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5300000010

第10章 “国难”之际的“思想界”(1931—1937)(6)

张荫麟:《中国民族前途的两大障碍物》,《国闻周报》第十卷第二十六期,1933年7月3日。

陈之迈:《我国的宪法问题》,《国闻周报》第十二卷第二期,1935年1月7日。

张其昀:《中国国民之分析与民治之正轨》,《时代公论》第6号,1932年5月6日。

梅思平:《再论党治问题》,《时代公论》第2号,1932年4月8日。

“废战运动”主要反对蒋介石为筹集“剿匪”经费而向他们强行增加摊派的“国债”,这个本来出于资本家自身利益发起的运动,很快得到了社会各界团体的支持。不过,这个运动很快便在国民党的高压下归于失败。参见(美)小科布尔:《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77—80页。

胡适:《废止内战大同盟》,《独立评论》第3号,1932年6月5日。

天津《益世报》社论,1932年5月27日。

马季廉:《中国政治何以不上轨道》,《国闻周报》九卷一期,1932年1月1日。马季廉:《中国政治出路商榷》,《国闻周报》九卷三十二期,1932年8月15日。

本文强调思想界在1930年代对中国政治出路的讨论,体现出一种难得的“现实主义”取向,即反对价值的论争而体现出对事实研究的重视。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民主”与“独裁”论争,详见第四章。

这八九个朋友是指胡适、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陶孟和、任鸿隽、陈衡哲、张奚若和吴宪,后来陶氏并未参与,因此除外。参见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年,144—145页。

胡适:《丁文江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3年,120页。

以上数据可以参见《独立评论》的相关统计。以及陈仪深:《〈独立评论〉的民主思想》,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

本表主要参考陈仪深:《〈独立评论〉的民主思想》(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9,12—13页)以及章清:《“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0—92页),但是又有一些修改。表中人物的排列次序基本按照他们与《独立》关系的密切程度,并没有完全按照发表文章的数量的多少,排在前列的即是胡适所说的《独立》创始者和核心成员的那“八九个朋友”。发表文章在10篇以下的都未收入,但是何廉、周炳琳、周诒春三人除外,他们三人都是后来加入“独立社”的社员。陶孟和未能收入,他只是最初参与聚餐的讨论,后来并没有加入独立社。

《独立评论》第一号,引言,1932年5月22日。

胡适:《我的意见也不过如此》,《独立评论》46号,1933年4月16日。

当前有一些论者为了维护胡适在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中的领袖地位,显然忽略了《独立评论》时期胡适对“独裁”的态度。他们的相关文章可见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

张君劢:《舆论的造成与保障》,《再生》4卷6期,1937年6月1日。

参见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第六册,1931年11月12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见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收于氏著:《中国知识分子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参见章清:《“学术社会”的建构,与知识分子的“权势网络”:〈独立评论〉群体及其角色与身份》,《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李家骧:《“国社”“民社”骨肉团圆》,引自方庆秋编:《中国民主社会党》,档案出版社,1988年,4—6页。

参见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107—109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君劢和张东荪与民主同盟关系密切。但是战争结束后,这种联盟逐渐瓦解了。张君劢在1940年代达到了他个人组党参政事业的高峰,民主社会党参与了“国大”的竞选,不过这也成为了他和张东荪分歧的导火索,而民主社会党也因此开始内部的公开分裂。参见许纪霖:《无穷的困惑:黄炎培、张君劢与现代中国》,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1940年代,二张在一些基本观点上产生分歧,张东荪似乎进一步被苏俄在二战中的成就所吸引,他认为苏俄体现了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的结合。参见张东荪:《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上海观察社,1948年。

参见张君劢为张东荪著作《思想与社会》所写的序,收于《中西印哲学文集》,台北:学生书局,1981年。

1958年,张君劢和其他三位熊十力的弟子签署了著名的代表“新儒家”诞生的文化宣言,因此被列入中国20世纪最著名的保守主义阵营。关于“新儒家”,参见张灏:《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收于氏著:《张灏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见张君劢:《二十余年来世界,政潮激荡中我们的立场》,引自方庆秋编:《中国民主社会党》,档案出版社,1988年,87—95页。

张君劢:《养成民族思索力》,收于《中西印哲学文集》,台北:学生书局,1981年。

通讯(陈豪楚—张其昀):《读了〈时代公论〉以后》,《时代公论》第8号,1932年5月20日。

《人地学论丛》由张其昀发表的一些论文和几篇讲演汇集而成,论文几乎都在《东方杂志》、《时事月报》、《地理杂志》、《时代公论》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其内容包括西北的开发、东北的地理与政治,以及作者对于国际形势和中国民治的基本看法。详见张其昀:《人地学论丛》,时代公论社,1932年。

《国立中央大学一览:法学院概况》,民国十九年中央大学出版。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杭立武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6月,10页。

按照杭立武的说法,中国政治学会的发起,最初由他征求了中央大学政治系同事陶希圣、吴颂皋、刘师舜、梅思平、杨公达等人的意见,然后再通函京沪平津武汉广州等高校的政治学同人。参与政治学会成立大会的学者中,有相当多都是中央大学法学院的教授,而且很多都在《时代公论》上发表过文章。见杭立武:《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刍言》,《时代公论》第23号,1932年9月2日。

《杭立武先生访问记录》,11页。

任育德:《雷震与台湾民主宪政的发展》,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1999年5月,24—25页。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往来书信集》(1933年4月8日),香港中华书局,1983年。

“独裁”政治在那时代表了世界之新趋势。《时代》正是希望超越“民主”制度而寻求以“激进”的方式改造中国政治,因此他们主张不但不是“保守”而是“激进”的体现。详见第四章。

当时“主权多元论”者大都在英法。萨孟武曾将反对国家主权的多元论者分为三类:其一,以法国狄骥(即戴雪)为代表,认为国家受法律约束,法律则以社会连带关系为基础。其二,认为主权不在国家而在法律。其三,英国的柯尔则认为主权不是国家所有,一切社团均有主权。萨孟武和阮毅成的观点似乎更接近狄骥(戴雪)。参见萨孟武:《政治学原理》,黎明书店,1944年4月,18—19页。

参见《本社同仁志趣》,《大公报》,1926年9月1日。《大公报历史人物》,香港大公报出版社,2002年,64页。

胡政之:《回首一十七年》,《大公报》,1949年4月15日。

王鹏:《国闻通讯社·〈国闻周报〉·〈大公报〉》,收于《我与大公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胡适:《后生可畏》,《大公报》一万号特刊,1931年5月22日。

《本刊复刊十周年纪念之辞》,《大公报》,1936年9月1日。

参见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2002年,234—235页。

参见方汉奇、吴廷俊:《〈大公报〉百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78—179页。

在《大公报》1934年1月1日登出的广告中说,“本报今年每星期日,敦请社外名家担任撰述‘星期论文’,在社评栏地位刊布。现已商定惠稿之诸先生如下(以姓氏笔划多寡为序):一、丁文江先生,二、胡适先生,三;翁文灏先生,四、陈振先先生,五、梁漱溟先生,六、傅斯年先生,七、杨振声先生,八、蒋廷黻先生”,参见《大公报》广告,1934年1月1日。

参见谢泳:《胡适研究二题》,收于氏编:《胡适还是鲁迅》,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146—152页。

同类推荐
  • 朝向远大理想的精神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书系)

    朝向远大理想的精神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书系)

    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揭示了文化发展进程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新的历史时期在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等主要领域所取得的理论与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并对我国文化的未来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构想和展望。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系我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中的一种,第一辑10种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本书以原著为蓝本,对原著的写作背景与出版过程、主要内容、主要概念、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进行系统解读,对中国社会古今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帮助读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本书从多方面联系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如何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问题进行了深讨。主要包括从辩证法角度对幸福感及其类型进行了哲学分析,联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国民幸福感欠缺的原因,指出了论述了转型发展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并以大量故事生动阐述了诚信、忧患、知足、敬业、感恩等追求幸福应有的价值观和心态,还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论述了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论述了如何提升人民的绿色幸福感等问题。
  • 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本书说明了毛泽东长于宣传鼓动,善于沟通协调,事前调查研究,事后总结经验。阐明了他的处事原则、处事风格、处事方式等内容。
  •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背面设计在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以人的解放为红线重新阐释了唯物史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人的解放规律实质上就是人的活动发展规律,而唯物史观就是人的活动规律。从理论的本质来看,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解放的一般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特殊理论,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热门推荐
  • 寻岸三生

    寻岸三生

    虐恋小说。寻找爱情的彼岸,将美丽延续……
  • 逆天修仙传

    逆天修仙传

    年华不虚度,岁月不等闲!且看葛晨如何把握机遇,在魔界与正道间游刃有余,面对巨枭毫不畏惧,在修仙界闯出一片天地!
  • 大明名相徐阶传

    大明名相徐阶传

    他历仕嘉靖隆庆两朝,死后毁誉参半;他是张居正的恩师,张居正却对他诸多不满;他对海瑞有大恩,却几被海瑞家毁人亡;他是严嵩的对头,却手下留情严嵩终老;他砍了严世蕃,却引来世人无数诟病;他知人善任,却被高拱逼出内阁;他情深意笃,青丝白发一生相随;他生于斯葬于斯,充满宿命轮回。他就是大明名相徐阶。历史的尘埃湮没不了他的光辉,一生的是非功过任凭他人评说。本书是第一部翔实记录徐阶生平的人物传记,第一部全景展示大明历史的扛鼎之作!
  • 亲爱的孩子:感动千万爸妈的教子“小情书”

    亲爱的孩子:感动千万爸妈的教子“小情书”

    本书为吴淡如的真情释放,巅峰之作。它不仅是写给孩子的“小情书”,更是深谙儿童教育心理学,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家教书和儿童成长励志书。它由吴淡如写给孩子的几十篇书信组成,书中内容不仅充满了对孩子的爱与期待,还闪烁着对当前各种教育方式的深切反思和真知灼见。本书主题涉及家庭教育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例如《输在起跑线上也不怕》、《如果这样妈妈就失败了》、《爱读书有什么困难》、《当世界充满大小灾难》、《愿你有多汁的人生》等,让人读后唏嘘不已,深受启发。
  • 凰意

    凰意

    一场意外考古发现,让所有的考古学者陷入谜团。墓里的女人是皇帝还是公主,是穿越的人还永生不死的存在。
  • 钱氏私志

    钱氏私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蜜爱暖婚:许你一世星辰

    蜜爱暖婚:许你一世星辰

    金黄色向日葵的花海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追逐笑闹……自四年前那一场手术后,这场景总出现在夜星辰的梦里。C国,粉色公主房里。萧逸明轻轻地拍着晓晓的背哄着入睡,四年前萧总从医院抱回小公主,舆论一片哗然,都说萧总不近女色,怎么冒出个女儿……那一日与你初相见,你如星辰般的眼睛照亮了我心深处的黯然。不一样的宝宝文,不一样的暖文!!男女主是彼此的初恋哦!无误会,无小三,只有你想不到的宠!!!
  • 末日主人

    末日主人

    原以为是一场病毒导致的世界危机,人类都被迫离开地面。我林明,原本一个平平淡淡的人,意外在这场危机中幸存下来,并且获得了外挂系统。这是一个充满吃人“异兽”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类反击的世界。这也是我一步步成为人类王者的世界,这一切都为了!为了人类!
  • 最后一次心跳加速

    最后一次心跳加速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无父无母无友的三无少女,陈春夏,自小就是一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亲是谁,只知道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而她没有。不过,好在她也并不是真的一无所有。即使,只有一人来到无名C市的二高来闯荡,但她并不孤单,在这里,在这片陌生的天空下,她慢慢地找回属于自己的心跳,最后地一次地心跳加速也从这里开始!别爱我,没结果。终有一天我会离你而去的……
  • 星相辉映

    星相辉映

    初遇时,他是受排挤,孤僻高冷的孤儿,她是明亮如星,自带治愈属性的借读生;重逢后,在他以为终能和她比肩而立时,她却悄然离去;再相见,他是万人欣羡的影帝,数亿资产的总裁,她却是十八线小演员,遍体鳞伤的落魄千金……流年经转,岁月颠沛,他们将谱写出怎样的人生篇章,又该如何摆脱外界的一切,逃离命运的捉弄,一起星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