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10700000016

第16章 岳阳:在行走和鸟瞰中怀想

岳阳是一座水做的城市,八百里洞庭是她妖娆的身姿,万里长江是她丰腴的骨肉。在水的滋养和浸润下,名楼、名人和名文便将不大的岳阳城氤氲成一章流光溢彩的绝妙诗篇。

在岳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蜗居十多年的我,每天在这个城市里穿行、奔波、浮游,应当说对岳阳城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经历一些事情后我却发现,对于眼前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城市,我竟然还有许多不熟悉,甚至是根本不知晓的事物,这种茫然和迷惑让我不得不站在城市的某扇窗口,了望、沉思抑或怀想!

一样城市 两种河流

一直固执地认为,水是流动的时光,时光是城市一条轻静流淌的河流。街衢巷陌是航道,车辆行人是航船。车行如水,人行如流,哗啦啦,淌成城市一曲或铿锵激昂或婉转悠扬的歌子。

当巨大的广告充斥街头,当嚣叫的摇滚滥情迪厅,当闪烁的霓虹灯夸张地涂抹城市的现代文明时,我却行走于古城岳阳城西的一条破烂窄小的老街上。

这是深秋的黄昏。残阳懒懒地洒落在老街的青石板上,洒落在街边的木房子上。磨得溜光的青石板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闪烁着哑哑的光。矮小破旧的老木屋仿佛在阳光下打瞌睡的老头,薄薄的暖色涂照在斑驳多孔的木板上,猩红的阳光慷慨地在木屋上挥霍时光,木屋便走进一幅油画的意境中。电线在木屋与木屋间穿梭;缠绵,时左时右,高低起伏,显得杂乱无章,宛如一条受伤后逃命的蛇。偶尔,一两只小鸟鸣唱着凄凉的声音从屋顶掠过,只留下诗意的弧线。我只觉得自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误闯入异类时空的寻访者,穿着不合时令的衣服,在老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走,我来老街干嘛?

终于想到了要看慈氏塔。夕照下的慈氏塔更显出几分唐宋遗韵的厚重。塔身上长满了蒿草和斜树,几分荒凉,几分凄然。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一座古塔,一棵老树,总能让人想起岁月如流水,匆匆而无情。草树站在塔之高处,鸟瞰古城,鸟瞰这破旧的老街,鸟瞰古城里的芸芸众生,历经风雨沧桑和世态炎凉,想必是大彻大悟的智者了吧!

穿过几道逼逼仄仄的巷子,隐隐地传来空灵飘渺的梵乐,我知道,那一定是乾明寺里和尚诵经时的音乐。走入寺内,但见众和尚正闭目打座,把时光诵成禅意和哲学,让人遥想起一些古老的往事。我不忍心打破这固有的宁静和禅境。那缠绵萦绕于耳畔的乐声,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人的筋血抽去,灵魂便挣脱出身体展翅翱翔,心一下子变得飘飘然如同神灵附体般。时光的河流流经老街,似乎一下子改变了速度和声势。不再有流经城南时的波涛汹涌和铿锵激昂,有的只是疲惫乏力和浑浊干涩。老街上,一切都是慢节奏的。行人的脚步是慢的,被风扬起的黄叶是慢的,就连人们说话的语速也是慢的。一道石台上,一个少女正手捧一本书认真阅读,时而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三两个小孩正围着木屋前的木马玩游戏。有位白发鬓鬓的老太太坐在木屋前,正晒着这一天里最后的太阳,神情恬静而安详,仿佛带着难以察觉的笑意。老街上行人也不多,三两个提着物品的男人在街边慢慢走过,几个放学的学生正骑着单车唱着流行歌曲,在身边一闪而过。还有几个穿着时髦的女子边吃瓜子边谈笑着迎面走来,这反倒让我这个来老街寻古的城南人茫然不知所措。

在未踏进城西老街之前,我曾认为,生活在物质如此贫乏,条件如此简陋的城西人,不像我们城南人,身处繁华美丽的都市,享受由香烟、啤酒、音乐、电脑和麦当劳构筑的优裕生活,怕是寂寞痛苦的罢。处境的艰难,条件的简陋,生活的窘迫,定然会使他们闷闷不乐,神情漠然,想必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也一定是封闭狭窄,荒芜贫乏的,就像这老街上磨光的石板,破旧的木屋和杂乱的电线,甚至像古塔一样长遍荒草,满生青苔。然而我错了,这神情怡然的老太太、甘于平淡的读书人和潜心修佛的众和尚让内心持有偏见的我深感愧疚和自责。

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漫步于古城岳阳的老街之中,我只觉得自己变成了树上的一片黄叶,经风吹落到地上,又被风扬起,最后淹没于时光的流水。

鸟瞰岳阳城

城市就是由许多街衢巷陌编织成的一张网。网住的是熙攘匆忙的市民和行水流云的车流,一座座被称为高楼大厦的建筑物便在这张网上无规则地点缀着。

我虽说在这座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古城里“寄生”了上十年之久,但一直对它颇有微词。每天,我从简陋朴实的小屋子里走出来,首先遭遇来的就是挂着各色各样的广告牌的,由钢筋、水泥、玻璃和瓷砖构筑成的高楼。走进高楼的大厅,那高级地板砖擦得是惊人的光亮,便你不得不担心自己皮鞋的光洁。如果是夜晚,街上就有一代新于一代的电子霓虹灯,夸张地涂抹并炫耀城市的繁华。据说,这种霓虹灯能闪烁出极富现代色彩的光泽,照射在夜游的人们的身上,可产生一种称之为城市文明的氛围。

我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介书生,故不大习惯城市里将我包围的商品气息,和几乎要让我淹没并窒息的娱乐旋风。我喜欢的是城西那座临湖而立的古楼和与古楼相望的一方山水。那古楼亭立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边,风雨沧桑地从古代的三国一直坚守至今。我喜欢登临古楼,站在古楼的最高层远眺,品味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我还喜欢泛舟洞察庭湖,神游君山岛,让浩浩荡荡的湖水起伏并撞击我年轻的心思,让七十二峰和娥皇女英的传说故事在我心中酝酿一首不灭的诗歌。

一天,我心情不怎么好,莫名就生出了几分浮躁。我独自来到离家很近的金鹗山上,登上文昌阁,全城的美景就尽收眼底了,心情也随之开阔了不少。我正沉浸于高楼鸟瞰的兴奋之中时,我的眼睛突然被与城西古楼相处甚近的地方吸引过去了。我不由得仔细辨认下去,那呈灰褐色显得很陈旧的地方竟然是一些由低矮的瓦房组成的四合院,院子的瓦瓮黑乎乎的。我不禁为这个不经意的发现而惊呆了!

应该说,在这个古城里蜗居了近十年之久的我对于这不大的城市是很了解很熟悉的。根据那片灰褐色所处的位置,我能轻易地辨认出它就始建于1046年,专供古代莘莘学子乡试的文庙。我还记得我曾去过那里几次,对它应该是有几分印象的。但在人的记忆里,它从没有过陈旧的痕迹。它孤苦地偏居城市一隅,面对这个纷繁芜杂而又浮华喧嚣的都市,冷眼旁观,心如止水,该是沉默的智者或得道的高僧了吧!

眼前这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庙不禁让我猛然领悟:原来生活不但需要平视,也需要鸟瞰和俯视。从某种意义上说,平视只能让我们浅显地了解文庙的现在,而鸟瞰和俯视却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洞察文庙那悠久的历史和沧桑的过去。这时,我无法将它们与北京那些古老的四合院联系起来,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那个在四合院里抬头看井口似天的小孩,和家乡那些自清代流传下来的岌岌可危的老屋。这片灰褐色孤独地在高楼林立、灯光四溢的现代都市蜷伏,显得多么不和谐、不协调,就像现在同样身处城市却难以与城市相融的寂清的我。

鸟瞰岳阳城,我走进城市的记忆之中,看到它的过去、现在和它的嬗变,并展望它的未来。如果我们鸟瞰一株树,一个人,一颗心灵,一个时代,或悠久的历史,或旷古的文化,必定能觉悟出一些什么吧?

品读洞庭

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介书生,就不大习惯城市那几乎要将我包围、把我淹没的商品气息和娱乐旋风。我喜欢的是城西的那座古楼和与古楼相望的一方山水。那古楼亭立在号有“八百里洞庭”之美誉的洞庭湖边。我喜欢登临古楼,远眺城市和洞庭湖,细细回味“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的诗境。

更多的时候是到湖边走走。特别是在“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或月白风清的夏夜。黄昏时的洞庭总迷人如画。一轮橘红的猸夕阳浸泡在浅紫色云霞般的琼浆里,如一颗鲜活红润的蛋黄,让人直欲从天空上摘下,拿在手中把玩或一口吞掉。而夕照下是波光粼粼的湖面,浮动着血一般的颜色,一浪浪递远。远山如黛,若隐若现,时而有几只沙鸥掠过,在空中划下一道诗意的弧线,留下几点孤单的鸣唱。月夜下的洞庭则是一首绝妙的诗歌。明月高照,碎银般的色彩便在湖面上荡漾,倒映湖边的万家灯火和点点渔火,那灯火如醉美人在眨动千娇百媚面多情的双眼。有几丝湖风掠过,夹杂着少许的鱼的腥涩气味和水草的清香,湖水则温柔地亲吻着沙滩,像热恋中的情人在轻轻耳语。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对水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激情和向往。而洞庭湖无疑是我眼中水的集大成者。温柔时,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激愤时,阴风怒吼,浊浪排空;风和日丽时,横无际涯,波澜不惊;月白风清夜,则皓月千里,沉壁静影。她就像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时而温文尔雅,时而激情飞扬,时而含羞娇嗔,时而又怒发冲冠。这就让我更加钟爱洞庭湖。当然,在她怀中遨游和戏水的机会不多,我只得选择在湖边走走,让汹涌的波浪起伏并拍打我年轻的心事,荡涤我不眠的忧郁和烦恼。每每在这样的时刻,走累了的我便会在湖边的水草旁坐下,看湖水起落,听涛声依旧。尘世间的欲望和诱惑、心灵的空虚和浮躁都会随湖浪一声一声递远。精神便得到慰藉和过滤,心灵也得到洗涤和沉淀,就有诗的灵动和梦的陶然,如风中飞扬的柳絮,一路飘飞一路高歌……

品读波澜壮阔的洞庭,不仅是在品读一幅山水长卷,更是在品读一部悲欢离合的心灵史。八百里洞庭装下的既是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化史,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喜怒哀乐的诗心。“危楼泄洞庭,积水照城隅”,抒发的是张说遭左迁后,借洞庭一扫心中不平之气的愤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倾吐的是杜甫忧国忧民的心境;“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写的是诗仙李白在饱经风霜后和壮志未酬下,依旧充满豪情,放歌洞庭的雄心;还有张孝祥的《念念不忘奴娇·过洞庭》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诗文,将本就灵秀隽永的洞庭湖描绘得更加璀璨夺目,光彩照人。于是,这神采飞扬、至情至性的洞庭湖便成了湖湘文化的载体。忧伤时,文人们借湖抒发愁绪,冲淡烦恼;左迁时,文人们借湖倾诉衷肠,忧国忧民;兴奋时,文人们又借湖纵情高歌,心怀天下。

洞庭湖烟波浩淼,承载了写不完的诗情,绘不尽的画意,更承载了金灿灿、沉甸甸的湖湘文化和人文情怀。品读洞庭,我仿佛在和先人们促膝谈心,倾心交流,继而思接千载,视通万物,不知不觉间,时光飞逝,黑夜来临,唯有快乐和神思在心中缠绵、荡漾、飘远……

总喜欢到洞庭湖边漫步,看山听水,品湖读湖,就有诗情画意充溢我心,就想引吭高歌,纵情抒怀,继而化作洞庭湖的一朵细浪,随湖水泊远!

冬日,城里的灯光

冬日,回家的时候正是华灯初上时。

坐上车,各色灯光就在车窗玻璃上汇合。路灯、广告灯、射灯、红绿灯、车灯、霓虹灯,还有从路边超市、商城和门店透出来的灯光就一齐扑打、晃动、折射在车窗上,再不由分说挤入你的双眼,有时,我甚至还能听到他们的欢呼、嚣叫和打闹声。这林林总总、五颜十色的灯光汇成一个奇妙的海洋,车辆和人群成了灯光海洋中游走的鱼。这我所熟知的城市突然间就变得妖妖道道和光怪陆离起来,颇有几分鬼片中的奇异女子所特有的妖气和灵气,显得古灵精怪的。

家乡岳阳城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娱乐城市,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资”城市和“情调”城市。在岳阳,城市是浮华喧嚣的,也是灯红酒绿的。街道两旁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宾馆和酒店,还有那新生出的数不清的夜总会、娱乐城、咖啡厅、茶坐、聊吧、按摩城、美容美发厅、美容美体城和桑拿洗浴中心。今天冒出一个三星级宾馆,明天又冒出个洗脚城,就有各式各样的花篮摆满大店门口。一到夜晚,从那些店子里溢出的婉转低诉的音乐和迷幻绚烂的灯光,更是将这个不大的城市更点缀得如梦如幻,让这美丽的城市夜晚生出了几多“小资情调”,让人顿生出几多对往昔的追忆、对情感的缅怀和对现世的蛊惑。似乎在岳阳,人们除了追求吃喝玩乐外,就没别的喜好了。我想,大抵是这样的城市才更富有现代内涵吧!但这幻变的灯光和低靡的音乐却让人心变得更加躁动不安、甚至是迷失。这是谁的过错,城市抑或我们自己?

我不敢想象城市之夜没有灯光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我想:那样的城市必定是死气沉沉、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夜晚,毕竟有灯光的城市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城市。在夜晚,城里的故事也总与灯光有关。城市之夜因为这灯光而变得更为深奥,更富于城市的内涵和魅力,它将都市情调和现代文明彰显无遗。

灯光下,着装怪异奇特的酷哥靓妹在演唱会上纵情高歌,恋爱中的男女在谈情说爱,西装革履的职场经理在谈判,不知疲倦的学生在网上冲浪,着装大方得体的DJ在与名人交谈,满腹诗书的作家在伏案疾书,家庭主妇在菜市场讨价还价,放浪形骸的舞女在媚笑艳舞,打扮得妖艳的“小姐”在招揽顾客……灯光照着他们或迷惘或兴奋或忧虑或憧憬的脸,一切都显得迷幻而不安,充满了未知。而我却害怕在这样妖艳得近乎邪恶的灯光下,行走或漫步。穿行于城市的街衢,我总觉得自己是城市的一位客人。我对这白天很熟稔的城市一下子变得很陌生,我不知自己将要去哪里,也不知车要拐几道弯才能回家。有一首歌唱道:“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城里的灯光呢,它该照亮什么呢,它该温暖什么呢?是黑暗中的路,是迷失的心,还是——我在灯的海洋里泅游,浸泡得发胀,继而昏迷。有时竟生出几分误入时空隧道的蛊惑和恐惧。

灯光如水,或急或缓,或高亢激昂或抒情悠扬,流成一江河,我只是灯光之河里胡乱游弋的一尾不闪光的鱼。在城里,灯光是另一种形态的“水”,随城市的玻璃,瓷砖和人的眼睛流动,游走,四处泛滥,迷惑并刺痛人们的眼睛。我确信灯光里有妖精。它的闪烁,变换总会让人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岁月的流逝,以及一些遥远的往事,继而胡思乱想,继而顿生邪念,继而铤身走险。水妖是狐媚勾人的。灯妖呢,在这浮华喧嚣的城市夜空,不更令红男绿女们销魂蚀骨么?

身处浮华喧嚣的城市,内心本来就不平静,而城里这花里胡哨的灯光更让我不平静的内心感到更加不安和疲惫。我正沉浸在无边的怀想中,车就到了终点站。匆匆下车后,拐进一条不算窄也不算长的巷子,就能看到家里的灯光了。巷子里的风是寒冷、清冽的,打在脸上生痛。但家里的灯光却是明亮的,温馨的,从窗户和门口透出,柔柔地洒在我的脸上,细碎地铺在巷道上,温暖我冰冷的脸和归家的心。迎着这片温柔而娴静的灯光回家,感觉真好!

走进沉睡经年的梦

以前,每天上下班我都得经过一座古石桥和一座山,桥是三眼桥,山是尚书山。桥在山边,山立湖畔,山与桥相依相偎,就像一个沉睡经年的梦,静默于一处人们不曾留意的角落。

这一桥一山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与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每次打桥上山下经过,都会在桥上小作逗留,看看湖鸟悠闲自在在翻飞,听湖涛在岸边诗情地絮语,或是有意无意走上山头,看满眼翠绿摇曳,听松涛风中私语,紧张忙碌的心情就随着这一湖碧水和一脉松涛泊远,变得平静而散淡,自在而惬意。

古石桥与螺丝岛上的方钝墓隔水相望,它已已在风雨中屹立千年,是岳阳家喻户晓的古桥。因其三孔联缀,俗称三眼桥。

据《岳阳市志》记载,三眼桥始建于宋朝庆历年(公元1041-1048年)间。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方钝主持重修三眼桥。全桥为东西走向,长56米,由麻条石砌成,桥中有三孔,每孔跨径十三米,高十五米。桥面用麻石板铺垫,两边石栏相护。桥两头各有石狮一对,栩栩如生。全桥建筑精美,构造坚固。张德容在《重修三眼桥记》中说:“明嘉靖间,知府萧晚修之,而邑人方钝赞焉。”重建后的三眼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任凭风吹浪打,沧海桑田,仍不裂不损。1996年,岳兴公路改修,政府在三眼桥不到十米的地方另外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桥梁“南湖大桥”。二桥并肩而立,一桥年轻,一桥古老,如两道彩虹,横卧于南湖水面,成为南湖上独特的风景。每当夕阳西下时,鸥鸟低飞,轻掠而过,两桥的倒影便在泛着金色波光的南湖中荡漾,美丽无比。

南湖大桥后,三眼桥已不再是人们的必经之路,她静静地躺在南湖岸边,只有西边的那对石狮仍昂然挺立,像是饱览沧海桑田,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各种变化。偶尔有路人和游人在桥边小憩,于桥头闲钓,或是在桥上看夕阳、听潮声。古石桥与尚书墓一道走进了人们的记忆,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和一个地名,成为人们永不磨灭的记忆。想来,历史从来都走得很慢,南湖大桥与三眼桥相距不过十米,但历史从一座古代石桥跨越到另一座现代化桥梁却用了近五百年,这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的无常与时光的嬗变,如一江东流水一去而无踪影。

如今,三眼桥是不常去了,尚书山却是我上下班和假日里放松心情,或是带女儿游玩、闲逛的最佳去处。尚书山原名虎形山,为纪念历史上方尚书等三位尚书而改为现名。前些年,政府考虑到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的需要,高价从开发商手中赎回土地,广种花草树林,修建亭台楼榭,建成尚书山公园。公园建成后,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声清脆悦耳,石径纵横交错,亭阁错落有致,成为人们休闲养性、亲近和享受大自然的好地方。

尚书山抱山临水、古木参天,秀美自然的风光和历史的文化遗存让她充满了无比的灵气和魅力。特别是谢尚书和颜尚书的墓葬,更为不大的尚书涂抹了神秘而沧桑的一笔。可惜的是,原葬于此山的两位尚书的墓地又由于种种原因被损毁,以致于痕迹全无。

在公园一位朋友的引领下,我来到了二位尚书的墓葬遗址前。在他的讲解下,谢尚书的形象逐渐在我心中明晰起来。

谢尚书名谢登之,字汝学,曾与明朝首辅张居正同赴乡试,举第一。他们二人同游当时名胜洪山寺时,张居正见谢登之“几年闻说洪山寺,今日来等第一峰”诗后,夸耀说:“此人名当出我上”,自此与谢登之结为很好的朋友。据考,谢登之于嘉靖丁未(1547年)成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后来张居正任宰相,他也不依附,独行其志。谢登之死于任上,张居正亲往灵堂吊唁,在他家“视其笥,朝裳之外,无他物”,便对其清廉自律十分敬佩,即赠其子以银,并请准圣旨使谢尚书归葬故乡。

寻着一路明媚春阳,赏着一片大好的湖光山色,我们在公园里停停走走,随意逗留驻足。朋友兴致似乎不错,说到了公园许多美丽的景致和风光,但一说到尚书墓如今的状况,朋友的口气就淡了许多。他叹息着说,原谢尚书墓前有高达两米的石翁仲和重约数吨的石香炉,可惜后来均被填于南湖游路路基之下。所存墓冢和厚薄参差的青砖垒砌的谢尚书墓被批准发掘后迁葬。文物工作人员揭开封土,却只见三具已经腐朽的红漆棺木和两枚铜钱,什么陪葬物也没有发现,完全印证了谢登之两袖清风、清廉为官的记载。他的墓葬原本可作为公园的一处景点,供人祭拜,但现在,想祭拜他老人家可难罗!

谢尚书的墓葬的命运已经够凄凉了,想不到颜尚书墓葬的命运更悲惨。方尚书墓葬还存有墓碑和断石,谢尚书墓葬幸得迁址。可颜尚书墓葬却踪影全无。

据史书记载,颜颐寿字天和,号梅田,生卒年不详,明朝嘉庆年间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皇帝赐葬故乡南湖紫荆堤西侧鹅公嘴山头(现南湖公园姜家嘴前端)。颜颐寿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考取进士,在任宝丰(今河北宝坻)、淇县(今属河南)知县时,深受百姓爱戴,在世时就被百姓建生祠供奉。后官至刑部尚书,忠于职守,秉公办案,从未发生冤假错案。李福达之狱,他“受诏鞫问”,因为没有按皇帝旨意判处,被革职下狱,不久后病逝。隆庆三年(1569年)才予平反,按尚书礼遇赐葬于故乡岳阳。颜尚书因居官在外,很少回乡,但见过他的乡邻都称他“为人雅重,未尝以势位凌人”。颜尚书墓前石牌坊、石翁仲等被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可如今,原残存于公园绿树丛中的墓道、墓门青石也不见踪影。

站在空无一物的墓葬遗址前,感慨万端。方尚书等三位尚书不为钱财羁绊,参悟人生、洗净铅华,为追求高尚和美好,或毅然走出充满凶险的官场,与他所钟爱的事业彻底决裂,或默守心志,为江山社稷尽忠,为天下苍生造福,其胸襟何等豁达,其品格何等高尚,他们的功德岳阳人们必将永远铭记!尚书墓葬在今天却遭此厄运,实在是令人扼腕长叹!

其实,历史并未走远,她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三眼桥如此,尚书山亦如此。墓葬虽毁,风范永存!可当我走近三眼桥,登上尚书山,走进尚书们曾经的风云岁月里时,我们难道不该想想,还能做些什么么?

风吹过,空林无语,唯有松涛阵阵、湖浪声声。

同类推荐
  • 许地山经典必读:春桃

    许地山经典必读:春桃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系列之一,选编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和学术研究中的精品,从中可以领略文学大师笔下的迷人风采。
  • 丁玲全集(5)

    丁玲全集(5)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本书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这些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慕尼黑之恋

    慕尼黑之恋

    走出弗雷德里克街,能听到隐隐的涛声,这是绕城的因河在夜色中奔流。河畔灯光幽暗看不到人影,河面范动着白色的波光,河对岸山影绰约,一派寂寥神秘的景象,与弗雷德里克街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人间的繁华和冷寂,在一个小城里,就展现得如此鲜明。
  •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中华成语,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无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精选300则耳熟能详的成语,对大家知晓成语出处、充分了解其原意有相当大的帮助。
热门推荐
  • 当兽医有挂

    当兽医有挂

    吴私重生到兽医身上。一窍不通的他无意中获得“兽语APP”。通过获得亲密度解锁兽语,精通兽语的他一点一点的开始逆转人生。文风轻松,日常。
  • Herobring传说

    Herobring传说

    现实与电子,想像与日常,在此之间不断穿梭,又会发生什么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非武侠之南国少年

    非武侠之南国少年

    曾经写过非武侠,还没有发几章结果电脑被盗。。。。。现在重新构思重新来过。算是完成一件事情吧。据说每个八零后的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位大侠,九零后心里住着的多是大仙。无论大侠也好,大仙也罢。能好好的讲一个故事,听一个故事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 绝代世家之天命

    绝代世家之天命

    十四个少年秉承天命,在特殊的历史下创立了不世的功绩
  • 青云卫

    青云卫

    三代人的恩怨情仇两兄弟的恩断义绝一个人的复仇之旅“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在哪”“不知道”“在人心”
  • 沫笙缘

    沫笙缘

    前世她天真烂漫,温柔恭俭,却最终落得个被人陷害,家败人亡的惨淡结局,重生于七岁寒症痛发之际,她嘴角浮出一丝淡淡笑意,这一世她定要谋创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且看她隐于后宅,搅弄朝堂风云,闲庭信步,烹茶熏香,端看诸君角逐。
  • 巫勋

    巫勋

    巫术,作为古老黑魔法的一种分支。它可以操控亡灵,控制人偶,召唤不死军团,甚至……令对方生不如死的诅咒!苏珊大陆天才圣导师凯特死后,他的灵魂残晶飘落到了另一层界面——地球,重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刘欣雨。因为一次意外,刘欣雨回到了这个令他阔别了几千年之久的异世界。以灵魂体形式存在的他在机缘巧合下附身到了一名富家大少的身上。他有着圣阶魔导师的传承,拥有着如同精灵一般的魔法天赋,以及超强的精神力及元素亲和力!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注:(本书YD,无耻,不乏你所希望看到的YY元素!)本书已A签,请您放心收藏!!QQ群:100847885
  • 九峰缥缈录

    九峰缥缈录

    酒肉常伴,利剑随身;鹰鸣时,武林豪杰视死如归,奸佞小人四散逃亡。
  • 血色残唐

    血色残唐

    改变历史的往往是流氓和太监~~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刘邦,后者的代表人物是王瑾,万幸的是白起穿越之后没有变成太监,不幸的是不管他如何抗拒被卷入时代的乱流,但人力终究不敌天意~且看一个穿越者如何在历史的激流中挣扎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