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6100000027

第27章 礼记通论辑本(25)

「鲜」,吕纪作「献」,是昭四年,左传曰「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是也。又曰「火出而毕赋」,「火出」,季春也,此于「仲春」言之,不合。郑氏谓「后乃赋之」者,既主传文,兼主周礼凌人「夏颁冰」为说,然岂有二月开冰,而四月始颁者乎?(卷二六,页一六)

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

祭用丁日,未详。郑氏但引夏小正「丁亥,万舞入学」,而不详其义,疏亦无论。马彦醇曰:「释菜,用丁为文明故也。」此世俗之说,仪礼少牢「祭祖日用丁巳」,岂亦为文明耶?陈可大曰:「必用丁者,以先庚三日,后甲三日也。」按:以易释月令,说巳非,撮取易中两处之文,又两处每二句仅撮取一句,合夹出「丁」字,与猜谜相似,大可笑也。此本刘原父言。郝仲舆曰:「丁,当也,当祭日也;丁,成也,乐以教成也。」亦臆说。愚前谓郑氏于「孟春」曰「习舞,为仲春将释菜」,是「释菜,用舞」;于「仲春」曰「将舞,必释菜于先师」,是「释菜,不用舞」,前后矛盾。今据孔疏犹足为证,其言曰:「郑以经『习舞,释菜』,恐共是一事,故云『将欲习舞,必先释菜』。必知然者,按:文王世子云『释菜,不舞』,是知『释菜,不为舞』也。必知先有『释菜』者,以大胥云『舍菜,合舞』。『舍』即『释』也。」观孔疏此说,非矛盾而何?郑因月令「习舞」在前,「释菜」在后,故云:「习舞,为仲春将释菜。」有因周礼「释菜」在前,「习舞」在后,故又云:「将舞,必释菜于先师。」若是,则何取于注经哉?按:「习舞,释菜」,吕纪作「入舞,舍菜」,高注曰:「命乐官正率卿大夫之子,入学宫习舞也。舍,犹置也。初入学宫,必礼先师,置彩帛于前,以贽神也。」按:诸礼云「释菜」,或云「奠菜」,解者皆以「菜」为「芹藻」之类,惟吕纪高注不同,今摘出亦可以广异闻。(卷二六,页一八)

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记文前云「祀高禖用大牢」,又云「献羔开冰」,此云「祀不用牺牲」,是自为矛盾也。黄叔阳曰:「此虽云爱物之仁,其流之弊将至以囗为牺牲,非古礼也。」此说甚是。「用圭璧,更皮币」,孔氏曰:「应祀之时,圭璧更易此牺牲,非但用圭璧更易,又用皮币以更之。」此解迂曲,非记意。盖亦谓以主璧更其皮币,以皮亦兽皮故耳。(卷二六,页二○)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

「寇戎来征」,郑氏曰:「金气动也。」然则非特八月矣,余不备论。(卷二六,页二一)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

「鞠」「菊」通。「鞠衣」,未详所用之意。郑氏谓「鞠衣,黄桑之服,为将蚕求福祥之服」,此因周礼内司服之「鞠衣」而混解及之也。夫曰「鞠衣」,取象鞠之黄也,何以又谓之「黄桑之服」?何不直曰「黄桑衣」,而曰「鞠衣」乎?古无祈蚕之礼,亦似杜撰。借曰有之,下文明曰「麦祈实(「麦祈实」三字,原作「祈麦实」,今径改。)」,此何以不言「祈蚕」?且下文别言别言「蚕事」,则此处必非言蚕矣。或谓即下「祈麦」,然尚间「命舟牧覆舟」一节,安得通之?(卷二六,页二四)

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

潜诗序曰:「季冬荐鱼,春荐鲔。」月令于「季春」「季冬」言「荐鲔」「荐鱼」与之合。「祈麦」,亦祈于上帝也。郑氏曰:「不言所祈,承寝庙可知。」按:谷麦一类,孟春祈谷于上帝,此何以祈于寝庙乎?不可通。(卷二六,页二五)

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名士」,郑氏谓「不仕者」,近是。疏引皇氏谓「贤者,名士之次」,较量高下,非。(卷二六,页二七)

田猎罝罘罗网毕翳餧兽之药,母出九门。

「九门」,郑氏曰:「天子九门者,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城门、近郊门、远郊门、关门。」按:周礼阍人郑司农注云:「王之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郑氏增以「城门」「近郊门」「远郊门」「关门」。记所谓「九门」,非实有称九,如「九逵」「九衢」之谓,即曰实有之,亦是秦制,安得以周之门制混填而妄凑之耶?又若「路门」以内天子之居,当曰「入」,不当曰「出」矣。而「九门」为天子都城之门,皆可称「城门」,何得以为一门?其「郊门」「关门」亦取孟子「臣闻郊关之内」为说,悉杜撰也。孔氏曰:「自路门、皋门以内,皆宫殿所在,非田猎之处,亦禁罗网毒药,不得出者。此等门内虽有宫殿所在,亦有林苑及空闲之处,得有罗网及毒药所施。」按: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别属郊野之地,故刍荛、雉兔皆得以往。若天子「路门」「皋门」「宫寝」「林苑」所在,百姓安敢以罗网毒药入之,岂有空闲之处乎?如孔氏之说,可谓欲盖弥彰矣。(卷二六,页二八)

是月也,命野虞毋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具曲植籧筐。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毋有敢惰。

「禁妇女毋观」,吕纪高注以为「游观」是也。古人称「游」为「观」,齐景公问晏子:「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即此义。郑氏以为「去容饰」,非。(卷二六,页三一)

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按:「乐」为总名,「吹」与「舞」皆「乐」中之事。凡或言「习舞」,或言「大合乐」,或言「大合吹」,亦各出以见异耳,解者不必油。(卷二六,页三四)

命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郑氏曰:「此难,难阴气也。阴寒至此不止,害将及人,所以及人者,阴气右行。」又于「仲秋,天子乃难」下云:「此难,难阳气也。阳气至此不衰,害将及人者,阳气左行。」又于「季冬,命有司大难」下云:「此难,难阴气也。难阴始于此,阴气右行。」按:郑于此三时之「难」,其说之谬有六:于「季春」「季冬」皆云「难阴气」,而一云「阴寒害人」;一不云「阴寒害人」。所以然者,据彼以春时贵阳气,故以阴气右行为害;秋时贵阴气,故以阳气左行为害;若冬时则正贵阴气,所以不能云「阴寒害人」,然则何以难耶?其说不一,一谬也。若以「季春」为「阴寒害人」,亦当于「季秋」为「阳暑害人」;若于「仲秋」为「阳暑害人」,亦当于「仲春」为「阴寒害人」;今无「仲春」「季秋」之「难」,何也?二谬也。「季冬」谓「难阴始于此者,阴气右行」,则「季夏」亦当谓「难阳始于此,阳气左行」,今无「季夏」之「难」,何也?三谬也。又于「季春」下曰「此月之中,日行历昴,昴有大陵积尸之气,气佚则厉鬼随而出」;又于「仲秋」下曰「此月宿直昴毕,昴毕亦得大陵积尸之气,气佚则厉鬼亦随而出」;又于「季冬」下曰「此月之中,日历虚危,虚危有坟墓四司之气,为厉鬼将随强阴出害人」。按:星经:「司命」「司禄」「司危」「司非」各二星在虚北,各主天下「寿命」「爵禄」「安泰」「危败」「是非」之事,本非凶星,第史迁云:「四司,鬼官之长。」故郑即以「鬼官之长」附会为「厉鬼将随强阴出害人」,诞妄难信,四谬也。据云「昴毕亦得大陵积尸之气」,则孟夏日在毕,何以不难?五谬也。据云「仲秋月宿直昴毕」,是仲冬月宿则虚危;季冬日历虚危既难,则仲冬月直虚危,何以不难?六谬也。孔疏之谬亦有三:于「仲秋」下曰:「十一月阳气至于虚危而不难,十二月阴气至于虚危而为难者,以十一月阳气初起,未能与阴相竞,故无疾疫可难。六月宿直柳鬼,阴气至微,阴始动未能与阳相竞,故无疾害可难也。季冬亦阳初起而为难者,以阴气居虚危。」按:郑谓「阴气」「阳气」者,皆是宜阴而阴,宜阳而阳,而阳过时阴阳之邪气也。其谓「季冬日历虚危,虚危有坟墓四司之邪气」,为阴气也。今谓「十一月阳气至虚危」;又曰「阳气初起」;又曰「六月阴气至微」,则是以「阳生于子」「阴生于什」之阴阳,为过时之阴阳矣,混杂不楚,一谬也。又曰:「季冬行大难,称大则贵贱皆为也。」「季春」云「国难」,熊氏云:「惟天子诸侯有国为难,此云『天子乃难』,惟天子得难阳气,阳是君象,则诸侯以下不得难阳气也。」按:谓「阳气害人」,则此阳是属邪气,若「君象之阳」乃正阳之气,可云「天子难此君象之阳」乎?然则邪气之阳,即庶人亦可难,何得谓天子得难,诸侯亦不得难也?二谬也。「季春」「季冬」皆难阴气,何以一则有国者始可为;一则贵贱皆为之?三谬也。「难」虽非古礼,然论语有之,乡俗所行,由来久矣,大?是袪疫除沴之义。据郑引「王居明堂礼」云「季春出疫于郊,以禳春气」,汉时三月三日,临水修禊,袚除灾衅即其意。又曰「仲秋九门磔攘,以发陈气,御止疾疫」,其义不过如此,特月令不言耳,非如郑孔创为诞妄不经之说,以致种种?谬如此也。其本文云「国难」「天子难」「大难」者,皆取行文立异,非有殊别,观逸礼不分可见。又云「以毕春气」,「以达秋气」「以送寒气」。「毕春气」,谓「毕止春灾之气」。「送寒气」,以「寒」字代「冬」字,以「送」字代「毕」字,亦取行文立异,非有殊别也。若「仲秋」未「毕」则言「达」而已。孔疏及诸解亦皆屑屑比拟,殊无谓。(卷二六,页三五—三八)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夏令,****多疾疫,时雨不降,山林不收。行秋令,则天多沈阴,淫雨早降,兵革并起。

「民多疾疫」,郑氏曰:「六月宿直鬼,鬼为天尸。」按:「孟春」亦言「行秋令,则其民大疫」,「七月宿直觜参」,岂亦「天尸」乎?既可见其强合月令之非,又可见其附会列宿之谬。(卷二六,页三九)

蝼蝈呜,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蝼蝈」,郑氏谓「蛙」,非。郝仲舆谓「土狗似蟋蛴者」,是也。「王瓜」,郑氏曰:「萆挈也。今月令云:王萯生。夏小正云:王萯秀。」如郑说,「王瓜」即「王萯」无疑。「王萯」,本草谓「菝?」,俗名「土茯觔」。兼明书谓「栝楼」,非;或又谓「即今所食俗名之黄瓜」,益谬。(卷二七,页四—五)

命大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

「大尉」,秦官;而上言「封诸侯」,又非秦事也,月令之庞杂可见。(卷二七,页七)

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王制「庶人荐麦以鱼」,而此云「天子以彘尝麦」,不知皆何所分别取义也。(卷二七,页一一)

蚕事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

祭义云:「世妇奉茧以示于君,遂以献夫人。」故郑云:「后妃受内命妇献茧。」然礼言不同,不必强合。(卷二七,页一三)

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

郑氏曰:「酎谓重酿之酒,春酒至此始成,与群臣以礼乐饮之于朝。」此说据左传襄二十二年「见于尝酎」,及史汉「尝酎献金」,皆是「在庙之祭」,非「在朝燕饮」也。(卷二七,页一四)

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则草木蚤枯,后乃大水,败其城郭。行春令,则蝗虫为灾,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四鄙入保」,谓乡鄙之民,或避寇,或就食,以入城堡。(卷二七,页一五)

毋烧灰,毋暴布。

「灰」,吕纪作「炭」,是。高注谓:「草木未成,不欲夭物,若灰则何以禁其烧乎?」(卷二七,页二三)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

月令以「夏至」为「长至」,「冬至」为「短至」。郊特牲言「迎长日之至」,盖以「冬日」为「长至」。盖月令指「冬」「夏至」而言,以「至」训「极」;郊特牲指「冬至之后」而言,以「至」训「到」,似郊特牲之说为长,故今世以「夏至」为「短至」,「冬至」为「长至」也。「止声色」,郑氏引纬书及干凿度谓「人主与群臣,从八能之士,作乐五日」,证月令为非,人皆知其妄,不复辨。「晏」,晚也。阳乘朝气,阴乘暮气,故曰「晏阴」。郑氏训「晏」为「安」,孔疏谓「正定身中安阴之所成」。牵强殊甚。(卷二七,页二六—二七)

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温风」,吕纪作「凉风」,是。高注曰「夏至后四十六日立秋节,故曰:凉风始至。」按:「孟秋」曰「凉风至」,此于「季夏」故曰「始至」。又「蟋蟀居壁,鹰乃学习」,以蟋蟀之秋吟者,而此时已居壁矣;以鹰隼之秋挚者,而此时已学习矣。是皆取物之感气候之先者为言也。若温风则四月已至,何待六月乎?陈可大不达乎此,以其难通,训「至」为「极」。按:下「凉风」「盲风之至」皆非训「极」,安得此独训「极」乎?且曰「始极」,文义岂通?(卷二八,页二—三)

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酷千金的恶魔殿下

    酷千金的恶魔殿下

    两个欢喜冤家,初见,“亲爱的,你怎么能这样呢?”韩灵儿看着面前的男人,眼底带着狡点的笑意………
  • 太初封元

    太初封元

    武将,可抉择在这个世界的地位,将灵可容纳将魂让身为武将的人登临巅峰,笑傲九霄揽星月。
  • EXO离歌成殇

    EXO离歌成殇

    男主:吴世勋金钟仁鹿晗朴灿烈边伯贤女主:莫离歌他们的故事即将开始
  • tfboys全能女神的爱恋

    tfboys全能女神的爱恋

    三位公主,三位王子,会摩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十二星座之星缘冒险

    十二星座之星缘冒险

    本书讲述了一个十四多岁的少女和一只来自赫尔克星的精灵小炫,踏上寻找能继承十二星座的艰苦路程。
  • 帝都之明宫

    帝都之明宫

    她是金陵城医术绝伦的神医,常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治病。如今连皇上都慕名微服前来,要求聘请她为太医院首领。而阁楼上的人则冷笑一声,轻声吩咐侍从,要把她接到王府,做他的贴身医官。她身边的莲儿已经急的焦头烂额,而她轻轻一笑,既然不能左右逢源,都答应就是了。
  • 贴身保镖之屠夫

    贴身保镖之屠夫

    华夏最古老最神秘部队,不受于任何制,不参与历届政治纷争。历史上几次守护华夏于危难之中,威慑诸国。部队番号“屠”,除去极为权位国家领导和华夏军界,见识过之外,怕是只有极少数的劲敌知道了。“屠”似军非军,似痞非痞。
  • 酒言欢

    酒言欢

    一场仙途游戏,虚幻中的现实,本文主角不定,一切随缘,主角淼淼天生感情缺失,好奇心促使进入一场游戏,后续会发生什么呢,自己看吧
  • 甜宠无上限:老公,买买买

    甜宠无上限:老公,买买买

    乔佳时脱了自己的外套只剩一件吊带,在兜里掏了半天终于掏出手机,将顾瑾辰的手搭在自己暴露的小蛮腰上咔嚓一张,然后趾高气昂对他说:“你要是选择龙吟,我就要龙吟不敢要你!”而后,助理匆忙推开办公室的门:“boss,乔小姐看上很多包包。”某人:“都买。”助理:“boss,乔小姐跟国民女神吵起来了。”某人:“封杀。”助理:“boss,乔小姐失恋受伤了。”某人面色一沉,长腿一迈:“我亲自去接她回家。”夜里,顾瑾辰爬上她的床,意犹未尽舔舐她的唇:“佳时,是你来招惹我的。”乔佳时求饶:“顾大人,小女子实在来不起了。”顾瑾辰邪魅一笑,又覆上去:“没关系,你来不起了还有我!”
  • 和战

    和战

    少年无意争渡,然风云再起,当以战止戈,以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