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35300000013

第13章 在历史学与人类学之间(1)

——台北中央研究院王明珂研究员访谈录

徐杰舜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王先生在台湾出版的《华夏边缘》,大陆很多学者知道。今天我想借您在成都开会的机会。请您先介绍一下您的学术背景好吗?

王明珂(以下简称王):我大学是在台北的师范大学历史系完成的,教了一年中学后,考上了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修了管东贵先生的课。他是研究汉代羌族历史的。他指导我找资料,写硕士论文。

徐:您的硕士论文是什么题目?

王:我写的是《中国古代姜、羌、氐羌的研究》。论文写完后,当时管先生不满意,我自己也不是很满意。我没有办法接受传统的说法,但自己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对管东贵先生,我很感激他。那时候,他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他把我推介到历史语言研究所,经过审查、投票,我就这样子进到历史语言研究所了。虽然他不满意我的论文,但是或许他认为我还算用功吧。

进入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历史语言研究所有甲骨金文的专家,有语言学专家、有中国历史从上古一直到明清的专家,还有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我在里面就跟着大家学习、吸收,知识收获很丰富,但挫折也很大。同事们都不知道我做羌族研究有什么意义,我写的东西也一直被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退稿。我一直跟资深同仁们解释,我是怎么思考这些问题,我的困难在哪里。他们好像不能理解我提出的问题,自然也帮不上忙。所以到人所第三年的时候,我就努力准备出国。我写封信给张光直先生,他当时在哈佛大学,和我们研究所又有一些渊源。我把我的困惑告诉他。他回我的信,表示对羌族问题特别感兴趣,要我好好准备,要我把人类学一些基础的东西先读一读。后来我申请到哈佛就读的事情就很顺利。

徐:就是到哈佛去读博士了?

王:对,就是进哈佛的博士班。一去的时候,就去见张光直先生,跟他谈我的研究计划。他告诉我,我应该去找一位研究游牧社会的教授ThomasBarfield,以及研究古代中国的RobinYates教授。在哈佛大学就是这样,教授给你的指导非常清楚,一点都不模糊。一听到你的研究计划,就告诉你该去找谁谈谈或修谁的课;而下一位教授,又会告诉你应该修什么课,学什么语言。

徐:指导得非常具体。

王:对,就是指导得非常直接、具体。我就在那两三天里面,忙来忙去,找这位找那位;往后两三年该修的课,该做的事,都清楚了。如跟StanleyTambiah修经济人类学,跟NurYalman修亲属关系,跟张光直、Lamberg-Karlovsky等人修考古学,跟ThomasBarfield修游牧人类学。反而我在东亚语文研究所很少修课,除了必修的日文以外,只跟着RobinYates修过课。

徐:您在读博士班的时候,就是跟张光直先生吗?

王:对,考古学和社会人类学,主要是修这些方面的课。我真的非常感激张光直先生,他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比方说,在考古学上,我原想跟他修一个高档次的一对一的课,读一些比较理论性的著作。张光直先生不肯,他说,你要懂考古学的话,就要从考古学入门开始(IntroductionofArchaeology),结果我就修了那门课。那门课在哈佛人类学系来说,就是入门洗脑的课,非常的重。

徐:就是大运动量训练。

王:对,就是以很密集的方式,把你以前的基础补起来。所以我的收获非常大。其他对我影响很大的就是Barfield,我跟他修游牧人类学,他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后来,第二年的时候JamesWatson到哈佛来,我也修了他两门课。我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多,是他们要我细读、广读民族志,不是读那些理论。尤其是在游牧人类学,在学科测验前Barfield要我读的书叠起来比桌子还高。

徐:那你读了不少书啊!

王:嗯,民族志读了很多。那时候很多课都是要求读民族志的。后来还有一个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教授,就是DruGradney,杜磊。

徐:哦,杜磊,研究回族的美国学者。

王:对。他到哈佛作博士后研究。哈佛大学很少用博士后研究者来开课的。因为那个时候,ethnicity(族群本质)这个主题在西雅图华大那边有系列的研究与教学,杜磊就是从那里毕业的。所以他到哈佛时,人类学系就请他来开这门课。那时候我就是跟杜磊修这个课。后来跟杜磊很好,亦师亦友,他非常不错。

徐:1986年,我正在北京开会,他刚好也到北京来了,就专门来找过我。当时他跟华盛顿大学的郝瑞在中央民族大学访问。他听说我来了,因为我当时刚出版了《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新探》,他特别感兴趣,他就找到我当时住的一个饭店里面,那饭店是在海淀区一个小小饭店。他来了,和我谈,并把郝瑞介绍我认识。后来和我有一段时间的联系。但是,他后来深入回族研究以后,搞得很细,就联系少了。你哪一年回来的?

王:在1991年的时候,我就回到台湾。但我论文还没有写完。因为那时我在美国已经弹尽粮绝。回到台湾半年,把论文写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回美国。

徐:那你就是在1991年回到台湾后,开始做课题的。

王:1991开始,我博士论文写得很快。1992年回到美国后,马上就毕业了。我是在7月份才完成论文;哈佛一年有三次办理交毕业论文,但毕业典礼只有一次,在6月。我是11月才拿到学位,没有赶上当年6月的毕业典礼。当时,张光直先生安慰我说,他当年也没参加毕业典礼。而且他的理由更奇怪,他是租不起礼服,就没参加毕业典礼。

徐:那王先生,我觉得可以说你是在历史学方面坚持人类学研究。一开始你想这样做,别人不理解,是吗?

王:刚开始也不是说别人不理解,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我只是好像有一些疑问……后来到了哈佛,我从一些课中,如经济人类学、亲属体系、考古学、游牧社会人类学、族群理论等等,才将一些概念串联起来。如游牧社会人类学,看起来好像跟其他课程间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它跟EthnicityTheory以及历史人类学关系都非常密切。我不知道西方有没有人作这样的学术史研究。但是我认为,在族群理论研究方面有名的FredrikBarth,他在1969编辑出版《EthnicGroupsandBoundaries》,引发一连串的研究讨论。其实FredrikBarth的著作,我最早读的不是他有关族群研究的书,而是读他有关游牧社会人类学的著作。另外有一个现在以历史人类学研究为人所知的学者,P.H.Gulliver,我最早读的是他那本《TheFamilyHerds》,一本有关非洲游牧社会研究的书。这些学者都从游牧社会研究转移到族群认同,以及历史人类学研究;为何如此?我的体认是,只要深入研究游牧社会,自然会考虑到这些问题。

徐:那么。这里是不是有一些历史人类学方法论的东西带进去了?

王:没有,那个时候所谓的历史人类学还不是一个很流行的概念。游牧社会研究与历史人类学有关联,主要是因为游牧社会人群跟定居人群有相当差别,他们的认同非常容易变动。所以在此,你会注意到认同的问题;跟这个相关的是,他们的家族记忆很容易改变。这个在P.H.Gulliver那本《TheFamilyHerds》书里提到一个名词,叫《StructuralAmnesia》,结构性失忆。

徐:他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忘。

王:是这样的。有一个父亲告诉人类学家他的家族历史。按照这个父亲的版本,他的儿子跟他的一个亲戚,跟儿子年纪差不多,他们是远亲。Gulliver就问这个儿子,他的儿子的说法,将他父亲版本中的几个祖先遗漏了,这样他和那个人的关系就变成近亲了。Gullivet就问这个年轻人,你父亲是这样讲的,你为什么和他的讲法不一样。那儿子大约是如此回答:“哦,我父亲是这样讲啊,也许他讲的是对吧,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是一个家,牛羊在一起放牧,我们都是亲人,那些祖先谁记得?”

徐:哈哈……

王:但是他的这个概念,在人类学里面并没有人把它挖掘下去。当然在这个EvansPrichard的TheNuer里,也曾提到家族记忆和失忆这一类的概念。

徐:你对羌族的研究有多少年了?实际上算起来不止10年了吧?

王:噢,当然,如果加上读文献的话,从我做研究生开始到现在超过20年了,但是田野是进行了10年。

徐:这就是说您前面一段是做文献的田野,后面一段做当代社会的田野,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体验?

王:在我《华夏边缘》那本书中,提到羌族的部分不多。这本书是我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发展出来的一些研究。我的博士论文,主要是在讲一个人类生态边界和认同边界的历史变化。我在《华夏边缘》里面,先讨论中国北方在公元前2500年以后的人类生态变化。我的论文只谈到河湟地区,就是西北的河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人类生态变化。在公元前2500年以后,或齐家文化以后,农业文化逐渐衰落,而牧业文化越来越盛。最后,在部分地区的卡约文化中,农具全部消失,猪骨也消失,剩下就是马牛羊的骨头,遗址也不见了,就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拿到博士学位后,继续做这个问题,发现在鄂尔多斯地区和西辽河地区都有类似的现象,都是在晚新石器时代有农业文化衰落,牧业文化慢慢形成的迹象。我以此来讨论华夏北方生态边缘的形成,以及讨论华夏认同的形成与扩张。譬如,它向西扩张到他的生态边缘,就没有办法再扩张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如,羌,在我看来是一个华夏边缘概念。就是华夏用“羌”来定义,谁是西方“不是我们的人”。“羌”这个概念,从商代开始一直在往西边漂移;这就是传统历史学家认为的,一个羌民族一直在往西边迁移。但是因为我接受的那种族群理论,比较强调族群的自我认同,让我认为那个时候不可能有那么大范围的人群彼此认同,认为“我们都是羌人”。那个时候交通、沟通困难,从天山南麓到云南,那么大地形又这么复杂的地区,各人群间不可能有什么沟通。

徐:对,很难有什么沟通。

王:到了汉代的时候,沿着青藏高原东缘的各部落人群,就都被华夏称作“羌”了。这里其实是华夏的边缘;华夏扩张及此,已达到他的生态边缘。然后在《华夏边缘》中,我还讨论华夏边缘变迁中一些比较细致的过程;就是从一些“太伯奔吴”的故事,探讨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由历史记忆来造成认同变迁。

徐:我觉得从你的研究有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深入下去,一个是你对文献的解读和对现实田野的结合。在这个结合当中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王:我想,就是我用“文本分析”的办法。我采取一种“在文献中做田野”的方式,也就是本文分析。我认为,“文本”(text)是在一种“情境”(context)下产生的;而很多的文本在社会中流动,又使得社会情境浮现或被更强化。我用这种方式去解读文献,也就是尝试读出它背后的一些现象。“文本分析”不同于传统的“文献考据”之处在于,它让我们挖掘隐藏于文字后的“景”。就像我们在讲话的时候,我问你“你在说什么?”这个就有点像是文献分析,就是在问这个文献到底在说什么?但如果我问你“你到底想说什么?”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你刚才讲的话每个字我都听懂了,但我觉得后面还隐藏了些什么东西。这便是“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就是需要挖掘这些隐藏的东西。

Gulliver的结构性健忘,在人类学里并没有很好的发展。我在拿了博士学位后,读了一些有关社会记忆的书,如心理学家Bartlett的Remembering那类的书。那是非常有名的一本书,20世纪30年代就出版了。另外是社会学家MauriceHalbwachs的书,他是社会学家涂尔于的学生。他关于socialmemory社会记忆的讨论;我觉得这是在人类学中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主题,在他们那里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我就开始读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的一些专著,然后用这些来看文本。等于说,我把文本看作是一种社会记忆。分析文本是怎么“取材”,一段文本所用的一些符号,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它如何被“制造”?如何被操弄,也就是它所构成的社会记忆如何被“使用”。如前两天的演讲中,我提到“兄弟祖先故事”。这个文本起始总是说,“从前有几个兄弟到这里来……”为什么它不说“一个父亲带着几个儿子到这里来”?“兄弟”符号意义是什么?它为什么要用兄弟符号?然后再看整个文本叙事,如何被安排在一结构性的“情节”之中。将它当作一个社会记忆来分析,设法去了解文本内部所隐藏的context。

徐:所以这个可能是文献分析最要害的地方,操作上的关键问题。

王:其实文献分析有一个缺陷。当然我不是说所有。其中有一些是很精彩的。像一些老一辈历史学家里面,有些人对文献的分析非常深刻,非常精彩。但是大部分呢,我们在解读文献的时候使用的是“模拟法”。所谓“二重证据”便产生自“模拟法”;我认为,在研究上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你原来已经有一个既定的结构在心里,然后你找另外一个证据来证明它。譬如说,从中国历史文献里面已经知道中国上古历史是如何如何,然后,我们再从考古发掘里去找相似的东西来证明这些知识。结果呢,其实是“结论”被我们找到的。就是,你找到你希望找到的东西,而常忽略跟你的知识结构相违背的一些东西。

徐:或者是相冲突的东西。这个就很容易造成偏差。

王: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表征化的世界里,我们有一种文化偏见,在这种文化偏见里,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把它放到很合理的逻辑里面,这样去思考问题;像这样去看问题,让我们觉得很comfortable,觉得很心安,我们不愿意去扰动我们心中一些固有的看法。这个就是在传统的文献分析里,我刚才讲到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文本分析最重要的是,它不完全是要我们看文本里面“反映的”是什么东西,还有就是让我们注意它所“映照的”我们内心里的东西,让我们去了解我们自己,我自己的偏见在哪里?

同类推荐
  •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处不在的力、怎样让溜冰鞋一直滑下去、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人体重心揭秘、羽毛和铁块会同时落地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等。
  • 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之一。实验动物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是活的试剂,是衡量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生物、医学、制药、化工、农业、环保、航天、商检、军工等研究及检测均离不开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全新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备受人们关注。
  •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信息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信息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本丛阐述了气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影响。
  • 求知文库-太阳与照明秋色平分

    求知文库-太阳与照明秋色平分

    清晨,当你站在茫茫大海的岸边或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眺望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时,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做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秘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秘

    本书是介绍宇宙知识的普及读本,介绍了宇宙基本知识,恒星与行星知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快穿之主角制造计划

    快穿之主角制造计划

    随缘更新。文名乱取。去留随意。自我嫌弃。我是菜鸡。——21岁的徐南辙死于猝死,而后重生回12岁。重回十二载,为何而生,亦为何而死?真相只有一个!人生重来,不论过去与未来都信仰着神明。所以说,财神你啥时候到我家来啊。
  • 丐世无双

    丐世无双

    被罚永世为乞的苏起,为报国仇家恨,毅然走上了逆袭复仇的道路。在这烽烟四起的红尘乱世里,他历尽千辛万苦,为自己也为天下百姓闯出了一份希望,最终成就了一番无冕之王的伟业!从醉中悟拳到横扫六合,从乞天讨地到偷天换日,苏起一步一个脚印,恰如野草生于顽石,靠自己,逆天改命!(书友群:41637449,期待您的加入,求推荐票啊,亲们~)
  • 商海:纵横

    商海:纵横

    云:男儿,要么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要么披上西装,纵横商海!而那一天,上官瑾,踏入了商海,面对敌人,他是否应该放手一搏?
  • 持剑斩云霄

    持剑斩云霄

    人生短短,一代江湖纷争,各路人马之战,最终谁会是新江湖盟主?
  • 连夏有瑾

    连夏有瑾

    自以为是的爱让我失去了你,看到你光彩夺目时,我才发现爱你的方式大错特错,你本明珠,自不必为我蒙灰。连小夏,请,让我重新爱你…
  • 穿越嫁给鬼王爷:无敌王妃

    穿越嫁给鬼王爷:无敌王妃

    【番外中】她是这个世界上最悲催的穿越女!穿越后被逼着嫁给一只鬼不说!更可恶的是,某鬼还有特殊爱好!这些她都可以忍受。可是,为什么不准她泡美男啊,还非得要她三贞九烈,为一只鬼守身如玉!哼,不就是一只鬼嘛,难道我还怕了你不成,等我练成绝世神功,一掌拍飞你丫,看你嚣张!
  • 大道论

    大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老妈是龙神

    我老妈是龙神

    龙神利用幻想乡各大妖的精血炼制出的孩子,整天利用龙神家里的串门去别的世界串门再被老妈抓回来的故事。
  • 保罗要扣篮了

    保罗要扣篮了

    如果有人问你谁是联盟身体素质最爆炸的后卫?谁是联盟三分球最准的后卫?谁是联盟运球最花哨的后卫?谁又是联盟得分能力最强的后卫?你的答案会不会是威少、你、库里、欧文、我、哈登还有肖保,但要说到谁是联盟最好的控场大师,我们不得不提到那位30岁命运多舛的老炮!那么遇到肖保的瘸了一条腿的老炮还一次次奋力跃起扣篮到底为哪般?
  • 点染一季花开

    点染一季花开

    是谁,点染了流年,芳菲了季节;是谁,在用青春等待一季花开的点染;又是谁,飞扬了谁的笑容,却顾不上一抹悲颜,谁谦让了谁的美,淡忘了清浅宁静的人生,命运里,谁是谁的驻足,谁又是谁的过客,谁宣告着剧终,谁又在期待着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