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10500000043

第43章

问阿罗逻品下

尔时尊者阿罗逻仙人善知菩萨心有至德。更述已论决定悉檀而说偈言。

瞿昙沙门善谛听  我论中说总悉檀

如今虽在烦恼中  如后自然还解脱

尔时阿罗逻。说是偈已。作如是言。凡众生者。此有二义。一者本性。二者变化。合此二种。总名众生。言本性者。即是五大。其五大者。所谓地大水火风空。我及无相。名本体性。言变化者。诸根境界。手足语言。动转来去。及以心识。此名变化。若知如是诸境界者。名知境界。言能知彼诸境界者。是我能知。思惟我者。是智人说。而说偈言。

若有能识诸根尘  是名善知彼境界

言知一切境界者  智慧人说思惟知

尔时阿罗逻。作如是言。思惟我者。其人即是迦毗罗仙。及其弟子。以自度量此意境界。波阇波提仙人之子。名曰深意所见亦然。如人数数生老病死。受诸苦毒。深谛知已。为他解说。念其远离。思惟此理。应当了知一切无相。又复说言。因烦恼者。所谓无智。爱着诸业。如是等业。属烦恼因。此烦恼因。则有四种。此人不能解脱生死。以其未离诸烦恼故。四种云何。一者无信。二者着我。三者有疑。四者无定。以有余残。则无方便。深着世间。恒常堕落。以如是故。处处受生。

言无信者。常行颠倒。应如是知。而反不知。是名无信。

言着我者。云此是我。称彼非我。我如是说。我如是受。我行我住。我相我身。如是名我。不自觉知。是名著我。

言有疑者。此是以不惑疑一切。止是一物。犹如泥团。是名为疑。

言无定者。如是如是。是是亦然。非是亦然。心意觉想一切诸业。是众是我。是彼是此。是名无定。

又余残者。未知胜处。未觉始觉。未证自性。始证知故。是名余残。

又复说言无方便者。即是无智。以无智故。不解方便。无方便故。不能显示。以是义故。名无方便。

又染著者。谓无智人。见闻触觉。即生染着。或时意着身着语着。或意业着一切境界。应不着处而惑着之。是名为着。

又堕落者我是彼处。彼处是我。若有如是思惟念者。是名堕落。以是因缘。堕于烦恼。是名无德。是名无智。是名五处。苦恼无乐。此无乐处。所谓黑暗愚痴大痴。有二杂住。是名五处。言黑暗者。所谓懒惰。言愚痴者。所谓生死。言大痴者。所谓行欲。所以者何。此处假使有大德人。犹尚迷惑。不知醒悟。故名大痴。二杂住者。所谓嗔恚。复二杂住。所谓懈怠。无明众生。不如是修。迷没染着此五处所。住于烦恼苦海之中。顺生死流。我见我闻。我证我作。我教他作。我如是至。以如是心如是意故。轮回没溺于烦恼海。如是四种。缠绕裹结于烦恼中。言无因果。大德瞿昙。仁应当知如是诸事。而说偈言。

若人欲得正见知  四禅清净解脱处

心若觉了彼智已  知诸真圣及非真

如上分别应当宣  是故名为四禅解

能舍诸行及无行  此即知无字句名

以是彼处大梵天  说于世间诸梵行

若能行此梵行者  即当得生于梵宫

尔时菩萨。闻阿罗逻如是语已。复更重问其方便行。若行方便所至之处。及以梵行修行。当行行处行法。尊者为我。一切解说。

尔时阿罗逻。依已总论义例宗体。一切皆向菩萨而说。仁者瞿昙。凡欲修行。应舍宫宅。依出家仪。乞食活命。发弘大誓。修持戒行。住于知足。随所堪办衣食卧具。闲静住处。独行独坐。如诸论中。智所知见。贪欲嗔恚。愚痴过咎。见已远离。厌恶诸欲。受最快乐。调伏诸根。入于禅定。当于尔时。远离诸欲。远离诸患。空闲之处。生离分别。即得初禅。得初禅已。还复思惟。如是分别。渐渐得乐。既得乐已。住是寂定。还依因此寂定之力。意重厌离欲嗔恚等。既数厌离。心转喜欢。既加喜欢。增长于智。是时即得生大梵宫。生彼处已。还更如是思惟分别此乱我智。还复弃舍。既弃舍已。得第二禅。生大欢喜。得欢喜已。见心被大欢喜所逼。转求胜上。即至光音。至光音天。见受乐处至彼处已。厌离喜乐既离喜乐。即得三禅。到三禅中。即转胜下遍净诸天。一向受乐。若能如是得乐已舍。不受不着。即远离诸苦乐之处。得第四禅。既离苦乐及攀缘心。一切皆舍。

复有人。以自慢心故。求解脱相。欲得出过四禅果报故。内思惟此四禅法。广果天中所受果报。此是粗智思惟观之。又如是言。彼人思惟如是事已。从三昧起。见其身色。有诸过患。欲舍色身求上胜智。故发是心。彼人如是舍诸禅已。进求胜处。而发此心。如前所说。舍诸欲事。如是舍离粗色身故。发厌离心。彼时即得身中所有虚空无边分别。于此一切色相。又色相内。及树木等。所有诸物悉皆分别。无边虚空。得如是等一切色处。明了分别。无边空已。即证胜处。而有偈说。

如是微妙大梵处  一切无相常无言

智人说彼解脱因  即此名为涅槃果

尔时阿罗逻。说是语已。白菩萨言。仁者瞿昙。此即是我解脱之处。及其方便。我今为仁显示已讫。仁若心意喜乐此法。如我所说。仁可领受。而说偈言。

如是清净解脱法  我今知已复广宣

仁者心意若喜欢  唯愿依此领纳受

时阿罗逻。复更说言。乃往昔时。耆沙仙人(隋言求胜)。毗踰阇那仙人(隋言离别老)。波罗奢罗仙人(隋言他箭)等。及余诸仙。皆共称说是解脱法。亦复同乘此解脱法。而得解脱。仁者既是大智丈夫。堪行此法。行此法已。能得善处解脱报果。

尔时菩萨。闻阿罗逻仙人所说梵行之法。受持而行。欲沙门行。求沙门果。故行此法。即便证知。而菩萨从阿罗逻囗下。闻说法已。信行此法。不违不背。亦复不言。我先自知。但受持已。思惟此法增进。更发坚固智心。求于胜处。既见胜处。亦不生慢讥毁彼仙。但自思惟。非独阿罗逻有此信行。我今亦有如是信行。非独阿罗逻有精进行。正念三昧。及诸智等。我亦有之。乃至智等。我今可求如阿罗逻所知证法已。向他说分别显示。及作胜处。

尔时菩萨。于阿罗逻所说法行。皆悉证已。知见而行。然菩萨闻彼等诸法。无多勤劳。须臾时顷。而尽得之。如行能说宣通显示。一种无异尔时菩萨。即更前至阿罗逻边。作如是言。尊者阿罗逻。尊能如是自证法智。向他人说。所谓求生无想之处。作是语已。时阿罗逻。报菩萨言。长老瞿昙。如是法智。我自证已。向他显说。宣通开示。

菩萨复言。我从尊者。闻此法已。如尊所说。我信知行已证此法。若有智者。知行境界。亦应不舍如此之法。但我所见。此法虽妙。未尽究竟。所以者何。我意如是观察思惟。此法犹有变动之时。但此境界。本性如是。知已此智。虽是无智。更欲生别其余诸法。然尊者说虽言我得清净解脱。若分别观是因缘法。遇缘还生非真解脱。犹如种子非时而种。藏在地中。若未顺时。无有水雨。芽则不生。若依时种。润泽调适。诸缘具足和合则生。今此亦然。但以无智。着于爱业。如是等法。舍已分别。言我解脱。但有着我。皆悉须舍。即便舍是无智爱等业无合处。此等舍已。虽得胜前。未至真处。但行分别有我之处。彼等微细三事会有以彼微细诸烦恼故。复更别有不用之处。寿命长远分别故。言我得解脱。而说偈言。

因诸过患微细故  所以受不用处身

寿命劫数既久长  便即说我得解脱

菩萨复言。如尊前说。我已舍我。既自称言我已舍我。是则不名真实舍我。若依分别未解脱者。彼不可言无有患累。以是当知。有患累处。亦不可言得于解脱无我之处。有我之患。不可作异。犹火色热。热不离色。色不离热。此二各体以先无故合。若有者无有是处。如我既然。一切诸患悉皆如是。此解脱已。至于彼处。还复被缚。为以于智取境界故。彼灭色已。但有于识。彼知我识。即名是有。以是有故。不名解脱。是我悉檀。境界大小。如是知彼。还得如是。求胜处所。以是义故。何须分别。此我非我。如木如壁。重重相舍。既各重重。有于智故。故我思惟。悉须放舍一切境界。令得自利。而说偈言。

重重次第悉皆捐  是乃名为舍境界

一切根尘悉放故  是名自利及利人

尔时阿罗逻徒众之中。有一弟子。白菩萨言。大德瞿昙。今来至此。我等住处。悉成好器。又复得于八种自在。菩萨报言。此处云何得有自在。

时阿罗逻止弟子言。汝今且莫思量此事。所以者何。言自在者。于诸事中。能作决定。不共他人。无有等侣。内身自证寂定得故。乃生欢喜。菩萨报言。此事不然。

阿罗逻言。其义云何。菩萨即言。如是如是。阿罗逻言。仁者但说。莫秘此语。菩萨报言。若依尊者。说言此行。无有回也。阿罗逻言。仁者何故立于此问。何处有疑。菩萨报言。我今心已厌离生故。欲问真正

阿罗逻言。仁者瞿昙。欲得闻者。我当为说。凡欲开化于世间者。即我是也。唯有名字。不生不老。不退不还。无边无中。无前无后。是名为我。自在能入轮转。在于生死之内。亦不暂住。彼法非法。彼天彼人。及诸有趣。彼能远行。彼能作乘。乘彼乘者。能渡深有海。流转去来。能作生死。亦能变化。自在最胜。最妙最大。能作世主。摄化一切。

菩萨问言。如此化者。是有以不。阿罗逻言。我观仁者。所问音声。必欲不受如此之义。或当仁者意不贪乐。菩萨报言。我无有患。阿罗逻言。大德瞿昙。勿作疑心。随意所乐。但自论说所向之义。善思惟入。以自明照。若自见知。不被他诳。不受他教。不随他义。如是证者。名得自利。余人不能。若不定心。随诸论师。而取义意。其智减损。仁者闻已。真正思惟。各各读诵。观察深义。审自证知。知已有疑。随意问我。我当为说。

菩萨复问。尊者所言。能化作世。得自在者。于是义中。我心有疑。阿罗逻言。如仁者意。此义不然。菩萨复言。我如是见。阿罗逻言。何因如是。菩萨复言。此缘唯一。所以者何。若自在化作此世者。则不得依次第相生现见来者。其烦恼轮。不应如是次第而转。亦应众生心不喜利。而自然得。应一众生不得杂患。应诸世人。供养自在。如父如母。自余诸天。不得供养。其贫穷人。应不说彼所有毁辱善恶之业。悉应在彼。应诸众生无处依着。应无处求。应无所作。世人应不如是思惟自在有也。自在无也。世人如是分别。有无应作。不作诸业。应得自然果报。彼自在天。若行苦行。得成自在。世间亦应共受此业。一切亦应俱名自在。若彼无因作自在者。无处无人。非不自在。彼若非是自在建立。亦不名有。岂可得言自在建立。其阿罗逻。赞菩萨言。大德瞿昙。智慧深远。善能显示。承受诸论。总言总体。悉以智力。分别能知。是故平等见诸悉檀真实之路。愿为我说。莫辞疲劳。悭惜法宝。

菩萨复言。我今应当供养尊者。阿罗逻言。师有多种。仁者供养。何由可遍。然今仁者。既为上首。亦可堪能供养彼等。菩萨复言。尊者但当为我解说如此等义。阿罗逻言。彼等实胜于一切世间。未有彼等先生。仁者善意深自思惟。为业在前。为身在前。菩萨报言。此义云何。阿罗逻言。此是大患。所以者何。若业在前非身先者。应不受身。身应无业。业自不生。谁造此业。若身在前非业先者。应无有业。若无有业。何故复有众生受身。谁复有能开化世者。彼应不损一定常存三界所缚。是诸众生生本。应生自身。若不能自在者。其一切人。所爱乐身。应自具办。若自具者。于一切处。应当自有。菩萨报言。我如患人求医师疗。我今亦复不难此义。

尔时众中。有一苦行。是阿罗逻仙人弟子。白菩萨言。善哉瞿昙。尊师语言。唯愿仁者。莫难其义。如此之义。计不须争。若其争者。此非利益。仁但受取如尊师说。菩萨报言。我不难也。但欲问彼相承所来须知其义。彼仙人言。随此因缘。仁者受持。取其真义。若欲生疑心中诤论。是大非法。未来得罪。时彼苦行仙人弟子。即说偈言。

凡人听受咨禀时  心意不乱义乃定

若当持疑怀谄曲  是则争竞觅人非

二彼求过即成怨  两怨相争囗言恶

智者欲断囗业过  说理不作相竞心

论议求胜是名贪  争名伏他使人耻

多言显过此大患  谄意听义成自憍

慢心嗔恚其罪增  各说是非相毁呰

应作不作不作作  二相竞故是大怨

尔时菩萨。闻是偈已。语彼仙言。实有如此。相争竞过。非道言无。但我欲寻本来相承成就之事。非故穷尽。说是语已。时彼仙人。心犹不忍。阿罗逻言。大德瞿昙。解脱道路。仁者憎乎。如此事缘。非本来也。菩萨报言。若欲求彼解脱之时。须如是求。

尔时阿罗逻仙人弟子。复作是言。沙门瞿昙。仁者离此。欲求解脱。徒损身耳。菩萨报言。人求世间无常乐故。犹尚有乏。况复欲求不还解脱。时阿罗逻仙人弟子。复更白言。仁者今既言不还来。可常行也。菩萨报言。今行之处。既是意乐。今至彼处。当复何还。阿罗逻言。莫行至彼。莫还来此。可不得乎。菩萨报言。希有此事。尊者前说。后受于有。何故复言更不还也。阿罗逻言。实然仁者。此大希有。而彼真如寂静之体。无始无终。无有边际。无初无后。不定其行。不可尽形。然无相师禅定主者之所建立。大梵天是。

菩萨复言。我今更问大仙尊者。若劫尽时。此诸大地。及以丛林。须弥山等。帝释宫殿。悉被劫火之所焚烧。尔时彼天。复在何处。是谁字谁。云何语言。功德果报。云何而住。又劫尽时。诸物皆尽。彼何不烧

尔时罗逻。默然微笑。时阿罗逻仙人弟子。白菩萨言。仁者智慧。今既最胜。仁者可不自知过去一切诸仙得正道也。所谓尊者波罗奢罗仙人。颇罗堕仙人。阿须梨耶仙人。跋陀那仙人。迦妒婆陀那仙人。陀那达多仙人。达利多耶那仙人。般遮罗波帝仙人。阿沙陀仙人。跋摩达多仙人。那侯沙王子耶耶坻仙人。韶波梨仙人。波罗婆遮那仙人。脾提阿仙人。阇那迦仙人。阿槃低国罗低提婆仙人。阇祁沙毗耶仙人。提毗罗仙人。毗陀呵毗耶仙人。婆奴仙人。提婆耶那仙人。泥沙多那耶仙人。耶若多那仙人。尼耶薄都仙人。呵梨低仙人。跋阇罗婆睺仙人。诸如是等。一切仙人。皆入日光。而取正路。

尔时菩萨。报彼仙言。今者既云入于日光求解脱者。此义是何。我今应当礼彼诸有。我实不用如是自在。是时菩萨。作是语已。内自思惟。阿罗逻法。非是究竟。心不喜欢。时阿罗逻仙人弟子。量度既知菩萨心已。即从座起。白菩萨言。仁者今于此法已外。意欲更求胜解脱也。菩萨报言。我意愿当证如是法。无地无水。无火无风。及无虚空。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相。无安无畏。无死无病。无老无生。无有非无有。无常非无常。非语言说。无有边际。而说偈言。

本无生老病死过  并及地水火风空

湛然三世无师教  常净自然证解脱

尔时罗逻仙人。闻是语已。白菩萨言。仁者瞿昙。我今所有自证之法。以向他人宣扬显说。仁者今亦自证此法。向他人说我所解法。仁者亦解。如我今日。作此众师。仁者亦堪如是之师。瞿昙今可共我同心。我等二人。领此大众。教化显示。是时罗逻。虽名为师。但取菩萨平等行分。自以半座。分与菩萨。供养菩萨。随于菩萨意所堪须供养之具。生大欢喜。最胜最妙。心意熙怡。遍满其体。不能自胜。

尔时菩萨。如是思惟。此之法者。不能令人得至涅槃。亦复不能远离诸欲越度烦恼。不能寂定尽于诸漏而得神通。又复不能自觉觉他作沙门行。不能灭除诸恶烦恼。所以者何。行于此法。唯生非想。而作诸业。故知此法非是究竟至极之果。作是念已。即便背舍罗逻而行。而有偈言。

菩萨思惟此诸法  其心不甚大欢喜

知非究竟好出升  即背罗逻而行去

尔时罗逻仙人徒众。即共菩萨。分别相辞。作如是言。唯愿仁者。行行之处。常得吉祥。

同类推荐
  • 无能子

    无能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左文襄公奏牍

    左文襄公奏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冒

    易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皇极典赏罚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赏罚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中有感

    道中有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义妖传

    义妖传

    天界的十三公主被贬下凡,经地府入人间,在轮回隧道中误食半颗夜明珠,与其结下不解之缘。投胎到荒草山仁义家中,唤名仁琼缘。与其母薄飞娘所救红狐之子杨逍历经磨难之间的爱情故事。
  • 魇生石

    魇生石

    他,一出生,母亲难产死了,父亲抛弃他,接生婆疯了,养父为找他意外离世。他被人视为“怪胎,扫把星、灾星”一块闪光的灵石坠入人间,世界瞬间一片黑暗,灵石突然消失,各种疾病随之而来,人类求生的欲望达到巅峰。公元3025年,第一生活区爆发未知病毒,受感染者变成僵尸,袭击人类,到处弥漫着野兽般惨无人道的硝烟。世界一片大乱,人心惶惶,许多人拖家带口想着逃出生天。为了逃到第三生活区,所有人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一群学生穿越到第一生活区。他们出生入死,共同肩负起逃生的责任。每个人都有重生的愿望,然而他们之间注定的手足情深,注定的爱恨纠缠。面对生存危机,亲情、友情、爱情,人性的闪光在末世的黑暗中愈发熠熠生辉。
  • 英国诗选

    英国诗选

    英诗可以说是英国文学中整体成就最高的一种文学体裁,甚至超过了名家辈出的英国小说。诚如E·M·福斯特所言:英国小说若跟某些其他的民族尤其是俄罗斯相比,格局就小了很多,犹如小小的华屋之于宏伟的大厦,英国诗歌却“自可以睥睨当世——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的是确论。中文版《英国诗选》由集中国现代诗人与英诗研究权威于一身的王佐良教授主编,将上起古英语时期的史诗,中经中古英语时期的故事诗,一直到近代英语时期一千五百年的英国诗歌尽收眼底。毫无疑义,《英国诗选》是迄今为止由国内专家编选的规模最大、涉及年代最长、选篇最有代表性、译本也最为权威的英诗选本。
  • 云开见阳

    云开见阳

    内容简介:在一起前,她挽着他人的臂弯向他打招呼,他轻点头,转头继续和其他人聊天。在一起后,她挽着他的臂弯向其他人打招呼,在对方伸手欲与她握手时,他自然地回握住,自然地开口寒暄。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时光荏苒一如初见

    时光荏苒一如初见

    简单回忆自己的高中岁月,一段拼搏的青春史,一份单纯的初恋情。没有太多的华丽,没有太多的虚浮,简单的青春简单的爱。回忆那份情,清新而美丽。
  • 灿白之爱到讨厌你

    灿白之爱到讨厌你

    爱我你后悔了吗?你爱过我吗?!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 擎天战意

    擎天战意

    聚灵液现世,聚灵卫依附,擎天妖孽出,万族皆臣服。萧天,擎天帝国萧家庄的废物,自与体内医圣残魂融合之后,就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魂武双修的他,带着兄弟们,血战擎天帝国,一路凯歌,谱写了他妖孽般的篇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乐恋实况直播》

    《乐恋实况直播》

    “漫道郎心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炼!”明代小婢徐乐,误入现代都市,除了琴棋书画服侍人,她什么也不会!腹黑大少顾况,穿梭万花丛中,成为腹黑冷酷异形钢,他只喜欢自由!她恋上他,她“炼”化他,百炼钢成绕指柔!乐恋实况!乐“炼”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