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1900000028

第28章 书法品鉴

五月十二日星期一

心里惦记着字画的事,休息日刚过又去了。几句闲话说罢,问字画可看了,说上午刚看过,说着起身从一旁的书案上,取来摊在床上,一面指点一面评说。我侍立一旁,屏神息气,洗耳恭听。

张:郑孝胥这幅,真迹没问题。他的字,最明显的特征是拖笔,就是这个撇,决不像我们平常人写字那样,下面略微打个折儿,他就这么斜斜地拖了下来。在平常人是毛病,在名家就是特点。能把毛病写成特点,得到世人的认可,就是大名家了。只是这幅字,软塌塌的没精神,是郑字,但不能说是精品。

我点点头,心里有了底,又问傅增湘这副对联。

张:这是规规矩矩写的,笔笔都见功力。傅是正经科班出身,有功名,进过翰林院,是民国有名的大藏书家。这字是二王的底子,又有魏碑的笔意。清季差不多都是这个路子,苍劲中要见出妩媚,俊秀中要透着豪气,转折处最能见出楷书的功底。品相也没说的。

韩:你看落款这三个字,墨这么枯,笔画又这么拙,会不会是后人仿的。上款“哈同先生”几个小字最见笔意,那么好,跟这个落款显得不协调。

张:哈同是犹太人,当年在上海靠掏大粪起家,后来建起爱俪园,就是后来的哈同花园,家业大得不得了。开办学堂,校刊古籍,结交名公贵胄,收藏书画,不过是余事。王国维就在他手下做过事。傅增湘跟哈同有交往,当是傅晚年身居上海时的事。上了年纪的人,写正经句子,铆足精神写好了,临到落款时,往往泄了劲气,随意画几笔就行了。这也是大家风范,不能叫败笔,更不会是仿造。凡仿造的,在这些小地方,最是拘谨,不敢一丝怠慢。为什么?大的地方,他还想学学大家的潇洒风度,到了这些大家懈怠的地方,他就无所适从了。随意他随意不了,只有刻意的模仿,这个时候,最容易露底,一眼就看出来了。像傅先生这样的落款,假冒不得的。这是谁的句子,看着挺熟的,一时想不起来。

韩:是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的句子。原诗是: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着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原诗第四句,开头两字是“看竹”,傅先生写成了“看菊”,竹和菊声韵相同,不拗。为什么换了个字,一个可能是傅先生年纪大了,记错了,再就是即景生情,借古人的句子颂扬主人,比如当时正是秋天,写字的厅堂外正好栽着菊花,顺手将竹字改为菊,也不失为一种机智,一种风雅。两句诗,用了两个典故。题凡鸟,“凡鸟”是繁体“凤”字的分写,好像还有个什么典故。

张:《世说新语》上的故事。说是三国时,魏国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没有进去,待嵇喜回去之后,他在嵇家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这是嘲讽嵇喜大异其弟,是个“凡鸟”。看竹是《晋书》王羲之传里的事。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听说吴中某家有好竹,坐上车,直奔这家人的院子观看人家的竹子,高谈阔论了一阵子。这首诗里,“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韩:傅先生联中,改看竹为看菊,用的还是“看竹”的本事。好像在说,哈同花园这样遍植黄菊的地方,高雅之士想来看就来看吧,主人是不在乎的。

张:王维的这首诗,最后两句“闭户着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也是名句。是说他和裴迪去访问的这位吕逸人,不愿碌碌于尘世,长期居住山中,闭户着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松皮成了龙鳞,标志这位隐士亲手种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也可以理解为,这位隐士节操高尚,每种一松,都成老龙鳞的样子,只有年高德劭之人,才会栽出这样的松树。

韩: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者为上,境界高,自有高格,自有名句。王维是个有真境界的诗人,他的诗里,平平常常的话,到了后世,都成了名句。像这样一首七律里,有两组名句的,不是很多。

张:傅增湘是清末的进士,当过北洋政府的教育部长,可说是民国名人。他的藏书楼叫双鉴簃,也叫双鉴楼。藏了两部通鉴,一部是他家祖传的元刻本《资治通鉴音注》,一部是民国初年他收下的清末四川总督端方旧藏的一部《资治通鉴》,是宋绍兴二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刊本。

韩:我在书上还看到,他后来对他的藏书楼有新的阐释。有一次,他在盛昱家中看到一本南宋淳熙十三年宫廷写本《洪范政鉴》,桑皮玉版,字大如钱,是南宋内廷遗留下来的一部最完整的写本。宋《会要》载有抄录此书之事,是极其珍贵的善本。说来也巧,一九二八年,一个书商正好拿着此书出售,售价极高,他人皆望而却步,傅增湘毅然把自己珍藏的日本、朝鲜古刻本三筐卖去,换钱购得此书。此后他即以淳熙十三年宫廷写本《洪范政鉴》与两浙东路茶盐司刊本《资治通鉴》相配,合称“双鉴”。这新配对的“双鉴”更为珍贵,在藏书界名重一时。

张:伦哲如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有咏傅增湘的两首,评价很高,第二首是:

篇篇题跋妙钩玄,过目都留副本存。

手校宋元八千卷,书魂永不散藏园。

藏园也是他的书斋名。他的书斋不像普通人家的书斋,院子里有一间小房子,就是书斋了。远远看得见山,就叫望山楼,一听还以为多大呢,不过是陋室一间。他的藏园,双鉴簃,就是一个大院子,里面的书房有好几个,各有各的名字。双鉴楼只是其中的一个。

韩:对傅增湘的事,怎么这么熟悉?

张:大约一九六一年或一九六二年,我去北京办事,去了一个院子,当时是文物局的一个单位在里面办公。就在东四北五条中间,大门进去,一个很大的院子。门道两边,堆着高高的雕版,有人说这就是傅增湘家留下的。我还见过傅先生的儿子,当时在文物局工作。

傅家的藏书还跟山西有点关系呢。傅增湘是个很有节操的人,临死前叮嘱家人,将家中藏书悉数捐给国家。他儿子基本上照办了。一宗是将“双鉴”和一批古籍共数万册,捐北京图书馆(现在叫国家图书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受捐的第一批珍贵古籍。一宗是此后不久,将另一批古籍三万多册捐赠给四川,后来分藏在重庆图书馆与四川大学图书馆。捐给四川,是因为他祖籍是四川江安。江安傅氏,是当地的望族。人们都以为傅家的藏书捐得差不多了,实际上,家里还留下不少珍稀版本。

大约五几年的时候,他儿子想出手这批图书。这不能怪他儿子,也是一大家人,要吃要穿,开门就要花钱,只有卖家里的存书。要卖又不能卖给北京图书馆,早先是捐给人家的,现在要卖,人们会说闲话。最后还是卖给了山西省博物馆。北京经手这事的人,叫谢元璐,山西这边经手的是张德光。价格不菲,当然所谓的不菲,是指当时的价格,要是跟现在珍本古籍的卖价比起来,就等于白捡了。傅家还有几十件墓志铭拓片,很珍贵,也一并送给了山西省博物馆。想来觉得山西博物馆还大方,就送了人情。

这事刚办好,不知怎么就让王冶秋知道了。王当时是国家文物局的局长,大发了一通火,说,傅增湘的书,就是要出手,也不应当出了北京城嘛。意思是北京这么多文化单位,又不是没钱,怎么会卖给山西。生米煮成了熟饭,王局长也只是那么说说。后来张政烺先生来太原,还专门去博物馆看过这批书,他很惊奇,傅增湘当年收藏了多少书啊,给北京图书馆捐了那么多,给四川捐了那么多,山西买回来的,还有这么多,还这么好。我也看过这批书,不说书多么珍稀了,好些书后面都有傅先生的跋文,工整流畅,可说是文人字的典范。

伦哲如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说傅增湘的第一首诗,有两句是,“取之博者用以约,不滞于物斯至人”。从后来的事情看,他真是做到了“不滞于物”,这是藏书家的最高境界。

韩:能收,也能散,真是想得开。

张:一个人收藏书能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境界,这是很了不起的。现在很难有这样的人了。

韩:有句话也许不该问,是我觉得,古文字上你是下过硬功夫的,精通好理解,书法品鉴上似乎没有下过大功夫,何以说起来也这样头头是道呢?像方才说到郑孝胥的字,说特点常是毛病,能把毛病写成特点让人认可甚至仿习,就是大书法家了。这样的话,不是深谙此道的人是说不出来的。你是怎么练下这一手的?

张:这是杂学,不用专门学。世上的事,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契合性情,感到快乐,就离窥其堂奥不远了。有那么几年,我还是真下过些功夫,比如抗战胜利后在太原在北平那几年,解放后在省委统战部那几年,都留心过书画鉴赏。在北平住单身,星期天没事了,常去琉璃厂、隆福寺这些地方转悠。那时的店铺里,名人字画挂着的任你看不用说了,就是不挂出来的,只要掌柜看你是个懂行的,也会拿出来让你观赏。我这叫买不起看得起,间或有小件又不太贵的,也会买下一两幅。

韩:这就练下眼力了。

张:光看不行,还得看书,看书多了眼力才能上去。品鉴书法,画也一样,先得明白历史的大势,又要明白每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些前人都有总结。结合实物,就知道说的是什么了。“秦人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作书,曰隶字”,这就是一种历史的大势。“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这就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气。前四个时代都好理解,比如王羲之的字,法度森严又无处不透着韵律的灵动,就是晋人尚韵最好的说明,唐人、宋人、明人的特点,也都能落到一个个书法家身上,不好理解的是清人,怎么个尚变。有人说这个尚变“不知所云”,实际上这里说的,是由帖学到碑学的变化,这正是清人的时代风气。就具体书家而论,同一时代,风气相近,各人又有各人的特色与习气。就说宋四家,苏黄米蔡,都是尚意,又各有不同。米书俊朗刚健,苏书温润敦实,黄书秀挺苍劲,蔡书最近大王草法,可说是气韵生动。这是他们的好处,要论他们的毛病,说起来也是一大堆。你能说出来几样吗?

韩:我说不出来。不过我看这方面的书也不少。前段时间有个叫《藏画》的杂志上,登过沈从文先生的一篇小文章,叫《写字这事》。我想想,好像剪下来就夹在这个笔记本里,看,还真在。里面有一段就是说宋四家的毛病的。他说,米书可大可小,最不能中,去兰亭从容和婉可多远!苏书《罗池庙碑》、蔡书《荔子谱》,虽号能笔,却难称其名。评黄书最刻薄也最风趣,说黄书做作,力求奔放潇洒,不脱新安茶客情调,恰如副官与人对杯,终不令人想象曲水流觞情景也。沈从文在旧军队里待过,用副官与人对饮来比喻字法,最让人莞尔。这样说黄书,是不是过了?

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在于刻薄不刻薄,而在于你看出了症结没有。看出了刻薄些也无妨,看不出而刻薄,那不光是厚诬古人,也是自暴其丑,于古人没有损害,损害的反倒是自己。沈从文说黄山谷的这几句话,还是说在了症结上的。

韩: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前几年山西古籍社的张继红先生,送给我一套王铎书法影印件,其中一张我裱了,有个时期还挂在办公室里,就是品评宋人书法的。写的是:“黄书努震少含蓄,苏书有致体亦老,转折深藏之意不复存矣。因观米芾诸帖,合宋九青,与予所藏数十册,惟米脱尽习气,如驾云雾行空中,不易觏也。”副官与人对杯,要么忸怩作态,要么装腔作势,努震少含蓄正是装腔作势之一种。王铎这幅字,是他评米书的一段话,我见过两三种,可见他是公开这么说,常写了送人的。从这幅字里也可得另一结论,就是对古人的字,后人的看法也不一样的,像沈从文那样四家全看不上眼的不多,更多的是像王铎这样,几个人里总有一个喜欢。苏黄二位也不见得就不喜欢,只是指出毛病,极力推崇米芾。这也符合人之常情。若有宋代一个都不喜欢,怕也说不过去。

张:宋四家他未必一个都不喜欢,只是出语刻薄罢了。

韩:刚才我没说,这篇文章里还有对别的书家的评述,也很有意思。比如说宋徽宗的瘦金体,题跋前人名迹时来上三两行,笔墨秀挺自成一格,还给人一种潇洒印象,一写到二十行,就不免因结体少变化而见出俗气,难称佳制。名家的字,有他这一面的好处,往往会有那一面的不好处。颜字端庄沉稳,若作厅堂匾额,又不免傻气,柳字写在纸上秀朗脱俗,作匾额又显得贫气。这种时候,还是米字好,来上三两个制成匾额,怎么看怎么精神。

张:像傅增湘这样的字,挂在厅堂里,也是一样。

韩:你说傅增湘的字,在他同时代的书家中排什么位置。

张:那就看怎么比了,论名气还是论实力。他是那种不以书法名世,但功底深厚的书家,郑存胥是大名家不好比,康有为也以书法名世,却可有一比。名气在康之下,实力与品格,肯定在康之上。有人评康的字是八面用力,筋骨舒张,我怎么看却像是张牙舞爪,八面不着。

韩:前不久看过一本张宗祥的传记。这人是着名的版本学家,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浙江海宁徐志摩墓碑上的几个字,就是他写的。传记里说,梁启超印了个“自寿诗”册子送给张宗祥,大概册子上有康有为的题词,后来两人又遇见了,梁问张,他老师南海先生的字怎么样,张说,他有赞语,已写在册子前面了。可能就在张家吧,当下取来让梁看,写的是“合钟鼎篆隶行草为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梁笑了,说“太刻,太刻,然吾师眼高手疏之病,实所不免”。张说,康写字,一字之中,起笔为转笔,或变为隶篆,真是一盘杂碎,无法评论。

张:先前我还以为我的看法唐突前贤,叫你这么一说,也算与名家不谋而合了。你平常写字吗?

韩:有兴致也写写,从不敢以书法名世。自称三流书家,免得别人说三道四。敢问张先生,写字有什么要诀?

张:哪有什么要诀。要有,也就是灵气、勤勉、学富、品高,八字而已。灵气和勤勉是基础,学富是护持,品高是境界。灵气没法办,只能以勤补拙,能达到什么境界,那就全看各自的造化了。

韩:刚才谈到沈从文,我倒觉得,你跟此人有相似之处,都是出身寒苦,学历不高而终成大器。

张:他的小说《边城》,解放前就看过。人家是大作家,我哪能跟人家比。

韩:行业不同,达到的成就是一样的。人类任何事业,在智慧这个层面上是相通的,不过是把人类已有的智慧往前再推进一步。沈从文活着的时候也有不少非议,如今死了,越看越了不起。天妒英才,活着总要有可挑剔的地方,过世了才会把该给你的全给了你。

张:这话有道理。

不早了,该走了。我将字轴收起。张先生说,该买不该买,不能全听他的,要我自己拿主意。我知道,这是老辈人的谨慎,免得将来落下闲话。我说,你放心吧,对你的品鉴,我感谢还感谢不过来呢。临出门,张先生又叮嘱了一句,说卖画者既是朋友,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过了几天,是个星期六。太原南宫的文物市场,每逢周六周日开张。原晋先生的博古轩,在文物市场北边的一个楼上;他有本业,平日上班,周六周日准在。我去了将郑孝胥的那幅奉还,一面说了请张先生品鉴的事。原晋说,还是老先生眼头高。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陆游传

    陆游传

    本书记述了陆游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
  • 不只是简·奥斯汀:重现改变英国文学的七位传奇女作家

    不只是简·奥斯汀:重现改变英国文学的七位传奇女作家

    你应该至少读过一部简·奥斯汀的作品,很可能也读过《简·爱》。如果你是个情绪多变的少年,可能还读过《呼啸山庄》。在《不只是简·奥斯汀》一书中,谢莉·德威斯将历史、传记及批评分析编织成一个个热情洋溢的故事,让英国女性文学史上令人惊叹却常常被遗忘的宝贵财富重见天日。此书集中讲述了与简·奥斯汀或夏洛蒂·勃朗特等人同时代的七位传奇女作家的生平故事及其开创性成就。在这部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英国女性文学史中,作者真实细致地还原了18—19世纪女性的生活以及文学发展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她一步步逼近事实的真相:这些女性在世时都曾名声大噪——其中包括侦探小说和现代奇幻小说的开山鼻祖——为何社会竟会将她们遗忘?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星河净土

    星河净土

    旧纪元3000年,地球在一场大战中伤痕累累,千年积累的科技几乎全部湮灭,幸存人类不足万分之一。大战之后,无数陨石从天而降,一种极其残暴的生物降临地球,宛如天敌一般,对幸存的人类展开了灭族行动。千年之后,地球进入新纪元,幸存人类已不足十万。但所为破后而立,即将灭亡的人类并没有束手待毙,他们在极其残酷的世界中仍然顽强地发展了先进科技,成为了银河系最后的科技力量。又经过了数百年,一位来自陷落地区貌似普通的少年侥幸生存。由此,命运的齿轮再一次转动了起来……
  • 隐蔽的神环

    隐蔽的神环

    一片雪白的世界,一个小小少年,他父亲离奇消失,神秘女子无端的接接近,那些强者一直在惧怕着什么……一个神秘的手环,一颗来历不明的珠子,他逐步发现……
  • 这个老婆有点萌

    这个老婆有点萌

    (本故事纯属虚构,文章比较轻松欢快,不喜请不要喷)顾衍北觉得这辈子,他可能是中了一种叫季暖阳的毒,这辈子,他算是败给了她既然爱了,那就宠到底!本文绝宠,没有小三,看季戏精如何作妖
  • 芥末爱神侦探X

    芥末爱神侦探X

    花音伶月,宛如漫画般的名字,让人堕入唯美的幻想。白马王子、黑马王子、吸血鬼伯爵、超级无敌帅气的勇士……不管什么,总之是帅哥,精灵天使通通都进来这个童话世界吧!当大家对这个名字抱有红心的幻想时,它正式建成了。它,是一所古怪的高校。
  • 不朽塔

    不朽塔

    一个,神秘的少年,一座,来历不明的黑塔,离奇的身世,竟纠扯出一段段,怎样的故事?曲折的背后,远古所遗留下的谜题,又究竟,会是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缘定韶华

    缘定韶华

    [花雨授权]那么深的院墙,那么深的人心,曾经的身份竟像魔障一般纠缠不去,让他退无可退避无可避,只是苦了她。谁知他权柄在握可以主宰自己时,她却只知一味逃离……
  • 老公,别乱来

    老公,别乱来

    他是天王巨星,被各种绯闻缠身。她是高冷的女医生,一生奉行不靠男人。一次有目的的约会,她借种生子,打算和那个男人从此再无瓜葛。一次VIP门诊,她竟再遇那个男人……男人唇角一勾,栖身靠近,揩了把她的油,“原来是你,过了一晚就想不认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