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1900000045

第45章 堆居士(2)

雨湖夫人说,吃吧,明天是你的生日呀。我说,明天才是,今天吃个什么味气?这时,雨湖夫人的眼睛潮了,泪花流出来了,忙撩起围裙抹眼泪,哽咽着说,你真的不知道?明天一大早,人家就要押上你去侯马上批斗会呀,侯马工作站造反派的人都来了。我说,我怎么不知道?雨湖夫人说,这号事人家还会告诉你?到时候让你带件衣服就上火车了。她是听机关某某的夫人说的,院子里见了,避过人悄悄说的,说明天上午的火车,快给张所长准备件厚点的衣服,别到时候拳打脚踢的受了罪。

我放下筷子,心里难受得吃不下去。真没想到,这些人,不管是保皇派也好,造反派也好,过去都算是我的下级,不说下级了,也是同事吧,就是要上批斗会,事先打个招呼有什么不好?雨湖夫人以为我是害怕吃不下饭,劝我还是多吃些。我说,我不是害怕,是寒心。几十年为这个为那个,一遇上个什么事,老是担心别人心里会不会受委屈,有什难事都自己一个人兜下来。现在才知道,全是瞎操心。你有天大的承担,不如社会清明一点点。社会不清明,人心就往暗处走,黑处走,最终是你毒我恨,灰天黑地。常见批斗会上,一把就把人推得趴下,一拳就把人打得鼻子流血。平日无仇无冤,一有人放话,就下得了那么重的手。

那天我记得我吃了十六个饺子,喝了一碗面汤。雨湖夫人劝我再吃两个,最少也要再吃一个,我说十六是命定的数字,人力不可拗也。实际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十六是命定的数字,再加一个十七就不是命定的数字。再吃一个,就是奇数了,于出行不利?反正当时就说了那么一句。后来应验在什么上也没在意,一个月后平安回来了。

果然第二天就去了侯马。侯马工作站的两个年轻人押着我去的,也还客气,路上还给我买饭吃,我说不用了,我带着钱。去了才知道,不是侯马工作站开批斗会,是侯马市开全市批斗走资派大会。大会是星期六上午开的,就在火车站前面的广场上,批斗对象,头一个是市委书记,第二个就是我。我这个级别,在省里算不上什么,在侯马就是大官了。批斗会就是那一套,喊口号,念批斗稿子,照例先是喷气式,过一会儿,只要低头弯腰站着就行了。

这就明白了,我为什么能记住吃饺子那天是星期四。那是我“文革”中参加的规模最大的批斗会。广场上花里胡哨一大片,这个单位,那个单位,都打着旗子,后来听说有五万人呢。过去看史书,看到“旌旗蔽日”,总觉得是夸饰之词,不可能,多少旗呀,能遮住日头。那天我才知道,古人说的“旌旗蔽日”是可能的。

从批评发言和喊的口号中,我明白了我的罪行,是“黑文化部阎王殿的黑小鬼,黑省委的黑干将”,侯马工作站是张颔“复辟资本主义的基地”。

批斗完了,又押到工作站,再开批斗会。规模小多了,全是工作站的人。

韩:我去过你们的侯马工作站,大前年。

张:那还是不一样的。现在一进门是一个四层的办公楼,那时候全是平房。西街上,大门朝南,现在盖了楼房的地方,是两排平房,第一排是办公室、研究室,第二排是库房、厨房。大门东侧那座金代墓葬,当时就有了。

市里开过一场批斗会,工作站也开了一次。人来了总要有住处,原来我在工作站有专门的办公室,床铺,办公桌,洗漱用具,一应俱全。那时我是文工委的副主任,又是考古队的队长,住得时间长了是从事业务研究,短了是下乡指导工作。现在成了走资派,当然不能住原来的办公室。他们也真够绝的,排房东边,金代大墓北边,有新建成的一排平房,隔成三间,刚竣工,墙还是湿的,就那样让我住进去了。侯马的夏天你是知道的,天气热,房间潮,沤热难当,身上起了痱子,痒得难受,一抠就破,破了就化脓,几天好不了。好在那个时期,“走资派”也是宝贵资源,不能由侯马工作站老占着,太原也要批,过了一个月就放我回来了。仍由接的人押着,不同处是来时两个人押,回去只有一个人押。虽说前恭后倨,礼有不周,也算是言而有信,完璧归赵。

韩:机关的同志该客气些。

张:客气?那个时代就没有这一说。一回来就进了“牛棚”,就在文庙后面一个小院子里。要说跟侯马那边有什么不同,都是过油过火,侯马那边是烈火爆炒,这儿是慢火细炖。今天写检查,明天写交代。没有一次的交代,写一遍就能过关,不折磨你三回五回,过不了整人者的瘾。不高兴了,文的武的都敢来。

韩:有人打过你吗?

张:不能这么说,是人家的手痒了。

韩: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你还有个自号叫“二触翁”或“二触老人”,先前我不明白,问过大任先生才知道,是触及灵魂、触及皮肉的意思。除了批斗和“修理”,还干活吗?

张先生苦笑一下,说:不干活,那不是去享福去了?每天规定的活儿是打扫院子,机关的厕所,男女厕所都要打扫。因为我原先是考古所的所长,又打扫厕所,“文化大革命”结束,问题解决以后,我还是所长,同志们叫我“老所长”。不管人家心里想的是什么,我知道我这个所长,实际上还是什么所的所长。

前期主要是批斗,让我承认是假党员,反对毛泽东思想,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是所谓的三反分子。不承认就打,一打我就承认,过后又不承认了,他们说我是老奸巨猾,出尔反尔。你想,这些罪行怎么敢承认,真要承认了,汇报上去,不定会给你定个什么罪名,那时候真叫枪毙了的也不是没有。后期主要是学习,学习毛主席着作。给我指定的两篇,一篇是《别了,司徒雷登》,一篇是《敦促杜聿明投降书》。要按人家的“战略部署”,前一篇是要打掉你的妄想,后一篇是让你彻底向人民投降。机关有那么几个人,平时不好好钻研业务,搞起这些鬼名堂,全是坏点子。时间长了,把人整“疲”了,也就想通了,反正就是这么回事。《礼记》上说“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既然灾难一定要降临到你头上,就挺起脖子承受吧。

韩:最困难的时候,还动过轻生的念头?

张先生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

韩:有诗为证,有一首诗里,你说“冤愤曾吟绝命诗”,吟了“绝命诗”,不就是动了轻生的念头?

张:是动过,可是不甘心,只能说是“有动机无决心”。

韩:是不是雨湖夫人有个事?

张:没有,没有。

韩:我发现,一提到“文化大革命”中的事,你还是有点讳莫如深的。我真不明白,都到了这个岁数了,还有什么好忌讳的。跟你交流,有时候真让我泄气。上次聊天时,我说过,我有你写的纪念王大任同志的文章,叫《是知音,也是向导》,今天又带来了。你看这一段:

清理阶级队伍时,又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及“现行反革命”、“假党员”、“特务”等等。我爱人也被关入牛棚,因受不了毒打而栽了水缸自杀,幸亏发现得早,被人救出来而未死。至于我自己就可想而知了。

清理阶级队伍,我是知道的,在一九六九年冬天,再后来就是“一打三反”,我也住了学习班。当时山西大学“疏散”到昔阳,我就是从那儿毕业的。雨湖夫人的事,好像以前就听人说过。

张:不说了。

韩:你自己也挨过打。这里有一份你八十年代写的文章的开头部分,是不久前崇宁先生找出来给我的。就是这张纸,你见过吗?

张:哦,是八十年代,文物局领导让我写个自传,我一提起过去的事,心里就麻烦,手也抖,写不下去。见我实在不想写,局里让崇宁代我写了,我在前面写了些话,算是对局里的尊重。这样的文字,你也觉得有意思?

韩:很有意思。你没有写过“文化大革命”的总结,这就算是一个。只有几百个字,大题目叫《孜孜汲汲五十年》,小题目叫《正文前的说明》。我给你念一下:

建国五十年了。国家发展到现在这样大好的形势很不容易。反躬自问我呢,年事进入八十,能看到今天国家兴旺的景象也确为平生幸事。至于自身在工作中尽其匹夫之微力,做出丁点之所谓的成绩,实在不值一提。

机关领导想让我写点关于自己五十年来工作的情况。本来拙口笨舌,要让我写自己如何如何,弄不好便陷于罗列条款形如记账,如果加形象笔墨又免不了附加佐料,吹嘘自己。我最怕写个人材料,这同我怕开会发言,怕填个人履历表,怕外人来调查采访是一样的。遇到这些事,心里就发慌,脸就发烧,血压就升高。这是“文革”的后遗症,受到的毒打和折磨就不必说了。

记得在一九八四年,某刊物要我写自己的传略,并说,活人自己写,死了的别人写。我当时就婉拒说,我不够他们所要求的资格,如果一定要写,等我死了,他们写吧。后来过了一年多,我还没死,他们等不得了,只好请另外一位编辑同志写好刊载。这就是我目前所保存的唯一传略(见《张颔学术文集》所附者)。我的文集出版时(中华版),我自己也没有写序言,也没有请别人写序言。是好是坏读者自会品量,何必自我张扬!

我对写这种文字确有一定的困难处,所以领导同志又让我的孩子崇宁捉笔代写,崇宁跟我在一起工作了几十年,他可以说既是同行,而且受我的濡染不小,我的工作情况他都知道,就由他来写吧。这个材料是他从有关我工作历史的档案中整理的。标题是我后来加的。下面就是他写的文字了。

韩:你这么一说,我知道了,那个刊物是《晋阳学刊》,让你写的是高增德先生,当时他是主编,这位编辑是降大任先生。后来出了书,叫《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十本,我家里有这套书。在我看来,那么长的一篇传记,也不如这篇文章有价值。看起来轻松,实际上很沉痛。还有你写的那些诗,也是心里话。

张:诗里写的,确是那个时期的真实感受。

韩:想到抗战胜利后,办《工作与学习》时,你写的文章多么轻灵,多么张扬,而“文革”后写这样的文章,却这样艰涩,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一写学术论文,又来劲了。我看呀,你写“文革”的诗中,最沉痛的该是刚才提到一句的这首《无题》:

回溯十年劫难时,凶蝥挂网密盘丝。

灾罹恶煞魂出窍,兵构红卫血染旗。

非刑苦炼荒唐狱,冤愤曾吟绝命诗。

精气摧伤元气损,此身合着薜萝衣。

诗中能看出,你是伤心透了,也大彻大悟了。“此身合着薜萝衣”,薜萝衣乃隐者之衣,意思是无心用世,退隐山林。对一个年轻时就以身许国的人来说,还有比这更沉痛的吗!你没有寻死,真是万幸。

张:唉,那年头,想到过死的不是我一个,还有多少人说死就死了。对我来说,死了什么都不说了,而没有死还苟活于世,最大的悲哀就是诗里说的,“精气摧伤元气损”。你想想,正是四十几岁到五十几岁年纪,可说是大好时光,如果没有那些年的耽搁,能做多少事,做多少研究,写多少文章。“灾罹恶煞魂出窍,兵构红卫血染旗”,想起来都让人害怕。

韩:真是首好诗,看韵脚,跟鲁迅那首《无题》诗很像。

张: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这里头也有个典故呢。这首诗不是“文革”中写的,是过了好几年才写的。大约是一九九二年吧,余振先生从上海回原平老家探亲,路过太原住了两天,来我家里看我。从上海来时,就带了几首诗,有鲁迅的《无题》,还有郭沫若一九三七年从日本归国时步鲁迅原韵写的诗,胡风写的和鲁迅的诗,说我懂音韵,会写诗,该也和上一首。余先生走了之后,我就认真构想,掂掇词句,写了这么一首。自认为也还妥贴工稳,配得上鲁迅的原诗,至少不在胡风的和诗之下。

韩:叫我看,也不在郭沫若的和诗之下。你写“文革”的诗,都是心血之作。就说你那副对联吧,“马齿徒增五十四,地球白转二千三”,虽说用语平直,实际上含着多少愤懑,多少悲伤。注里有句话,最让人感慨:“有人责余曰:没有你,地球照样转云云。地球虽然照样转,但余啥也没有干,在余身上等于白转了。”不过,我从你先前的谈话中,知道你也没有让日子真正的闲着,一是暗地里做学问,再就是,不时与三五好友,小酌一番,谈诗论文,品评时政,倒也自得其乐。

张:是啊,也是苦中作乐,记得有李炳璜先生、林鹏先生、林凡先生,还有什么人记不得了。也就那么四五个人,隔上一段时光,总要在一起聚聚。

韩:前些日子,我去看望林鹏先生,他还说起这事,说还有一位经常聚会的朋友,是省军区的一位副参谋长。你们也没有一定之规,隔上段时间不见了,总要在一起聚聚。到了谁家里,男人们聊天,主妇往往得想办法搞点下酒菜。那时候搞一桌酒菜也不容易,有时候实在没有了,炒盘白菜,炸碟花生豆也能对付。也不是定期定员,高兴了你找我,我找你,三五个人凑在一起更好,凑不齐两个人也能谈个痛快淋漓。什么都不图,就图个开心。

张:确实是这样的,那时我也不过五十出头,还能喝两盅。老林他们知道得多,会说,我多半是静静地听,紧慢也说上两句。还是他们请客的时候多。

韩:林先生说过一个小故事,说是有次他一个人来你家聊天,快半夜了,雨湖夫人还给你们一人下了碗馄饨,吃了继续聊。觉得不早了,他要回家,你要去另一个房间叫醒儿子送他,他一撩门帘说:不用了,天亮了!

张:你这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是有这事儿。聊天喝酒,次数再多也有限,没事了一是看书,再就是写字画画。

韩:我这儿有你两幅画的照片,一幅画的是孤灯,一幅画的是瓶梅,两幅都有落款,前者是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后者是甲寅仲夏,即一九七四年夏天,据收藏者说,这是你画作中的精品。可见那个时候,是沉浸此中,大有心得的。孤灯一画有题诗:

孤檠秋雨夜初长,愿借丹心吐寸光。

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

看此题诗,当是正在整理侯马盟书的时候,也可说是一首言志诗吧。最近仔细读了你这些年写的诗文,不是指学术论文,是指平日写的那些见性情的诗词和小文章,觉得“文革”之后,你的性情还是有变化的。

张:什么变化,说给我听听。

韩:脱了头巾气,多了诙谐气,讽世讥人也自嘲,大体说来就这三类最好。

张:这个我倒没有留意,心淡了是真的。八十年代初,赶着写书稿写论文,顾不上写这类小诗小文,九十年代以后写得就多了,不过你说分三类,讽世、讥人、自嘲,还是头一回听人这么说。我有一首《八十自叙》,也叫《生活篇》,说了我的一生,也说了眼下的心态。你没见过吧,我给你念一遍:

少小孤哀,形影相吊。

一生苦难,靡所言告。

若云做官,不是材料。

或云发财,不知门道。

臭九升华,难得苦笑。

岁月熬煎,身心衰老。

老景如何?幸能温饱。

知足常乐,明霞晚照。

若说往后有什么祈求,我是只求往后人间,再没有“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

韩:善良的人都有这样的愿望,还有些不那么善良的人,却在想着,是不是过上几年,就来上一次。我倒是觉得,我们做别的有困难,做不起来,真要有人想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不是什么难事。因此上,要想这样的浩劫,不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不能只靠善良人们的眼泪与祈祷,没有制度上的保障,说了跟没说一个样。

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来的维新,都是制度层面上的改革。中国的事,再不能靠“皇上圣明”来决断了。谁要再搞“文化大革命”,那真是伤天害理,天地不容。

韩:所以你要自号“不扫堂”、“二堆居士”,时时警惕自己,也是警惕世人,接受历史教训,不要再做蠢事了。

老人爽朗地笑了:只是个愿望。

今天谈得很愉快。没想到这个难题,竟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同类推荐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活跃一时并有相当影响的作家,他的一生很短暂,但却给世人留下了《再别康桥》等传世之作。白落梅以独特的语言、冷静的视角,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拥有复杂感情经历的传奇诗人,带你发现一个真性情的徐志摩。
  •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本书为法制新闻作品选,这里的主要人物,除了巡警栾波是个二级英模烈士外,其它都是些很普通的警察或者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等。就是在多年的工作中作者确实坚信我们的警察就是英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警察,是法制社会的基石,是一个奉献大于风险、辛苦大于艰苦的英雄群体。
  • 激荡年代的企业家传记(套装共5册)

    激荡年代的企业家传记(套装共5册)

    《激荡年代的企业家传记》(套装共5册)包括了《寂寞大佬任正非》《商界怪杰史玉柱》《影子教父王石》《马云帝国内幕》和《地产狂人许家印》。
  •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南非的生活,活跃在祖国撰写了甘地拒绝压迫,反抗专制的印度圣雄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外星妹子地球成长记

    外星妹子地球成长记

    飞船失事降落地球没有智脑没有营养液没有基因融合体、要怎么生存呢外星妹子地球成长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隋风雨录

    大隋风雨录

    “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拯救这里的所有人......”他站在山坡上,眼前是浴血奋战的沙场.....生灵涂炭......一个二十二岁的现代黑帮小头目,一个本已死去的灵魂,如今却在隋朝初期的一个十三岁孩童身上重生,他能文能武,随着成长,他认清了自己的责任,他希望历史按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但自己却成为了最不确定的因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传说之荣耀龙骑

    传说之荣耀龙骑

    (有神女相伴哦)沉静无数年的宇宙,因神秘力量而出现动荡,折叠,蔚蓝色的地球与与神秘大陆相交,异族的入侵,超级强者的问世,核武器的使用,人类遭遇灾难之后的文明重建,东方与西方世界的诸神传承,人类与异族的爱恨强情仇在这一片神奇的世界上演。。。。。
  • 从跳舞开始

    从跳舞开始

    某女问道:“你会跳舞么?”【嘿!你面前的是2011年,KOD亚洲街舞大赛冠军。2013年,国际街舞大赛中国赛区hip-hop和locking双料冠军。2015年,参加街舞真人秀节目《街舞之王》第一季总冠军。2018年,WOD世界舞蹈大赛中获最佳编舞。】“可是今年才2013年呀!”....................
  •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道路如何形成?其内涵、本质是什么?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对外关系上有何独特表现?它与西方的道路有哪些不同?本书从1956年至1982年就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创、发展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对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事件作了详细的再现和分析,理清了道路发展的历史逻辑,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本书有助于人们更加准确、系统、清晰地认识中国道路奠基于毛泽东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开创和发展于邓小平时代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自觉将自己的梦与民族的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关于青春的事1

    关于青春的事1

    年少时的时光啊,它总是美好而短暂。让人来不及细想琢磨,他们就已经长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来当团宠

    我来当团宠

    元气满满追星少女X高冷禁欲宠妻偶像元昭X沈凌宇某日热搜:#惊!一私生粉深夜夜潜入YCclub内部图谋不轨#众人开始斥责那个可恶的粉丝。谁知当事人们突然发了微博…【沈凌宇】我女朋友。【安俊丞】谁敢再说一句我妹?【叶霖】元氏集团千金是你们能骂的?【时舟】小昭是来给我们拍宣传照的。【涂渺渺】我的元儿姐生气了。众人惊讶那个粉丝究竟什么身份???某状元:比你们智商高的人。某模特:比你们颜值高的人。某财阀:比你们有钱的人。……于是元昭昭开始了掉马之路众人皆向大佬低头。【元昭】我只是想默默地追个星…—众人皆知,沈家小太子沈之傲,是沈凌宇取的名,一听就是沈家之骄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又多爱这个儿子。但是也只有元昭知道:之傲,读的快一点,便是昭。以你之姓,冠我之名。—沈之傲的日记本:爸爸告诉我,我们住在西苑是因为“喜元”,我小名叫元宝是因为“元昭是他的宝贝”,家里的小猫叫芋圆是因为“宇元”…但是爸爸不让我告诉妈妈这些,他害怕妈妈太感动会想要再给我生一个小妹妹,爸爸说他不想让妈妈那么辛苦再生宝宝了…爸爸真的好爱妈妈啊,我也要好好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