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3800000014

第14章 [三]贪婪要不得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尽量减少欲望更好了。那些平素欲望少的人,尽管也有失去本心(即天生的善性)的,但为数却是很少的;那些平素欲望多的人,尽管也有能保存本心的,但为数也是很少的。

亚圣孟子提倡寡欲,而不是灭欲,就是要把人之欲调控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既不失其便、利、乐,又不为其所累、所害。人生的一切欲望,归纳起来有两种:精神欲望和物质欲望,为了满足这两种欲望,相应地就产生了两大追求: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庸人、小人把物质欲望当作人生的全部,所以没有多少精神追求。君子贤人精神的欲望特别强烈,但是却不能没有物质的欲望,所以他们得随这两种欲望,他们比庸人、小人多随一份根本的人生痛苦,只是他们最终能以精神欲望居于主导地位,达到一种具有伟大包涵力的崭新的心理和谐。这种有伟大包涵力的崭新和谐,就是“安贫乐道”。

贪欲是一种毒药

贫欲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让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摧残,相互欺诈,甚至使最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切记,“贪”字头上一把刀,一旦入“贪”,就会被其毒害。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位僧人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两人见状,便拉住那个僧人问道:“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僧人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却忽然发现了一坛子黄金。”

两个人感到好笑,说:“这人真蠢,挖出了黄金还被吓得魂不附体,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问道:“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害怕。”

僧人说:“还是不要去了,这东西会吃人的。”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黄金在哪里吧。”

僧人告诉了他们具体的地点,两个人跑进树林,果然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黄金。好大的一坛子黄金!

其中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天黑再往回运吧。这样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拿点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等半夜时再把黄金运回去。”

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去了。

留下的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那该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一棒子把他打死,那么,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那个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人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就被另一个人从背后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一下,当场毙命了。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里就像火烧一样的疼,这才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前,他想起了僧人的话:僧人的话真是应验了,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明白呢?

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

在人的一生中,要学会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够生活幸福。而如果贪得无厌,陪伴自己的将只有痛苦,并且,贪欲与痛苦是成正比的。

从前,有个山民靠打柴为生,他长年累月地辛苦劳作,仍改变不了困顿局面。他自己也不记得曾在佛前烧了多少柱高香,祈求佛祖降临好运,帮他出苦海。

佛祖果然慈悲,有一天,山民无意中在山坳里挖出了一个百十来斤的金罗汉。转眼间他便过上了他从前做梦都无法梦到的生活,又是买房又是置地。而他的宾朋亲友一时间竟多出十几倍,从四面八方赶来向他祝贺。

可是这个山民只高兴了一阵,继而却犯起愁来,食不知味,睡不安稳。

“偌大的家产,就是贼偷,一时也不能偷个精光,看你愁得像个丧气鬼!”他老婆劝了几次都没有效果,不由得高声埋怨起来。

“你一个妇道人家怎能理解我的愁事呢,怕人偷只是原因之一啊!”山民叹了口气,说了半句便很懊恼地用双手抱住了头,又变成了一只闷葫芦。

“十八尊罗汉我只挖到一个,其他十七个不知在什么地方?要是那十七个罗汉一齐归我所有,那该有多好啊。”——这才是他犯愁的最大原因。

淡化利欲之心

自古仕途多变劫,所以古人以为身在官场的纷华中,要有时刻淡化利欲之心的心理。利欲之心人固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要能进行自控不要把一切看得太重,到了接近极限的时候,要能把握得准,跳得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切。

怎么才能使自己的欲望趋淡呢?“仕途虽纷华,要常思泉下的光景测称欲之心自淡”。常以世事世物自喻自说则可贯通得失,比如:看到天际的彩云绚丽万状,可是一旦阳光淡去,满天的绯红嫣紫,瞬时成了几抹淡云,古人就会得出结论道“常疑好事皆虚事”;看到深山中参天的古木不遭斧斤,葱郁蓬勃,究其原因是它们不为世人所知所赏,自是悠闲岁月,福泽年长,“方’信人是福人”。中国的古代,自汉魏以降,高官名宦,无不以通禅味解禅心为风雅,可以在失势时自然自我平衡,自我解脱。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知足常乐”。佛教的理想是“少欲知足”。孟子有一句话叫“养心莫善于寡欲”,是说希望心城够正,欲望欲少欲好。他还说:“其为人也寡欲,虽不存焉者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欲少则仁心存,欲多则仁心亡,说明了欲与仁之间的关系。人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自我实现就是其中之一。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太强烈,就会造成痛苦和不幸,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人应该尽力克制自己过高的欲望,培养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菜根谭》中说:“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华,尽华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意即官爵不必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否则就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过渡,否则就会转为衰颓;言行不要过于高洁,否则就会招来诽谤或攻击。

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美德和智慧。孔子曾说过:“过犹不及。”这样既不过亦无不及、采取均衡状态的智慧,即是儒家的“中庸”。《菜根谭》中有许多关于“中庸之道”的金玉良言,如“人生大闲,则别念穷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土君子不可不报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同理,在追求快乐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乐极生悲”这句话。

适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乐。大凡美味佳肴吃多了就如同吃药一样,只要吃一半就够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过就成为败身丧德的媒介,能够控制一半才是恰到好处。

又如:“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而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率类此,奈何不早回头也。”痛饮狂欢固然快乐,但是等到曲终人散,夜深烛残的时候,面对杯盘狼藉必然会兴尽悲来,感到人生索然无味。天下事大多如此,为什么不及早醒悟呢?

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酢酶,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意即赏花的最佳时刻是含包待放之时,喝酒则是在半醉时的感觉最佳。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正如酒止微醺,花看半开,则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没断绝生机。如此自能悠久长存于天地畛域之中。

因此,注重中庸保持淡泊人生、乐趣知足的心态,才能使常常看到有些人为了谋到一官半职,请客送礼,煞费苦心地找关系、托门路,机关用尽,而结果还往往与愿相违;还有些人因未能得到重用,就牢骚满腹,借酒浇愁,甚至做些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事情。凡此种种,真是太不值得了!他们这样做都是因为太看重名利,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了上面。其实生命的乐趣很多,何必那么关注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呢?少点欲望,多点情趣,人生会更有意义。何况该是你的跑不掉,不该是你的争也白搭。

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过于铺张或过于吝啬,都容易被金钱所驱使。对于金钱,我们应取之有道,而且要把它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有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贪婪而且吝啬,对于做好事情行善,连一点儿钱财也不舍得,您能发慈悲到我家里去,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事好吗?”

默仙禅师是个痛快人,听完信徒的话,非常慈悲地就答应下来。

当默仙禅师到达那位信徒的家里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可是却连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来给禅师喝。于是,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怎么样呢?”

信徒的夫人说:“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的啊!”

默仙禅师说:“对,这样子是畸形!”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展开成了一个手掌,并问:“假如天天这个样子呢?”

信徒夫人说:“这样子也是畸形啊!”

默仙禅师立即说:“夫人!不错,这都是畸形,钱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钱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为出。”

握着拳头暗示过于吝啬,张开手掌则暗示过于慷慨。信徒的太太在默仙禅师这么一个比喻之下,对做人处事和经济观念以及用财之道,豁然领悟了。

一味地贪图享乐终会被享乐所吞噬

世人大都贪图享乐,殊不知,正因为贪图享乐,人才会失去自我。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贪图享乐的话,他最终会被享乐所吞噬。

有一次,世尊释迦牟尼在法会上给诸比丘僧讲述了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有两个商人各带领着一支有五百个商人的商队,在波罗奈地区筹集了金钱、资粮,准备好许多帆船,决定远行寻宝。

他们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大海深处。

商船在大海中行驶了很长时间。这一天,他们突然发现一座宝岛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在那个岛上有众多的珍宝、美女,使他们一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

这时,第一队商人的头领看到此景,随即说道:“我们舍财舍命去寻宝,辛辛苦苦来到这里,这里的美女、财宝无奇不有,人生一世能享受这些也就足矣!我们不如就住在这里吧!”

可是,第二队商队的头领看到此景,冷静地说道:“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这个宝岛虽无奇不有,但一定不会长久的!”

众人听了,正在犹豫不决之际,正好,有一个天女路过此处,心中怜悯这些商人,便在空中对众商人说道:“你们在此地虽然暂时能享受一些快乐,但这一切都将不长久,再过七天,这个小岛将要被大海吞没!”

这个天女说完,即消失而去!

又有一个魔女从此经过,她想让这些商人都被大海吞没,即在空中对众商人说道:“你们不要走,这个宝岛怎会被海水吞没呢?如失去机会,这些钩人魂魄的美女、奇妙的珍宝,再去哪儿找呢?刚才那个天女是骗你们呢,你们可别相信她所说的!”

她说完后,也随即消失而去。

那第一队商人的头领听后,即对他的手下说道:“你们不要信那第一个天女的话,我们大家还是呆在这岛上,享受五欲之乐吧!”

第二个商队的头领则对他的手下说道:“你们切莫因为贪享一时之乐而将性命丢掉,还是快快装些珍宝,不要贪恋此地。那第一个天女的话是真实不虚的啊!”

果然,过了七天,如第一个天女所说,大海的波涛将宝岛吞没了。第二个商队的人,由于早有防备,都呆在船上,所以安然无恙。而那第一支商队的人,由于只顾贪恋玩乐,都被大海吞噬了。

钱财乃身外之物

虽说没有钱财不行,但千万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更不要刻意去追求。因为,钱财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已,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

有一个刚出家的小和尚问禅师:“钱财为何物?”

禅师没有回答小和尚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这国王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他心里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剩余。

因为国王贪恋财宝,所以他规定:谁想结交他的女儿,就要带着财宝当见面礼。他吩咐在身边侍候她的人说:“要是有人带着财宝来结交我的女儿,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他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钱宝物,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

那时有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她对他极为疼爱。这个儿子看见国王的女儿姿色美丽,容貌非凡,非常喜欢,但是他家里没有钱财,没法结交国王的女儿。

为了这事,他生起病来,身体瘦弱,气息奄奄。他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怎会病成这个模样?”

儿子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说:“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对儿子说:“可是国内金钱宝物,一无所剩,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母亲又想了一会儿,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自己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就去挖开父亲的坟,从口里取出那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国王女儿那儿。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今天一定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法,拷打这寡妇的儿子,要问清楚他得到钱的地方。寡妇的儿子回答国王说:“我真的不是从地下的窖藏中得到这枚金钱的。我母亲告诉我,先父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我挖开坟墓,由此得到的这枚钱。”

国王派了个亲信去检查真假。这亲信果然看见了此人父亲口中放钱的地方,这才相信了。国王听了亲信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父亲,一枚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

故事讲完了,禅师问小和尚:“钱财为何物?”

小和尚答道:“身外之物。”

贪财贪名一场空

中国有一首《空空诗》,原文是: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状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孟子·离娄》中曾提出:“禹稷、颜回同道”的观点,说:“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孔子所称为“贤”的两种人中,包含了他的两大理想:立功与立德。立功就是推行仁道,造福天下,实现大同世界,立德则是建立一种乐天知足的强大的精神境界,富贵贫贱始终如一。

清心寡欲

寡欲的道理道、佛两家说得已经非常充分了,它的确是糊涂学的根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诸如此类的寡欲言论都是糊涂慧心之道。古人认为,寡欲之道就是修身养性为本,饮食简单,说话从不快速,容色从不剧变,走路不拖沓,神情不懈怠,但凡嬉笑的俗语从不说出口,对俗世上的繁华、声色享受、游乐宴席,以至于下棋和珍奇玩物,都淡然没有什么喜好。让现代人完全跟古人同,既迂腐也不实际,但寡欲的根本却仍须记牢:胸中只要摆脱一个“恋”字就会非常清爽洁净,非常自由自在。声色怎么没有?不去迷恋它们而已;财物怎会没有?不去求索它们而已。人们最苦的就是心中有恋,拖泥带水,明知是非得失却不能割断心中的牵挂。“知足者常乐”,这是人们通常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求得心理平衡的道理,也是糊涂修身的原则之一。老子也说:“知足之足,常足矣。”大则忧国忧民,小则忧家忧己,往往都是忧多于喜,要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还就得这样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工作条件好些,精神安逸些?想归想,未必都一一满足,在各种理想、愿望,甚至连小小的打算都未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现实,并且不消极,不失望,自己寻找心理平衡。

人的才智都是天生平等的,之所以分出杰出、平凡、平庸等能力等级,皆因平庸、平凡之人多欲。该读书时贪玩,该工作时图享受,总想把人生中一切快乐背到肩上,乍看的确不错,该玩的玩了,该吃的吃了,该乐的乐了,但临终思过,发现自己因贪图玩乐而失去了主要目标,空叹一辈子了无所成,仰望那些大家风云在天,也只有叹息的份。

寡欲是集中心力的方便法门,是把天生的智能发挥到极点的手段、途径。成功的人士总说,我跟别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付出得更多而已。此处所言“付出得更多”,其实是“付出得更少”的意思啊,他的欲念专一,从不渴望身外更多的所谓快乐舒适,他怎么会所得不多呢?上天是垂青那些欲望少的人的,并使他们成为人中之龙。在这里比较法很管用,即和过去比、和自己比,而不要和高于自己,强于自己的他人比。比方你总觉得你的收获不如付出多,那你就应该和付出比你更多,获得比你还少的人比,这样你心里就服了。当自己的学业经历多年长进不大时,你应该想想从前的你还没有现在这么有知识,进步不大毕竟有了进步。“知足者常乐”多数情况不是指物质条件的获得,物欲的满足,不要无限制的地追求那些不现实的,得不到的东西。正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于你的能力,你就不会再痛苦了。”一切理想都植根于现实这块肥沃的土壤中。人不可物欲太强烈,有了星星,还想要月亮;有了月亮还想要太阳,乃至于恨不得把整个宇宙都抱在怀里。不知足就必然贪心,人一贪心就容易生出许多恶行,不顾廉耻,甚至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最终不但挖了社会墙角,损害他人,也害了自己。

孟子道:“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佛典《大智渡论》中也说:“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济。五欲无益,如狗咬炬。五欲增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均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面对难填的欲壑,我们应尽量享受已有的。这样的生活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太阳都是常新的。

欲望的不满足,是一种自我放逐,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受煎熬,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滋味?

同类推荐
  • 只需改变一点点

    只需改变一点点

    突破困境离我们并不远,只需改变一点点,改变!改变思维、改变态度、改变方法、改变习惯、改变心态、改变性格……这种改变未必需要改头换面、大刀阔斧,实际上,哪怕只需改变一点点也会给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给生活增添新的阳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从平凡到卓越看似天壤之别,但每个人的进步都是在不断地改变中去完善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要求太多,只需改变一点点,对自己如此,对他人更是如此……你会发现成功离你那么近!
  • 为人处世一本通

    为人处世一本通

    本书内容包括:低调做人才是处世的高手、善交朋友比多交朋友更重要、先把人看坏才能跟人处好、不要小瞧你所遇到的任何人、给人留面子自己才会有面子等。
  • 家庭生活智慧全书交往讲礼仪

    家庭生活智慧全书交往讲礼仪

    《家庭生活智慧丛书》是一套生活类口袋本图书,其实用性、简易性、科学性、通俗性,为人们最关心的内容,紧密贴近生活中国WTO的加入,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您的礼仪修养将不仅代表您个人,您将代表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礼仪是待人处事、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重视礼仪,无论是居家还是经商,礼仪都必不可少,彬彬有礼为您的工作和事业锦上添花。本书全面介绍了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种礼仪规范,旨在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品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其实用性使该书可做为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宝典。
  •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人世的态度做事。集做人做事做到位经验之大成,教你把握做人的分寸和做事的火候。人在世界上,谁也不比谁傻,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一生平庸?做事先做人是成功者谋定一生的真本领。
  • 一分钟读懂求人学

    一分钟读懂求人学

    本书语言平实、易懂,所述方法也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把握求人办事的分寸,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达到成功办事的目的,轻轻松松把事情做好。真心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性内容,为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愿本书成为照亮读者成事之路的明亮火把,为读者的事业增光添彩。
热门推荐
  • 天风决

    天风决

    ”夜黑风高杀人夜“。叶天,孤身一人,称霸天下,但注定一生无妻。但又创作绝世功法天风决。
  • 《读者》杂志十年典藏从书:隽永小品

    《读者》杂志十年典藏从书:隽永小品

    浸润在美丽、精致、温暖的文字里,便有了脱离凡尘的清高和无畏,生命的歌哭、情感的起落,化为品评人生的幸福与激动,有如看花开花落的超然与从容……案头这本《隽永小品》所散发出的悠长而细密的气息和着秋日的风和雨,摇曳出自若而灵动的风姿。从最初的筛选到今日的编辑成册,仿佛经历了一番心灵的涤荡抑或是情愫的整理,室外喧嚣的车流人声不再传入耳际,像尘世间的纷争和无奈、繁冗与庸常也与己无关。
  • 晋天源

    晋天源

    这是一个寻'源'的故事,无尽神秘的大陆与星空……埋没远古的历史,世间不解的谜团,一切动乱的尽头……疯狂与热血,皆在故事之中!
  • 顾安逸你再一次误会了

    顾安逸你再一次误会了

    安介和顾安逸初遇见是在一片樱花林,那时安介和顾安逸都是七岁,安介那时在拿着铲子玩土,当她抬头看见他时,问:“你是谁?”顾安逸睁大双眼看见了一个从未有过美丽的女孩,后来顾安逸转学,他成了安介的同桌,他们一次永远在一起……
  • 带着宠物闯末世

    带着宠物闯末世

    乔安在末世只活了九年,她用自己的雷系异能护住自己的队友,可是没想到的是相处九年,是个白眼狼,危急关头为了逃命,毫不犹豫的把她推向丧尸。从小带到大的镯子沾了她的血,强行带她回来。(女主在孤儿院长大)经历这么多的安安怎么会可怜人呢,看清了????怪她太相信队友了……
  • 顾少温柔如水

    顾少温柔如水

    这是一篇霸道总裁男主跟重生归来的女主的1v1身心干净的爱情故事。顾修睿“谁碰的你的手,左手还是右手,罢了都废了”。顾修睿:“老婆是用来宠的,她只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转钱养家。”
  • 植物人大战僵尸

    植物人大战僵尸

    林克本来是一个植物人,昏迷不醒的他,躲过了僵尸的第一波攻击。他醒了,得到一个系统,系统可以给他各种植物的增强版能力。于是,他决定当一个拯救者,帮助困境中的人们。
  • 远嫁苍狼军妃狂

    远嫁苍狼军妃狂

    穿越附体远嫁故去天朝公主身上的大学生迷妹,什么?烧死她。我可是远嫁成吉思汗的和亲公主。呃,拖雷亲王成了老公公,其实她嫁给了元世祖忽必烈。忽爷两世为人,就宠我!就宠我!就宠我一个。看大学生迷妹真情演绎面瘫王爷的随军王妃,尕萌急智玩转整个蒙古帝国战争史,再现元世祖忽必烈鲜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如何做游遍世界,有吃饱有睡足有玩有乐的四有少年。
  • 薄少你夫人又破产了

    薄少你夫人又破产了

    家境优渥的白富美一夕破产!父亲外逃,恋人背叛,身上负债三个亿!走投无路之际,遇第一豪门大少霸气求婚:薄靳铭:嫁给我!我有钱!带你飞!时半夏:滚,老娘自己赚钱!于是——“薄少,夫人她又跑去创业了!”“给她钱。”“薄少,夫人她又双叒破产了!”“给她钱!”薄少的人生格言: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本少的优势就是有钱!
  • 高堂之上

    高堂之上

    本文又名《天才觉醒之后选择苟着》。穆棠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天才,虽然她的体能才到C级,虽然她的异能让她像个魔术师。在十七岁之前穆棠的宝盒里一直装的都是一些鸡肋,坏掉的木偶,单只皮鞋,奇奇怪怪的动物……直到有一天她开出了一只空间储存器和一个蛋,穆棠知道,她这个天才是时候发光了。事实上,她依旧是个穷逼,主角光环都压不住的那种。轻轻松松的一篇文,不要考虑逻辑,憨憨作者莫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