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5900000004

第4章 山西民间小戏(3)

山西省太谷县秧歌剧团演出的《偷南瓜》为该团代表作,曾在2007年参加“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晋京展演”。主要剧情为:王老汉辛辛苦苦钟了二亩南瓜,眼看丰收在望。一怀孕妇人想吃南瓜,到瓜地偷摘一只,被王老汉捉住,妇人羞愧难当,以实相告,王老汉心生怜悯,摘瓜相赠。

二人台

二人台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之一。它是起源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以及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的地方小戏。

河曲县是有名的歌乡,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民间歌舞历来兴盛,二人台最初就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朝末期,逢年过节,一些闹红火的人聚在一起,在屋内、院落、村头、广场进行地摊演出,演唱的都是河曲民歌的小曲小调,这种娱乐活动俗称“打坐腔”。到了清咸丰初年,这种“打坐腔”吸收了姊妹艺术中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等艺术营养,发展成为具有一些舞蹈动作,由旦、丑两个角色一进一退的走场表演。逢年过节观看的人围拢在火龙(旺火)四周,演员和乐队在场内表演,当地人叫“转火龙”。

早期的二人台以表演歌舞为主,情节较为简单,主要是一旦一丑化妆演唱。多是在黄河码头、商铺宝局、节日庙会等场所的地摊演出。

清代同治年间(公元1862至1864年),由于河曲一代连年荒旱,致使当地百姓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走西口,其中不乏一些艺人也到口外谋生,于是,这种艺术形式随之被带到了口外,在吸收融化内蒙古民歌的音乐、语言及化妆等特长基础上,使之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为具有戏曲雏形的地方小戏。

二人台艺术在表演上属于“两小”戏,也就是说它的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载歌载舞,尤其注重鞭、扇、绢等特技,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二人台的音乐分为唱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音乐旋律高亢粗犷,曲调起伏跌宕,演唱真假声相配合,自然、活泼、动听,乡土气息浓郁,很受当地群众和省内各界人士的喜爱。

二人台的伴奏乐器,以横笛、四胡、扬琴、四块瓦为主,在这几件乐器配音后,就形成了二人台独具特色、韵味无穷的戏曲音乐。

二人台所反映的内容较多的是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情趣,代表性的优秀传统剧目有《走西口》、《白八卖布》、《探病》、《打樱桃》、《卖菜》、《挂红灯》、《五哥放羊》、《十对花》、《挑菜》、《卖碗》等;还编演了《口袋》、《参军》、《刘木千》、《破镜重圆》、《十人走西口》、《蜜果园》等新剧目。

河曲县民间艺术团演出的《捏软糕》曾在2007年参加“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晋京展演”。主要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女方母亲寿诞之日,二人通过压软糕、捏糕、蒸糕等情节,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故事。

古老的二人台艺术,以其委婉动听的旋律,歌舞并重的表演,充满着青春的朝气,风靡于整个晋北和内蒙古、河北、青海、甘肃等周边地区。

晋南眉户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之一。俗称曲子戏,因曲调婉转缠绵,使人听之入迷,因而在最初被称为:迷胡戏。流行于临猗县、运城市、永济县、万荣县等二十余县。

眉户戏的来源,有说是晋南民间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也有传说是清代从陕西传入,受到蒲州梆子的影响,又吸收当地民歌,由地摊子说唱艺术逐渐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的迷胡戏,曾经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就在晋南的解州、虞乡、赵伊一带出现民间班社,以“同乐会”形式活动于民间,演出过《卖布》、《刘秀走南洋》、《拾万金》、《三进土》、《古城会》等十余出折子戏,影响甚大。

清代光绪年间,赵连城等民间艺人组织职业班社,吸收了蒲州梆子的帽翅、水袖、手帕技巧和间板、滚白、流水等板式,取长补短,出现了一批艺人,甚至“敢于和蒲州梆子抗衡”。

抗日战争中,开始出现了反映现代生活的节目《查路条》。而且民众剧团演出了《夫妻识字》、《大家喜欢》、《王德锁减租》等剧目,为以后迷胡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以后,临猗县眉户剧团、临汾地区眉户剧团等专业剧团成立,先后培养出了李英杰、程根虎、卫本善、杨福生、范琳、郭高青、郭乘云、樊青容及许爱英、阎惠芳等一代代的优秀演艺人才,创作演出了一大批精彩剧目。

晋南眉户唱腔属曲牌体,素有七十二大调和三十六小调之说。历年搜集整理大小调二百多个,代表性的大调有《金钱》,小调有《岗调》。在表现沉痛、悲哀的感情时用《西京》、《哭纱窗》等;表现活泼、欢快气氛时用《割韭菜》、《剪花调》等;表现快乐、升平景象时用《十里墩》、《戏秋千》等;表现急躁、紧张情绪时多用《紧述》等;表现说理、规劝时多用《琵琶调》、《勾调》等;描写景色时多用《四平》、《一串铃》等。眉户戏伴奏乐器,文场以板胡、三弦、二胡、笛子为主。琵琶、扬琴、柳琴、阮及唢呐、海笛、闷子、横箫等辅之。五十年代以后,加了提琴等西洋乐器,打击乐器已发展到十多种,有板鼓、字板、梆子、碰铃、大小云锣、堂鼓、定音鼓等。

眉户戏传统剧目大多是“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很适合表现现代生活。成立于1953年的临猗县眉户剧团,尤其注重编演现代戏,从建团到今天的50多年间,先后编排了各类题材的眉户剧目230多本,他们演出的现代戏《涧水东流》、《一颗红心》曾被拍摄成为电影戏曲艺术片;《山妹》、《十里花香》、《留下真情》等也曾获得省级、市级各种奖励。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临汾市眉户剧团许爱英首演的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通过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爱情纠葛,表现了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新文化、新思维与旧传统、旧文化的冲撞。该剧从创作至今,已演出2000场,先后更换了两代演员,历经数十年久演不衰,成为了眉户剧种的保留剧目。

耍孩儿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又名“咳咳腔”,是以一支古老曲牌(耍孩儿)命名的戏曲剧种,也是大同、怀仁、山阴、应县等地区观众所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

对于耍孩儿形成的具体时间,目前尚不确定,但据应县北楼口关王庙戏台题壁记载:“大清道光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有耍孩儿班到此一乐。”可以看出,耍孩儿的形成时间至少也在清代道光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康、乾时期。早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耍孩儿剧种的演出班社已遍布四乡。光绪年间,耍孩儿的艺术已发展到鼎盛时期,此时,同地区各戏曲班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到处兴起,每个班社互相竞争,表演艺术飞快提高,班主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互相之间经常举行比赛,俗称“唱对台”。当时,耍孩儿班社如果和其它戏曲班社“唱对台”,则往往是耍孩儿班子取胜。

耍孩儿剧种最初只是在应县、怀仁等地活动,后来演出区域逐渐扩大,南到忻州地区,北至同绥铁路,直到黄河后套一带。

耍孩儿戏的表演,首先是舞蹈性很强。耍孩儿曲调属套曲体系。耍孩儿戏伴奏曲,选用了大量的民间器乐曲。耍孩儿唱腔是以主曲为骨架,嵌入“喜钹子”、“苦钹子”、“倒三板”、“半钹子”、“垛钹子”、“梅花钹子”和“串儿”等曲调,组成一整套唱腔。在表达激情方面,又巧妙地吸收了梆子戏中的“介板”和“滚白”的唱法。

耍孩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唱腔发声使用后嗓子,声音从喉咙下面发出来,演唱时,往往“咳”在词前,第一句唱词的咳腔有唤起听众兴味之感,第二句唱词前的咳腔,有承上启下作用。另外,唱词上“迭褶”较多,听起来浑厚、质朴。耍孩儿的这种特殊发声方法,使外地人乍一听起来很不习惯,认为它发声不科学,但听惯了以后,就会觉得越听越爱听;这种唱腔深受当地戏迷喜爱,好象是不用后嗓子唱就过不了“戏瘾”似的。

耍孩儿戏的表演,具有舞蹈性强,夸张幅度大,生活气息浓厚等优点。

耍孩儿曲调属套曲体系。在它大伴奏曲中,选用的是大量的民间器乐曲。耍孩儿唱腔是以主曲为骨架,嵌入“喜钹子”、“苦钹子”、“倒三板”、“半钹子”、“垛钹子”、“梅花钹子”和“串儿”等曲调,组成一整套唱腔。在表达激情方面,又巧妙地吸收了梆子戏中的“介板”和“滚白”的唱法。

传统音乐分文武场。文场有第一大板胡、反弦板胡、大笛(又称曲笛,亦称苏梅);武场有大锣、小锣、鼓、钹等。

它的剧目取材广泛,富有传奇性。唱腔婉转流畅,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主要代表剧目有:《狮子洞》、《白马关》、《送京娘》、《七人贤》、《三孝牌》、《金木鱼》、《打佛堂》、《对联珠》等四十多个剧目。

耍孩儿源于雁北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据传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一1812年),由农民农闲季节临时组织的班社曾遍布于桑干河两岸。涌现出了须生薄海鱼、席生,小旦“飞罗面”辛致极,须生兼花脸赵真,青衣“三旦娃”高宽、“水仙花”丑脚玉梅、海山,老旦孟福等一批耍孩儿表演艺术家。

解放以后,大同市成立了耍孩儿专业剧团,1980年,应县民营耍孩儿剧团成立。先后培养出“小飞罗面”薛治国、李永莲、李茂修、孙大军、李立芬等新一代演员,使这个稀有剧种得以传承。

2008年,朔州市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成立,这是一个民营性质的演出团体。剧团成立以来,将应县木塔文化、梨花文化与耍孩儿艺术相结合,除演出耍孩儿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目外,还演出了现代戏《巧遇》、《禾就笑起来》、《大春满应州》、《调包计》、《致富村的笑声》等。

山西省大同市耍孩儿剧团演出的《猪八戒背媳妇》又名《扇坟》,是耍孩儿优秀剧目《狮子洞》中的一折,曾在2007年参加“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晋京展演”。主要剧情为: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遇到妖怪,孙悟空与猪八戒分头寻找师父,八戒懒惰,悟空遂化作扇坟少妇,戏弄八戒,促其醒悟,不敢再有非分之念。剧情极富戏剧性。

孝义碗碗腔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是流传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的孝义市及周围市县的地方剧种。因它的伴奏乐器中有一种类似“碗碗”的铜铃,因此得名“碗碗腔”。

在孝义当地,很早就流行一种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皮影说唱艺术。清代光绪初年,因旱灾而东渡黄河来到山西晋南曲沃、晋中孝义一代的陕西饥民当中,有一些皮影艺人,他们将陕西皮影带到此地,开始在此卖艺谋生。很快就被早已喜欢看当地皮腔影戏的百姓所接受,日久天长,这种艺术与中路梆子、皮腔、汾孝秧歌等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渐渐融合,形成为有别于陕西同州皮影、具有了汾孝地方特色的新兴地方剧种。

孝义碗碗腔的唱腔分为两种形态:皮腔和碗碗腔,这两种声腔均来自孝义皮影戏,即纸窗皮影唱皮腔,纱窗皮影唱碗碗腔。皮腔因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故亦称“吹腔”。一种为四句体,“起承转合”结构,艺人多称为“平板(慢板)”,加锣鼓点称为“流水”;另一种是可以多次反复的上下句唱腔,艺人称为“垛板”。

伴奏分武场和文场。碗碗腔因有一碗状铜铃参与伴奏得名,属特殊的板腔体结构,不能以常规的板眼来规范节拍。

碗碗腔演唱的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多用“虚词假声腔”。假声唱法分两种:一种是“二音子”;另一种是“尖音子”,“尖音子”是在“二音子”基础之上再翻高形成。

孝义碗碗腔剧本语言通俗生动,剧情简单易懂,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碗碗腔表演上主要运用我国戏曲的传统程式,适当吸收皮影戏中人物的表演动作。演唱时,小生、小旦、青衣真假嗓结合,吐字多用真声,拖腔多用假声;老生、须生、老旦、小丑全用真声;花脸多用喉音和脑后音。演出中并有重唱、齐唱、伴唱等形式。唱词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也有五字句和“三不齐”(长短句)。通常为上下句结构,也有“单句送”,即七字句上、下句的唱段,结束时只唱一个上句,曲调慢声而下。

碗碗腔的传统剧目很多是从梆子戏和木偶戏中引进的,著名的有《逼尘珠》、《九联珠》、《花柳林》、《抱沙亭》等;1950年皮影艺人首次演出了现代剧目《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等;新时期编演的优秀剧目有《柳树坪》、《三上桃峰》、《风流父子》、《风流姐妹》、《风流婆媳》、《酸枣坡》等,这些剧目尽管产生在不同历史时期,却都为凝聚民族精神、繁荣民族艺术、活跃民众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成立于1959年的孝义碗碗腔剧团,是山西吕梁唯一的碗碗腔剧种专业表演艺术团体。也是碗碗腔剧种由皮影戏声腔正式向真人表演的实践者和承载者。在演出传统剧目的同时,尤以创作演出现代戏见长,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演出了《柳树坪》;七十年代演出了《三上桃峰》、《孝河新曲》;八十和九十年代,以孝义碗碗腔剧团的梅花奖演员张建琴为代表的团队,创作演出的《风流父子》、《风流婆媳》、《风流姐妹》(“风流三部曲”),历经二十多年,至今久演不衰,成为孝义碗碗腔剧团的保留剧目;新世纪以来,该团又创作演出了《酸枣坡》、《仁义巷》、《打老婆》等,其中《酸枣坡》作为主旋律作品,获得了山西省委宣传部2005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

山西省孝义市碗碗腔剧团演出传统小戏的《打老婆》,取材于皮影同名传统折子戏,曾作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晋京展演”。主要剧情为:丈夫狗蛋儿因惧怕人称“母老虎”的妻子虎兰,将借钱给同村寡妇之事谎称为赌博输钱,被妻子虎兰责打,后经述说情由,夫妻重归于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张建琴扮演的虎兰,生动而恰如其氛的表现了女主人公要强、倔强的性格特征,极具生活情趣。

曲沃碗碗腔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流行于山西省曲沃县一带,是由民间皮影艺术衍变而来的一个戏曲剧种。因其乐器中有小铜碗,配有月琴形成独特音乐风格而得名。

曲沃碗碗腔的音乐和唱腔清新亮丽、委婉缠绵,蕴含着大量黄河流域的民歌风味。在人物举止造形上,碗碗腔又像剪纸艺术一样,浪漫而富有诗意,乖巧间透露美感,夸张中升华生活,这种表现人物的手法,在其它剧种里是很少见的。

碗碗腔原系陕西东部华阴、大荔一带皮影戏的唱腔。据说清朝末年,陕西大荔一带连年荒旱,陕西皮影艺人逃荒至晋南、晋中,搭台卖艺谋生,当地人见而爱之,纷纷效仿,于是得以流传。形成了曲沃碗碗腔。也有老艺人认为曲沃碗碗腔是由陕西经商的商人引入,当地人喜欢并效仿,遂得以流传。

皮影戏初入曲沃时,仅限于在乡村土台、门庭、街口临时搭台演出。因其演出形式活泼,曲调动听,加之班社小,收费少,一些家庭遇到喜庆之事亦可请来小戏班,以示庆贺,所以皮影戏很快风行。

民国初年,曲沃碗碗腔进入兴盛期,出现很多班社,主要有“陈小班”“大富班”“保子班”等,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每年的元宵节和七月古庙会期间,各流派竟相在曲沃县城开台。上演剧目的内容以神话戏和武打戏为主,也有一部分是专供红白喜事和还愿的演出剧目,演出的范围扩大到了解州、绛州等周边地域。

同类推荐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参禅要义

    参禅要义

    本书是果如法师近年来参禅说禅总结性的著作。内容有参禅入门、禅学要义、悟禅要诀、禅式生活、禅的参悟、禅的修炼等。本书将帮助读者快速地从一心直接进入无心,然后无心也不住,到达真心,顿时从那境界里出来,发觉一切本来如是。这就是本书讲到的禅门参禅配合棒喝的威力。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本书从饮食探源、饮食思想、饮食礼仪、饮食器具、饮食流派、饮食典故、饮食典籍等方面出发,从各个角度呈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全貌。
  •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懂日本: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并且深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人双重性格产生的根源。全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上香坟

    上香坟

    一百五十年前,金家曾收到一封书信,写道“葬世荒漠,活即为死,死即得生”。五十年前,金老九一行人带着一本旧书前往荒漠,从此音信全无。五十年后,断指老人带着一个孩子安居荒村,从此为巨坑添纸烧香。老人为何一夜失去双眼?金老九一行人为何离奇失踪?诡异的荒漠和那旧书到底有何关系?这一切的一切只等这孩子去寻找,也许他将找到自己,也许他会被......
  • 道法幽幽

    道法幽幽

    “这个世界上,没有科学解释不了的事物,哪怕是道法也一样。”━┳━━┳━“线条被击碎,力量失去束缚,世界重归注视,王的战争重回大地,所有的一切都会回归起点。”━┳━━┳━“这个世界上只有强大的力量才是真正的王道,我的王道!”━┳━━┳━“你,经历过绝望吗?”━┳━━┳━“主人,我终于,终于又见到你了!”━┳━━┳━“姐姐,我一定会找到你的!”━┳━━┳━(书荒了,无聊了,点进来看看吧,不会后悔的,萌新的第一本小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主持词写作要领与范文

    主持词写作要领与范文

    重大节庆活动主持词,是在重要节日里,为庆祝节日的到来,主持人在活动上所发表的讲话。
  • 撞鬼经

    撞鬼经

    人生在世,生与死轮回不止,因果循环生生不息。无论是好的前因,还是坏的结果,都逃脱不了因果轮回之苦。所以,人生短暂,多多行善,为前世,为今生赎罪,为后世积德造福。多行不义必自毙,夜路走多了难免会遇到鬼,小心,索命的孽障就在你身边。【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词综偶评

    词综偶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祭祀

    海祭祀

    有人说,夜深人静的时候,千万不可凝望深海,那里有一切的起源,一滴无垠水淹没一颗星球,一捧海沙,可以填满虚空,就连那黑暗,都是在日日夜夜的无休无止祭祀中诞生。祭祀何所故?窥视不朽传奇。
  • 君子亦圭璧

    君子亦圭璧

    一分情缘,一分欢喜。两处相思,两处忧思。三生有幸,三世有你。“你是我的意中人,不管你是谁,我都能找到你。”
  • 誓成神话

    誓成神话

    重生回到末日前,在别人称王称霸争地盘的时候,我已称神
  • 石遗室诗话

    石遗室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二册)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二册)

    福尔摩斯虽然是阿瑟·柯南道尔笔下塑造的人物,但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他以最有趣、最引人的手法,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引起共鸣:人们都有探索黑暗与未知的好奇,也都有找出真相、伸张正义的向往。就在事实与想象里、在假设与证据间、在科学理论与小说创作下,人们心中都有福尔摩斯的影子!福尔摩斯的冷静、智慧和勇气,在悬疑紧凑的故事情节里是最值得玩味的。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推理分析是破案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鉴识科技应运而生,为侦案工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帮助,但这位神探的博学多闻、细心耐心、追求真理、坚持原则的特质,应该是这套书背后所要传达到的重要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