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22700000019

第19章 政治衣钵:只因生在帝王家(2)

当时,李唐王朝真正掌权的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可是由于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关系紧张,他担心太平公主知道杨氏竟然这么快就怀孕的事情会借题发挥,对自己不利。李隆基的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要知道历史上借口太子耽于女色难当大任而行废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像隋文帝时,太子杨勇只因宠爱貌美的昭训云氏,结果就被母亲独孤皇后以此为借口,说他耽于女色,难以继承皇位,最后被废黜了太子的身份。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李隆基甚至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打算将这一小生命扼杀于母腹之中。但是,思来想去,李隆基最终还是下不了手,否则的话,历史上也就不会有唐肃宗李亨这个人了。

李亨出生以后,他的生母杨氏并没能争取到抚养他的权利。这是因为杨氏仅仅是太子的侧妃,李隆基所纳的正式的太子妃是后来做了玄宗皇后的王氏。此时的太子妃王氏一直没有生养,杨氏自觉班次在王妃之下,不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于是当王氏提出由自己来抚养这个孩子的时候,杨氏没敢拒绝。不过幸运的是,王氏对李亨百般呵护,极为疼爱,视若己出。实际上,对于李亨来说,从小被王氏抚养在政治上是绝对有利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李隆基的长子,再加上由正妻抚养长大,只要是以后王氏生不出男孩,李亨这个太子之位就算是没跑了。

果然,公元738年,27岁的李亨被唐玄宗李隆基册立为太子。但是,从被立为太子,推上政治前台的那一刻起,李亨就被显而易见的政治威胁所包围着。

当时,李亨的养母王皇后已经被废,生母杨氏的娘家在朝中又并无高官。因此,可以说太子李亨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与此同时,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宠爱的武惠妃和杨贵妃分别都有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武惠妃与宰相李林甫关系密切,杨贵妃的娘家人杨国忠等也都是朝中高官,这些人自然都将李亨这个太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在所有这些人中,对李亨威胁最大的自然是宰相李林甫。公元746年正月15日元宵节,这天风清月朗,太子李亨出宫赏灯,在市井之中与韦坚相见。在见过李亨之后,韦坚又匆匆与皇甫惟明相约夜游,一同前往位于城内崇仁坊中的景龙道观。这两个人的身份大非寻常。韦坚是李亨的大舅子,而皇甫惟明则是唐朝的镇边大将。这两个人夜间相约,私相往来,自然会给人留下弹劾的口实。

果然,韦坚与皇甫惟明的这次深夜相会并没有逃过李林甫的监视。李林甫立即要御史中丞杨慎矜写成报告,说韦坚乃是皇亲国戚,不应该与边将过分亲密。这还不算完,李林甫甚至亲自向玄宗报告,说他二人暗中谋划,拥立太子登基。玄宗得奏,毫不犹豫地下诏进行审讯。李林甫得旨,遂指使手下罗织罪状,想把太子牵扯进来。玄宗虽然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构谋之心,但却坚决不同意把太子牵连进去。李林甫无奈之下,只得给韦坚定了个“干进不已”的罪名,将他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郡太守,皇甫惟明则以“离间君臣”的罪名,解除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务,贬为播川郡太守。这一处理,只是限于惩治韦坚、皇甫惟明的个人过失,并未有任何针对太子李亨之处。皇甫惟明的兵权则移交给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与太子李亨关系亲密,朝廷上人人皆知。这一结果,太子李亨有惊无险,李林甫也无奈何。

本来,这件事应该就这样过去了。然而,事态逆转,平地惊雷,一下子把李亨推到了风口浪尖。原来,韦坚被贬之后,他的弟弟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上疏替他鸣冤叫屈。为了让自己的奏折更具说服力,二人竟然傻到引太子李亨作证。这下,本来不想牵连太子的唐玄宗大为震怒,事情一下变得复杂起来。李亨见状,为了自保,赶紧上表自辩,以与韦妃“情义不睦”为由,撇清与韦氏兄弟的关系,并请求父皇准许自己与韦妃离婚,以表明自己“不以亲废法”。

李亨的自辩起到了作用,玄宗着意对李亨加以慰抚,听任他与韦氏离婚,断绝了关系。太子李亨的谨慎确实使他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只是共同生活多年的韦妃不得不从此削发为尼,在禁中的佛寺之中做了永成陌路的出家人。但即便如此,李林甫也仍然不肯善罢甘休,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不依不饶,无数与之有关的人都丢官罢职,甚至一命呜呼。在经过了这一事件之后,李亨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当中,虽然仍然是当朝太子的身份,行事却更加谨慎小心了。

安史乱大唐生变故,潼关陷李亨迎转机

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造反——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当时,唐朝的军队除了久在西域作战的部分精锐之外,绝大多数都缺乏作战经验。再加上造反的安禄山、史思明的部下多是当时少数民族的剽悍勇士,能征善战。因此安史二人甫一起兵,河北州县很快便相继沦陷,当地的地方官们则或逃或降。

唐玄宗一向信任安禄山,在得知他竟然反叛朝廷之后,极为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但是,唐玄宗的一个心腹背叛了他,他的另一个心腹宠臣则几乎便把他逼上了绝境。这个人就是杨贵妃的亲哥哥杨国忠。

李林甫死后,唐玄宗只顾与杨贵妃享乐,朝政渐渐落在了杨国忠的手中。安史之乱爆发,大唐朝廷内部也一直是杨国忠在主持大局。安禄山势如破竹,兵锋直指长安,唐玄宗命令名将哥舒翰为统帅,率领20万大军镇守长安的门户潼关。潼关地势险要,唐军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严令坚守不出的哥舒翰率军出战,结果中了埋伏,2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潼关天险也被攻陷,盛极一时的大唐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

但是,对于陷入人生低谷的太子李亨来说,安史之乱这样的国难却正好给了他表现自己能力,甚至咸鱼翻身的机会。

马嵬驿贵妃遭横死,朔方军李亨登大位

父皇唐玄宗危难之际,授权李亨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全权负责收复两京、平服叛乱事宜。以太子身份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这绝对是个炙手可热的位置,实际上离最高权力的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然而,李亨虽手握大权,但平叛的道路并不顺利,尤其是在父皇唐玄宗仓皇出逃后,有关前方战事向父皇请示带来了诸多不便。其实,此时的李亨已不再满足于太子和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位,他对最高权力的皇位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在部将的怂恿下另立炉灶,宣布称帝。尽管其理由也够冠冕堂皇,便于直接以最高权力指挥军队。可天下人,尤其是父皇唐玄宗更清楚这位皇太子的真实意图。但在“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只得接受并显示出宽容的姿态。但李亨并不敢彻底抛开父皇这张政治王牌,而是象征性地委以太上皇的职位,因为父皇的威名毕竟对部队有很强的威慑作用。

潼关是大唐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门户,潼关一破,叛军即刻就会兵临长安城下,在安禄山大军的面前,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城已经再没有守的必要了。

面对如此窘境,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对策。但是事已至此,谁还能想出什么好主意呢?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就劝玄宗向西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了长安。在出发之前,杨国忠特意派遣宦官们先到沿路各地,要当地的地方官准备接驾。哪知道树倒猢狲散,李隆基一行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连同地方官一起,都已经逃得不知去向了。

落难的一行人就这样走走停停,到了第三天,大队人马来到了一个名叫马嵬驿的驿站。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里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待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账得向杨国忠算。

队伍的骚动给暗中操纵与策划兵变的太子李亨提供了绝好时机。李亨同亲信密定之后,派宦官李辅国去拉拢负责整支队伍安全工作的大将陈玄礼,密谋策划以非常手段对付杨国忠。只要陈玄礼能够加入,此番君臣已离宫禁,僻处野外荒郊,李亨利用手中掌握的禁军发动一场政变,那绝对是稳操胜券。

当唐玄宗一行准备在马嵬驿驻扎的时候,有20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正在这个时候,禁军中有人大声喊叫:“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喊声惊动了杨国忠,他见事不妙,拨马想走。有位叫张小敬的骑兵飞射一箭,将他射落马下,早有准备的禁军一拥而上,把杨国忠乱刀砍死,割下首级,挂在驿门之外示众。

杀死杨国忠只是这次兵变的第一步。唐玄宗闻之有士兵哗变,亲自出面告谕军士,让他们各归本队,并加以慰劳。这时,陈玄礼出面奏道:“杨国忠谋反,众将已把他处决,贵妃尚在左右供奉,请陛下除恶务尽。”唐玄宗虽然不舍,但是事已至此,他虽然是皇帝,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忍痛将杨贵妃缢死在佛堂当中。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将她的尸首放在天井之中,请禁军将士验明正身。将士们见杨氏一门已被诛灭,这才平静下来。

事情正在按照李亨的预料一步步地发生。但令李亨始料不及的是,陈玄礼身为禁军首领,在杨贵妃死后,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手中没有兵权的李亨对此毫无办法,也只能就此罢手了。但是,李亨一手策划了这场马嵬兵变,诛杀了杨氏满门,甚至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父子两人分道扬镳已是势在必行了。

因此,唐玄宗封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北上灵武,全权负责统领各路人马剿灭安禄山、史思明一伙叛贼。唐玄宗自己则继续西行,前往成都避难。

公元756年,李亨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7月12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登基后,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年,遥尊自己的父亲唐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并当即派遣使者入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就这样,窝囊了大半辈子的李亨终于当上了皇帝。虽然过程有些不光彩,但登基就是登基,唐肃宗的名号也得到了他父亲李隆基和后世史学家们的承认。

千秋评说

肃宗李亨这位在父皇有难而提前入住权力中心的大唐皇帝,可谓一生颠簸,从小亲眼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又见证了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走向衰落的凄惨场景。在他个人的政治历程中,平静的皇子生活与动荡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平之世的皇子与纷乱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强烈反差。

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并使他的权欲极度膨胀,竟然以蒙蔽世人的方法,突然宣布称帝。虽然满足了君临天下的虚荣之心,但却在历史上留下对父皇落井下石的贬损之词。但权力在握的李亨并没有发挥出帝王的爆发力,尤其是在平叛上并无建树。只落得壮志难酬,在惊恐中走到人生的终点。

但李亨毕竟是位乱世的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3.李忱——被宦官选定的最高接班人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年~公元859年),唐朝第18位皇帝,在位13年。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是唐宪宗的第13个儿子,穆宗的弟弟。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当时的人认为李忱身上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遗风,因此称李忱为“小太宗”。

李忱是位颇有主见和才情的皇帝。他整顿朝纲,把武宗时期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永不再用;同时,又大加起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这一举措使得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以李党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对于政事,李忱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对于军事,他曾成功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朝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然而令人遗憾而感叹的是,这样一位颇有能耐的宣宗,最后却因为服用仙丹而中毒身亡。

继位内幕

李忱之所以获得宦官马元贽等人的赏识,并非其表现出有多么出众的才干。恰恰相反,正是他的傻气,成为了宦官们的最佳猎物。在武宗昏迷之际,李忱被接到了宫中,成为整个唐朝时期唯一一位以皇太叔身份继位的皇帝。然而,李忱真的像宦官们想的那么傻吗?当然不是,否则怎么会有日后如此耀眼的辉煌政绩和“小太宗”的美誉呢?显然,是马元贽等人对李忱缺乏足够的了解。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李忱目睹宫廷争斗后的自保之道。如此一来,想把持朝政的宦官们自然会把一直装傻充愣的李忱作为理想的继位人选。可让世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曾经的傻子在继位之后,竟然爆发出强大的执政能力。这时,人们才恍然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李忱隐忍的智慧。

傻人有傻福,李忱成为唐宫“常青树”

人生而来世,没有天生的智者,也就没有天生的傻子。那么,在晚唐时期被世人看作是“笨得不行”的皇太叔李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他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说起。

元和五年(810年)6月,李忱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的弟弟。论辈分,他是唐敬宗(即穆宗的长子)、文宗和武宗的皇叔,但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

李忱的母亲郑氏原为节度使李的妻子,后李叛乱被杀,郑氏以罪孥没入后宫,充当御女。没想到,却被唐宪宗李纯召幸,生下了皇子李忱。于是,尊郑氏为王太妃。后来李忱继位,尊郑氏为皇太后。

并不怎么正大光明的出身让李忱从小就知道收敛锋芒,讷讷不语,被宫中所有人认为“笨得很”。唯独唐穆宗一直对李忱关爱有加,在长庆元年(821年)3月封其为光王。穆宗曾抚着李忱的背说:“这是我家的英物。”

同类推荐
  •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由百家讲坛著名主讲蒙曼教授倾情推荐。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
  • 部落法师

    部落法师

    李冥作为建筑学大二的学生,在中德交流年有幸成为十个交换生之一,在挣扎着忍痛离开家人和女朋友,坐上了飞往德国的班机。不成想,噩梦开始,他无意中穿越到了一个原始部落;怀揣着那遥不可及的回家梦,且看他如何在原始的崇拜里,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法师,圣人。
  • 大明倒爷

    大明倒爷

    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但是,做为一个现代人,他有他自己的优势。崇祯是他的拜把子兄弟。李自成是他的小弟。皇太极?懒得搭理那个鞑子。他的财富足够改变整个帝国的国运。
  • 轩月暮云

    轩月暮云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故梦尘器起,看尽浮沉追远矣鸿绪常愁危浅,情愫总被怨扰,生平与谁共秋霜,但使青阳在心上
  • 大明有闲王

    大明有闲王

    一次见义勇为,让他来到了明末成了福王世子。人地两生,骤居高位,本想着腐化堕落,混吃等死,逍遥一生;不料乐极生悲,波折频生,竟是他乡遇故知,自此不得歇。收编阉党,重整吏治,朝堂风云被迫掺上一脚;内平叛匪,外御建奴,军国天下也要跑上一遭。固本兴农,鼓励工商,弘扬文教,开疆殖民,冲冠一怒,风流韵事……本想在史书上留下贤王美誉,难料御史言官口诛笔伐,朝中重臣心生猜忌,竟得了一个爱管闲事的“闲王”诨号。朱由崧拍了拍身旁的歪脖树语气凝重道:“你可知道我这么卖力的帮你,只是不想见到你将来挂在这上面么?”崇祯帝切了一声,不屑道:“走错山头了,对面山头那棵树才是。”
热门推荐
  • 王者荣耀之上古神兵

    王者荣耀之上古神兵

    高中生意外觉醒异能,可以穿越到王者荣耀世界,最后在交流时找到了,中国十大神器,用昆仑镜穿越到了未来,与朋友们一起改变了自己的未来
  • 舞袖长衫与柴米油盐

    舞袖长衫与柴米油盐

    存在于这个世界,或多或少会有些许触动这些牢骚,苟且你且笑看也给十年后的我留一点痕迹
  • 酒心巧克力之穿越

    酒心巧克力之穿越

    因男友的背叛,而穿越成为胆小懦弱的嫡女。她,因为承受了太多爱恨情仇,所以,这一世,她只要爱的轻松便好了。他,是万众瞩目的三皇子,却被一个黄毛丫头给耍了,怎能不气!楚樱,我方泽希定让你好看!却不想,在未来的某天,他竟喜欢上了她。【此文是宠文啊!男主角多样,别怪酒酒哦。】
  • 半生暮

    半生暮

    “我心悦你。”是少年时的一场欢喜誓言,却终酿大错,阴谋四起,从燕都流落到边塞,她这一生是错误吗?他亲手灭她至亲,却又为她灭国复仇,多年后再次战场相见,他说要带她回家,可是她哪里还有家呢?她这半生已经错了太多,当一切落定的时候,半生已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西游开饭店

    我在西游开饭店

    王洱穿越到唐朝,继承了一家开在长安城边的小饭馆。不对啊,这个唐朝怎么会有修士妖兽,还有西行未归的佛子玄奘。银星薯+青灵椒=酸辣土豆丝——舒爽开胃,可助人开窍,加快丹药吸收效果。靛血妖猪肉+爆焱椒=水煮肉片——辛辣火爆,可祛湿抑寒,亦可助修士突破瓶颈。长安城第一丹师?快别这么说,其实我只是个厨子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系统之古代生活体验游戏

    系统之古代生活体验游戏

    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秦朗为了爱慕的大明星陈默而不断努力着,一个神奇游戏机的出现却打乱了她追赶的步伐……一部可以让任意时空中两人灵魂互换的沉浸式虚拟游戏机,一个长相酷似陈默的少年,一个穿越时空的爱情喜剧故事。“这个游戏怎么这么真实?我不会真穿越到古代了吧?”秦朗心中嘀咕,“但是明明有人给我公布任务,还有任务奖励啊!嗯,这就是个游戏。”秦朗:“古代生活体验游戏”嘛,那我就尽情游玩了!李牧天:那不是游戏啊!你要对别人的人生负责啊!
  • 宸迹

    宸迹

    生灵涂炭,刀光剑影,万千世界,宸迹突现。一柄柄金钩银剑,一幅幅山水画卷,穿梭世间的少年,不平凡的前世今生和悠悠宿缘。宸星,一颗主掌凡世神器的帝星,他来到了人间,又搅起什么风浪。处处层峦巅上,神龙显映飞翔。紫箫素琴月凝涛,仙袂衣裳飘荡。水墨铺却银障,剑光刺破苍茫。翻身隐入山水中,只有宸迹留香。——西江月
  • 渣渣也可以拥有真爱

    渣渣也可以拥有真爱

    “不是吧,上帝啊,我这辈子是个渣男啊,能不能让我做一个专情的男人啊......“程回时苦逼的跟上帝说着”下去吧你,废话那么多“上帝毫不怜惜的一脚把他踹了下去——”分手吧死渣男“徐月满没想到初恋就在这个渣男身上结束了,顺便还把他打了一顿“满满,你还喜欢他不?”闺蜜问“喜欢啊”徐月满坦坦荡荡的回答“那你还....?“”打他和喜欢他两码事“飒啊,我的满,闺蜜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 为了愿望而追寻幸福

    为了愿望而追寻幸福

    十四岁的女初中生,父母在她七岁时因车祸去世,在十四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不认识的声音给她了一项任务:请你成为最幸福的人,如果你完成了,就可以许下一个愿望哦,什么都可以哦。并且在她到十四岁的那一刻,她将成为时间与空间的旅行者,前往不同世界去找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