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9400000030

第30章 参考文献

一、古籍

1.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校点本。

2.班固撰:《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本。

3.范晔撰:《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校点本。

4.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

5.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校点本。

6.沈约撰:《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校点本。

7.僧佑撰:《广弘明集》,北京:商务印书馆缩印《四部丛刊初编》1936年版。

8.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9.王弼注:《老子》,《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

10.陈鼓应撰:《老子今译今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1.金良年撰:《论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2.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

13.曹础基撰:《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14.谢祥皓、李思乐辑校:《庄子序跋论评辑要》,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6.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17.刘义庆著,徐震堮撰:《世说新语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8.刘义庆著,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9.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20.袁行霈撰:《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21.刘勰著,周振甫校注:《文心雕龙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22.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3.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4.刘熙载撰:《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5.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26.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27.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8.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29.北京大学中文系编:《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30.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二、今人著作

3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3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33.陈寅恪:《讲义及杂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34.陈长琦:《两晋南朝政治史稿》,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5.陈顺智:《东晋玄言诗派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陈道贵:《东晋诗歌论稿》,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7.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8.丁永忠:《陶诗佛音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41.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2.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3.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44.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5.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46.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8.栾栋:《感性学发微》,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9.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50.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年版。

51.林毓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5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53.刘汝霖:《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54.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5.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

56.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7.刘敬鲁:《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8.罗志希:《科学与玄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9.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60.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2.穆克宏:《魏晋南北朝史料述略》,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6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钱鍾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65.钱鍾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66.钱鍾书:《七缀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67.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68.钱穆:《庄老通辨》,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

69.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0.钱志熙:《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71.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72.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3.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74.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6.王元化、胡晓明等主编:《释中国》(四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7.王瑶:《中国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78.王晓卫:《魏晋作家创作心态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0.徐复观:《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上海:上海书店2003年版。

81.许建良:《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3.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4.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5.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86.章培恒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7.宗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8.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

89.张海明:《玄妙之境》,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0.张可礼:《东晋文艺综合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三、外文译著

91.[古希腊]柏拉图著,陈康译注:《巴曼尼德斯篇》,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2.[古希腊]柏拉图著,朱光潜译:《文艺对话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9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4.[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95.[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96.[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7.[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8.[德]尼采著,张念东、凌索心译:《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99.[德]尼采著,严溟译:《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100.[德]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

101.[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02.[德]海德格尔著,陈嘉应、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103.[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104.[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05.[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06.[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7.[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夏镇平、宋建平译:《哲学解释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108.[法]米歇尔·福柯著,莫伟民译:《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09.[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疯癫与文明》,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110.[法]雅克·德里达著,汪家堂译:《论文字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11.[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12.[荷]泰奥多·德布尔著,李河译:《胡塞尔思想的发展》,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13.[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四、相关学术论文

114.陈允吉:《东晋玄言诗与佛偈》,《复旦学报》1998年第1期。

115.丁成泉:《论山水诗的诞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116.邓福舜:《东晋兰亭诗艺术经验论》,《求是学刊》2001年第3期。

117.葛晓音:《东晋玄学自然观向山水审美观的转化》,《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118.龚斌:《玄言诗的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119.何光顺:《庄子物化文学观初探》,《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20.何光顺、王媛:《庄子“天人”观刍议》,《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

121.何光顺:《释“假体”》,《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22.何光顺:《庄子文学观探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23.胡大雷:《玄言诗的魅力及魅力的失落》,《文学遗产》1997年第2期。

124.栾栋:《古代文学根器解》,《古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

125.栾栋:《古代文学研究的立场与方法》,《文学评论》2001年第4期。

126.栾栋:《中国历代文学隐秀史论要略》,《光明日报》(理论版)2001年5月23日。

127.栾栋:《文学的疆域》,《光明日报》2003年1月15日。

128.栾栋:《美学的品格》,《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

129.栾栋:《丑学的体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30.栾栋:《文学归藏论》,《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131.栾栋:《易辩法界说》,《哲学研究》2003年第8期。

132.栾栋:《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

133.刘启云:《观此遗物虑,一悟遣所得——试论谢灵运的审美心态及其对玄言诗创作的开拓》,《江汉论坛》1991年第1期。

134.李绍华:《正始玄言诗论》,《学术论坛》1997年第5期。

135.李晓丹:《东晋玄言入诗审美观照》,《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36.李秀花:《孙绰的玄言诗及其历史地位》,《复旦学报》2001年第3期。

137.木公:《山水诗兴起原因新探》,《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138.普慧:《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139.徐国荣:《从<世说新语>看玄言诗的世俗底蕴》,《暨南学报》2001年第3期。

140.齐文榜:《佛教与谢灵运及其诗》,《文学遗产》1988年第2期。

141.钱志熙:《从群体诗学到个体诗学》,《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142.钱钢:《东晋玄言诗审美三题》,《上海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43.孙莉莉:《魏晋文士人格的裂变与合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144.陶新民:《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终结与玄言诗的超越》,《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45.王钟陵:《玄言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

146.王守雪:《从兰亭集会到竟陵八友——东晋南朝家族诗人群与“唯美”诗学的蜕变》,《殷都学刊》2001年第4期。

147.王毅:《魏晋时期的“自然”说与晋诗之风貌》,《文学遗产》1984年第4期。

148.伍晓蔓:《“理感”:玄言诗的创作情感》,《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49.祝振玉:《对东晋玄言诗的再认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150.张廷银:《论玄言诗产生的文学原因》,《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1.张晶:《陶诗与魏晋玄学》,《文学评论》1991年第2期。

152.张碧波、吕世伟:《中国古代文学家近佛原因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153.章培恒:《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复旦学报》1987年第1期。

154.周寅宾:《论东晋玄言诗的抽象思维》,《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155.詹福瑞:《从汉代人对屈原的批评看汉代文学的自觉》,《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人生断裂层

    人生断裂层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收入记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旅加爱国侨胞罗道安奋斗史、助人为乐的小学生王玉梅等内容的作品11篇。
  •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本书收入112篇纪实文章,分为开创时期、改革年代、新的世纪三部分,记录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经历与情感。同时辑录了四川区地质调查人员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等20篇。
  • 在春天之前

    在春天之前

    这本诗集证明姚辉是一个寂寞的诗人,一个被低估的诗人,他有着如此强悍的肝胆,击骨作歌,其声微茫深远……
  •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本书由著名作家严歌苓主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人物,汇集了张鸣、曹文轩、陈舜臣、韩美林、洪峰、王蒙等众多文学、文化、文艺界名家的最新作品,配以精致图片和摄影作品,图文交汇,着力探讨文学创作、文艺人生、历史观、社会热点、心理、教育等话题,同时也是众多作者交流学术观点、畅谈人生社会的平台,为众多作家、学者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最有前途的新人作者。
热门推荐
  • 娇妻难逃:萌宝的腹黑爹地

    娇妻难逃:萌宝的腹黑爹地

    【一对一,宠文。】六年光阴,叶暮婉强势回归,只不过身后多了一个人。“妈咪,我想要一个爹地。”叶枫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看着她。“现在这个世道好男人都死光了,你只需要妈咪就好,乖。”“婉婉,如果世界上没有好男人,那我是什么?”“您当然是我的大财主了。”在他身边,叶暮婉是有小感动,也有点虐心。一次意外,她失忆了,只记得自己有孩子。“叶暮婉,你竟敢带着我的孩子和别的男人私奔!”某女淡定的说,“先生,我认识你吗?”从远处走来一位绅士,“林小姐,我可以请你跳支舞吗?”“当然可以。”蓝颜知己,专情少爷,霸道总裁,神秘恩人,他们究竟谁能俘获她的芳心,并同时获得赠品?
  • 现代魔战

    现代魔战

    写了一些小段子,每章后面都会有一个,希望大家喜欢。再说说小说内容:万年前,地球一战尽毁,万年后,高中生吕闲因一次误闯,进入了一个魔法结界,从此和修仙校花纠葛在了一起,从此踏上了修仙之路,但他不知道,从此自己将被卷入各种神话传说和异界纷争之中。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绕城

    绕城

    本书是中国当代原创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所经历的求学和恋爱故事,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二十一世纪初的青年人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成长中的心路变化。
  • 吸血鬼少女1

    吸血鬼少女1

    暗夜下的蔷薇花,在默默地绽放。小女孩清澈甜美的歌声,这些歌词,代表着什么·?"我要你身体内的一滴血,就一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天空掉下来的项链,是怎么回事?
  • 帅破乾坤

    帅破乾坤

    “呼哧,呼哧,呼哧!”我满头大汗的从黑暗中坐了起来,脸上全是汗水。梦里的场景很可怕,在梦里,我看见自己的周围都是镜子。镜子里折射出我的样子,那是一张帅倒众生的脸,完美无瑕,没有一点缺点。每一面镜子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倾国倾城,貌美如花。“哗啦啦……”镜子碎裂,然后那些女人就一脸凶样的冲向我,张牙舞爪。“他是我的!”“他是我的!”“王小军,我要和你生猴子!”“王小军,看我一眼吧,看我一眼我就是死都值了!”“求求你,王小军,你让我亲亲你的手指头,不,脚趾头也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界至尊法师

    万界至尊法师

    吾有大道三千,汝可择一!三千大道,皆可成神,关飞笑眯眯的说道。身体残缺,无妨,我给你炼制莲花化身,你是想要三头六臂,还是四头八臂?
  • 失落之渊

    失落之渊

    一次奇幻的梦境之旅,诡异的秋湖山之行,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莫名消失的二叔,性情大变的欧阳,让事情的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但就在一切陷入迷茫的时候,一个人的突然出现,改变了故事的发展。
  • 第十一个大神

    第十一个大神

    人最大的恐惧就是未知。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只要你熟悉了他,你内心深处的第一感觉就是,策略。唯独,你对他一无所知,你内心深处的第一感觉就是,恐惧。本书的主人公逆一夕将面对各种未知,而他最后会走到尽知,过程如雨夜中的闪电横空,雷动苍穹!那时候,他就是,第十一个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