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12800000023

第23章 :传说的背后

孙川讲到这里,又解释道:“从我们目前获得的资料来分析,一九三八年,纳粹的第一次西藏探险,其实有两个目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寻找雅利安人是亚特兰蒂斯神族后裔的证据。

毕竟当时正是纳粹在欧洲纵横无敌,如日中天之际。对希特勒来说,胜利与征服,都只是时间问题。而远在万里之外,亚洲的一个甚么沙姆巴拉洞穴,哪怕描述得再神奇,对他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作为纳粹探险队的附属目的,寻找所谓‘沙姆巴拉洞穴’,更多的只是证实某些原先掌握的线索,设法搜集相关细节的过程。

但人的想法和目的,总是会随着形势的改变而自我调整。到了一九四二年,当纳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陷入重围、在非洲遭遇溃败之时,沙姆巴拉洞穴对于纳粹的意义,自然就产生了新的变化。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海因里希·希姆莱拜见希特勒,递交了一份长达两千多页的报告。他们进行了超过六小时的单独会谈。希姆莱在报告中提出一个建议——立即派遣由经验丰富的登山运动员和相关学者组成的特工小组,前往西藏,去寻找沙姆巴拉洞穴。

希姆莱坚信,一旦能够找到这个传说中的神奇洞穴,就可以通过掌控世界轴心,将时光倒流,让纳粹德国回到雄心勃勃的一九三八年,改正以前所犯的一切错误,重新发动战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甚至他还提议,可以把一部分纳粹军队空运西藏,利用洞穴中的神秘力量,将部队改造成真正的‘不死军团’。这份报告中引用的所有资料、地图、胶片,都来自一九三八年塞弗尔探险队,第一次西藏探险。

希特勒正式批准了这一计划。一九四三年一月,由奥地利纳粹分子、职业登山运动员海因里希·哈勒,和希姆莱的心腹彼得·奥夫施奈特任领队的秘密五人小组,启程前往西藏。

战争的形势对纳粹军队愈来愈不利,希特勒和希姆莱也就愈加盼望,能抓住西藏神秘洞穴这根救命稻草。

一九四五年春,苏军以三个方面军,两百五十万人的兵力进入德国境内。纳粹德军调集军队约一百万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对付苏军。

希特勒开始不断发表关于‘奇迹’的讲话,称早在数年前便已对目前的困境有所准备,派出的秘密部队即将取得决定性成果。该成果会产生巨大的奇迹,只要努力坚持下去,敌人将在未来某一天瞬间消失,德军将焕发出最鼎盛时期的风采,重新从柏林出发去征服全世界。

希特勒最终也没能等到他的奇迹。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苏军突入柏林中心区,二十九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三十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五月二日柏林卫戍司令率部投降。八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在柏林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

事情从这里开始,与前苏联产生交集。不过我们还是先把与德国相关的部分交代完。

纳粹德国败亡,但当时身处西藏群山间的纳粹探险队,还在继续他们的使命。海因里希·哈勒和彼得·奥夫施奈特,直到一九四八年,才偶然从一名印度商人口中,得知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

此前的五年时间里,他们一直在西藏各地,寻找那个神秘的‘沙姆巴拉洞穴’。五人小组中的其他三人,都已相继遇难身亡。

海因里希·哈勒无奈前往拉萨寻求庇护,竟从此成为十·四·世·达·赖·活·佛的启蒙老师和长期密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德国《明镜》周刊,曾以详实的档案文件证明,哈勒是一名隐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纳粹分子。

哈勒本人于二零零六年一月七日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在他生前,曾有许多人意图探询,在西藏群山里的那五年中,到底发生了些甚么?但哈勒始终守口如瓶。

后来,他的一位友人私下透露,哈勒曾说过这样几句话:‘那些人向我打听当年的经历,都是不怀好意。他们从心里认为,元首是个迷信愚蠢传说的傻瓜。而我的经历,不过是用来证明元首愚蠢的证据。所以我绝不会回应他们。元首或许可以被世人认为是一个恶魔、一个独裁屠夫、一个疯狂的刽子手。但他唯独不是个傻瓜!当年的事,更不是一个轻信传说的愚蠢行动。

问题出在塞弗尔他们第一次西藏探险的时候,他们在关键资料的搜集中,被一个狡猾的中国人欺骗了。当我们再次到达西藏时,等待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人为的陷阱。’”

孙川讲到这里,微微一顿。道:“与纳粹德国相关的事件背景,大致如此。还有许多细节上的佐证,要是全部列举出来,听着未免枯燥无趣,就不一一介绍了。接下来说说我们对当年事件的推测。

空念大师您想必注意到了,纳粹探险队寻找的这个所谓‘沙姆巴拉洞穴’的种种神奇之处,其实都是在密宗‘希壤附梦笔记’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当然,在您刚才讲述之前,我们并不知道,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份笔记。但这份笔记的存在,恰好使得事件的背景,变得更加完整了。

密宗传人上千年来,一代又一代,寻找真正的‘希壤附梦之地’。因之在民间演绎出一个关于神奇洞穴的传说。这样的推测,合情合理。又或者我们的推测再大胆一点,这个所谓‘神奇洞穴’的传说,很可能根本就是密宗传人故意散布出来的,是用以掩饰‘昆仑山谷,希壤宿梦’这个真正秘密的烟幕。

问题的关键,依然是小寻手里这支洞箫。当年正是因为有日本间谍受纳粹所托,对它的全力搜寻,才将小寻的太爷爷春风先生卷入了事件当中。

日本人当时对此事到底知道多少?由于春风先生当年杀死了每一个有可能知情的日本间谍,所以我们今天已无法判断。纳粹是如何得知那支洞箫的线索?我们判断可能与纳粹第一支西藏探险队的领队塞弗尔有关。作为博物学家,他早在纳粹上台前就曾两次到过民国。想必是那时,他得知了某些线索。这才导致一九三六年希姆莱要求东京下令,由满铁派员进行支持。”

孙川接着道:“后来的种种迹象都表明,的确是顾春风得到了这支洞箫。他杀死了所有日本间谍后,又设法欺骗了纳粹第一支西藏探险队;用错误信息,将纳粹第二支探险队引入了歧途。甚至‘沙姆巴拉’这个神奇洞穴的名字,都很可能是春风先生自己编造出来的。”

顾寻听到这里,忽然开口问道:“您的意思是不是说,纳粹探险队当时被太爷爷误导了;但太爷爷他本人,却找到了咱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山谷,并且成功进入了那场‘希壤宿梦’?”

孙川点头道:“恐怕,这是我们目前能够推测出的,唯一合理的解释。而且,我们还有其他佐证。刚才讲到纳粹德国投降时,我说过,事情从这里开始,与前苏联产生了交集。

苏军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强攻柏林国会大厦。当日深夜,纳粹守军全部战死。苏军内务人民委员会,随即对国会大厦进行了彻底搜查。

这个所谓的‘苏军内务人民委员会’,就是苏联特工组织‘克格勃’的前身。三名内务人民委员会军官,在国会大厦的地下室,发现了部分纳粹未及烧毁的西藏探险档案,以及一名年轻的西藏喇嘛。

被发现时,那名喇嘛已身中两枪,命在垂危。显然是守军阵亡前匆忙所为。喇嘛临终时,将一句藏语重复了两遍。三名发现他的军官没人懂藏语,但其中有一名军官,对语言的记忆力超强。两个多月后,一名被紧急调往前线的藏语翻译,根据这名军官的复述,译出了那句藏语:‘请务必转告春风先生,七年了,我们一句真话都没告诉过德国人!’

后来,前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名喇嘛是纳粹第一次西藏探险时,由塞弗尔等人秘密绑架至德国的。与他同时被绑架的,还有其他两名老年喇嘛,已先于他被纳粹拷打致死。

纳粹德国正式投降后,关于纳粹探险队西藏考察的资料,美、苏两国其实都掌握了一部分。但美国方面从未采取过任何行动,显然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希特勒和希姆莱的迷信行为。可前苏联方面,斯大林同志似乎并不完全这么认为。

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起,前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先后派出二十四支成员不超过十人的小分队,前往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昆仑山脉进行考察。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之前,除进入昆仑山脉的七只小分队中,有三支失踪外。其余二十一支小分队,均顺利返回莫斯科。

一九四七年三月,前苏联内务部,秘密派出一支成员五百零三人的部队。借道新疆进入昆仑山区,搜寻先前失踪的那三支小分队。随行的还有新疆当地亲苏的杂牌武装七百余人。共计一千二百多人的全副武装部队,在进入昆仑山区后,从此消失无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显示,内务部派出的这支部队,是得到了斯大林同志的直接命令。

这支潜入部队神秘失踪后,前苏联内务部认定,我国在昆仑山地区,很可能建有庞大的秘密军事基地,于是便暂时停止了此类试探行动。这个推断听起来相当合理,但显然属于误会。”

顾寻听到这里,皱眉道:“您这不是在暗示,是太爷爷他让整支军队片甲不还的吧?一千多人,全副武装。这……,这算甚么?现代版神话传说?还是共和国版的超人故事?”

孙川摇摇头,道:“用不着怀疑,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支军队的神秘消失,必然与春风先生直接相关。

因为在五年之后,也就是一九五二年七月,斯大林同志直接下令给当时苏联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的实际领导者贝利亚,命令重启‘夜色幽深’计划。这个所谓‘夜色幽深’计划,就是以从德国获得的资料为线索,对昆仑山地区进行一系列探查行动的总称。

贝利亚接到命令后,从内务部下辖的军事行动总局,精心挑选人员,组成了一支多达九百二十六人的队伍。传达给该部队的任务有两个,除寻找与德国资料相关的线索外,还需设法查明,四七年先后进入昆仑山地区的三支小分队,及后来那支搜寻部队的失踪原因。

前苏联内务部一九五二年派出的这支军队,于当年八月潜入新疆地区。再次纠合了新疆当地亲苏的杂牌武装一千两百三十四人,总计两千一百六十人,分七路进入昆仑山地区。

我们之所以对这支部队的人数,了解得如此精确。是因为事后,我方当地驻军,详细点检过这支部队的每一具尸首。当年我方的相关档案,对此事的记录极为详尽。而且,现在咱们这几个人里,就有一位当年事件的亲历者。”

小葫芦的神魂听着孙川讲述到这里,隐隐有了些很不好的预感。他打从今夜陷入这场诡异的神魂幻梦以来,此刻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我真的是神州北地霜枫镇上,那个十来岁的小哑巴么?如果是,那眼前这么真实、庞大、诡异的梦境到底从何而来?如果不是,那我究竟是谁?和他们今晚这场篝火夜话到底有甚么关系?和他们所说的那场‘希壤宿梦’又有甚么样的关系呢?……等等!‘希壤’这两个字我怎么好像听谁说过来着?对了,是莫方莫管事的,他以前提到过一次,当时他是在跟千爷说话,说的是甚么来着……?”

同类推荐
  • 最强军痞

    最强军痞

    当华夏利刃特种部队兵王来到这方大陆上,他会掀起怎么样的狂澜?其实,这是一个军痞和他手下一群流氓烧杀抢掠的故事。“我叫宋天南,我的梦想是娶皇帝的女人。”ps:兄弟们放心入坑。
  • 斗魂域界

    斗魂域界

    林家被地狱界灭后,幸存的两个婴儿流落至人界成了孤儿。十年后,当他们觉醒了自己的灵魂,一步步走向了他们的逆袭之路……
  • 绝神

    绝神

    绝神灭,六匕铸。乾坤百转,法道初窥。恩情与承诺并在,激情与险恶同存。何为力量的本质?看十六岁少年于修炼一途,如何一骑绝尘,逆斩神魔!
  • 归来第一剑

    归来第一剑

    超凡投影是弥天大谎,永生之海里有大恐怖,警告天下,飞升者死!飞升归来,被誉为全职教科书的徐洞冥,率领一帮逗比队友再次踏上了讨伐荒神之路!剑舞红颜笑,江湖不低眉,尽在归来第一剑!(书友群225905783,欢迎小伙伴加入)
  • 轮回末路

    轮回末路

    家族希望,一力承当,命运之始于何处,轮回又出于何人之手,张三丰重生轮转,地球异能为何出现,异界之战何时方休。
热门推荐
  • 尘世情0a

    尘世情0a

    前尘“暮……妍”“肆…谢谢”“霂霖,如何?”“箜,你给我过来!”“澈…屠了这天下……”“冥,以后你唤惘臣,等我归来…”她坐拥天下,却有着有限的记忆……现世“岚呢?”“段!肆!凌!”“她是霂霖茵”“哥!”“黎…澈…是黎明的黎吗?”“惘臣,这么叫你不介意吧?”她忘却从前,但仍具昔日的风范……闹铃过后,梦醒了……步入高中生活,遇到似曾相识的人,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或者说,从那天清晨睁眼开始,便注定不凡……前尘的情,用今世来续……且看帝君护法如何追妻,揭秘重重谜团后的真相,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幕后者?(S首次发作品,剧情自己也很迷,想法超多,望喜欢的小可爱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意见,S可能会采用呐!?笔芯~)
  • 徐志摩文集1

    徐志摩文集1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原创小说、翻译小说、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等作品。包括:《春痕》、《两姊妹》、《一个清清的早上》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仁龙剑

    仁龙剑

    不打怪,不升级,只有一篇感人的故事!不无敌,不称霸,只有一名有血有泪的少年!没绝对的坏人,没绝对的好人,只是所站的位置不同!神州千年,魔族圣君负伤逃离之后,人界赢来了和平与繁荣,只是他会就此蛰伏吗?千年之后,有一重伤少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妹妹的陪同下,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 养蛊心理师

    养蛊心理师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结果被一个来访者意外过了上蛊虫,而进入光怪陆离的蛊界,一路危机重重,杀机阵阵,所幸,还有我的蛊虫与好友相伴,一次次突围,脚发现从被过蛊的那一刻起,又陷入了一个惊天阴谋……
  • 五行圣剑之侠客天涯

    五行圣剑之侠客天涯

    六世情缘,皆因一梦,我梦我爱,我爱我梦...一剑乾坤,乾坤一剑,圣剑主人,还是人主圣剑?携手持剑,侠客天涯...
  • 驿站长(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

    驿站长(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

    普希金的作品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表现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的坚定信仰,他“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其诗篇《黑桃皇后》、《茨冈》等,被改编为重要歌剧脚本;他的抒情诗则被谱成了歌曲,更加脍炙人口;另外有的还成了舞台上不朽的芭蕾舞。本书收录了由其创作的小说。
  • 演员们别作妖

    演员们别作妖

    齐青原本的志向是做一名伟大的导演,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齐青毕业就失业啦!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齐青打算该行之际,他,竟然得到一个影视系统。在成功拍摄了第一部正常的电影后,齐青不由得志得意满。然而现实又很快给了他一个巴掌。还有那边那个社会大姐!姐姐我求你了!这名明明是个甜蜜恋爱向故事啊!!!演员们!!!球球你们别作妖!!!
  • 英雄联盟女队男教练

    英雄联盟女队男教练

    这是一个重生的大龄单身男青年,带着一群萌妹子,干翻世界强队,站到了世界之巅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泪有笑有感动,写作热血,读作青春。
  • 人生的枷锁(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人生的枷锁(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主人公菲利普出身于上层社会,却自幼父母双亡,而且先天残疾,在备受冷遇的寄居生活中度过了童年。步入社会后,他饱尝世态炎凉。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与纷扰的生活激流中,他摒弃不切实际的梦想,努力挣脱精神的桎梏,不断地追寻人生的真谛。《人生的枷锁》是毛姆出版于1915年的长篇代表作,取材于作者早年的真实生活经历,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小说出版后,受到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推崇,以至在英美乃至世界范围内流行,而毛姆本人也将此书视为“一部不朽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