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95100000015

第15章 长寿的50味中草药(1)

13.仙茅

本品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茎,其性温热,入肾经,能补肾阳,壮筋骨,古代医家多认为仙茅的特点是“功专补火,助阳暖精”,所以,经常用以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精冷、心腹冷痛、腰膝酸冷、手脚发凉之症。

仙茅作为养生延年药物,始于唐宋,也盛于唐宋。唐代李旬在《海药本草》中称:“其叶似茅,久服轻身,故名仙茅。”又因西域婆罗门僧献此药给唐玄宗,所以又称“婆罗门参”,其所以也称为“参”,是言其有如人参一样的补益强壮之功。正如李旬所说:“仙茅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安五脏,明耳目,填骨髓,久服轻身益颜色。”宋《开宝本草》亦云:“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老人失溺,男子益阳道。”正因如此,唐宋才有滥服以壮阳助欲、补益延年之风。

据史料记载,五代唐筠州刺史王颜著有《续传信方》,书中谈到西域婆罗门僧献“仙茅丸”,认为“其补益壮阳之功,虽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仙茅方本是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贡此方给明皇服之,因有效果,所以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上都僧人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4人服之,结果“皆得力”。路公曾久服金石之药无效,得此药,其益百倍。传说活了八百多岁的彭祖,就常服仙茅,彭祖服法为:“以竹刀刮切,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后无妨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仙茅久服长生,其味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咸能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和苦酒(即香醋)服之,必效也。”古代民间还有一种用法:仙茅十蒸九晒,用砂糖藏好,早晨茶送,或同肉煮食,能壮精神,乌须发。

此外,历代医家、道家及养生家还介绍了不少仙茅养生方,如《圣济总录》中的仙茅丸,具有“强壮筋骨,补益精神,耳聪目明”之功。《奇效良方》中的九子丸,具有“强阳补肾,益精气,壮筋骨,明目,轻身不老”之效。民间有“男性性功能减退经验方”,就是用仙茅配金樱子根及果实,共炖肉食用,具有壮阳、补肾功能,增强男性性功能的作用。另有“女性性功能减退经验方”,也是用仙茅配合养生药物仙灵脾、巴戟天、何首乌、阳起石、急性子各适量,共煎服,具有补阳强肾、暖宫功能,用于女性性功能减退者有一定效果。

据现代药理分析,仙茅含有多糖成分,此成分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也有学者报告称仙茅可促进抗体形成。可见仙茅对老年人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提示”仙茅是一味强有力的补阳益火之药,这既是它的延年之力所在,同时又是它“有毒”之所在。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作为药物养生,仙茅只能适用于一切阳虚怕冷、火衰肢凉之人。凡阴虚火旺者,或体壮火盛者,或性欲亢进者,以及一切出血性疾病者,切勿食用。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夏文庄公,禀赋异于常人,睡则身冷如逝者,即觉,须令人温之,良久乃能动,常服仙茅、钟乳、硫磺(均为壮阳补火之药——笔者注)”,此后不仅怪病消除,并享有高龄。有个小官吏,素体阳盛,偷吃了夏文庄的药,次日暴亡。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阳虚火衰者,服之延年,火盛阳旺者,服之短寿。正如明代李时珍所言:“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阳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

根据前人经验,以仙茅养生保健,其用量以每日3克为妥,且在服用期间,不可同食牛奶及牛肉。

14.白术

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神药经》誉之为“山精”,言山精者,夸大其功用,道人遗言,常服可延年不死。由于历来都以浙江省于潜地区所产者为正宗地道药材,其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折断面黄白色,质坚而无空心,故历史上特称之为“于术”,最为上乘。可惜的是,野生的“于术”早已绝迹,现多为该地区的栽培品。

白术性温,味甘苦,无毒,专入脾、胃两经,功专健脾运,养胃气。历代医家对于白术的补脾胃之功颇多赞誉,如《本草求真》中说它“为脾脏补气第一药也”。《本草经疏》也认为:“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安静之神品。”还有说“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或曰“白术,乃扶植脾胃之药也,眸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纨,术能助之”。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还指出:“白术,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于肺、肝、肾、心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

作为药物养生,古代医家和养生家以及道家,为何十分器重白术延年益寿之功呢?这就要从中国传统医学原理来剖析。

中医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健则能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津液,以营养肌肤。白术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能振奋脾胃,增强机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这样就能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尤其自唐代以来,白术一直被视为补益养生之品,《新修本草》就有白术“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之说。在清朝官廷的补益长寿方中,白术占有重要位置。据《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分析,在所载23个长寿补方中,白术的使用率高达69%,在64种药物中,仅次于茯苓,而居第二位。在古代补益养生方中,白术也多有应用,如《千金良方》中的“白术膏”,就是单以白术熬制而成,具有“滋补脾胃,止泻进食”之功。《千金翼方》中的白术酒,也是仅以白术酿制而成,具有“令白发返黑,齿落更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之效。古代道家及养生家所提倡的辟谷养生延寿术,实际上是以药代食,以药代谷,所食之药,其中就包含有白术。现代研究也证实白术及其配方制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物质代谢,调整肠道机能,以及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故有延缓衰老效果。

“提示”由于白术之功重在补益脾胃后天之本而得以益寿延年,故凡平素肠胃功能薄弱,或年迈而脾胃气虚者,经常服食,最为有益,其用量以每日3—5克为宜,且常服久服,或研末服,或煎汤服,或浸酒服,或熬膏服,其效显著。

15.白茯苓

本品是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的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所以又有“松木薯”之称,以云南省所产者体重坚实、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特称之为“云茯苓”,为正宗地道药材。白茯苓性平,味甘淡,无毒,入心、脾、肺三经,具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的作用。

茯苓有白茯苓、赤茯苓和茯神之分,作为药物养生,白茯苓有延年益寿之功,为历代医家及养生学家所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说“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到了魏晋时期,服饵茯苓以求长寿已蔚然成风,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辞官隐退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给茯苓五斤,白糖二斤,以供服饵”《梁书·陶弘景传》),可见当时已把茯苓视为延寿珍品。唐宋时服食茯苓也很普遍,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是制作茯苓饼的能手,他所著的《服茯苓赋》《东坡杂记》就记述了服食茯苓的功效和制作茯苓的方法:“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东坡先生到六十多岁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的身体,大概与常吃自制的茯苓饼也有一定关系。直到清代,茯苓仍被当做养生益寿之药,尤其是慈禧太后,为了保健养生,延年增寿,常命御膳房做茯苓饼,并经常以此赏赐大臣。有学者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常用的补益中药共有64种,而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药便是茯苓,占78%。后来茯苓饼又流传到民间,并成了北京的名特产,不仅有清香可口的美味,而且还是祛病延年的佳品。如果家庭中自己制作茯苓饼,也简便易行,只需选用七成粳米、三成糯米,再加两三成白茯苓、芡实、莲子肉、山药,共碾成粉末,加水适量,拌匀做饼,蒸熟即可,当作养生早点食用。

以白茯苓为原料,做成各种保健滋补药膳以养生延年,早在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中即有记载:将白茯苓制成粉末,浸在酒和蜂蜜中,封月余,就成了味极甘美的“茯苓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曾介绍过“服茯苓法”:用茯苓,削如枣大方块,安新瓮中,好酒浸之,纸封三重,百日乃开,其色当如饧糖。可日食一块,至百日,“肌体润泽,延年耐老,面若童颜”,显然具有延缓衰老,返老还童之效。此外,李时珍还推荐“茯苓粥”、“茯苓馄饨”,现代还研制出茯苓饼干、茯苓包子等。

尤其值得推荐的是,近代养生学家,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的已故名老中医周潜川,自己精研制的一种延年保健食品——白茯苓糕,做工十分考究。具体做法是:上好白茯苓,不拘量,选椭圆形,小头有尾,大头有角,每个重在2500克以上,如有10000—15000克的更好,皮色黑而有光泽,九蒸九晒,去皮开片备用。周氏强调:这个制作方法极为复杂,一定要耐心做到九蒸九晒,才合乎“纯不杂”,“渗利三焦面不毁堤夺土”。先在蒸笼里铺上一层柳枝,后把茯苓整个地放入蒸笼里闭盖闷蒸,用文火蒸12小时,取出,用日光曝晒。经晒一天,再入笼又蒸,如第一次的方法。如此反复蒸晒,须经过二九一十八天,才达到要求。如遇天阴下雨,则顺延一天,这种炮制方法,旧说叫做“干元用九”。取日光曝晒,意在“摄取太阳真火”。用蒸笼蒸透,名为“水鼎润湿法”。在第九次蒸晒之后,趁热湿时,用片刀把黑色表皮剥下,再用“扎刀”把茯苓扎成几大块,做成二寸半(7.7厘米)的四方块子,再扎成很薄的正方薄片,经日光晒干后,收藏于瓷缸或石灰缸里备用。这种片子名叫“云片糕”,或名“茯苓糕”,在服用时,蘸蜂蜜同食。

据研究,茯苓含有直接参与人体内抗衰老过程的重要物质——卵磷脂,还含有蛋白质、脂肪、葡萄糖、无机盐以及多糖。茯苓多糖可以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有强烈的抗肿瘤作用。此外,茯苓还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能抑制胃溃疡的发生,保护肝脏,防止肝细胞坏死,以及利水、降低血糖等作用。

“提示”白茯苓性平健脾,服食无忌,每日可用5—10克,常服久服,延缓衰老,强身健体。

对于秃发症者,往往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与创伤,影响着身心健康。北京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曾借用茯苓利湿之功,治愈了父子两人的秃发症,以茯苓500—1000克,为细末,每服6克,白开水冲服(也可装入空心胶囊服),一日2次,以发根生出为度。父子均服用2—3个月,头发丛生而愈。对此,岳氏认为,秃发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使发根腐烂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渗水湿而导饮下降,湿去则发生。所以,岳氏常常擅长用“一味茯苓饮”专治秃发,可说是他的一手绝活吧,这对秃发者来说,不失为一种药物养生之道。

16.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同时还是一味养生妙品。为青藏高原的特产药物,藏语叫“雅(夏)扎(草)贡(冬)布(虫)”。其性温,味甘,入肺、肾两经,具有补虚损、养肺气、益肾精的作用,有着良好的补益强壮之功,凡一切体虚多病,或年迈衰弱者,服之不仅补身强体,更能益寿延年。

据《文房肆考》中记载:“在桐乡乌镇有位孔裕堂先生的弟弟,体质怯弱,虚汗大泄,虽值盛夏,处于密室围帐之中,犹畏风甚,病历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亲戚归来,携带冬虫夏草三斤,遂日和荤蔬作肴炖食,渐至痊愈。”这说明常吃些冬虫夏草,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固表止汗,增强抗病能力,达到祛病延年之效。

现今大多数中医都认为冬虫夏草有补益强壮之功,尤其是老年人多有肺肾两虚,肾阳不足,虫草既养肺阴,又补肾阳,为平补阴阳之品,且药性和缓,如能长期适量服用,定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全国著名老中医蒲辅周,生前有一平补方:虫草20根,以水100毫升,随饭蒸食,3日一次,大能补益。

以冬虫夏草制作的延年益寿药膳,也是一档高级菜肴。《柑园小识》中有道名菜——虫草鸭,做法独特,颇为考究:选用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虫草于内,仍以线扎好,加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其药气能从头中直贯鸭全身,无不透浃,“凡病后调养及虚损之人,每服一鸭,可抵人参一两。”

对于很多慢性病人来说,冬虫夏草的确是极为有效的祛病抗衰老药物,尤其适合下列病人养生保健:一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矽肺者:二是体虚多汗、自汗、盗汗之人;三是病后虚弱,久虚不复,或衰老体弱,以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病人;四是肾气不足者,包括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妇女带下病,慢性肾炎;五是各种癌症病人及其放疗化疗后身体虚弱,血细胞减少者。

据现代研究,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

17.西洋参

本品是五加科植物,因产于大西洋各国而得名,其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故又有美国参、花旗参、西洋人参之称。

西洋参在中国历史并不长久,直到17世纪才传入我国。1697年,有位叫鲍德伦的学者,在法国科学院首次宣读了关于中国人参的医疗作用的论文之后,西方人士开始注意人参。1714年,一位英国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对中国人参极感兴趣,他将中国人参带回本国,又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叙述远东人参”的文章,再次引起了当时欧洲学者的重视。不久,论文传到加拿大魁北克的拉菲太神父手中,他详细研究了中国人参植物标本,认为当地森林与远东人参产地自然环境相似,推测当地可能亦有类似植物生长,于是,他雇用印第安人在加拿大森林中寻找。历时2年,终于在加拿大南部蒙特利尔的森林中发现了与中国人参属于同类的植物。尔后,在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部以及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许多地区,掀起了一股西洋参采挖的热潮。一时间,西洋参名噪北美,并且远销东亚,传入我国。自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和赵敏《本草纲目拾遗》收载后,在我国医药界才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中国老百姓中一直在掀起“西洋参热潮”,不少中老年人喜欢买些西洋参强身壮体,养生保健。可是,西洋参早在200年前,还是一棵无名野草,当地人并不把它当作补药,“惟吾国人震于参之美名,竞相争购,价值日贵”。

作为药物养生,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其最大的优点是补气养阴,润养五脏,绝无温燥上火之弊端,而被视为补中上品。中医认为,西洋参入心、肺、肾三经,有益肺阴,清虚热,益气生津的作用,这对气阴两虚的体弱老人来讲,是最为养生延年之妙品。据说,光绪二十一年前后,慈禧气虚体弱,太医考虑调养不宜燥热,补气不宜伤阴,就常以西洋参、党参同处一方,或需用人参处方时,也一律改用西洋参。由于皇太后的应用而获效,才使西洋参的身价倍增,用量日多。虽然西洋参的药效强度在某些方面不及人参,但人参所具备的功能,西洋参也基本具备。对于一些阴虚火旺而不适合选用人参作补养剂的人,选用西洋参则更为适宜,正如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言:“西洋参能补助气分,兼能补益血分,为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据现代研究,西洋参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现已发现西洋参中含17种人参皂甙;所含氨基酸多达16种以上;所含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锰、硒、钼、镍和人体必需元素钾、钠、镁、铝;所含糖类为蔗糖、人参三糖和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糖,此外,还含有多种有机酸。药理实验发现,西洋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与人参皂甙相近。与人参一样,西洋参可以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特异性防御能力。动物实验表明,西洋参及西洋参茎叶皂甙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下的存活时间。西洋参有明显的耐高温作用,还有良好的抗休克作用。西洋参皂甙能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灌流状态。西洋参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作用。西洋参皂甙不仅能纠正胆固醇代谢紊乱,还能增强机体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利于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西洋参皂甙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西洋参可促进免疫功能,促成抗体形成和细胞生长,它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功能增强剂,在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以及纠正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功效。

“提示”由于西洋参药性缓和,补益作用较人参弱,作为延缓衰老应用,每日1—2克含服或水煎代茶,常服久服,方可奏效。

西洋参性凉偏寒,所以,有胃寒病人,舌苔发白者,勿食为妥。有人嫌其性寒,故在饭锅上蒸数十次,或用桂圆肉拌蒸,借以减其寒凉之弊。

在服用西洋参期间,不宜再吃萝卜及茶叶,在服用含有藜芦的中药时,不可再吃西洋参。

18.肉桂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勤理朝政,群臣凌晨就得拜朝。有一老臣胸前常挂一香袋,太宗不解,即问其故,老臣拜曰:“贱臣年近花甲,体弱不支,以此助之。”原来,老臣体弱有病,清晨精神困顿,特请御医院药师为其配此香囊,内装的是中药肉桂、沉香、檀香等名贵芳香药末,悬于胸前以醒脑提神。古人认为,芳香药护正辟邪,“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芳香药正是借其清之正,鼓舞人体正气,辟除秽浊之气,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实际上,作为药物养生的肉桂,其保健益寿之功,并非在于香气,而在于它的温阳助火、延缓衰老的作用。

桂属樟科植物,古有“仙友”、“仙客”、“仙树”之雅名,用其树之皮,它既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同时也是百姓常用的调料。肉桂性热,味甘辛,入肾、脾、膀胱三经,医家认为它能温补元阳,温经通络,温暖脾胃,经常用于命门火衰、肢冷脉微、寒疝腹痛、腰膝冷痛、寒性痛经等病症。

作为药物养生,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把它列入“上品”之药,说它“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补中益气,面生光华,久服通神,轻身不老,常如童子”。甚至在《本草品汇精要》中还说到:“桂,久服神仙不老。”当然,“神仙”只是道家之言,不足为信,重要的是明白其有养生延年之功。例如,《千金翼方》中的“王子乔轻身丸”,就是以肉桂同白茯苓,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服用,“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景岳全书》中的“延龄固本丸”,也是以“肉桂配合健脾益气的中药为丸,具有补精气,增精神,乌须发,悦面色”之功。《寿亲养老新书》中的“八仙丸”,具有“壮筋骨,益容颜,固精髓”之功。《世医得效方》中的“十补丸”,具有“补五脏,行荣卫,益精髓,增食欲”之功。《太平圣惠方》中的“延年不老散”,具有“倍气力,明目,轻身益寿”之功。《普济方》中的“君寿散”,具有“强气力,悦泽面色,轻身延年”之功。《清太医院配方》中的“益寿比天膏”,具有“坚身体,祛病延年”之功。又如补肾抗老衰的名方“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以及“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等,都是由肉桂配合补肾益气养生中药而组方。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肉桂下行,益火之源。”《本草汇言》中还说:“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这实际上就指明了在应用肉桂养生时,只适合阳虚气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全身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阴寒内盛,腹中冷痛,腰背觉冷,舌苔发白,脉搏沉细的中老年人。正因肉桂有温肾阳、暖脾胃之功,这对改善老年人脾肾阳虚的病情很有裨益。可以说,肉桂是脾肾阳虚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妙品,益寿延年良药。

“提示”由于肉桂性热,味辛,凡是阴虚体质,或阴虚火旺,内火炽盛,以及出血性病情,包括更年期综合症、干燥综合症、红斑狼疮、糖尿病、癌症、痛风、结核病、支气管扩张、肝阳偏亢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血粘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各种出血疾病、发热病人,都不适合用以养生保健。

阳虚火衰者用之养生,每日用量可为1—2克。因为肉桂是一种药食兼用之品,所以,既可研末装入胶囊吞服,也可作为调味品放入菜肴中食用。

金元著名医家张元素在《珍珠囊》中指出:“肉桂,春夏为禁药。”这也是针对其“性热”而言。春夏之际,大自然中阳气旺盛,火热之药,理当少用不用。所以,应用肉桂养生保健,尤其秋冬最为稳妥。

19.肉苁蓉

本品为列当科多年生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以条长肥大,肉质面带油性,棕褐色,柔嫩滋润者为佳。其性温,味甘咸,无毒,人肾、大肠二经,它的主要功用是益肾壮阳,温补下元。所以《日华子本草》中说它“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麝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根据《本草汇言》中所言,肉苁蓉的特点是“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所以,中医经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下元虚冷,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夜间小便频多,以及老人阳虚便秘的病症。

肉苁蓉既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同时也是历代道家、医家及养生家常用的滋补肝肾、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佳品。自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起即有记载,说它能“养五脏,益精气,多子,久服轻身”。唐代名医甄权亦云:“肉苁蓉益髓,悦颜色,延年。”《本草经疏》还这样说到:肉苁蓉“久服则肥健而轻身,益肾肝补精血之效也”。针对这些评价,清代医家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中还中肯地指出:“肉苁蓉,方书称其补精益髓,悦色延年,非溢美之词。”过去,在盛产肉苁蓉的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的老百姓,因其色黑质润入肾,填精补髓,精足则气充,所以称它为“黑司令”,还把它当作养生食品经常服用。正如《本草图经》中所记载:“西人多作食品啖之,薄切,合山芋、羊肉作羹,极美好,益人,食之胜服补药。”

作为药物养生,古代道家和医家还主张煮粥服食,而且推荐用肉苁蓉同羊肉、粳米、生姜、细盐一同煮粥食用,更能增加温补强壮之力。南宋道家陶弘景在《药性论》中早就说过:“补精败,面黑劳伤:肉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切细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介绍:“补益劳伤,精败面黑:用肉苁蓉、精羊肉同米煮粥空心食。”这种服食方法,对老年人大便干燥及习惯性便秘者,最为有益。正如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所言:“肉苁蓉,老人燥结,宜煮粥食之。”而当代著名中医,北京董建华教授生前也擅用肉苁蓉治老年性便秘,具体方法是以肉苁蓉、当归为主药,配加麻仁、蜂蜜,四者合用,滋肾养血,体内精血自生,每获良效。

历代医家及本草论著都说肉苁蓉能补肾壮阳,填精益髓,养血润燥,悦色延年,而且“久服轻身”,的确是一味补肾防衰良药,这些都是中医的解说,而现代医学又是如何来认识肉苁蓉抗衰老作用的呢?

据动物实验和药理研究证实,肉苁蓉含有肉苁蓉甙类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结晶性中性物质等营养成分,其水煎剂和酒精浸出物能够增强阳虚小鼠的免疫功能,还可使小鼠的脾脏和胸腺重量增加,说明它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也有促进作用,并能改善阳虚动物的营养、体重和耐受力等。对阳虚怕冷的病人有明显的强壮和治疗作用。肉苁蓉中所含的苯丙基糖甙类化合物能明显提高男性的性功能和记忆力,并具有预防性行为降低的作用。最新研究还发现,肉苁蓉还能增强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的促黄体功能,提高垂体对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反应和卵巢对黄体酮生素的反应,从而促进女性性功能。

此外,日本医学界研究也发现,肉苁蓉中提取的肉苁蓉甙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性功能障碍和健忘症的治疗剂,并认为这对身心疾病也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属于低毒安全的功能改善药,很适合年老体弱者作为延缓衰老、益寿延年之品经常服用。

“提示”肉苁蓉属于温补肾阳之药,而且温而不热,暖而不燥,药食相兼,平和无毒,最适合阳虚怕冷、肾阳不足的年迈体弱老人常服久服,用量每日3—5克,确有强身健体,养生延年之功。

由于肉苁蓉温补肾阳,扶助相火,所以,对于性功能亢进者,勿食为妥。

20.麦门冬

麦门冬是一味古老的中药,除具有养阴润肺的滋补保健作用外,还是一种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药物,其养生保健之功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人“上品”之药,并说“主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名医别录》也称赞麦门冬能“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珍珠囊》中又说麦门冬“补心气不足,生脉保神”。《本草新编》载有麦冬,“美颜色,悦肌肤”,实指抗老衰之效。《本草正义》更称誉麦门冬:“其味大甘,得坤土之正,而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本草图经》中还载有“麦门冬煎”:鲜麦冬捣汁,加白蜜,于水浴蒸并捣拌,待成膏为止,每日服1次,每次5—10克,用温酒化服,具有“补中益心,悦泽面色,安神益气,延年益寿”之功。南北朝时的道家陶弘景还称麦门冬“断谷为要药”,这是以麦门冬代谷代粮,充饥延年之法。《吴普本草》称之为“不死药”,就是因为“可以服食断谷,故又有不死之称”。所有这些,都是历代道家、医家及养生家的经验之谈。

用于养生保健,最为常用之法还是煮粥服食。麦门冬性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养阴生津,善治肺胃虚热,且能清心除烦。同米煮粥供老年人食用,尤为稳妥。如《南阳活人书》中载:“麦门冬粥治劳气欲绝,和大枣、炙草煮粥。”清代名医尤乘《寿世青编》中称“麦门冬粥治嗽及反胃”。费伯雄《食鉴本草》也说到:“门冬粥治肺经咳嗽,及胃翻。麦冬煎汁,和米煮粥食。”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又补充说:麦门冬粥“兼治客热口干心烦”。这些都是古代食粥养生的宝贵经验。

据现代动物实验和药理研究证实,麦门冬能延长实验动物寿命,能显著延长实验动物的生存期,促进抗体的生成并延长其免疫功能,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癌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还具有抗疲劳作用。此外,麦门冬能改善心肌代谢,对防止心血管系统的老化以及防治老年冠心病有重要意义。麦门冬对胰岛细胞有刺激作用,使血糖下降,对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有显著效果。这些也许就是现代医学对中医所说的麦门冬抗衰老和养生保健功效的科学依据吧。

“提示”麦门冬属于中医补阴抗老药,凡年老之人气阴不足者,常服久服,确有养生延寿之功,每日剂量可为5—10克,或服用含有麦门冬的养生中成药“参麦饮口服液”,既方便,又有效。

正因为麦门冬性凉而质柔滋润,所以,对于舌苔厚腻的痰湿之体,或感受风寒之时,勿食为妥。

21.杜仲

考中药杜仲之名来历,有史料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故名。”由此看来,杜仲早已是道家养生延年之药,故又有“思仙”之雅名。

杜仲为杜仲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植物杜仲的树皮,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称它为“上品”之药,并能“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小便余沥,脚中酸疼,不欲践地,久服轻身耐老”。这显然是说杜仲具有强壮身体,延缓衰老之功。

杜仲之所以能抗老防衰,其关键因素在于杜仲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杜仲性温无毒,专入肝、肾两经。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而主骨,腰为肾之外府,肝藏血而主筋,老年之人,肝肾呈现自然亏损,两经虚衰,则腰脊痛而精气乏,筋骨软而脚不能践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腰膝酸软,或腰痛脚弱。杜仲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故能“久服轻身耐老”。《本草汇言》中说得好:“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杜仲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益肾,诚为要剂。”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一著名养生方——青娥丸,就是用杜仲和胡桃肉、破故纸加工制成的丸药,“常腰壮筋骨,活血脉,乌髭须,益颜色”。

从中医来说,肾精盛衰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杜仲补肾益精气既有益于延缓衰老。而现代研究则认为,杜仲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养生保健的功效,是通过对身体多个系统(尤其是免疫、循环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的结果。比如,杜仲能够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同时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因此,杜仲对老年人内分泌、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改善,从而有利于延长寿命。

“提示”杜仲养生保健的特点是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膝,所以,凡年老之人腰膝酸痛或腿脚无力者,用以养生延寿,最为有益,可以每日用杜仲5—10克,或煎汤饮,或与猪腰煮食,或浸酒服,均有良好效果。

明代医家李中梓指出:“杜仲,虽温而不助火。”作为药物养生,凡年老之人,无论有病无病,体质强弱,服食无忌,皆可应用,常服久服,获益必多。

22.芡实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与其弟苏辙、父苏洵合称“三苏”,一家占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三苏”至老仍然身体健康,才思敏捷,据说这是得益于苏东坡自己创立的一种药食养生保健法。说来很简单,令人难以置信,具有如此妙用者,竟是不为一般人所重视的水生植物芡实,雅名“水中丹”。苏氏的具体服食方法是:将芡实煮熟后,一枚一枚地细细嚼咽,每天10—20粒,持之以恒,长年不辍。据苏东坡自己讲,这种嚼食芡实法包含了古代气功中的一节动功——咽津。咽津的方法是:舌抵上颚,促使津液分泌,待津液满口后,再缓缓咽下,这样能滋润脏腑,补益脑髓,促进消化。《东坡杂记》这样描述:“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舌颊唇齿,终日嗫嚅,而芡无五味,腴而不腻,足以致上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华液通流,转相挹注。”

对于苏东坡的这种服食芡实养生方法,明代药学家李时珍也十分赞同,他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述:“盖人之食芡,必咀嚼之,终日咀嚼,食之者能使华液流通,转相灌溉,其功胜于乳石也。”清代著名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对苏东坡食芡法也极为推崇。他说:“芡实甘平,补气,益肾,固精,耐饥渴。必蒸煮极熟,枚齿细咀,使津液流通,始为得法。”其实,芡实本身就有延缓衰老之功,再结合苏氏咽津之法,更是相得益彰了。

芡实在我国自古即被作为药物,列入《神农本草经》之“上品”,它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泻作用。所以,清代名医徐洄溪在《本草经百种录》中称芡实“乃脾肾之药也”。可治疗脾肾两虚所致的梦遗滑精,妇女带下,小便不禁或频数,慢性泄泻等症。不仅如此,古代道家、医家、养生家还把它作为一种延缓衰老的养生药,认为“芡实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当然,“神仙”之说不可信,“耐老”是指芡实有抗衰老的功效。《药性论》中指出:“婴儿食之不长,老人食之延年。”这里所言“不长”,是因为芡实“多食壅气,最难消化”,易伤小儿脾胃之气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而“延年”,则与“耐老”同义。由此可见,芡实的确是中老年人养生良药。从中医传统理论而言,肾为先天之本,脾属后天之本,芡实既补脾,又益肾,先天后天皆受补益,故为延年益寿佳品。诚如明代医家缪希雍所说:“芡实补脾胃固精气之药也,精气足,脾胃健,则久服能耳目聪明,轻身不饥,耐老神仙,所以来矣。”

除了苏东坡的服食芡实法外,古今很多医家和养生家都擅长芡实煮粥法。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芡实粉粥固精气,明耳目。”《本草择要纲目》又称:“糯米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芡实粥益精气,强志意,利耳目,芡实煮熟去壳,粳米煮粥,日日空心食好颜色。”其他如《食鉴本草》、《汤液本草》、《随息居饮食谱)等均有记录。现代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也常用“芡实粥治遗精与泄泻”。从实践看,凡脾肾不足的中老年人,若能经常吃些芡实粥,确实能收到补脾肾、抗衰老的效果。读者们若有兴趣,也可详细阅读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新编长寿药粥谱》一书。

“提示”作为药物养生,芡实对于年迈之人脾虚或肾虚或脾肾两虚者,最为有益,每日可用5—10克,常服久服,其效愈著。

芡实为专补脾肾之药,若能与山药、莲子配合服食,裨益颇多。

23.苍术

古人云:术者山之精,服之辟谷长生,致神仙,故有山精、仙术、天精之雅号。这里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苍术为古代养生家“辟谷延年”的服食之物,二是苍术具有抗老衰的作用,为古人延年益寿之佳品。苍术属菊科植物,药用其根,主要有南苍术与北苍术之分,品质以南苍术为好,历来是以江苏茅山一带品质最优,特称之为“茅山苍术”,或简称“茅术”。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苍术,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晋代道教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还说到这么一桩奇事:“南阳文氏,汉末逃难华山中,饥困欲死,有人教之食术,遂不。数十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轻胜,故术一名山精,神农药经所谓必欲长生,常服山精是也。”古时“刘娟子授取其精丸子,名守中金丸,可作长生”。所以,明代的一些饮食家亦呼苍术为“仙术”。《神仙传》中亦载:“陈子皇得饵术要方,服之得仙去,霍山妻疲病,其婿用饵术法服之,病自愈安,寿一百七十岁,登山取术,重担而归,不息不极,颜色气力如二十许人。”明代谢肇浙《文海披沙》中说过:“药之有益于人者,服之不辍,皆可长生……林子明服术十一年,身轻。”

在古代医方中,以苍术作为延年益寿之方者颇多,如《邓才笔峰杂兴方》中的“苍术膏”,谓其“健脾胃,变白驻颜,补虚损,润肌肤,壮筋骨,大有功效。”《刘松石保寿堂方》的“少阳丹”,以制苍术500克,为末,熟桑葚10千克,压汁和末如糊,待干,蜜丸赤小豆大,每服20丸,酒下,日3服,“一年变白发返黑,三年面如童子”。再如《瑞竹堂方》的“固真丹”,是用苍术为主,养脾助胃,以裕后天之源,能开胃增食,聚水谷五味之精微而藏于肾,确有固真葆元作用,这对平素脾胃薄弱,消化吸收不良者,最为有益。古代皇甫敬《医垒元戎》载有一著名养生方——不老丹,也是以苍术为主药配合何首乌、地骨皮、黑豆、红枣、桑葚汁,炼蜜为丸,能“补脾益肾,强壮筋骨,乌须明目,延缓衰老”。

“友情提示”作为药物养生,苍术用量以每日3—5克为宜,凡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服食尤佳。

根据老中医经验,苍术性燥,所以凡阴虚火旺体质者,勿食为妥。

24.何首乌

何首乌又称地精,因入土极深,得大地之精华甚多而获此美名,属于多年生蓼科植物。其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肾二经,故有补肝、滋肾、养血、益髓的作用,凡属于肝肾不足的病人,中医经常用到它。

查阅我国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未见何首乌药,大约从唐朝开始,才知其用。何首乌原为人的名字,其祖父何能嗣原本体弱,常慕道术,后因常服一种药草,“经年旧疾皆痊,发乌容少”。后来,其父何延秀又坚持服食这种药物,“寿至百六十岁”。何延秀之子生服用首乌后,“年百三十岁,发犹黑”。何首乌的同乡亲戚李安期,得知何家祖传长寿秘方,也服用这种药,结果“其寿亦长”。于是人们就干脆称这种药草叫“何首乌”,以传后世。这则趣事收载在唐代李翱《何首乌传》中,足以证明此药确有延年益寿之妙。

虽说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坚阳道,固元气,以及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轻身延年之功,但从何氏以后,并未引起更多养生学家的重视,正如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所说:“此药流传虽久,服者尚寡。”直到“嘉靖初,邵应节真人,以七宝美髯丹方上进,世宗肃皇帝服饵有效,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之方,天下大行矣”。七宝美髯丹最主要的成分就是何首乌。根据古人经验,首乌生长极为缓慢,生长年代愈久远,其价值愈高。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云:“五十年者如拳大,号山奴,服之一年,发髭青黑。一百年者如碗大,号山哥,服之一年,颜色红悦。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号山伯,服之一年,齿落更生。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号山翁,服之一年,颜如童子,行及奔马。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号山精,纯阳之体,久服成地仙也。”这也未免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明代医家倪朱谟《本草汇言》就说:“何首乌,初十年如弹如粟,五十年如拳,百年如碗,力足矣。百年外不复发苗,根渐腐败。如山间偶得栲栳大、斗大者,苗叶藤茎酷似何首乌,实非何首乌也。”

作为药物养生,何首乌是一味难得的延缓衰老、祛病延年佳品。《何首乌录》中记蒙:“何首乌长筋益骨,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开宝本草》亦云:“何首乌黑须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精髓,延年不老。”明代医家李中梓认为“何首乌老年尤为要药,久服令人延年”。除七宝美髯丹外,再如《和剂局方》中的“何首乌丸,‘功专’壮筋骨,长精髓,补血气。久服乌须发,坚阳道,令人多子,轻身延年”。《世补斋医书》中的“首乌延寿丹”,常厥久服,能治肝肾不足,头晕目花,耳鸣重听,四肢酸麻,腿膝无力,夜尿频数,须发早白。在元代宫廷御医忽思慧的养生书《遵生八笺》中详细介绍了“仙人粥”:何首乌赤者为雄,白者为雌,大者为佳,采大者,不可犯铁,竹刀刮去皮切成块,收起,每用15克,罐煮烂,下白米三合煮粥,配以养脾和胃、益气生津的大枣,共奏补肝益脾,固精益气。现代研究表明,中医所说的肾虚与衰老密切相关,补肾益精的方法确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作为补肝肾,益精血的药物何首乌,不仅能改善老年人的衰老症状,预防老年人疾病,而且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可减少自由基损害机体的致衰作用,的确起到了延年益寿的效果。现已证明何首乌中的卵磷脂含量约高达496,卵磷脂是脑髓的主要成分,也是血细胞的成分之一,可促进血细胞的生成,还有抗氧化作用。这与中医所说的首乌能益血气,长筋骨,益精髓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何首乌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能降低血脂,使动脉粥祥硬化患者减少血栓或微血栓的形成。何首乌还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所含的蒽醌类物质又有缓泻作用,这对老年性便秘者也十分有益。中医认为何首乌补血作用,其机理在于加强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促进粒细胞的生成。何首乌可促进毛发生长,使白发变黑。这一系列综合效应,充分证明何首乌确实是一味老年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良药。

“提示”《本草纲目》中记载: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肾益精,健筋骨,乌须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之上”。所以,凡中老年人,无论有病无病,体质虚实如何,皆可服食以养生,用量为每日5~10克,或浸酒服,或研末装胶囊服,或煎水代茶饮。

对于经常腹泻便溏者,最好勿食生何首乌。

另有一种白首乌,为萝黪科植物,同样具有补虚强壮作用。北京中医学院的研究已经证明,白首乌含有十八种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与西洋参相近,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氯酸的含量最高,而且精氯酸的含量比花粉还高1倍。所以,白何首乌既可作补益肝肾,防洽肿瘤,抗衰老的延寿药物,还能加工制成营养丰富的养生保健食品。

25.龟板

龟是动物的寿星,它的生命力极强,能耐饥渴,抵御恶劣环境,即使“数月断食,亦可不死,且得保五百岁之长寿”。

龟甲,中医又称龟板,又有“神屋”之雅名,是味滋补强壮的名贵中药材。作为药用,它能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如元代名医朱丹溪说它“补阴,主阴血不足,续筋骨,治四肢无力”,《本草蒙筌》也说它“专补阴衰,善滋肾损”,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经常用于“治腰脚酸痛”,也有医家还用以“治腰膝酸软,不能久立”。作为养生保健,龟板也是一味延缓衰老之品,如《神农本草经》云:“久服轻身不饥”,《名医别录》中也说“久服益气资智”。据《存存斋医话稿》中记载:“昔润州一大老姓,喜服食所制补剂中用龟板饵之,垂十年,颇健朗。”可见龟板确有抗衰老之力。又如《清代宫廷延缓衰老医药简述》中的“秘传固本丸”,即由龟板同其他近40种祛病延年的中药配制而成,适用于身体衰弱,筋骨无力,腰酸背痛,阳痿遗尿,精神倦怠,头昏眼花,膝软足凉的中老年人。古代养生专著《摄生秘剖》中的龟鹿二仙胶,即由龟板胶和鹿角胶加工而成,适用于年老气少,目视不明的体弱者;再如《医方集解》中的健步丸、《丹溪心法》中的大补阴丸等,都是养老延年之品。唐代道教养生家、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一有效养生方——孔圣枕中丹,确有益智之效,用于健忘失眠,神志不宁,夜卧多梦者,即以龟为主,若能经常服用,对现代人所说的“老年性痴呆症”十分有益。

“提示”用龟甲熬制而成的胶为龟板胶,其滋阴补虚,益肾填精,强壮筋骨作用更加显著,古代尚有“熬膏良”的说法,也就是说,龟板胶的效力优于龟板。养生者可选用龟板胶烊化用开水或黄酒冲服,每日可用3—5克,长久服食,其效愈著。

龟甲有上甲与下甲之分,龟腹甲中医称之为龟板,背甲称为龟壳,古代医家大多认为上甲(龟壳)功不及下甲(龟板),现代研究认为上、下甲作用与功效相近。

26.沙苑子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或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俗名蔓黄芪,又称沙苑蒺藜、潼蒺藜。其性温,味甘,无毒,入肝、肾二经,功专补肾益精,强阳明目,所以,中医经常用于三种老年性疾病:一是老年肾虚腰痛,小便频数;二是老年肝肾不足,头晕眼花,视力减退;三是未老先衰,精关不固,早泄阳痿。其实,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专门用于肝肾不足的老年人。

沙苑子除用以治疗老年肾虚之病外,还是一味效果可靠的延年益寿佳品。传说唐玄宗有一女儿永乐公主,自幼瘦弱多病,到了十三四岁时,还只是个瘦骨伶仃的黄毛丫头。永乐公主15岁那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妈妈带着她逃出皇宫,流落到沙苑一带后被人收养。从此,永乐公主即以当地所产的蒺藜子为茶,常服不辍,两三年后,竟然病患全无,长得高大美丽,肤如凝脂。“安史之乱”平息以后,永乐公主回到皇宫,又把蒺藜子送给皇兄肃宗服用,1个月后,肃宗竟变得耳聪目明。为此,肃宗下令沙苑一带广种蒺藜,作为珍品每年进贡皇室,成了皇族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珍品。

古代的诸多养生学家,经常辟谷而服食一些奇特的中药以养生延年,的确收到一些神奇的效果。沙苑子作为养生之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的记载。《本草汇言》曾这样称颂沙苑子:“沙苑蒺藜,补肾涩精之药也,其气清香,能养肝明目,润泽瞳人,补肾固精,强阳有子,不烈不燥,兼止小便遗沥,乃和平柔润之剂也。”《本经逢原》也十分赞赏沙苑子:“沙苑蒺藜,性降而补,益肾,治腰痛,为泄精虚劳要药,最能固精,大有殊功。以之点汤代茶,亦甚甘美益人。”也正因如此,沙苑子深受养生学家所重视。《长生延年秘旨》服食法云:“蒺藜子一石,七八月熟时收取,杵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日三服,勿令中断,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二年后老者复少,发白变黑,齿落更生;服之三年以后,身轻长生。”充分肯定了沙苑子的延缓衰老,养生益寿之效。

据现代临床观察表明,服用本品的老人自我感觉和自觉症状都有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微循环和记忆力等也有明显改观。

“提示”正是由于沙苑子为补肾益精之品,而且是和平柔润之剂,故凡年老体弱,或未老先衰者,服之最为有益,每日用量可以3—5克,或研末服,或炒后代茶饮,常服久服,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对延迟衰老有所裨益。

然沙苑子毕竟属中医补肾壮阳之品,所以,相火偏旺,阳强易举,也就是性功能亢进者,勿食为妥。

另有一种刺蒺藜,又称白蒺藜,属蒺藜科植物,其功用与潼蒺藜,也就是沙苑蒺藜有所区别,白蒺藜主要作用是疏肝祛风而明目,潼蒺藜则补益肝肾而明目。这正如《本经逢原》中所说:“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入肾益精气,此则专指沙苑蒺藜而言。”用时不可不辨。

27.补骨脂

本品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又称破故纸,雅名“天豆”,其性温,味辛,入肾经,是补肾助阳之专药。《本草纲目》就说它“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所谓“命门”,就是中医所说人身阳气发源地,阳气旺谓之命门火旺,阳气衰称为命门火衰。从中医养生学来讲,人的老衰与命门旺衰密切相关,命门之火也就是指肾中阳气而言;肾阳不足,即命门火衰,则成为虚寒之体,老年之病随之而来,诸如腰膝冷痛,畏寒怕冷,四肢发凉,小便频多或老年遗尿,便溏或晨泄(又叫五更泻),甚至阳痿,性功能减退等,其寿必损。补骨脂功在温补肾阳,也就是古代中药文献中说它“兴阳事,固精气,壮火益土之要药”。

作为药物养生,古代医家和养生家也十分推崇。据史料记载:“唐郑相国自序云,予为南海节度,年七十五,粤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药,百端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首固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效。”在古代很多本草经典文献中都有补骨脂“久服轻身耐老”的记载,也有不少延年益寿的名方都用到补骨脂。如著名的养生方——青蛾丸,就是用补骨脂合胡桃肉而成,认为“常服壮筋骨,活血脉,乌髭须,益颜色”,或称“饵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再如《朱氏集验方》中的“养血返精丸”,也是以补骨脂配白茯苓,“此丸具有定心补肾,养血返精之功效。昔有人服此,至老不衰”。又有单用补骨脂酒浸一宿后晒干,为末面糊丸服食,也能“驻颜壮气,乌髭须”。

现代药理分析,补骨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香豆素类衍生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补骨脂乙素对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降低脑垂体后叶素和降低乳酸对心血管的危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正因如此,有学者指出补骨脂之所以能延年益寿,其理论依据有二,即免疫促进作用和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提示”从中医养生学角度来说,由于补骨脂主要补肾助阳,兼有温脾止泻作用,因此,最适合三种老年人服食:一为老年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冷痛,手脚欠温,小便频数,阳痿早泄,或肾虚哮喘者;二为老年髀肾阳虚,五更泄泻,便溏纳少,肠鸣腹冷者;三是老年肾虚腰痛,腰肌劳损之人。每日可用3—5克,或煎水代茶饮,或研末入空心胶囊吞服。

对于阴虚火旺的体质,表现为目赤、口苦、舌干、口渴、大便干燥等,或属于阴虚内热的病症,如干燥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结核病、红斑性狼疮、性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出血性疾病等,勿食为妥。

28.阿胶

阿胶为山东名优特产,因为此胶产于山东省东阿县,又是用当地得天独厚的阿井水煎熬而成,故名阿胶。据考,阿胶曾治好慈禧太后的久治不愈的血病,慈禧特赐这种阿胶以“福”字,所以,“福字牌”阿胶也就由此名扬天下,并畅销国内外,是享有盛誉的著名滋补药品,享有“九天贡胶”之美誉,自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已先后15次荣获全国和国际大奖。

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有滋阴补血的作用,而且最为中医妇科所常用。清代医家徐洄溪在《本草经百种录》中说得好:阿胶“真止血调经之上药,又为补血药中之圣品”。所以,历代医家经常用以治疗气血不足,血虚之病,妇人月经不调,或崩中胎漏,子官出血和先兆流产。

作为药物养生,也是借其滋阴养血之功。《神农本草经》也将其列为“上品”之药,认为“久服轻身益气”,《药性论》中说它“坚筋骨,益气”,《纲目拾遗》也认为阿胶能“强力伸筋、添精固肾”。所以,凡是气血两虚或贫血的中老年人,服之皆有补血延年之效。尤其是妇女,常服阿胶,裨益颇多。由于女性生理特点,每月都要行经一次,有时月经过多过久,或因分娩时出血过多,都可导致贫血或阴虚之体,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跳,肢体乏力疲倦,红血球、血小板及血色素低下等,阿胶正是补血、止血、滋阴之佳品。民间常用阿胶15克烊化,黄芪30克,红枣15枚,煎汁服用,连服3—5天即可见效。也正因阿胶善于医治妇科病,所以中医有“阿胶为妇科圣药”之说。

据现代分析,阿胶主要含明胶朊、骨胶朊,水解后产生多种氨基酸。另一方面,实验证明人体内70%以上的酶是含有必需微量元素激活酶方能发挥生物学的作用,而这些酶无不与锌、铁、锰、铜、碘、硒及其综合物有关,阿胶中则含有锌、铁、锰、铜等27种微量元素,而这些微量元素在抗衰老、抗早衰等方面占有重要位置。药理研究也证实,阿胶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作用,能迅速恢复失血性贫血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具有强大的补血作用。有人做过试验:用抽血法使动物产生贫血,然后分成两组,一组给予阿胶,另一组不给阿胶,结果给阿胶组的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增加率比另一组快速,体质恢复很快,由此可见阿胶确有补血效果。阿胶又能促进肌细胞的再生,防止进行性肌变性病症的发生,有抗衰老的作用。阿胶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肿瘤生长减慢,症状改善,延长寿命。阿胶能够降低耗氧,耐疲劳。因此,阿胶对人体,特别是老年人脏器功能的自然衰退,免疫功能逐渐低下,骨髓造血功能减弱,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下降等都有一定的保护促进作用,这无疑有助于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

“提示”因为阿胶的主要作用在于滋阴补血,所以,凡中老年人因气血不足而身体虚弱,或妇人血虚者,用以养生保健,每日服用3—5克,多有效验。

人们常说老人易缺钙。阿胶除本身含钙质外,还可能通过甘氨酸的作用促进钙的吸收,使血钙升高,调节钙的平衡,从而改善因缺钙所引起的小腿抽筋等症。

根据老中医用药经验,刚熬制出的阿胶称为“新阿胶”,需要在阴干处放置3年以上,直至“火毒”退尽,称之为“陈阿胶”,方可食用。有人不了解这一点,在服用新阿胶后,鼻腔口唇等处出现许多热疮,或者眼睛干燥,发红,咽喉干痛等上火表现。

29.灵芝

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灵芝有紫芝、赤芝、青芝、黄芝、白芝、黑芝6种,均被列为“上品”之药。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把灵芝分成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5类。实际上,灵芝属于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子实体,又名灵芝草、灵芝菌、木灵芝。《尔雅翼》中说:“芝,璞草,一岁三华,故《楚辞》谓之三秀。”其性平,味甘淡,无毒,入脾、肾二经,具有“补中气,益肝气,补心气,养肺气,补肾气,益精气”的作用,属于中医学的补虚强壮良药,也是养生学的延年益寿妙品。正如《神农本草经》中所言,灵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称赞灵芝具有“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之效。

虽说灵芝为抗衰老、强身体的良药,但历代医家都不爱用它,对它十分冷淡,也很少论及。而道家却十分推崇,百倍赞赏。道教养生家及炼丹家的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有一种“七明九光芝”的灵芝,入口即“翕然身热,五味甘美”,连食“一斤”,不但可以“返老还童”,还能“夜视”。

灵芝对老年人来说尤为养生保健、强身健体珍品,对增强老年人的记忆力大有益处。当代著名医家何时希先生,系自南宋以来世传850余年、历28代的儒医,年近八旬,唇红齿坚,鹤发童颜;仍能以饱满充沛的精力埋首案头,笔耕不辍,每日以3000字的进度已著成《何氏历代医学丛书》42种,先辈师传和个人著作64种,著述京昆史话,谱写名家唱腔等多种,计字不下千万言。他以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证明灵芝可能具有健脑的功效。何老说他虽已年迈,但记忆力不减,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何老于20世纪70年代连续不断服过4年灵芝,灵芝产地及质地各异,他都恳托朋友帮忙,采购取服,故灵芝源源不断而来。有来自湖南长沙、湖北汉口的赤芝、黄芝;有来自福建福州、鼓浪屿的赤芝,形如笔架,肉厚而质松;尤以江西鹰潭等地的黑芝为最佳,黑而发亮,肉质好,营养好;安徽黄山的石芝,质地亦好,虽小而坚。灵芝可有多种服法:可制成粉剂,装入空心胶囊口服;也可煮汁饮服后取渣焙干研末吞服。何老服法是:每次取5—6克,用沙锅水浸1宿,第二天加水至2碗许,水蒸,空腹时代茶饮。自服后,睡眠明显改善,食欲增旺。何老先生说:“至今我的记忆不减,可能与当年进服灵芝有关。”

据现代研究得知,灵芝至少有十一大功效:

一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是灵芝多糖可加速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造血,增强体质。

三是灵芝所含灵芝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

四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加强心肌收缩力,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五是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这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者,十分有益。

六是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有利于各种慢性肝炎的完全康复。

七是增加常人红血球对组织细胞的供氧量的作用。

八是提高白血球量的作用。

九是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以及增强记忆作用。

十是能显著降低血糠醛缩酶,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肌强直和皮肌炎有治疗作用。

十一是有延缓衰老即抗衰老作用。

“提示”灵芝性平无毒,补虚抗老,服食无忌。凡体质弱或年迈之人,皆可食用,也常用于患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心肌炎、白细胞减少症、肝炎、慢性气管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硬化症、萎缩性肌强直或神经衰弱者,皆可作为药物养生保健品,长久服食,每日5—10克,颇多裨益。

30.三七

三七,属五加科植物,与人参原是本家,明代李时珍说因味如人参,故有参三七之名。但中医运用三七治病,历史并不长,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而且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因为它的作用只是“止血,散瘀,消肿,定痛”八个字,如《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本草新编》也说:“三七根,止血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更有甚者,《识药辨微》还指出:三七“治跌打损伤有起死回生之功,价与黄金等”,故有“金不换”之别名。由此可见,明清时代医家对三七均有极高的评价。

作为药物养生,这是由于参三七除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外,更具有补血之功,正如《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并曰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

借用三七补血散瘀之力,近代医家常用于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作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养生保健,更有神奇效果。国内不少名老中医,常用人参配合三七,取其益心气,化瘀血之意,常收到满意效果。有位90岁的长者,她在70岁时曾发生过心绞痛,其后每天用人参与参三七等份的散剂3克,长期服食,20年来,心绞痛一直未再发作,血压也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的确也有报道说,冠心病人吞服三七粉,能减少减轻心绞痛的发作,降低血压和血脂。药理证明三七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使心肌的耗氧量减低,这些都对冠心病人的养生延年十分有益。因此,现代中医学家认为三七具有补益气血,健脑益智,调补五脏,强壮滋补作用,而且它化瘀不伤正,补益不壅滞,功兼扶正与祛邪,能预防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衰退。

对于血虚贫血之人,三七有养血补虚的作用,在云南当地民间也多有应用。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云南土人患虚弱者,以三七捣烂,置于鸡腹中用线缝好,隔汤蒸熟,鸡烂去三七食鸡,可以“治劳弱诸虚,百骸之病”。对于血虚之人的养生保健,福建中医学院著名中医学家赵萁教授最擅长三七补血,可供借鉴。具体方法是:将参三七浸泡清水中,一二日后取出切成薄片,风干或晒干。然后,另取健康鸡的肥油,文火炼成熟油,将三七片放入鸡油中煎炸,以微黄为度,取出待冷,研成细末,储于密封瓶中备用。服用方法:取童子鸡1只。宰后剖腹,去其内脏,将熟参三七粉15—20克,撒入腹内,加入适量清水,也可加黄酒少许,文火炖烂,即可食用,喝汤食肉,分两三次食完。也可取鸡蛋1只,打成蛋花,加入熟参三七粉3—5克,或10克,搅匀,炖熟食用,日服1次。赵教授深有体会地说:“我用此法治血虚之症,每获良效。其补血作用不逊于当归、黄芪。”

“提示”由于参三七具有止血散瘀和补气养血作用,因此,它最适合新老挫伤、瘀血肿痛者养生调理,也适合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和血虚体弱者保健延年,其用量每日可用3—5克。

由于与三七同名的药材还有竹节三七、羽叶三七、菊叶三七、土三七等,其功用各有区别,不可与参三七混同,故在选用三七养生保健时,一定要选用参三七。

31.柏子仁

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树的种仁,又称柏实,每年冬初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后压碎种皮,簸净杂质,阴干备用。

柏子仁属于中医的养心安神药,也是日常服用的滋养强壮食品。味甘而有油腻感,气微香,性平无毒,入心、肝、脾三经,故有补心脾,润血脉,安神志,通便秘的作用。柏子仁入药,已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并列为“上品”之药,说它“主惊悸,安五脏,益气,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作为抗老防衰,延年益寿之品,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中曾载有“神仙服柏实法”,可见柏子仁也是道家辟谷养生的常食之物。其法是用柏子仁为主,配合白蜜、枣肉、干地黄、白术,共为丸,日3服,“一月百病愈,久服延年”。《列仙传》中还说:“赤松子食柏实,齿落更生,行及奔马。”对其养生强壮之功,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也十分赞赏,他曾指出:“柏子仁性平,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盖仙家上品药也。”所谓“仙家上品药”,意指道家及养生家的延年益寿之用。

柏子仁除有滋补延年作用外,还有润泽美容和润肠通便之功。如明代医家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所说:“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忡,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皆养心血之功也。”若能做到长久服用,自然就会达到《神农本草经》中所说的“久服令人润泽,美色”的效果。至于柏子仁能润肠通便,这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脂肪油及少量挥发油的缘故,正如《本草正义》所言:“柏子仁气味清香,性多润滑。”最适合于素体阴亏、年迈虚弱、肠燥便秘的老年人。

应用柏子仁同米谷及蜂蜜煮粥,是一种极为理想有益的滋补强壮养生粥。清代黄云鹄《粥谱·粥品五·植药类》中指出:“柏子粥养心悦脾舒肝”,这不仅有柏子仁的功效,还有粳米粥的效力,古人称赞“粳米粥为滋生化育神丹”,再配合蜂蜜所具有的“滋补,强壮,益肝,健脾,润肠”的作用。合并煮粥,常服久服,对虚弱年迈之人来说,实为一种有益的养生之道。

“提示”由于柏子仁富含脂肪油,所以平素大便稀薄、腹便溏者勿食。

根据柏子仁的补益作用,最适合中老年人体质虚羸,未老先衰,心神失养,神经衰弱,心慌心悸,失眠健忘,盗汗,大便干燥,以及老年皮肤干燥者,作为药物养生,每日5—10克,长久食用。

32.枸杞子

在宋《太平圣惠方》中记有这样的故事:有位使者去西河出差,途中见一年约十六七岁的女子在用棍棒责打一位八九十岁的老翁,使者误以为女子不孝,拉住那女子询问情由。原来,这老翁竟是那女子的曾孙,只因不肯服用寿良药,才与常人一样老态龙钟,女子因而怒从心起,责以棍棒。使者一听,大吃一惊,一再追问,方知那女子已372岁,只因每日吃一味草药,故而青春常驻。此药正是枸杞子。

此外,兵部尚书刘松石所著《保寿堂方》载有枸杞云:“昔有异人赤脚张,传此方于猗氏县一老人,服之寿百岁,行走如飞,发白返黑,齿落重生,阳事强健。”此方是“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在古代,传说蓬莱县南丘村种有很多枸杞,“其乡人多寿考,亦饮食其水土之气使然”。还有润州开元寺内,有一口古井,井旁有棵生长了不知多少年的枸杞,当地人认为:“饮其水甚益人。”

枸杞子又名却老,是一味古老的药物,同时也是一味抗老防衰、溢补强壮的食品,中国古代医家、道家、养生家都把它视为延寿妙药,对中老年人尤为珍贵。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说“久服坚骨,轻身不老”。《本草经疏》中也记载:“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八九,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本草汇言》中还指出:“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由此可见,枸杞子无愧于补肝肾,抗老衰的“却老”称号了。

作为药物养生,枸杞子在很多抗衰老古方中皆有应用。六朝时代的葛洪、陶隐居,唐代的孙思邈、孟诜等,都是古代著名道教养生家和医林寿星,他们都爱喝用枸杞子酿制的补酒,据说“饮之百日身轻气壮,积年不辍,可以羽化也”。当然,“身轻气壮”是有可能的,“可以羽化”纯属夸张之辞。在民间,枸杞子的服用方法很多,有泡茶,有当饮料,有做药膳,有做菜肴,也有做成养生粥食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曾称赞“枸杞子粥补精血,益肾气”。清代养生家曹庭栋还认为枸杞子粥“能解渴,明目,安神”。这对血虚肾亏,年迈体弱的老年人最为有益。

说到枸杞子能使老人“阳事强健”,自然会想起陶弘景的一句名言:“去家千里,勿食枸杞”,嗣后代代相传,终成民谚,其言下之意是指枸杞有助阳动性之力。根据北京医科大学研究员最新研究证实,老年人在服用该校特制的枸杞子合剂后,性功能有所改善的达35%,的确可以起到增强性功能和防止衰老的作用。由此可见,我们祖先许多宝贵的经验,是有道理的。

据现代研究证实,枸杞子的抗御衰老、延年益寿、益精明目、防治老年病的功效,与它所含的成分有关。枸杞子内含甜菜素、胡萝卜素、玉蜀黄素、烟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14种氨基酸等,特别是含有丰富的有机锗,能促进人体生理功能正常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治疗癌肿和抗致癌因子,防止心脏病的发作,以及抗衰老,治疗肝炎、肝硬化和老年骨质疏松症等。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子还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肝脏,抑制脂肪,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增强性功能,明显地抑制癌细胞,使癌细胞完全破裂,而对正常细胞毫无伤害等作用。枸杞子对眼病也有良好的补益效果,对肝肾不足所致的视力下降、见风流泪、眼花目暗、夜盲雀目、两眼干涩、玻璃体混浊、白内障患者等,都有很大好处。的确是一味难得的老年补益强身,延缓衰老的良药。

“提示”由于枸杞性平无毒,补益肝肾,故凡中老年人皆可服食以养生,每日用量可为5—10克,常服久服,裨益颇多。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慢性腹泻,大便经常稀薄者,勿食为妥。

33.枸杞叶

世人皆知枸杞子补肝肾,明眼目,抗衰老,故常食之,其实枸杞叶功同枸杞子,也是一味养生延龄妙品。

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得知,枸杞叶性凉,味甘微苦,无毒,入心、肺、脾、肾四经,能补虚益精,清热止渴,养肝明目。如《药性论》中说:枸杞叶“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之”。《食疗本草》中这样记载:枸杞叶“坚筋耐老,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日华子本草》还说枸杞叶能“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消热毒”。由此可见,枸杞叶也有补益强壮之功。

枸杞叶养生保健的作用,倍受日本人推崇,在日本,竹田千继和枸杞的故事是很有名的,浅田宗伯翁在其《皇国名医传》里有所记载。千继原本山城人氏,年轻时为典药寮医生(宫中司药所的研究生),他读过《本草经》之后,得知枸杞有益寿延年之效,遂进行了大量的枸杞苗栽培实验,春夏服其子,秋冬食其根,茎根泡酒而饮,入浴时亦必带枸杞叶。结果其人老迈而不怠,年逾古稀尚耳聪目明,容颜毛发一似壮年。书中还记载:“文德天皇染病,瘦弱不堪,元气大伤。有人遂奏上千继老而愈健之事,天皇喜,召千继,垂询年庚。彼时千继已是97岁高龄,但却依然鬓发乌黑,肌肤润泽,耳聪目明,齿不脱落。”据传,千继“于贞观二年(公元860年)卒,享年101岁”。由上述故事可以了解到一个事实,在一千多年前,日本皇宫里的典药园就开始人工栽培枸杞了。

日本有位剧作家为永春水氏,本名佐佐木贞高,人称他是江户时代爱情小说的鼻祖。他曾说:“余本多病之身,才至中年便终日居室,不得外出,打针吃药,欲除病苦,但久不奏效。幸彼时有人教我良药,至今30载,余已久忘病痛矣。该药极为简单,就是尽人皆知的枸杞。仅此一味,长久煎服。平时则取枸杞之茎叶,切碎阴干,予以储存,到用时经炮烙加工,每日代茶而饮之。如此三至四年,顽症消除,五至六年则倍加健壮,自觉有返老还童之力,年已六十,身体不衰,于是逢人便推荐此药。”

矢数道明博士是近代日本国著名汉方医家,在其巨著《汉方治疗百话》第二集(原书共5集,有250余万字)中,有《枸杞茶享用》一文说:“日本枸杞会的加藤勇太郎氏长期致力于枸杞的栽培、改良和良种保存,擅长枸杞叶的采摘与加工制作,作者本人从他那里得到了用他亲自栽培的贞明皇后御赐的枸杞苗所特制的枸杞茶,这实在是一种上等佳品,不愧是用一枚一枚精选的叶茎经过自然干燥后制作而成的枸杞茶,颜色鲜绿,芳香扑鼻。”

在日本,枸杞叶又有皇宫御苗之称,据调查,自1961年起,日本爆炸性地掀起了一股枸杞叶热潮。在这一年里大约有5吨日本产的枸杞叶上市,可是到了第二年,就激增到40吨,到1963年达到了最高峰,销售量足有120吨之多,1964年减少到100吨,到1965年则又有减少。1962年从朝鲜进口的枸杞叶有5吨左右,1963年仅从中国进口的枸杞竟高达80吨,数字实在惊人,而且其势还在不断向世界范围扩展。一时间日本各地的枸杞叶几乎被采摘殆尽。大有连根绝迹之势。正因如此,“造成很多粗劣的次品也大量上市的情况,不管质量如何,只要写着枸杞的名字,就有人高价买”。如此狂热浪潮,这在中国传统医药史上也属罕见。

“提示”在我国,或者说在东南亚各地有华人居住的地区,都有饮茶的习惯。若作为药物养生,常饮枸杞叶茶,其功效不比其他绿茶、红茶逊色,而且常饮久服,无忌无弊,其用量可以每日5~10克。

每年以春、夏采收为佳,在产地用鲜叶效果更好。

34.核桃仁

《花镜》中因核桃果肉油润香美,又很稀少,仅供皇帝食用,故人称“万岁子”,是一味古老的药食两用佳果,同时也是一味养生妙品。作为食物,其营养价值很高,据科学测定,核桃仁含脂肪60%—70%,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甘油酯,其次是亚麻酸及油酸甘油酯,含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10%,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人测试,吃1千克核桃仁所摄取的营养,相当于吃5千克鸡蛋,或4千克牛肉,9.5千克牛奶。还有人做过试验,给犬喂食含核桃油的混合脂肪饮食,可使其体重增加很快,并能使血清白蛋白增加。

作为药物,核桃仁性温,味甘,入肺、肾二经。其用有四:一为补肾固精,用以治疗肾虚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二为温肺定喘,用以治疗肺气虚弱的久咳久喘。三是润肠通便,用以治疗肠燥便秘,大便干结。还有一特殊功效,即治疗尿路结石。清代医家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中即有介绍:“石淋痛楚,核桃肉1斤,同细米煮粥浆,日日食之。”所谓“石淋痛楚”,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结石绞痛。据近代临床报道,对于泌尿系各部位的结石,取核桃仁200克,用食油炸酥,加糖适量混合研磨,使成乳剂或膏状,于1—2天内分次服完,连续服用至结石排出,症状消失为止。一般在服用后数天即能1次或多次排石,且结石较服用前缩小或变软,分解于尿液中而使呈乳白色尿。

作为药物养生,始于唐代,很多食医及养生家都认为核桃仁润肤黑发,“食之令人肥健”。如唐代著名食医孟诜曾说,核桃仁“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古代养生家有一种“服食核桃法”:开始时每日服1颗,然后每5日加服1颗,至20颗止,周而复始。据云“常服令人能食,骨肉细腻光润,鬃发黑泽,血脉通润”。李时珍曾将核桃仁的养生保健作用归纳为“有令人肥健,能食,润肌,黑发,固精,调血之功”。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核桃仁所含的丰富脂肪油,主要是不饱和的脂肪酸,该成分对降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有重要作用。所含的维生素E和卵磷脂,都是早已被证实的抗衰老物质,所含的锌、镁等元素也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核桃仁还可增加血清白蛋白的含量,这对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也有重要意义。

“提示”凡属于中医所说的肾虚之人,或肺肾两虚之体,常食多有裨益,健身益寿,延缓衰老,每日用量可为10—15克。

由于核桃仁性温,故凡阴虚火旺之体,或痰火内热之人,勿食为妥。又因富含脂肪油,故平素大便稀薄,慢性腹泻者勿食。

35.莲子

莲子古称水芝丹,是一味药食兼用之品。它既作食物,又供药用,同时还是一味补益强壮、养生延年的抗衰老佳品。我国各地均出产莲子,历来以湖南湘潭产品最佳,特称之为湘莲,它的肉质幼嫩,作为食物和药物,尤为首选。另以福建产量最大,称作建莲,品质亦佳,它以质味甘甜而居诸莲之冠。

作为药用,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脾、肾、心三经,故其功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补脾涩肠,常用之于脾虚久泻,消化吸收不良,妇女崩漏带下等症。二是益肾涩精,常用之于肾虚不固,小便频数,男子遗精滑精等症。三是养心安神,常用之于心肾不交,心慌失眠多梦等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作为药物养生,益寿延年之用,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将它列为“上品”之药。认为“莲子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本草拾遗》中也认为它有“令发黑,不老”的益寿防衰作用。唐代著名养生学家孟诜特别重视食疗食养,他多主张“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不离口,良药不离手”,他自己活到93岁高龄才去世。在他所著的《食疗本草》中说:“莲子主五脏不足,益十二经脉血气。”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对莲子更是赞叹不已:“莲子乃脾之果也。能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女子带下崩中诸血病”。这些正是莲子抗老防衰,延年益寿之故。

由于莲子为药食两用之物,古代用以养生,制成各种类型食品。宋代医家苏颂是以“莲肉捣碎和米作粥饭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元代宫廷御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也载有莲子粥,“治心志不宁,补中强志,聪明耳目”。清代食医王孟英也常用莲子肉作材料,“磨以和粉作糕,或同米煮为粥饭,健脾益肾,颇著奇勋”。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对食用莲子粥的体会是“用鲜者煮粥更佳”。当代已故名医岳美中教授生前最擅长用“莲子粥治遗精与泄泻”。用于养生保健时,若能针对体质病情的不同,适当配合其他养生药食,如心虚而心慌失眠者,再在莲子粥中加入龙眼肉或酸枣仁,或脾虚而腹泻便溏者,再加入山药或白扁豆,或肾虚而梦遗滑泄者,再加入芡实一同煮粥食用,则更为有益,效果也更加显著。

“提示”莲子去心,称莲子肉,最适合煮粥食用,每日可用10—15克。著名的“八宝莲子粥”,就是由莲子肉、芡实、山药、茯苓、桂圆、大枣等益气健脾之品组成,常人服食,对改善体质虚弱疲倦乏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妇人白带过多,都有很好的功效。

由于莲子性涩,故大便燥结之人,以及腹部胀满者,不可多食。

36.海马

海马属于海龙科海生动物。早在晋代有记载,称之为“水马”,但作为药用,直到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才有收录,而且在唐宋期间主要是用于“妇人难产”。到了明清以后,逐渐发现海马功能在补肾壮阳,才开始应用于益肾抗衰老而养生保健。

如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暖水藏,壮阳道”。所谓“暖水藏”也就是温补肾阳之意。清代《本草逢原》中也认为,“阳虚多用之”,这也是指“肾阳虚”而言。《海南介语》说海马“主夜尿”,也是指“肾阳虚”而夜晚小便频多。这些都是海马温补肾阳之功。

《本草新编》中还曾这样评说:“海马,入肾经命门,专善兴阳,功不亚于腽肭脐,乃尚腽肭脐而不尚海马,此世人之大惑也。谁知海马不论雌雄,皆能勃兴阳道,若腽肭脐,必须用雄者始效,贵价而买,仍是赝物,何若用海马之适用哉。”其意思十分清楚:一方面海马的功效比腽肭脐强,有着显著的温补命门真火、益肾壮阳作用,而且很多人只是盲目崇尚腽肭脐,实为一大误区。二是腽肭脐价格昂贵,易被假冒伪劣之品所骗,而海马价廉物美,值得推崇。所言“腽肭脐”,乃是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也是一味补肾兴阳抗衰老的名贵中药。由此可见,作为药物养生,选用海马要经济实惠得多。

俗话说:“东北人参,江南海马”。这就是说其补益强壮作用可与人参相提并论。根据临床和实验资料得知,海马可以作为延缓衰老药物使用,它能温肾补阳,提高性腺功能,男女相同,其作用部位可能是大脑——下丘脑——脑下垂体——性腺轴,通过提高功能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海马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多种徽量元素等重要物质,其中所含的锌、铜、锰和精氨酸等,可能是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和补肾壮阳的物质基础:海马所含脑磷脂,是动物和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强精益肾,保肝补血,延缓衰老,增强骨细胞与胰岛和神经细胞功能的作用,还与机体的生殖生理和激素的代谢密切相关。

动物实验证明,海马的提取物能增加雄性实验动物的精子数和精子活率,增强性腺及性器官;也能延长雌性动物动情期,并使实验动物子官和卵巢重量增加。此外,海马还能促进实验动物记忆力,增强消除自由基能力,又能降低全血黏度和加速红细胞循环,使血液聚集力下降,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综合以上这些功能,说明海马的确具有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和效果。

“提示”由于海马的作用是温肾壮阳,所以,作为药物养生保健,它最适合命门火衰,肾阳不足的中老年人服食,每日用量可为1—2克,或研末服,或浸酒服。尤其对于男女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以及男子肾阳虚而阳痿不育,女子肾阳亏而宫冷不孕者,最为有益。

正是由于海马善于兴阳,故性功能亢进者,以及身体健壮的青少年,切勿服食。根据前人经验,怀孕妇女切勿食用。

另有海龙,作用及功效与海马同。《本草纲目拾遗》还认为“海龙功倍海马。”《现代实用中药》也指出:“海龙有兴奋作用。用于老人及衰弱者精神衰惫。”两者可以互用,其适应范围也相一致。

37.海松子

海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仁,俗称松子仁,是一味药食兼用之品。

中医学认为,松子仁性温,味甘,入肝、肺、大肠三经,有补虚强壮,滋阴润燥的作用。如清代医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海松子甘平润燥,补气充饥,养液熄风,耐饥温胃,通肠辟浊,下气香身,最宜老人,果中仙品,宜肴宜馅,服食所珍。”不仅如此,古代道家、医家及养生家都视之为一种难得的延寿佳品,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前人有很多关于海松子抗衰老的记载与传说。早在宋代王怀隐等编纂的《太平圣惠方》中曾记载着“神仙饵松实方”:松实仁不以多少,捣为膏,每于食前,酒调下10克,日3服,即无饥渴,勿食他物,“百日轻身”。书中还又介绍了“松子丸”,是以松子仁同甘菊花制成丸药,“食前以酒下10丸,日可3服,益精补脑,久服延年不老,百岁以上颜色更少,令人轻身悦润”。《海药本草》中指出:“海松子温肠胃,久服轻身,延年不老。”明代医家缪希雍对海松子也颇有研究,他发现海松子气味香美甘温,甘温助阳气而通经,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脏自润,发白不饥。由此,缪希雍觉得“仙方服食,多饵此物,故能延年,轻身不老”,不是没有道理的。此外,据《列仙传》记载:“屋全好食松实,体毛数寸,走及奔马。又犊子少在黑山食松子、茯苓,寿数百岁。”这些史料,至今虽难考证,但海松子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作用,与我国古代医家的论述则是一致的。

作为药物养生,很多医家和养生家都喜欢煮粥服用,如明代《士材三书》中介绍:“润心肺,和大肠,松子煮粥食。”《本草纲目》中也有类似记录。

海松子除含有蛋白质、糖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外,其主要成分是脂肪油,约占74%,其中以油酸酯、亚油酸酯为主,因此具有良好的滋补强壮作用。现代研究证明,它还可降低血脂水平,防治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硬化症。只要做到坚持食用,的确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提示”海松子多脂滋润,补虚扶正,坚持长久服食方可奏效。因松子仁含丰富的脂肪油,故经常腹泻便溏者,勿食为妥。

38.桑葚

桑葚古称桑实、文武实、桑仁,民间俗称桑果,每年4—6月份,当桑葚呈黑色或紫红色时可大量采收,蒸后晒干备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以小满前熟透、色黑而味纯甘者良。”成熟的桑葚质油润,富有弹性,味微酸而甜。若以鲜桑葚食用,则以个大、肉厚、紫红色、糖性足者为佳。

中医理论认为,桑葚性寒,味甘,入心、肝、肾三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止渴,润肠通便,补益肝肾,安神益智,明耳目,乌须发作用,是一味难得的药食兼用之品,同时也是古代养生家的延年益寿佳果。早在唐朝陈藏器《本草拾遗》中就这样记载:“桑葚……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说明它是一味抗衰老药物。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载有延寿之方“桑葚膏”,就是单独用熟桑葚加冰糖熬制而成,每次服9—15克,每日2次,可疗“肝肾阴虚而致须发早白”。明代医家缪希雍曾说过:“桑葚者,桑之精华所结也,甘寒益血而除热,其为凉血、补血、益阳之药无疑矣。”《滇南本草》也说它“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清代名医王孟英的经验是:“桑葚甘平,滋肝肾,充血液,聪耳明目,安魂镇魄。”他对服食桑葚多有研究,认为其食用方法“可生啖(宜加少许细盐拌食),可饮汁,或煮以成膏,或爆干为末,欠收之年,可以代粮充饥”。他认为熬膏服食最为有益,具体方法是:“熟桑葚,以布滤取汁,瓷器熬成膏收之,每日白汤或醇酒调服一匙。老年服之,长精神,健步履,熄虚风,清虚火。”由此可见,桑葚确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妙品。凡中老年人,除糖尿病患者之外,皆可常服久服,对改善年迈之人头晕失眠、耳鸣目暗、听力视力减退、腰膝酸软、发白枯落、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老人便秘等,皆有裨益。

根据现代研究,桑葚的养生保健作用还有两点新认识。

其一,对儿童来说,现已公认,不少儿童由于锰的缺乏,造成智力发育迟缓,从而伴随学习能力降低,迟钝和嗜睡。而天然果品桑葚子中含有丰富的锰,对纠正智力降低有重要意义。桑葚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令人聪明”,这与现代人认为桑葚具有开发智力功效,可谓古今不谋而合了。

其二,对老年人来说,桑葚子有防止动脉硬化作用。动物实验结果已证明,锰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例如在使用缺锰料喂养的动物中,动脉硬化发病率比较高,而补充足够量锰的动物,就没有出现动脉硬化症。此外,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的衰减,是衰老和易患肿瘤、感染等老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研究桑葚可以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使免疫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无疑对延缓衰老和预防老年病是十分有益的。

“提示”由于桑葚性寒,又含有丰富的糖,所以,除了患有慢性脾虚腹泻,大便稀薄和糠尿病人之外,皆可用以养生保健,以求益寿延年。长期服食,尤其适合采用王孟英熬膏食用的方法,每次量为桑葚膏10—15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

另据前人经验,熬制桑葚膏,不可用铁锅,只适合选择搪瓷锅或沙锅,而且选用成熟的黑色或紫红色桑葚,正如唐代苏恭《本草新编》所言:“桑葚最恶铁,采紫者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用。”

39.桑寄生

本品为常绿小灌木,《神农本草经》中又有“宛童”之别名,被列为“上品”之药,有“充肌肤,坚发齿,长眉”之功,此为桑寄生抗衰老的最早记载。

桑寄生性平,味甘微苦,无毒,入肝、肾二经,属于中医补阳药。它之所以称为养生保健中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补益肝肾而延年益寿,二是祛除风湿而防御老年疾病。如《本草再新》所言:“桑寄生补气,壮阳道,利关节,补血和血”,此乃补益之功;《日华子本草》说它“助筋骨,通血脉”,表示它能防治老年筋骨疼痛的毛病。正因为桑寄生具有补益肝肾,祛风壮骨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久服桑寄生,对防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和风寒湿痹有良效。桑寄生作为药养,尤其适合两种老年人:一为老人肝肾不足、腰痛腿痛,或足后跟痛、筋骨痿弱者;二为老人风湿痹痛,关节筋骨沉重酸痛者。

据现代药理分析,桑寄生的主要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营养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促使心肌梗塞的复元和降低血压,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效果。据此,有学者得出结论:桑寄生主要是通过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作用,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此外,中药续断同桑寄生一样,具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之功效,中医治病时也经常两者同用,而且“久服益气力”,同样可以作为养生药物。《本草蒙筌》中说得好:“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续断也为《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之药,同样有“久服益气力”的作用,《本草经疏》中还认为续断为“理腰肾之要药也”。故对老人腰酸腿软者,颇有补虚抗衰老功效。尤其是续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这是现代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提示”桑寄生与续断,同为补益肝肾,抗老防衰,强筋健骨,疏经活络,祛风除湿之功,所以,用以浸酒内服,最为有益,其功卓著,两者同用,相得益彰,其用量皆可为10—15克。久服常服,必见功效。

40.黄芪

黄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古籍别名“王孙”,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药用其根,以山西和内蒙古所产者最为正宗地道,以其根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而享誉海内外。

黄芪是最常用的益寿中药之一,曾有人用电脑计算中、朝、日三国的中药处方,筛选出25种最常用的中药,黄芪居第11位。黄芪性微温,味甘,入肺、脾二经。黄芪原名黄耆,考黄耆之名,很多医书皆说:“耆,长也,本品色黄,为补气之长,故名。”清代医家宫绣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

“补气之最”又何以能益寿延年呢?实际上,气虚是衰老过程中的主要病理现象,表示人体多种生理机能的减退,抵抗能力的下降,因此,黄芪补气益气,则能增强机体的各系统器官的生理机能,提高机体防御机能,这正是黄芪之所以能抗衰老的重要原理。

此外,也有医家说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或曰“肌表之气,补宜黄芪”,或曰“凡中气不足,清气下陷者最宜”。这又是黄芪能延缓衰老的有力依据。所谓补五脏,或曰“补中气不足”,这正是传统医学中的早衰或老衰的关键内在因素。五脏功能在衰老过程中,多存在脏腑气血、阴阳的紊乱状态,脏腑间的平衡气机失调。从现代医学来讲,黄芪“补五脏”即在于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而“中气不足”,即脾胃功能下降之意,是导致机体衰老的又一关键。黄芪能“补中气不足”,就增强了脾胃功能,保证了机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得以不断供给能源,这就保障了延缓衰老的物质基础。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的确可延长人肝肾细胞、肺二倍细胞的生长寿命,使后者从自然衰老的61代延长到88—89代,黄芪既能增强人体细胞功能,又能延长人体细胞的寿命,具有显著的抗老延寿作用。

此外,黄芪的有效成分包括数种氨基酸和硒、锌、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黄芪可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代谢,其所含多糖能明显促进抗体形成,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末梢白细胞总数,从而使身体强壮。

中医最强调的一点是“道地药材”,事实也正是如此,药材质量的高低,与当地的水质、土壤、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据近代生化分析研究发现,西北地区所产的黄芪称之为“道地药材”,这与西北的山西、内蒙古一带土壤富含硒元素有关。黄芪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硒有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延缓细胞衰老的功用,这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

“提示”黄芪是所有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补益强壮,延缓衰老的养生良药,每日用量可为5—10克,可煎水代茶,经常服用,裨益颇多。

对于身体素质强壮,或平素阳气偏旺,或胸闷腹胀者,勿食为妥;在感冒发热期间,也应暂停食用。

41.黄精

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得坤土之精粹,故名为戊己芝”,药用其根,在春秋季采收,以秋采者为好,选用时以根块大、色黄、断面透明、质润泽者最为上乘。

传统医学认为,黄精性平,味甘,入肺、脾二经,具有补脾润肺的作用。如《日华子本草》中说:“黄精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本经逢原》又说:“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本草便读》中还称赞:“黄精味甘如饴,性平质润,为补脾阴之正品。”所以,中医经常用于治疗脾阴虚综合征,表现为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或干结,或先干后稀,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口干唇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等症状。

在古代养生家,乃至医家、道家的眼中,黄精更是一味神奇的抗老防衰、延年益寿之妙品,甚至有“久服成仙”之说。早在医药文献《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黄精“轻身延年”的记载。《摄生众妙方》也说黄精“耐老不饥,甘美,补中益气,安五脏,润心肺,轻身延年”。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指出:“黄精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一年内变老为少。”清代医家黄宫绣对于前人这些认识,称:“黄精,书极称赞,久服不饥,其言极是。”

在道教历代文献中,对黄精也颇多溢美之词。如西晋张华《博物志》中云:“皇帝问天姥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姥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面食之,可以长生。”南朝道教养生家陶弘景《名医别录》也说黄精补中益气,久服轻身,不饥延年。再如《神仙传》中记载:“尹轨学道,常服黄精,年数百岁,后到太和山中。王烈常服黄精,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步行如飞。”《地记》中说:“武当山西北角有棵大松树,树下草名‘救穷’,日食三寸,绝谷不饥,久之度世,此草即黄精。”

不少养生家以及民间长寿之人,也与食用黄精有关,流传着不少趣事。如徐铉《稽神录》中说:“有士人唐遇,虐待婢女,逃入深山中,饥饿难忍,拔一种草根,食之颇甘美,久食不饥。一夜宿树下,听见风声,疑有虎来,急腾身而上树梢。从此夜宿树上,日行山中,常吃此草,亦无所苦。后其家人采樵所见,近之则腾身上树。归告主人,或曰:婢岂有仙骨,必食异草,可备肉食。婢忽见肉,大吃一顿,家人伏草中齐出,婢欲腾空而不灵,遂被捉。问其如何充饥,指出其中一种草,拔数茎而归,识者辨认,乃黄精也。”

安徽九华山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令九华山名扬天下的是山上的百岁宫内保存着一代圣僧无瑕禅师的真身。无瑕禅师,顺天府宛平(现北京)人,明正德年间在山西五台山出家,法名海玉,两年后开始游历天下名山大川,后在安徽青阳县九华山结庐隐居,刻苦修行。无瑕在九华山中隐居了百余年,不收徒,不见人,圆寂时126岁。明天启二年,崇祯帝派人到九华山进香,遍查附近山洞,始发现已坐化3年多的海玉,其肉身已干枯,身旁有用血写成的经书81本和身世自传书。无瑕禅师长期隐居深山,缺粮少食,何以能活到126岁呢?原来,他就靠吃山中黄精、野果、丹参而得以生存。古人认为:“黄精服其花,胜其实,服其实,胜其根,但花难得。得其生花十斛,干之才可得五六斗。日服三合,服之十年,乃得其益。”又传言海玉吃了生黄精后,可连续10天不进食,每隔20天放血1次,花了38年的时间,用血写成了81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如今这部血经还陈列在九华山文物展览馆内。

在古代黄精养生方中,大多都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如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中的“黄精延年酒”,每日适量饮用,有延年益寿之功。明代《普济方》中的“黄精膏”,于饭前服,具有乌须发,补益,延年之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黄精散”,单用黄精为末,温开水调服,不计量,具有“返老还少,轻身益寿”之力。《和剂局方》中的“九转黄精丸”,是以黄精与当归为丸,温酒送服,具有滋补强壮,补血填精之功。近代北京已故四大名医之一的蒲辅周老先生曾有一方,名“黄精丹”(黄精、当归),其实就是“九转黄精丸”,蒲氏认为,“此为平补方,久服有促进脑功能恢复的作用”。武汉医学院曾对广西都安、巴马等县的292例百岁老人调查发现,他们都居住在高山上,因条件的许可,皆常食黄精粥,认为黄精确有益寿之功。

至于如何食用黄精,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在《仙神隐书》中详细介绍了黄精服食法,值得今人借鉴:“黄精细切,用水煮极烂,以布袋拧汁,煎使浓缩,渣晒干为末,入釜中煎熬为丸如鸡子大(即鸡蛋黄大小),每服一丸,日三服。除百病,身轻耐老。”或者用“黄精根茎,不拘多少,细锉,阴干为末,每用水调,多少任服,久服轻身延年”。

据现代研究,黄精含有黄精多糖、粘液质、氨基酸、烟酸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这些成分对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和血管韧性都很有好处。药理试验也发现,黄精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供应,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浸润有预防作用,还能防治血压和血糖升高,而且有益于白细胞缺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肺结核病人的康复。所以说,黄精是一味效果确切的祛病防衰的药养珍品。

“提示”作为药物养生,黄精每日用量可为10克左右,少量长久食用,多有裨益。

由于黄精为滋腻之品,所以,除平素痰湿较多,口中粘腻,舌苔浊厚者勿食为妥外,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皆可常食以养生。

42.菟丝子

菟丝子古有“玉女”之雅名,既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列为“上品”,同时也是一味养生延年的妙药。中医认为,菟丝子性平,昧甘辛,作为药用,倍受医家所喜爱,功在补肝肾,益精髓,明眼目,经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酸腰痛,尿后余沥,视物昏花不清,男子遗精,治多有验。正如《本经逢原》中所言:“菟丝子,其性与杜仲之壮筋暧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

作为药物养生保健,益寿延年之品,古代养生家、道家以及民间也常服食,不仅具有补益强壮作用,又无任何毒副反应,安全而有效。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称“菟丝子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名医别录》中也说它能“养肌强阴,坚筋骨,久服明目,轻身延年”。对其延年益寿之功,明代医家缪希雍曾解释说:“菟丝子为补脾肝肾三经要药,三经俱实,脏实精满,则身自轻,延年可必矣”。清代名医张山雪也指出:“菟丝子,久服则阴液足而目自明,阳气长而身自轻,皆有至理。弗疑为仙佛家欺人之语。”可见古代医家对菟丝子能延年益寿,坚信不疑。

在古代养生方中,也常有应用。如《扁鹊心法》中载有“菟丝子丸”,用酒送服此丸,“具有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之效”。《卫生简易方》中还介绍过“菟丝子验方”,主要是用菟丝子配合杜仲为丸,“治一切虚冷,除百病,生精神,强志意,利耳目,轻身延年”。此外,在“延龄广嗣丸”、“神仙益寿酒”、“长生不老丹”等,都有菟丝子这味养生药。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抱朴子仙方服法”,具体方法是:“取菟丝子一斗,以一斗酒浸之,晒干后又浸,反复多次,以酒干为止,捣筛。”李时珍认为“此药久服令人光泽,变老为少”。由此可见,菟丝子的确具有延缓衰老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菟丝子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心血管的功能,又含有维生素A样物质,这些正是古人所说菟丝子“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的道理。

“提示”正如《本草汇言》中所说:“菟丝子,补肾养肝,温静助胃之药也,补而不峻,温而不燥。”也就是说,它既能补益先天之本——肾,又能健补后天之本——脾,而且常服久服,既无副作用,又有显著效果。每日用量可为5—10克,或浸酒服,或研末服,也可煮成“菟丝子粥”食用,皆有裨益。

43.菊花

菊花古时雅号为“延寿客”,民间还称之为“药中圣贤”,《神农本草经》中早已将它列为“上品”,这当然是由于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之故。作为药用,历代医家均认为本品可以散风热,清肝火,明头目,解疮毒,对风火肝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胀痛,疔疮肿毒等,均有很高的疗效,因而为古今医家所习用。

作为养生保健之用,中国古代的道教和养生家们已应用了千百年之久。如《玉函方》载:“服食甘菊,王子乔变日增年方:用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苗,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把玉英、容成、金精、长生四物阴干,取等分,合研为末,以蜜泛丸如梧子大,酒服七丸,每日三次。”“三百日身体轻润,一年发白变黑,二年齿落再生,五年八十老人变为儿童”。所述虽说有所夸张,但菊花延年之功,古往今来都是公认的。晋代傅玄《菊赋》“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宋代文豪欧阳修也有诗称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见花。”说的正是菊花。据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注引的《荆州记》中说:“南阳郦县北八百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谷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即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三十,中寿百余,七十者犹以为夭。”在今河南省内乡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为此,郑板桥还曾写诗提及此事:“南阳菊水多耆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

古代养生家食用菊花。大多是酿酒或当茶饮用。据文献记载,汉高祖爱姬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回忆汉官的生活时曾提到: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元明时代,菊花酒中已加进了多种中草药,其制法是取“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酉京杂记》中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谓之菊花酒。”并说“菊花酒,服之轻身耐老,令人长寿”。明代李时珍称菊花酒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功效。难怪南宋诗人陆游一次患疾饮之后,霍然病愈,乐极作诗:“菊得霜乃荣,惟与凡草殊。我病得康健,每却童子扶。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明代高濂,号瑞南道人,在其养生学专著《遵生八笺》中介绍了两种制菊花酒的方法。一种是“九月间择待舒半开的菊花,连带少许茎叶,一并捣碎,拌和在蒸熟的秫米醪酪里发酵,到来年九月,开封榨汁成酒。”这种制法比较复杂,另一种较为简单,一般家庭都可以制作。“十月菊花盛开时,采摘菊花去蒂,取纯净花朵二斤,浸泡在十斤好酒中,密封十天左右”,就可饮用。

我国劳动人民饮用菊花茶,防病疗疾,益寿延年已有漫长的历史,菊花甘苦而凉,轻清气香,泡水代茶饮,芳香幽雅,回味无穷,四季相宜。尤其是中老年人作为保健饮料,经常饮用,抗衰明目,轻身延年,颇为实用。民间曾流传着“菊花二朵一撮茶,清心明目有寿加”的谚语。清凉菊花茶在东南亚更为风行,菊花药源广泛,物美价廉,制茶方便易行,每次取洁净白菊花干品3—5克,沸水冲泡后即可饮用。

据药理分析,菊花重要成分是挥发油、菊甙、胆碱、氨基酸、维生素A,以及微量元素硒、铬、镍、锰等。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菊花有抗衰老和调节心血管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等重要作用,确实是延年益寿珍品。菊花所含的多种微量元素中,硒的含量为最多,硒是已知的抗衰老物质之一。菊花含硒量很高,可能正是它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菊花中的铬也很丰富,铬可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这很可能就是古老中医学所说的“菊花利血气”、“菊花清经隧积淤之浊血”的原理所在,这对防治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有着重要意义。

“提示”应用菊花养生保健,益寿延年,务必做到持之以恒,方有成效,诚如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言:“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近代名医张山雪也有同感,他说:“菊花是冲和纯粹之品,断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无近功,而遽疑《经》言之不可信也。”此处《经》言,正是指《神农本草经》中所言“轻身耐老延年”之句。

古人云:“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何谓“真菊”?南北朝陶弘景说:“甘者为真菊,苦者为苦薏”。野菊古称苦薏。所以,补益养生历来以甘者为良。若用菊花泡茶常饮,尤以白菊花为佳。

由于菊花微寒,若是脾胃虚寒,腹泻便稀,或素有胃寒痛者,勿食为妥。

44.鹿角胶

鹿角胶为鹿角熬制而成的胶状中药,古称白胶。据中医文献记载,鹿角、鹿茸与鹿角胶,都有温补肾阳的作用,经常用以治疗肾气虚弱,命门火衰所致的各种阳虚病症或阳虚体质之人。又因它是动物药材,并非草木,所以,中医认为鹿角乃血肉有情之品,其补血益精的功能远胜于草本植物,正如《本草汇言》中所言:“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也。”所以,古代医家及道家,都把鹿角胶视为壮肾阳第一要药。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肾气的旺衰,与人的性机能和孕育功能以及人之老衰密切相关。因此,古代道家及养生家非常重视对肾气的呵护保养。神话传说中的彭祖,生于夏朝末年,至殷代末已是767岁(一说800岁),据记载,彭祖长寿之秘有一服鹿角法:“用鹿角屑十两,生附子三两,共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令人少睡,益气力,通神明。”如果此情属实,可见彭祖当属阳虚之体。由于鹿角具有振奋性机能的作用,古人又有“镇山威”和“九女春”的雅号。如唐代最著名的食医孟诜在其所著《食疗本草》中载:“鹿角,蜜炙研末,酒服,轻身强骨髓,补阳道。”据说清代咸丰皇帝早年宠幸慈禧,后又钟情于丽妃,为使精力旺盛,特地在承德山庄养了大批东北梅花鹿,每年冬春两季取鹿血饮之,夏秋两季将鹿茸研末,放入小米稀饭中餐餐食用。又传袁世凯晚年也仿效咸丰皇帝做法,晚餐都用鹿茸伴食内服,同时还作为春宫阳药使用。鹿茸自秦汉开始,一直以奇特的功效而闻名于世,直到清代,它仍成为宫廷主要抗衰老药物之一。

用鹿角熬成的鹿角胶,古代医家对它更为赏识。如明代李时珍称赞:“鹿角胶炙捣酒服,补虚劳,长肌益髓,令人肥健,悦颜色。”同时代的名医缪希雍也认为:“久服能轻身延年耳。”清代医家陈修园还曾这样说过:“白胶即鹿角煎熬成胶,何以《本经》白胶列为‘上品’,鹿茸列为‘中品’乎?盖鹿茸温补过峻,不如白胶之甘平足贵也,益气延年者,精足血满之效也。”鹿角胶的补益强壮之功,为历代医家所肯定,均认为鹿为纯阳之物,其头常向尾,善通脉,其精华在角,以此煎熬为胶,气味浓厚,精血有力,莫过于此,非寻常草类所比,功在补精气,助火衰,兴阳道,健腰膝,故被誉之为“捷胜之神物”。鹿角胶熬后的残渣,称为鹿角霜,也是一味良药,含多量钙质,温补之力小于鹿角和鹿角胶,而鹿角胶的滋补之力又大于鹿角,鹿茸与人参齐名,乃补肾壮阳佳品,功效尤为卓著。

据现代研究,鹿角鹿茸中都含有鹿茸精、硫酸软骨素A、雌酮、大量的骨胶原、蛋白质以及钙、磷、镁等。鹿茸精所含的25种氨基酸是有效的全身滋补强壮剂,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机体的工作效力,改善睡眠及饮食,减少疲劳,又能使血中的红细胞、血色素和网状红细胞增多,促进红细胞再生,对血小板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所含的钙、磷、镁等无机盐,能促进钙的吸收和骨的生长发育,对增强心脏、肌肉的功能也都有积极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有显著的强心效果。其所含的镁离子,更是延年益寿必不可少的物质。正因如此,对于阳虚体弱之人,服食鹿角胶以养生保健,确有强壮体质,祛病抗衰老的作用。

“提示”无论是鹿角或鹿茸或鹿角霜或鹿角胶,都有补火助阳,生精益髓之功,所以,只适合元阳衰弱,命门火衰,平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身体虚赢,未老先衰之人。每日可用鹿茸0.5—1克,研细末或浸酒服,或鹿角胶3—5克,开水溶化服。

以鹿茸或鹿角胶养生保健,并非人人皆宜,凡身体壮实,内偏重,阴虚阳亢,或肝火偏盛者,均不可妄服。

由于鹿茸鹿角为温补之药,凡适合长期服用之人,最好借鉴南北朝时期药物学家雪敦的方法,用黄精自然汁浸2昼夜,滤出切焙捣为末,使之温而不燥,既能滋阴又能壮阳。

45.紫河车

紫河车为健康产妇生产后的胞衣,俗称胎盘,雅名“混元丹”。作为药用,始于唐代,经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极力推荐,其补益之力更加广为人知。

中医认为,胎盘性温,味甘咸,入肺、肝、肾三经,能补气,养血益精,现代中医又概括其作用为:大补气血,双补阴阳,养血安神,益气补精,延缓衰老。故凡体虚之人,或年迈衰弱者,服之确有显著效果。

古代医家对紫河车的补益之功,颇多赞赏,如明代医家缪希雍指出:“人胞乃补阴阳两虚之药,如阴阳两虚者服之,有返本还元之功,诚为要药也。今世以之治男女一切虚损劳极,为益血补精气之用。”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还这样说:“紫河车禀受精血结孕之余液,得母之气血居多,故能峻补营血,能以人补人也。”清代熊叔陵对其补虚之力,也十分推崇,认为紫河车“以血肉之属,为血肉之补,同气相求,乃无上妙品也”。

应用紫河车养生保健,益寿延年,最具代表性的著名方药为“河车大造丸”,就是以紫河车为主药,配合杜仲、天冬、麦冬、人参、地黄等抗老中药研制而成,“久服耳聪目明,须发乌黑,延年益寿”。《本草纲目》中转引了《诸证辨疑》中的几则实例:“一妇年六十,已衰惫,服此寿至九十,尤强健”;“一人病后不能作声,服此气壮声出”;“一人病痿,足不任地者半年,服此后能远行”;“一人病弱,阳事大痿,服此二料,体貌顿异,连生四子”。由此可见,紫河车对一切虚蠃衰弱之人,功效卓著。

对紫河车抗衰老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前苏联敖德萨市费拉托夫学院自1965年起,对130位45岁以上有衰老表现的人,采用胎盘提取液治疗10年并观察,认为胎盘可能有助于提高早衰者的各种生理机能,对于改善早衰之人的血压和耗氧量,提高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值,改善性机能,都有一定效果。同时还发现,紫河车在治疗老年人视力和记忆力减退,改善衰老外貌和步态方面,也很有作用。胎盘在生理上能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睾丸有兴奋作用。此外,也能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现代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性腺功能的减退可导致衰老,而胎盘具有增强性腺功能的作用,可以兴奋性功能。因此,可以肯定紫河车具有对抗衰老的作用。

紫河车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丙种胎盘球蛋白、干扰素和多糖等成分。丙种胎盘球蛋白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干扰素则具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多糖也在抗癌治疗中崭露头角。另外,紫河车还含有红细胞生成素、凝血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对防治贫血、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都有一定的效果。所有这些,也许正是紫河车具有“返本还元”和益寿延年的理论基础。

“提示”紫河车用于养生保健,适合多种人群,除年老体弱者外,对肺结核、慢性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体虚多汗、易患感冒、男子阳痿遗精、女子体弱不孕、癌症及放疗化疗后白血球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衰弱等人,都有明显效果,每日用量可为2—3克。

对于胎盘的选用,民间认为初生者为佳,也有认为男孩衣胞为上。其实,古方不分男女,只求健壮无病产妇的胎盘为好。

如果能得到新鲜的胎盘,漂净血水,清洗干净,然后放入沙锅内,加入清水煮沸5—10分钟后,捞出,切成片,烘干或烤干或晒干,最后研成细末,再放入空心胶囊,每日早晚空服1—2粒,效果也不错。

46.酸枣仁

本品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酸枣的种仁,入药甚早,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粒大饱满、外皮紫红色、肥厚油润、肉色黄白者为佳。

酸枣仁性平,味甘,入心、脾、肝、胆四经,中医认为它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四大功效。作为药物养生,中国历代医家也十分重视,认为它有“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的保健作用。《名医别录》中还有“酸枣仁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的记载。明代医家倪朱谟还认为它能“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尤其是对于用脑过度,长期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心慌不眠,心虚自汗盗汗的中老年人,更是药物养生保健首选。正如《药品化义》中所言:“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凡志苦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忡,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当必用。”古人有一种用法,颇为可取,即以酸枣仁30—50克,捣碎后煎取浓汁,同米50—100克煮制成酸枣仁粥,对失眠心烦的神经衰弱之人,颇有效验。民间也有用酸枣仁10—15克,同百合30—50克,煎水喝,适用于妇女更年期心烦不眠盗汗者,尤为有效。

据药理分析,酸枣仁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前者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后者可提高毛细血管的韧性,而且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延缓衰老过程。

“提示”凡神经衰弱而顽固失眠者,应用酸枣仁养生保健,益寿延年,是为上乘之品,古有“调睡参军”的美名,但古今都有生用与熟用之争。有学者认为,生用或炒用酸枣仁,都有镇静、催眠作用,其镇静效果无明显区别,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但也有医家认为,把酸枣仁炒熟服用,其安眠作用为优。如明代药学家李时珍说:“熟用疗胆虚不得眠”。近代北京名医焦树德教授也说:“我治失眠是用炒枣仁,最好是新炒的。”重庆著名老中医马有度教授也善用酸枣仁,他曾自己试用新炒枣仁粉6克,睡前吞服,“安神效果的确较生品为好”。这些实为经验之谈,可供借鉴。

47.熟地黄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简筒称熟地,别名“地髓”,历来以河南怀庆一带的地黄为正宗地道。其性微温,味甘甜,入肝、肾二经,是一味最常用的滋补中药。历代医家对熟地黄颇多赞誉,如《本草经疏》中称之为“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药品化义》中也说:“熟地黄,安五脏,和血脉,保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清代名医张山雪还把熟地黄与人参相比美,他在,《本草正》中指出:“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补血以熟地为主。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所以,古今医家经常用于治疗阴虚血少所致的腰酸软,骨蒸劳热,头晕耳鸣,遗精,盗汗,消渴,月经闭少,血虚萎黄等病。

正是因为熟地有滋肾填精,养阴补血之力,所以它又是一味延年益寿妙品,古代医家、道家及养生家最为常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说它能“填骨髓,长肌肉,久服轻身不老”,显然视之为养生之“上药”。《珍珠囊》认为熟地“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本草纲目》记载它“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利耳目,黑须发”,《本草从新》更是称赞熟地黄“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晋代道教养生家葛洪《抱朴子》记载:“楚文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明代药学家李时珍称:“服食地黄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他还介绍供皇室服用的“惊玉膏”,此膏即以熟地配人参、茯苓研制而成,“常服开心益智,发白返黑,齿落更生,辟谷延年”。说明熟地黄还是古代道教养生家辟谷养生之术的代谷代粮的常食之物。

据研究,地黄主要含梓醇、露醇、地黄素、维生素A样物质、多种糖类及多种氨基酸等。现代医学对单味药的延缓衰老作用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初步证明地黄在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这些作用力均有益于抗老延寿。

“提示”用于抗老健身,凡阴血不足,肝肾亏损的中老年人皆为有益,每日可服用5—6克。

根据前人经验,凡慢性腹泻便溏,胃胀食少,舌苔厚腻者。勿食为妥。《品汇精要》还说:“服食地黄,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48.薏苡仁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成熟的种仁,雅号“菩提珠”,既是一味古老的中药,也是我国农作物的“元老”之一,它含有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等。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在禾本科植物中占第一位,故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称。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味药食兼用之品。

自古至今,人们常用薏苡仁当作粮食,煮饭煮粥食用。如唐代《广济方》中载:“薏苡仁饭,治冷气。用薏苡仁舂熟,炊为饭食,或煮粥亦好,气味欲如麦饭乃佳。”清代医家王孟英也说:“苡米,煮粥煮饭,无不宜之。”尤其是应用薏苡仁煮粥,实为中医传统养生粥,有祛病保健之效。如唐代著名食医昝殷在《食医心鉴》中说:“薏苡仁粥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良。”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亦云:“消渴饮水,薏苡仁煮粥食之。”并说“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清代龚应园《三福丹书》称“薏苡仁粥补脾益胃”。现代人也经常食用薏苡仁,尤其在广东民间,每到盛夏,喜用生薏苡仁和鲜冬瓜煮汤,既可佐餐,又能清利湿热,效果极佳。也有用薏苡仁同绿豆、百合、莲子或赤小豆等煮粥食用,可达到清火,解毒,利湿,安神,补虚,健胃,减肥的效果。

经常食用薏苡仁粥,还有两大好处,其一抗癌防癌,其二去疣美容。

据近代研究,薏苡仁酯对癌细胞有阻止生长和杀伤作用,因此,目前国内外均有用薏苡仁粥作为食养食疗方法,防治胃癌、肠癌、宫颈癌等。由于薏苡仁药性缓和,味甘淡而无毒性,是一味清补健胃的食品,煮为稀粥,寓养于食,常服久服,颇多裨益。

用作疣赘患者的药物养生,薏苡仁也十分有效。已故著名中医岳美中教授说过:“治疗瘊子(疣),薏苡仁有较好效果,将它轧面,每天冲服10克,或煎服30克,一般月余可脱落。”日本人对中国医家用薏苡仁治疣,有一个从不信到相信的过程。石黑忠德著《外科说约》治疣法中说:“自昔喜用薏苡仁末内服,予尝闻其说于柳元永翁,因其理不明,故不信之,迩来逢全身生有小疣数个者五人,使试服薏苡仁末,其中二人经三四月而全治,余疣皆脱落。因质之友人,皆云有效。虽尚未详其理,但实际有效。”片仓元周编著的《青囊琐探》治疣神方云—用薏苡仁二钱(约6克),甘草一钱(约3克),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四五日,疣脱如扫。《中华皮肤科》杂志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有学者介绍:治疗扁平疣,取新收薏苡仁米100克,与大米混合煮饭或粥吃,每日1次,连续服用,以痊愈为止。23人食用后,其中11人于7—16天内全部消失。

据近年报告,日本《汉方研究》曾介绍,日本静岗市妇产科医院利用日本小太郎汉方制药厂生产的传统中药“薏苡仁片”,已治愈了4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4名患者中最快的在30天左右尖锐湿疣全部消失,最慢的从服用后40天起症状消失,经追访1年后未见复发。该病系因“人乳头肿瘤病毒(HP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性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病好发于女性的大小阴唇及会阴等部位,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的特效药。

“提示”由于薏苡仁药性和缓,见效较慢,故应坚持长期食用,多有功效,且无任何副作用。

根据前人经验,妇女怀孕时勿食为妥,正如清代《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说:“薏苡仁性专下达,孕妇忌之。”元代贾铭《饮食须知》亦云:“妊妇食之坠胎。”

49.白酒

酒为百药之长,上古的时候,医生给病人治病时,多用酒来作药。著名医药文献《黄帝内经》上即辟有专写酒疗的“汤液醪醴论”,醪和醴都是酒类。《素问》中论载治疗肌肤麻木的方法,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意思是说可以用“按摩”和“酒”来治疗。当然,后来到了唐代,药酒疗法迅速发展,代替了朴素的酒疗法。

众所周知,酒在日常生活中是少不了的,即便是滴酒不沾的人,也很难做到与酒“绝缘”。酒是一种含乙醇及其它成份的饮料,主要由米、麦、黍、高粱、水果和曲酿成。中医认为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入心肝二经,适量饮酒有通畅血脉、活血行血、祛风散寒、健脾胃及引药上行、助药力之功效。大量酗酒,则适得其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酒少饮则和血行气,痛饮则伤神耗血。”临床实践证明,少量饮酒,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另外,酒还能畅通血脉、散瘀活血,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活络通经之目的。

《养生要集》记载:“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实验证明少量饮酒,可引起唾液和胃液分泌暂时增加。这对消化有良好的效应,可提高消化系统的吸收机能。大量饮酒则胃液分泌和消化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对胃肠道的机能无疑会产生不利影响,务必要重视对待。

酒与药有着相互关联的作用。可通过酒对药物进行浸、洗、炒、煎等法炮制、引药上行、增强药的效力。药酒是以不同的药物,用白酒浸泡而成。酒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会增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如大家所熟悉的虎骨酒、国公酒、五加皮酒等等,均是借酒的辛温行散之性,活络通经来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痛等病。当然,用酒来浸泡水果等自然食物同样也有治病的作用。

“提示”

(1)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胃溃疡及各种疾病的急性期,均不宜饮酒。病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的同时,也不能饮酒。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水杨酸制剂等时,饮酒易引起胃肠道出血。

(2)忌“空腹酒”和“吸烟酒”“空腹酒”指空腹喝酒,“吸烟酒”指边吸烟边喝酒。空腹开怀畅饮只要达30分钟,酒精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便能达到高峰。埋头喝闷酒或饮赌气酒都是容易醉倒的。

(3)酒后宜休息,忌运动。喝酒以后,人体的兴奋性提高,自我感觉良好,往往喜欢“乱说乱动”。酒精在人体内的排泄比较缓慢。通常酒精的分解物乙醛至少需要3—4小时才会失去毒性作用,饮酒后过多活动会加剧酒精的毒性反应。

(4)宜饮低度酒,忌饮烈性酒。实践证明,长期饮高浓度的白酒对咽喉、食道、胃、胰腺、肝胆、生殖细胞、脑垂体后叶和下丘脑都有不良影响。女性的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及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正常分泌功能会受到破坏;男子睾丸的间质细胞亦可遭损害,使雄性激素和精子的产生出现障碍。

50.茶叶

一、香茗健身益体

相传公元前2737年,神农氏为了寻找治疗疾病的药草,尝百草以疗疾,日遇72毒,最后得茶而解,祛除了人体内的诸毒,这是最早的以茶治病的故事。三国时华佗在所撰之《食论》中写道:“苦茶久食益意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亦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和,且苦能坚齿。”隋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隋文帝得了病,百药无效,后来竟然是喝茶喝好了。这种记载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古人对喝茶健身的推崇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是茶的故乡,唐朝陆羽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巨著《茶经》,书中论述了茶的起源、茶树品种、加工方法、烹法饮法等。到了唐代,茶已成为许多人家“不可一日无”之物了。所以自古以来,民间早已把茶叶列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之列,称之为“油、盐、柴、米、酱、醋、茶”。

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品质之佳居世界之冠。茶叶大致分为红茶、绿茶、清茶、花茶、紧压茶、黑茶等。由于产地及加工方法不同,各种名茶又有各自独特的风味。杭州的西湖龙井,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著称于世;黄山毛峰,状如雀舌、上披银毫、香似白兰、回味醇厚;武夷岩茶,具有色活、味甘、水清、气香四大特点;从所谓世界所有茶树品种之母的茶树上采下的普洱茶,叶芽舒展、汤色浓艳、口感强烈、令人起敬;另外还有颗粒浑圆、香味浓郁的珠茶;条索紧秀、香味清醇的眉茶;茶味花香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花茶;色泽乌润、条索秀丽、香高持久的祁门红茶;具有独特高香的乌龙茶等等。这些茶类综合形成了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制法精巧、品质优异、风味佳美的四大特点,为世人所瞩目。

茶叶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的饮料,被人们誉为“最理想的饮料”。据分析,茶叶中含有400多种成份,主要成份是茶单宁、咖啡碱、可可碱、黄酮类、麦角甾醇、芳香化合物以及多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0.维生素P等,还含有钠、钾、铁、铜、磷、氟等28种无机元素。经过生物化学分析,各种化学成份之间的组合十分协调,虽然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糖类等含量较少,但对人体亦有不少补益,比如茶中所含的苏氨酸和丙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要由外界供给,喝茶就是供给的途径之一。

唐代以喝茶出名的文人卢同在诗中,对喝茶的好处做了生动的描写:

一是生津止渴,

二是兴奋提神,

三是帮助消化,

四是发汗而治感冒,

五是减肥轻身,

六是活跃思维增强记忆,

七是延年益寿。

为什么饮茶的好处如此之多,这主要在于茶叶所含的成份。现代医学认为,饮茶有以下好处:

1.提神益智消除疲劳

茶叶中的咖啡碱和可可碱能兴奋神经、消除疲劳,被称为温和无害的兴奋剂,能提高中枢神经的敏感性,缩短反应时间,有利于促进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2.强心利尿降压通脉

茶叶中的维生素0、维生素p、咖啡碱、鞣酸等有收敛、抑菌、增强血管弹性及韧性等作用,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扩张冠状动脉,松弛平滑肌,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而具有利尿作用。实践证明,咖啡碱的利尿作用,主要是从小便、皮肤中带走较多的盐分,这种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利,对心脏病引起的浮肿患者也有帮助。

3.消食除滞开胃和中

吃了肉食后,人们总习惯泡上一杯浓茶喝喝。茶中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刺激胃液分泌,消除胃中的积食,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另外,茶中的肌醇、叶酸、胆碱、蛋氯酸等成分都具有调节脂肪代谢的功能,促进脂肪消化。但是饭后不要急速喝茶,以免与有些食物相克,一般在饭后半个至一个小时后再喝。

4.止泻治痢消炎杀菌

茶中鞣酸有收敛、杀菌、止血的作用。古人曾利用绿茶治疗细菌性痢疾、赤白痢、急性肠胃炎等,这主要因为鞣酸进入肠胃后,使肠道松弛,缓和肠道运动,其次因为鞣酸使细菌蛋白质凝固,细菌即死亡,起到了杀菌和保护肠胃粘膜的作用。

5.防癌抗毒清火解热

茶中的鞣酸、维生素及脂多糖具有抗癌防癌作用,能抗辐射、防射线。所以从事在辐射环境下工作的人,多喝绿茶大有益处。现代科学也证明茶有解毒作用,当有毒物质,如铅、砷、苯等侵入体内时,如立即灌服大量的绿茶浓汁,茶中的维生素O和鞣酸可与上述毒物结合,使之沉淀而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

6.茶还是清热祛火,止喝生津的好饮料。茶叶中的咖啡碱,促使大量的热量能从人体的皮肤毛孔里驱走。据报道,喝一杯热茶,通过人体皮肤毛孔出汗散发的热量相当于这杯茶的几倍,故暑天喝茶使人感到凉爽祛暑。

7.用粗茶或老茶20克泡水,老茶含氟量高,对牙齿更有好处。除早晚各一次外,最好每次饭后茶漱。这可使积于齿缝的饮食之毒,通过漱口洗涤出去,令口腔清洁,齿白不坏。

“提示”

(1)咖啡碱又能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胃酸浓度,患溃疡病的人,饮茶能使病情加重。

(2)晚茶使人兴奋,难以入眠,影响休息,隔夜茶也会损伤脾胃。要使茶有利于健康,关键在于合理饮用,宜“淡茶温饮”。

(3)营养不良的人也不宜多饮茶,因茶中茶碱和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蛋白质的吸收,尤其是缺铁性贫血的人,会影响硫酸亚铁等药物的吸收,加重病情。

(4)1杯150毫升的红茶中,含咖啡因约0.06毫克,1杯绿茶含0.07毫克。如果每天喝5杯浓茶,就等于服用0.3—0.35毫克的咖啡因,孕妇不宜饮茶,否则会使出生的婴儿体重减轻。

同类推荐
  • 中国养生粥膳精选

    中国养生粥膳精选

    本书阐述了粥膳的养生保健作用、制作与服用方法,常用粥膳的配方、制法及功效,常见病症的粥膳治疗等内容。
  • 药膳食疗治百病

    药膳食疗治百病

    药膳,中国特有的营养调理膳食。膳意为饭食,即中药与食物相配伍而成的膳食,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本书以调理身体为目的,将内容分为两部分。前面将药膳的概念、功效向读者娓娓道来;然后以中医的“气”、“血”、“阴”、“阳”为划分依据,从辨证施治、补养脏腑的角度出发,精选出我国传统医籍中近千种养生治病名药,并根据各药材的功效、适应证等罗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方剂。此外,本书在每一节的最后还罗列了许多各大药房常见的滋补养生成品,让读者在面对市面上的各种补品时不再迷茫、盲目。
  • 小盲点大危害

    小盲点大危害

    本书从快乐厨房、居家生活、医疗保健、性与婚育、家庭理财等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盲点数千例。
  • 1岁育儿方案

    1岁育儿方案

    本丛书主要介绍了胎教、产期生活常识以及产后变化、产后保健、新生儿的生理特征、新生儿的营养和照料、1至3岁婴幼儿的卫生保健、智能训练、疾病防治等知识。该丛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使用性,非常易学、易懂和易用,是广大孕妇用以指导饮食营养、日常生活、保健预防和用药医疗的良好读物。
  • 如何烹制安全食品

    如何烹制安全食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吃饱的问题,如何能够安全﹑健康的饮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人们对饮食营养的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使得生活中一些看似安全健康的饮食方式实则是不安全不健康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遥天域志

    遥天域志

    一个很平淡无奇的穿越修真故事,主角张纯穿越到遥天域之中的修真故事,还有爱情故事
  • 帝火至尊

    帝火至尊

    父皇,你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薇么?林杨没有想到,这句台词竟然被他最信任的兄弟说给了皇帝。他失去了皇子的身份。他被人疯狂的追杀。他恨这天地不公,为何善人短命,恶人逍遥。他要报仇!他要巅峰自己的命运。他要重铸整个天下!
  • 轻梦悠雨

    轻梦悠雨

    或许那淅沥沥的雨虽不是弹指的瞬间,也可以留下美好的回忆!飘进了一片梅花,你带着可爱的微笑,时时凝睇、时时怜惜,晶莹的雨滴,是梅的眼泪。你温柔的微笑仿佛梅香幽幽。我们都在这最温柔的时光里凝眼相望。不会哭泣的雨默默牵动着我们的心你给的温柔就像雨后漫天彩霞编织出的剪影碎光充盈你站在那里的背影在我看来有一千种姿势
  • 一眼万年,你是我的

    一眼万年,你是我的

    五岁那年水舞的双亲相继离世,水舞被季家收养!同年十二岁的轩辕七夜,被立为轩辕家族的正式接班人。十五年后,一场意外让水舞和轩辕七夜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就那样的相遇了,只是那么回眸一看,四目相对,所有的一切都将改变,一向对女人不屑一顾的轩辕七夜,从那一刻便发誓要将这个仅是一面之缘的女孩,占为己有!然而一切却不是那么顺利,想在一起,对于天之骄子的轩辕七夜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却不知道,想要相守一生,会有那么多的磨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独家蜜桃乌龙

    独家蜜桃乌龙

    他们的爱情就像酸酸甜甜的蜜桃乌龙茶夹杂着微微的苦涩细细品尝回荡着甘甜这大概就是我们所期盼爱情的样子吧
  • 兽魂诀

    兽魂诀

    真武大陆!!!异族无声无息的侵蚀着整个大陆,安定了千年的大陆再次燃起战火。远古遗传下来的五大家族逐一被覆灭。而这一切只是开端。
  • 初秋微凉

    初秋微凉

    据说玫瑰只有七天的花期,就像我的爱情,能在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和你一起看日出日落曾经是我最幸运的事情,却不曾想最终还是如落叶般飘零。一束即将枯萎的玫瑰,一段即将结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