇;不为他人考虑。只关注自己,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认为自己很特殊。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由此常常会感觉到曲高和寡,与他人格格不入;好嫉妒。看不到或看不得别人的优势,对明显超过自己的人,感到不服,其实是嫉妒,另一方面,又总认为别人是在嫉妒自己。易骄傲。过度的自信,表现出骄傲和傲慢的行为态度,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拉·洛克福库德说过,“自恋是最伟大的谄媚者。”而向自己献谄献媚的人,正是自己。自恋往往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使孩子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也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

克服自恋倾向,首先要学会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唯有客观地认识他人的人,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二是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自我认识,跳出自己认识自己,跳出过去认识现在,跳出现象,认识本质;三是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

自由。首先要纠正一个观点,很多父母和老师所常说的自由,是自由散漫的自由,带有明显的贬义。而我要说的,是孩子自由意志的觉醒。这个自由,既包括身体上的自由,行为上的自由,也包括选择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

在古拉丁语中,“自由”(Liberta)一词的含义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比较符合这个阶段孩子所渴求的自由特征。

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再也不希望像温室中的花草那样,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约束,渴望从父母的怀抱中,挣脱出来。在行为上,他们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的时间,自己支配;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在精神上,他们希望自己的未来,自己做主;自己的选择,得到尊重;自己的情感,不受干涉。

正因为渴望自由,所以,一旦受到干涉和限制,他们就会表现出特别反感和叛逆,不愿意顺从,不肯屈服。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不听话,特别我行我素,特别容易走极端。

自由意志是孩子渴求独立,自我价值得到尊重,实现人生意义的外在体现。由于存在自然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局限性,这种价值取向有时是盲目的,甚至是非理性的,很容易滑入自由散漫,没规没矩,甚至无法无天的地步。但自由本身,并没有错,孩子渴求自由的愿望,没有错。一个被长期禁锢、束缚而没有自由意志的心灵,必然是不快乐,不健康,没有希望的。

给孩子自由的心灵,远比给孩子行为的自由重要。孩子的行为,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需要成人的匡正和帮扶,没有约束的绝对的自由,只会让孩子放任自流,甚至陷入泥淖之中。而心灵的自由,对孩子来说,犹如鱼之有水,风筝之有空气,天使之有翅膀,可以帮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飞得更高更远。

同类推荐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杨晓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就是其中一册。《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共分七章,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制作、放飞、流派、名家名品、体育竞技、民俗文化等。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神话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神话故事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也有知识故事,这样,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
  •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讲述人类社会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 小学生最想要的故事书:引导小学生思考的哲理故事

    小学生最想要的故事书:引导小学生思考的哲理故事

    本书中所收录的哲理低故事,能使你在轻松阅读中得到启迪,使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能使你的意志更加坚强,它们是你迷失的灯塔,失败时的守护神,也是你春风得意时的镇静剂。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双城记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围绕着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的,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复杂,富有戏剧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水旧事

    山水旧事

    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叫做林以家的姑娘的成长故事,借此祝愿所有的好姑娘坏姑娘都能好好的生活。
  • 幻冰梦

    幻冰梦

    幻冰玉,见证两世情缘,也似乎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一场天灾之下,造就不平凡的故事。
  • 网游之疯狂回归

    网游之疯狂回归

    天煞孤星,一心为爱,化身狂魔,只为一人,技压群雄,后宫无敌,弹指一瞬,沧海尽变。当然以上和本文没有啥关系。本文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简单游戏生涯,真的是普通学生?真的是简单游戏生涯?当然一切都在书中,怎么说的尽道的明呢?
  • 快穿之请你别躲我

    快穿之请你别躲我

    一朝毁灭,她失忆了……当他再次出现,命运还是如此相似。没有防备,没有躲避……凤弈忍不住抱紧了怀里娇小的姑娘。雪山之巅,一眼定情……
  • 愿你爱的人已在路上

    愿你爱的人已在路上

    从小,他就在福利院长大,跟老院长姓许,取名平安。十八那年,他上了大学,有了喜欢的人,是他的学姐。上大二那年,他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因为学姐有了“男朋友”,所以他留下一封信给学姐,然后跟父亲去了国外。今年二十八岁,他找到自己的母亲,再次回到这个城市,和喜欢的人再次重逢,这一次,他会选择告白么?
  • 寻找男二之旅

    寻找男二之旅

    慕秋瑟,立志成为活GPS导航,一门心思只想回家!一次又一次的穿越冒险中,终于解开迷题.....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给男二幸福(°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清行

    三清行

    这是刹那的芳华,永恒的瞬间。茫茫混沌,虽无尽头,却有天地,虽无事物,却可容纳万物,虽无一丝光芒,却有生命燃烧。贯穿千古,入尘世,化天道之轮,悟八苦,体原初,感真情,化三清。一剑驱万邪,一气化百川,一力动天地,一情蕴万物。虽走帝道,却侠胆义肝,万古之争,唯有一刹永恒。这是一个原初的世界,一个最初的世界,一个混沌未开辟前的宏伟世界。太古时期,乱世相争,唯有一人一剑御永恒千古!三清化气,归于原初!
  • 杀手之神传

    杀手之神传

    何为神?“王”字不能表其霸气,“皇”字不能表其威严,“帝”字不能表其雄姿,乃为之神。看一个高中生如何加入杀手界,接受残酷的杀手训练,登上杀手之王宝座,又如何超越历代,创造杀手神话;却又为何从返都市,从而巧遇各种美女,收获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