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47000000040

第40章 民风民俗(2)

历代和各民族的饮食风俗中,也有不少都和名人有关。比如吃“年糕”就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公元前514年,吴王让伍子胥督建王城。吴王之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伍子胥临死前对部下说:“我死后若国家有难,民众没粮吃,就到城门墙下挖地三尺,可以找到吃的东西。”后来越国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伍子胥的部下就带领军民在城门墙下挖地,果然挖出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城砖”是糯米粉压成的,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防急”之计,吴国军民就靠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此后每逢过年,吴国百姓都要压制类似“城砖”的年糕,来纪念伍子胥。象这类情况还有很多,如吃粽子纪念屈原;吃腊八粥纪念佛祖;吃馄饨纪念盘古等等。

如今这些名人创立饮食的风俗一直流传在民间,人们在品尝这些佳肴的时候,可以谈谈这些名人的饮食趣闻,别有一番滋味。

5.红色缘何示吉祥

在中国人心目中,红色意味着吉祥。

过节过年,要张贴大红对联;嫁女娶妇要红挂彩;生了孩子要送红喜蛋;送贺礼要有红纸包裹;开张奠基,要剪红绸缎。总之,一切表示喜庆、吉祥的,都离不开红色。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热爱红色。对红色的喜爱早已经超越了审美的意义,连同它的象征意义一起进入到我们的血液里——喜庆、热烈、甚至忠贞。只有红色,才能完全表达中国人对生命、对人生的态度和渴望。生殖繁衍,趋利避害,红色几乎成为我们信心的保障。所以,称红色为“中国红”一点不为过。其实,中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用红色表示吉庆的。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用过黄色代表吉庆,也曾用过黑色和白色代表吉庆。到了汉朝,汉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从那时起,红色就成了人民崇尚的颜色。汉朝以后,我国各地崇尚红色的风俗习惯已基本趋向一致,并一直沿袭了下来。

皇族推崇红色,是因为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在公用印章上也可以见到红色,这时的红色代表了更多的自信、权威和不可侵犯。在建筑上,窗框、门框等需要勾勒轮廓的部分总是用红色来装饰,象征一种富贵与吉祥。参观过故宫、颐和园、北海的人一定注意到这些皇家建筑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砖墙。为什么要用红色的砖墙呢?这要溯源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那时的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红色,并流传后代。因为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至高无上”、“尊贵富有”,因此,绝大多数古代宫殿都是红墙黄瓦。

红色,在色彩学中是一种饱和度和纯度最高的颜色。色彩的语言就是语码信息,是色彩传递出的语言的翻译。在所有的色彩中,冲击波最强的是红色,那么有力、强烈,所以许多标志的用色都首选红色,在世界各国的国旗中,80%的国旗都有红色。传说在古代的竞技场表演前,被关进红色屋子的角斗士要比其他选手发挥得更出色,是红色点燃了他们的斗志、激起了热情。

要是寻究红色深入人心的起源,还应该感谢染色技术。在古代,红色的自然色染色技术发达得最早,是当时生产力有限条件下最容易配出来的颜色。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光照下,红色是最易被视觉收到的色彩,因为这种奇妙的现象,蜜蜂采红色花花粉的机会明显大于其他种类的花,在这个地理区域,红色的花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是蜜蜂帮助了红色的早期流传。

如果一定要给一个民族选择一种形象色的话,那么,红色无疑应该给中国。尽管据人类学家所说,世界上曾经至少有70%以上的原始民族选择了红色作为他们的图腾色,但是只有中华民族才真正将这种鲜艳热烈的色彩根植在自己的文化血脉之中,并使之日常生活化。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和演变中,它成了负荷中国人复杂情感的一个载体、一个符号。而西方不少民族只是在一种近乎宗教化的情感中才会表现出某种对于红色的崇拜。

中华民族喜欢红色,不仅在节日庆贺等场合用红色,在婚俗礼乐等场合用红色,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完美的色彩,中国美好的女子被称为红颜,美好的事物都爱用红色来代称。这些民族心理成了定势,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国旗也是红色的,在国际舞台上,红色更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彩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有的只是人为的偏爱,红色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最爱,既属偶然又是必然的,没有色彩的世界是暗淡的,没有“中国红”的世界是不完整的世界。

6.筷子是如何产生的

现在世界上人类进食的工具主要分为3类:欧洲和北美用刀、叉、匙,一餐饭三器并用;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国用筷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以手指抓食。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还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可是它是何人发明?何时创造产生?答案却只有“史无记载”4个字。当然,研究筷子文化,也不是找不到任何旁证材料,这里就有3个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

1.姜子牙与筷子

这一传说流传于四川等地。说的是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伸手就去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疼得“哎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来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装着赶鸟的样子追出门去,一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唱道:“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以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说着,姜子牙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他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食。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2.妲己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江苏一带。说的是商纣王喜怒无常,吃饭时不是说鱼肉不鲜,就是说鸡汤太烫,有时又说菜肴冰凉不能入口。结果,很多厨师都成了刀下之鬼。宠妃妲己也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次摆酒设宴,她都要事先尝一尝,免得纣王嫌菜不可口又要发怒。有一次,妲己尝到有几碗佳肴太烫,可是调换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纣王已来到餐桌前。妲己为讨得纣王欢心,急中生智,忙取下头上长长的玉簪将菜夹起来,吹了又吹,等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纣王是荒淫无耻之徒,他认为由妲己夹菜喂饭是件乐事,于是天天要妲己如此。妲己只好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就是玉筷的雏形。以后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3.大禹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东北地区。说的是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虽然“传说”主要是通过某种历史素材来表现人民群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看法和感情,而不是严格地再现历史事件本身,但大禹在治水中偶然产生使用筷子的最初过程,使当今的人们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形。它比姜子牙和妲己制筷传说显得更纯朴,从而更具有真实感,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促成筷子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是熟食烫手。上古时代,因无金属器具,再因兽骨较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当时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丛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正因如此,小棍、细竹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逐渐形成筷子的雏形。这是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研究.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即使经过4000余年的发展,其原始性依然无法改变。

7.五彩纷呈的民间习俗的由来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也是异彩纷呈。众所周知,在婚庆典礼上要向新人撒彩纸屑;给老年人祝寿要送寿桃;过年时要放鞭炮、吃年夜饭;有重大庆典活动时,要舞狮子。虽然人们已经知道这些固定的习俗,但是人们是否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呢?

1.婚礼撒彩纸屑的由来

在结婚典礼上,人们欢笑着把五颜六色的纸屑撒向天空,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来道贺的客人们。撒彩纸屑给婚礼增添了喜庆的色彩,是一个深受人们欢迎的风俗。然而这种风俗并不是原产自中国,而是起源于意大利。中古时代,意大利有这样的风俗,“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后来,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并流传开来。

2.祝寿送寿桃的由来

每逢祝寿,尤其是给老年人祝寿,人们都喜欢送寿桃,以此来预祝过生日的寿星健康、长寿。这个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据说是从孙膑开始的。

传说,孙膑很小就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晃12年过去了,孙膑在师傅那里刻苦学习,废寝忘食,从来没回过一次家。这年五月初五那天,孙膑突然想起来,这天是母亲的生日。老母亲已经有80高龄了,天天盼着儿子回家。12年没见面了,不知母亲身体如何。

再说孙膑的家里,这天大摆酒宴为老母亲庆寿。老母亲见全家人惟独少了一个孙膑,心里难过便哭了起来。正当一家人劝慰母亲时,孙膑回来了。孙膑看见母亲那因为思念儿子而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掏出师傅送的桃捧给母亲说:“今日告假回来,师傅送我一个桃孝敬您。”大家看见孙膑的母亲吃了桃以后,变得健康年轻了,以后纷纷效仿孙膑,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甚至是一般亲朋好友过生日的时候,送上寿桃,表示衷心的祝福。

3.舞狮子的由来

每逢春节或其他一些庆典活动,我国民间都盛行舞狮。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平添了许多节日的喜庆、热闹气氛。舞狮子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有关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在三国时已有狮子舞了。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狮子舞”。当时的狮子舞,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乐图”中,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与唐代的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唐代以后,狮子舞在民间广为流传。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说,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讲经以招徕游人。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时,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处处有人围簇观看狮子舞的盛况。

4.鞭炮的由来

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描绘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把硝石、硫黄和木炭放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称为“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5.年夜饭各种吃食的由来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人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又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了饺子。唐朝时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12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为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长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想要讨个吉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当然,现在的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同类推荐
  • 旧念莫相忘

    旧念莫相忘

    讲述明末清初,文化流派的汇集与一脉相传。如吴梅村创始的娄东诗派、王时敏等“四王”为代表的娄东画派赋予精致的古典高雅文化;以郑和为代表的江海文化赋予通融的开放胸怀;以江南丝竹、滚灯、龙狮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具有一份“安和”的生活情致。
  • 浪遏扁舟

    浪遏扁舟

    人生如浪里扁舟,坎坷似遏浪而来;没有爱情的支撑,生活就难以前进。本文写主人翁从小立志要富起来,可在他求索中才知道生存是那么的难,他受尽了人间苍伤。他与几个女子都有爱情,可是都被现实击破了踏入伊甸园美好梦想,以致他的爱情多次受挫而痛苦的经历。
  • 大宋反恐部队

    大宋反恐部队

    北宋宣和年间,“恐怖主义”肆虐,北宋政府大肆打压“恐怖势力”,尤其是盘踞在梁山以宋江为首的“恐怖组织”。
  • 无诗不成唐

    无诗不成唐

    作者采用章回体的写作形式,将历史与诗人的生命轨迹相互结合,以渊博的学识、幽默流畅的文笔,讲述了唐代数十位诗人的逸闻趣事,再现了唐诗的魅力与诗人的天才,更展现了诗人所在时代的历史画卷。读古诗,知古事;诗中有史,史化为诗。本书为读者讲述唐诗背后的隐秘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化唐朝。
  • 桃花落无情

    桃花落无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桃花树下有情人,有情人前无情剑,无情剑下人有情!大明正德年间,一场摧毁皇权的阴谋密谋而生...
热门推荐
  • 遗梦异世

    遗梦异世

    一场跨越百年的故事,一场奇幻的冒险旅程,你是前世留下的遗憾,还是金世带来的惊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缘缘而来

    缘缘而来

    后来在朋友婚礼上对伴娘袁缘一见钟情。从此,北漂打工仔追求京城白领丽人的故事在他们的朋友圈盛传。缘分来的很是微妙,不过三天两人便确定了不被很多人看好的关系。
  • 快穿之炮灰逆袭

    快穿之炮灰逆袭

    (需要说一下,这是快穿文,跟普遍的无限流有区别)林克为了生存,不断穿越在一个又一个世界中成为悲惨落魄的炮灰。炮灰需要逆袭!炮灰需要崛起!上山火烧男猪脚,下海轰炸绿茶表。林克站在高高山岗上,手举炸药包,哈哈大笑:“你们这些经验们,我要代表月亮收了你们,哈哈~~~”
  • 通灵道士

    通灵道士

    一个自小体弱多病的孩子,居然身具罕见的通灵之体,深得灵兽喜欢。机缘巧合之下,被茅山后代高人所指引,修行神术,接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特种部队、忍者兵团、西方吸血鬼、苗疆蛊术,各种奇闻异事,各种萝莉御姐。。。
  •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后和鸣

    帝后和鸣

    后人都说昭武帝极爱长安,但我所知的是定国皇后极爱长安。也许古人说的才是答案: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 仁至剑则无敌

    仁至剑则无敌

    苏缺带着‘搜索引擎’穿越到一个不一样的玄幻世界,这里的主流职业是剑修,有一种特殊的剑气能量称作‘剑仁’,剑仁可以镶嵌于剑器之上,有无穷妙用。可是苏缺发现自己所在的这个‘剑仁宗’,有点坑啊……不过不用怕,对于有着丰富dota,大话2,荣耀,LOL,WOW,暗黑破坏神,红警2,星际等游戏经验的苏缺来说,玩装备组合,还不碾压这些剑修土著。后来,苏缺闯出了神评师,忽悠大王,逃跑专家,打闷棍专业户,怼人专家,毒鸡汤人生导师,国家一级抬杠运动员,绿帽鉴定师,耍剑战车,套路王,魔教非主流,苟贱宗宗主,骚操作发明家等诸多光荣称号。
  • 随身带着一棵树

    随身带着一棵树

    穿越,主角因为一棵树穿越了。从种树开始,一路走向人生巅峰!种树带来的快活人生!种树成就的顶级强者!.........................................................(本书已完结.........................)
  •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2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2

    他是温柔的小男生,她是强悍的大女孩。一个玩世不恭嗜酒抽烟,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日夜颠倒自甘堕落,一个按时休息身体棒棒;一个清高自负骄傲自信,一个体贴低调如沐春风当两个性格生活完全相反的人产生交集,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小麻雀最终会俘虏大凤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