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78100000037

第37章 态度

态度是影响行为的另一种类型的个体差异,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待特定的人、群体、观念、组织或事件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倾向性,它反映出个体的背景和经验。随着人格的发展,在组织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如同事、朋友等强烈着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同时,态度与管理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一、态度概述

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态度(attitude)概念,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卡茨(D。Kata )和斯托兰德(E。Stotland)等人认为态度主要由三个成分构成,即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1]。对此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态度的对象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与个体有关联的他人、他事、他物以及个体自身等具有社会意义的存在物。

第二,态度的构成具有一定结构。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仅由多种成分组成,而且呈一定的结构。正因为如此,态度才具有一定的职能,对人的内潜心理和外显行为起着动力作用。

第三,态度具有比较持久的稳定性,能够持续一定的时间而不发生改变。态度的这种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和在一定的程度上态度是稳定的。

第四,作为态度的心理状态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体自身内部的,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人们通常所表露于外的意见、看法、观点、主张等,虽然反映和体现了个体所持有的对某事物的内在态度,但这只是态度的表达或态度外化的产物,而不是态度本身。态度的外化是人的行为,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研究与关注的态度之一就是工作满意感。米切尔(T。R。Mitchell)、霍尔汤姆(B。C。Holtom)等人的研究表明,安于组织管理环境的态度会同时带来对工作的满意感[2]。斯格特(K。D。Soctt)和泰勒尔(G。S。Taylor)的研究结果也证明,员工在工作中能保证出勤,可能与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高度的工作满意有关[3]。通过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态度与工作满意度的密切联系。因此,国外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工作态度这一概念。奥瑞里(C。A。O'Reilly)将工作态度定义为对工作环境因素的“积极与消极的评价”[4]。工作满意感实际上就是被学者研究得最多的工作态度。

二、态度的特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态度具有如下几种特性:

1.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个体在其后天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通过接受周围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影响和习染而逐渐形成其对他人、他事、他物的一定态度。态度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变化充分体现了态度的社会特性。

2.态度的主观经验性

个体的意识世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世界,它是在后天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包括以一定的观念形态而存在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及其他各种思想观念;另一种则是经验的世界,它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直接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其中包括以一定的经验形态而存在的认识、判断、评价及各种体验和感受。态度则介于这两者之间,一方面它与个体的观念世界尤其是其中的信仰和价值观保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常常反映个人所持有的各种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了相当大的经验成分。因此,态度本身就具有了主观经验性。

3.态度的动力性

态度对个体自身内潜的心理活动和外现的行为表现都具有一种动力性的影响,同时对个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和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也有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激发、始动和调整、协调的作用。

三、环境因素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个体所持有的各种态度都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因此,个体态度的形成一方面要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等学习方式不断学习的结果。波替(R。E。Petty)和卡塞欧波(J。T。Cacioppo)通过研究表明,态度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5]。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自个体出生之时起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存在着。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规范、准则的要求和约束,各种思想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和文化的熏陶等方式进行的。社会环境对个体态度形成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一种有选择的影响,即只让个体了解或接触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一种类,从而使个体形成一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态度。社会环境对个体态度形成的影响也表现为一种持久的影响,即这种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对个体产生着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伴随个体一生的。社会环境对个体态度形成的影响还表现为一种多元化的影响,即社会环境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因素对个体态度形成的影响往往是不相一致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个体态度的形成来说,本质上是一种宏观的影响,对人们的态度形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对个体态度形成的要求和约束也往往是一般意义上的。

2.家庭的影响

对于个体态度的形成,家庭及父母的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体幼时在家庭生活中所受到的教育和抚养对其态度的形成及以后态度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早期形成的态度往往会一直保持到成人期,有些态度则可能会影响一生的发展。家庭及父母的影响还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方式表现出来。家庭成员之间除了以血缘辈分为基础的长幼先后的关系外,还包括有互相之间的情感关系,而这一层关系对个体态度的形成具有较重要的作用。情感关系较融洽,则互相之间的影响就较大,在态度上也易趋于相近或相同。此外,家庭共同生活的方式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民主、平等气氛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形成良好的与人相处的态度,学会采用平等的方式与人相处,用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

3.团体的影响

个体自身所参加的团体对其态度的形成也具有影响作用。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并要求团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当个体加入了某一团体之后,其一言一行就必须与团体保持一致,个人所持有的态度也必须与团体保持一致。由此,通过团体对个体的这种影响和约束作用就可以促进个体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团体对其成员所具有的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样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团体对其成员吸引力的大小。如果团体对成员有较大的吸引力,那么,团体所具有的影响和约束力就较大;反之,则较小。

第二,个体在团体中所处的地位。一般来说,个体在团体中的地位越高或越重要,则其感受到的团体规范的压力和约束力就越大;反之,则较小。

四、态度改变及其方法

1.态度改变

态度改变指的是个体已经形成或原先持有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方向上的改变,即质的改变。例如,某个人原先对抽烟持有赞成态度,认为抽烟可显示个人的成熟特征,后来却反对抽烟,认为抽烟有损身体健康。另一是指程度上的改变,即量的改变。例如,某个人原先不很赞成清晨跑步,但后来在他人的带动下也积极起来,赞成并参加清晨跑步。方向和程度这两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方向的改变是以程度的改变为基础,方向的改变中就包含了最大程度的改变;同时,程度的改变又往往是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程度的改变总是朝向某一方向的改变。改变态度的方法大致有这样几种:劝说宣传法、角色扮演法、团体影响法、活动参与法。

2.态度改变三阶段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是由柯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1)服从。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服从(obedience)。如刚进学校的儿童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而循规蹈矩就是一种服从行为。服从行为并非出于个体的内心意愿,并且是暂时性的,只是为了达到自己一时一地的目的而被迫表现出来的表面的行为。

(2)认同。认同(identification)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

(3)内化。态度改变进入内化(internalize)阶段以后,个体就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内化意味着把他人的观点、态度完全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成为自己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在认同阶段个体还需要有意无意地把他人作为榜样的话,那么到了内化阶段,个体就不再需要具体的、外在的榜样来学习了,而他的举手投足又无不中规中矩,达到了“行之于心,应之于手”的境界。进入内化阶段以后,态度的改变也就算完成了。

3.态度改变的劝说宣传法

这是一种借助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方法。采用这一方法来改变他人的态度,是把整个劝说宣传过程看做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沟通过程。狄奥斯(K。Deaux)、戴恩、(F。C。Dane)瑞茨曼(L。S。Wrightsman)和希格尔曼(C。K。Sigelman)等人认为,构成这个过程的有四个因素,即信息的传播者(劝说者)、信息、信息的接受者及传播情境四个方面。[6]信息传播的最终目的则是要使被劝说者接受传播的信息。

(1)传播者的特性。传播者自身所具备的各种特点常常对劝说宣传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些重要特征本身往往就是一种有效的宣传和证明,仅此就足以使人们信服而不再猜疑。阿罗森(E。Aronson )、特纳(J。Turner )和卡尔史密斯(J。Carlsmith)的研究表明,人们非常重视那些来自受人尊重的人的信息[7]。与劝说宣传有联系的这样一些个人特性主要有:

———专家身份。这是由传播者所受过的教育、专业训练和所从事的社会职业、所具有的专业身份决定的。研究表明,专家的身份足以使传播者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所传播的信息比没有专家身份的人更易被人接受,更令人信服。不过,专家身份所具有的劝说效用只是在特定的、有限的范围或领域内才能奏效,一旦涉及与其不相关的领域时,则劝说作用就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社会身份。这指传播者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社会名望、知名度及年龄、经验等。事实表明,在一些不属于或不涉及专业性知识内容的问题上,具有较高社会身份的人比社会身份低微的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和说服力。

———吸引性。这指传播者自身具备的人格特征、仪表体态以及言谈举止所具有的吸引力。吸引力大,则易引起他人的好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吸引力小,则不易使他人产生好感,甚至有可能产生厌烦、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于传播者来说,吸引力大则会增加其自身的影响和说服力,改变他人的态度,而吸引力小就难以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相似性。指传播者自身的身份、职业、背景及态度、观点等与被劝说者有相似或相近的特征。一般地说,传播者与被劝说者之间在身份、职业、参加的团体以及年龄、性别、出生地等方面相似或相近,会促进双方之间在态度上的求同存异,从而导致被劝说者态度的改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同他人取得一致的看法;有着共同的经历、职业、籍贯的人之间也易于互相劝说,求取一致的态度。传播者自身的态度观点与被劝说者所持态度相似相近的程度和被劝说者态度改变之间的关系则较为复杂。

———可信赖性。指传播者自身被他人相信和信赖的程度。这种特性主要受被劝说者关于传播者的内心动机的知觉的影响。如果传播者被认为是怀有个人目的,出于一己私利,并非公正无私的,那么传播者就不会被他人所相信,其说服力就会大大降低。如果被劝说者认为传播者的观点、看法与其自身利益不相符合甚至是矛盾的时候,则被劝说者就容易接受传播者的影响,其态度也容易产生较为明显的改变。

(2)信息的传播。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呈现和组织方式也是影响劝说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样的信息内容在采用了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技巧后,所产生的劝说效果往往是很不相同的,通过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合理的组织编排,就有可能提高其劝说效果,增加其对被劝说者的影响。

(3)信息传播的渠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或工具,如通过电台广播或电视来传播信息,或者是通过交谈、书写文章、书信来劝说他人。这些不同的方法、手段对信息的劝说效果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较早的研究曾表明,生动形象的视觉信息,如通过图片、录像所传播的信息,要比单调的听觉信息更有劝说效力,而这种单调的听觉信息又比用书面文字所传播的信息更有劝说效力。近期这方面的研究则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被劝说者在接受他人劝说信息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理解信息的阶段和根据信息做出行动的阶段。在前一个阶段,被劝说者要对信息进行分析,领会其含义,认识其基本要求和意图;在后一个阶段,被劝说者则根据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及自己内心的态度观点来决定行动。由于这两个阶段的不同,因而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传播方法。在第一阶段,用书面文字传播的信息具有较好的劝说效果,尤其是涉及比较复杂、难于掌握的信息时更是如此。在第二阶段,用图片、录像等生动形象的视觉形式传播的信息则具有较好的劝说效果。

(4)被劝说者因素。被劝说者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对劝说效果也具有相当的影响作用,或者是有助于劝说的有效进行,或者是妨碍和抵制劝说的进行。这些特点可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被劝说者原有态度的特点;二是被劝说者自身人格的特点。

4.态度改变的角色扮演法

这种方法是以角色理论为依据的。角色理论的核心原则即个体的行为应与其所承担的角色相一致,应该符合这一角色身份的要求。无论是什么角色,客观上都包含着标志这一角色的各种象征(如权力、地位、待遇)和符号(如称呼、头衔、级别),包含着为这一角色所特有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及他人对角色的期待。对于个体而言,担当起某一角色,也就意味着要使自我的内涵与角色的内涵相吻合,使自我与角色协调一致。这一方面意味着个体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个体被约束和受制约。

5.态度改变的团体影响法

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也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团体的影响来自于团体的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和准则对团体成员具有着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促使团体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与团体的规范准则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员的言行如果符合团体规范准则的要求,就会受到团体的接受、承认和赞同、支持,被其他成员视为自己人,在团体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如果其言行违背了规范准则的要求,就会受到团体的拒绝、排斥、否定和打击,被其他成员视为离经叛道的异己分子,在团体中被孤立起来甚至被逐出团体。无论是正式团体或非正式团体,抑或是所属团体或参照团体,其所具有的规范准则都具有这种约束力。正因为如此,通过将他们组织成一定的团体,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准则来影响和约束他们的一言一行,就能够有效地改变他们的态度。

6.态度改变的活动参与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例如,通过劳动锻炼来改变轻视劳动、好逸恶劳的态度。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所参与的活动或者是与所要改变的态度有着密切联系,或者就是所要改变的态度对象本身。此外,人们参与活动时的自愿程度或感受到的压力大小对人们态度的改变有很大影响。如果人们觉得参加一项活动是自觉自愿的,则其态度的改变就会大些;如果觉得是出于某种自身之外的原因,如奖励或惩罚,感受到了某种压力,如权威和团体的压力,则即使其积极参加了活动,其态度也未必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再有就是所参与的活动如果是经常性的、较长久的,则态度改变相应地就较大、较持久;反之,如果只是一次性的活动或短期的活动,则态度改变的效果就不很明显或难以持久。

同类推荐
  • 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

    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

    本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了有关论辩的技巧。书中探讨了辩论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诸如辩论的逻辑与语言技巧,处处占先的进攻战术,后发制人的防守技巧,灵活机智的反诡辩术等。
  • 此生,做这样一个女子

    此生,做这样一个女子

    因为是女子,所以更懂自己,明白所谓的苦痛,都只是内心自造的幻影而已。做一个幸福的女子,原本很简单。只要像看一本书那样,翻开扉页,一点点读懂章节脉络里的命定功课,然后循着情节,练习自己,写就未来的正传而不是他说,那么就已足矣。此生做一个女子,不做他人眼中的奇女子,也不做自己眼中的弱女子,只做想做的自己。我来过,我活过,我好好看懂我自己,这一生,便再也无怨无悔。《此生,做这样一个女子》,采用温暖的文字,精神分析的关照,给予柔软心灵的呵护和抚慰。一部带着丰厚滋养的心灵之书,写给心性里透着温暖与知性的女子。
  •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有母亲的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三分能力七分人脉

    三分能力七分人脉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成功和财富的门票。
  • 幸福人生好心态

    幸福人生好心态

    心态是寻找幸福的指南针,不同的心态通往不同的幸福终点站,总有一种心态可以让你得到幸福。用寻找幸福的心情去改变自己的心态,用适合自己的心态去赢得幸福,就从现在开始。
热门推荐
  • 夜访莱斯特

    夜访莱斯特

    一座被抛弃的九泉城,位于戈壁深处,它是真的叫这个名字还是它真的就是九泉。莱斯特活了很久很久了,他知道太多事情,当他不知道该跟你说什么的时候,就跟你讲一个故事,来自这个九泉,也来自他处。
  • 黑萌财迷妃:邪帝爆笑追妻

    黑萌财迷妃:邪帝爆笑追妻

    【腹黑男最爱扮猪吃虎,无良女专长奸诈黑吃黑,绝对萌宠文】某一日,某男突然觉得,这个小疯子有点意思,娶来玩玩。后来才发现这就是一个敛财贪色的黑萌货,上的战场,入得闺房……某男窃喜:赚大发了。某一天,某女突发奇想,若是嫁给傻货太子,岂不是天下之财,尽在我手?最后才明白,得到天下之财的代价,是卖萌暖床被推倒……某女悲泣:赔大发了。酒楼内,某萌货一手菜刀一手萝卜拼盘:“您看这菜,群英荟萃,要您五千,一点都不贵……”“你抢劫吗?”“大叔你眼神真犀利。”“臭小子,爹你也敢坑……”
  • 网游之仙种

    网游之仙种

    本该站在聚光灯下的天才少年风潇潇沦为游戏打手,被女神邀请加入彼岸游戏工作室,承担起百万金额目标。进入《仙种》游戏后,圣帝的传承、天魔的威胁,让一帮有趣的人相遇,风潇潇本已经快要磨灭的梦想再次重燃。不到世界巅峰绝不回头!
  • 冷王盛宠:宦妃太撩人

    冷王盛宠:宦妃太撩人

    “亲,士可辱不可杀!”她是穿越而来的医学高材生,遇到腹黑、奸险、杀人不眨眼的鬼面战神南宫景,在除了性别确定、身材确定,其它皆不详的景爷跟前,无意混到了当红太监一职。美男当头,揩油、吃豆腐那都是无意行为,我是清白的!亲,我可是太监啊喂!本宦官无耻冷血没节操,强推怀孕一气呵成,“亲,你不是一直要杀东陵国太子么?老娘在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寻龙决之淮水神窟

    寻龙决之淮水神窟

    两个盗墓贼在刑警吴悠和杨小邪的眼前离奇惨死,一幅明月崖飞仙图引导他们随考古队寻找马楚太子古墓。驱魔龙族马家新一代传人马出尘和神秘青年唐昧在文物部门的授命下前去协助。他们穿越原始森林,经历种种诡异之事,最后却进入了一个战国时期的楚墓。随行队员唐昧来历不明,隐匿在他们周围的算命先生袁瞎子和清风道人更是神秘莫测。战国楚墓中的壁画和九鼎让他们发现了历史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一切都源于一个名叫西瑶的女人。一条时空隧道,将战国楚墓和马楚太子墓联系到一起。吴悠几人身上隐藏多年的秘密也在墓穴中得到了答案。
  • 今天齐先生又宠妻了吗

    今天齐先生又宠妻了吗

    一个是声控,一个是2次元的低调歌手。齐津青自带花痴属性。叶京墨外热内冷。……很多年以后,叶京墨躺在齐津青的怀里,眼睛向上看着他长长的睫毛就觉得内心很温暖。叶京墨说:“你当初为什么对我死缠烂打?”齐津青内心os:我要是说我犯花痴了,你信吗?怪我是个声控。“遇见你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我大概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见你时,你梨花带雨的模样。”叶京墨面露嫌弃,“呸,你看我信不信吧,你这个大尾巴狼。”……好好的聊天说掰就掰……1v1,男女主双洁,绝对甜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哥布林修仙记

    哥布林修仙记

    哥布林出生时父母双亡,靠着伯伯救济生活,从小的心愿就是能做个有钱人,不再被大妈欺负,让一直瞧不起他的韭菜给他做丫鬟,可惜天意弄人,不就是一块金币吗?我怎么会成为他的弟子,还是打杂弟子?
  • 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榜样的力量·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主要内容包括感恩篇、责任篇、忠诚篇三部分,分别介绍与感恩、责任、忠诚有关的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如:懂得感恩的霍金、不忘师恩的周恩来、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同志、精忠报国的岳飞、革命志士李大钊……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哲理性强,结构清晰,内容新颖。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他们能够懂得感恩,富有责任感,培养忠诚的高贵品质。
  • 倚云娇

    倚云娇

    老套的宫闱内斗,无聊的时候写来释放压力,如果有喜欢的,很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