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5100000017

第17章 礼仪·宗法(4)

又称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订婚。问名后如果卜得吉兆,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致赠礼物,并通知女家决定这门亲事,同时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送给新娘一枚金戒指。

【纳征】

俗称大聘或完聘,就是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纳徵通常在婚礼前十日至一个月内进行,除了要准备聘金外,还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礼,聘礼名称都有吉祥的涵意,数量为双数,取成双成对的意思。

【请期】

俗称择日,由男家选定婚期大喜之日,并请求女方家的同意。

【亲迎】

正式举行婚礼。把新人的八字都写在红纸上,请择日师择定黄道吉日,并由媒人奉送双方。双方同意后,举行迎亲仪式。

古代姬妾制度

中国古代的姬妾制度,从母系氏族消失那天起便开始萌芽。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中国式的“姬妾制度”是一种缺乏人性、残忍无情的制度,因为它将“阶级”带进了家庭,把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分成了压迫和被压迫的两类。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对姬妾制度提出了异议,易经》言:“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但是,远见卓识和人性平等,强不过享乐主义和独裁专制,姬妾制度仍然存在,还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规矩。

有许多人误以为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其实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制,因为姬妾不是合法配偶,古代的婚姻制度确切地说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

氏族社会时期,国中有“媵制”,这是一种氏族首领才有资格实行的婚姻制度。即女儿出嫁时,岳家必须以同姓侄女辈陪嫁。陪嫁过去的姊妹或女奴,就属于媵妾,而姊妹媵妾的身份比女奴要高。

后来,正式出现了“妾”。妾在家庭中,虽然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享受不了“妻”的待遇。因为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于妾;而妾一般都来自卑贱低下的家庭,甚至是战败方奉献的礼品。因此,妻为“娶”,而妾为“纳”;娶妻时送到岳家的财物被称为“聘礼”,而纳妾时给予的财物,被称为“买妾之资”。

《汇苑》:“妾,接也,言得接见君子而不得伉俪也。”就是说,妾不过是男女交接之用,她们只能与丈夫亲昵,却没有资格称夫妻。

中国古代是一个绝对的阶级社会、家长制社会,儿女婚姻都要由父母决定。也许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青年男女、尤其是不同阶层间的自由恋爱,法律条文就更要严格规定妻妾之分。而且《礼记》规定:男女如果相约私奔,女方会受所有人鄙视,没有资格为妻,而只能做妾。而且妾没有资格扶正为妻。

在礼法中,对妾的数量是有严格规定的。《礼记》规定:天子可以拥有以皇后为首的一百二十个女人,皇后为嫡妻,她拥有单独与皇帝相处的资格,其它姬妾不能与丈夫独处,而且是否陪伴丈夫要经过皇后的批准。皇帝是天子,他的姬妾数目最多,天子以下,妾的数目便大减:大夫只能纳两妾,士族只能纳一妾。普通富民则要到嫡妻年过五十无子的时候才能纳一妾。而且,所有的妾都不可以陪丈夫整夜,丈夫入睡后,她便必须离开。这对帝王的妾也一样管用。

不过,规矩归规矩,肯照办的没有几个。在“妾”之外,更有“姬”、“婢”、“伎”等等名目,事实上就是妾,但是由于没有法律地位,遭遇连妾都不如。

在古代宫廷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制度,如北魏皇室规定:太子生母必须自尽。但是不包括皇后,所有无辜被杀的都是妃妾。明朝有宫妃殉葬制度,殉葬的女子都是姬妾,从来没有嫡后。清朝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殉葬,很多人认为是皇太极逼宫杀继母,其实同时被逼殉的还有努尔哈赤的两个姬妾,却没有人为她们鸣不平。

“男女授受不亲”

在古老中国封建社会中,性压抑和性禁锢总是和对女子的压迫和束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源远流长,在宋代尤为突出。

对女子的性压迫,首先强调她们与异性的隔离与疏远,严防非夫妇关系的两性有过多的接触,更不允许女子与自己丈夫以外的任何男子发生爱情与性关系。可是,“男女授受不亲”,只要求女子而不要求男子,男子眠花宿柳、纳妾买婢还被认为是风流韵事。

这种“男女有别”、“设男女之大防”的礼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思想,其实,儒家的创始者孔、孟并非完全持此观点。孟子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的开明思想,一部《论语》中也无一言及男女大防。虽然孟子的“男女授受不亲”被后世的道学家们大肆引用,但《孟子·离娄上》中有这样的话:“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欤?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授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授,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权也。”虽然提出“男女授受不亲”,但嫂子落水快淹死时,必须拉她、救她,这是“权”(变通),否则,见死不救,就是豺狼。这种观点还是有人性的,不像宋代以后在这方面已荒诞到灭绝人性的程度。

以后,《礼记》把“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具体化、规范化了,如《曲礼》说:“男女不杂坐,不同椸,不同巾栉,不亲授。叔嫂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棞,内言不出于棞。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这就是说,一家之中,共同生活的男女成员不能随便坐在一起,不能将衣服挂在同一个衣架上,不能使用同一个巾帕和梳子,不得手接手地递东西。叔嫂之间不答话。男子在外做官,不与女子谈论政事,母、妻、女也不得参与政事。女性的家务琐事,男子亦不应过问。女子年十五许嫁他人后,除非遇到夫家有疾病、突变,否则不得进未婚夫家门,更不许与未婚夫相见。女子出嫁后回家,兄弟不得与之同席而坐,同器而食。这些束缚实在太严格了。

古代的贞操观

秦始皇时,巴邑有一个名叫清的妇人早年守寡,“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这大概是统治阶级最早为贞妇树碑立传的事例了。但这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这和中国古代性观念的变化有关,而贞操观无疑是古代中国性观念的核心。《说文解字》说:“贞之为问,问于正者。”《易·师传》指出:“贞,正也。”操,操行,操守。贞操,正当的操守,而用之于女性,指的是坚贞的节操。封建礼教提倡的“女子不失身、不改嫁”便是“贞操”一词的具体体现。

贞操的相关词有:贞节、贞操带、贞节牌坊、贞烈、贞洁、贞女、贞妇……这种带有强烈男权色彩的礼教规范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的生活、命运。

贞操观包括婚前贞操、婚后贞操、寡妇节操和妻妾殉葬制度等。其中婚前贞操,指女子在出嫁前必须是处女,否则就要受严酷的惩罚。婚后贞操,指防止妻子和其他男子发生私通行为。贞操其内涵大致可分为婚前、婚后两种,而婚后又区分为夫在、夫死两种情况。一个女子,或是一辈子不和任何男子性交,或是一辈子只和丈夫一个人性交,这才叫保持了贞操,如果私通、再嫁、被施暴等,都叫“失贞”。女子在婚前要“守童贞”,婚后夫在时要“守贞”,夫死要“守节”。而贞节牌坊要表彰的就是“守节”。

女子的贞操问题是私有制、男尊女卑、性统治和性禁锢的产物,它和女子所受的压迫和剥削连在一起,充满了虚伪性和不合理性。因为对男子来说不存在贞节这一说法。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人只能“三从四德”,在多妻主义的丈夫面前,恪守“一夫一妻主义”,为不贞的丈夫坚守贞节,至死不渝;而男人们则可以三妻四妾,逛妓院。即使在今天,仍有不少男人热衷于“养小蜜”、“包二奶”……可见贞操只是男人们送给女人的一副枷锁,体现了男女不平等的观念。

对贞操如此重视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中间宋朝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一个分界线。唐代,公主再嫁的有23人,有的甚至结婚三次,在社会生活中男女交往也比较自由,因而被后世的道学先生骂为“脏唐”。而宋代除宋初的秦国公主荣德帝姬再嫁以外,以后的80余位公主没有一个再嫁,80余人中早死和未嫁的虽是大有其人,然而较之唐代真有天壤之别。自此以后贞操观的发展就日甚一日,甚至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据《古令图书集成》记载,“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明代竟达36000人,而到了清代,仅安徽省休宁县一个县,就有2200多人。当时全国人口不多,加以还有不少女子未被记载,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

强化妇女的贞操观念,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政治需要。封建皇权进一步加强,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封建秩序,最高统治者要求所有臣民对皇权要绝对服从。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在家庭中对丈夫的绝对服从和对丈夫的忠贞守节,正可以作为臣子事君的样板。

“七出”的含义

“七出”是指旧时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是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对妇女的残酷迫害。《礼仪·丧服》说“出妻之子为母期”,贾公彦解释为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丈夫可用其中的任何一条为借口,命妻子离去,故称“七出”。但是帝王、诸侯之妻子无子不出,故又有“大出”之说。

置面首

就是公开实行一妻多夫。在人类的原始时期,曾经有过知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那是一个一妻多夫的社会。但自从婚姻发展史上出现了一夫—妻制以后,一妻多夫的现象当然还有,不过是在暗中进行;公然的一妻多夫,那是自南北朝始。刘宋前废帝刘子业沉湎女色,他妹妹山阴公主愤愤不平地对他说:我和你都是先帝所生,你是后宫万人,而我只有驸马一人,多么不公平!刘子业立即给她置面首三十人(《宋书·前废帝纪》)。山阴公主有了这么多公开的情夫,仍意犹未足,她看到姑妈巴古公主的驸马褚渊漂亮,又将褚渊劫持到家强逼与其行淫。无独有偶,南齐的废帝郁林王萧昭业,他将父亲生前的宠姬收为自己的妃子,而给自己的母亲置面首三十人,算是他的“一片孝心”。在北朝,北魏先后临朝的冯太后和胡太后,都曾公开和一批朝臣通奸,他们虽不称面首,但实质与面首无异,因为他们也是公开的情夫。

同类推荐
  • 大学原解

    大学原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 历代状元(下)

    历代状元(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24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孔子与朽木

    孔子与朽木

    “学不可以已”,古人到底在学什么?“克己复礼为仁”,我们怎样才是有仁有义?“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如何处理天理与人欲?“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怎么会无不为?作者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和梳理,带我们回到历史现场,让我们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和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
热门推荐
  • 诛仙猎人

    诛仙猎人

    猎人以诛仙为己任;白痴以俗仙为目标;罪恶之剑重现,仙界不复太平。…………这是几个年轻人成长在阵法修仙的时代;讲述一段诛仙猎人崛起的逆天征程。
  • 重生圣女之铠

    重生圣女之铠

    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义勇为的许晨,在不甚丧命后,竟然变成了一副铠甲!而他的第一个穿戴者,还是一位战斗力超群的圣女!这一次,到底是谁保护谁呢?
  • 凤泪栖梧挽情弦

    凤泪栖梧挽情弦

    沐挽从来不相信什么日久生情,但自从遇到北弦后,发现自己越来越情不自禁。初相遇时,她说:“未识公子前,只觉得天下万物风光俱为一色,幸识公子后,眼里哪还有什么万物,眼中眸中,单单公子一人。”相处数日后,她跟他表白。北弦一脸傲娇的样子:“抱歉,我有婚约在身。”她风清云谈道:“那又何妨?如若她嫁你,我便屠她满门,如若你娶她,我便杀她一人!”……第一世,她是凡界郡主,他只是一个军师;第二世,她是凤域公主,他是妖界太子,未来的妖帝;第三世,她做回自己,那他又在何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笑一尘埃。【女主:沐挽,男主:北弦】
  • 陌上花开梦惜人

    陌上花开梦惜人

    因为灵感突发的一句话写的,不要太在意,不喜勿喷
  • 快穿之废柴太子妃

    快穿之废柴太子妃

    苏泱21世纪的女子格斗冠军,一次比赛,被对手下药穿越到废材傻子小姐苏缈缈身上
  • 相影仙踪

    相影仙踪

    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世。长生迁去也,是为仙。全民都在奔跑的年代,我们何处安放心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桃花朵朵开:煞王的爱妃

    桃花朵朵开:煞王的爱妃

    “娘子,我们回家吧”某男可怜兮兮的哀求道。“滚~”某女生气的冲他吼。“好,滚就滚”某男一咬牙,把某女扛在肩上,直冲煞王府走去。“啊~放我下来”某女正在拼命挣扎。“你叫为夫滚,好,为夫今晚就和你一起滚~~~”
  • 未知诱惑

    未知诱惑

    【网游+卧底+学霸+双宠+甜虐】学霸少女简珂从小到大一路开挂,一门心思只想着读书,心思单纯,不谙世事。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Unknown这款游戏,在游戏里认识了姑苏城,并且每次游戏两人都能匹配到一起,原本简珂以为这只是巧合,然而......姑苏城:我保证,我们每一次游戏都能在一起!简珂:你确定?姑苏城狡黠一笑:要不然你以为我们每次在一起都是巧合吗?简珂:所以,你认识我?姑苏城: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但是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于是简珂开始观察起身边的朋友,发现苏慕白和姑苏城虽然性格不同,但却神似,正当简珂怀疑苏慕白就是姑苏城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蓝斯理,而且他的种种行为举止竟然和姑苏城一模一样!究竟谁才是姑苏城呢?姑苏城为什么不告诉简珂自己的真实身份呢?背后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简珂前行,而越接近真相,也越来越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