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5900000026

第26章 “神道设教”与理学确立(3)

可视为理学“学圣运动”的纲领,提出并回答能否“学至圣人”。复言: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正是因为“圣可学至”,理学倡导的道德榜样,才可能成为后人可以触及的楷模。陆九渊持论在“援禅入儒”上走得更远。禅宗本讲一念之善,即可“立地成佛”,他则反复阐说“人皆可以为舜尧”,“涂之人可以为禹”。后世王阳明亦申说此理,强调“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钱锺书转引及此,曾言“皆如章水贡水交流,罗山浮山合体,到眼可识”,明白如话。所以鉴于前辙,明清理学设计要以关羽为“武圣”,就是意图在领军将帅中树立起一个符合理学观念的道德榜样,以防止出现唐宋骄镇悍将,拥兵自重,不识大体的局面。

此外理学还标榜“气象”,拈取以与汉官威仪、魏晋风度、唐禅神姿并立为四。二程明确提出崇褒“圣贤气象”,是他们倡导赏鉴“圣学”的重要组成,如谓“仲尼浑然,乃天地也。颜子粹然,犹如和风庆云也。孟子岩岩然,犹泰山、北斗也。”朱熹与吕祖谦则把“气象说”发挥到极致,他们合编的《近思录》第十四卷专言“圣贤气象”,列出道统,标立圣贤,条分缕析,比较品评,对孟子以下诸贤皆有所批评,声言逮及北宋理学先导,才又重睹圣学气象。并订立了一套品鉴裁量人物的“气象学”标准:如以“温润含蓄”为纯正,“英气发露”为有疵;“循守圣言”为轨仪,“敢为异论”为大忌;“尊道重义”为高尚,“谋求功利”为卑下;“修德养性”为学的,“擅习文章”为末技,等等,以此指导个人修养的取向。“气象说”认为涵育“圣贤气象”是变化气质、修养德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朱熹曾以“关羽擒颜良”为喻,强调专一精进。他以为:

“读书理会义理,须是勇猛径直理会将去。正如关羽擒颜良,只知有此人,更不知有别人,直取其头而归。若使既要砍此人,又要砍那人,非惟力不给,而其所得者不可得矣。”

这也是一种勇往直前,旁若无人的气概。宋代以后援佛入儒,在庙宇塑像绘画上亦重视表现圣贤“气象”,以便习儒者通过“读图”过程,面对具体而微的形象,去体察、领会、感知历代圣贤的精神境界,又把佛教“设像以立教”的功夫引入了儒学庙堂。后世所以为关羽绘画造像,突出“丹凤眼”、“卧蚕眉”以及“美髯”种种细节,包括戏曲扮演设计的特定造型道具服饰等等,也都是为了突出他的威严儒雅。一如明代理学大儒吕柟所言:

“忠义之志,英烈之略,亦可于容貌间想见。”

(第四节)理学“鬼神观”

理学已经意识到要在民间普及道德名节榜样,必须利用民间信仰,并且应与佛道区分,遂标立历史人物,逐渐替代宋代以前的道教神仙祠祀。

儒家本属上古巫师的流变,祭祀亦为其主业之一。孔子改造儒学,尚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一语,虽然回避神灵是否存在,却没有否定祭祀存在。西周祭祀情况可以由儒家编订的《礼记》窥见,其中《祭法》和《祭义》两节集中表明先秦儒家认可的祭祀及其礼仪。鉴于儒家始终主张“礼”才是维系社会体制和教化方式的惟一途径,故于共事祖先、血胤祖宗及天地山川雨旸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崇拜外,还特地为卿士大夫列入祀典留下了相当空间。《礼记·祭法》言: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扞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

“庆历新政”还援引古例,为士大夫建立家庙,以表彰士风,激励后人。《宋史·仁宗本纪三》:“(庆历元年十一月)臣僚许立家庙。”《仁宗本纪四》:“(皇佑二年)十二月甲申,定三品以上家庙制。”文彦博就曾诏立家庙。《宋史·礼八》还列举了更多为当朝忠节贤能之臣立庙祭祀的事例。

儒家还有一个砥砺名节的武器,就是“谥法”。汉前史书例书谥号,而系统诠释“谥法”是由《汲冢周书》(亦称《逸周书》)辑录的。其《谥法解》言: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历代帝王之庙号即是谥号之一种,卿士大夫亦可据其生前事迹品格,请求赐予谥号。由于谥号具有“盖棺论定”的性质,遂为后世儒家借重,发展成为一种劝诫士夫爱惜声誉、砥砺名节的手段。谥号的封、赠、追、夺,还是朝廷褒贬儒臣的重要手段。此外还有官方以外给予人品风节概括评价的“私谥”。晚明文震孟在答复因东林党祸死于“诏狱”的周顺昌之子周茂兰为其父昭雪要求时,曾明确提出“‘赠、谥、祠、荫’,一个都不能少”,可见赠封官职(虚衔)、加谥、祠祭及荫子四项,已经成为表彰儒臣烈士的标准程序。如果加上碑版传记(包括“宣付国史馆立传”),就构成了儒家褒奖先贤,理学敦励士子希贤希圣的五种基本方式,实已构筑成儒家“不朽之域”相互联系支撑的主要框架。

从宋后关羽崇拜的发展轨迹来看,也是因为他“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菑,能扞大患”而由各处因地制宜,进行祭祀的。儒家对于关羽的崇敬,也是由封爵、加谥、立祠、荫后裔(如雍正三年仿照孔子在当阳、解州、洛阳、荆州、许昌选取关氏后裔世袭五经博士),而至碑版诔文,一板一眼进行的。其中其谥号“壮缪”受之刘禅,妥当与否历代都有争议,故宋代改谥“武安”,最后还是在清代由乾隆皇帝亲自出面解决,后话另谈。

社会组织结构方面,理学主张恢复宗法制度,作为配套措施,他们也力主建立一整套由社稷宗庙到平民宗族的祭祀体系,以明西周“敬天法祖”的文化设计。祖先崇拜既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风习,又是标立“孝道”的特殊典仪,本来就在先秦儒家的制度设计里占据着重要地位。《礼记》特有《祭义》一章论说此节:

“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宋时巫风特盛,人们普遍相信灵魂不灭,“圣人设教”加以“鬼”、“神”的名号,使民知所畏敬。这也是构成理学“理气论”的依据之一。在宗法社会中,后世子孙就是依赖于祭祀活动,来上接祖先神明,表达感激之诚;也依赖祭祀活动以“合宗族”,增强亲族间的凝聚力,培养子孙敬顺的品德。张载“宗子法”提出“祭接鬼神,合宗族”,即此之谓。

二程则以为从祭祀活动而言,子孙诚敬,气类感应处,便是“来格”。子孙为祖考之血胤,气类相同,故有感格之理。因此也承认祭祀可以结交神明,卜筮,托梦也具有合理性:

“祭无大小,其所以交于神明、接鬼神之义,一也。”

“卜筮之能应,祭祀之能享,亦只是一个理。蓍龟虽无情,然所以为卦;而卦有吉凶,莫非有此理;以其有是理也,故以是问焉,其应也如响。”

“人心在此,托梦在彼,亦有是理。只是心之感通也。死者托梦,亦容有此理。”

虽然采取审慎态度,只作出理性的推论,但毕竟承认了祭祀感应的合理性。随之配套而来,便是承认“卜筮”即为探测神明意愿的方式,“托梦”则是祖先昭告的途径,这就形成了与祖先神明对话的基本方式和双向信道。子孙与祖先血脉相连,便是同此一气。祭祀之礼,尽其诚敬,便可以致得祖考之魂魄附着歆享。

因此引申出理学对于多元民族,“华夷之辨”中的“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原则。朱熹认为:

“陈后之问:‘祖宗是天地间一个统气,因子孙祭享而聚散?’曰:这便是上蔡所谓”若要有时,便有;若要无时,便无,“是皆由乎人矣。鬼神是本有底物事。祖宗亦只是同此一气,但有个总脑处。子孙这身在此,祖宗之气便在此,他是有个血脉贯通。所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只为这气不相关。如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虽不是我祖宗,然天子者天下之主,诸侯者山川之主,大夫者五祀之主。我主得他,便是他气又总统在我身上,如此便有个相关处。”

请注意,这正是理学论述祭祀的一个“总脑处”:“聚合祖宗之气”解释了两宋平民宗法提倡“合族而居”的必要;“不歆非类,不祀非族”延伸则为辨别华夷,保持种族传统的价值意义,等同“攘夷”之说;而“天子之祭”云云,则与理学“尊王”说条贯一致,又顺便提点到岳渎山川崇拜与祖先崇拜的“相关处”。祭祀活动并不限于祭祀父祖亲人,而是有着广泛的范围,如祭天地、社稷,山川。以及祈雨,这些活动理学家都不反对,甚至亲自参与其中。不过理学家不相信偶象之神,而以气为神。二程曾说:

“问:如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何也?曰:气之蒸成耳。又问:既有祭,则莫须有神否?曰;只气便是神也。今人不知此理,才有水旱便去庙中祈祷,不知雨露是甚物,从何出,复于庙中求耶?”

把雨云成因归结为“气之蒸成”,已具有初步的物质性科学意义。朱熹从两方面引伸二程之意,一方面山川集气,蒸腾而灵,气场特别强,故庙宇多建于此处。所谓神佛有灵者,其实就是山川之灵气,他说:

“祈雨之类,亦是以减感其气。如祈神佛之类,亦是其所居山川之气可感。今之神佛所居,皆是山川之腾而灵者,雨亦近山者易至,以多阴也……古人祭山川,只是设坛位以祭之,祭时便有,祭了便无,故不亵渎。后世却先立个庙貌如此,所以反致惑乱人心。”

另一方面,人诚敬则用心专一,更易感格“外气”。众人用其诚敬之心于一事,则感格之力就会大大增强。所以朱熹说:

“众心之所辐凑处,便自暖,故便有一个灵底道理。”

这就是求神祈雨等祭祀活动,需要大规模群众参与的理论根据。朱熹知南康军,就曾亲自参加祈雨活动,这不是做样子给民众看的,他本人就认为这种活动具有-定的灵验性,他说:

“昔守南康,缘久早,不免遍祷于神。忽到一庙,但有三间弊屋,狼藉之甚。彼人言,三五十年前,其灵如响。因有人来,而帷中有神与之言者。昔之灵如彼,今之灵如此,亦自可见。”

入元之后,汉民族没有接受蒙古、西域的“统治阶级”的信仰,反而激发起强烈的祖先崇拜和本土神灵崇拜的热潮。关羽崇拜也借迹佛教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性的神灵,并在元明之际更上层楼。后世关庙联额屡有孟子“至大至刚”、“配义与道”之语,就是以天地伦常之正气,形容关羽的森严“气象”。清代当阳知县蔡毓荣《重修玉泉山汉寿亭侯关公庙碑记》言:

“夫侯自许先主以来,不自有其身久矣,死而化为日星河岳之气,充塞天地,无所不之,何有遗体之足念?又何俟智者之显烈哉!而人心有感,而动于侯所归藏与所显烈之处,尤无不肃然敬喟。然叹若侯之降鉴,凭依专在,是者故侯庙祀遍天下,惟玉泉山最着,于祀典亦最合。”

代表着明清理学综合了朱熹“凭依专在”的祭享,和文天祥“河岳正气”之示鉴的看法。后世关帝神迹所以擅于托梦显灵,而关庙亦素以灵签着称,就得益于二程“祭祀-卜筮-托梦”的理学模式。孟子曾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肯定了人之灵魂终系于“气”。朱熹进一步以为,宗法血缘关系不仅适用于社会人生,也通贯于游魂世界。那些无子无孙的游魂虽不得血胤后代的歆享,他们的“气”也不是化为乌有,而是加入浩然日生的大化流行之中。理学是以“纲常”作为预设于天地之间的“天理”的,“浩然日生无穷之气”既然根植于“理”,亦非宗族血胤之歆享,这样就把游魂无归之“气”纳入了公共概念。这在国破家亡,生民涂炭的当口,对于鼓励忠勇奋发,殊死抗敌,具有特别的意义。故宋末文天祥着名的《正气歌》小引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

复吟咏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则把“理气屈伸”的学问之说,化为“纲常节义”的实践之论。文天祥列举事例写到了三国时代蜀汉名相诸葛亮的“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显然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自寓之意。但是对于熟听“说三分”演义体的平民百姓来说,志复炎汉而力战强敌,身加斧钺犹大义凛然的关羽形象或者更为典型。所以在宋金之际浓烈的悲剧氛围中,关羽才能在无形中被赋予汉民族的精神象征。用此文意诠释关羽之“义薄云天”,故奉祀之“无往弗在”,逐渐成为关庙碑文的流行用语,而“塞乎天地之间”一语,尤为后世关庙碑文所乐于引用。

明清时期理学成为国家学说,“神道设教”也成为国家制度。清初蒲松龄曾言:

“佛道中惟观自在,仙道中惟纯阳子,神道中惟伏魔帝。此三圣愿力宏大,欲普渡三千世界,拔尽一切苦恼,以是故,祥云宝马常杂处人间,与人最近。而关圣者,为人扞患御灾,灵迹尤着。所以樵夫牧竖,婴儿妇女,无不知其名,颂其德,奉其祠庙。福则祈之,患难则呼之。何以故?威灵之入于耳者久,功德之入于心者深也。”

明确以关羽所以区别于佛道两教神只,“与人最近”故也。正缘鬼神之气需要“聚”,儒家祠庙祭享仪典也是为合宗族之“聚”,关庙香火鼎盛之景象也成为儒学肯定其求雨功能的理由。清末“西学东渐”,何刚德还在《客座偶谈》中说:

“忆出关时,自沈阳行至吉林,八百里间山岭多以老爷为名。一日过一老爷岭,树木千章,参天蔽日。岭约里许,车行其中,四面阴森,赫赫然若有英灵之质旁临上也,心目为之震悚。归语涛园曰:‘我过老爷岭不止一处,惟此处为最奇,俨若四壁皆关帝也。’涛园素豪放,亦作色曰:‘此语摹写入神。关帝信有灵也。’”

这就是将山林蒸腾之气,直接作为英风灵爽之气看待的实例。可知“理气说”始终作为理学关羽崇拜的依据,延续至清末。

同类推荐
  • 谈文说画

    谈文说画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谈文,收录了胡适、林语堂、余平伯等著名文学家的文章;下编为说画,包括张大千、潘天寿等著名艺术家的文章。
  • 丹霞初映

    丹霞初映

    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新闻工作的回顾,有游走四方的见闻,有读人观影的笔录,有散文随笔的实践。体裁也是五花八门,有散记、随感、评论、语录等。我也想清一色,这样别人就好对你有个正规评价,包括人和作品。可我做不到这点。我说过,我一辈子常年奔波在新闻一文学这两座山峰之间,存在决定技能,所以,我写的东西就是这两种体裁杂交的作品。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写新闻特写时,文中会跳出几句文学语言;在写散文作品时,文中又会夹杂几句新闻评述。这是职业化带来的后果,没药可救。好在自己写的东西大多是写给自己看的,公开发表的不多。现代社会又是多样化的趋势,我这样的文章就是读者也是可以宽容的吧。
  • 我自己走过的路

    我自己走过的路

    冰心佚文的发现几乎是紧随《冰心全集》的出版而来,目前发现的冰心佚文遗稿,总共有60余万字,而本书只是个选本。目前发现并出版的佚文遗稿,则为冰心研究以至五四新文学的研究,提出了诸多的新课题。散失已久的美文,初次面世的佳作,记录冰心走过的路……
  • 园丁集

    园丁集

    《园丁集》写于1915年,是泰戈尔的一部被称为“生命之歌”的力作,共85首诗。诗中,诗人以他那仿佛来自天堂的文字,细腻描叙了青春懵懂的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向往、追求、烦恼与忧伤,以火热的语言吟唱着青春时代的心灵悸动,格调清新,情感灵动,语言柔美,极富浪漫色彩,同时又融入了诗人对爱情的哲理性思考,是不可多得的爱情诗集。
  • 倾听大地

    倾听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倾听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热门推荐
  • 一种可能的身份

    一种可能的身份

    一个干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自己想要的身份,不断努力拼搏的实践,经历成为经验,最后完美蜕变。
  • 素剑问天

    素剑问天

    《素剑问天》内容简介雪儿在摇篮里睡着觉,就被一只五彩金刚鹦鹉叼走,仇家将她豢养在羊群里,十年后的一个夜晚,画屐坊突然失火,雪儿望着那个桎梏她的牢笼在火焰里灰飞烟灭····她握着一把神奇的桃木剑,带着她的一只小羊和一条大黄狗。仗剑天涯,开始一段传奇之旅。
  • 国师大人求放过

    国师大人求放过

    好不容易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却因一个没有节操的偷井盖贼过早地去见了阎王。闹了地府,砸了孟婆的场子,最后不小心一脚将孟婆踹下了奈河。好吧,为了赎罪她去了孟婆降生的那个时代,一觉醒来她成了女扮男装的帝王。虽然这个王朝是神王权相结合,但当皇帝也不错,有钱,有权,颜值还高。但唯一不好的就是:她得忍着后宫的一大群美女对着她抛媚眼!才过了几天逍遥的日子,第一天上朝就被逼婚,搞什么!皇帝当得这么憋屈也是够了!不过就是玩性大发去逛个青楼还被逮了个正着!好吧,她可以不逛青楼,但是,我去!为什么找个人还不让她找!哎呦喂!国师大人,饶了我成吗?我不过就是想早些找回孟婆完成任务而已,有这么困难吗!“男人”何苦为难男人喂!
  • 两生桃花劫

    两生桃花劫

    千年前的几面之缘,栽下了两生的爱恋,男子以心头血养桃花树,欧阳翎为了爱等待千年,最后桃花仙与四王爷共赴黄泉,从此人们口中流传了桃花仙与四王爷倾世爱恋的故事。
  • 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领导,就是领而导之。领导者在管理中的角色就是“用人”和“管事”。而大多数管理者共同的感受是核管理者能力的重中之重。因为人是活动的,复杂的,有七情六欲的和价值取向的..本书作者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自己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也就是本书作为管理者借鉴和参考的价值所在。
  • 夜帝独宠:天才萌宝俏娘亲

    夜帝独宠:天才萌宝俏娘亲

    她是二十四世纪名声赫赫的化妆界女神,一双巧手,化腐朽为神奇。或而妩媚、或而妖娆、或而可爱、或而清纯、或而霸气、或而温婉……俗称“百变女王”。一朝穿越,肚子里却莫名多了一个娃,偏偏她还不知道孩子的爹是谁!等到孩子出世,谁能告诉她,这孩子的性子到底是随了谁?“娘亲,那个叔叔好酷啊。”“娘亲,那个叔叔好帅啊。”“娘亲,那个叔叔跟我好像,我要让他做我爹爹!”“……”颜控小包子半路认爹,最后却认了个亲爹?!哦买噶,来道闪电劈了她吧。
  • 绝世幻术:魔法三公主

    绝世幻术:魔法三公主

    在人类世界的另一头——彩幻星,那里住着许多懂幻术的魔法师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而在彩幻星的旁边有一个名叫骷之星,那里的人想尽办法到人类世界去吸取人类的意志和力量,他们将彩幻星三主子的记忆消除放到人类世界……
  • 末世之叛逆佣兵

    末世之叛逆佣兵

    在维生舱中休眠了60多年的王杰,醒来后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地面上丧尸横行,各种变异生物占据了人类曾经的家园;而在天空之中则游曳着巨大狰狞的外星战舰;更有无数的匪帮以劫掠为生。毫无技能的王杰为了养活自己,选择加入大公司做佣兵,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战士。丰富的职业,还有眼花缭乱的技能和武器系统……一脸惫懒的王杰在脱衣女郎胸口塞入最后一张星币,不由得感慨一声:”是时候去打怪升级了。“
  • 皇家痴情种

    皇家痴情种

    曾经她也有一个她认为会和她一起白头到老的良人,也有一个想要厮守一生的执着。为了他,她放下一个姑娘所有的矜持,放下一个公主该有的尊贵。六岁时的一见倾心,便耗光了她年少所有的痴恋。她爱错了人,有着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架势,却终究没有求得一个女子想要的举案齐眉...................
  • 离婚后傅少天天都在打脸

    离婚后傅少天天都在打脸

    (是甜宠哦)渣男,劳资喜欢你时你是个宝,不喜欢你时你就是根草。四年后,顾瑾身边带着一只缩小版老公去相亲。对面的傅司墨咬牙切齿看着眼前的女人,“顾瑾你这个骗子!”顾瑾轻轻嗤了一声,身边的小傅司墨替她开口,“先生如果是您想跟我妈咪大人相亲的话,我们这里有专为您量身设置的打脸无上限套餐呢。”看着自己的小天才亲儿砸如此优秀的对待自己,傅司墨闷出一口老血。他被顾瑾骗了,骗走了他的心骗走他的优良基因,唯独留下了他这个没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