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73900000018

第18章 读世(1)

被记忆着的东西往往会对后人产生启迪与感悟。中国发生了许多载入史册的事件,这些事件一直影响到今天,与今天的社会状况有着不能割舍的因果关系。唯有深刻地清算过去,反思历史,才能真正地启迪后人,不走老路,时代在曲折中坚韧前行。

《学习与批判》里的海上学人

1973年9月中旬,沪上书店与邮局开始发卖新创刊的《学习与批判》(以下简称《批判》)。虽然版权页上注明编辑部设在复旦大学内,但其实际组稿与编辑却出自当时上海市委写作组。创刊号《致读者》说,这是“一份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杂志”,似乎旨在区别当时同为上海市委写作组操控的文学性杂志《朝霞》与自然科学类杂志《自然辩证法》。这份月刊,出到1976年第10期,随着毛泽东去世而戛然终止。

尽管《批判》略具综合性文科杂志的外相,却决非学术性杂志,而是别有用心的政治刊物,记得当时圈子里还有过“小《红旗》”的自诩(《红旗》是当时党刊,即今《求是》的前身)。不仅其创刊踏准了伟大领袖关于“批林批孔”的战略步点,在其后三年里,无论评论《水浒》运动还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都有过出彩的表现。

作为特殊年代政治斗争绑架舆论宣传与社会科学的实例,《批判》对研究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中“文革”十年的政治历史、学术文化、新闻出版与知识分子,都是不可或缺的典型个案。时至今日,其创刊内幕究竟如何,命题定稿怎样运作,作者队伍如何罗致,杂志的执掌人物与主要作者在“文革”结束后有何遭际,在学术研究层面上都还不甚了然。倘有研究者结合对亲历者的采访与相关档案的调阅,申报哲社课题,倒真能填补空白的。

杂志许多文章都以化名登场,例如罗思鼎、石一歌、康立、石仑、翟青、任犊,但也有文章署以真名实姓,其中不乏当时与现今的海上学人。这些学人大体可分三种类型:一是当时已经卓然名家,二是当年已在学界但未享大名,三是其时尚未跨入学界而如今却已声名卓着。当然,第一、二类间有时难划定明确界限,只能以年龄段略作区分而已。

笔者当年无书可读,继创刊号后,大多购读过。去年从存书中检出,索性在孔夫子网上补齐所缺各期。今年恰是这份杂志创刊四十年,试就海上学人与这份杂志的因缘瓜葛,仅限文本,略作钩沉。囿于时间精力,未暇采访调查,难保史实有郢书燕说,学者或同名异人,亟盼亲历者赐正,更祈涉及者谅宥。

属于第一代的海上学人有刘大杰、郭绍虞、王运熙、顾易生、顾廷龙、谭其骧、陈旭麓、谷超豪等。作为学习体会,数学家谷超豪那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我焕发出革命青春》(1976年1期),显然奉命配合当时“教育战线的大辩论”,不拟深论,其他学人之作都值得一说。

刘大杰在《批判》上有四篇文章,依次是《读〈红与黑〉》(1975年1期)、《唐代社会与文学的发展》(1975年8期)、《李白的阶级地位与诗歌艺术》(1975年11期)与《韩愈与古文运动》(1976年4期)。就刊出篇数言,虽不算最多,在第一代名家中却拔得头筹。

刘大杰以治中国文学史着称,首发的却是外国文学书评,但他早年颇有关于欧洲文学史的论着行世,对此也就毋须怪讶。而强调《红与黑》复辟与反复辟的时代背景,也许才是这篇作品论的微言大义。其他三篇都是他1976年8月新版《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册相关章节的先期发表。这部文学史自有特色,而以1962年版最得好评。据说,毛泽东六十年代初曾召见过刘大杰,“与他谈了四个钟头,主要就讨论文学史问题,对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里引述分析许多作家作品这一点,大加肯定”;“文革”爆发后,钦定保护的复旦四教授里就有刘大杰。他也得以奉旨改书,在1973年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新版《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一册,荣膺彼时少有的恩典。由于毛泽东的青睐,批儒评法运动起来,江青“又要他以儒法斗争这条线为纲,来重新修改《中国文学发展史》”(见吴中杰《海上学人漫记》)。

据刘氏关门弟子林东海回忆,刘大杰其时“已完成一个修改稿”,全书“只是在某些问题上着以‘儒法’色彩,并没以此为纲”,他还将修改稿打印呈送毛泽东。1975年1月4日毛泽东告诉江青,“已印两部文学史,暇时可以一阅”(《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十三册419页),一部就是这份修改稿的大字本。江青应该就在其后下懿旨的,还特赐他一部大字本。刘大杰回沪后,喜形于色地将赐书事张扬告人。应该与周一良同样,他认为江青“是主席的代言人”,“批林批孔也好,评法批儒也好,都是毛主席的部署”(《毕竟是书生》73页),便欣然从命。第一册修订本出在批儒评法前,尽管评孔子与《论语》已较前一版大相径庭,但尚未谬之千里。但1976年版的第二册就完全以儒法斗争为纲,而“武则天时期的文学”一节最是点睛之笔。

1975年8月3日刘大杰致信毛泽东,认为“韩愈以道统自居,鼓吹天命,固然要严加批判,但细读他的文章,发现其思想确有矛盾之处。如赞扬管仲、商鞅之功业等,都与儒家思想不合,而倾向于法家;他的散文技巧,语法合符规范,文字通畅流利,为柳宗元、刘禹锡所推许。对这些如果全盘加以否定,似非所宜”。次年2月12日,毛泽东覆信道:“我同意你对韩愈的意见,一分为二为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十三册522页)据揭载《韩愈与古文运动》的刊期推断,《批判》应是配合这份御批的。

“文革”一结束,刘大杰自然难逃谄媚江青的诟病,那部“文革”版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也成为再批判的活靶子。批判者看不到大字本,依据的只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改写本,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年后便黯然谢世,甚至没机会向公众说一声“毕竟是书生”式的自辩。

在《批判》上,郭绍虞刊出了《从汉代的儒法之争谈到王充的法家思想》(1973年4期)。他当时也在修改代表作《中国文学批评史》,他没有刘大杰蒙“旗手”垂青的幸运,却也是那种力图跟上形势的老辈学者。文章开头就表态:“我读了杨荣国同志在《红旗》和《人民日报》上先后发表的几篇文章,非常同意他的意见,所以我在修改《文学批评史》讲到王充文论时,就准备特别加一章以说明王充思想的来源。”《论衡》在《隋书·经籍志》与《四库总目提要》都归入杂家,驳杂地涉及法家言论,自不足怪。但郭绍虞的结论却强调:“王充《论衡》恰恰充分地突出地表现了法家精神与法家思想”,紧跟色彩相当浓重。

郭绍虞的跟风似乎由来有自。据《海上学人漫记》:

大跃进年代,他根据当时流行的“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的理论修改他的批评史,出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这个修改本不能令人满意,宋以后的部分就没有再修改下去;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又根据儒法斗争的理论来修改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当然更加困难重重,终于没有能够出版,“四人帮”就被打倒了。

去世前一年,郭绍虞自编三卷本文集,有题记说:“现将我的写作汇编成集,区为三类:一为古典文学论集,二为语言文字论集,三为杂着(凡不能列入上述二类之零星诗文都纳其中)。三类或按写作年代,或按内容编次。其已见各种专着之中者,均删弃不列入。”但三卷《郭绍虞文集》都“删弃”了这篇文章。

王运熙、顾易生与李庆甲在创刊号上合署刊登了《试论屈原的尊法反儒思想》,顾易生、王运熙还有联名的《读洪皓〈江梅引〉》(1976年5期)。前文说屈原尊法反儒,自是遵命之作。关于后文,据葛剑雄的《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1975年5月,“因为北京大学写作组对《江梅引》(南宋洪皓所作词)的注释提出了意见,姚文元交给上海征求意见,由王运熙与顾易生负责,要他(指谭其骧)发表意见。”姚文元交办的任务,应是毛泽东晚年读大字注释本的需要。当时,文化部还抽调京昆名角、歌唱家与民乐演奏家,为其录制配乐演唱的古诗词,篇目应是毛泽东圈定的,其中就有《江梅引·忆江梅》(参见《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年1期,胡长明《配乐古诗词与毛泽东的暮年生活》)。另据刘修明回忆,应毛泽东阅读之需,他与王守稼、吴乾兑以及复旦文史两系专家参加了大字本注释工作,接受的任务有“洪皓的《江梅引》(1975年3月21日布置)、姜夔的《梅花引》(1975年4月11日布置),就是毛泽东寻求精神寄托的产物”(《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2期《从印制“大字本”古籍看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心态》)。

《读洪皓〈江梅引〉》主旨说,“《江梅引》从对梅的忆念、访问到爱慕、歌颂,以丰富多彩的画笔,描绘了精美而宽广的梅花图卷,反映了南宋时期爱国和投降两条路线的斗争”。其皮里阳秋也许在于强调“爱国和投降两条路线的斗争”,但其论述词的时代背景却未见改铸历史,即在今天,仍不失为站得住脚的文章。然而,他俩的总结性文集《王运熙文集》与《顾易生文史论集》都未将此文收入。顾易生晚年致友人信说:“自‘混入’复旦,长期在集体研究中混日子,亦有失有得。上面交的任务,风云变来变去,统稿改稿方面固然消耗了不少气力,做了许多无益之事。”(见《海上学人漫记》)这些“无益之事”或许也包括他在《批判》上的文章吧?

作为“文革”前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批判》上的文章是与弟子沈津联署的,题为《关于新发现的〈京本忠义传〉残页》(1975年12期)。沈津后在《学林往事》追忆其缘起:“1975年夏,我在一包明刻残页中偶然发现《京本忠义传》残页,仅存第十卷第十七页的下半页、第三十六页的下半页,并各残存前半页的后三行。次日,我即持残页请顾老、潘景郑先生审定,他们都认为此虽为残页,但不可小看,或许是《水浒》的一种早期刻本。后来顾老和我合作写了一篇《关于新发现的〈京本忠义传〉残叶》的文章。”当时全民评《水浒》正轰轰烈烈,短文结语也有一段关于“《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套话。2002年出版的《顾廷龙文集》收入这篇文章时,删去了与批《水浒》相关的卒章。这部文集以沈津始辑其师论着为基础编成的,其时他也已成为饮誉中美的目录版本学家。当年这段蛇足,不知出自顾老,还是沈津,抑或竟是编辑部的手笔。

中国近代史大家陈旭麓当时也在上海市委写作组,《批判》上有他的两篇文章。《“九州生气恃风雷”》(1975年2期)是《龚自珍全集》重印前言,议论酣畅,文采飞扬,是笔者当年读后的第一印象。文章也有时代的烙印,但总体思路应是作者思索所得。唯其如此,他在1982年有个改写稿,删去了几处强调龚自珍反法尊儒倾向的文句,几乎保留了基本结构与原有行文,改题《论龚自珍思想》,收入自编论文集《近代史思辨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他的另一篇《是拆庙还是补天——李贽与〈水浒〉及其他》(1976年2期),讨论李贽评《水浒》的思想倾向,文章发在全民评《水浒》的高潮中,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其弟子编《陈旭麓文集》时,收录了前文而遗落了后文,应是经过斟酌的。

也许让人跌眼镜的是,《批判》上也有谭其骧的文章。这篇《碣石考》后收入作者审定的《长水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并在文末郑重括注“原载《学习与批判》,1976年第2期”,坦然表明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据当年刊发此文的当事者回忆:

70年代初,我一直要谭先生给《学习与批判》写点文章,他一直拖着,到1975年他给了我一篇《碣石考》,写这篇文章的直接起因是1974年第二期《地理知识》上刊登了《沧海桑田话碣石》一文,论证了古代的碣石山确已沦亡入海。实际上谭先生要回答的是毛主席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中写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碣石山,究竟是不是在北戴河一带。他用大量事实证明秦皇、汉武、魏武所登临的碣石山就是现今河北昌黎北偏西十里那座碣石山……他送给我这篇文章,我看了知道他的用意,看我有没有胆量发这一篇考证文章。我想了一下,毛泽东是一个诗人,他是从文学的视角去意会曹操《观沧海》那首诗的意境,当然不会去具体考证碣石山的位置究竟在哪里,他只能根据成说,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碣石山地点的论证上有误,也无损于他。所以我决定照发无误,但不张扬,太张扬了怕引起其他的猜测,那就不好办了。(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载《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对照《长水集》和《批判》两个文本的唯一不同,仅将“伟大领袖毛主席”改为“毛主席”,其他一字未改。一篇学术文章,历经乾坤翻覆,仍能基本不改毫无赧色地编入自己的文集,特殊时期的海上学人,也许唯有谭其骧庶几近之。

在《批判》上发文的第二代学人,有徐缉熙、戴厚英、刘修明、余子道、吴乾兑、杨立强、金冲及、黄霖等。就刊发篇数看,徐缉熙有五篇之多,余子道二篇,其他诸人各仅一篇。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不是历史书,二十四史里面没有它,宋神宗说它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以说这是一本政治参考书。只是它的参考基础是从周朝末年到五代末年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把其中对为政有帮助、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提取、汇总、分析,供后代人学习。但对现代人来说,流水账式的纪年模式、晦涩的文言、略显苍白的表述方式都影响了人们对于它的深度阅读和仔细分析。今天我尝试把《资治通鉴》用故事的形式,一篇一篇讲给各位听。
  • 三生烟火,换一世迷离

    三生烟火,换一世迷离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一曲红尘,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我用一世摇曳换你三世平安
  • 高宫之城

    高宫之城

    时至战国乱世,纷乱不已;高高在上的贵族公卿已无权利;武家原本的秩序已经分崩离析,一个新的时代将在这个废墟中诞生!
  • 三国之召唤征天下

    三国之召唤征天下

    穿越东汉末年,成为即将参加诸侯会盟的冀州牧韩馥的之子,韩文看着他召唤出来的各个朝代的能臣武将,突然发现他的对手不仅仅是曹操,刘备,还有刘邦,李世民等等,但是,韩文不怕,“我有召唤系统,我怕谁。”
  • 走马传奇

    走马传奇

    看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诉一诉成渝古道、慈云寺、街心石、六尺巷、三块碑的来历。
热门推荐
  • 鬼王的千年鬼妻

    鬼王的千年鬼妻

    前世作为祭品,只能在棺材中度过漫长的千年。当终于突破封印重见天日,进入一个将死之人的身体,本想默默的享受生活,却没有想到,到哪都可以遇见渣爹。居然要让自己去替嫁,既然你无情,那么我就不必留情了。
  • 天下启示录

    天下启示录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简介而已,看看就好,为什么要不少于20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系统男主你别皮

    快穿系统男主你别皮

    一次意外,女主林挽歌不慎被自己的夫君和姐妹陷害,她的怨念寄托在她的一丝魂魄上,来到了第三空间,女主完成任务,任务途中攻略的男主有腹黑型,阳光型,暖男型,小狼狗,小奶狗……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本考拉大大写不到
  • 红楼之贾琏攻略

    红楼之贾琏攻略

    金陵十二钗的绝世奇才,终逃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定前生。而惊世的顽石,也不过是一块无法补天的石头!红楼轰然倒下,梦醒而碎,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满腔幽怨。红楼无梦,只余梦影残痕!PS:建了个群115435584,欢迎加入红楼大家庭!!
  • 南宋求仙之葬明

    南宋求仙之葬明

    黑暗流,圣母莫入杨烁灭国屠蛮夷邪兽练武修真求仙只为建立那万世不朽皇朝与君同修筑锦衣卫神雕侠侣阵法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征服史
  • 天元登仙

    天元登仙

    登仙榜风华绝代,踏天渊雪落万里。“我发誓我真的没想上去,这是个意外!你们要相信我!”裴洺信誓旦旦说到。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哈佛IQ智商课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哈佛IQ智商课

    哈佛大学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学府之一,300多年间,培养出8位美国总统、3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哈佛靠什么打造了这些精英?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有句至理名言,揭示了哈佛学子乃至所有的精英成功的秘诀: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青少年的情商和智商水平直接决定着他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改变一生的哈佛课”丛书分别从情商和智商两方面汲取并总结哈佛大学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和哈佛家训的要旨,通过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小故事揭示其教育智慧。让青少年从小培养成为哈佛学子应具备的优秀素养,为将来有所作为打下坚实基础。
  • 异世妖娆之至尊公主

    异世妖娆之至尊公主

    一场突如其来的穿越,是偶然还是命中注定,一直在梦中的场景为什么感觉那么熟悉。当真相一点点的浮出水面,她又该如何?是坚持还是放弃?“我爱你,不只是说说而已”“你是女我就直,你是男我就弯”面对他的深情她该如何抉择?当年受过的情伤,这么多年每当想起都隐隐作痛。“你太美好,时间会知道……”……上古大战,远古神迹,不一样的种族,不一样的位面,跨越千年的爱恋,穿越时空的爱情,幻情,仙侠,不一样的世界体系,迷一样的身世经历,命运之轮开始转动,谁是谁的谁?异世妖娆系列第一部《至尊公主》火热上映。【女强】+【玄幻】+【学院】+【门派】+【六界】+【种族】+【宠文】+……精彩不停
  • 北漂的那些事

    北漂的那些事

    兰州姑娘陈蓉夏从北外毕业后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只身一人留在北京发展。在寻求廉价合租房时却遇到了屌丝男水宝,不通世务,更不懂得照顾女生的水宝与陈蓉夏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在“同居”生活中不断的上演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为了生存,陈蓉夏应聘了在餐吧晚间唱爵士歌曲的工作,却没想到老板竟然是水宝的父亲水川。而这一切与父亲关系不和的水宝并不知情。陈蓉夏的演唱打动了一位神秘的老板,为了得到陈蓉夏的芳心,老板每天坚持为陈蓉夏送花。发现陈蓉夏居然和水宝在“同居”时,神秘老板不惜以拍艳照、绑架等手段试图“拆散”陈蓉夏和水宝,却棒打鸳鸯,歪打正着,反而促成了陈蓉夏和水宝的一段患难真情,两人最终历经艰险结成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