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5900000013

第13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重建(3)

这个转变自然有其意味深长之处。也是我们今天再次讨论这个问题的重新出发点。鉴于小说是唐代新兴的民间文体,且从唐代三篇传奇谈起。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许尧佐的《柳氏传》,叙诗人韩翊与歌姬柳氏因天宝之乱睽隔一方,柳氏为蕃将沙咤利所劫获。韩翊返京,咫尺天涯,难以相见,偶与虞侯许俊谈及。许素以材力自负,“乃衣缦胡,佩双鞬,从一骑,迳造沙咤利之第。候其出行里余,乃被衽执辔,犯关排闼”,谎称沙咤利急病,亟招柳氏。“仆侍辟易,无敢仰视。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引裾而前曰:‘幸不辱命。’四座惊叹。”最后由侯希逸上书皇帝,具呈始末,而以别赐沙咤利银钱,保留了大团圆结局。叙事背景发生在唐王朝借助回纥吐蕃平息安史之乱,收复长安后蕃将恣行不法,造成朝廷律令名存实亡。要讨回公道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只能各自相机行事。这也是代宗时期的政治现实。所以许俊之作为,被作者推许为,被作者推许为“义切中抱”。《本事诗》同题所述故事中,许俊也曾言“寮尝以义烈自许”。

而沈亚之《冯燕传》则提供了另一类型的描写市井生活的文本。冯燕本市井豪强不肖,素以击球斗鸡闻名于里。后因杀人出亡,匿于滑州,与渔阳牙将张婴之妇有奸。一日张婴忽自外还,冯慌忙潜藏,却将巾帻落于床上,不意张婴醉酒不醒。为怕撞破奸情,冯燕情急之下,目示巾帻,欲携之逃走,不料妇人授之以刀。他“熟视”久之,却挥刀直斩妇人,携巾逃逸。天明案发,张婴以杀妻诬服。临刑将死,而冯燕却于围观中排挞而出,坦承“吾窃其妻而又杀之,当系我。”获得官府、舆论的极大同情,遂蒙恩诏赦罪,连滑州的死刑犯人也一概免死。文后有作者“赞曰”:

“余尚太史言,而又好叙谊事。其宾党耳目之所闻见,而为余道。元和中,外郎刘元鼎语余以冯燕事,得传焉。呜呼!淫惑之心,有甚水火,可不畏哉!然而杀不谊,燕·白·不·辜,真古豪矣!”(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明言此事为“纪实文学”,而且是被当作“谊事”的“平民史传”写作的。窃以为此文之“谊”与欧史所述“忠谊”,正与前述侯彝故事中“好侠尚义”之“义”互训,“不谊”即为“不义”。

这种风习还可溯源。《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

“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注言:

注言:

“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

而“私情馈遗”通常正是“谊事”的物质化。民间社会如此用“义”,倒也名副其实。

又李亢《独异志》卷上:

“唐大历中,万年尉侯彝者,好侠尚义,常匿国贼。御史推鞠,理穷,终不言贼所往。御史曰:‘贼在汝右膝盖下。’彝遂揭阶砖,自击其膝盖,翻示御史曰:‘贼安在?’即以鏊贮烈火,置其腹上,烟火蓬勃,左右皆不忍视。彝叫曰:‘何不加炭?’御史奇之,奏闻代宗。即召对:‘何为隐贼自贻,其苦若是?’彝答曰:‘贼,实臣藏之,已然诺其人,终死不可得。’遂以贼故,贬为瑞州高安尉。”

负责治安的现职官吏,竟然敢于“常匿国贼”,即使以今天眼光看来,这个指控也是很严重的。但是侯彝却因“然诺其人”,居然任凭拷掠,且又自加刑责,坦然承认,却又坚不吐实。更奇怪的是上奏皇帝以后,最终受到的惩罚不过是贬谪岭南,依然为官。如果不是出自记载,后世之人万难相信。作者谓其“好侠尚义”云者,似乎与他抗拒国家朝廷两不相涉,或本来就是他“好侠尚义”的具体例证。作者的这种立场颇可玩味,他究竟是赞同侯彝的“尚义”,还是赞美皇帝的宽容呢?

这些唐代故事,实已开启五代两宋市民社会中“异姓结义”和《水浒传》人物故事之端倪。中唐传奇的这些描述,上承司马迁《游侠列传》之“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若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的精神,下开后世侠义小说之先河。我曾有文论及“侠”代表着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可以参看。

(第四节)异姓结义

另一方面,“义”又是最富于链结性的汉字,具有多重组合功能,几乎可与儒家伦理中的任何概念组合。而组合功能的取得,应当与使用频率与社会范围成正比,不过大多属于唐宋之后赋予的新解。古今学者讨论“义”或者“正义”的论说亦伙矣,但多由典籍引论,概念推衍,鲜见从社会文化角度立论者。这里不妨以《三国志演义》开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开谈,渐及其他。

“异姓结拜”又称“结义”,是仿照“宗法亲亲”之“兄弟友于”观念,用盟誓明神的方式约为兄弟。此处的“义”最初仅通于“假”字,即洪迈所谓“自外入而非正者”,意谓非血缘之社会联盟,尚无道德规范的内容。这是因为传统中国社会基本上以宗法为主,这部分源于周部族的农耕文化及其“井田制”的制度,部分基于西周“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文化设计,以及西汉儒家“亲亲”理念的规范。钱锺书释《诗经·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时,先自设疑云:

“科以后世之常情,夫妇亲于兄弟,言夫妇相昵而喻之于兄弟,似欲密而反疏矣。”

复举多种经典之汉人注疏,说明“初民重‘血族’(kin)之遗义也。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家室之好。”又以《左传·桓公十五年》雍姬问“父与夫孰亲”,其母答云“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可知无分男女,观念亦称平等,皆以“血族”宗亲为上。此为先秦宗法社会之表征,而与宋代“平民宗法”显有不同。

汉代“以孝治天下”,故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第十九》尤其强调“兄弟手足”的“血缘之亲”:

“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

史书上最早记载“约为兄弟”,发生在中原之外的“西戎”和“南蛮”之间。《资治通鉴·周纪三·慎靓王十六年(壬戌,公元前299年)》: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

汉室建立不久,就屈尊纡贵,与匈奴俯首言和,“约为兄弟”。《史记·匈奴列传》:

孝文皇帝前六年,汉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郎中系雩浅遗朕书曰:右贤王不请,听后义卢侯难氏等计,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汉以故不和,邻国不附。……朕甚嘉之,此古圣主之意也。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遗单于甚厚。

两汉的和亲政策,实际上正是“约为兄弟”的继续。虽然存在着政治家之间一时利益的结盟,但是主要用于对付外族,可以看作是“和亲”政策的延续。在汉末动乱时期,北方已经出现了这类情形。以刘备为例,他未出山前,公孙瓒即“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又《魏志·吕布传》裴松之引《英雄记》曰:

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后之论者每质疑于刘关张是否曾经约为兄弟。以此观之,则由《三国志·关羽传》描述的“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看,自《三国志平话》以来小说戏剧铺叙“桃园结义”故事,虽不中,亦不远矣。

魏晋以后门阀制度大行,故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第六》还讥笑当时“异姓结拜”之风: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友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请注意“北人甚轻此节”之说,也证实了“结拜之风”是游牧民族煽炽风习。唐代犹矜尚门阀士族之风,彼此称谓亦注重家族大排行。“安史之乱”后家族或因战乱而离散,或因杀戮而失怙,骨肉悬隔,不啻云泥。唐室中兴,需要仰托回纥土蕃,则不能不师汉廷故伎。《旧唐书·肃宗本纪》:

“回纥遣其太子叶护领其将帝德等兵马四千余众,助国讨逆。肃宗宴赐甚厚。又命元帅广平王(按即唐代宗)见叶护,约为兄弟,接之颇有恩义。叶护大喜,谓王为兄。”

放下架子,曲意接纳,正是颜之推讥评的“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随着契丹、沙陀等族相继入主中原,五代结拜之风之风更盛。宋朝立国也未能免俗。周世宗的宰相范质(911~964)曾有“举世重交游,义结金兰契”的诗句,正好反映着赵匡胤所以能够“黄袍加身”的背景。虽然正史格于君臣有别,回避了当初与他平辈交游,“义结金兰”的记叙,但也透露出一些端倪。《宋史》列传第九、第十的传主都是骁勇善战的开国功臣,估计就是赵氏兄弟当年拜过把子的“哥们儿弟兄”。除了与赵氏结为姻亲者外,赵匡胤还曾对石守信等言“我非尔曹不及此”,称王审琦为“朕布衣交也”,对赵彦徽“兄事之”,与韩令坤“同事周室,情好亲密”,又“常兄事(慕容)延钊。及即位,每遣使劳问,犹以兄呼之”等等,即此之类。不难由此溯源,悬拟当年境况。后世小说《飞龙传》、《宋史演义》,以及戏曲《打瓜园》、《三打陶三春》等都演绎过此类故事,可知深入民心的程度。

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以今人之见,“忠义”一语究竟是联合词组,还是偏正词组呢?如果是偏正词组,则“义”即“尽忠效命”;如果是联合词组,则忠自“忠节”,即顾炎武《日知录》所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而“义”则类顾言“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职者与焉”,另有独立价值在。

宋人探讨非宗族社会人际间平等交往的内涵意义,续有新见,如王明清《挥麈录》卷四言:

“昔人最重契义。朋从年长,则以兄事之;齿少,以弟或友呼焉。父之交游,敬之为丈,见之必拜,执子侄之礼甚恭。丈人行者,命与其诸郎游。子又有孙,各崇辈行,略不紊乱,如分守之严。”此处所言“昔人”,是指北宋士大夫之间的雍容揖让,也是家族宗此处所言“昔人”,是指北宋士大夫之间的雍容揖让,也是家族宗法礼仪的社会延伸。“今俱不然”则是指南渡以后之事。洪迈《容斋随笔》卷九《朋友之义》也有针对性的感慨:

“朋友之义甚重。天下之达道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而至朋友之交。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绝。’见于《诗》。‘不信乎朋友,弗获乎上。’见于《中庸》、《孟子》。‘朋友信之’,孔子之志也;‘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子路之志也;‘与朋友交而信’,曾子之志也。《周礼》六行,五曰任,谓信于友也。汉、唐以来,犹有范、张,陈、雷,元、白,刘、柳之徒,始终相与,不以死生贵贱易其心。本朝百年间,此风尚存。呜呼,今亡矣!”

可知宋人谈论“义”的概念,已经超出士大夫家族之间的情谊,即俗所谓“世交”也者,实际上更偏重平等信义,患难互助,死生不渝,并再次强调“朋友”为“五伦”之一。

比较特别的是苏轼乡人唐庚的议论,他惟独欣赏关羽、曹操之间各自的亮节高风,尝议论道:

“羽为曹公所厚,而终不忘其君,可谓贤矣!然战国之士亦能之。曹公得羽不杀,厚待而用其力,可谓贤矣!然战国之君亦能之。至羽立效以报公,然后封还所赐,拜书告辞而去,进退去就,雍容可观,殆非战国之士矣!曹公知羽必去,重赏以赆其归,戒左右勿追,曰:‘彼各为其主也!’内能平其气,不以彼我为心;外能成羽之忠,不私其力于己,是犹有先王之遗风焉。吾尝论曹公曰:‘是人能为其善,而不能不为恶。能为善,是以能享国;不能不为恶,是以不能取天下。’”

承认关、曹这段故事,开创了一个新的价值标准,也算是为后世小说家搬演关羽、曹操的一段恩怨纠葛奠定了基调,也为北宋尊刘贬曹的议论,增添了新的道德角度。

由古及今,交游之寡众,既有技术进步致使交往信息频繁,思维演进渐至独特缜密细微;又有社会发展形成利益关合冲突,伦理变化促使亲亲睦邻扩展。种种缘由,遂使“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茫茫人海,知音难求”之感慨,发为古今同心之浩叹,而每以“子曰诗云”所述,悬为“大道之行”之理想。是以春秋伯牙、锺期之生前遇合,战国角哀、伯桃之死后相依,成为人生“可遇不可求”之一极。

更为后人钦敬艳羡的,还得数春秋时代的“管、鲍之交”。因为他们之间能够互相理解,虽经挫折,友谊弥坚,而且事功有成,名垂千古。这较之“隐逸偶遇型”的俞、锺,和“慷慨死义型”的羊、左,更符合儒家积极入世的宗旨,尤其是北宋“党争”中友朋间彼此砥砺,风节相尚的现实。

钱锺书《管锥编》论及汉代“‘交游’之事有二……交际以礼为重,而交友以情为主”时说:

“礼者,忠信之薄,缘饰以节文者也。同心合志,求声投契,以至于略名位而忘形骸,发乎情而永为好,情则忠信之未尝薄而不容文胜灭质焉。”

这强调道义之交是一种超越利害得失之上的形态。欧阳修在着名的《朋党论》中就揭示过“同心合志”的重要意义:

“所中者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义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义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其实把“朋友之义”说得最为透彻的,还要追溯到《论语·泰伯篇第八》: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差不多就是宋人追慕“古之高谊”的尽头。《三国志演义》所以不厌其烦地为关羽添加了“土屯约三事”、“降汉不降曹”、“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威镇荆州”、“大义归天”等系列情节,就是描着这几句话演绎的。而刘、关、张由自少小贫贱之交,到长期转战流离,奔波分合,再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有福共享”,再到相继殉义的“有难同当”,完成了全忠、全节、全信、全义的生命过程。其中体现出来的“同心合志”、托孤寄命、临难尽节,生死与共的情谊,又令管、鲍之交逊色多矣。后儒所以杜撰“桃园三结义”情节,并在盟誓中注入“上安社稷,下保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经世关怀,并以此作为异姓结义,君子之交的理想境界,才能发挥出持续、广泛的普世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几次标立普适的价值准则,如春秋时《管子》已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彰,国乃灭亡”之说;子思也有“仁义礼智信”之论。唐人柳宗元修正为“廉与耻,义之小节也,不得与义抗为四维。”说明连唐代理学宗师也还没有将“义”简单地作为“忠”的附庸,但总算开启了南宋理学重提“三纲五常”问题的先河。理学则特别标举“仁义礼智”。《朱子语类》卷六《性理三》谈“仁义礼智等名义”时,曾掰开揉碎地讨论到这个问题。当学生问:“仁、义、礼、智、诚、中庸,不知如何看?”朱熹的回答是“仁义礼智,乃未发之性,所谓诚。中庸皆已发之理。人之性本实,而释氏以性为空也。”然后以“四分法”强调“仁义礼智”的重要性。

后世提倡名为“八德”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一说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犹名《义勇军进行曲》。清注意,三千年间儒家提倡的价值准则中,只有一个义项是共同的,这就是“义”。可见“义”之为道,始终处于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核心。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询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询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深沉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深沉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分为《挚爱卷》《情感卷》《温馨卷》《深沉卷》四册,本套丛书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感恩作品发乎于心,动之于情,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激发起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沉,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珍藏的最佳版本。
  • 韩愈文集3

    韩愈文集3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本书让读者在世界文学背景下重新认识托尔斯泰的小说,并提高我们对其小说的理解。这本不朽的作品将托尔斯泰置于世界文学的中心,在世界文学背景下探讨托尔斯泰小说,将托尔斯泰的作品与司汤达、福楼拜、歌德、普鲁斯特、兰佩杜萨、马哈福兹的作品相联系,?对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及《哈吉·穆拉德》提出新的见解。《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学者的指南和灵感来源,始终清晰的阐明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化流动中的核心人物。更广泛的说,这本令人称赞的作品是二十一世纪如何进行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不仅提及托尔斯泰作为穆斯林倡导者的天赋,还展现了他在世界文学上最持续的影响力。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
热门推荐
  • 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合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门重生:复仇千金归来

    豪门重生:复仇千金归来

    继妹陷害她坐牢,不怕,有战墨君,分分钟钟让剧情反转。亲生父亲和继母要把她的妈妈从医院扔出去,不怕,有战墨君,分分钟钟把他们扔到海里喂鱼外公家的吸血鬼亲戚,逼迫妈妈要把他们的家卖掉,不怕,有战墨君,分分钟钟让他们欠下高利贷。前未婚夫为了帮继妹讨回公道,就在学校里败坏她的名声,不怕,有战墨君,分分钟钟让渣男贱女后悔莫及。自从遇到战墨君后,乔萱的人生就开了挂,一路绿灯,遇佛杀佛,遇魔杀魔,傲视群雄。夫人别怕,一条大腿不够就两条,两条不够就整个人,只要你开心就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道圣王

    武道圣王

    他,独孤樵自幼在深山跟随爷爷学习世间独一无二的奇功,异能者、古武者、修真者,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因为他是原始圣功的现代传人。
  • 祭妹文

    祭妹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光之圣女

    光之圣女

    主角王想因偶然得到创世神的物品并获得了传承,但唯一不好的是变成了女生,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新人写的变身小说,大家见谅啊!
  • 带着仓库空间闯末世

    带着仓库空间闯末世

    不同寻常的一年,当人们都以为,玛雅人的2012末世预言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谎言的时候,殊不知几十万面前在地球上消失的远古文明有重新的回到了地球上。瘟疫,气候天灾,变异丧尸,以及“他们”驯养的外星生命物种,这些的一切都将成为威胁当代人类生命的共同敌人。此时的邢晓峰内心是崩溃的,他崩溃的不是人类的末日要来了,而是因为他刚刚从平行位面的末日世界完成拯救人类的命运,这刚回来又要拯救自己的家园。还好他有自己保命的系统在,这个被称作是能量合成仓库的系统……只要有能量结晶,他就可以在这个独立仓库空间中合成想要的一切。看来他只能再一次拯救自己的家园了。
  • 男神,滚一边去

    男神,滚一边去

    许姗姗在结婚的前夕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替身,还是丧尸爆发之后,立马被推进去的替死鬼。她狠,她怨,是那对不要脸欺骗了自己所有的狗男女,她恨不得让他们坠入地狱,尝尝生不如死的感觉,试试被一点点啃咬的痛苦。这是一篇重生复仇文,也是一篇改变自己,重新遇到真爱的励志文,好吧,我承认有点狗血。
  • 淡墨无殇,夏末秋凉

    淡墨无殇,夏末秋凉

    她总在寻找一个温暖的怀抱,苦苦追寻,是否会得到他的青睐。
  • 时光天鬼刹

    时光天鬼刹

    时光,果然是个很美的名字,却没有给他带来光明。时光,时光,以后让我来做你的光吧。“时光,时光,你的名字真好听。”“时光,时光,我就喜欢念你的名字。”“时光,你会不会怪我不能陪你玩?”“听说下初雪的时候所有错事都会被原谅,时光,我想看雪。”
  • 克苏鲁年轮

    克苏鲁年轮

    不可名状的恐惧随时可能降临,当群星在正确的位置闪耀的时候,就是撕下他们伪善的面具的时候。炽热的流星伴着毁灭一切的烈焰坠落,将人类的世界彻底摧毁。直到那时,我们才会见证到,那操纵着世界的支配者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