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1800000001

第1章 序

邵燕祥

又一本关于胡风的书写出了。在“胡风学”的书目上又增添了一部追忆兼研究性的著作。

我说“胡风学”,不是玩笑话,在像胡风和他的朋友,以及他并不识面的同案者的生死命运面前,是不允许开玩笑的。

我在少年时代是胡风所编《七月诗丛》诗人群的读者和小学生,侥幸没有在1955年反胡风的运动中受到牵扯。但两年后的反右派斗争中,掌控批判斗争的支部书记,还是不忘在声讨我的罪行时加上一条:向人推荐“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路翎的《初雪》和《洼地上的“战役”》。

历次政治运动有一个为发动者和领导者始料不及的后果,就是使原来曾对他们深信不疑(至少是多信少疑)的人们,对他们所指的斗争和专政对象,不像从前那么同仇敌忾了,在某种情况下还会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甚至“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感情。从主流意识形态的思路看,这当然是抗拒改造,坚持反动立场——这种立场决定了反动的思想感情云云;然而换一个角度看,这不正是毛泽东早年提醒干部要防止的“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效应吗?何况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你把一个人推到敌方,打下底层,再麻木的人也要重新考量一下原先对人对事的认知吧。总之,到了文革期间,我以“老右派”的身份遭到所在支部文革小组揪斗时,对专政队内的“牛鬼蛇神”包括“现行反革命”在内,便毫无异己感而只有同情,视为跟我一样的人,多半还是好人,顶多是所谓“犯错误的好人”罢了。

文革结束后,我的右派问题得到澄清,我格外关注的是胡风一案的平反。然而在整个80年代,我的认识限于这是一起株连甚广的文字狱,莫须有的冤案错案,1988年写的《有感于胡风案件的平反》,以至90年代就《我与胡风》这一专集写的读后感,虽也提出一些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却还是停留在为胡风及其同案者辩诬。即使如《有个集团又何妨》,也只是在争取兑现集会结社的权利上立论。

后来有了林贤治著名的长文,而且随着时间既久,当事人和知情人披露的资讯越多,相关的讨论便也更加深入。不再仅仅把胡风当作一位蒙冤受屈的“苦主”,而是把所谓胡风问题,当作一个思想事件和政治事件,放到一段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它不仅涉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史,也涉及中共各个时期在文化、统战,特别是知识分子工作方面的历史。1949年中共在全国执政以后,以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或政治性的群众运动)方式治国,包括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处理文化界、教育界、学术界的问题。发端于1954年而铺开于1955年的决战性反胡风斗争,在50年代政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有关的跨学科研究,实际上已经存续多年,有鉴于此,我以为不妨命名为“胡风学”。

在1955年反胡风之前,于全面推进新解放区土改和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同时,已经以朝鲜战争为由头,在倡导“反美,仇美,蔑美”,批判“崇美,恐美、媚美”的口号下,揭开了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序幕,要求教授们一一反省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与美帝国主义划清界限,交代与在美国及其他国外、境外的社会关系(首先是与各种政府、党派、组织的关系,其次是与在外的亲属、朋友、师生等的关系);同时发动过对电影《清宫秘史》和《武训传》的批判,特别是后者,声势较猛,触及较广,震动较大。另外在文学界也颇展开了一些不无杀伤力的批判。但在执事者看来,大概都认为“收效甚微”(这是60年代“两个批示”中的话了),于是总在寻找“战机”。周扬说过文学评论家应该是党在文学战线上的“哨兵”。周扬忽略了的,被另一个“尖兵”江青发现了。接着,就是围绕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论争引发的对胡适和胡风的批判。

这只是在知识界开展斗争的动向。在1949至1955的六年间,毛泽东运筹帷幄,继轰轰烈烈的“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之后,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较1949年新政协《共同纲领》的规定远远提前结束了新民主主义阶段;同时接连在党内胜利开展了反对“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和反对“潘(汉年)扬(帆)反党联盟”的斗争。

当时正要进一步乘胜扩展斗争成果,计划要从文化界、知识界突破,原定在1955这一年里开展对“二胡”“二梁”的批判,“二胡”是胡适和胡风,“二梁”是梁漱溟和梁思成;打一个以辩证唯物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战役,来树立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临战形势发生突变,遂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胡风,对“二梁”的批判暂时搁置,连对胡适的批判也不了了之,交给学术界草草收尾,让人民出版社出了八本批判文集完事。

看来,因为找到把胡风从思想、学术问题升级为政治、组织问题的口实,胡风和他所办刊物的作者群长期以来只有一个“宗派主义”的帽子,现在三天两晚上就从“小集团”变成“集团”,从“反党集团”变成“反革命集团”。这一形势的急转直下,不仅震慑了整个知识界,而且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果然比批判一个远在美国的胡适——尽管他过去是文化教育界享有盛望的执牛耳者——政治效果要大得多。据说这个反革命集团的党羽已经遍及党政军和工厂学校各个部门,而其成员竟都是国民党的“残渣余孽”,于是开动了国内所有的宣传机器,加上各级党政工青妇团体的表态,分别组织干部群众投入“学习”,其煽情的程度,使对于这真正只是“一小撮”的文人的斗争,仿佛当年苏联反对“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反党联盟”的炽烈严重架势。

1955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了包括毛泽东亲笔所写若干按语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第一批),5月16日就开始对所谓胡风分子们分批逮捕。很快,反胡风的斗争进一步转为在全国机关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内部“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斗争,简称内部肃反或肃反,以区别于建国初期的“镇(压)反(革命)”。两年以后,在反右派斗争中,针对有人对这一运动的批评,一方面把批评者定罪为否定肃反,打成右派,一方面竭力为肃反辩护,但能够计入肃反运动成绩的,绝大部分也不过是把当事人参加新政权工作之初交代过的历史情况翻腾一遍,重新调查一番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从反胡风到肃反,这是一场“火热的斗争”。它调动并释放了1949年以来蕴积既久、蓄势待发的,主要是在文化界、知识界巩固领导权斗争的潜在能量。它动用了过去在老解放区、近年在新解放区行之有效的一套政治运动操作程序,训练并检阅了原有的和新集结的运动积极分子队伍。以“反右倾”和反对温情主义开路,提倡大胆怀疑,鼓励揭发告密,形成人人自危的心理局面,然后以所谓“排队”、“摸底”为依据,进行有罪推定,实施非法关押,即名为“隔离审查”的私设公堂,通过“疲劳审讯”等体力和精神折磨,指供诱供,达到“逼,供,信”的目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革命的名义实行的。在“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斯大林语)取得胜利之后,专政便是革命暴力在国内和平环境下的继续。胡风和他的朋友们曾经是革命的动力至少是同路人,在革命成功后沦为专政的对象,这在他们是没有精神准备的悲剧。然而,即使事情不发生在他们身上,也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不久以后的反右派斗争、四清运动,更不必说文化大革命,成千上万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其实,这不仅是中国现象,也是世界现象。革命要吃掉它的儿子,而且随时摈弃它的同路人。在胡风诞辰百年时,我为“三十万言书”单行本写的读后感《不可避免的沉重阅读》一文,就从胡风与中共关系这一视角出发,力图从胡风和中共两个方面来阐明后来不幸事态的必然性。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争取胡风问题的彻底平反,人们已经反复指出,胡风作为一个政治上拥护中共领导的人,他的思想也不可能是反体制的,他的文艺思想因为继承了五四运动和鲁迅精神的一些余绪,自然不会与毛泽东的延安讲话完全合拍,但从他的学术立场和具体观点看,他也仍然属于左派,或者可说是类似卢卡契那样的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学派吧。然而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乾纲独断的传统加上列宁斯大林党的思想文化体制影响,当然不能见容。如列宁所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是不与别人分享的,意识形态方面自然也不例外。在文革预期“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十多年前,反胡风就表现为这样一次练兵。

反胡风这一思想和政治事件,既是40年代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文艺界斗争的必然归趋,也是40年代以来在延安、重庆、香港等地贯彻中共改造知识分子思想和开展思想战线斗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续。不仅如此,反胡风和由此发生的肃反,更成为嗣后各项政治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样板(只要对比一下文革纲领《五一六通知》中对形势的描绘,与毛泽东有关胡风按语中一段有名的话,其间何等相似,而文革中的大小字报上充斥着对上述按语的征引,也可见两者的血脉相通了)。

这样一次承先启后的运动,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非法理和非道德性。

列宁曾经宣布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受法律制约的,毛泽东更有“无法无天”的名言。本来,50年代中国的法制就极不健全,没有刑法,只有一本《婚姻法》。政法委员会主任董必武在1956年中共“八大”会上呼吁建立和健全法制,成了没有响应和下文的空谷足音。没有法制,何有法治?只有人治,就是党治,首先是领袖人物一人拍板、一言九鼎之“治”。可以以私人书信断章取义当作罪证,可以由毛泽东信笔批示给人定罪,就如所谓绿原为“中美合作所特务”的罪名,只见诸毛的按语,事后不久即由公安部专案组查明并无此事,但中央肃反十人领导小组的罗瑞卿(公安部长)、陆定一(中宣部长)却怕拂逆“圣意”,不敢向毛报告,决定维持原案。至于由党委机关随意决定关押、逮捕,即使移交法院,也仍按党委决定(长官意志)办案,人们已见怪不怪;十年后对胡风、阿垅的所谓“依法审判”,更是这样一场自欺欺人的做戏。法律云乎哉?法治云乎哉?

由于强调革命是与传统观念的彻底决裂,作为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伦理、道德(绝大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承续的普世道德观念),在以“革命是最大的道德”一类教条的面前,几乎扫地以尽。不必上溯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列举的现象,单是1949年后的各项政治运动中,“以阶级斗争为纲”,按阶级、路线以至政策划分阵线、营垒,“亲不亲,阶级分”,从而否定任何亲情、友情和正常健康的人情,全都归之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轻者也是温情主义;所谓“对敌狠,对己和”似乎全面合理,但在提高阶级警惕性的口号下,事实证明不断要从“己”中找出“敌”来,唤起大家的“阶级仇恨”,不仅划清界限,而且“大义灭亲”,这样才算经得起革命的考验,才符合革命的道德。形势逼人,如此土壤只能培育奴颜媚骨或满口假话。至于若干政治人物不讲政治道德,源泉头往往在以革命的名义对道德的践踏,影响所及,则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

胡风本人,“胡风反革命集团”有关的人们,还有历次政治运动中无辜的受害者,都是法律和道德缺失时代的牺牲。让我们记住他们的生死教训,永远告别这样的时代。

2006年10月9日初稿

2007年8月28日修定

同类推荐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西蒙娜·德·波伏娃

    蒙巴那斯是法国巴黎第十四行政区地处塞纳河左岸的西南角。对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在塞纳河左岸则以拉丁区和蒙巴那斯区最为著名。拉丁区又被称为大学区。法国一些主要的著名大学都建于此如索尔邦大学、法国综合工科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医学院等。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兰芳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又字浣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诞生在北京李铁拐斜街一所家道中落的“梨园世家”里。祖父梅巧玲自幼学戏,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文化教育,但是他不甘心做一个只会唱戏的演员,在学戏、演戏的空闲,勤学好问,刻苦自修,终于成为一位既能演戏,又善书法,也能鉴赏金石、古玩的艺术家。
  • 雍正:最勤政的铁腕君王

    雍正:最勤政的铁腕君王

    本书主要收录了辩书、秘立皇储、朝乾夕惕,夙夜忧勤、猝然离世,说不尽的身后事、摊丁入亩,重农务本、改土归流促统一、平叛乱,巩固边疆、调整人事,稳定人心、权利弊,重用隆科多、衡思量,纵容年羹尧、刻薄寡恩,痛打落水狗等内容。
  • 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董竹君:一首激扬的命运交响曲

    一个旧上海滩洋车夫的女儿,12岁时沦为青楼卖唱女;14岁逃出火坑嫁与革命党人成为都督夫人,却不堪忍受封建大家庭和夫权统治,于29岁时毅然抛弃都督夫人的名头,选择离开;带着四个儿女两手空空回到上海打拼,历尽艰辛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她的一生,开始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1900年,结束于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经历了旧中国近代的政权更迭、战争饥荒多事年代,也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走向富国之路的时代,她的一个世纪,是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的缩影,更是一个女人不可多得的传奇。这本书,既是这个了不起的女人一生的缩写,也是她所生活时代的映照。
  •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亲爱的阿基米德

    亲爱的阿基米德

    玖月晞经典推理言情,EXO吴世勋主演同名网络剧。一个科学家是一个天才,两个科学家是两个天才,可天才和天才谈恋爱,蠢死了!初春的清晨,一张神秘的密码将她带到了言溯的城堡。那时甄爱还不知道,她未知的未来,会因这个冷峻毒舌又孤僻的男子产生怎样的变化。那时言溯也不明白,他严谨的生命,会与这个聪明神秘却迟钝的女孩发生怎样的纠葛。二人都还来不及分析彼此间的化学反应,就因纷至沓来的阴谋而不得不开始奔走。她曾是魔掌中的笼中之鸟,冲破桎梏,却逃不开危机四伏,此生最美好的事情,便是与他相遇,与他相爱,成为他唯一的真爱,拥有男人对女人至高的礼遇——她活着,他用一生去寻找她;她死了,他用一生去铭记她。此生的爱人,既然已经遇到,便不必再与其他人相遇……
  • 跨界仙尊

    跨界仙尊

    穿越到异界的成人灵魂附身少年身上十八年,醒来之后意外得到神物打神鞭,神物择主天自佑,且看主角是如何在魔法斗气横行的异界大陆上,成就仙尊神位。
  • precious青春

    precious青春

    东升西落的太阳,永远不会在我与众生之间做选择
  • 人间无敌

    人间无敌

    兜率宫前青牛咆哮,一只猴子一棒挑翻了西天,往生桥上阎罗干了三碗忘川的水,“嗝~”……天意如此,我偏要反抗!在某一日,曹曦说出这句话时,天也在为此颤抖……世间遍地妖魔又如何,我要当那人间最无敌!(讲一个我心中的故事。天上地下都是妖魔在统治,当死去的生物再次苏醒,当远古的神话再次降临……人将何去何从……)(ps;无力简介,但保证看了不后悔……)
  • 源起华夏

    源起华夏

    夏朝到底存在吗?所谓的劫运又是什么?截阐之争到底在争些什么?炎黄之前还有什么?大秦为何如此之神秘?圣人?域外?洪荒?大秦?练气士?求仙问道,这一切的原因,在这个世界,我们将来寻找答案。“有私,生息轮回者为生;知我,可行逆天者为灵。”生当为灵,应行逆天之道,修万法,通万物。纳天地正气,修君子之道,谋世间万物,道源起华夏。本文有点诙谐,有点严肃,有点搞笑,有点认真,一叶拙作,供各位看官欣赏!写这本书除了生活所迫,还有就是受到一些道教文化的影响,想要把道教的那些修行,道教的秘典,传说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不过一叶文笔可能驾驭不了,所以还请各位看官见谅了。
  • 嫡女厚黑攻略

    嫡女厚黑攻略

    即将临盆之时,被心上人和姐姐联手害死,一尸两命,冤恨冲天。再睁眼,一道来自现代社会的灵魂重新主宰这具身体,浴火重生。姨娘,敢害我母亲瞎眼残疾,让你死无葬身之地!父亲,敢不给我嫁妆?让你血本无归!姐姐,敢毁我容,坏我声誉,让我进不了宫,做不了王妃?让你们去尝尝后宫血腥争斗的残酷滋味!看人命相,预言天灾人祸生死,人人心惊,斗皇后,斗皇妃,左右皇宫,谁人能挡?阴错阳差,嫁进淮王府,原来还有一帮姨娘虎视耽耽,欲除她而后快。原本以为会被百般嫌弃,千般轻慢,万般羞辱,却不料冷漠王爷别具慧眼,竟是将她当成了宝?你投我以桃,我报你以李,助你披荆斩棘,荣登九五,姐也一偿上辈子的夙愿!
  • 帝道命途

    帝道命途

    他,为了追寻回家的路;他,为了挚爱,剑指青云,踏破苍宇。修神源,炼金身,踏阴阳,入轮回,返太虚,合造化,化祖源。
  • 乌纱重

    乌纱重

    在世人眼中,司家二姑娘是风流权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显贵眼里,清明殿梦主司是王君跟前的红人,需得拼命巴结着。可在某人看来,她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存在!朝政之上,公然结派,党争之下,欺辱皇子,正当人们以为这位当红权臣要辅小帝姬登位时,王君一旨诏书让所有人都傻了眼。这司家二姑娘莫不是要自己称帝?!……新诗吟兴浓,香醪量洪,好花插乌纱重。当乌纱帽嫌重时,寄情山水可好?某日,司二小姐对天吟诵:“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某人一脸黑线:“你家夫君我还没死呢!”
  • 飘渺仙歌路

    飘渺仙歌路

    三万年的沧桑,虽已转世,但已物是人非。家族在遇难之时被轰入凡界。而自己也为了保卫家族失去了一魂。而这少年又将经历什么才能再回家园……(征途壹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