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1600000028

第28章 罗振玉:“立言”之不朽的破灭(4)

做完这些事后,罗振玉又在天津日租界日本花园内设“忠悫公”灵位,邀请众多中日名流学者公祭,罗振玉亲撰《祭王忠悫公文》,赞颂王国维的“完节”和“恩遇之隆,为振古所未有”。这篇文章回顾了他与王国维三十年的交往历程,开头二字就是,呜呼“公竟死耶?忆予与公订交,在光绪戊戌,于今三十年矣。时公方为汪穰卿舍人司书记,暗然无闻于当世。暨予立东文学社,公来受学,知为伟器,为谋月廪,俾得专力于学。寻资之东渡,留学物理学校。岁余以脚气返国,予劝公专修国学,遂从予受小学、训诂。自是予所至,公皆与偕。复申之以婚姻。及辛亥国变,相与避地海东,公益得肆力于学,蔚然成硕儒。暨癸亥春,以素庵相国荐,供奉南斋。明年秋,予继入,遂主〔住〕公家。十月之变,势且殆,因与公及胶州柯蓼园学士约同死。明年予侍车驾至天津,得苟生至今。公则奉命就清华学校讲师之聘,乃阅二年,而竟死矣。公既死,有遗嘱、有封奏,遗嘱腾于万口,封奏予固不得见,然公之心事,予固可意逆而知之也。”

公祭完毕,罗振玉立即带着溥仪的“谕旨”赶往京城,到京城后,又从清室驻北京办事处领得二千元赏银,全数交给了王国维家人。他自己又送上一份在亲友中间数额最高的葬礼银一千元。

王国维的死在那个时代是一件大事,而这样一个人物的死,总会引起风波。而风波往往带着一点传说,或者说是刻意的人身攻击。矛头直指向罗振玉。

事实上,罗振玉受此攻击也不全是没有来由。他与王国维的矛盾就是最易受到人攻击的一个地方。

罗振玉与王国维产生矛盾是在王国维的大儿子死之后的事。

1926年9月26日,王国维的大儿子王潜明患伤寒终告不治,伤寒在这个时代恐怕不是什么大病,但在1926年,那可是稍不如意就会要人命的疾病。王潜明死时才二十七岁。不过,王潜明的死其中有一部分是王国维的功劳。

王潜明是王国维的原配莫氏所生,莫氏死后,王国维又娶了一个老婆。这个老婆对王潜明不是很好,而王潜明的老婆,也就是罗振玉的女儿见丈夫总受委屈,自然也不会对这位婆婆好到哪去。婆婆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总欺负这个儿媳妇。

可王国维对这些家庭矛盾丝毫没有重视,罗振玉却不让了,他一向视自己的女儿为掌上明珠,听说爱女在王家受了委屈,心中老大不快。这位知识分子认为婆媳之所以不和,都是因为王国维偏袒老婆,把老婆养成了河东狮子。

王国维可能也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对亲家的指责并不辩驳,而是选择了缄默。罗振玉从这缄默里肯定了一个信息:女儿在王家就是受婆婆的气呢。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王国维不但不管家庭矛盾,而且还在对待儿子与儿媳上的物质条件上有些过分。他从日本回国后,租了上海石库门一所宅子,风水先生说,这里风水不好,可他并不在意,后来他到清华工作,自己去进了新房,仍让新婚的长子长媳住在那个鬼地方。当然,这是迷信,我们不便采纳,不过石库门那地方的房子都阴冷,这是事实。

当王潜明得病后,王国维先是找中医看,几天后,他觉得中医不好,就找西医。西医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他又换了中医,就这样,他把儿子活活给折腾死了。

儿子暴疾而死,丧事完毕后。罗振玉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把女儿带回了天津。这可是抽人家嘴巴的事,王国维一向好脾气,可还是忍受不了罗振玉的这种行为,他立即提出挑战:“难道我连媳妇都养不起?”

见罗振玉不回音,他就将儿子王潜明死后获得的一笔抚恤金,再加上一个月工资和儿媳妇曾经变卖首饰所付的医药费合计三千元寄到了天津罗家,他说,这是我给我儿媳的生活费。

罗振玉见王国维出了这么一招,当然很是气愤,不肯收,退了回来。王国维很有恒心,再寄,并写信给罗振玉:“亡儿与令嫒结婚已逾八年,其间恩义未尝不笃。即令不满于舅姑,当无不满于其所夫之理,何以于其遗款如此拒绝?若云退让,则正让所不当让。以当受者而不受,又何以处不当受者?是蔑视他人人格也。蔑视他人人格,于自己人格亦复有损。”

罗振玉发火了,先把钱又退回去,然后回了一封信:“此款既由弟代管,拟以二千元贮蓄,为嗣子异日长大婚学费,余千元别有处置之法,以心安理得为归,不负公所托也。”

不过,他觉得难解心头之气,就又给王国维写了封信,这封信有点狠。他对二人的情谊与失和谈出个人之见:“弟与公交垂三十年,方公在沪上混豫章于凡材之中,弟独重公才秀,亦曾有一日披荆去棘之劳。此三十年中大半所至必偕,论学无间,而根本实有不同之点。圣人之道贵乎中庸,然在圣人已叹为不可能,知非偏于彼即偏于此。弟为人偏于博爱近墨,公偏于自爱近杨,此不能讳者也。至小女则完全立于无过之地,不仅无过,弟尚嘉其知义守信,合圣人所谓夫妇所能,与尊见恰得其反。”

王国维气得哇哇直叫,书生气起来,还能做什么,他从书房中清理出大叠罗振玉写给他的信件,撕碎后付之一炬。

1927年2月15日,溥仪在天津张园过生日,罗振玉与王国维都到了,但两人在宴会上一句话都没有讲。

正是这些现象和两人失合的原因一传开,就有了攻击罗振玉的言语了。

传言是郑孝胥捏造出来的,他说,当年,罗振玉与王国维在日本时,即合作做过生意,饶有赢利,王国维名下分到一万多元,但他并没有收,而是存放在罗振玉的账号上,其后罗振玉做投机生意,大折其本,王国维的一万多元全打了水漂。王国维还欠下一屁股债务,单是偿还利息一项,就差不多要耗去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百元月薪。

王国维背着一屁股债过日子,心情当然非常好不好,于是就投水自尽了。

还传言是,有人曾托王国维变卖清宫流出的字画,罗振玉将这桩事包揽下来,可是出货之后却将所得款项(一千多元)悉数扣留,作为归还的债款。王国维极爱面子,无法向托他的人交待,索性跳了昆明湖。

众所周知,这种传言真是伤透了罗振玉的心。王国维之死本来已经让罗振玉愧疚得很,又出来这种传言,实在让他百口莫辩。事实上,当时他也不想去争辩,毕竟好友死时,自己还没有与好友和解,这就是最大的对不起了。

但是,有时候流言并不会自动消失,逼债说还没有消散,王国维早年为罗振玉捉刀写书说又起来了。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提到了这件事:“……我后来才知道,罗振玉的学者名气,多少也和他们这种特殊瓜葛有关。王国维求学时代十分清苦,受过罗振玉的帮助,王国维后来在日本的几年研究生活,是靠着和罗振玉在一起过的。王国维为了报答他这份恩情,最初的几部著作,就以罗振玉的名字付梓问世。罗振玉后来在日本出版、轰动一时的《殷墟书契》,其实也是窃据了王国维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罗、王二家后来做了亲家,按说王国维的债务更可以不提了,其实不然,罗振玉并不因此忘掉了他付出过的代价,而且王国维因他的推荐得以接近“天颜”,也要算做欠他的情分,所以王国维处处都要听他的吩咐。我到了天津,王国维就任清华大学国文教授之后,不知是由于一件什么事情引的头,罗振玉竟向他追起债来,后来不知又用了什么手段再三地去逼迫王国维,逼得这位又穷又要面子的王国维,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跳进昆明湖自尽了。”

后来的学者郭沫若、傅斯年等人非要断定《殷墟书契考释》的作者就是王国维。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向傅斯年透露罗氏用四百元买断此书的著作权,只因王国维性情厚道,“老实得像香肠一样”,急于报恩,便让罗振玉独享其名。

不过后来有人购得了《殷墟书契考释》的原始手稿,证明作者实为罗振玉,这一说法才不攻自破。可是,罗振玉却被人指责了几十年。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容易被人误解和攻击,这缘于文人相轻的优良传统。但罗振玉被人攻击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他在政治上与郑孝胥等人的不和。

如果一个知识分子受到攻击,就把一切事情都放下而不做,那正中了攻击他的人的圈套。罗振玉后来虽然也出过几本学术著作,但大概是对老友的愧疚之情在作祟,始终没有了以前的水平。

这就更让攻击他的人有了口实,罗振玉在民国时期的人格和学术风格简直到了无以言表的惨烈境地。

罗振玉的一生,无论是立言还是立功,都是和王国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王国维可能就没有罗振玉,反之亦然。

作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国学大师,两人的学术交往带来了他们在殷商甲骨文字、敦煌写经、汉晋简牍,以及古器物学领域内开拓性的贡献,导致了“罗王之学”的形成,改变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面貌,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将永远造福于后世学人。这是部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个最高理想与最高成就。

在政治上,罗振玉对王国维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罗振玉后来服务于伪满洲国,有人认为是卖国,其实他在伪满洲国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尤其是王国维的死给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使他在溥仪面前很难抬起头来,他哪里有能力卖国呢。

作为“立言”的传统士大夫,罗振玉的生命早已经在王国维死后就已经终结,日后,不过是一具僵尸,虽然活着,但传统士人在他身上已彻底消失。

同类推荐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十大谋略家

    中国十大谋略家

    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十位谋略家的故事。包括:姜尚、范蠡、孙膑、苏秦、张仪、范雎、张良、郭嘉、刘基、范文程。
  •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这是一部“感动沈从文家人”的沈从文传记,一部令《活着》作者“感慨万分”的人物传记,一部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奖”的新经典传记(增订版)。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订版”,新增《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并首次收入沈从文作为“绝笔”的《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纵横诸天从一个宗门小弟子开始

    纵横诸天从一个宗门小弟子开始

    籍籍无名的山野少年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修真之旅,在漫漫求索的道路上,那些曾经的传说人物,一一现世。这个世界有传说,有些真实存在,有些因人而存在。
  • 灭绝之后

    灭绝之后

    离奇穿越,没有魔法,没有系统,只有无数洪荒猛兽。人类终究灭绝于洪荒,留下一个无比怪诞的世界。险象环生,生死刹那,只为求的最后的生存。
  •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夏的恋歌

    盛夏的恋歌

    本作品以青春的少男少女心中的羁绊,和在几次接触后不知不觉产生的情愫,浪漫青春为主,不会出现不纯洁的地方,那么追随着青春的脚步,踏上青春的旅途吧……
  • 极品无赖混异界

    极品无赖混异界

    现代无业青年穿越异界,没有惊艳的才华,没有过人的武艺,在新的世界里为了生存挣扎着。。。。。。
  • TFBOYS王俊凯之骚年吃药吗

    TFBOYS王俊凯之骚年吃药吗

    没想到那天回家竟然捡回了一个帅比,结果日日都被他耍弄?“喂!小心老娘把你踢出去”结果得到他的撒娇?哦买嘎,不仅常常耍帅,而且还变本加厉的撩。第一次看见他的上裸,一股暖流从鼻子里流出,居然的喷了鼻血?随时随地来个壁咚,帅比可不可以轻点撩……
  • 大快武林

    大快武林

    武林各派,各占一席之地,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武林呢,其实是一个很烦闷的地方,不如做贼、魔头、邪派好玩。这妖言惑众哪里来的?苏玉蝉是一个没主见的人,但是又突然下定决心要离家出走,就误听旁人的妖言惑众的话,从此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邪魅男子,桃花运接踵而来,却掠过花丛不沾身。【古装魔幻轻喜剧】另一种说法,武功的最高境界,唯快不破,可至穿越时空,而他,为寻找“回家”的方法,寻求最快的魔术,却误入歧途,又误打误撞地遇见了她。
  • 轮回之劫

    轮回之劫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小说,不是说它有多么好,只是在这本小说里面,主角不是无敌,也没有那么腹黑阴暗,更不是偶像剧中的一幅扑克脸,主角身边有很多人,很多不一样的角色,都有各的形态,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主角身边的人有的会死去,而正是因为主角身边的人的死去才使得主角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即使他是一个受过轮回劫的人,但真正的轮回到底又是什么?你想知道吗?那就让主角来告诉你。
  • 下个季节,许你诺言

    下个季节,许你诺言

    女生“什么?你要我去韩国?麻麻,你没睡醒吧!咱家当家(粑粑)啥时候那么大方让我去韩国上学。”妈妈“说啥呢,你爸让你去找你哥你顺便去那个sm公司试试能不能去当练习生陪你哥。“
  • 不谈亏欠更不负相见

    不谈亏欠更不负相见

    男主王煜君,天性孤傲,桀骜不驯,天生命运与常人不同,因辍学早,在餐厅后厨拼搏,只为能谋生。女主李江月,心思单纯,为人善良,但性格像男孩子,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因此只有三两朋友,在学校默默无闻。二人因一社交软件相识,此后慢慢相识相爱,直到女主了解男主的出身真相,但依旧如故,直到爱到尽头,也覆水难收,二人因为距离,时间,年龄,家人朋友不看好很多次分分合合,最终……(作品其实是作者的真实经历改编,结局不是很好……他走了,我弄丢了他……可能作品的结局有点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