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5900000015

第15章 忠节观念的确立(2)

“天佑中,唐宰相柳璨希太祖旨,僭杀大臣裴枢、陆扆等七人于滑州白马驿。时振自以咸通、乾符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尤愤愤,乃谓太祖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太祖笑而从之。”

宋人嘲笑唐臣之无节,还有以他事作譬的。《鹤林玉露》卷之六甲编“猴马”条:

“唐明皇时教坊舞马百匹,天宝之乱流落人间。魏博、田承嗣得之,初不识也。尝燕宾僚,酒行乐作,马忽起舞,承嗣以为妖,杀之。昭宗养一猴,衣以俳优服,谓之‘猴部头’。朱温既篡,引至坐侧。猴忽号掷,自裂其衣,温叱令杀之。呜呼!明皇之马,有愧于昭宗之猴矣。”

话题再回到李晟与“关公战蚩尤”的传说上来,谚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万人之敌”如关公,也有过不了的坡,也有伸手求援的时候。当年关羽败走麦城,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遭遇了三重背叛,包括战略盟友孙权、友邻部队刘封、孟达和荆州部将傅士仁、糜芳,使他维护中央政权的扶汉努力功亏一篑。这一次在故事中他没有失望。作为托梦沟通的隔代知音,李晟信守承诺,为他援手,终于赢得了胜利。

(第二节)推举忠节

晚唐名相李德裕左迁崖州时多有磊落不平之作,辑为《穷愁志》,相关还有《英杰论》、《近世节士论》、《朋党论》、《三国论》、《货殖论》等,能以“忧其君”之心,从容论及英杰豪侠之事。《豪侠论》笔端一转,说到了文士亦当“知义”:

“士之任气,而不知义,皆可谓之盗矣。然士无气义者,为臣必不能死难,求道必不能出世。近代房儒复问径山大师:‘欲习道,可得至乎?’径山对曰:‘学道者,惟猛将可也。身首分裂,无所顾惜。’由是知士之无气义者,虽为桑门,亦无足观矣!”

他是以“会昌排佛”着称的名相,所以指斥桑门释徒,也是表示他对“无气义之士”的极端蔑视。《近世节士论》又言:

“夫名节者,非危乱不显,非险难不彰。免鈇锧全性命者尚十无一二,况福禄乎?若使不受困辱,不婴楚毒,父母妻子,恬然自乐,则天下之人尽为之矣,又何贵于名节哉!”

这又是针对唐末士夫专注个人得失,阙失整体价值观念的激愤之词。于是他想到了关羽、张飞,在《英杰论》中说:

“蜀先主与关羽、张飞同卧起,而稠人广众坐,侍立终日,皆用此道,故能成功。夫御英杰,使猛将,与见道德之人,接方正之士不同也,不可以繁礼饰貌,以浮辞足言。宜洞开胸怀,令见肝肺,气慑其勇,恩结其心,虽踞洗招之,不为薄矣!禄山,夷狄之谲诈者也,非将门英豪,草莱奇杰,其战斗之气,击刺之才,去关、张远矣!天宝末,受专征之任,托不御之权,入朝赐宴,坐内殿西序鸡障之下,非其所据,果蓄异图,幽陵厉阶,至今为梗。盖恩甚骄盈,以至于此。倘以徒隶蓄之,岂有斯恨!”

也是对唐王朝待士不能开诚布公,不知良莠的摇头痛惜。“倘以徒隶蓄之”一语,是否意寓当时的宦官专权变乱朝政?李德裕夫妇死于大中三年(849年),二十多年以后黄巢起事(875年),再二十年唐王朝灭亡(907年),后世史家为唐亡罗列多种因素,价值体系失序也是原因之一。唐末已不可能产生敢于担当,勇于任责的“英杰豪侠”,满朝文武只能眼睁睁束手待毙,茫茫然引颈以戮了。

但是随着唐朝灭亡,五代更替,北宋初年“道德建设”仍付阙如。与范仲淹同为苏州人氏的丁谓(962~1033)是宋真宗时代的名与范仲淹同为苏州人氏的丁谓(962~1033)是宋真宗时代的名相,权倾一时,亦属能员干吏,曾有“丁谓施工”案例,运筹学至今为之延誉。他后来在仁宗朝以雷允恭案发牵连,以“交接内侍”,与女巫刘通妙奸,假造祥瑞,“语涉妖诞”,“籍其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等被贬。又因谄上骄下,以及“天书降神”中逢迎上意,而为时论及后人所不齿,号为“佞相”。从后果看来,他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仍然在于道德观念的欠缺,行事无所忌惮。在《王文正笔录》中王曾记载过他这样一段谈话:

“宰相丁公谓在中书,暇日语同僚曰:‘西汉高祖,如何主?’或曰:‘奋布衣取天下,观其创业垂统,规模宏远,实英雄主也。’丁曰:‘何英雄之有?张良导之左则左,陈平劝之右则右。及项羽既死,海内无主,天下自归之。盖随流委顺,于物无竞,一田舍翁耳!’又尝言:‘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不足信。乃史笔缘饰,欲为后代美谈也!’此虽近乎戏,抑斯言之玷。”

丁谓还真说到做到,对道德名节满不在乎。《宋史·寇准传》曾载:

“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这便是口语“溜须”的由来。丁谓贬谪之后,宋仁宗曾言:“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宰相王曾回奏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垚,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可知王曾对于丁谓的意见。只是丁谓断然不会想到,后世史家挑选出来的“忠良”楷模(或曰“文化英雄”),竟然就是他身边的师长以及同事、后辈。

《宋史》四百四十六《忠义传》沿袭了欧阳修《新五代史》的体例和说法,并延伸说:

“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范质、王溥犹有余憾,艺祖首褒韩通,次表卫融,以示意向。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代诸陋矣。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

我们在北宋党争中,实际上已经看到了这种求声投契,同心共济,始终如一的道义之交,说明欧阳修的确心口如一,说到做到。这也涉及到两宋道德信仰及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关公崇拜其实就是缘此脱颖而出,扶摇直上的。不妨以北宋的两次“新政”,即“庆历新政”和“王安石新法”(史称“熙宁变法”)为例,解析其价值取向的异同和后果。

“庆历新政”是以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士大夫革除积弊、振刷吏风的一次努力,庆历三年“章得象、晏殊、贾昌朝、韩琦、范仲淹、富弼同时执政,而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并为谏官”,石介作《庆历圣德诗》颂之:

“帝既擢任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数令条奏当世务。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然事有后先,且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能也。’帝再赐手诏督促,既又开天章阁召对,赐坐,给笔札,使疏于前。仲淹、弼皆惶恐避席,退而列奏,言十事: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减徭役,九曰覃恩信,十曰重命令。帝方信向仲淹等,悉用其说,当着为令者,皆以诸事画一次第颁下。”是为“庆历新政”,历时年余。

我们注意到,“庆历十议”中头四条都涉及用人标准的问题,第一条要求“复位文武百官磨勘,将以约滥进,责实效。”是加强对在任官员的监督检查;第二条“复位文武百官奏荫,及不得陈乞馆阁职事,将以革滥赏,省冗官也。”是主张节省使用官方人事资源;第三条“为天下举人先取履行,次取艺业,将以正教化之本,育卿士之材也。”是强调以科举选士标准引领教育方针;第四条慎重选择地方实权派官员,“将以正纲纪,去疾苦,救生民也。”九、十两条也是从政府如何建立“诚信”和“威严”两方面提出的建议。可以说,“庆历新议”的主要特点在于注重人事上“诚信”和实施财政上“节流”,渐进振兴。这当然是慢功细活,不能一蹴而就,与宋仁宗“以猛药起沉疴”的急切期待合不上辙,也许这才是“庆历新政”失败的真实原因。而王安石的“熙宁新法”踵继而起,则以财政上“不加赋而国用足”的“开源”实用政策和激进手段,许以必成,且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因而大得宋神宗及其继承者哲宗、徽宗的欢心。续后再论。

“庆历新政”亦有前因。景佑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讥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并上书讥切时弊,被贬知饶州。余靖、尹洙、欧阳修、蔡襄等上疏论救,皆遭斥逐,并被诬以“朋党”,是谓北宋“党争”之始。梅圣俞(1003~1061)曾寄《灵乌赋》以讽范氏,其言“凤不时而鸣,乌哑哑兮招唾骂于里闾。乌兮!事将乖而献忠,人反谓尔多凶”云云,意在规劝范氏等人明哲保身,勿再争谏。范仲淹则以同题之赋回复,其中有言:

“天听甚迩,人言曷病?被希声之凤凰,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谓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其实在当政之前,范仲淹《上执政书》已经提出了“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等革新纲领,略具“庆历新政”雏形。亦且自述“行求无愧于圣贤,学行有济于天下”,主张学术鼎革,“返古开新”,遂开风气之先。尤其是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大胆倡导,上秉孔、孟“士不可以不弘毅”及“善养吾浩然之气”,下启宋代新一轮的“处士横议”,“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的风尚,实为“庆历新风”,与有宋一代文士风气的转移关系甚大。朱熹曾一再说:“至范文正方厉廉耻,振作士气”,“至范文正时便大厉名节,振作士气”,“本朝惟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可见他确实打透到理学,成为榜样人物。《斯文》亦以大量篇幅缕述了“范仲淹和古文在政治与‘学’中的兴起”,以及欧阳修、苏轼之“学”的意义,指出:

“范仲淹的崛起,标志着一个自觉的政治反对党的出现,这个反对党拥有旗帜鲜明的政治计划;它还促成了一个与政治权威机构相抗衡的知识界(intellectualworld)。庆历新政的政治内容已广为人知,但对范仲淹如何采纳‘复文章’这种说法还研究甚少。这种说法可以在李华和独孤及的作品中见到,最终在韩愈的《原道》中成为古文的思想和政治理想。”

紧接着包弼德分出了《思想家,其次是作家:11世纪中期的思想潮流》一章(笔者按:我猜想他说的“思想家”包括经学和史学,“作家”则是指馆翰词臣),试图厘清庆历——元佑代表人物与熙宁领袖王安石的区别问题。研究者多惑于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却没有辨析其中实已横亘着经、史之学的巨大鸿沟,是一憾焉。《宋稗类钞》是康熙时人潘永因用“世说体”集录的宋人笔记,其中卷之五“博识”类有几条涉及刘敞(原父)的材料,颇可见出当时“经”、“史”两学之别:

“庆历后,欧阳文忠以文章擅天下,世莫敢有抗衡者。刘原父虽出其后,以博学通经自许,文忠亦以是推之。作《五代史》、《新唐书》凡例,多问《春秋》于原父。及书梁入阁事之类,原父即为剖析,辞辨风生。文忠论《春秋》,多取平易,而原父每深言经旨。文忠有不同。原父间以谑语酬之,文忠久或不能平。”

“刘原父在词掖,欧阳文忠公尝折简问:‘入阁起于何年,阁是何殿?开延英起何年?五日一起居,遂废正衙不坐起,何年?’三者孤陋所不详,乞示本末。原父方与客对食,曰:‘明当为答。’已而复追回,令立俟报。原父就坐中疏入阁事,详尽无遗。原父私谓所亲曰:‘好个欧九!极有文章,可惜不甚读书。’东坡后闻此言,笑曰:‘轼辈将如之何!’”

“《国史》云:‘庆历以前学者尚文辞,多守章句注疏之学。至刘原父为《七经小传》,始异诸儒之说。王荆公修经义,盖本子原父云。’英宗尝语及原父,韩魏公对以‘有文学’。欧阳文忠公曰:‘刘敞文章未甚佳,博学可称也。’”

概括而言,同样出于力图革除时弊,振刷积弱的动机,“庆历新政”及其追随者“元佑旧党”的代表人物,致力的是“文史之学”,即沿袭中唐“古文运动”之风尚,注重以史为鉴,提倡渐进式变革,善于着文宣传见解,风行天下。故“八大家”之宋人文章,多出于庆历——元佑之间。而“熙宁变法”中王安石则另辟蹊径,以“经术之学”托古改制,主张激进式变革,特别强调用自撰之《五经新义》颠覆旧学,着重统一考生思想。其于经学中独黜《春秋》,绝非偶然。正缘“文”、“学”有别,故治经学者每有讥讽“好个欧九,可惜不甚读书”或“欧九不学”的说法。理学先导受到王学刺激,纷纷发覆经学,号为“众经之首”的《易》遂成为热门话题,不仅周敦颐、张载、程颐、邵雍以此名家,一时风尚影响南宋,连南宋人编的《欧阳修集》中,也特地辑入《童子易》三卷,苏轼集中更有《易学》专论。后期理学则合两家之两长,直至以“六经皆史”概括言之,才从儒学内部平息了这场纷争。

尽管王安石本人诗文俱佳,但是熙宁之学却竭力排斥诗文,据载:

“政和中大臣有不能诗者,因进言诗为元佑学术,不可行。时李彦章为中丞,承望风旨,遂上章论渊明、李、杜而下皆贬之,因诋黄、张、晁、秦等,请为科禁。何清源至修入令式,诸士庶习诗赋者,杖一百。”

赵挺之亦视苏轼之文采飞扬为“纵横揣摩之说”。“古文运动”的势头受到遏制,士子学风文气亦为之一变。政坛上活跃的已非词臣,而是自谓“经术之臣”,故宋代“六大家”风流不再,诗文专美亦仅此数人。

“庆历新政”的直接后果,是开启了北宋“党争”,间接后果则启发了“熙宁变法”,尽管两者具体主张并不完全相同。“熙宁变法”主张“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涉及财政经济的制度性及操作技术层面的若干问题,比较容易纳入近世西方学术体系。尤其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的前后,梁启超以《王安石传》鼓吹“变法图强”,又成为清末“新学”中抢眼的亮点。复因传说列宁曾经称赞王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而戴上了光环,成为显学。而“庆历新政”由于推行期短,其提倡道德建设的意义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王安石被明人茅坤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由于他的古文确实符合“文以载道”的规范,且在经学上有独特造诣。但是与同时诸公追祭欧阳修的一批文章相比较,他谈论人品道德的内容独少,倒是一个可资比较的切入点。

“熙宁新法”的是非功过已经争论了一千年,恐怕还会继续争论下去。尤其是在经济思想和制度的技术层面上,也只有专门家才有资格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但“熙宁新法”的主要政策在北宋实行过两次,为何都以失败为结束,议论至今不一。奇怪的是,庆历年间的内忧外患本是触发“新政”变革的直接动力,批评时弊之声开始轰然而起,并进行武备整饬,稳定了西北防务。但由徽宗“绍述新法”引发的亡国危机,却被一片“丰亨豫大”、“宣政盛世”的歌功颂德所淹没,以致兵临城下,束手无策。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我以为“熙宁新法”导致的价值体系紊乱,亦是重要原因之一。这里不妨从王安石有关“忠节”的两段议论说起。请注意,这不是讨论王安石个人的“道德”,尽管这在历史上也曾经引起过争议。不妨以“庆历新政”集团,与“熙宁变法”集团围绕三个问题的争论,来看他们各自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别。

第一个是王安石《明妃曲》。还在登台拜相之前,王安石关于王昭君的“和蕃”诗就成为争讼之作。此诗作于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题为《明妃曲》。诗曰:

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同类推荐
  • 坐言起行录

    坐言起行录

    把严谨的学术、深刻的思想和灵动的表达熔为一炉,内容包括:对20世纪前半期诸多文人作品的体会;对语言、思想和社会的一般性思考;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的心得;日常生活的感悟。经由这些内容,一个当代的哲学教授和思想者的形象脱颖而出:从细节中触碰历史,于细微处显现气韵。以人文的姿态驻足或行走,回望或前瞻,沉思或行动,都表现出信心、希望、执着和努力。
  • 映像川藏

    映像川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世外桃源”之香格里拉、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北上,抵达有108座子寺的八邦寺、“佛城色达”的红色奇观、乡城:用佛珠串起的康巴江南、探访神秘的“小西藏”——阿坝、“东方瑞士”郎木寺、黑水达古:绝美藏地秋韵秘境、萨迦寺:承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奇的千年古寺、探秘扎坝奇异婚姻与飞檐走壁的爱情等。
  • 梦醒黄昏

    梦醒黄昏

    柳萌不仅“为他人作嫁衣裳”编辑出版了许多好文好书,自己也勤于写作,出版文集二十余种。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他文如其人,为文为人都是有情有义。《梦醒黄昏》收集了柳萌近年来的经典散文百余篇,分为远年回声、四十风情、心海波澜、文苑赏花、艺文情事、友谊链接四个部分。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茨威格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茨威格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长在乌托邦的花朵

    长在乌托邦的花朵

    刘娜所著的“长在乌托邦的花朵”剖析了80后一代喜欢读的书、看的电影可以说是代表了一代人对青春的追忆在感伤中有着奋进的励志意味。“长在乌托邦的花朵”中在墨色的青春里女孩用烛火般的文字照亮前进的道路。
热门推荐
  • 瑾梦天下

    瑾梦天下

    他本是傲视群雄,不可挑衅的武林至尊,面对她的刁难狡诈却一笑而过他本是权倾天下,霸道独裁的天之骄子,面对她的千娇百媚却倾尽天下他本是超然独立,断雁孤鸿的冷面君子,面对她的豪放不羁却迷失方向他本是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绝代邪君,面对她的妖媚腹黑却甘拜下风她到底是谁,世人皆说红颜祸水,而她更喜欢自称......妖孽.......
  • 古秘

    古秘

    天地苍茫,万物生长!又有谁能看清整个世界,能够了解世间万物的一切呢?不为人知的上古之战,迷雾缭绕的古老神话。神禁花园,埋骨之地,蛮荒古林,通天之梯……另一个世界解开吾族古之辛秘!ps: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倒影之冷漠世界

    倒影之冷漠世界

    冷漠的世界有很多伤感的事,我难过、伤感、痛哭。我喜欢看星空,晚上时在阳台上俯视着地上人来人往、匆匆忙忙的人和汽车,车的汽笛声震耳欲聋,像一部电影,景色飞快闪过,光迅速地掠过,最后索性全部变成浑浊的白色的光。
  • 大悲戒

    大悲戒

    永生为戒,名唤大悲。一名神学家,为了心中真理,创造出四种人格。他们歇斯底里,燃烧了生命。生命:“……”你们几个给我等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梦世界里

    在梦世界里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不属于现实,而属于梦境……
  • 大魔王今天做好事了吗

    大魔王今天做好事了吗

    魔夜是宇宙中诞生的第一个魔,却遭到那群虚伪的神明千年的追杀。不小心被一个坑逼系统撞下深渊,却遇到了由一颗黑蛋孵出来的未知物种的一个小屁孩。(什么?你说他是男主?我不信(?`⊿?)?)为了解除被神明设下的封印,魔夜不得已被迫营业,带上坑逼系统和黑蛋,走上穿梭在各个星球寻找有缘人实现他们愿望的道路。【每天都想端了神明总殿却被迫营业的女主&外表阳光软萌却内里黑的不能再黑的男主】(注:不会写简介,进来看一看正文嘛(?¨????))
  • 流云之梦

    流云之梦

    一场开始,一场结束,皆为繁华一场梦。也许刚开始那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是错的,也许结局只能是那样。只叹又是黄粱一梦。
  • 女生宿舍B706

    女生宿舍B706

    在女生宿舍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八人女生宿舍,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疯闹,一起长大。
  • 江山醉之墨歌吟

    江山醉之墨歌吟

    她是组织精心培养的一流杀手,一次任务让她魂穿异世,离开了战友和爱人;他是惊才绝艳的东篱墨王,却被上天嫉妒施以天咒,身世扑朔迷离。当他和她相遇,第一杀手与嗜血王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笑看二人举世无双,风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