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7200000006

第6章 姚广孝故里(2)

朱元璋初定天下,为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分封藩王,他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全国各地,以夹辅皇室。洪武三年四月,分封藩王告太庙礼成,朱元璋在奉天门及文华殿举行宴会,对群臣说:“昔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徒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道”(夏良胜《中庸衍义》卷十引)。诸王就藩最早是洪武十一年,秦王就藩西安,晋王就藩太原。随着诸王逐渐长成,纷纷就藩各地,分列在各个军事要地。《明史·诸王列传》记道:“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燕王朱棣为朱元璋第四子,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因为屡败元朝残馀,深得朱元璋欢心,令他节制沿边士马。

各藩王世袭镇守各地,既削弱了地方官吏的权力,又形成了比元代中书省权力要大得多的半独立政权,它的发展趋势,必然构成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洪武九年,山西平遥训导叶伯巨上书论事,其中之一就分析了分封的祸患:“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并举汉初“七国之叛”和西晋“八王之乱”为例,指出“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明史·叶伯巨传》)。朱元璋大怒,叶伯巨被逮,死于刑部狱中。但他说的分封祸患,在朱元璋崩后不久就降临了。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崩,因皇太子朱标已于二十五年病死,就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统,是为惠帝,诏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朱允炆即位之初,就与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先后将周王朱橚、岷王朱楩、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废为庶人,或徙或拘,湘王朱柏则罪以伪造钞和擅杀人,阖宫自焚以死。在朱允炆眼里,燕王朱棣更是心腹大患。据《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记载,当年十一月,黄子澄对朱允炆说:“燕王久称病,日事练兵,且多置异人术士左右,此其机事已露,不可不急图之。”朱允炆复召齐泰问道:“今欲图燕,燕王素善用兵,北卒又劲,奈何?”齐泰回答:“今北边有寇警,以防边为名,遣将戍开平,悉调燕护卫兵出塞,去其羽翼,乃可图也。”朱允炆采纳了这个建议。建文元年三月,命都督宋忠率兵三万屯开平,都督耿瓛练兵于山海关,徐凯练兵于临清,移北平、永清两卫军于彰德、承德,准备袭燕,另任张昺为北平左布政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司,受密旨伺察朱棣动静。

再说姚广孝,洪武四年诏取高僧,他因病而罢。八年又诏通儒学僧出仕,他赴京师,礼部考试中式,但不愿为官,赐僧服还山。十五年高皇后崩,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僧录司左善世,就举荐姚广孝,朱棣与他谈得十分契合,于是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他出入燕王府二十馀年,时常屏去侍从,与朱棣密谈。《明史·姚广孝传》记道:“及太祖崩,恵帝立,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燕邸,故元宫也,深邃。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瓴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靖难之役,向以为是姚广孝怂恿而成,野史笔记里更有生动的故事,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一就说:“太祖将封十王,每王择一名僧辅之。姚广孝自请于文庙曰:‘殿下若能用臣,臣当奉一白帽子与大王戴也’(王字加白为皇帝皇字)。文庙默会其意,竟请得之。广孝遂从至燕。一日寒甚,广孝侍宴,文庙命句云:‘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广孝应声曰:‘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文庙大喜,自是靖难之谋决矣。”其实,这也过分夸大了姚广孝的作用。在当时形势下,朱棣想要保住性命,惟有发动靖难、篡取皇位一条出路,诚如谷应泰说:“非帝杀王,即王弑帝”(《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姚广孝的建议,只是与朱棣的心思不谋而合而已。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誓师靖难,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并去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战事历三年,至建文四年六月,燕师自瓜洲渡江,十三日进逼都城金川门,谷王朱橞、李景隆等开门迎降,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十七日,朱棣即位,是为成祖文皇帝,诏改明年为永乐元年。

论靖难之功,以姚广孝最为卓着。朱棣御制《姚少师神道碑》说:“及皇考宾天,而奸臣擅命,变革旧章,构为祸乱,危廹朕躬。朕惟宗社至重,匡救之责,实有所在。广孝于时,识进退存亡之理,明安危祸福之机,先机效谋,言无不合,出入左右,帷幄之问,启沃良多。”《明史·姚广孝传》也说:“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与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朱棣即位不久,即拜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司。永乐二年,进而拜资善大夫,擢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留青日札》卷二十七记道:“及太孙就学,命设讲席于文华殿之东,复令广孝及翰林内阁诸臣侍焉。九年考满,为壬辰二月,给与诰命封赠祖菊山、父妙心,俱赠资善大夫,祖母周氏、母费氏,俱赠夫人,并本身,凡五道。终身不蓄发,不娶妻。”朱棣对姚广孝很是敬重,与他说话,呼少师而不名,命他蓄发,不肯,赐他宅第及两宫人,也不受,终年居住寺院里,冠带而朝,退仍缁衣。尝监修《太祖实录》,又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永乐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姚广孝卒,享年八十四岁。朱棣不胜哀悼,辍视朝三日,令有司为治丧,追封荣国公,谥恭靖,落葬房山县东北西十里,并御制《姚广孝神道碑》,起首就说:“朕惟商宗得傅岩之叟,以佐中兴;汉高用赤松之流,以成大业。盖天之生斯人也,岂独偶然哉。”在朱棣眼里,姚广孝就是傅说、赤松子一流人物,似乎没有姚广孝,也就没有永乐的天下。

据《明史·姚广孝传》记载,洪熙元年,姚广孝配享成祖庙庭。至嘉靖九年,世宗朱厚熜对阁臣说:“姚广孝佐命嗣兴,劳烈具有。顾系释氏之徒,班诸功臣,侑食太庙,恐不足尊敬祖宗。”于是就移祀大兴隆寺。不久,大兴隆寺失火,又移祀大隆善护国寺,即都人通常说的崇国寺。《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三记寺中有姚少师影堂,“木主题推忠报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姚广孝,像露顶袈裟趺坐,上有偈,署独庵老人题。独庵,少师号也”。

姚广孝的画像不止一幅,不但大兴隆寺有,崇国寺、仰山寺等处也有,造像也不一样。王世贞《吴中往哲像赞》说:“他纪闻又云,尝见其像大兴隆寺,红袍纱帽,秃顶而肥。今像乃永乐三年笔,七十有三矣,面皴瘦而白须飘然,恐未真,乃以意摹得之。”《留青日札》卷二十七也说:“今寺中有方面、红袍、玉带、髡顶、戴唐帽像者存焉。”画像上都有他的自赞自跋。《长安客话》卷一记道:“京师有姚少师画像,面大方肥,红袍玉带,髡顶上戴唐帽。今崇国画像犹是僧服,姿容潇洒,双睛如电光之灿。像赞云:‘看破芭蕉柱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有时摇动龟毛拂,直得虚空笑点头。’盖本色衲子语。跋云独庵老人自题。独庵,少师别号也。”《日下旧闻考》卷一百零八引《郊亭诗话》记道:“北京仰山寺有姚少师画像,自赞其上,云:‘这个秃厮,忒无仁闻,名垂千古,不值半文。’”又《逃虚子诗集补遗》有《少师真容自跋》,曰:“幼读东鲁书,长习西方教。抹过两重关,何者为悟道。不厌山林空寂,不忻钟鼎尊荣。随缘而住,任迟而行。犹孤蟾之印沧海,若片云之浮太清。了无他说,即此便是人间。我更何如,手里素珠一百八。”他的自赞自跋,既体现了释儒兼容的思想,也知道后世会对自己如何评价,很有自知之明的。

仰山寺的那幅画像,吴宽是看到过的,《过仰山寺观姚少师僧服小像》诗曰:“城里僧庐掲仰山,姚公于此昔投闲。顾瞻图画长廊外,拂拭尘埃破壁间。困虎封侯头可相,真龙识主手亲攀。朱衣玉带宫师贵,最爱跏趺静掩关。”“困虎”句有个出典,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十八引《卓异记》说:“姚广孝尝游嵩山佛寺,遇袁珙,珙相之曰:‘宁馨胖和尚乃尔耶,目三角,影白,形如饿虎,性必嗜杀,他日刘秉忠之流也。’广孝大笑。”这还在姚广孝未遇之时,袁珙说他是刘秉忠一流人物,点破了他的心思。刘秉忠,初名侃,隐武安山中为僧,更名子聪,忽必烈在潜邸时,就留赞大计,人称聪书记。忽必烈即位,令其还俗,赐名秉忠,拜太保,参预中书省事,创议以中都(今北京)为大都,改国号为大元,规模制作,皆由其一手草定。值得一说的是,朱棣赐道衍名“广孝”,也是有意与“秉忠”相对的。

永乐二年六月,姚广孝回了一趟相城,他在《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里说:“六月奉命,命往苏、湖二府赈济饥民,赐玉带一条、钞一千锭,就还乡里。广孝以上所赐钞帛分遗亲族邻旧,皆使得沾圣泽也。”相传姚广孝这次回故里,受到亲朋好友的冷落,《明史·姚广孝传》说:“其至长洲,候同产姊,姊不纳。访其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复往见姊,姊詈之。广孝惘然。”《元明事类钞》卷十七引《明世说》说:“苏郡隐士王宾,素与姚少师善,及少师靖难,宾愧其所为,不与接。少师屏骑从以往,宾不纳,因徉问为谁?曰:‘是昔日道衍也。’不应。少师大呼曰:‘不弃旧雅,容老僧一见乎?’答曰:‘吾方割薪忙不暇也。’”文震孟《姑苏名贤小记》卷上也说:“余闻之故老云,少师既贵,访先生。先生方盥,掩面走。”

当时舆论认为,朱棣躬冒不韪以争天下,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诸大臣纷纷被杀,若然追原祸首,都出自姚广孝的谋划,亲朋好友对他冷落,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王宾《光庵集》有《永乐赈济记》,说“六月,闻少师公奉宣圣天子恩命赈济,四野莫不欢忻”;“少师公督州县急发米赈济,思人之饥,犹己饥之,如古后稷如然”;“少师公当炎热不惮烦劳,亲往县道,一一赈济,又责县官去年多以淹报熟,致田家甚困,不能深体圣天子子养亿兆之心,人人又莫不欢欣,乃知朝廷大臣为国爱民如此之至”。可见王宾对他不但不冷落,还满口称赞。王宾卒后的永乐七年,姚广孝为作《王光庵传》,称王宾为“奇人”,对他的孝道和高节推崇备至。这篇传记,由韩夷镌刻于石,后收入《逃虚子集补遗》、《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十。由此可见,两人交契始终如一,流俗之辈为贬低姚广孝,编出种种故事来,自然是不可信的。诚如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所说:“世盛传仲光诋娸荣国,方盥却走,终身不见。吴儿委巷妄语,流误史家,不可以不正也。”

姚广孝此次回相城,见妙智庵已颓败不堪,就斥资重建,并在庵中设姚氏祠堂。他在《相城妙智庵姚氏祠堂记》记道:

“每念相城故里垅墓既无,祖业何在,岁时祭扫,曾不可得,言于此,无任哀悼。惟妙智庵独存,庵乃宋宣和间赐紫法章大师所建也,距今三百三十馀年,其间兴废非一,僧亦零落殆尽,仅存修学一人守其香烛。俄学来告曰:‘庵宇年远,梁木腐坏,不堪修理,虽欲革故鼎新,无力为之,奈何?’余谓学曰:‘妙智乃吾昔受经之所,吾合为也。’即捐贿购材,倩佣力撤去故宇,重为创造,虽非大规模,比旧壮丽有加。始于十二年甲午秋八月,完于十三年乙未秋八月。复敦良匠雕妆西方三圣像位,于两廊塐十八大阿罗汉像,列于观音殿之左右。至于翻经之室,庖湢之所,几榻椅案,凡器用之物,无不毕备。于是设立祖父母祠堂于西廊,可岁时遣人祭祀,庶可以寓吾孝思也。”

妙智庵只是水乡村落里的小小兰若,如果没有姚广孝这层关系,大概早就湮没无闻了。姚广孝卒后,庵中的姚氏祠堂改为姚少师祠堂,据说还有敕赐碑文。至明代中叶,妙智庵不但香火旺盛,更以圃中牡丹为远近所知。沈周是相城人,他有一首《妙智庵牡丹》,咏道:“我来借看富贵丛,僧房认是赁宅中。去年看过今又到,花若迟我含春风。毵毵白发虽不称,未许花前无我侬。慈恩在前妙智后,今古乐事将无同。古花已见古人醉,今花还对今人红。一觞一咏雅而乐,何用羯鼓敲逄逄。冠裳颠倒插花舞,强以筋力追儿童。莫教错认白太傅,自是颓然田舍翁。”至光绪年间,里人姚文潞又募修了庵中的正殿,以后就逐渐圮败了。

当我寻访到妙智庵的时候,落日馀辉正照在斑驳陆离的山墙上,照在庵外的几株杂树上,很有一点荒芜的景象。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妙智庵就改为粮库,后来粮库搬了,几栋老屋,风雨飘摇,直到近年才稍事修葺。今正殿、后殿和西边廊屋仍在,朝南山门的部分梁架、斗栱还留着明式结构。正殿很小,说是有块什么碑嵌在壁间,看守人赤着膊赶来开门,里面黑铁抹搭,也看不清楚什么,只见须弥座上有个小偶像,上下挂了些红绿绸条,小香炉里还有残香,小烛台上淌满蜡泪,很像一个土地庙。从妙智庵的那条曲折土路上出来,顺便又去看了一下灵应观,它坐落在镇上,也是在五十年代改为粮库,占地比妙智庵大,但仅剩一座玉皇殿,大概是咸丰初重建的,虽经过改造,但基本结构未变。旷场上有三座圆而高的粮仓,建于七十年代“以粮为纲”的时候,如今已非常少见,当地人称为“蒙古包”。同行的朋友说,这种砖木结构的圆形建筑,造型很特别,如果用来作为现代美术馆,倒是十分适宜的。

沧海桑田,历史本来就是这么回事,寻古访幽,往往就是这样让人茫然,什么姚广孝的青灯黄卷,什么姚广孝在与席应真喁喁而谈,真是一点也联想不起来。

驱车回城,夜色已浓,但吹来的还是热风。我记起姚广孝的《蠡口夜归》。那是某年夏夜,他从蠡口乘船回相城,诗曰:“日没渡口昏,水风着人热。渔灯带萤火,微光互明灭。舟人报水程,路远行欲歇。故山不分明,目尽心力绝。遥想山中人,待人仍待月。”如今自然看不到渔灯了,那微亮的萤火,也已给明亮的车灯照得一点儿也没有了,古今人不相及,正是没有办法的事。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的地名都给混淆了。相城在苏州历史上算是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不知何年也不知为什么,竟然给那“相”字加了个三点水,成了湘城,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真是莫名其妙的事。既谈历史,地名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因此我还是写作相城。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八日)

同类推荐
  • 爱的痕迹,若浅若深

    爱的痕迹,若浅若深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会经历一些情感的波折。随着生命中的情感路线越走越远,募然回首,往事在印象的记忆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些在生命中涌动过的人,在心灵的深处那片被爱踏足过的芳草地,是否还保留着一份珍贵的情感借以回味逝去的时光,只是我们终将错过了,一些可以陪伴一生的人。总有一些感叹,在我们灵魂的悸动中,如同昙花的闪现,梦境一般摇曳起光阴的故事,当泪水悄然滑落的瞬间,我们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生命行走的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抓住幸福和美丽,只是我们都没有好好去珍惜,再多的回忆也只能付水东流,成为一生的遗憾。
  • 海潮大声起木铎:陆建德谈晚晴人物

    海潮大声起木铎:陆建德谈晚晴人物

    本书稿包含五篇正文和一篇附录,其中前四篇主要议论了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的作品价值和思想,最后一篇记录了护国战争前后严复和梁启超关于国家治理的“对话”,附录是一篇访谈,记录了作者对民国初年的国家治理的观点和看法。
  • 触摸四季

    触摸四季

    本书实际上记载了无数触摸心灵的故事。体现了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和关爱。
  • 家乡那方水土

    家乡那方水土

    诗文集《家乡那方水土》即将付梓出版,捧读书稿,心头沉甸甸的。这是一部述说乡情、描绘地域风物的作品。书中收入散文、随笔、诗歌41篇(首),系34位临胸籍游子的集体创作。这些作者均是当前活跃在全国宣传文化战线上的知名人士,他们中既有作家、诗人、书画家,也不乏党政机关干部,各大媒体的记者、编辑、总编辑。这些作品或清丽隽秀,或大气磅睛或深刻凝重,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家园故土的深厚情感和殷切期望。这些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至情至性,有真挚的亲情,质朴的乡情,还有醇厚的风情。无论是追忆怀旧、钩沉探轶,还是写景记游、状物抒怀,无不感情炽热,文采斐然,充满生命的质感和亲情的温度,不仅蕴含了浓郁的家园情结,更张扬着强烈、鲜明的家国情怀。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13个先锋小说家、43个先锋诗人、11个先锋评论家——共278篇各种题材的先锋作品凝结成这吓人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读本。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翻开杨黎主编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绝色总裁的娇辣妻

    绝色总裁的娇辣妻

    南庚言浚—长相绝美,身份神秘,被她谑称“人妖”,彻底惹恼了他,“死人妖,你靠这么近,想做什么?”“表现我的卑鄙啊。”“我管你卑不卑鄙,把包还我就是。”“还你,也不是不可能……”盯着她绝美的丽颜,他语出惊人,“只要你嫁给我。”
  • 带着动物闯废土

    带着动物闯废土

    末世废土,猎户小哥凭【兽语系统】纵横天下!书友群:1042856486本书又名:《我真的不想当百兽之王啊》《当我的宠物太刺激了》《百万动物大军养成计划》《废土就应该这么玩》
  •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上辈子,因为爷奶将苏敏爸妈上缴的钱偷偷贴补给了养了儿子的二叔家里,苏敏一家子只能蜗居在村子里的老房子里,父亲更是因为没钱治病而早早的离开人世。意外而亡的苏敏重生在了自己十三岁的时候。这辈子,父亲还没有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母亲也是健健康康的,这个家还完整。这辈子,苏敏决定,一定要改变家人的命运,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
  • 龙珠战士修真行

    龙珠战士修真行

    地球青年看龙珠时,电脑发生爆炸,穿越异界,不过穿越自然有福利,和沙鲁融合,竟而拥有了沙鲁体内所有的龙珠战士血脉。召悍弟,抢美女,修真世界逍遥游战强敌,败猛士,龙珠战士修真行
  • 呆萌邪王妃:王爷,我记性不好

    呆萌邪王妃:王爷,我记性不好

    小姐,小姐,你快醒醒啊,不要吓奴婢啊小姐……”一个身着古代装的小丫头带着哭腔在繁华的京城街道上摇晃着妃萌玖。妃萌玖慢慢的睁开眼睛。“这是哪儿啊?”妃萌玖左右看了看。“小姐,你终于醒了,这里是京城啊?”婢女终于不在哭了,抹了一把泪在自己的衣袖上。
  • 灵猫志异..more

    灵猫志异..more

    一个年青人来到一个灵异世界,扫荡一切邪恶,为民伸张正义。
  • 羲天变

    羲天变

    羲天当道,天下民不聊生。三个为梦想而奋斗的青年毅然放弃了原本安宁的生活,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少年身怀着至宝,不断的奋斗着。终有一天会成为至强。天地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你还在等什么?修炼,本就是逆天行道,既然没有一路顺风,那么就勇敢的击破困难吧。
  • 荣爷的娇宠

    荣爷的娇宠

    顾云初的记忆里,有一个人被她牢牢地记得,他叫荣锦。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圣道之魂

    圣道之魂

    一个渡劫期的修真者渡劫失败,本以为会魂飞魄散,却不料穿越到异界大陆,从最低层的武者开始,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在帝王之上在天意之下冰与火生与死谁是最后的胜者手中的剑无论怎么凌厉,也斩不断强大的宿命。你与命,究竟谁会赢。这里离你想要的世界究竟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圣道之魂QQ群已建立,喜欢此书的朋友可以加入QQ群一起交流一下。群号:3507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