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05900000052

第52章 汉民族的自觉与关羽崇拜(3)

此外按照宋代的“五行说”,汉、宋均应“火德”而称帝,故有“炎汉”、“炎宋”之称。元末战乱初起,刘福通等“红巾军”推戴韩林儿为帝,以其父“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为由,建国曰“宋”,建元“龙凤”。当然也要顺接五行之“火”,以南方为尊。后话另提。与一些强调膏腴阀阅,世德勋烈的开国君主相比,朱元璋自称“淮右庶民”,他还上承元统,声言“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这也是一个不寻常的政治姿态。

蒙元混一宇内,汉族仅为其治下广大帝国多民族之一种,不但丧失了往日的文化优越感,“南人”亦且成为社会底层之标识。沦落到如此地位,也还是中原民众士庶从未有过的体验。其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也只能通过宗教、民间祭祀,或者其他儒家符号一再暗示。其实正一派所以要向元廷争取“嗣汉天师”的封号,也未必没有这层意思。好在蒙古、色目贵族涉儒不深,且敬奉神明,崇尚武功,对于“汉”究为朝代,抑或民族之徽号不甚了了。故关羽之“汉”将“汉”侯,与锺离之“汉”神“汉”仙,遂得以在皇室及翰林诸公眼皮底下公然走私,流播及杂剧小说,公开于民众之间,延续“汉烬”之炎尽,发为“大明”之复燃。此亦为民间文化遗绪之一脉,有意治中国文化史者不可不察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元末各地之乱,固然有多种因素造成,但是“胡汉”民族的对立被再次突出出来,激化了矛盾,亦其原因之一。有记叙说:

“(宰相)脱脱议军事,每回避汉人、南人。时方入内奏事,回头中书韩伯高、韩大雅随后来,遽令门者无入,奏曰:‘方今河南汉人反,宜榜示天下,令一概围剿。诸蒙古、色目因迁谪在外者皆召还京师,勿令诖误。’于是榜出,河北之民亦有变,而从红军者矣。”而红巾军初起,还只是打着“复宋”旗号,所谓“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但后来宋濂草拟的朱元璋讨元檄文《论中原檄》中,就不仅指责“元之臣子,不尊祖训,废坏纲常”,而且宣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宗旨,明确提出了以文化为前提的民族主义政权诉求,在中国历史上这恐怕还是第一次。同时檄文又指出凡蒙古、色目人“愿为臣民者”则一视同仁,如同对待汉族一样“抚养无异”。

敬请读者注意,这里指的“中华”,虽然仍有“中国华夏”的传统涵义,但结合前述统称“汉人”、“汉军”的北方许多民族,经过近百年的“汉人”指称和制度的混同管理,已经融入汉民族文化经济共同体的现实,意义已经宽泛得多了。这或许可以为“汉民族”的最终形成,作出一个了断。下文续论。

(第五节)“寿亭侯”印绶失“汉”之谜

论述及此,再来回顾自宋至明代有关关羽印绶及封爵的几则小传闻,就更加富于意味了。

首先是宋人关于“寿亭侯”印绶发现的报道,赵彦卫(约1140~1210)《云麓漫钞》卷之五言:

“《荆门军图经》:关将军庙在当阳玉泉山。绍兴初,潭州人有得其印于水者、二十有三年(1153年),寺僧法源白于高使君,得公牒,之潭州取之,归于寺。其文为‘寿亭侯印’四字,方广一寸有半,其上有穿,穿有环,广如其印。有其上,并二环,各广七分,加其半以为之长,色皆刚莹异常,铜环,古所以佩也。三十有二年(1162年),艮斋谢先生自夷陵考试回,尝见之。荆门太守王公录云:‘余幼时,侍先公为湖南提举,常平时得观之。印方二寸余,纽上有双环,阔可六七寸,篆不古,非汉魏间字体,莫可推晓。’或云:晋、宋以下,别有封寿亭侯者,亦未可知。予以庆元中因职事,尝于左藏封椿库见之,如其制。又有‘关南司马’一印。字皆作迭篆,不知何时在左藏,则是别有此二印也。毗陵人张驹(千里)好古,曩尝云:建炎二年六月,复州宝相禅院因科修城木,于三门前大树下斸四尺余,得此印,环上刻”建安二十年寿亭侯印,“今环上却无此字,又与荆门军所载不同。”

淳熙四年(1177年)司马智(生平不详)亦有《玉泉寺寿亭侯印记》言:

“绍兴中,洞庭渔人获寿亭侯印,竞以为金,报于官,纳长沙库中。时有光焰,吏不敢留,移文公安,送还侯庙。印径二寸,其制甚古。印钮有连环,四面两相贯,上有一大环总之,所以配也。淳熙四年冬,元庵真慈摹画印状,具本末,将献于东宫。是夕印留方丈,光发于函,辉烛楹庑。寺有仁宗皇帝所赐龙眉、龙角二物,宜与印同藏名山,永为镇宝焉。予与元庵为方外游,远访云迹,悉所经见。故得而详知。关前将军赞曰:呜呼!篡汉者,瞒也;成瞒篡者,权也。瞒,名汉臣也,实汉贼也;权,阳瞒敌也,阴瞒翼也。公批亢于前,而不虞奸于腋。七军甫淹,六师随厄,使永安之恨不在许昌,而在公安;建兴之师不出樊城,而出祁山。安乐之笺与归命之璧,而相后先,惜哉!虽然,不以间关而废兄弟,不以乱杂而废君臣,其峙如者山岳,澄如者川流,而炳如者日月星辰。呜呼!此其所以亘万古而犹神也。”

笔者前书曾经谈到建炎二年金兵蹂躏京畿时,京西有人于关羽庙前贴出《劝勇文》,谓金兵有“五可杀”,激励兵民奋起抗战,后为上所闻,高宗颁诏加封关羽为六字之“壮缪义勇武安王”,诰词云:“肆摧奸宄之锋,大救黎元之溺”的事。此刻忽然发掘出“关羽印绶”并神异之,信非偶然。司马智还首先提及曹、孙两家俱为汉贼,实开后世理学议论先河。又洪迈《容斋四笔》卷八《寿亭侯印》亦曰:

“荆门玉泉关将军庙中有‘寿亭侯印’一钮,其上大环径四寸,下连四环,皆系于印上。相传云:绍兴中,洞庭渔者得之,入于潭府,以为关云长封汉寿亭侯,此其故物也,故以归之庙中。南雄守黄兑见临川兴圣院僧惠通印图形,为作记。而复州宝相院又以建炎二年因伐木,于三门大树下土中深四尺余,得此印,其环并背俱有文云:‘汉建安二十年,寿亭侯印。’今留于左藏库。邵州守黄沃叔启庆元二年(1196年)复买一钮于郡人张氏,其文正同,只欠五系环耳。予以谓皆非真汉物,且‘汉寿’乃亭名,既以封云长,不应去‘汉’字,又其大比它汉印几倍之。闻嘉兴王仲言亦有其一。侯印,一而已,安得有四?云长以四年受封,当即刻印,不应在二十年,尤非也。是特后人为之,以奉庙祭,其数必多。今流落人间者尚如此也。予为黄叔启作辨跋一篇,见《赘稿》。”

三记所载,实为一事。赵彦卫仅从字体“不古”有所怀疑,司马智以“其制甚古”没有怀疑,洪迈则指出了四大疑点:除印体量过大,不合古制和刻印年代有误之外,复举“‘汉寿’乃亭名,既以封云长,不应去‘汉’字”,与“侯印,一而已,安得有四?”辨析尤为有力。并指出何以如此的原因,“是特后人为之,以奉庙祭,其数必多。”这印证了南宋“庙祭”已经普遍有以“关羽印绶”奉祀的现象,这或者还与张天师一系例以印符宝剑为驱魔作法之利器有关。更被玉泉寺视为镇寺之宝,后来为复建寺庙,还与仁宗御赐之物一同拿到元大都宫廷,另文已叙。

又据王寔《东吴小稿》之《寿亭侯印铭并序》,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汴、淮淤塞,两淮盐司差卜颜监浚,又挖出“寿亭侯印”一枚。考虑到时间地点因素,这枚关印究竟是宋人遗留之物,还是模仿至元四年(1344年)韩山童、刘福通等借治黄工程造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言,就不得而知了。

赵翼曾以宋人熊方编撰的《补后汉书年表·异姓侯》称关羽为“寿亭侯”,“寿亭上少一‘汉’字”为“传写脱误”,说明出现这种错讹的已不止于印绶庙祭,还上了史书。但为何会失去“寿亭侯”前之“汉”字,赵翼推测过分简单,倒是值得拈出一说。

如以现存沁县《威胜军新建蜀荡寇将□□□□关侯庙记》而论,结合正文“将军关侯”的称呼,和“积功居多,累封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的叙述,中缺之四字,意补“军汉寿亭”应无问题。说明北宋民间祭祀时,关羽爵号之“汉”并未阙失。政和闻喜关庙立碑,已是关羽封王以后,故只称“王”而不称“侯”。金元诸碑代相沿袭称“王”,惟元泰定巩昌府关庙碑称“蜀汉前将军忠义侯关云长”。不知“忠义侯”之封始于何昉,或者此题系四库馆臣按照乾隆谕旨改正所致。后文再论。但已足以隔断“汉”与“寿亭侯”之联系。这在明初就发生了问题。《明史》卷五十《礼四》“南京神庙”:

“关公庙,洪武二十七年建于鸡鸣山之阳,称‘汉前将军寿亭侯’。嘉靖十年(1531年)订其误,改‘汉前将军汉寿亭侯’。以四孟岁暮,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

“订误”之事还另有所记。《明实录·嘉靖十年(1531年)九月》言:

“南京太常寺卿黄芳言:汉关羽宜称”汉寿亭侯,“盖”汉寿,“地名”;亭侯,“爵也。今去”汉“而称”寿亭,“误也。疏下礼部,覆如其议。”

明嘉靖二十五年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现存最早的《三国志演义》版本之一,其开卷《三国宗僚》人物介绍中叙及关羽,亦仅言“寿亭侯”。可知礼部的这个学术性更正,并没有在社会上发生应有影响。清初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注意到一个细节:

“《演义》又有曹操表关羽为‘寿亭侯’,羽不受。加一‘汉’字,羽乃拜命。”

反而突出强调于此,表明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正统立场,以致将近百年之后,关羽早已敕封为帝,成为全民崇敬的尊神,掌管祭祀的太常寺还不得不旧案重提,要求“典正”关羽的“神号”。清人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言:

“熹宗天启四年甲子明祀,典正神号。六月十三日太常卢大申题称:‘追祀汉前将军寿亭侯,原奉我皇祖特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业已帝,而祀文犹侯,仰祈敕下部查议’云云。奉圣旨:‘神号着遵照黄【皇】祖加敕封祀。此关圣帝君所由称也。’……考:明太常少卿黄芳田以‘汉寿’系封邑,而‘亭侯’爵也,上称‘寿亭侯’者误。乃改称‘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关’。愚按:孙承泽引宋司马智《玉泉寺寿亭侯记》云,据此则公固‘寿亭’也。然终以邑名为是。”

可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明廷,李调元本为清代鸿儒之一,甚至连他也没有真正弄明白“寿亭侯”何以致误。

如从绍兴元年(1133年)伪造的关羽印绶“出土”起算,至嘉靖十年(1531年)“订误”改正,汉时关羽封爵的错误书写已有400年的历史;如从乾隆时代的李调元起算,这则错误又被延续了200年。关公原有爵封在其信仰历史上,居然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引起聚讼纷纭,不能定夺,可谓咄咄怪事。我们注意到前引《元史》及《续文献通考·杂祠》中凡提及关公者,都是“汉关羽”,包括“汉张飞”、“汉诸葛亮”,把“汉”作为朝代名称,尤其明显的是该书记述元顺帝时“徐州牧董恩建吕梁洪庙,以祀汉寿亭侯关羽、唐鄂国公尉迟敬德”一条,以“汉寿亭侯”对照“唐鄂国公”,这个错讹就更明显了。

如果认为这只是单纯因为朝代、封爵之两“汉”重迭,故省略了一个“汉”字,以致成误,那么另有一个旁证,就是道教着名“八仙”之一的钟离权,何时竟然变成了“汉钟离”。

宋人《宣和书谱》卷一九言:

同类推荐
  • 2016中国年度作品·诗歌

    2016中国年度作品·诗歌

    本书由中国诗歌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6年诗歌创作的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此外,《红楼梦》还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它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谜”的产生而产生的。几乎是在《红楼梦》产生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许许多多的“谜”就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几百年来,关于《红楼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这场争论好像还没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今天,《红楼梦》的诞生已经将近三百年历史了,但是关于它的各种各样的争论丝毫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愈演愈烈。
  • 萧红中篇小说集:呼兰河传

    萧红中篇小说集:呼兰河传

    本书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其中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不设置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就只是讲述着小镇上人、事、物的种种。其中有黑暗、落后、愚昧,人性的阴暗面,旧的风俗习惯,也有明亮、清新、美好,乡土生活的原生态,她在小说里注入了更多其他的东西,也正是这些东西能更为普遍地唤起读者共鸣,因而使作品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共4辑文字,篇篇皆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文字以意象纷繁的深度联想打破了游记散文的惯有格局,虽然作者并未避开那些身边的小情、小景、小事物,但不把眼光囿于狭小的个人天地,文字本身体现为一种精神延伸。作者随时感受着现实与自然的剑拔弩张,深情款款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作者用心接近事物背后那些神奇而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借助那些清丽的记录,完全可以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所有的一切共同指向一种我们久违的安如磐石的生活:平易、平等、本分、自重。
  • 中华谚语(第六卷)

    中华谚语(第六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热门推荐
  • 来自外星人的讯息

    来自外星人的讯息

    很久很久以前,从外星球来到中国的被称作天帝(耶洛因)的外星科学家们在昆仑山建立科学实验室后,依靠生命创造技术合成DNA创造中国的始祖并传授了文明,因此,中国人跟犹太人一样也是外星人耶洛因的直系子孙。原本希伯来语《圣经》中的耶洛因(ELOHIM)被错误地翻译成上帝或神,耶洛因意指“来自天上的人们”。在昆仑山创建中华文明的耶洛因传授给人类科学技术后,回到他们自己的星球去了。但是后来为了引导人类,向地球派遣了许多先知,其中派遣老子和孔子这样的精神领袖指导了中国的精神文明。1945年8月6日人类进入了启示时代,也就是科学时代。
  • 智能时代v2

    智能时代v2

    周一生长在互联网时代,成长于数据时代,20年后,世界已变成完全的数据社会,交流方式,运行方式等已经与2029年完全不同。周一阴差阳错的加入到了世界上实际最有权力的组织“道德委员会”,在这里他看到并且参与到了整个世界运行的框架。同时震惊世界的扎克伯格死亡案发生了,而一起又一起的诡异事件让他本该平淡的人生掀起了波澜。周一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有一个谜一样的人,阴谋与爱情交织在一起。周一在人生的黑洞中一步步贴近他一直寻找的光芒。
  • 在历史的激流中扔掉了船桨

    在历史的激流中扔掉了船桨

    某李被卷进历史的潮流中,因为身负系统,所以他扔掉了船桨,全靠浪。李二:朕要弄死他。长孙:算了吧某李:李二,你还去不去了,磨磨唧唧的,是不是爷们。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
  • 魔道警察

    魔道警察

    你熟悉的神话都是假的,我讲的故事是不是真的?这里有鬼,有魔,有妖,有神。天地人三界的波澜壮阔,全系身于一个凡人。我是个警察,一个执法人,却不抓俗世的坏人,只解决那些凡人不能理解的鬼怪妖魔,刀、枪在手,让他们都灰飞烟灭。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光影一线天

    光影一线天

    在亿万位面的中心,有一座矗立无数岁月的创界山,建立了绝对的规则。这是,一个对天道的秩序所不满的人对整个世界的报复。大山里的孩子VS乡下来的孩子?他说:让我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路,我会还给你一个平凡的生活。那人点头了,但他却失败了。在这个被世俗的规则所舒服的社会,有多少人的青春梦想被现实扼杀。不想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同化?很简单,逆行而上即可!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一意孤行!
  • 现代婚姻保障不了一个完整的家

    现代婚姻保障不了一个完整的家

    她的小名叫爱爱,小时候父母亲可疼她了,那时候她觉得她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直到有一天,妈妈跟爸爸突然跟她说,他们要离婚了,虽然他们分开了,但他们对她的爱永远都不会变的!爱爱很伤心,但阻止不了两颗决绝的心!父母离婚后,爸爸重新组了个家,妈妈只会拼命挣钱供养她,说好的爱不变,在父母离异后她却再也没有感受到爱了……所以爱爱决定这一辈子都不结婚,她觉得在这个离婚率非常高的时代里,婚姻给不了一个有保障的家……所以遇上暖暖,这个给她温暖的男人,她贪图他给的温暖,她依恋他,她知道她爱上了他,干柴烈火的两人,因爱结合,她说她可以把她的身子给他,但是她不想生孩子,不想结婚,如果他有结婚的对象,她放他自由……
  • 梦幻法典

    梦幻法典

    真实与虚幻,梦境与现实,无数次的穿越,无数次的成长,吾乃原罪,不给于救赎,只给与希望,吾乃七大罪,背负着世界之暗,吾乃七宗罪,问主,何为堕落,吾乃七原罪,在阿拉德觉醒意志,在拳皇中觉醒灵魂,在火影明白希望,在秦时懂得心灵,在三国中爆发热情,在魔女身上明白何为拯救,最后,在平凡中杀戮,问上帝,六道七原罪为何物,主说,何为堕落,何为原罪,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有黑暗的地方就有光明,真实乃虚妄,梦境乃现实,你悟了吗。----叶晨的回忆录
  • 与你的时光同行

    与你的时光同行

    姚慕辰第一次见到解欢。一个是天之骄子,像电视剧里面走出的翩翩少年。一个穿着烂布鞋,像个乞丐一样脏兮兮的站在柴草堆里。相互凝视的那一刻,他就生出了想把她放在手心里宠的想法。给她买好吃的,给她买漂亮的新衣服,给她买洋娃娃,把她变成一个城里的小公主。磨平她的自尊,扭转她的倔强。让她从对他不屑,变成崇拜、变成喜欢!作为一个正常的女孩子,就应该追捧他不是吗?然而事实却是……他慢慢为了她放下高傲,从矜贵变的卑微,甚至愿意和她远离喧嚣,只为了她那一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他用行动向她证明:“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小剧场……“欢欢,以后在学校,只有我能这么叫你。”姚慕辰一脸霸道的说。“你这是无理取闹。”“是不是无理取闹你很快就知道。”于是次日,姚慕辰拉着她的手当众宣布:“欢欢是我媳妇儿,你们谁暗恋她,给我小心着点儿!”解欢:“……”疯了,这家伙真是疯了!……“欢欢,让我亲一口吧?就一口。”“不行!”“不行?那我用强!”“……姚慕辰!你再这样,我就回家了!”姚慕辰指着自己心窝处:“这儿就是你家,你快进来吧。”……一对一,双c互宠大甜文,袖白精心打造,绝不忽悠!小萌新们,快点入坑吧!
  • 终极小飞侠

    终极小飞侠

    《灌篮奇才》续集书,故事讲依木花凭借着惊人的实力在高中篮球界、大学篮球界、cba、nba闯出自己的天地。ps:已经有完本小说《灌篮奇才》、《音乐篮球手》,人品有保证,欢迎各位收藏。
  • 仁心圣手

    仁心圣手

    一门驻颜益寿的奇术,一双起死回生的圣手,再加上那口妙用无穷的神秘黑鼎,终有一日,悬壶济世的小青年会天下无敌、举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