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1600000026

第26章 罗振玉:“立言”之不朽的破灭(2)

王国维受到的激励,兴趣再度雄起,他用了三个月时间,搜集了殷墟文字拓本八百余纸和拓书契文字约千纸等新资料,撰成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这本书的意义非同小可,他开创了用甲骨文字证史的先河,证实了殷先公自上甲以下的次序,把《史记·殷本纪》中的许多错误纠正,同时证明了《殷本纪》所记殷代帝王世系大致正确可信,说明《史记》基本上与史实相符。就这样,他利用甲骨文资料重建了殷代信史。不久后,他又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一书。

对于王国维的成就,罗振玉虽然不居功,但他的功劳却是有目共睹的。王国维就承认,他自己所撰的两本书,都是罗振玉在细节上的慢慢点拨,才让他顺利完成。两本书的成稿经过足以说明王罗两人的学术交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若不是罗振玉对殷商史的热爱,而希望王国维可以在这方面帮他,王国维的成就又从何而来呢。

当然,在古史中寻找心灵的安慰并不是罗振玉的目的,在日本,关于中国的消息并不是太多。而罗振玉往往又非常想知道中国的当代史到底进行到了哪一步,民国是否开创得很好,维持得很好。那么,对当代史的了解渠道,只能通过身在中国的王国维那里了。

事实上,两人在大洋彼岸,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时局的探讨。两人经常探讨的话题其实很具体,就是对民国的几位总统,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还有当时影响着中国的人物如盛宣怀、徐世昌、岑春煊、康有为、张勋、梁士诒、梁启超、陆荣廷等人。

两人在政治上的看法非常相近,对中国南北双方的表现都不满意。当时的战乱使整个中国陷于瘫痪状态,反对内战,希望和平,就成了两人的共同心愿。

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王国维对此非常恐惧,他给罗振玉写信说,暴力革命思想时下盛行,但暴力只是一种手段。譬如好人用了有效果,坏人用了也一样。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殃及无辜,受害者也多是普通百姓。

罗振玉对此的表态是,我们无法阻止一切暴力革命的发生,就如同我们不能阻止武昌兵变一样。罗振玉与王国维虽然这样说,但一旦暴力革命倾向于他们的想法时,他们就换看法了。

张勋复辟期间,罗振玉与王国维都非常高兴,他们传递内情,加以评论,对溥仪、张勋的尊崇和支持溢于言表,对参与复辟诸遗老表示出了爱护和同情,对民国军阀首脑表示出了极大的痛恨,虽然张大帅才闹了几天就跑出北京了,但这件事却给了罗振玉一个非常大的希望。

这也在情理之中。

张勋的复辟事件和武昌起义很相似,都是突然发力,突然成功。清末民国初年,这样的事情给效忠前清人士的一个感觉是,所有的成功,比如复辟的成功,也是要靠一股势力的突然发力才能奏效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思想,罗振玉自然也不能免俗。

当罗振于与王国维在谈到同时代的几个著名学人,如对沈曾植、缪荃孙、柯劭、蒋孟苹、朱祖谋时,他都会不由自主地从学术转移到政治层面。

而这一政治层面又为他们的学术服务,谁若是对民国拥护,谁的学术水平可能就大打折扣,谁若是还惦记着前清政府,使的学术水平就不可小觑。在罗振玉看来,学术只属于大清,不属于民国。真正做学问的人在民国这样的乱世是做不出什么来的,即使真的有学术成果,不过也是勉强之作。

王国维就是在这段时间,在罗振玉的遥控指挥下,于学术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他那几篇为甲骨学奠基的宏篇巨制,更是赢得了世界性的和历史性的学术声誉。

到了这个地步,罗振玉的心胸依然非常开阔,他对学术人士的赞赏王国维而只字不提自己的行为只是点头微笑。也许,在这位学术大家心里,王国维所取得的学术成里,他的功劳占得比重很大。况且,若不是当初自己将王国维定义为“伟器”,而苦心教导,王国维怎么会有今天呢。

做千里马固然使人欣喜,但做伯乐看到千里马驰骋,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1919年春天,伯乐决定回到祖国。他的一些日本朋友再三挽留,但罗振玉去意已决,万难更改。罗振玉回到祖国后住在天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在1919年5月把自己的第三女儿罗孝纯嫁给了王国维长子王潜明,由此,罗王二人又从志同道合的朋友变成了在儿女亲家,两人间20年的情谊和学术交往从此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1919年10月11日,王国维的脚气病又复发,他应罗振玉的邀请到天津休养,期间,罗振玉推荐他为学者蒋汝藻纂修《密韵楼藏书目录》、《密韵楼藏书志》、《传书堂记》等。

这年的12月12日,光绪皇帝死掉已经11年了。罗振玉到河北参加了光绪皇帝的忌日活动,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礼仪活动,而是罗振玉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他是想告诉人们,尽管清朝已经消失八年,但在他心里,清朝的一切始终在他心里是不可替代的。

罗振玉除了去祭拜死人、和一些住在天津的前清遗老常有往来外,仍旧是把许多精力放在学术上。1922年3月,罗振玉去北京,在逛一个古老的店铺时,他突然发现了洪承畴的揭帖和朝鲜国王贡物表,曾经在大清做过官的他,一眼就认出这是内阁大库旧藏文书。

他不由地想起了12年前,也就1910年的事情。当时,罗振玉“以学部属官赴内阁参与交割事,见库垣中文籍山积,皆奏准焚毁之物”,他随便翻开一本,大吃一惊。这些贮备焚烧的文籍,都是地方文武官员向朝廷报告政情的奏折,对历史很看重的他,哪能经受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急忙向当时的大学士军机大臣管学部事的张之洞请求“罢焚毁之举,而以其物归学部,藏诸国子监之南学,其历科殿试卷,则藏诸学部大堂之后楼”。

民国以后,这些书又移藏位于午门楼上的历史博物馆。可十年后,馆中经费缺乏,负责人就将所藏清朝内阁文书的绝大部分售给纸商,一共是九千麻袋,约十五万斤。

罗振玉心痛,对于武夫而言,这些东西根本就是废纸,可对于学者,尤其是他这样研究古史的学者,这简直就是无价之宝。他急忙按迹寻找,最终在某纸铺找到尚未来得及制造还魂纸的全部内阁文书,经过协商后,他出了原收购价三倍的价格买下来,挽救了这批珍贵的历史资料。

做了这样一件大好事,他当然要告诉王国维,并且告诉王国维,自己想建一个书库,珍藏这些历史资料。王国维就撰写了《库书楼记》以记其事。半年后,《库书楼记》定稿。

1923年3月,标志着“罗王之学”形成的《观堂集林》问世,这本书的前言为罗振玉所写,叙述了观堂治学演变的来龙去脉以及两人的学术交往历程,并高度评价了王的学术成就。《观堂集林》的成书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王考释古文字和古器物的学术成就,因《观堂集林》的成书出版而得到学术界的公认,“罗王之学”也由此成为“显学”而使一代代学人为之倾倒。

这段时期可能是罗振玉以“立言”为己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后的时期。从罗振玉回国直到1923年,王国维被推荐为逊清小朝廷官员,两人似乎都没有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倘若说,罗振玉不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是出于无奈的话,那么,王国维的被推荐使他这种无奈开始解冻,最终,两人几乎是同时进入了已经将要泯灭的逊清小朝廷的垂死政治中。

不过,两人已经创造了学术界领域的“罗王之学”,如果还要在学术领域里继续探索的话,枯燥无味倒谈不上,但难以超越自己,倒是真的。

命运往往就是这样,在你办完一件事的时候,随即就会再交给你与第一件事完全不同的第二件事。两人在政治上的交往,从此始。

罗振玉从“立言”逆流而上,想要“立功”了。

“立功”幻想的破灭

事实上,是王国维先进入的逊清小朝廷。

逊清小朝廷是革命党对大清的一种恩赏,在辛亥革命后,仍旧让大清的皇帝住在紫禁城里。并养着他,小皇帝仍旧有大臣使用。

当然,这些人是肯定不会老实的。于是,招兵买马,四处活动,希望复辟就成了这一朝廷的使命。

1923年4月16日,王国维因知名度奇高,被溥仪的“谕旨”升为“南书房行走”,6月4日,王国维入宫“觐见”溥仪。7月14日,溥仪给这位对大清非常有好感的学人恩遇:著加恩赏给五品衔,并赏食五品俸。1924年1月7日,溥仪颁又“旨”,赏赐王国维“在紫禁城内骑马”。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朝廷,之间的争斗也再所难免。中国人喜欢窝里斗,是传统。历朝历代都有为一己之私而起的党争,晚明的四个小朝廷,有三个都是因为党争而被清军剿灭的。这个时候的小朝廷,真正掌握大权的是被溥仪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的郑孝胥,他的主要职责是全权整顿内务府。但是,有人在溥仪面前说此人不是好东西,大权(可笑的权力)都在他手,会出事。溥仪就随即任命一个叫金梁的为“内务府大臣”,“协助”郑氏整顿内务府。但是,两个和尚就开始没有水吃了,整顿工作根本不见成效,宫中因为有许多喜欢窝里斗的人存在而积弊渐深。

王国维进小朝廷,罗振玉是大力支持的。当时,王国维已在宫中。而身处宫外的罗振玉却时时关注着宫中的动向。当他听说郑和金的整顿措施简直是搞大批斗后,就对王国维说,这两个人会越搞越乱,需要找人来平衡他们的关系。

王国维就把宫中的重要人士,如溥仪及其生父载沣、岳父荣源,如“帝师”陈宝琛、朱益藩、庄士敦,如内务府大臣绍英、耆龄、宝熙、郑孝胥、金梁等一一说上一遍,并加上自己的看法。罗振玉看完这些后,喟然长叹。因为从王国维的讲述中,他看到了宫内宫外的遗老们根本不团结。罗振玉认为,遗老中恐怕只有升允、柯劭是做事的人,诸如郑孝胥、金梁,还有陈宝琛、朱益藩等人所为,让罗振玉咬牙切齿。

事实上,郑孝胥、金梁,陈宝琛、朱益藩等人也并没有做什么坏事,在今天看来,他们无非是尽量要使自己的意见达于“上闻”,希望溥仪的言行举止都能符合“帝王的规范”,并且引导其他人对溥仪要忠诚。

但是,在当时人,至少在罗振玉眼中,他们这些人的行为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

罗振玉向王国维出了一个计策,倘若在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上得不到这些人的回应,无妨在文化上动动脑筋,然后迂回到政治上来。

1924年5月18日,王国维按照罗振玉的请求,向溥仪呈递了《筹建皇室博物馆奏折》,奏折内写道:“开放禁城离宫之一部为皇室博物馆……是禁城一隅实为全国古今文化之所萃,即与世界文化有至大之关系,一旦京师有事,万国皆有保卫之责。”

数日后,王国维又上书溥仪把孔子、老子的学说与“西学西政”作了对比,并联系近世以来中外国情,得出结论:“盖与民休息之术,而长治久安之道,莫备于周孔,在我国为经验之良方,在彼土尤为对症之新药,是西人固已憬然于彼政治之流弊,而思所变计矣。”两封“奏折”虽然是关于文化上的,但的确真实地反映了他和罗振玉的政治思想。

宫中的现实已经容不得罗振玉在宫外遥控指挥,1924年9月2日,罗振玉从天津来到北京,住在王国维家。在这之前,他已通过各种关系接到了溥仪的“诏”,“入值”南书房。

据溥仪的回忆说,罗振玉到宫里时,“五十出头不多,中高个儿,戴一副金丝近视镜(当我面就摘下不戴),下巴上有一绺黄白山羊胡子,脑后垂着一条白色的辫子。”

溥仪在宫里时,“他总是袍褂齐全,我出宫后,他总穿一件大襟式马褂,短肥袖口露出一截窄袍袖。一口绍兴官话,说话行路慢条斯理,节奏缓慢。”

在这位满口绍兴官话的人的建议下,溥仪“谕命”检查审定各宫所藏古彝器,罗振玉立即在“觐见”溥仪时向溥仪推荐王国维任检查事。溥仪同意了,罗振玉和王国维随即从宁寿宫始查验,继而检查养心殿的陈设品,他们两人这样做的目的大概是认为,礼仪与礼器尤为重要,欲正人心,这两样绝对不可缺少。但在礼仪方面,他们很难下手,因为那些遗老们不可能听他们来摆布,所以,只好从礼器下手,同时也为中国的遗产做一个清算,做到心中有数。

但是,他们的工作才做了两个月,丝毫没有见到任何成效时,逼宫事件就发生了。

所谓逼宫事件,是民国时期的一件大事,1924年11月5日,在北京政变中控制了政权的冯玉祥将军,提出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并经黄郛摄政内阁会议通过,随即派部将鹿钟麟在紫禁城门口放了两门大炮,威胁溥仪等人如果不滚出宫就开炮。溥仪等人都不想做炮灰,只好滚出了紫禁城。

冯将军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在中华民国的领土内,甚至在中华民国的首都所在地,竟然还存在着一个废清皇帝的小朝廷,这不仅是中华民国的耻辱(原注:稍明事理的人,此时无不以留着辫子为可耻;如今留着溥仪,即是为中华民国留了一条辫子,可耻孰甚?)且是中外野心家时刻企图利用的祸根。民六讨伐复辟的时候,我即极力主张扫除这个奇怪的现象,铲除这一祸根,可是当时竟未如愿。这次入京,便决心以全力贯彻之。

是啊!

溥仪的存在的确是那个时代的一大怪事。当时冯玉祥派人在宫门外架大炮时,王国维在宫中,不离溥仪左右。当他听到外面国军的驱逐命令后,悲愤慷慨,泪如雨下。

事后,他几度要投护城河自尽,皆因家人监视而不能成行。

“逼宫”事件发生时,罗振玉正在天津,听到消息后,他比王国维冷静许多,“急诣司令部请司令官为介往见段祺瑞,将陈说大义,令发电止暴动”,但电报毫无消息,第二天,他就回到北京,驱车往见王国维,当听到王国维说起那天的情况时,罗振玉“发指眦裂”。罗振玉的心情可想而知,许多年后,他这样回忆道:“因告予上谕已派贝勒载润及绍英、耆龄、宝熙及予为皇室善后委员。与国民军折冲时,鹿锺麟派兵一营围行朝,名为保卫阴实监视,群臣须投刺许可乃得入,向夕即出入不通,时夜深不能诣行朝。侵晨乃得展觐,上慰勉周挚,为之泣下。是日初,与鹿锺麟辈相见,先议定诸臣出入不得禁止及御用衣物须携出两事。会议散,鹿等乃封坤宁宫后藏御宝室,愤甚,欲投御河自沉,寻念不可徒死,乃忍耻归寓,抚膺长恸,神明顿失,时已中夜,忠悫急延医士沈王桢君诊视,言心气暴伤为投安眠药,谓若得睡乃可治,及服药得稍睡,翌朝,神明始复,盖不眠者逾旬矣。自是遂却药不复御,盖以速死为幸也,乃卒亦无恙。”

罗振玉在王国维家呆了一会,就赶往溥仪的临时住所,但当时溥仪的临时住所也被鹿钟麟所保围,禁止任何人出入。经过反复交涉,罗振玉才于第二天凌晨见到溥仪,两人真想抱头痛哭。

罗振玉当时义愤填膺,跑出来就跟鹿钟麟谈判。最后,在罗振玉的颤抖与愤怒中,鹿被迫答应,溥仪的下属出入不禁止;溥仪身边所用衣物,必须要从紫禁城中带出。

同类推荐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智者为王

    智者为王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个追求“大智”的价值取向。自以为聪明的人或许实际上很愚蠢,貌似精明的人却是十足的傻瓜。聪明和精明不等于智慧。这是“小智”与“大智”的区别。世上“小智”的人多,“大智”的人少。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再聪明也是小智,能看到长远利益的人是大智;只看到个人得失,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小智,能够顾及大家利益的是大智;只看到狭隘的圈子的人是小智,能从小圈子看到整个群体的人是大智;只看到局部的人是小智,能从局部看到整体的人是大智。
  •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是一部独特的家族史,作者戴维·洛克菲勒违背了祖父“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传。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戴维有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
  • 如果没有李俊基

    如果没有李俊基

    李俊基,这个长着中性脸孔的韩国男子,他的名字注定被镌刻在人们心中。他在整个亚洲掀起了一阵中性美的狂潮。如果没有李俊基,你就不会知道一个不信基督教的大男孩,竟然戴着十字架耳饰。如果没有李俊基,你就不会知道曾经有一个大男孩,竟是大钟奖上三项大奖的独揽者。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热门推荐
  • 恶魔妻主

    恶魔妻主

    当神罚降临神赐大陆,诸神背离,真理迷失,星辰陨落,命运之轮就此停滞。是谁在那雷雨交加的夜晚,于诸神之巅,刻下诡异的预言!又是谁,在无尽的沉睡中等待着命运的裁决!(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邪魔剑圣

    邪魔剑圣

    主人公邪辰,原本是第一魔教教主的开山大弟子,一身魔功,除教主与几位太上长老,无人能敌,结果因为偷练上古魔诀,被发现之后,在绝魔顶被处以千雷劫,结果被当时游历大陆的魔主罗侯救下。在魔主罗侯探查邪的身体时,发现邪的法诀竟然是和自己一样的,而且天赋也是万年难遇的天魔之体,就起了收徒之心,在邪恢复伤情时,就将邪辰收做为闭门弟子,不到两百年之内,就达到渡劫期,魔诀已经达到第二重,但是正在马上就要可以化魔时,天魔殿就就遭到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女娲娘娘六位圣人群起而攻之,魔主罗侯与邪的几位师兄弟,拼死抵抗,罗侯就一丝魔念与屠仙剑交于邪,将邪辰到三千大世界里去修炼……
  • 宋武传说

    宋武传说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江湖本是江山一域,天下兴亡,也有匹夫的一份责任在。江湖和江山的连接点到底在哪,两者的融合是否会造成混乱,请诸位拭目以待。仍然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世界,仍然是穿越者作为主角,以及那岳家后人的身份,这一切的交织会演绎出怎么样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举世独客

    举世独客

    两块大陆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能力便宜女婿居然是当世最强在揭开妻子家死亡秘密的同时也把他推向争夺的中心
  • 职场忙身家,理财飙身价:职场财女进化论

    职场忙身家,理财飙身价:职场财女进化论

    工作忙碌,你是不是总感觉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账户?刷卡凶猛,你是不是常常诧异信用卡账单的还款金额?利率微薄,你是不是收入月光且银行账户总没有存款?房价奇高,你是不是还在出租房里哀叹承受不了首付?快来看看四位不同职业、生活状态迥异的职场姐妹是怎样自我修炼、成为令人羡慕的财女的吧!一本书演绎一幕幕妙趣横生的理财小故事,在逗趣打闹之中穿插实实在在的理财知识。让你投资工具样样精通,感情人脉绝不偏废,成为璀璨耀眼的财女!
  • 人性光辉时刻

    人性光辉时刻

    人性的光辉什么时候最闪耀?看生活在末世的人们如何在扭曲的世界里绽放最闪耀的人性光辉。哪怕它是短暂的。本书和其它生化末世小说有所不同,请各位读者认真阅读作品相关。
  • 魔武神殿

    魔武神殿

    这个大陆叫魔武大陆,这里有一堆修炼肉体的人和一堆修炼魔法的人是死对头。这里有一个被花瓶砸到穿越的人。这里有他登上巅峰的艰辛旅途。家族、亲情、爱情,请看林风如何玩转魔武神殿。
  • 一本假童话

    一本假童话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一时灵感,不写不行,童话合集,故事是好故事,读者有什么体会就跟我无关了。本作品请带脑观看
  • 秋城夏悲

    秋城夏悲

    我把所有想对你说的情话,写成了一本书,只愿你余生是记忆里,曾存在着关于一个不可能的我的少许碎片回忆。我们在相识在秋天,你是我唯一挂念的一座城,却让我悲伤了一整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