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41900000006

第6章 念佛法要

第肆章念佛法要

念佛在降伏自心

說到念佛,九官鳥、鸚鵡,很多動物都會念佛。會念佛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念而無念才稀奇;也就是不要只看現象上的作用,就像大家聽老師講話,不要只聽表面的意思,要去體悟語言背後的智慧。念佛要能得成就,要能了生脫死,要能消除煩惱障礙,關鍵在心!看你用什麼心念佛。若是至真專一、淨念相繼,達到念無所念、功夫成片,得成就也是自然的事。

如果對境練心都能破滅我執、我見,那就是真有定功。對境練心也是在修行,所以不要去看別人的習氣缺點;連阿羅漢都還有習氣,何況是人?修行主要是在練心︰遇到境界是否能不起煩惱?能不被境界轉?不再眷戀、執著?如此這般針對自心去練習,就叫做修行。不要現象一出現,馬上就對這個現象起了想法、感受、分別;見到任何現象都要保持平常心,不起念頭。

怎樣降伏自心?重點是要怎麼讓自己感動、攝心、專一、降伏雜念。念佛只是一個工具,方向是自淨其意,不要執著。意識上的明白與真相是不一樣的,譬如有人想上天堂,就天天執著做善,這樣確實可能會到天堂;如果天天念佛,不思善也不思惡,結果不是到天堂,而是出離六道。

一個人的真心清淨光明,頻率就會與佛國淨土相應。若有妄想、污垢、欲求,就必須把這些障礙脫落,這樣頻率才會和西方極樂世界一樣,自然就能去。所以,要問自己有沒有達到那樣的清淨頻率?頻率一樣就叫做相應,不相應是去不了的。

有些人念佛只達天界,因為他執著善,天天迴向、時時作功德、放生布施。執著作善,叫做善業。真正要了脫生死、出離六道,要不思善也不思惡,所做的一切只為降伏自心、滅除虛妄;其功德來自於清淨。達到清淨安定的功夫,所有接觸你的眾生都會受益;不必刻意作善,自然受益。

念佛的力量

有時候,念佛會出現一些現象,譬如動、癢、冷、暖、輕、重、澀、滑等,種種感受。這些現象是打通內在的障礙,並釋放不好的能量。我們的心即將進入清淨安定時,先會把不好的能量清除乾淨,淨化的管道便是從我們的頂輪或皮膚釋放。這時也許會感覺有些不舒服或感染皮膚病,那就是在釋放這些污垢,釋放出來的負能量當然會有一些作用。

拜佛流汗,也是在幫助排毒。這些過程我們不要太在意,只管一直深入進去。我們該在意的是心念正確、方向也正確,內心無所求,是安定、不起妄想的。一定要用對方法,多少念佛人念了一輩子,都沒有體驗到這些現象。若能按照老師教的方法,每次念佛都會和以前不一樣;因為專一老實,用心不同,所以產生的能量也就不同。朝正確的方向,認真去做,有進步了,智慧提升了,身體也會越來越好;當內在的執著障礙放下越多,修行會越得力,身心自然就會明顯地改善。

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要依教奉行,真心去做,在家好好地修,勿在外招惹是非,或四處攀緣,天天忙得團團轉。現在懂了要怎樣去潔淨身心,信心就要堅定,不斷地調整自己,進而深信、至真、老實、專一,這樣的修行方向就正確了。在修學上,得到實質的改善,我們才有機會了脫六道輪迴的業,這是很微細的功夫,要非常用心。如果一個人在臨終時,人家幫他穿衣服,穿得不好,就不高興,一念瞋心起,就墮落了,那這一生就白修了!

我們要認識佛法,對於佛的教導,一定要能夠信受奉行。所謂奉行,就是用恭敬真誠的心去做,不是憑著自己的主觀想法、看法、感受去做。把﹁我﹂拿掉,拿掉了就真的會改變人生,否則就隨生死去輪迴。不論讀經念佛,方向都要正確,用心要真,不能斷斷續續,不可三五天就忘記,這樣是練不出功夫的。

如何念佛

念佛念平音情緒比較沒有起伏,經行時用五音念佛很適合。這個五音念佛妙不可言,是從五行幻化出來的。用這五音剛好對治五臟六腑,降伏自心。念的時候要去注意音調有沒有走調,自然就專一,這是用在經行。而靜坐時用平音的念法,比較能夠進入專一,藉由專一才能達到無我安定的境界。只要能攝住自已雜亂的心,怎麼念都好;但是共修就要能融合大眾之意,不以自己為重心。

在講話或念佛時,那個意念平常是看不到的,但往往我們在念佛時,滿腦袋漂浮在世間,也許我們並沒注意,但是磁場已經顯示出個人的心境了。念佛有沒有安定?有沒有老實?那個音律一聽就很清楚。不過,不要太在意頻率,要在意專一。頻率是自然形成的穩定現象;是否有專一?自己就要很清楚。

末法時期的眾生耳根最利,念佛要用耳朵專注地傾聽自己的聲音;不管金剛持或是念出聲,都要聽得清清楚楚;不管念得有多快,每一個字都要聽得很清楚,自然就呈現心性安定。每天持續專注地念、專注地聽,假以時日,心自然就淨化了。

用真心念佛

佛號好比是交通工具,就像法船;沒有交通工具,我們無法到得了西方極樂世界。船是佛號,槳是專一。要是能專一念佛,這艘船就走得穩。念佛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只要專一,到哪兒作佛,都隨你自在;關鍵是,要能妄滅真現。

念佛裡面有一個微細的牽引,就是相由心生。念佛就像一個人在談戀愛,當我們深愛一個人的時候,一刻不見,就輾轉難眠,思念不已,那種思念好真!又譬如孩子到國外去,那思念孩子的心好真!我們念佛的心,要完全跟思念愛人、思念孩子的心一樣至真,是真心不二,一心一意的專注。

所謂念到真心不二的程度,要如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形容的|「如母憶子」,像遊子遠行,母親天天為子惦記擔憂,這樣的懇切。又如想念我的父母,告訴我的自性︰我一定要回歸!就是要用這麼專一、至真、至誠的心來念佛。

如果不用真心念佛,是不會有成就的。念佛能否有成就,就看真心專一到什麼程度。真心的程度是很深的,虛妄破幾分,真心就流露幾分。所以菩薩有四十一位次之分,完全在於真心的深淺。真心裡無我,有我就不叫真。﹁我﹂裡面有很多微細的執著,一般世間人察覺不到。這些微細的執著都放下了,才能到達無我的境界。

念佛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成佛;你本是佛,何必還要去求作佛?念佛主要目的是要破除那覆蓋我們原本清淨自性的障礙,回歸本具的佛性,也就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

專一為用

若能專一誦唱或聆聽咒語、佛號、梵音的音律,而達忘我之境,靈性自然與清淨相應,這是借假修真。當清淨能量與自己相融同體,便能加持在水中或人體,乃至於一切有形、無形的眾生。

讀經念佛都可以讓心專一,念佛時頭腦比較不會有雜念。靜坐大部分是用念佛的方式。靜坐念佛不一定要數息或觀想,因為容易夾雜在現象上。只要傾聽聲音,再也沒有比這個更簡單的。其實,越簡單的法越高深。專一聽自己的佛號,聽得非常專一,心性自然就安定,頻率也一定安定。不要刻意想要安定,重點主要是專一聽自己的聲音,而且不能鬆懈,字字句句不能有雜念。要專注到什麼程度?如救頭燃!這是一種全心全意,真心真意的狀態。當雜念跑出來了,可以大聲念,就像罵自己那樣大聲念,趕快拉回來,降伏自己的雜念,這是好方法。

讀經念佛之前先做深呼吸,讓我們的氣慢慢沉澱安定,再開始讀經或念佛。腹腔的氣要完全吐盡才吸,深吸深吐,萬緣放下,只專注在讀經念佛的音律字句上,達到心念合一即可。當然還有其他方法能幫助專一,只要能專一都沒有錯,各種方法都能通,我的方法是專注在字句的音律上;每個字清晰,其實就能專一了。

念佛念到忘我時,能讓自己的真心流露,這樣念佛能產生強烈的激光,叫做清淨的念力,這種念力才能產生力量;所有一切的法都來自清淨的能量。念而無念,達到極清淨的程度,就能心想事成。先把真心浮現,待人專一至真,念佛也專一至真,凡事都是真誠,從這裡練起,一直達到忘我的境界。這是過程,先一步一步來。

怎樣才能發出真誠專一的心?只要把耳朵回歸專一,自然能夠達到忘我。如果專一了,哪還有什麼想法?有想法就不叫專一;執著忘我的想法,就還是有我,也都是妄想。

有些人在世間磨到靈魂不見了都不自知,有的是被障礙卡住了,另一種說法是被無形卡住了;其實,完全是因為自己的邪思邪見障礙了清淨光明的自性;活在自己的意識上,活在自己的邪思邪見上而不自覺。所以能遇到善知識為你開示,而你又能攝受,又能夠相應,這是你的福報。你願意脫落、放下、且修正了,就是與佛有緣,福德、因緣具足了;否則活在自我的想法裡,就會像鴨子聽雷一樣,怎麼說也聽不懂。

正念止於一念

不論誦經、念佛、靜坐,我們經常都是一面口念經典佛號,腦子卻在打妄想。必須專一以耳根清楚地聽自己心念或口念的每一個字,如此可減少雜念的生起,心才能漸漸沉澱、安定不動。﹁正﹂字下面是止、上面是一,表示:正念止於一念,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止於一的心念,才能進入無念,不知誰在念,即是忘我。無我後,所生出的心,不在念頭、知見、意識上。如此至真的心顯現,才能降伏諸煩惱障。若無至真專一,功夫便無法得力。

我們的思想、主觀意識,都是自己的想法;是對、是錯,也是自己認定的,它不代表真實的對或錯。正念止於無念,才是真正的正念;因為起心動念無不是業。在沒有達到高深的智慧前,會經歷﹁從不知到知﹂的學習過程,會不斷地研究經典或教義,這是要幫助我們明白道理,漸漸由邪轉正。邪,是做傷害別人的事情,或是傷害自己身體。譬如吸毒、賭博,或是做邪思邪念的事,包括男女之間的淫慾、名利之間的比較、財富之間的得失、權力地位的爭奪等,這些為了自心慾望的,都叫做邪念、惡心。

如何正念正心?所做的一切都不為己,是為正;所為皆用奉獻布施的心,是正心。至於名利地位,該來自然就來,我們只管做我們自己該做的。就像賣饅頭的人,只要把饅頭做得又軟又好吃,自然有人來買。在做饅頭時,就不必去想︰﹁我可以賺到多少錢?﹂我們本該做什麼,把它用心做好,這叫做正心。身口意安守正道,言思行切莫越矩。依次行深,智慧就會漸漸開啟。

淨念相繼

「淨念相繼」的能量是可以治病的。好的能量能洗滌負能量,但是一定要「淨念相繼」才會有功夫。如何達到淨念相繼?首先要老實專一,然後還要持續不斷。我們剛開始念佛的時候,中間會妄想紛飛,起很多雜念干擾,這是正常現象。但是長期薰修以後,只要我們是真心用功地在念,雜念妄想會由多變少,由少變無,乃至於斷滅,達到老實專一。老實專一以後,所念才叫「淨念」。淨念即乾淨的念頭,「相繼」即持續不斷。當一個人已經得到乾淨的念頭,沒有雜念干擾,保持這樣的心念,不再起二念,持續不斷地練習,自然會與清淨相應,回歸自性本具之清淨。

想要淨念相繼,不是頭腦懂就辦得到,而是真心願意放下世間的眷戀,放下有我,以及我所有的一切。真實地願意破掉這些業力的干擾,和執著在意的點,才能真正專一老實,這就是淨念。不老實怎麼能叫淨念?那只是頭腦懂,表面上一直在念經念佛,心卻不乾淨、不老實,這樣說要淨念是念不出來的,相繼也起不了作用。

心的老實專一,是念佛成就的主要關鍵。要怎麼達到老實?虛妄破滅了,老實才能出來,實與妄是一體之兩面。我們的想法感受、意識分別全是虛妄的。願意放下所有與我有關的一切虛妄的現象,就老實專一了。老實之後才能專一,專一之後才能「淨念相繼」。「都攝六根」的方法就是:當我們把妄想、雜念、欲求都斷滅,念頭完全集中了,念佛就能一心不亂,然後再練習延長集中的時間。總之,妄心真實脫落了,才能夠老實、才能持久。都攝六根是個方法,是個工具,能否持續,就看我們意志堅定的程度;心能堅定如金剛不變,那必然會有成就。

我講這些是要幫助大家明白生命的真相,脫落一切的虛妄。當智慧越通達明白,虛妄就脫落得越乾淨,這叫做﹁看得破、放得下。﹂脫落乾淨,心自然老實;沒有放下,當然不老實,也就沒有淨念相繼。這些原理原則都很清楚,都是在顯現真心不二、堅定不變、深信不疑;關鍵都在這裡!

功夫成片

我們的起心動念大多是邪念、惡念、慾念、不正的念頭,這些都在污染我們的靈魂。如果我們專注讀經,就比較沒有妄想、分別、欲求等等雜念。多讀經可以幫助心靈潔淨,但是要靠讀經而入深定是比較難;功夫成片一心不亂,靠佛號較容易。這裡面的差別是:經典的內容就像世間的現象一樣,這些現象難免會讓人起心動念;而念佛裡面沒有什麼意識現象。

念佛極為簡單、極為單純、潔淨;最高深的佛法都落在最簡單的方法上。但是,經典一定要讀,這就好像面對人群,生活才能有所反省與覺悟,那是一種覺醒與淨化人心的過程。念佛很簡單,看似不過是一句佛號,很簡單,然而要達到專一,又有多少人可以持續性地一念不生?非常少!

讀經念佛時,耳朵要很專注地聽自己的聲音。只要很專注地聽每一個字,心自然就專一了。但是必須持續,因為在過程中,若起了任何念頭,剎那間,念佛的心就不知跑到哪裡去了?所以,必須持續地專注,才能「功夫成片。」專注,不是只有一分一秒,必須一直持續不中斷。要能非常專注而不再變化,這個持續力很重要!

念佛可以達到成佛的果位,關鍵在我們是用什麼心在念?為什麼一下子可以穿越四十一位菩薩地,這麼厲害?這不是言語所能說的,深不可測啊!念佛雖然簡單,如果能夠深信堅定,那不得了!那是上上根器的人。問題是,就怕念佛不能深信;深信不了,就專一不了。若能深信堅定專一,念佛即成佛,直接到達佛的果位,那是不可思議的!到達菩薩地就已經殊勝難得了,念佛竟能一次穿越,直接成佛,你要到哪裡撿這種便宜呢?

所以說,用心很重要!問問自己︰﹁我的用心夠堅定、深信嗎?﹂因為不能深信,念佛就不能專一。實際上,裡面有微細的不深信、不真心,我們覺察不到。為什麼我們念佛不能專一?問題就出在虛妄放得不乾淨。如果對佛法還夾雜著疑惑,這樣信的深度就不夠,專一的程度也會不夠,所以念佛就會雜念紛飛。

能夠專一,那是不得了的人!訓練專一的方法,是在生活中的每個當下反觀自照、收攝自心,放下對世間的分別、執著。修行是在生活中修,每天反省動盪的點與原因;反省功夫越好,放得越乾淨,念佛就越得力。

念佛成佛

面對任何事、任何現象,我們都要盡好自己的本分。自己的本分是一種付出而不是要求。先做好自己,其他慢慢離見,離我們所知所見;離相,離一切虛妄現象,慢慢地不被影響。當定力功夫了得,表示有相當清淨智慧了。

我們的習氣很不容易斷,證到阿羅漢果都還有習氣,習氣是很微細的。生活中在鍛練不被境所轉,我們六根的自然反應,一般人認為那是自然的;實際上,還是我們的執著。我們的執著有多微細?猶如蜘蛛網般無法言盡,重重疊疊,根本沒辦法一次釐清。那要用什麼方法?要用深信堅定的意志,至真至誠的老實專一,淨念相繼,不起二念,只要有這樣安定的力量,堅毅的心,那不得了!障礙都能破解,念佛真的成佛,而且自然成佛,不是求來的。這是殊勝難得的大法,它是自然成就的,不是頭腦意識想來的,自然而然達到,不是文字、言語所能道盡。︽無量壽經︾云:﹁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但要先懂自然之道在哪裡?

念佛可以成佛,是你真的不起二念。可是,說得到不一定做得到。你說自己在念佛,自己要成佛了?這都是自我主觀,自以為是!你以為這樣念一念就能超度亡者,把他們送到極樂世界?全都在自我的意識幻想裡面。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是從生活中學習柔軟自己、不起自我的想法感受、沒有清淨染著的分別,也不執著意識上的理論。

同类推荐
  • 多情的小山村

    多情的小山村

    青山滴翠耕牛走,村舍素雅炊烟绕。大牛村长办旅游,强强书记来撑腰。创业路上风浪起,情感力量大无比。古老村落变模样,保护生态又发展。游客蜂拥扬美名,村民幸福奔小康。
  • 人间花影

    人间花影

    生在大都市,作为职场二宝妈,等着上天入地吧
  • 坠熟悉的陌生人

    坠熟悉的陌生人

    原本深情相爱的两个人最后却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用了十年…余小微真的走了,离开了这座让她没有安全感的城市。杨以雷也慢慢的从痛苦中走了出来,但是他知道他内心最深处还有她的位置。他是希望还能再见到她…
  • 懵懂的那年青春

    懵懂的那年青春

    本文主要写男主李逸杰和他的伙伴在校园发生的事情,以及和女主沈念从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到相守的故事!
  • 见证长大1

    见证长大1

    一个女孩的生活经历,有甜有苦。人生也既是如此,酸甜苦辣
热门推荐
  • 狮子和射手

    狮子和射手

    现代都市里大起大落的爱情经历,异地恋,虐恋
  • 有鱼迹

    有鱼迹

    “你看那,有鱼迹!”小男孩指着不远处的湖水兴奋的大喊着,白发的男子看着拉着手指的小手沉默不语。小北,你有多久没有碰过我的手了。你在哪。当然上面的是后续,前序应该是讲述一女子,嗯~或者说是一妖孽的前半生。大妖讲故事,快来听吧。应该是故事。
  •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帝陨,天变!建文削藩,朝野大乱,挚友方孝孺突然反水,皇侄发难,大兵压顶四面楚歌,燕王朱棣无奈之下绝地反击,在好友兄弟的支持之下,带领九百勇士歃血起事,举起靖难大旗,通过四年苦战,兵戈如火燎原天下……傅夕歌寻到财宝,帮助朱棣夺取江山,功成身退之后携爱侣隐居云南,不料却遭遇废帝建文,旧爱明月青和血仇段子羽,曾经深爱的人如今却站在对立面,为了恩仇为了存亡,彼此举刀相向不共戴天,在这场爱恨交织,江山易主的轮回中,他们该如何抉择?
  • 王者荣耀之世界篇

    王者荣耀之世界篇

    离开了陪伴自己数年的王者;告别曾经的战友、敌人……小手一点,走的潇洒;遗憾?想念?……也许都有吧?最大的遗憾,不是游戏体验;而是没有看到一篇完整的故事,一篇讲述王者荣耀大陆上的故事。本人纯新手,本书是结合一些游戏官方宣传故事,加上自己想象中的故事所写;不为别的,只为小小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也为自己和王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 背着时光偷偷来爱你

    背着时光偷偷来爱你

    她,是别人眼中所谓的坏孩子;而他,成绩优异,永远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两条平行线,注定不会相交,一次意外,平行线变相交线。而你,就是我意料之外的意外。
  • 非凡时代

    非凡时代

    神秘星球撞击地球,天地剧变,双星并存,天地元气肆意,大妖出没,人类进去大破灭时期,人人修行,你我皆非凡。
  • 我三国至尊军师

    我三国至尊军师

    建安十二年本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郭嘉,突然从床上诈尸一样猛地坐起来。我郭嘉重生!诸葛匹夫!你的时代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司马小人,你将要永久沉沦!……自此,三国不再有三国,世界格局由来郭嘉来划分,不服来战!华夏巨龙当统领全球!不从者杀!
  • 零度震荡

    零度震荡

    孤立无援之时,你是否愿意依旧屹立在那里?水面冰封之时,震荡的余波会带来些什么?ps:本作的类型是科幻+军事+特殊能力+改造,因为限制没法添那么多标签与合适的类型......
  • 炼体三万年

    炼体三万年

    十万大山,妖族盘踞;北荒巨漠,蛮荒肆掠。废物叶云无意中激活了父亲留给他的一块玉佩,得到一门炼体功法《神魔镇狱诀》以及浩瀚无比的药方丹方。从此,天骄再现,以力证道,走上了炼体一道,碾压一切,横推万古!
  • 吃出一生好健康

    吃出一生好健康

    本书从饮食结构出发,强调了身体的好坏都从“口”开始,只有注意饮食的搭配,才能合理地从食物中得到营养,特别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