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3800000011

第11章 [四]吃亏是福

盖有得有失者,物这常理。患得患失者,目之为鄙。塞翁失马,祸兮福倚。得丧荣辱,奚足介意。噫,可不忍欤!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是事物的亘古不变的道理。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人们把此认为是愚蠢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就说明,灾祸与幸运往往相互依存,幸运中隐藏着灾难的种子。噫,怎能不忍耐呢?

自然界中万物的变化,有盛便有衰;人世间的事情也同样如此,总是有得便有失。《老子》中说:“祸往往与福同在,福中往往就潜伏着祸。”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正确地看待个人的得失,不患得患失,才能真正有所得。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吃亏是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太斤斤计较,一点不愿吃亏,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对任何人也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这肯定没什么好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求大同存小异,不斤斤计较,这样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认死理,不愿吃亏,过分挑剔,人家就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做人从来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甚至是我们用毕生的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不甘寂寞的人究其原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总是局限在事件的启迪上,比如:做人要吃得眼前亏便是其中一理,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而有人活得很累的原因所在。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好汉能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当初乡里恶少要他爬过他的胯下,不爬就要杀了他,韩信二话没说,爬了。对于男人来说,这应该是奇耻大辱,可是,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顿拳打脚踢,韩信不死也丢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当我们在人性的丛林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也要吃些眼前亏,这样或许能全身而退。

如果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吃得眼前亏,至少能保得自己的安全。你说他人蛮横无理,欺人太甚,我们要说的是,在人性丛林里,是不太说“理”这个字的。适者生存,遇到什么情况就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能在任何时候保全自己,这才是做人之根本。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吃了更大的亏;有些人则获得“惨胜”,元气大伤!而你吃了眼前亏,就会相安无事。所以我们说:“好汉能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生活中,总有些事我们奈何不得,那么,在不得已的时候,就需要吃点眼前亏,以保平安。而且,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这时,就需要我们宽容些,不要对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比如,我们肉眼见到的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他人都会罪不容赦、无可救药了。这样做人,又何谈快乐着生活呢?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他们极有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从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做一个愿意“吃亏”的“愚人”

“吃亏”也许只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有不少好朋友,抑或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了,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结果是大打出手。

有个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将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这些设备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显得多有风度啊,没有相互埋怨,这叫做“好合好散”。生意虽然没了,但是人情还在。

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才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

吃亏是福,乃智者的聪明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合作伙伴也罢,旁边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跟着你干。

有人与朋友一旦分手,就翻脸不认人,不想吃一点亏,这种人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已经处处抢先,从来不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占有它。他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合作几个来回就再也不想与他继续合作了。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那他不是吃了大亏吗?

吃亏并非是损失,吃亏是一种谦让的精神,一种成全他人的品德,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深圳有一个农村来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妇女,起初给人家当保姆,后来在街头摆小摊儿,卖一个胶卷赚一角钱。她认死理,一个胶卷永远只赚一角。现在她开了一家摄影器材店,生意越做越大,还是一个胶卷赚一角;市场上一个柯达胶卷卖二十三元,她卖十六元一角,批发量大得惊人,深圳凡是搞摄影的人没有不知道她的。外地人的钱包丢在她那儿了,她花了很多长途电话费才找到失主;有时候算错账多收了人家的钱,她心急火燎地找到人家要还钱。听起来像傻子,可赚的钱不得了,在深圳,再牛气的摄影商,也得乖乖地去她那儿拿货。

“吃亏是福”不是句套话,尤其是关键时候要有敢于吃亏的气量,这不仅体现你大度的胸怀,同时也是做大事业的必要素质。把关键时候的亏吃得淋漓尽致,才是真正的赢家。

生活在东汉前期的甄宇,祖籍为山东省安丘县。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对于儒家的经典无所不读。随着年龄渐长,就专门研究孔子编著的《春秋》,在学问上有独到的见解,在思想上完全尊奉孔子,在行动上也遵照儒家提倡的道理去做,因而他的名声在乡里很好,口碑颇佳。

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朝廷听说甄宇很有学问,又待人宽厚,就把他征召到京城洛阳,任命他为博士。博士是教授官,在当时最高学府太学里任职,为太学生讲授儒家经典。古时候,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节,是祭祀百神的日子。每至腊日,光武帝刘秀都要向太学颁诏,表示慰问,并赏赐每个博士一只羊,以资鼓励。

有一年,又到了腊日节,光武帝派大臣到太学里去慰问,赐了十四只羊。

但祭酒仔细一打量羊群,心中就犯了难。羊正好是十四只,博士也正好是十四位,一人一只,有什么为难的呢?原来这些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可怎么往下分发呢?分到肥羊的,当然会高兴,而分到瘦羊的,难免会说分配不公,待人有亲有疏。他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个万全的办法来。

最后,只好把博士们都召集起来,让大家共同商量,想一个能够使众人都满意的方法。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了个主意,他说:“还是用投钩(类似抓阄)的办法好,谁摊上什么样的羊就领什么样的羊,领到大小肥瘦羊全凭运气,也就不会有怨言了。”在众人七嘴八舌争论的时候,甄宇静静地站在一旁,他想杀羊分肉,投钩取羊,都有损博士的声誉,会让世人耻笑的。于是对祭酒和众多博士高声说道:“还是一人领一只吧。让我先牵第一只。”说着就走向了羊群。

对于甄宇的话,大家正在怀疑观望之中,只见他在羊群中选来选去,最后挑了一只最瘦小的羊。大家看到这种情形,就没人再争执了,都你谦我让,争着挑选小的、瘦的羊只。

京城里的人都赞扬甄宇,管他叫做“瘦羊博士”。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皇宫,皇帝也听说了这事,很是高兴,于是就下诏书给以褒奖,后来还大大提拔了甄宇,并委以重任。

甄宇识大局地去选择了别人不愿吃的“亏”,但是结果呢?他却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东西。

俗话说“傻人有傻福”,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那些会吃亏的人,总是心地单纯无私,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总是任劳任怨,因此得到的回报相对就多些。

汤姆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遵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深得老师的信任和青睐,经常帮助老师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什么抄黑板、做各科负责人、改考卷,甚至给上课的老师倒茶、取教具等等,都是他分内的事。这些在别的同学看来是“吃亏”的行为,汤姆不但不感觉到苦,甚至还很愿意做。因为他觉得能被老师看重是非常光荣的事。就这样,勤劳的汤姆一直读到了大学,虽然年龄大了,但任劳任怨“吃亏”的性格还是没变。

由于汤姆的家在乡下,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学习,他选择了住在学生宿舍。碰巧宿舍紧挨着实验大楼,因此,和实验有关的一切又使命似的落到他的肩上,他经常被助教叫去帮些忙。

一天,几只小白鼠被寄养在实验室里,汤姆理所当然地也成为一群试验用小白鼠的“保姆”了!每天不但要为那些鼠子鼠孙换水装饲料,最让人难受的是,还得给它们换尿布。那股臊臭味简直令人作呕。这时的汤姆已不再是任劳任怨的小孩子了,有时候他也会产生心不甘情不愿的唠叨,但唠叨归唠叨,一想到这是自己的职责,哪怕就是抱着吃亏的劲头也要继续做下去。

时间如流水般地滑过。对小白鼠一照顾就是四年,这个时候,汤姆就要大学毕业,该考虑踏入社会找个工作了。那年正值美国经济萧条期,主修食化分析的汤姆,眼睁睁地看着一家又一家的食品工厂倒闭,当时真是怨叹到了极点。许多同学为了找不到工作而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这也终于让汤姆死了心,决定打道回府回乡下农场当园丁了。就在这时,那些平日喜欢找汤姆帮忙的教授们,纷纷提供工作机会让汤姆挑选,那一瞬间汤姆真是感到无比高兴,这时候他才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之前的工作没有白干,亏没有白吃,他无怨无悔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为人处世,只有不怕吃亏,敢于吃亏,宁可自己吃点亏去照顾大家的情面或者帮助别人一把,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并赢得别人的信任,使自己处处受欢迎,这样才会在人生更多的对弈过程中,加大胜出的筹码。

有些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有点儿吃亏时,如果抱着一种“吃亏说不定能占便宜”的想法,还真是有些道理。以这种态度来做事,你将受益无穷。

吃亏一事,得益十事;吃亏一时,则可能安乐一世,正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吃亏是福不是祸。”

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为了让东方人也臣服在他的脚下,他精心组织了一支五十万人的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俄国。法国不宣而战,挥师跨过俄国边境,并很快切断俄国两个集团军的联系,长驱直入,占领了莫斯科。

处在存亡之秋的俄国拼死抵抗,老帅库图佐夫临危受命担任了俄军总司令,拿破仑和库图佐夫是老对头,五年前两人就有过交锋,但这次库图佐夫明显处于劣势。双方经过紧张部署后,在博罗委诺村附近拉开了战幕。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大血战,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俄军被迫撤离,拿破仑占领了库图佐夫的阵地。

作为一个首领,放弃一方领地,实属无奈,但库图佐夫的放弃又不全是无奈之举。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现尽管拿破仑夺取了俄军要塞,但实力已被削弱,由进攻之势转为防御之势。再者,法军长驱直入,孤军作战,如果在此长久相持下去,必然对其不利。到那时,俄军可重振雄风。于是他发布了一个让众人震惊而又大惑不解的决定——放弃莫斯科。

消息传出后,人们都呼吁反对,把自己国家的首都拱手让给敌人,这是何等的耻辱。于是,全国响起一片“情愿战死在莫斯科,也不交给敌人”的强烈呼声,就连沙皇也下令坚守都城。此刻,库图佐夫的心情比谁都沉重,放弃莫斯科对他也是一种屈辱。然而,作为一名军事家,他清楚地意识到,假如凭一时之气,争一时输赢,坐等法军转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全军覆灭,最后导致国破家亡。为了顾全大局,库图佐夫顶着国内的压力,毅然下令:“现在,我命令,撤退!”时隔不久,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莫斯科。

暂时胜利的拿破仑没有想到,他失败的命运已由此决定了。俄国人留给他们的是一座一无所剩的空城,继之而来的是乏粮、饥饿和严寒,而这时法军思乡情绪上升,军心涣散。拿破仑只好下令撤出莫斯科,然而已经晚了,俄国人是不会轻易放走占领他们首都的侵略者的,一场恶战使得法军四面楚歌,全线溃败。占领莫斯科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胜利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库图佐夫不计眼前得失,先吃小亏,然后等待时机,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能察能不察

人生在世,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糊涂处世,收敛智慧,让人认为你无能而忽略你的存在,关键之时,不动声色先发制人,使人不知云里雾里。

沉默是金,大智若愚是智者的自保方式。无论才能有多高,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

现实人生中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是涉及到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不能太认真,否则,不是扯着胳膊,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越搅越乱乎。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糊涂法”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纠纷,又能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愚并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怀敦厚,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其实在“若愚”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智慧和大聪明。大智若愚,这是兵家的计谋,也是处世的方略。

古人以为:“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什么叫“能不察”呢?就是在一群人中,唯有自己洞察了这件事的本质,而又偏偏有人不愿你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于是只好装作不知,以免自己的智慧太过而遭不测。

春秋时,齐国有位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当权的大夫是田成子,颇有窃国之志。一次,田成子邀他谈话,两人一起登临高台观赏景色。只见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风光尽收眼底,唯南面却有一片隰斯弥家的树林葱葱郁郁,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隰斯弥在谈话结束后回到家里,立即叫家仆带上斧锯去砍树林。可是刚砍了几棵,他又叫仆人停手,赶快回家。家人望着他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颠三倒四的?隰斯弥说:“国之野唯我家一片树林突兀而列,从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我回家来急急忙忙地想要砍掉。可是后来一转念,当时田成子并没有说过任何表示不满的话,相反倒十分笼络我。田成子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正野心勃勃,要谋取齐国,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把树砍了,就表明了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就会使他对我产生戒心。不砍树,表明不知道他的心思,就算有小罪而可避害;而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这个祸闯得可就太大啦!”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保之术,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是也。尤其是作为有一定地位的领导者,对下属如果采取令人人自危的考察术,就必须审察有度。

唐太宗有一次为了审察手下的文官中是否有贪官污吏,悄悄地叫心腹拿了国库绢去试贿。有一个管宫门的官吏不知,受了一匹,立即被太宗抓起说要处死。于是裴矩就对太宗说,这种考察方法不义,是陷人于法。明明是你叫人去送给他的,反过来又说人家受贿,这不是用计害人吗?这样下去,将来还有谁敢上朝做官呢?太宗听了,自感无言以对,于是召集文武,宣布自己的过错,以安抚人心。

所以古人说,洞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这说的就是精于察人而产生的副作用,即“好丑在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态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而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所谓“大智若愚”就可作如是观吧。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这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及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

吃亏便是受益

人言大智若愚,越是有大智者,越是痴痴傻傻的样子。因此,这些人也越容易被那些自认为是聪明者所捉弄。孰不知到最后却常常是捉弄人者反自找麻烦。

唐代寒山与拾得两位智者曾有过这样的两段对话。

一日,寒山对拾得说:“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回答说:“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由此可推想,那种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的结局一定是够尴尬的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拾得的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扑满”,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用瓷或泥做的硬币储蓄盒。在小的时候,我们常将父母给的一些零用钱放进去,当这个储蓄盒满的时候,我们就将这储蓄盒打破,而将其中的钱取出来。然而,当它是空的时候,它却可以保全它的自身。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因此,我们真的应该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

“吃亏”往往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所以,该糊涂、该舍弃的时候就必须糊涂,舍弃。

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都想占便宜,于是,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而善于吃亏的人一般平安无事,而且一般不会吃大亏,从长远来看,反而是一种受益。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不会有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恶有恶报。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哲人们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含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人生的豁达和由吃亏忍让而带来的安详与宁静。与这个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以及不够超脱与圆滑。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对所谓的“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祸患源于不肯吃亏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今天,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讲来说仍是困惑难解的。

就一般而言,所谓的“福”,乃在于物质上的盈余与精神上的富足。作为中国著名经典之一的《书经》中就有以“寿”“富”“康宁”“贵”为福的特征。却说“吃亏是福”,岂不是矛盾!

但是,就是在这句话中,却包含着最为深刻的含义,因为它直接指向的是一种深层的人生哲学:即它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旷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

中国人总结出来的这条规律,能够经久不衰,并不是谁的一时冲动,而是在他们深切地观察了生活之后,体会到了人生的沉浮,以及如何使人们从中解脱出来的一条必由之路。

圣贤教导人们说:只有愚者才能得福。因为只有愚者,才是世界上最幸福与最快乐的人。

“施之者比受之者有福”,施舍出去的,对自己来说总是吃亏,但救助一个人后的快慰,却绝非是物质上的得与失可相比拟的。

正是在这种哲学的基础之上,使得中国人有了一种和平、容忍、简朴、谦虚和知足的理想,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体会到了“吃亏是福”,即由吃亏而带来的和平与安宁。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总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稍微隐藏一些,将自己的福分分给别人一些,而且必要时会故意装一下糊涂,以便于与周围的人取得和谐,不至于让别人总是防范自己。

“吃亏”也许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因此,人最难做到的,即“吃亏是福”的前提,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予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做一个清醒正常的人。因为,一个非常明白的事实——即不需要任何理论就可以证明的是,一切的祸患,不都是在于人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吗?

人们总是相信一切都能通过人们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但也有些人认为,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放在一起,就产生出中国思想中一种不朽的东西,即宁肯吃一些亏,以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而在此和平与安全时期之内,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我们的生命,并使它再度放射出绚丽光芒。

吃一分亏,积一分福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秧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县令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要有包容的心态,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县令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

后来几天,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表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常言道:让人一步,天宽地阔。一些人把让人一步视为软弱、无能,认为让掉了人的尊严。然而恰恰相反,让人一步,正是宽大胸襟的体现,也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梁国与楚国从敌国成为友邻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一个人活在世上,无论是居家还是出门,总会有磕磕碰碰,或不愉快。如果不能包容忍让,几句话不投机便认为对方是在搓火,接着便是怒发冲冠,拳脚相加,那就很难与人和睦相处。在斤斤计较别人的同时,还会使自己备受“小气”的指责。

“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这些都是《菜根谭》里的话,咀嚼起来,耐人寻味。

让,既要让人之短,更要让人之长。在让人中,既给对方一机会,也给自己带来了欢乐。

让是一种思想境界,让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设身处地的让人,更能展示一个人豁达的心胸。

但要做到“让人一步”听似容易,实为不易。让人一步正是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缺乏道德修养的人,言行粗俗,斤斤计较,难以做到让人一步;道德修养高的人,文雅大度,胸襟宽阔,凡事都能让人一步。

让人一步,天宽地阔,于人于己,有利无害,何乐而不为?

人情翻覆似波澜。今天的朋友,也许将成为明天的对手;而今天的对手,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朋友。世事一如崎岖道路,困难重重,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这样做,既是为他人着想,又能为自己留条后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

与人相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

同类推荐
  • 20几岁就定位

    20几岁就定位

    《20几岁就定位》中的哲理故事,使二十几岁的你在努力、拼搏、憧憬中能够获得呵护心灵、强韧精神的一股内在力量。书中的真实案例能够鼓舞你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不退缩、勇往直前,坚定地告诉自己“你行,我也行”。书中提到的关于挖掘优势、定位成功的方法,则能够帮助你更清晰、更有针对性地去行动和实践,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快速地成为职场达人,为成就辉煌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每一节的最后,都奉献上一杯“悠闲下午茶”,让你轻轻松松地体会优势,准确定位,唤起强大的自我,激发出潜在的热情和力量。
  • 它们启示我们

    它们启示我们

    本书属于动植物类的哲理小品,主要通过描述在动植物身上发生的行为,来折射生活中一些道理。分它们告诉我们道理、它们给予我们警示、它们带给我们力量、它们启发我们思考、它们让我们拥有智慧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一些关联人生的哲理感悟,带给人一些思考和启发。
  • 成败一张嘴

    成败一张嘴

    说话本身就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它直接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会说话的人,可以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把道理讲得很清楚,而且有条有理,使别人乐于接受。口才好、说话动听的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希望就大。相反,如果口才不好、言语拙劣甚至出言不慎的人与他人发生误会时,就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理解以及帮助。
  • 成功人生12步

    成功人生12步

    当你翻阅本书时,一定会感受到莫大的启发,因为这里记载了许多拥有美好人生的要诀,每一篇都是商界知名人士的生命精髓;每一页都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活力泉源,堪称励志讲义。人生的道路充满艰险与坎坷,创业的历程更是崎岖与困苦。成功的路途有迹可循,盼望本书成为你的最佳导师与人生罗盘,随时为你指导、指引成功人生的出路,让未来闪亮发光。
  •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糊涂是一种境界:一个汲汲于一时一事、戚戚于一得一失的人,做人必然小气而显得猥琐不堪,而能忍能让、不争长短的人则显得超脱潇洒。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因为看似糊涂的人能够树起更广的人脉,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时超然于小事之外的眼光让他于大事上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准确的判断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安身立命,而安身立命处处需要智慧!因为人生总有一些坎坷和波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多年的同事突然间反目成仇;昔日的朋友不欢而散;妻子说你不顾家庭,上司不赏识你的才能等诸如此类。每每那一刻,你会从心里发出叹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和难题呢?
热门推荐
  •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皆为年少方轻狂

    皆为年少方轻狂

    为夺挚爱兄弟反目成仇。女子到底有多美?竟令昔日的结盟兄弟,兵戎相见,至死方休。
  • 妈妈我想对您笑

    妈妈我想对您笑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余生各自安好

    余生各自安好

    她赌上一生只为爱他,他赌上一生只为恨她,如此矛盾又对立的两个人,最终却败给了爱情。
  • EXO遇见她

    EXO遇见她

    女主角夏梓瞳进入高中遇到12个男孩,她对鹿晗一见钟情,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 三秒钟我是你

    三秒钟我是你

    她是成绩平平的女高中生,她也是韩国过气女团的主唱,她又是稚气未脱的女孩,她还是爱情学业双丰收的大学生。她是谁,三秒钟,她是她。
  • 丐爹

    丐爹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放碗离人去,敢笑百众生。·一位在现实生活中的玩家,因为对游戏失去了信心,在删掉游戏前的最后一刻遇见了一位神秘NPC,被离奇的吸入了异界。看主角如何从一位小丐帮努力成为丐爹的传奇故事。—————————————————————求收藏,求推荐,求互动,交流群:469849470
  • 青春飞扬

    青春飞扬

    这是一本80后作家写的青春校园小说,他通过构思和描述,像我们展示了青春里的人物形象和状态:曾几何时,在青春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却又一次次虚伪的倔强,又一次次用冷漠去成长。时光匆匆,暮然回首,发现时间像小偷,一不留神就丢了青春。回眸往事已是一片云烟,青春飞逝如离弦的箭,热血澎湃的年华被时光蚕食转向沉默,风华正茂的年少随成长一起渐渐飘落。生活中,有一种情绪叫做烦恼。它就像蚊子般,不请自来,若即若离,挥之不去。它悄悄而来,吸了你的血,又匆匆而去,给你留下痒痛。你若重视挠痒,随生一片伤痕。你若忽视忍耐,便不治而愈。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叁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叁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