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92000000027

第27章 四

林黛玉临终最后一句没有说完的话——“宝玉,宝玉,你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揣测和想象,成为红学爱好者探究的热题。有人认为林黛玉临终之时是痛恨贾宝玉的,怨恨他最终相信了“金玉良缘”之说,背弃了自己从前的誓言,与薛宝钗结为了夫妇。没有说完的这句话应该是对贾宝玉的痛骂,由此断定“你好”的后面应该是“狠心”二字“注释1”。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深层分析林黛玉爱恨胶着的复杂心理,该话语所蕴含的语意应该是多层的。《红楼梦》文本中有大量书写宝黛二人彼此关爱、互诉衷肠的情节,读者从文本中确实感悟到贾宝玉和林黛玉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感情上相互关爱,全然是恋人的关系。虽然他们经常吵架、生气,但那是因为内心深爱对方而无法表达所产生的误解、猜忌。他们之间的拌嘴、生气,是彼此试探对方、重视对方的体温表,显示着各自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他们生气、冷漠对方、思念、和解的过程,就是感情深化升级的过程。他们二人虽然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钦定”,也没有海誓山盟的许诺,但他们的感情是火热的、真挚的。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关爱可谓入微细致,每次看望黛玉总是问及“妹妹昨夜咳醒几次”、“吃过药好点了没有”等体贴温暖的话语,自己不论得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总是第一个想到黛玉,或亲自或派丫头送去,尽让黛玉挑选。宝玉挨打之后,黛玉牵挂宝玉的伤情,虽说心急火燎想知道宝玉伤势程度,但白天探视宝玉的人你来我往,络绎不绝,无法与宝玉进行言语和情感的深层交流。她选择了探视人少的傍晚时分,读者仅从林黛玉“满面泪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就足以看出她内心的伤痛远远超过宝玉的肉体之痛,真可谓打在贾宝玉身上,疼在林黛玉心上。贾宝玉担心林黛玉知道了自己的伤情,会伤心、难过,特意派晴雯送了两条旧手帕给黛玉。林黛玉体悟出了宝玉送手帕的真正含义,不觉神魂驰荡,滚烫的情感在胸中翻腾,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奋笔在手帕上写下了饱含深情的诗句。两条旧手帕,把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们说,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感感应,就不可能有这无缝对接的情感传递。

黛玉对“金玉”之说十分敏感,她总是用阴阳怪气的话语,或明或暗涉及与“金玉”有关的话题,以达到提醒和敲打宝玉之目的。贾宝玉对此十分委屈,他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让林黛玉审一审,看一看,以彻底消除她的疑虑,他曾对林黛玉发誓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我心里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是有第五个人,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宝玉以发誓赌咒的方式向林黛玉剖白自己对她的情感,以及黛玉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这显见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已达到了掏心掏肺的程度。林黛玉对贾宝玉同样是痴心痴情,林黛玉内心纵有万千蜜意柔情,外表却不敢显露出半点。外表的冷漠,是为掩饰内心的真情所设,但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话语——“你(紫鹃)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道出了黛玉对宝玉生死与共的真情,特别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开玩笑时流露出来的话语——“你死了我当和尚去”,更加明示出两人彼此心中牢固的恋情关系。

不仅读者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天缘地设的一对恋人,他们的婚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是王夫人、王熙凤也都这样认为。第二十五回王熙凤就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读者不能小视王熙凤的这句玩笑话,它大有深意,脂砚斋在此批道:“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注释2”这句玩笑话不是王熙凤信口说出的,它是贾母、王夫人内心真实想法的外露。正因如此,才有了贾府下人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婚事的认知,第六十六回兴儿向尤三姐叙说宝玉的情况:“只是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九十回贾母与王夫人、王熙凤闲聊,说到了林黛玉的病情,由此触发了老太太担心贾宝玉和林黛玉发生男女不才之事,影响贾府的名声和宝玉前程的神经,她对王夫人说:“我正要告诉你们。宝玉和林丫头是从小儿在一处的,我只说小孩子们,怕什么。以后时常听得林丫头忽然病,忽然好,都为有了些知觉了。所以我想他们若尽着搁在一块儿,毕竟不成体统。”王夫人闻听此言,立刻建议贾母说:“男大须婚,女大须嫁。老太太想,倒是赶着把他们的事办办也罢了。”王夫人的话语传递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宝玉和林姑娘的婚姻大事早已在心中默许,只是两人年龄尚小,不便言明。众所周知,贾宝玉婚姻大事的最终决定权在于贾母,而绝非贾政、王夫人。试想如若没有贾母事先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婚事的同意或默许,王夫人断然不敢此时贸然提出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办婚事的想法;二是宝玉、黛玉二人已到了婚嫁的年龄,为避免“不才之事”的发生,也为了了却老太太的心事,王夫人才建议老太太为宝玉和黛玉举行婚礼。

贾宝玉最终抛弃了林黛玉而选娶薛宝钗,按惯常思维推论,林黛玉必然是痛恨贾宝玉的。不少读者和研究者之所以陷入曹雪芹精心设计的迷局,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就是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内质。曹雪芹是一个表演技艺高超的魔术大师,通过各种铺垫,设置各种机关,凭借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叙说,读者就会不自觉地进入他所设伏好的圈子,顺着他设计好的路径前行。但是,曹雪芹又在叙说的过程中留下蛛丝马迹的破绽,让细心聪慧的读者在深层阅读中辨识真伪,挖寻真意,从中获得识破骗局、发现真相的快感。

林黛玉怨恨贾宝玉是肯定的,但这种怨恨是表层的、短时的。随着林黛玉对贾宝玉为什么会最终相信“金玉良缘”之说,背弃对自己的海誓山盟;娶薛宝钗为妻是宝玉自己的心愿还是别人逼迫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度思考,她对贾宝玉的怨恨和理解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贾宝玉娶薛宝钗之时是林黛玉即将离世之际,曹雪芹把贾宝玉和林黛玉放置在了人生大喜大悲的两个极具对立的场景:林黛玉是“凄惨惨命将去”,贾宝玉是“喜乐乐迎新娘”。就表层看,贾宝玉背弃了与林黛玉的誓言,把自己从前的心爱之人、现在病危即将离开人世的林黛玉弃之在潇湘馆内,不闻不问,自己却在欢天喜地迎娶新娘。若不考量其他因素,单就这一点来说,贾宝玉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负心汉,千刀万剐亦不能解林黛玉心头之恨!由此推定林黛玉怨恨贾宝玉,这应该是情理之中的,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这种解读忽视了曹雪芹所设定的特定外部条件,因而是片面的、错误的。曹雪芹在贾宝玉迎亲时设置了一个重要条件,即贾宝玉在迎娶新娘子薛宝钗时是呆傻的:他神志不清,完全丧失了思维能力和辨识能力,新娘子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抑或其他女子,贾宝玉都不清楚,他完全处于混沌状态。贾母等人为了确保迎亲顺利成功,特意把林黛玉的丫环雪雁借来,安排在迎亲队伍之中,给贾宝玉造成新娘子就是林黛玉的错觉。在这种时境下,苛求贾宝玉判断出新娘子不是林黛玉,进而抗争、终止婚礼程序,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弄清楚了这一关键点,读者也就完全理解了贾宝玉弃黛玉而娶宝钗实非自己之心愿,完全是贾母假借贾政之名,强塞给贾宝玉的决定结果。

读者深知贾宝玉迎亲时呆傻的程度和身不由己,那么,林黛玉是否知晓呢?第九十四回贾宝玉丢失“通灵宝玉”闹得沸沸扬扬,满园皆知。林黛玉不仅知晓贾宝玉丢失“通灵宝玉”之事,而且对贾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变得呆傻,一清二楚。袭人曾邀请林黛玉到怡红院开导呆傻的贾宝玉,而遭到林黛玉拒绝就是例证。第九十七回林黛玉从贾母的丫环傻大姐处获知贾宝玉密娶薛宝钗为妻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她的爱情美梦,她对贾宝玉满心的爱霎时化作满腔的愤恨。这怒火既灼烧宝玉,也灼烧自己,她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她恨贾宝玉为什么背弃诺言而娶宝钗,恨自己为什么父母双亡,无人做主。这时的林黛玉应该是恨一阵,哭一阵,思虑一阵。她恨自己为什么要对宝玉产生感情,也恨宝玉为什么对自己产生感情,正是因为两颗心碰撞,产生出了爱的火花,才有了心心相印、互赠情物的举动。如今物是人非,林黛玉把所有的愤恨都发泄在了情物诗本子、旧帕子等物身上,她挣扎着病体之躯,把这些存有情感与体温的东西焚烧殆尽,她希冀自己对贾宝玉的情感就像这诗本子、旧帕子等物一样化成灰、化成烟,从此两人再无牵挂,这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内涵所在。

林黛玉是一个聪明睿智之人,一阵狂躁、发泄之后,必然会对贾宝玉选取薛宝钗的前因后果进行全方位的冷静思考,解析这是贾宝玉的内心所想还是外界环境的逼迫。林黛玉自来贾府就与宝玉同吃同住,她熟知贾宝玉的性情与为人,两人虽时常拌嘴生气,但原因多出自自身。仔细回味与贾宝玉交往的每一个细节,翻检两人爱情的点点滴滴,贾宝玉对自己自始至终是谦让的、关爱的,她找不出贾宝玉对自己的不好之处,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关心,到“摔玉”、“砸玉”的销忌祛疑,再到“你死了我当和尚去”的赤裸裸的表白,都刻证着宝玉对自己的真爱,特别是紫鹃一句“林姑娘要回南去”的话,惹出了一场在众人眼里可笑,在黛玉心里感动的情感剧。这是宝玉用自己的心声向众人无言地宣布他与黛玉不可分离的关系,这是林黛玉内心十分欣慰而又感动的事情。在日常言谈中,她亲身体验到宝玉对宝钗的情感远远不及对自己的感情深厚,宝玉对黛玉说话总是陪着小心,唯恐哪一句说错了惹黛玉生气;跟宝钗说话则毫无顾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把宝钗比作杨贵妃。“杨妃事件”彻底消除了林黛玉的猜忌、担心,宝黛关系更加明确稳固。第九十六回林黛玉曾到贾母处亲自质问贾宝玉:“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回答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宝玉的回答令黛玉既感动又伤心,所以,林黛玉深信贾宝玉对自己的爱是不变的,他不会做出弃自己而娶宝钗的事情。

林黛玉的判断是客观的、准确的,虽然林黛玉无从知晓贾宝玉婚后对她的感情是否发生改变,但当下贾宝玉对她的感情不容置疑。当贾宝玉神志稍微清晰些,他就悄悄地追问袭人:“宝姐姐怎么来的?我记得老爷给我娶了林妹妹过来,怎么被宝姐姐赶了去了?他为什么霸占住在这里……你们听见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贾宝玉因自己身体有病不能即刻去看视林黛玉,便央求袭人回明贾母:“腾出一处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到一处,活着也好一处医治伏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这血泪凝成的话语深刻地揭示出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无缘结为夫妻,但内心具有追求同生共死的强烈诉求。由此可见,林黛玉在贾宝玉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林黛玉亲身感受和目睹了贾宝玉的生活环境与贾府的礼规,贾宝玉被严格限制在大观园内,其饮食起居这些生活琐事,皆有贾母、王夫人安排决定,袭人具体操办执行,贾宝玉没有丝毫自主权。至于婚姻大事,贾宝玉更不敢奢望贾母、贾政、王夫人会听取自己的意见,必定是贾母做主,贾政、王夫人附和。贾宝玉就是贾母和贾政、王夫人手中的棋子,由他们任意摆放、挪移,贾宝玉丝毫没有参与意见或建议的权力。即便如此,林黛玉在获知贾宝玉要娶薛宝钗之时,也肯定生气难过,痛恨贾宝玉。但在生气、怨恨之后,必定认真思考贾宝玉为什么不娶自己而娶薛宝钗,思考是谁最终决定要娶薛宝钗等一系列问题,并把自己与宝钗在品貌、性格、修养、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比对,希冀找到贾府掌权者最终选择宝钗的根由。

就品貌、才学而言,黛玉和宝钗各有所长,难分伯仲:宝钗博学,以学力胜;黛玉颖悟,以才气胜。“注释3”就为人处世而言,黛玉与宝钗相比处于劣势: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酸而宝钗圆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注释4”老太太喜欢宝钗的谦让大度,不喜欢黛玉的较真儿、小性儿,她曾经对薛姨妈说:“我看宝丫头性格儿温厚和平,虽然年纪轻,比大人还强几倍……都像宝丫头那样心胸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很结实了。要赌灵性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如他宝姐姐有担待,有尽让了。”贾母拿宝钗和黛玉进行比对,意在夸赞宝钗,批评黛玉。由此可知,贾母对林黛玉不甚满意。

林黛玉在贾府同薛宝钗共同生活了几年,对宝钗为人豁达、厚道肚明心知,对宝钗的学识、修养深感佩服,对宝钗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深得贾府上自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下至丫头、婆子的敬重目睹耳闻,对宝钗健康的体魄羡慕不已。林黛玉自己则小性儿、多疑,与宝玉别扭不断。特别是言语尖酸刻薄,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不仅老太太、太太、王熙凤不甚喜欢,就是姊妹们对她也是多有怨言,她与史湘云曾因为言语不和而拌嘴,对宝钗更是多有讥讽、挖苦,虽然宝钗表面不与之计较,但内心必定不爽,丫头、婆子对黛玉则是厌恨不已。贾宝玉是荣府的继承人,偌大一个家业需要他接管、支撑,贾母、贾政、王夫人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他们希望宝玉读书上进,按照祖辈、父辈为他铺就的道路前行——为官做宰,光宗耀祖。但宝玉的心思不在读书上,而在女孩子们身上。贾政夫妇曾想尽各种方法,试图改变宝玉不喜好读书,专在女孩子身上用情的恶习,结果收效甚微。凡是能够不时规劝宝玉读书上进、遵规守制之人,王夫人都特别赞赏和喜爱,如袭人;凡是教唆宝玉不务正业、毁礼谤俗之人,王夫人都特别痛恨和厌恶,如晴雯。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注释5”王夫人厌恶晴雯,当然也就不喜欢黛玉。林黛玉认识到自己在王夫人心目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因为她不能完成规劝宝玉读书好学、走仕途之路的重任。相反,宝钗能够凭借自己不急不躁的性格和柔中带刚的言语,不时针砭宝玉,劝其读书上进,即使不能使宝玉成为出类拔萃的读书之人,不能以读书获取显赫功名,但也能相夫教子,辅佐宝玉守传祖上创立的基业,这是贾府掌权者看中宝钗、选择宝钗的一个重要因素。

贾府这样的豪门大户需要人丁兴旺,丰厚的家业需要后人承继。薛宝钗体魄健壮,能够生儿育女,为贾府孕育子嗣;林黛玉体弱多病,她不仅难以生儿育女,就能否陪伴贾宝玉相守到老都成了贾母、王夫人的一块心病。林黛玉十分清楚贾宝玉在贾母心中的分量、地位,凡是一切不利于贾宝玉生活成长的环境、事情,贾母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改变;凡是制约和阻碍贾宝玉健康发展的人和物,贾母都将毫不手软地将其铲除。因此,林黛玉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是贾宝玉妻子的最佳人选,她不符合贾母心中的必备要件。虽然是给贾宝玉选妻子,但贾宝玉没有丝毫的话语权,即使贾政也是名义上的决策者,贾母征求他的意见,与他商量,让他拿主意,不过是个程序而已。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非常明确:第九十六回贾母要给病中的贾宝玉娶薛宝钗冲喜,一则应了“金玉良缘”之说,想用宝钗的金锁召回宝玉的“玉”来,贾宝玉的病就好了;二则为了贾政在去外地赴任之前,能够亲眼看到儿子宝玉成亲,了却他一桩心事,能够放心地赴任。贾政原不愿意,只是贾母做主,不敢违命,只得勉强赔笑道:“老太太想得极是,也很妥当。”试想连贾政都不敢违命,只能顺从贾母心愿,更何况宝玉呢!贾宝玉妻子人选、婚事操办等事宜皆由贾母一人决定,其他任何人都不敢违背或者改变她的意愿,对此林黛玉应该非常清楚。在贾宝玉娶薛宝钗这件事上,贾宝玉没有任何过错,或者说他没有做任何对不起林黛玉的事情:此时贾宝玉病重,完全没有自己的思维意识,在这种境遇下,贾宝玉娶谁为妻,举行什么规格的婚礼庆典,完全不是贾宝玉的意愿能够左右和掌控的,林黛玉没有任何理由怨恨他、痛骂他。

即使贾宝玉清醒无病,贾母一旦决定要娶薛宝钗,贾宝玉也无力改变。老太太对私订终身的言行深恶痛绝,第九十七回老太太曾说:“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若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老太太不仅鄙视私订终身的行为,而且对存有私订终身的想法也是极力否定。由此可知,贾母在儿女婚姻大事上由父母做主的决绝态度。如若贾宝玉在贾母跟前敢直言非林妹妹不娶,贾母必定愤怒至极,即使由于疼爱宝玉,不治他的罪,也会痛骂一通,她只可用一句“这是老爷的决定”就可冠冕堂皇地把宝玉顶回去,宝玉心中纵有万语千言也不能说,不敢说。所以,不论贾宝玉是否有病,是否神志清醒,在娶薛宝钗这件事上,他都是婚姻当事人的“局外人”。认识到了这一层,林黛玉不仅不能怨恨贾宝玉,反而应该同情他、理解他。他内心承受的痛苦要比林黛玉大许多倍。林黛玉的痛苦是自己深爱贾宝玉,而没有被选择的痛苦;贾宝玉的痛苦有三:一是自己深爱林黛玉,想选择而无权选择的痛苦;二是病中神志不清,任人摆布和被欺骗的痛苦;三是天天面对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却要与这个人日夜厮守,形影不离,不仅以夫妻名义生活,还要承担夫妻义务的痛苦。两者相比较,林黛玉的痛是短痛,贾宝玉的痛是长痛。如果林黛玉真爱贾宝玉,她就应该更加体谅贾宝玉的苦衷和难处。所以,林黛玉临终喊出的“宝玉,宝玉,你好……”不应该是怨恨,应该是同情、理解,即“宝玉,宝玉,你好苦啊!”

林黛玉知道自己的病是好不了的,只是挨日子罢了,这是林黛玉悲悯自己命运的不幸:一是悲悯自己身体不好,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多灾多难,从会吃饭的时候起就吃药,药伴随了她一生,她成为名副其实的“药罐子”。病不仅将夺去她的生命,而且也毁掉了她的爱情;二是悲悯父母双亡,无人疼爱,特别是自己婚姻大事无人做主,自己与贾宝玉相知相爱,却无父母做主,终成为憾事。她在即将离开人世,悲悯生命短暂、爱情不如意的同时,也必然思考贾宝玉的人生,自己已不可能成为他的妻子,陪伴他、帮助他,但她希望贾宝玉将来幸福快乐。这幸福快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宝玉的另一半——宝二奶奶的人选。在薛宝钗进入贾府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林黛玉确实对薛宝钗有介意、敌意,认为宝钗是自己爱情的最大威胁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观察、谈心,特别是薛宝钗对林黛玉无微不至的关照:生活上送燕窝等生活补品,情感上语重心长地教诲——“良辰美景奈何天”之后的长谈,林黛玉从心底里感知到宝钗从未有想当“宝二奶奶”的想法,也从未有任何破坏她与宝玉关系的言行。“注释6”林黛玉由衷地钦佩薛宝钗的大度、善意、诚意,真诚地感谢她对自己无私的关爱,对宝钗的误解与嘲讽深感内疚和悔恨。自此,林黛玉视薛宝钗为亲姐妹,二人的关系达到了相知相融的程度。在林黛玉看来,自己不能成为宝二奶奶时,薛宝钗就是最佳人选: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乎封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注释7”林黛玉如若真爱贾宝玉,就不能只看眼前的浪漫、随心所欲,更要从长久计议,要维持贾府的生活、交往,要把祖宗创立的基业传承下去,就要按一定的规则、礼数行事。贾宝玉随心所欲、率性童真的性情,就必须得有一个像薛宝钗这样识大局、顾大体,既有学识,又有主见的贤妻规劝、辅佐,薛宝钗是为贾宝玉“量身定做”的不二人选。贾宝玉要想把祖宗的基业传承下去,管理好贾府一切事务,保持与王侯相府的密切关系,宝二奶奶非薛宝钗莫属。从这个层面来讲,林黛玉不仅不能怨恨薛宝钗,反而应该感谢她,由薛宝钗来替她照顾贾宝玉一生,辅佐贾宝玉完成管理贾府、传承祖业的重任,林黛玉应该感到欣慰。因此,林黛玉临终之言不是怨恨,而是对贾宝玉深情地嘱托:宝玉,宝玉,你好好待她,好好珍惜她!

同类推荐
  •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所选取的这些女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世、命运都具有传奇性,可以说她们身边的男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和故事性,所以能够激起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单单只是停留于对优秀女性的欣赏、崇拜。作者默默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些传奇女性的生平,她们的成就,她们的悲喜,她们的感情生活,她们的事业波折。信息含量大,且作者在编写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动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体察幽微地描摹了这些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女人,她们内心最温柔的细节和最伤痛的感触。"
  • 相信你会到达明天

    相信你会到达明天

    她们是华语媒体中最炙手可热的女主播,对于经常在电视屏幕里侃侃而谈、风姿绰约的她们,你也许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她们从默默无闻的青年成长为优秀女主播的艰难和她们在幕后的奋斗与艰辛,却知之甚少。本书将为你展现柴静、董卿、侯佩岑、谢娜、柳岩、朱丹、阿雅、王冠等18位魅力女主播不同于荧幕前的别样生活,展现她们身上的正能量,带给读者追逐和实现梦想的希望、勇气与力量。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成功之路

    朱元璋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冷静的判断、敏锐的观察以及超凡的军事才能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从一介布衣走向权力巅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决绝以及对时机的准确把握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借鉴。
  • 肖邦

    肖邦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王莲凤编著的《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热门推荐
  • 牛二的特殊人生

    牛二的特殊人生

    我们的历史,总是一笔带过那些蝼蚁一样的小人物,反映的都是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其实,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更加能够贴近历史画面……
  •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疯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袭战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疯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袭战

    本书纪录了北约轰炸科索沃的空袭战,包括多灾多难的民族、幕后的较量、火海一片的南联盟、北约激怒俄罗斯、南斯拉夫显英雄本色、华夏人的愤怒、权利的较量、凶吉难测的科索沃等内容。
  • 何处为仙

    何处为仙

    天下之大,为何竟无我容身之所,我不信,我偏要去试一试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街道上,一个失魂落魄的狼狈少年猛地抬起头。这就是仙人吗,对了,仙人,只要我成了仙人就可以了吧。少年握紧了拳头,看着天上的身影,暗自发誓道:看着吧,总有一天,我也会是仙人的。
  • 灭世之前夜

    灭世之前夜

    如果你看腻了练级流,森严的等级制度,那么就来看看这部作品吧。这里有都市的江湖厮杀,也有科幻的推理寻宝,还有跨位面的仙魔斗法。抛开一次次的被虐然后变强的练级制度。作者保证,以上所说在作品里都会一一展现,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观看。
  • 极品四人组:废材三小姐

    极品四人组:废材三小姐

    一朝穿越,冷酷无情的超级杀手北堂梦溪化身凤凌大陆刚出生萌系小婴儿。这样也就算了,关键三岁时测试,这副身体居然是个百年不遇的极品……废材!梦溪不干了!就算是个极品废材,她前世的武功也不是盖的!世人羞我、辱我、打我、骂我,我便要亮瞎他们的狗眼!瞧瞧,15岁那年,她成了全大陆最神秘,炼药炼器无一不通的第一天才,最强势力幽血阁阁主——彼岸!诶?等等,怎么昨天打的小萝莉管我叫老乡?前天打的刁蛮少女也管我叫老乡?这还不要紧,关键是——前前天遇上的太子殿下怎么也管我叫老乡!他们都是21世纪的银么?这世界真奇妙!化身极品四人组,恶霸来挑衅,揍得他满地找牙,他们成了全大陆最强的势力!虽然只有……四人。
  • 往期练笔

    往期练笔

    洁白的纸面永远无法禁锢文字千年的灵魂。—题记自幼好书,闲暇时独爱捧一本书静坐,游历文字的世界,忘却时间,忘却烦恼,忘却万物。于我而言文字似乎有着生命,它们灵动真实,用独特的方式叙述曾经的故事:《蒹葭》歌颂唯美爱情,《长门宫赋》饱含阿娇痴情,《将进酒》尽展李太白放荡不羁,《虞美人》诉说李煜思乡情深,《窦娥冤》书写窦娥哀怨......文笔流畅多情,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曲折入微,惊叹之余更是日渐沉迷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文字形式多变,可久久不变的是书写者那一份寄予文字的深情。我愿意体会这份深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寻找不变的传承,我更愿意将自己的一腔热爱化为文字,于笔尖之下缓缓流淌,用文字去记述我心中封存的故事,那些故事是梦境中所得,奇妙且旖旎,虚幻但能诉说我自己。我用文字保留过去的回忆,用文字幻想未来的日子,文字在冥冥之中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驹过隙,年华逝去,不变只有文字,庆幸遇见更感谢陪伴。—江渌
  • 元魔

    元魔

    世间万物皆出于元,元生万物。自远古来,天地之间万物就开始修元,以求超脱自身,达到永恒之境。时至今日,万物繁荣。奇才林潇却在入元时,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修元之途。
  • 青春就是要奋斗的

    青春就是要奋斗的

    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青春,有着酸甜苦辣,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敢前行,青春不迷茫,让理想为青春绽放色彩,踏着青春之歌前行!
  • 恋爱云目

    恋爱云目

    爱情,这两个字,可能现在都有人不信,但是我信,为爱而生,为情而活,我一生网恋数次,每一次都轰轰烈烈,把自己的真心交出来,却每次都以失败告终,随着岁月的侵蚀,我只想把我的网恋写成一本书,一本可以让大家少走弯路的书。
  • 豪门闪婚之老公凶猛

    豪门闪婚之老公凶猛

    遭遇未婚夫和妹妹的双重背叛,她悲痛欲绝。他说结婚可以治失恋,睡前运动可以治失眠,当她一觉睡醒望着两个红本子问他发生了什么?他又说糊里糊涂有益身心健康。当穆希婼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算计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苦逼的保姆生涯,娇气公子吃饭要喂、穿衣要伺候、洗澡常常忘浴巾,睡觉一定要抱抱。在她大声呼喊要自由的时候,某男用他那逆天的颜值哭诉着她虐待残疾人。妹妹嘲笑她嫁个瞎子,渣男嘲笑她嫁个只靠家里供养的无能废物。但是当她在他的帮助下逐渐蜕去稚嫩、丰满羽翼,在商界如鱼得水之时,他们淡定不了了,质问他是谁?穆希婼轻蔑一笑,小鱼小虾不配知道他高大上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