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36500000022

第22章 换汤不换药(周王朝)(2)

联军骇得魂飞魄散,丢了武器掉头狂逃。逃至安全地带,众人喘息未定,看着武王,这事儿,分明就是不对劲,还要不要继续伐商了?要不要?

武王一咬牙,这可能是意外的巧合吧?大家不要迷信,继续前进。继续前行,就见密云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而来,顷刻间天色黑如锅底,就听一声霹雳,伴随着战马的悲鸣,武王一头栽到车下。战车的辕马,竟被雷电活活劈死了。

到了这一步,武王是真的害怕了,不敢再前进了。这时候姜尚过来了,说:辕马被劈死算什么,你好好看看,你车上的战旗已经折断,还有你的车盖,也被掀翻了。

武王问:那我们……是不是先回去再说?姜尚冷笑道:回你个头,千里行军,什么怪事都能碰到,甭理老天那个棒槌,咱们继续前进。于是在姜尚的鼓励下,联军硬起头皮,继续前行。抵达商都南郊的日子,是二月甲子。据记载,联军行进途中,怪事奇事层出不穷,如果不是姜尚替大家打气,这次征伐注定了半途而废。

拓展阅读

姜子牙的迷魂药

当武王伐纣时,锋指朝歌的军队只是一路人马,但老谋深算的姜尚,至少还布下了两道暗兵。

一道是宫中的内应,目的是堵塞商纣王的耳朵,让他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事实上,当联军向朝歌挺进时,商纣王始终也未曾接到消息。

第二路暗兵,是姜尚早年落魄江湖时学来的伎俩。他秘密配制了一种神秘的药丸,派人拿给殷地的孩子吃。小孩吃下这种药,就会全身发红。然后喂药给孩子的密探再说,如果想治好病,孩子就必须见人就说"殷亡"两个字。

于是,就在联军挺进朝歌郊野之时,朝歌城里,突然出现了许多红色的小孩,两眼直瞪瞪地看着人,口中不停地说"殷亡"。朝歌的百姓骇得魂飞魄散,以为这些红小孩是神鬼下凡,来警示大家殷商要灭亡的消息。

事实上,这也是联军一路行来,不停遭遇奇凶异兆,姜尚却强迫大家继续行军的因由。因为姜尚已经算计好了时日,在预定联军抵达的日子,事先潜入的间谍就喂食小孩丹丸,可如果联军半路撤回,整个计划就失败了。

单看喂食小孩丹丸这件事,姜子牙不愧是迷魂药的鼻祖,这也就难怪他在民间有如此之大的名气和威望了。

情报系统是个大问题

据记载,武王的联军已经抵达了朝歌的近郊,商纣王竟然一无所知。可见这个帝王是个地地道道的糊涂蛋,盘踞朝歌600多年,竟然连个情报系统都没有。简单地说,商纣王根本不知道有人来讨伐他。这种糊涂帝王,不讨伐真是没了天理。

最先发现联军的,是贤臣胶鬲。他出门办事,看到城郊暴土扬尘,几万人乌乌泱泱地挤在一起,就诧异地过来问:你们哪里来的这么多人呀?来朝歌做什么呀?

联军告诉他:我们是来讨伐商纣王的,快点回去告诉他,让他的军队来和我们决战。

胶鬲吓了一跳,赶紧回去报信。值此商纣王如梦方醒,才知道讨伐大军已经到了门外。情急之下,商纣王急忙把朝歌城中的男丁全部集合起来,一股脑儿派上战场。虽然他派出来的人数较多,但事出仓促,没有什么准备,更无战前的动员或是训练,与武王精心训练的精锐部队根本没有可比性。

牧野之战的结果,丝毫也不意外。商纣王临时拼凑出来的奴隶军临阵倒戈,联军气势汹汹涌入朝歌。商纣王悲愤自焚,而殷都朝歌的百姓们,在大臣商容的率领下,手挥小旗,热烈欢迎占领军。

但是武王并不知道商容的积极表现,他在箭射纣王尸体之后,先接见纣王的大哥启,然后接见贤臣胶鬲,要求胶鬲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这些都没商容什么事。商容急了,就托关系找武王说情,说:商容也是积极表现的,那天你们侵略军入城,欢迎的人群之中,就有商容的。

武王大喜,维持会正人手不够呢,商容是老臣子,有威望,他肯出面主持维持会,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以商容为三公,搭建起临时的政权班子。

接下来武王要考虑一个重大问题:殷商的贵族们,怎么处置呢?这个问题比较大,他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就招姜尚、弟弟周公旦商量。姜尚的态度很明确:前朝余孽,留下来迟早是祸害,干脆统统杀掉,省心。周公旦有条件地支持这一提议,说:应该先行审判,有罪者杀,无罪者嘛,就没必要非杀不可吧?周公旦就是人们还在说的周公,是周王朝中脑子最为清醒的人,在他的反对下,殷商的大部分贵族没有被杀掉,但多半被剥夺了财产,贬为了奴隶。接下来,英明神武的周武王,大概是因为胜利冲昏了头脑,一下子暴露出了他智商不足的致命缺陷。周武王准备登位做天子,但是他又害怕落得个纣王同样的命运,被崛起的诸侯新势力攻击。于是他就琢磨出一个万全方案。他准备做了天子之后,就躲藏到五行山--太行山上,再派亲信护卫,把守住上山的几条险关要道,这样的话,诸侯就无法找到他,想要攻打他也是不可能的了。

周武王认为这是个天才的好点子,就兴奋地和弟弟周公商量。周公听了,欲哭无泪,就问了一句:你躲到山上藏起来,这固然是安全了,可如果诸侯要向你进贡表忠心,上哪儿去找你呢?还有,如果被诸侯掐断上山的道路,吃的喝的运不上山,那你岂不是死定了?

周武王听了,呆怔半晌,说:弟弟你说得……好像有点道理。如果周武王不是因为这个蠢念头暴露出他的智商的话,他在后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英明神武的形象。可现在看起来,他的智商根本靠不住。但这样一来,问题就严重了。如果周武王智商靠不住,那他怎么能够灭得了商王朝呢?事实上,商王朝之灭亡,远非如古代儒生所讲的纣王失道、武王德高之类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周文王一家和商纣王一家三代人的比拼与竞争,比拼的是赤裸裸的智商,商纣王一家在这个比拼之中连续惨败,最终国破人亡。

拓展阅读

武王与间谍订盟

当周武王的联军进入朝歌之时,两个反对者,让周武王伤透了脑筋。这两个反对者,就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这两人脑子不是太够用,误听了周部落的政治宣传,以为周部落盘踞的岐山是理想世界,就赶来投奔,他们抵达的时候,恰好遇到周武王正在与一个准备入商的间谍订立盟约。

周武王对间谍说:你们此去商都,如果当间谍有功,帮助我灭亡商王朝,我就给你们加富三等,就官一列。

间谍说:你口说无凭,必须要在盟书上签字画押。周武王说:没问题,我们马上可以写盟书。然后间谍就兴冲冲地出发,去商都潜伏了。伯夷和叔齐看到这情形,说:咦,奇怪呀,这哪里是什么理想世界,分明又是一个暴力中心。不久周武王出师伐纣,伯夷和叔齐拦在马前劝阻。士兵当场要杀掉这两个扫兴的家伙,可是姜尚阻止士兵,说:这是两个讲仁义的贤士。于是命人把伯夷和叔齐搀到一边,军队继续前进。伯夷叔齐很悲愤,他们发誓不食周粟,登上了首阳山,唱起了悲凉的《采薇》之歌,没多久就活活饿死了。战国年间的孟子高度评价伯夷和叔齐,但后人却嘲笑他们食古不化。不同的评价,标志着国人对不同的社会规则的认可。是选择以暴易暴,胜者王侯败者贼,还是期冀于一种更为公正的社会游戏规则,这是国人千年来未曾解决的基本课题。

二轮智力大比拼

现在我们将谈到此前史书回避的问题:商王朝灭亡的真正因由。我们可以注意到,早在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时代,周部落就与商王朝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延续了三代人之久,最终是周部落取得了胜利。

第一代人竞争,是周武王爷爷季历,与商纣王爷爷文丁的激烈竞争。此前周部落只是个弱小的部族,但在积累了足够财富之后,又通过长期与戎狄的战争,迅速强大起来。商王文丁敏感地意识到了威胁,就囚禁了季历,结局是季历被活活气死。这一局商王朝胜出。

第二代人竞争,是周武王父亲文王,与商纣王父亲帝乙之竞争。此时,商王朝持续衰落,而周部落持续强盛,双方的实力对比此消彼长,已经是势均力敌了。商王朝没有能力消灭周部落,周部落也没有把握灭亡商,所以最后的结局,是商帝乙把自己的漂亮妹妹嫁给了周文王,双方算是个平手。

第三代人竞争,是周武王对商纣王。武王虽然有时候会脑壳突然进水,想出来躲到太行山上藏起来的怪异点子,但相比之下他还算个有大智慧的人,至少他能够谦恭地听从智者姜尚的教导。但纣王的智商就让人怀疑,武王的联军已经打到门口,他居然懵懂无知,这智商绝对有问题。

这三代人的比拼,除了各方势力自然增长或消退的不可抗因素之外,每代人的智商是最关键的因素。古人说富不过三代,这话的原意是说连续三代人都是高智商的优秀人才,其概率是极低微的。但是周部落就偏偏遇到了这种小概率事件。相反,商王朝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就导致了商王朝在这场智商接力大赛中最终败北的结局。

为什么灭亡了商王朝的是周部落而不是其他部落?仍然是同一个理由,连续三代人都非常优秀的概率是很低的,诸部落或许会出现一代优秀的人才,又或是连续两代人都很优秀,但到了第三代,平庸者出现,从此就止步不前了。

再回顾周部落的季历时代,季历本来是老三,没有资格继承部落首领之位。但由于季历生下个聪明儿子姬昌,被部族人看好,认为姬昌是部族兴旺的关键,所以季历的两个哥哥为了给姬昌让路,自动离家出走。这表明培养优秀人才的理念,在周部落已经形成共识。

相反,在商帝帝乙时代,大儿子启及二儿子箕子,都比老三更优秀。但是商王朝没有打算跟谁比拼智商,而是咬住庶子正妃这些莫名其妙的概念不放,非要把智力最靠不住的三儿子放在帝王之位上,这就给了周部落以最好的机会。

总之,在历史上,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往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平庸之辈,又或是不肖子弟,此前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这里比拼的是家族的连续性智商传递,与道德属性毫无关系。至少,在商王朝取代夏王朝,以及周王朝取代商王朝的两次改朝换代中,体现的是这么个无聊的规律。

拓展阅读

周王朝的社会结构

从周王朝建立的那一天,部落及方国这些组织形态就彻底消失,真正意义上的诸侯国出现了。此前的诸侯国,多不过是荒野中的一间窝棚,三五个人提根木棍,就算诸侯方国了。这种情形导致了八百诸侯会孟津,也只不过拼凑出四万人,平均每个诸侯国不过50人而已。许多诸侯国不过是父亲带着儿子来,这就差不多是全国人都来了。

到了周王朝,诸侯国的规模有所增加,但仍然小到了让人难以置信。但无论如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等级,就在这时得以确定。

周王朝的社会结构,分为四个阶层:天子、贵族、平民及奴隶。这其中贵族又严格地分为四个等级。

天子贵族第一级:诸侯,封国君主贵族第二级:卿,高级官员贵族第三级:大夫,次高级官员贵族第四级:士,武官平民:庶人奴隶

周王朝在分封中,首次出现了王畿的概念。所谓王畿,就是国都周边的大面积土地,由天子直接统治。王畿的面积很大,比二十几个甚至三十几个诸侯国的面积还要大。这种权力结构决定了诸侯国没有可能威胁到最高权力。

诸侯封国有大有小,大小取决于封君的爵位。爵位也是周王朝始创,通过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诸侯国分为五级,五级之下,又有第六级叫附庸国。

不同等级的诸侯国,分封到的土地面积是不同的,举例来说:第一级:公国,土地面积50平方公里,如宋国、陈国、杞国、齐国;

第二级:侯国,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如晋国、燕国;第三级:伯国,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如郑国、申国、卫国、曹国;第四级:子国,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如莒国、楚国、祝国、温国及滑国;第五级:男国,土地面积25平方公里,如许国、蒋国;第六级:附庸国,土地面积不足25平方公里,如极国、鄣国。此外,周王朝严格制定了权力传承制度,王权世代传嫡长子,庶出的儿子就算是年龄大,也没资格继位,纵然再聪明、再有本事也没资格。事实上商王朝正是依据这条规则选择了商纣王,但周王朝仍然沿用这个办法。可见,周武王比任何人都清楚,武纣王根本不是什么亡国之君,他只是赶在王朝灭亡的节骨眼上出任国君,是他霉催抽到了下下签,跟他个人的品德无关。

两个历史任选择

必须承认周武王是个厚道的帝王,他虽然推翻了商王朝,砍了自焚的武纣王的脑壳,但是并没有杀掉纣王的儿子,而是给了这孩子一个封国。纣王的儿子叫武庚,他的封国距离老家不远,就在殷都附近一带。虽然封了国,但武王心里明镜似的,自己弄死了武庚的亲爹,夺走了天子之位,武庚心里决不会高兴。虽然现在武庚屁也不敢放一个,但一旦时机来临,铁定会大闹一气。怎么办呢?武王想到了妙法。他把自己的三个亲弟弟叔鲜、叔度及叔处,分封在武庚周边。叔鲜分封在管,他就是历史上的管叔了。叔度分封在蔡,就是历史上的蔡叔了。叔处分封在霍,就是历史上的霍叔了。

管叔、蔡叔及霍叔,三个弟弟手握重兵,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团团包围起来,严密监视,这在历史上又称三监。三监严如铁桶,武庚就没办法反抗了。

把纣王的儿子严密监视起来,武王又花了段时间宣传自己的英明神武,感觉没什么要干的事儿了,就死掉了。他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六年,死时才45岁,可是灭商是件超高难度的智力活动,消耗了过多的大脑细胞,他差不多是精力耗尽,疲惫而死的。

周武王是周王朝的第一任帝王,他死后,儿子姬诵才12岁,继位是可以的,管理能力是没有的。所以他虽然继位称成王,但国事政务,还需要个明白人来管理。于是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决定摄政,这个决定,引爆了周王朝的一场大乱子。

如前所述,周武王还有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此三叔正分布于纣王的儿子武庚之间,严防死守,不给武庚死灰复燃、咸鱼翻身的机会。这三兄弟正在繁忙工作,突然听说周公旦那边摄政了,顿时就火了,有没有搞错?周公旦你不就是想篡夺王位吗?当我们不明白你的心思?有我们老哥仨在,你休想!

于是管叔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王。意思是,周公旦要篡权夺位。不仅是管叔、蔡叔和霍叔这么想,连成王都这么认为。对于周公旦摄政之事,成王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反正你势力强横,趁我年纪不大,非要骑在我脖子上摄政,我也奈何不了你。但我不理睬你总行吧?我不认识你这个奸贼总可以吧?有本事你干脆把老子杀了!

12岁的成王,正处于青春期逆反期,特点就是正在形成自我人格,要在心理上推翻外在权威。周公旦偏要拣这个节骨眼上来摄政,成王的少年倔脾气就上来了,从此板着脸,对周公旦不理不睬。

周公旦发现,这个政摄得比较难,成王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工作也没法儿做呀。思前想后,周公旦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同类推荐
  • 大秦之召唤人才

    大秦之召唤人才

    这是不一样的大秦,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打工者,穿越大秦乱世,获得系统召唤英杰,英杰乱入,刘邦,项羽,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组成战国七雄割据,看主角如何统一天下
  • 侠义闯三国

    侠义闯三国

    重生东汉末年的文科生唐誉将如何生存?如何在乱世中打拼?是否又会逆天改命?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侠义闯三国》将为你分晓。
  • 灵子源界

    灵子源界

    大源盛世,以源教为国教,以源为国号。源教眼绑白布,传导灵子学说。并交世人沟通灵子之法。时至今日,源教教领掌控皇室,凌驾于皇室之上,源教教众肆意妄为,欺行霸市。苏凌轩奋起反抗,北方王方作乱,天下军阀纷立。沟通灵子:翻手云,覆手雨。这是谋士间的决斗,且看谁将笑傲天下。夺得江山霸业!
  • 农庄守护小队

    农庄守护小队

    在大陆的一隅,一些底层人物身上的小故事。没有改变时代的力量,不会被史册所铭记。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却是时代大潮的动力。一群被派往蛮荒之地的军校学员的故事。
  • 中国历史探秘

    中国历史探秘

    历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带给我们快乐。史学仅仅是一门学术。它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这种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活的固有方面。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雅斯贝斯说:“对于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了”。它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和未来。
热门推荐
  • 魂屠

    魂屠

    “魂魄”古往今来,无人能道清,自古相传,人死灯灭,当入阴曹地府,经奈何桥,饮孟婆汤,忘却前尘往事,历经转世轮回,再世为人。一代名将白起,因凶煞之气过甚,魂引地狱十九层......
  • 权医妃华

    权医妃华

    她是21世纪首席女法医曲蓁,一双玉手剖过死人,救过活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谁知一朝行动失败魂穿异世,再睁眼成了大盛笋溪县顾家医馆的独女。什么?棺生子不详?看她一手解尸,一手救人,颠覆世道乾坤,踩着那些魑魅魍魉的身骨踏上云端!什么?爹娘惨死,身世离奇?看她慧眼辩是非,铁笔断悬案,脚踩贪官,手鞭污吏,整顿吏治重造青天!她要死人开口,尸骨说话,要这天下无冤,吏治清明。她要,他!“传闻那大离质子心悦于你,我看你瞧他也是千万般好,你……”“说实话!”“仰慕姑娘的人众多,那晏王世子英姿勃发,俊逸非凡……”“说实话!”“姑娘绝代风华,何必在我这个残废身上浪费功夫……”曲蓁怒,欺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心好冷

    我的心好冷

    这是一部青春题材的小说。女主人公夏沫是一个豆蔻芳华的少女,小说描写了夏沫在亲情、友情和朦胧的暗恋之间徘徊的故事。小说旨在为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提供青春生活指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情人刀

    情人刀

    有一把很奇妙的刀,只要在刀身上刻上一个异性的名字,这个异性就会无条件的爱上你。当然,这个异性必须是你所认识的。若你写上西施的名字,西施也不会从坟墓中爬出与你共赴巫山。同名的人很多,刀却不会选择。
  • 战神之额

    战神之额

    一个少年,大战四方,杀尽天下天才,成就战神,偶遇圣女,遇风云,魔神出世,斩魔神,成就千古天下第一人。
  • 今天也要努力当助攻

    今天也要努力当助攻

    这是一个某人带着系统穿进名叫《樱兰高校》的日本动漫后日常当助攻撮合男女主在一起却始终不得意不仅崩人设还日常伴随官方吐槽的故事。哦,至于这某人叫什么名字,这作者也懒得起,系统也不敢问,系统也不敢说。某人:我身为一个主角居然没有名字这是假的吧?假的吧啊喂!作者您是亲妈吗?【前期人物随剧情走流程,后期人物开始崩坏,一切为了剧情,慎入坑】
  • 心脏收藏馆

    心脏收藏馆

    人尽皆知神秘的“心脏收藏馆”到底是什么地方。传闻只会在你情绪最暴怒的时刻出现,而你所想交换的一切代价都是“心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封印秘密编年史

    封印秘密编年史

    世界的构架和规则比较特别,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反正就是在那里不可以使用科技就对了,人类世界同样也有对魔法的限制。涉及到的宗教和历史,仅做到逻辑上的合理,并不代表作者观点。等级制度很简单:学徒、专家、大师、宗师。(开篇进度有些慢,心急的朋友可以跳过哦)(ps:请少些套路~多些支持和收藏!)
  • 道医

    道医

    张问天,一个24年来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一个从不会医术的人。一个一无所有被这个时代抛弃的人,一本道术改变了他的生活。不会医术的神医,享尽艳福的大佬,恐龙眼中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