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74500000045

第45章 参考文献

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孙伟龙:《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演进》,载《财会研究》,2004年第6期。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蕊:《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载《当代财经》,2002年第4期。

朱翠贞:《企业业绩评价的产生与发展》,载《审计与理财》,2004年第10期。

陈艳、刘德江:《中外EVA应用现状的比较及思考》,载《理论界》,2008年第7期。

雷莉萍:《EVA业绩考核指标在国有企业应用的思考》,载《商业现代化》,2008年第1期,第117~118页。

陈萍、朱霏:《我国推行EVA评价体系的现状及解决办法》,载《会计之友》,2007年第1期,第40页。

[10]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中国公司治理治理评价与指数报告——基于2007年1162家上市公司》,载《管理世界》,2008年第1期。

[11]张纯:《EVA业绩评价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2]曹建安、张禾:《国内外绩效评价发展的几个新特点》,载《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

[13]董逢谷等:《上市公司综合评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薛爽、王鹏:《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内部因素分析》,载《会计研究》,2004年第3期。

[15]林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综合评价:未来公司业绩评价新方法》,载《现代财经》,2004年第6期。

[16]王一农、陈婉青:《企业效绩评价中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集成研究》,载《四川会计》,2003年第10期。

[17]吴润衡、英英、张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多因素层次模糊评价》,载《运筹与管理》,2004年第13卷第4期。

[18]黄辉:《企业财务预警与企业业绩评价的比较》,载《经济师》,2004年第5期。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苏莉:《改进公允价值应用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21]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载《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第3~8页。

[22]丁方飞:《新会计准则颁布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影响实证研究》,载《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期,第67~71页。

[23]张金福:《新准则中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探讨》,载《现代商业》,2008年第1期,第226~227页。

[24]张乃慧:《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载《河北企业》,2008年第10期,第32~32页。

[25]王芳:《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6]叶颖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载《现代商业》,2008年第10期,第239~240页。

[27]王金芝:《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载《当代经济》,2008年第10期,第140~141页。

[28]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载《会计研究》,1996年第1期,第3~8页。

[29]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载《会计研究》,2003年第3期,第3~7页。

[30]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载《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第7~14页。

[31]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会计研究》,2005年第5期,第31~36页。

[32]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研究》,载《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第18~23页。

[33]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载《会计研究》,2006年第4期,第82~85页。

[34]马学国:《论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载《会计之友》,2006年第5期,第48~49页。

[35]姜彤彤:《股份支付准则中存在利润操纵空间及相应建议》,载《财会学习》,2008年第10期,第34~35页。

[36]刘霞:《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载《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9期,第101~102页。

[37]王霞:《债务重组准则有关问题的探讨》,载《会计之友》,2007年第9期,第68~69页。

[38]许文静:《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变革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价——基于沪市ST公司2007年年报分析》,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第93~96页。

[39]施天明:《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之比较》,载《经济师》,2007年第11期,第157~158页。

[40]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载《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第53页。

[41]吴铭:《我国委托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载《上海投资》,2004年第1期。

[42]李仁良:《企业价值管理——战略、融资、投资和绩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3]唐勇军:《价值管理研究综述与评价》,载《财会通讯》,2007年第5期,第78~85页。

[44]丁君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管理中的战略结构与治理结构因素研究》,河海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5]何瑛、彭晓峰:《价值管理研究综述》,载《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第4期,第110~113页。

[46]汤姆·科普兰等著,郝绍伦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7]丁君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管理中的战略结构与治理结构因素研究》,河海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8]李仁良:《企业价值管理——战略、融资、投资和绩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9]蒋国云:《市值管理成为全新课题》,载《中国证券报》,2006年8月25日。

[50]巴曙松:《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市值溢价途径有三》,载《上海证券报》,2006年9月15日。

[51]邢会强:《试论银行上市后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载《金融论坛》,2006年第10期,第10~15页。

[52]徐林:《市值管理不能只关心股权增值》,载《中国证券报》,2006年11月28日。

[53]吴议昕、黄前松:《市值管理:牵一发动全身》,载《新财经》,2007年第1期,第38~39页。

[54]赵冰:《市值管理前提在于企业能自我定价》,载《中国证券报》,2007年3月5日。

[55]唐志勇:《市值管理三板斧》,载《上海国资》,2007年第5期。

[56]刘国芳:《市值管理应谨防七大误区》,载《上海国资》,2007年第5期。

[57]施光耀、刘国芳、梁彦军:《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载《管理学报》,2008年第1期,第78~87页。

[58]刘国芳:《市值管理应谨防7大误区》,载《上海国资》,2007年第5期,第6~7页。

[59]施光耀、刘国芳:《市值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0]施光耀、石磊:《市值考核在我国》,载《资本市场》,2009年第4期,第48~50页。

[61]迈克尔·E。S。弗兰克尔著,曹建海主译:《并购原理:收购、剥离和投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2]帕特里克·A·高根著,朱宝宪、吴亚君译:《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63]干春晖编著:《并购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干春晖著:《并购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并购与重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6]王子林、张昌彩、沈琦编著:《企业并购重组与国有资产结构优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7]彭进军编著:《股份制企业兼并与收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8]洪银兴主编:《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9]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70]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7》,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

[71]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6》,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

[72]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5》,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

[73]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74][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韩长功等译:《美国破产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5][英]丹尼斯·吉南著,朱翼馄等译:《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76]李永军:《破产重整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7]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8]李飞:《当代外国破产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79][日]龙田节著,谢次昌译:《商法略说》,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0][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81]潘琪:《美国破产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2]沈达明、郑淑君:《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年版。

[83]王欣新:《破产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4]王书江、殷建平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85]肖金泉、刘红林:《破产重整:我国企业新的再生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6]周正庆主编:《开拓我国证券市场新局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7]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88]张穹主编:《新公司法修订研究报告》(中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89][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0][日]宫川知法:《日本倒产法制的现状与课题》,载《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2期。

[91]李曙光:《上市公司重整五大问题急需司法解释规范》,载《法制日报》,2008年10月12日。

[92]王欣新、徐阳光:《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研究》,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

[93]王卫国:《论重整制度》,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1期。

[94]李军:《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11月4日。

[95]唐晶:《浅谈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载《经济与法》,2008年第7期。

[96]许美征:《论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管理人制度》,法制网,2009年4月1日。

[97]刘宁:《论破产重整程序中出资人权益的调整》,载《我国律师》,2008年第10期。

[98]石慧:《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程序中投资者权益调整之思考》,载《我国律师》,2008年第9期。

[99]邓艳君:《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程序之比较》,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00]褚玉顺:《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之法律问题研究》,载《我国律师》,2008年第2期。

[101]李万里:《破产重整制度的评析》,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3期。

[102]胡旻佳:《企业破产重整制度评析》,载《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9期。

[103]王楠:《破产重整经济分析》,载《北方经贸》,2008年第9期。

[104]魏志义:《破产和解与破产重整制度之比较》,载《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第6期。

[105]王克飞:《破产重整制度的理论依据探索》,载《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8期。

[106]彭金超:《论破产重整审核制度》,载《才智》,2008年第15期。

[107]穆慧:《浅析破产重整制度》,载《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第2期。

[108]叶林:《上市/证券公司破产、重整、和解问题的法律思考》,载《法治论坛》,2008年第2期。

[109]胡戴民:《破产重整制度对有担保债权限制的法理思考》,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3期。

[110]李志强:《关于我国破产重整计划批准制度的思考——以债权人利益保护为中心》,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3期。

[111]宋文霞:《破产重整的法律问题探析》,载《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112]杨柳:《从“浙江海纳”看我国的破产重整制度》,载《企业活力》,2008年第1期。

[113]付茜茹:《浅析旨在企业拯救的破产重整制度》,载《科技广场》,2007年第12期。

[114]张世君:《略论破产重整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载《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15]何旭强:《上市公司破产和重整的选择机制、经济效率及法律基础》,载《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116]余艺:《论企业破产和解与重整制度》,载《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36期。

[117]李辉志:《美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几个特点》,载《晟典律师评论》,2005年第1期。

[118]刘文宇:《破产重整制度中各方主体的角色定位》,载《行政与法》,2005年第12期。

[119]汤恩婧:《公司重整与公司破产、和解和整顿之比较分析》,载《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第4期。

[120]叶佳昌:《论破产重整制度之精神》,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21]陈霁:《论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构建》,载《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22]刘源:《论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完善》,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23]黄沙:《我国建立破产重整制度的具体构想》,载《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第3期。

[124]梁鸿飞:《企业破产、重整与市场机制的完善》,载《经济评论》,2007年第3期。

[125]王欣新:《破产重整立法若干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1期。

[126]贾林青:《企业重整制度与破产和解制度比较研究》,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期。

[127]李荣君:《论破产重整程序中的担保物权》,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28]李棽:《论破产重整制度的若干问题》,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29]付翠英:《关于建构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思考》,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30]车军:《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11期。

[131]陈鹏飞:《论建立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几个问题》,载《律师世界》,2001年第5期。

[132]王朝阳:《建立破产重整制度的法律思考》,载《政府法制》,1997年第11期。

[133]秦鹏:《浅议企业破产的债务重整》,载《兰州商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134]周国红:《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05年硕士毕业论文。

[135]周劲龙:《论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硕士毕业论文。

[136]刘文军:《论破产重整与破产预防》,载《北方经贸》,2004年第2期。

[137]张鑫:《破产重整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38]代瑞:《试论破产和解与重整程序中对有担保债权优先性的限制》,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139]杰弗里·C·胡克:《兼并与收购实用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0]张应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载《财会月刊》,2005年第6期,第24~25页。

[141]赵宪武:《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载《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第68~69页。

[142]汤谷良:《企业改组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2页。

[143]艾志群、陈共荣:《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载《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期,第35~37页。

[144]孙文军:《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效果与风险》,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5]张桢:《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载《贵州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46]翟雪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探析》,载《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6期,第133~134页。

[147]秦喜杰:《陈洪并购战略计划框架构建》,载《商业时代》,2006年第17期,第29~30页。

[148]付春娥:《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管理》,载《大众科技》,2005年第10期,第163~164页。

[149]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公司价值评估》,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9期,第124~127页。

[150]王基建、吴保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防范》,载《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第151~153页。

[151][美]拉杰科斯著,丁慧平、孙先锦译:《并购的艺术——整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52]刘霞:《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购并目标的规划与目标公司的财务评价》,载《北方经济》,2003年第11期,第33页。

[153]王辉、许家林:《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载《财会通讯》,2006年第4期,第33页。

[154]李继志、李明贤:《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载《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36~39页。

[155]张永力:《企业并购风险及防范》,载《商业经济》,2004年第5期,第30~31页。

[156]孙涛:《企业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理论与方法》,2005年第8期,第52~60页。

[157]李新飞:《企业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41~43页。

[158]任永开、刘星:《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并购问题应对策略》,载《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7期,第140~142页。

[159]蔡晓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分析》,载《金融与经济》,2007年第10期,第43~45页。

[160]陈重:《公司重组与管理整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61]卢大新:《试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载《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2期,第25~27页。

[162]姚伟、董卓等:《公司治理理论前沿综述》,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163]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我国公司治理研究报告(2004年)——董事会独立性与有效性》,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4]王跃堂、赵子夜等:《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165]谢肤胜:《论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结构——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的研究》,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166]王斌:《论董事会独立性对中国实践的思考》,载《会计研究》,2006年第5期,第25~29页。

[167]魏刚、肖泽忠等:《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168]李常青、赖建清:《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吗》,载《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169]李有根、赵西萍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和公司绩效研究》,载《我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5期。

[170]于东智、王化成:《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载《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171]杨士军:《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与股票市场效率——兼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172]费方域:《控制内部人控制——国企改革中的治理结构研究》,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173]张维迎:《所有权、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174]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175]施东辉:《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业绩表现》,载《世界经济》,2000年第12期。

[176]徐延利:《面向监督行为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177]廖理:《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179页。

[178]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我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9]陈湘永等:《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载《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180]何自力:《公司治理:理论、机制和模式》,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1]李慧、王羽中:《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综述》,载《经济纵横》,2005年第1期,第77~79页。

[182]黄少安、张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载《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第12~27页。

[183]刘力、王汀汀、王震:《我国A股上市公司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及其二元股权结构解释》,载《金融研究》,2003年第8期,第60~71页。

[184]刘力、王汀汀:《不应忽略股票的流通权价值——兼论我国股票市场二元股权结构问题》,载《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第46~51页。

[185]陆满平:《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深交所研究报告,2000年版。

[186]宋衍蘅:《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与业绩表现研究》,清华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187]苏武康:《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8]王汀汀:《二元结构下的流通权价值》,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9]王汀汀:《减持:流动性需要还是信号发送——基于中信证券的案例分析》,载《经济管理》,2009年第7期,第122~129页。

[190]王维钢、谭晓雨:《流通权定价理论应用与全流通对基金业发展的意义》,载《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第24~32页。

[191]袁国良、郑江淮、胡志乾:《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载《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第150~157页。

[192]曾昭武:《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193]许年行、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194]Harker P。t。,Ienios S。A。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95]Lapsity I。Mitchell F。Accouting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1996.

[196]Whittington G。Financial Statemen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Accounting and Perfor mance Measurement,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1996.

[197]Irving Fisher。The Nature of Capital and Income[M]。New York:MacMillan,1906.

[198]F。Modigliani and M。H。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 1958,53,433-443.

[199]Tom Copeland,Tim Koller,and Jack Murrin。Valuation: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3rd edition,July 2000.

[200]James A。Knight。Value Based Management:Develop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M]。Hightstown:McGraw-Hill,August 1997.

[201]Donald DePamphilis。Mergers,Acquisitions,and Other Restructuring Activities[M]。Burlington:Academic Press,3rd edition,July 2005.

[202]Alfred Rappaport。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M]。Roseburg:The Free Press,1998.

[203]Gaughan,P。A……Reading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4.

[204]Ameels A。,Bruggeman W。,Scheipers G。2002.Value-based management: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value creation。A literature review。In Peeters,L。,Matthyssens,P。&Vereeck,L。(Eds。)。Stakeholder Synergie:referatenboek 25e Vlaams Wetenschappelijk Economisch Congres,Hasselt 14 maart 2002.77-128.Garant。

[205]Julian R。Frals&Walter N。Torous,“A Comparison of the U。K and U。S Bankruptcy Codes”,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Spring,1993 Vol。6,No。1.

[206]Gilson,Transaction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s:Evidence from Financially Distressed Firms,1997,J。of Finance Vol。52.

[207]M。Miller&F。Moddigliuni,Dividend Policy,Growth&the Valuation of shares,Journal of business,Sep。1961:411-433.

[208]Gregor M2M Andrade,Mark L Mitchell,Erik Stafford。New evidence and perspectives on mergers[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2001.1:65-67.

同类推荐
  • 中国造联想无限

    中国造联想无限

    "柳传志的成功之路为不同行业的经营者所羡慕,研究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思想成为一种时沿,学习柳传志用于推动企业前进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企业管理者的迫切需要。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柳传志的成功管理之道以及如何赢得市场作了睿智而又精辟了论断,重点分析了先进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中国企业不能办大的根本原因,特别对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 勤脑的懒蚂蚁

    勤脑的懒蚂蚁

    把握人生的机遇,认识生存的环境,实现美好的理想,这一切不仅仅要靠行动,靠奋斗,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靠思想,靠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懒蚂蚁理论对每一个渴求成长、进步、成熟与成功的人士而言都有重大的启迪价值。《勤脑的懒蚂蚁:中国企业家学理论解析》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是一套我们真正需要的教科书。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今天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力,也是一个人创造卓越人生、实现远大理想的必备素质。做有思想的懒蚂蚁,不仅仅是对企业家的要求,而且也是对每个追求成功的人士的人生要求。
  • 给大忙人看的管理经

    给大忙人看的管理经

    管理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令很多人望管理而莫测、望管理而生畏。《给大忙人看的管理经》偏偏另辟蹊径,轻松、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说理和经典的管理案例,呈现出一席管理盛宴。《给大忙人看的管理经》将管理学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从组织概念入手,不仅提出、并且解决了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帮您轻松变身管理达人的终极宝典。
  • 经典管理寓言全集

    经典管理寓言全集

    本书在寓言故事的基础之上阐述了现代公司的众多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喻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西游的故事告诉你目标的重要性、石子变钻石的奇遇讲述了机会的稍纵即逝、福特的经历让你体会细节的重要、独木桥试验说明态度决定一切、大师为你展现领导的艺术……本书包含了管理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你完全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本讲述管理学原理的通俗化著作。
  •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账单、房租、贷款、缴税、信用卡透支、父母养老金……所有这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有创业和成功的梦想,但有的一鸣惊人,有的却一事无成。原因何在?书中在各行创业成功的主人公会告诉你答案。创业未必需要高成本,用智慧把握商机才是最重要的。
热门推荐
  • 人设收纳录

    人设收纳录

    介绍我的各种想法,用一个故事讲一个人,许多人。
  • 校园极品生

    校园极品生

    一个神秘的女孩,突然闯入了我的世界,历经10年的修炼,叶天无论如何都要离开,不管是查明自己的身世还是以后的生活,叶天想:我必须离开!
  • 末世之生存游戏

    末世之生存游戏

    地球成为了游戏,真实的游戏,人们陷入恐慌,为了活下去,雨泽必须踏上征途,在这乱世生存下去!
  • 娱乐圈头号毒奶

    娱乐圈头号毒奶

    杜奈说:此书必火!结果某大神新书扑出了翔。杜奈说:这歌手一定红!结果某歌坛新星被爆出轨直接凉凉。杜奈说:今年娱乐板一定牛气冲天!结果股市熔断上千家娱乐公司倒闭。杜奈:我感觉......娱乐圈瑟瑟发抖:大佬别奶了,都是自己人。……这其实是一本轻松的文娱日常文。
  • 流氓兔的故事

    流氓兔的故事

    本书内容包括:一定要活得漂亮无私、付出会带来好运、快乐和幸福就在心中、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负重才不会被打翻、幸运之神只青睐执著者、行动能让美梦成真等。
  • 良辰美景:顾少钟情一生

    良辰美景:顾少钟情一生

    (一对一,身心干净)“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你的全部组成一个我。”男人低哑带着宠溺的声音缓缓说道,黑夜中的情话格外动人。“哦?那我肯定不爱你。”翕瑾儿淡淡的说道。两个站在同样高度的人,没有感情的婚姻,在相处的过程中相敬如宾,都是自己世界的王。谁的心开始默默为对方敝开?片段一:“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持距离。”“为什么?”“我不爱你,也就没有权利接受你对我的好。”片段二:“翕瑾儿,不是不会爱人,只是动心很难,我洁身自好二十八年,只对你一人动心,剩下的余生你只能在我身边,做我顾锦城唯一爱的妻。”这世界爱情有千百种,我得的那一种刚刚组成三个字:翕瑾儿。我一生的柔情只用在你的身上。
  • 尸潮之下

    尸潮之下

    僵尸如潮,依靠着自己特别改造的特大巴士,众人是否可以到达北方最后的净土。
  • 乱世修龙

    乱世修龙

    在赤瞑永恒界中,五大级家族屹立在此,分累了是,白家、东方家、木家、龙家和叶家。五大家族势力不相上下,形成各自为政的形势。公元前273年白家,那一夜风雨交加,赤月当空,白家家主的房间内一位妇人正厂痛苦地分勉着。“哇哇……”随着婴儿的啼哭声出现站立在门外的白家家主白鼎终于是松了口气,走进屋子。——写的不好或者有不对的地方可以向我指出,我会努力写好每一本小说QAQ。另外我qq2404097225
  • 久久归壹

    久久归壹

    “林嘉树,我可以邀请你看电影吗?”“林嘉树,我可以穿你的衣服吗?”“林嘉树,我可以抱你吗?”“林嘉树……”“闭嘴,能给我个机会说话吗?”“嗯?”“乐晗,我们换一种方式走进对方的人生吧?”(女主不是傻白甜,拼的了事业,抓得住男人。没那么多坡坡坎坎,就是两字——快乐!文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初次写文文笔不太好,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大家的支持![抱拳])
  • 我有一棵愿望树

    我有一棵愿望树

    心之所愿,梦之所向。楚司南重生异界,并成功获得混沌至宝--愿望树。至此以后,他便成为了三界万族,九天十地最具盛名的圆梦大使。----无名乞丐,想要一只发馊的烧鸡,愿力值80。隔壁二丫,想要一身全新的花棉袄,愿力值60。某仙门子弟,想要一柄极品法器,愿力值1500。某位女皇,想要一名优秀继承人,愿力值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