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5900000040

第40章 关公形象的确立(1)

(第一节)关公形象

“丹凤眼,卧蚕眉,五绺长髯;青龙刀,赤兔马,周仓关平。”这是后世人们熟知的关公形象。一般人会以为是《三国志演义》中的描述确立的,其实不然。这种造型从何时开始,经历过何种演变,也有一个过程。不妨从现在收藏在俄罗斯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馆(State Her-mitage Museum)一幅金代关公神像谈起。

这件尺幅为60×31cm的木版刻像,原来是俄国着名探险家科兹洛夫(П,К,Козлов,1863~1935)1909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Hara-hoto)一座西夏佛塔中发现携走的,由边框及左上方“平阳徐家印”题记看来,这幅关公神像应当是金人治下的雕版印刷中心平阳府(今山西临汾)着名的“平水刻”,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关公神像,因此引发了研究者的兴趣。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福清(B.Riftin)曾着文介绍,我也写有专文谈及。

这幅神像沿袭了宋徽宗赐予关公的王封“义勇武安王”,画面上关公幞巾长袍,秀目长髯,不怒自威,作“游戏座”。随侍为一手结印契,宝冠虬髯之佛将,我以为即毗沙门天王之子二郎独健,而非后世关平。周围三将,一持“关”字大旗,一擎雕龙大刀,一握扑刀,显然都不是后世“周仓”,亦无赤兔宝马。倒是关公座前有一报子手拿报旗,口说手指,若有所陈,参照同时同地山西稷山县段氏金墓戏剧砖雕,可以证实此画并非一般供奉神祃,而是带有动态剧情描述的场面,我怀疑正是描绘后世着名的《单刀赴会》。

关羽像貌见于《三国志》者,仅为诸葛亮《答关羽书》中“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陈寿有“羽美须仪,故亮谓之‘髯’”的解释语。这就成为后世描述关羽形象最为明显的标志。

《元至治本全相平话三国志》中曾描述关羽“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虬髯过腹”。所以“古城会”前张飞不满,每以“胡汉”称呼关羽。但“虬髯”本为胡像,对汉末将领这样的说法难于为人接受,何况鬈曲的胡须竟然能够“过腹”,显然也不合情理。戏剧描叙就换了说法,《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之一《诸葛亮博望烧屯》中,有诸葛亮形容关羽的一段【金盏儿】:

“生的高耸耸俊莺鼻,长挽挽卧蚕眉,红馥馥双脸胭脂般赤,黑真真三柳【绺】美髯垂。”

元刊本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乔公唱词形容关羽为:

“他上阵处三绺美须飘。将七尺虎躯摇。五百个爪关西簇捧定个活神道。”

这些都是竭力铺叙关羽像貌的的神威勇猛,尤其是明抄本的改动处,在夸张渲染上更进层楼。关汉卿剧作在元明间影响巨大,他的描述也自然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所称用,成为关公标准相貌特征。其实元代戏曲挂的髯口也就是“三绺”,可参山西赵城明应王殿元代戏曲壁画。后世戏曲艺术演进,有了“五绺”和“满髯”,据说其中的“五绺”为关公专用,才形成后世关公的“标准像”,其造型亦为戏曲、绘画、雕塑等沿袭。

但后人对此犹不满足,纷纷从“髯”入手,展开想象,竞以文辞饰言之。如《乾隆解梁关帝志》卷之一“陈寿本传称帝美须髯”条,罗列了一个系列:

“方正学(孝孺)先生撰海宁庙词,称帝‘虬髯虎眉面赤’。商文恪公辂撰都城庙碑,称帝‘修髯如戟’。李文正公东阳拟古乐府,称帝‘髯如虬,眼如炬’。翁宗伯大立撰余姚庙碑。称帝‘凤目虬须’。刘道开曰:陈寿于《蜀志》人物,甚略其传。帝也未及其相貌。而”丹凤眼、卧蚕眉,面如熏枣,身长九尺五寸,髯长一尺八寸,仅见于罗贯中之《演义》,不知如何所考也。然寿之传桓侯也曰“雄壮勇猛,亚于关某”。则罗说亦可想矣。且言:都城旧有帝像,言先朝从大内出者。其面色正赤,面有七痣,鼻准二痣尤大。须髯则稀疏而满腹,非五缕也。未知真否。

为什么会在关公长髯上大做文章呢?这是因为古代相术家认为,胡须是男子意志、性格及体质的外在反映,可据以测断荣衰休咎。《百家诗话》:

“黄鲁直(庭坚)尝言:‘髯多而疏秀者贵,密而短者,神奇不足。’”

清廷大内“先朝”所传关像之“稀疏而满腹”,或者正反映了这一观念。《神相全编·论髭髯》:

“髭髯黑而清秀者富贵,滋润者福寿,焦枯者蹇滞,劲直者性刚,不住财,柔者性柔,赤者孤克,鬈髪赤须者贫困。”

又《冰鉴·须眉章》:

“未有须眉不具而可称男子者,少年两道眉,临老一抹须。”“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少者宜健,宜光,宜圆,宜有情相顾。”

以此观之,关羽的胡须从宋人观念的“髯多而疏秀”,逐渐演变为明清时人的“修髯如戟”,或“髯长一尺八寸”,不谓无因。钱锺书曾引《长僧》“落发除烦恼,留须表丈夫”的问题,在明清通俗小说中影响颇大,词及“汉末美髯公”,可以参看。

又双目在相学中称“河渎”,是精神游息之所,可据以察知神气的虚实和心术的邪正。金人张行简《人伦大统赋》上:“眼如日月之相望”,薛延年注引《玉管照神局》:

“天地之大,托日月以发光,眼乃人一身之日月也。”“寐则神处于心,寤则神依于眼,是眼为神游息之宫。观眼之善恶,可见神之清浊。眼长而深,光润者大贵,黑如漆者聪慧,含神不露,灼然有光者富贵,细而深者,长寿兼性隠僻。”

明万历间刊刻之《三才图会·人相类》则言:

“凤眼波长贵自成,影光秀气又神清。聪明智能功名遂,拔萃超群压众英。”

而关羽特点之“丹凤眼”,当然是贵人之相。

又“卧蚕眉”不知出自何典。案相学中“卧蚕”本指眼下泪堂部位肌肉丰起,如卧蚕状。宋人笔记称,“魏泰数举进士不利,荆公戏曰:‘眼下有卧蚕者贵,如文潞公,有之而为相。公亦有,而未遇也。岂非白殭乎?’”

可知“卧蚕者贵”在北宋已成为相术家言。张行简《人伦大统赋》:“眼如日月之相望。”薛延年注:

“目下有壅肉,名曰卧蚕,有此相者,子多继嗣。”

《神异赋》则言:

“泪堂深陷,蠹肉横生,鼻准光垂,人中平满,克儿孙之无类。”

注:“下眼眶为泪堂,宜丰满,不宜深陷。”则关羽此相,或为附会关平“继嗣”而来,后文再论。

又相术家认为可以根据眉相推断贤愚福寿贵贱。《神相全编》三《论眉》:

“夫眉者,为两目之华盖,一面之表仪,主贤愚之辨。眉欲细平而阔,清秀而长,性乃聪明。若夫粗而浓,逆而乱,短而蹙者,性有愚顽也。”

《三才图会》言:

“眉弯带秀心中巧,婉转机关甚可人。早岁鳌头宜可占,雁行犹可弗相亲。”

可知关羽形象文学描绘之初,已带有明显的神异色彩了。值得注意的是,相学这些说法至迟在金代已现端倪。前述之张行简,字敬甫,莒州日照人,为金代术数家,大定十九年(1179年)进士第一,累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太傅。《金史》卷一百六有其父子列传,评谓“世为礼官,世习礼学。其为礼也,行于家庭,讲于朝廷,施用于邻国,无不中度。古者官有世掌,学有专门。金诸儒臣,惟张氏父子,庶几无愧于古乎。”可知其影响。他于天文术数之学皆有研究,撰述颇多。其中《人伦大统赋》一卷为后世相术家所宗奉,被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而红脸本来就是戏剧脸谱,据南宋《梦粱录》卷二十言:

“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之丑形,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

而彩妆影戏面具又素以“红表忠勇,黑表威猛,白表奸邪”,揣测金元杂剧中关公面色,应当已经涂成红色了。

(第二节)“黄金组合”

一、关平

李福清着文,以为关羽右侧侍立,虬髯宝冠者为“关平”,值得商榷。

所以容易被误认,原因之一是此人手势与关庙中习见之“关平捧印”极为相似。李福清澄清了此点,但认为神像中的“关平”是“手做叉手礼”,恐怕仍然忽略了其中细微然而重要的差别。按“叉手礼”起于唐代,诗人温庭筠“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事林广记》“叉手法”曰:

“以左手紧把右手,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则直其四指,以右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稍令稍离,方为叉手法。”

神像中此位从侍之手形,颇类佛家密宗“三密”之一的“手结印契”。盖佛教密宗造像对手形最为考究,不同手形称为“印相”或“印契”,俱有特定之意义,向为识别不同佛像的重要依据。此外他头带宝冠,身被铠甲,衣饰也明显异于众人,又极类敦煌发现的晚唐五代《大圣毗沙门天王》像,亦为虬髯。其于盔甲之外,锦络缝宽衫半臂的装束及其神态,则颇像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建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多宝塔多闻天王立像之装束。此外四川夹江千佛岩宋代摩崖造像中,毗沙门天王的形象也是“上身着两裆长锁子甲,左手托塔,右手握腰间宝剑。”这使我疑心这位“关平”别有来历,其实与佛教大有渊源。神像中这位奇特“关平”的出现,正表现出历史上关羽崇拜转期的初始阶段的一些形态,值得特别注意。

史载关平实有其人。《三国志·关羽传》:“(孙)权遣将逆袭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又《吴主传》亦谓:“建安二十四年,(潘)璋、司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宋代已为关平建祠,《宋会要辑稿》“关平祠”条言:

“在荆门州当阳县景德玉泉院。蜀将关羽子平祠,崇宁元年赐额‘昭贶’,仍封羽忠惠公。政和二年九月封平‘武灵’。”

按照后世儒家的说法,是感于其父子同难,颇合“忠孝”两全之道。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志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是这样描述的:

“却说玄德先命孙干出城,回报关公;一面与简雍辞了袁绍,上马出城。行至界首,孙乾接着,同往关定庄上。关公迎门接拜,执手啼哭不止。关定领二子拜于草堂之前。玄德问其姓名。关公曰:‘此人与弟同姓,有二子:长子关宁,学文;次子关平,学武。’关定曰:‘今愚意欲遣次子跟随关将军,未识肯容纳否?’玄德曰:‘年几何矣?’定曰:‘十八岁矣。’玄德曰:‘既蒙长者厚意,吾弟尚未有子,今即以贤郎为子,若何?’关定大喜,便命关平拜关公为父,呼玄德为伯父。玄德恐袁绍追之,急收拾起行。关平随着关公,一齐起身。关定送了一程自回。”

从此作为关羽副将,南征北战。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叙庞德问及挑战小将是谁时:“或答曰:‘此关公义子关平也。’”

关平明明是关羽亲子,为什么反倒成了“义子”呢?此图所谓“关平”分明佛教神将。不但手形与佛家有缘,而且面容、服饰、佩带也颇不一般。和关羽形象相反,他蓄的正是“虬髯”。据载唐太宗李世民蓄虬须,且可挂弓矢。我们至今尚能从阎立本《步辇图》见到。这与佛教造像中的天王像如出一辙,与描绘关羽的技法则迥然有别。

在本书上册第二章《关羽成神与佛教“中土化”》里。我曾论述佛教战神毗沙门天王信仰在唐末衰落以后,关公在宋取而代之的经过。而天王之得力助手二郎独健,除了在四川都江堰独立成神,变身“灌口二郎神”外,在关公组合中也取代了历史人物关平的地位,所以后世民间以供祀之关平为关羽“义子”的说法,一直没有歇绝。这就把关平《三国志》只交代关羽“子平”,而在《三国志演义》中被描述为关定第二子,民间传说中他因此成为了“二郎”,其中蕴含着双重复杂的关系,作了一个巧妙的交代。后世关庙遂以关平长侍关羽之侧,最常见形象为白面无须,手捧印绶,与黑脸多髯之执刀周仓恰成一对。

这一说法随乾隆以后的移民潮流播到其他地区。黑龙江省虎林县的虎头镇关庙和新加坡古城会馆睽隔不知凡几,却异口同声介绍说关平是“义子”。台湾也延伸了这个传说,如《台南县志》(1957~1960年)说:

“(五月)‘关帝爷生’。(十三日):此日是关帝部属,又是义子‘关平神诞’,世误为关帝爷神诞。是日有关庙宇举行盛大祭典。”

《嘉义县志》(民国七十二年)也说:

“(五月)十三日关平生:此日是关帝部属,即其义子关平神诞,世误为夏禹神诞,有关庙宇举行祭典。”

这种说法,应当就是佛教护法神转移到关公崇拜中的表征。吾尝谓民间俗说中时有信史之遗存,此即一例。

二、青龙刀

关羽当初究竟用何武器,史无明载。罗忼烈曾据《三国志》关传中“刺颜良”的说法怀疑是“剑刺”,而以唐代郎士元诗“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作为佐证,说明唐时祠庙中的关羽造像仍以剑为兵器。北宋张商英《题关帝像》言: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铓。月缺白易满,剑折尚带霜。势利寻常事,难屈志士肠。男儿有死节,可杀不可量。”

这里的剑已具有比喻的意义,或者在两可之间。复检关汉卿杂剧,其中虽然格于《单刀会》题目正名,几次提到“三停刀”、“偃月刀”,但更多谈及的仍然是剑。举例而言,便有如下数次(文字据元刊本,后两则宾白为刊本所无,从明钞本):

“若是他宝剑离匣,准备着头。”(第二折《滚绣球》)

“一只手揝着宝带,臂展猿猱,剑扯秋霜。”(第三折《幺篇》)“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这三尺无情剑。这铁饥食上将头,能饮仇人血。”(第四折《雁儿落带得胜令》)

“却怎生闹炒炒军兵列,上来的休遮当,莫拦截。我都交这剑下为红,目前见血。”(第四折《搅琵琶》)

“我这剑界,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啊,莫不道第三遭到了你也?”(第四折宾白)

“这剑按天地之灵,金火之精,阴阳之气,日月之形。藏之则神鬼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喜则恋鞘,沉沉而不动;怒则跃匣,铮铮而有声。今朝席上,倘有争锋,恐君不信,拔剑施逞。吾当摄剑,鲁肃休惊。这剑: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先交鲁肃亡。”(同上)

最后这条,简直是对鲁肃“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武力炫耀了。关羽此刻犹谆谆于剑道,而丝毫不提那把使他可以更加威风凛凛的大刀。推想起来,当时的关羽传说故事,其实是以持剑为基础的。而宝剑在道士手中,则别有驱邪镇魔之功用,另话不提。

最早提到关羽用刀的,似为南朝梁人陶弘景《刀剑录》,说他“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败,投入水中。”“万人”之说,显然是沿袭了《三国志》的说法。

种种迹象显示,大刀是宋代开始搀入关羽传说中的。山西沁县城关关庙最早的庙碑,为宋元丰三年(1080年)《威胜军新建蜀荡寇将【军汉寿亭】关侯庙记》。该庙系熙宁九年应募至岭南平息侬智高之乱的军伍所建,他们在征战中曾祈祷过荔浦关庙,并立下“军誓”:

“假威灵平蛮得儁,长歌示喜,高蹑太行,而北归旧里,当为将军构饰祠宇。”

故侥幸得胜归里,葺庙之日,还特地派人“内回到桂州南荔蒲县,去本祠下请到刀马,至当年六月内到军”,又“宪州斗子节级杜稹等一十五人,元丰二年三月,内献朱漆杆锯刀一口。”或许关羽善用长柄大刀的形象,就是从岭南传过来的,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惟“锯刀”究为何样形制尚不清楚。事实上,郑振铎编《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第一集中辑有明正德覆宋绍定四年版《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刀八色”中就无“锯刀”,而有“掩月刀”,其形式正与神像所绘相同。按《武经总要》一书是范仲淹《岳阳楼记》所言“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庆历四年(1104年),由曾公亮集国家之力量编辑,经宋仁宗亲自核定出版的实用军事典籍。正因其具有重要性和实用性,所以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重刻,明弘治、正德间又覆刻的。释文谓: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莫泊桑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莫泊桑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奥威尔散杂文全集(套装共6册)

    奥威尔散杂文全集(套装共6册)

    完整收录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一生中所创作的全部散杂文作品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奥威尔一生中所创作的散杂文作品,囊括了多个脍炙人口的奥威尔名篇。奥威尔散杂文全集由《奥威尔杂文全集(上,下)》《奥威尔书评全集(上,中,下)》《奥威尔战时文集》共六册组成。
  • 独处之意是清欢

    独处之意是清欢

    包利民全新作品集,从未收录的文章集锦,全新的阅读体验。全书共五辑,近100篇精选美文,提升阅读素养,积累作文素材,都是不可多得的语文阅读的延伸范本。这是一本带你体验人生清欢的温暖之书。小中见大,于细微处书写切身感受。谨将此书献给,在人群中依然坚守的不妥协的你。心存眷恋的暖,独处也积蓄着力量。在失去和遗憾中回归自己,收获照亮迷途的光。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提高写作能力,就读《猎人笔记》!掌握写人写景叙事的丰富技巧!教育部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指定阅读!俄国文学大师、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屠格涅夫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合称“俄国文学三巨头”,在俄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坛都拥有重要地位。《猎人笔记》是一部记录了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全书以一个猎人游猎期间的见闻为线索,通过二十五个故事,展现了农村中地主、农奴、医生等各阶层人民的形象。书中对农民与地主关系的刻画,强烈地表达了对农奴制的反对,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热门推荐
  • 魔兽之光暗骑士

    魔兽之光暗骑士

    “我发誓,我将仁慈对待弱者。我将勇敢地面对强敌。我将毫无保留地对抗罪恶。我将为手无寸铁之人而战。我将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我将不伤害妇孺。我将帮助我的骑士兄弟。我将忠实地对待朋友。我将真诚地对待爱情。”骑士的守则对每个骑士来说都是神圣的。而死亡骑士则是冷酷无情、残忍嗜杀的代表。但是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圣骑士和死亡骑士的能力,那究竟会演绎出一段怎样的传奇?“我不会让你伤害我背后的人,除非你踏过我的尸体!”“我将会让这个世界到达一个新的时代!没有贵族,没有压迫……”“你那只是虚伪的正义!”“那就让时间来评判吧。”--------------------特别提醒,本书不是魔兽,因为修改而出现的问题。魔兽爱好者慎入。开头郁闷的书,心理承受能力不好者慎入。本人已经有过一个完本了,大家应该也能相信我的人品,绝对不会太监。
  • 我有一个太古神器开始

    我有一个太古神器开始

    凡晨是我?凡尘也是我?睡着后凡晨居然穿越到了异世界,觉醒的灵器居然是太古神器,居然是一扇门?太古虚空之门?有什么用?没想到是用来封印上古凶兽的!一会装傻充愣、一会装逼逆天、纵横异世界。
  • 席少的隐婚小娇妻

    席少的隐婚小娇妻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自己的姐姐迟晴而起,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了席少的独宠,迟晚复仇后,从此走上了甜蜜幸福的婚姻生活
  • 鹿晗,我的猫

    鹿晗,我的猫

    我愿用我千年修为换你一世安康{其他的就自己去看吧,我不会透露太多的哦}
  • 异世天择

    异世天择

    生而为魔,便坠入无边黑暗,化为那灭世妖邪,摧毁六界众生!神,代表着光明的正义力量!若不是为了救赎,若扫不清世间浑浊,意义何存?
  • 喜欢你不止一朝一夕

    喜欢你不止一朝一夕

    “大家好,我叫钟意,我喜欢你的那个钟意。”三年前,钟意突然离开了我的世界,没有留下一句告别。三年后,在大学校园里又突然看到了他,而他,已经成为了我的学长……这是缘分吗?久别重逢的我们,到底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 危机残响

    危机残响

    突然而来的一场史前浩劫,全世界的人都一瞬间变成了见人就咬的丧尸,然而刘焱为了救他暗恋多年的女神,最后被丧尸咬了一口,不但没有死而且还得到了超越科技的超级大脑系统,“我就说嘛!都末日了怎么可能没有一张王牌!”看死宅如何逆转末日,最终称霸世界的是人类?还是丧尸?(换了账号本来之前笔名是沫雪爱的。)
  • 弗瓦格特

    弗瓦格特

    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的进步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传统文化和艺术对当代的人们渐行渐远。通过科技建造和研发出来的时代用品有着漂亮精美的外观,人类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于机械化的广泛普及,人类的就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早已习惯依赖各种电子仪器。那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民族的手工、几近失传的手艺,在科技时代也能被机器近乎完美模仿出来。表面上看,这样的社会似乎一片欣欣向荣,人们不再担心技艺失传,也不再津津乐道那些曾经喜爱甚至重金收藏的文玩之物,更加不需要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了解。然而,科技真的能够完全取代艺术和文化吗?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这些技艺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技能本身,它是人类不同的情感所激发出智慧的结晶,那些出自人类最真实、最珍贵的本心情感是冰冷的机器永远不可逆的命题。
  • 养兽成夫

    养兽成夫

    他是凶残狠厉的异族蛇王,手段狠毒,闻者生畏!可他却偏偏看上了穿越而来的慕容娇娇,愣是让她把自己当成了宠物来养,她打他,他忍着;她骂他,他宠着。可她居然偷偷给他戴绿帽?女人,胆子不小嘛!
  • 最佳闺蜜:天降男友

    最佳闺蜜:天降男友

    【更新时间不定】早上刚起床,一通电话就来了,暮雨烟接通电话发现是闺蜜打来的。和闺蜜约好一起吃饭,随便看看她的未婚夫,没想到闺蜜竟然说:“这是我未婚夫,送给你了!”于是乎她暮雨烟就莫名其妙的多了个男朋友……闺蜜这么好,连未婚夫都送,是不是应该考虑给她颁个最佳闺蜜奖?最好再送一个能砸死人的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