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32600000152

第152章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秦王为范雎报了仇,范雎自此肝脑涂地,十分感恩。

范雎是左丞相,提倡的是远交近攻,他所处理的事情,是以外交为主的。秦国在外是有自己的谍报系统的,这块区域负责人正是范雎,他也确实做的很出色。

魏国送来魏齐人头后,秦国的主攻目标便成了韩国。吸取三家分晋的教训,秦国不打算轮番占便宜,只打算欺负一个最弱的欺负到死。

秦王对公子他说,当初孟尝君组织联军攻秦,韩国是中军,出力最多,害得我割让三城,此仇我一直记在心中,正是报仇时机。

公子他昔日劝说秦王割城,也是形势使然,说我们攻打韩国,如今魏国刚刚折了威风,自然不会出头,赵国也不会下水,韩国肯定扛不住,扛不住只能求和,可以不战而得地。

于是秦国两路出击,一军临荥(xing)阳(距离郑州西15公里),一路兵出太行。

韩国的国都在新郑(今属于郑州市),而太行山则位于山西省和华北平原交界的地方,横跨河北、河南、山西。疆域的划分,通常以山脉和河流为区分,太行山真是天然疆界。

秦国在太行山外占据城池,以后就有稳固的基地用于争夺华北平原,而进攻荥阳在我看来则类似于牵制,让韩国无力派援兵到太行,除非你不要荥阳了。

韩国此时的国君是本国倒数第二位君位,韩桓惠王,谥号蛮不错的,可是依旧一筹莫展。他与公元前272年上位,那一年宣太后诱杀义渠国王,十年之后,秦国又来进攻韩国。

韩国已经吃过很多次亏了,每次合纵都是鼎力参加,从不甘心割地事秦,可是每次都是受辱罢了。

李鸿章曾说,每次跟国外打,最后都丧国辱权。于是乎在中法战争中,尽管中国占据上风,清廷依旧愿意于法国签订合约,算是见好就收,因为大家都觉得就当如此。

韩桓惠王毅然决定割地,既然决定割地,那么只好避重就轻。当时白起帅军攻下韩国的野王(地名),将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割裂开来。韩王于是请纵横家的人做说客,找到应侯范雎(ju),表示我们情愿割地,上党地区十七座城割让给你如何。

范雎未必不知道韩国的用心,只是迟早有一天秦国会面对韩赵魏三家的,有了这种觉悟自然不怕,表示同意。而且攻城的话,自然有损伤,而今不用攻城了,城池也得到了,百姓也得到了,可谓一举两全,省的将来还要移民。

上党郡有十七座城,占韩国国土的四分之一,当地百姓世代居住于此自然不愿意。我们看历史,总是忽略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大一统的观念来看待当时的历史,很多地方想当然了。我们现如今历史分为民族英雄,国家英雄,岳飞、朱元璋自然是民族英雄,而戚继光、郑成功则是国家英雄,至于项羽、韩信、白起,自然是英雄,只是论功绩不论民族,因为汉民族是在汉朝才有的概念。

上党百姓们如此自然是有原因的,首先他们世代是韩国百姓,用自己的文字、语言和货币,已经成为习惯,韩国律法相对宽松,百姓们做生意之类过得很滋润,那时候秦国百姓过得日子苦巴巴的,鬼才愿意去秦国做二等居民。

上党太守靳(jin)黈(tou,黄色,增添)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希望韩王倾国之力将支援自己,若是自己打败了那也没的说,可谓相当有种。

可是有种的事已经做过了,甘茂攻打韩国宜阳的时候,宜阳城是韩国第二大城,粮草充足,可谓举国抗衡,可是被斩首六万,无一来援,又能如何呢?

韩宣惠王于是派遣冯亭取代靳黈,不是不爱国,而是无奈。

冯亭也不愿意归降,他算是毒士,所谓毒士便是两败俱伤,谁也讨不到好,甚至只要让你难受,我宁可吃亏。

方今秦国的敌人太少了,合纵的核心是韩魏,赵国置身事外太久了,只有把赵国拉过来,那么韩国才能抗衡秦国。可是赵国又不傻,一直以来虽然也吃过亏,可是都敬而远之,如何才能让两国不死不休呢?

自然是利益纠纷。

冯亭于是对上党人说,与其归秦国,不如我们归顺赵国。

上党人一呼百应,因为同文同种,反正不能让秦国占便宜。

冯亭于是正式向赵国发出投靠声明,愿意归顺。

赵王大喜,喜从天降啊,不过欢喜后面的隐患自然也清楚,于是问自己的叔叔平阳君赵豹,要不要。

赵豹是赵惠文王的同母胞弟,算是赵王的亲叔叔,地位要比平原君这个叔叔要尊贵一些,故而也是赵王的首席参谋。

赵豹说,攻打韩国是秦国的国策,秦国不惜用耕牛运粮,用最好的战车进攻,若是我们得到上党,就会成为秦国的死仇,损失一定超过得到的。

赵王犹豫了,这种军机决策绝非是大家在一起开会,而是君王单独召见,以防对方说话有所顾忌,言而不尽,掌握好了对方心里想法之后,心中有了主意,而后再在朝堂上决策。

赵王于是又召问平原君赵胜和赵禹,两人都说,廉颇出动十万大军,花费一年时间也不过攻下一两座城,如今平白可得十七座城,纵然要和秦国翻脸,那也值得了。

平原君的意见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思,赵国虽然经常小败于秦国,但是本身势力强大,赵武灵王的骑射军团可谓灵活机动,不说挡者披靡,也是无人能制,怕你秦国不成。三家灭掉智伯分晋的事情如今都还记得,如今秦国欺负韩魏欺负上瘾,正好我们三家结盟,再分了秦国算了。

何况我们要是拒绝了,别人该怎么看赵国,先王在的时候可没有示弱于秦国,而今送上门的都不要,,以后又从哪里得到土地,干脆抱在一起等死好啦!

这是一道选择题,诸葛亮说,是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不战而亡,不如奋力一战。

没有一搏的勇气,终究站不到战国顶尖的位置上,曹操有官渡,刘备有汉中,孙权有赤壁和夷陵,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不过,这一战推迟了三十年,公元前295年主父在的时候该打的,因为主父是英主,军队最强,大事由前线的主父临机决断就好,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或者在十五年前,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那时候廉颇、赵奢、平原君赵胜等环伺在侧,趁着齐国刚刚复起,秦国和楚国交战的时候,正式出关,跟秦国打一场正儿八经的国力之战。

或者在十五年后,公元前250年,赵王掌权多达二十年之久,对内政治已经成熟,并且完成了任内新旧班底交接的问题,对下属臣子有足够信任的时候。

又或者在三十年后,公元前230年,赵王将重任交给赵国不世出的名将李牧,由他和秦始皇麾下的王翦、王贲、蒙恬等人对决,不死不休。

唯独不该是现在。

坦白说现在赵王的资本,武有廉颇,廉颇虽老,可是经验更加丰富了,文有虞卿,不过战略家赵奢已死,蔺相如重病,新一代将领的佼佼者赵括还在成长期,是新一代势力和旧一代势力交接的时候,着实不是打仗的好时候。

但机会难得,哪能事事如你心意。

赵王敏锐的把握住了机会,召来廉颇、赵胜、赵括等人商议好作战计划之后,发兵五万去上党地区驻守,派平原君去接受上党地区。

平原君威名远播,善于待人接物,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也着实会说话,到了之后先是大肆封赏:太守封三万户,县令封千户,原有官爵一律晋升三级,百姓一户赏赐六金。古代一金的含义是指钱币数量,意思是十六两重(一斤)的布币。而秦和西汉时,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十七座城,以二十万户人家计算,那就是120万金,也就是310顿青铜币,着实不是小数目。

不过其实也是无本买卖,城池归了我,府库也要归我,韩国府库历来充实,城中粟米可支数年之久,那么多我自然有的分了。

益州城里粮草丰盈,刘焉刘璋父子二人数十年经营,绢匹银钱无数。刘备占据益州,大肆犒赏,皆大欢喜。电视中,关羽拿到礼物之后说,大哥是阔了。

冯亭谢绝了,韩王命我守此土,我拱手与人,不义一也;韩王命我将上党给秦国,我顺民意而不尊王命,不义二也;卖地求荣,不义三也。有此三点,我不能要。

冯亭谢绝挽留回到了韩国,对韩王说,可以告知秦国,上党已经被赵国发兵攻取。

韩王依计而行,秦王大怒。

这是自然的,范雎跟秦王说,地是人主所爱,我们攻打韩国,韩王自然会抵抗到底,臣子们则要为主尽忠,如此颇费周章。且不如围而不攻,然后让纵横家们做说客,分他们一部分。

纵横家自然卖力做事情,由他们劝说韩王,那么韩王权衡利弊自然认了,割地事秦,如此兵不顿而利可全。

秦王深以为然,策划战略,兵锋直指,将韩国上党地区割裂开来,而后兵锋攻打郑国荥阳,威逼新郑,就是等着你签城下之盟,割让上党。

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攻打荆州曹仁,用尽计谋这才击败曹仁,转眼间发现城头尽列刘备的旗帜,赵云说我家军师已经巧取荆州了,不劳都督费心。周瑜大怒,我等折兵马费钱粮,却容让诸葛亮便宜,诸君可与我再战。

也难怪都督生气,作战常有啃骨头和吃肉之说,都想吃肉,谁想啃骨头呢!譬如曾国藩攻打南京,湘军久攻难下,清廷发令让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湘军来助。李鸿章和左宗棠都表示我们如今也很吃力,无力援助,或是拖延时日。

不是两人不来帮忙,而是怕人记恨。

曾国藩的湘军号称结营寨,打呆仗,说白了就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吃了很多苦终于合围了南京,那可是天平军的首府,金银财富不计其数,所以湘军打的再惨也会坚持下去。

这时候有人说来帮忙,你说曾国藩答应吗?要是一不小心你破了南京,那头功岂不是你的了,先帝遗命,破南京者可称王啊。而且你来了城里的东西要分你一份,我们做起事情来也有顾忌了,自然不肯答应。

李鸿章和左宗棠心如明镜,清廷此举未尝没有让汉人领军大将起冲突的意思,都不肯上当,最后曾国藩独得南京。

得了南京,长毛军的青壮被留下当苦力搬运,什么乱七八糟的王的府邸全被瓜分,湘军连南京的木料都运回老家盖豪宅,而据说南京死伤百姓军民多达五十万人。湘军走前放了把大火焚烧罪证,算是知足了,纷纷表示愿意归家养老。

秦王费了老大力气,却被赵王如此轻取,估计鼻子都气歪了,有没有曹操大敌当前,也没有鲁肃做保人,自然发兵,派公孙起、王龁(he)出征,誓要报仇雪恨。

主不可怒而兴师,怒可以复喜,而亡者不可复存矣!

按兵法来算,秦王先失策了。

秦军和赵军在长平相遇,此处位置距离邯郸的距离要比咸阳近些,而且秦国过来要跋山涉水,相当不便。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受益者?

首先是韩国,因为上党本就是要是去的土地,给谁都是给,能够让秦赵相争,就算得不到心中也是爽的。

再次是纵横家,因为战争能给他们一切。

在此,已经没了苏家兄弟的踪迹,按照年代来说,已经是纵横派第三代掌门了,也可能名不经传,隐藏幕后,但绝对有的。

纵横家擅长无中生有,范雎能那么顺利的上位,包括秦王能够一举将太后势力搬到,中间怕是不无关系,因为范雎凭借一个人的力量能够走到今天,着实不可思议。

纵横家是不甘于安定的,总是要有大的战争来从中渔利。范雎建议秦王启用纵横家作为中介,纵横家们又设一个连环扣,将赵国一并拉来……

以上就推论到这里吧,多了就烦了,只见水面风平浪静,谁知地下暗流涌动。

之前其实就有过一场大规模的活动,各地的士人们齐聚赵国邯郸,想要联合起来攻打秦国。

秦王深为忧虑,招范雎问计。

范雎哈哈一笑,大王你养的狗平日里很安静,可是扔根骨头进去,立刻就斗了起来,那些人也是如此,待我丢根骨头进去。

范雎招来唐雎,给他五千金带着车马舞女去邯郸,让他放言邯郸人皆可来取。唐雎依计而行,散不到三千金,那些士人互相争斗,合纵攻秦一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江湖人才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苏秦、张仪可谓极矣!

秦军很快攻下了上党部分地区,赵军退守,其实也没有真的想守。

不妨看下,赵军发兵五万其实是接收上党地区,但是将上党里面的人封赏完了之后,就开始合力对抗秦军了。

其实上党并非赵军的主战场,他们只派遣五万的意思很明显,是要以上党的韩人为主来抵御秦军的,尽量迟滞和消耗秦军,而后在城池中不断地拖和耗,以此来抗衡秦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秦军人真的很多,后期达到了五十万之众,前期也有二十万人马。

利用上党消耗了一波秦军锐气之后,廉颇亲自率众二十万跟秦军对峙,所谓对峙就是仗着你攻我守,死守在城里不出来。

王龁(he)确实尽力了,廉颇的乌龟战术让人头疼不已,因为他们有城池可以依托,都说了下政攻城,主攻的一方着实不占便宜。

廉颇之所以这么稳妥,也是没办法的事,之前曾经打过一场,结果赵军败了一阵,还死了一个都尉。都尉相当于如今军长的高级将领,一般战役不会损失这么严重,可见出战的赵军应该是遭受到毁灭性打击,而此战也让廉颇确实有点心怵。

武安君白起算是秦国战胜将领,不过随着穰侯的倒台,他也被闲置了,所以如此大战只能屈居幕后。赵国自然大喜,认为是好时机,可是谁知道秦国能人辈出,就连王龁都能拔取头筹,着实不是好兆头。

赵王也有些心忧,问虞卿和楼昌,如之奈何?

楼昌说,不如求和。

虞卿说,不如重金结交楚魏,让秦国以为我们要合纵,那么秦国自然会心生疑窦,如此再去趁势求和,秦国必然答允。

赵王心中忧虑,于是一面派平原君去秦国,去和平谈判,一方面派人去结盟楚魏,再一面命令廉颇相机后战,若是能够取得一些胜利,就算不是决定性的,也能给外交带来极大的优势。

打和谈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建国大业》里中正说,边打边和,等到毛的军队打完了,也就不用谈和了。

赵王如此,倒也不是说怕了秦国,只是多方面出手,以打促和,最起码能够保持现状,上党由秦赵分了,要是能够在战场上取得优势,那么平原君底气自然足,条件也会开的严苛点。

于是长平之战,终于拉开序幕。

同类推荐
  • 驸马的自我修养

    驸马的自我修养

    卫小白六岁在大唐向虞士南学过字、八岁和陆羽学过茶、十二岁认了阿青为姐姐、十六岁和唐寅喝过花酒,参加过高考、逃过学挂过科、鬼谷门下听过学、太平府中戏过婉儿。可谁想,作为穿越界的老船长,在调戏婉儿之时竟然遇到了霸气无双的则天大帝,逃跑之中落入被时空乱流包围的另一个大唐。被某个霸气的公主绑到琼崖之后,是离开,还是留下。
  • 秦未风云起

    秦未风云起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举国烟尘,十八路诸侯王瓜分山河,岂让刘项专雄于前?文臣武将,勇士谋主,鹅毛扇扇动天下风云,天子剑有谁来持?陈牧不啰嗦,一心想要缚项羽于帐前,囚刘邦于阶下。一切都从始皇三十四年起……石子投入湖面,掀起千丈波澜,龙蛇草莽,谁说的准呢?求点击,评论,推荐。加Q群572508502
  • 隋末第一狠人

    隋末第一狠人

    新书《唐初大儒》三月初已经上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隋帝杨广,三征高句丽,丢弃了许多战士,流落异乡,一群人,艰难的活下来,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就是这么一群战士,收拢友军,立足辽东!异族多怎么办?邹羽说道:杀胡令才过两百多年,看来胡人已经忘了,我们应该让他们重新体会到恐惧!
  • 夫战者

    夫战者

    【白龙渊文学社】【编辑饶安推荐】或许不会荡气回肠!或许不会铁血感动!或许文笔糟糕!或许不知宗旨!但我所想所感,写出来这就足够了!这算是架空历史吧!一段莫名的历史,一些莫名的人物,更有一个莫名的主角!斗智斗勇,或许小智如流,也许大智若愚!写的不仅仅是军旅,也是与一个男人之间的了断!白龙渊读者交流群的QQ号:52827350!
  • 藏兵阁之皇陵痴语

    藏兵阁之皇陵痴语

    无数各异前朝事,唯藏兵之阁而册之。——人间有百事,皆藏于兵。而藏兵中者,言万事也难终。
热门推荐
  • 娘子为夫知错了

    娘子为夫知错了

    一女在前,一男在后,“娘子,人家错了嘛。”N回合后,某男把某女压到花堆中,一脸邪笑,某女暴怒:“别给你点颜色你就开染坊了!”某男一脸委屈:“没有啊,娘子一直都没有给过我好颜色。”片刻,屋顶上一女狂追一男,“不站住我就叫你回家跪搓衣板!”前面的男子依然飞奔……
  • 醉妃舞

    醉妃舞

    明明说好大家都是君命难为,那么各自安好便是,可是为什么安分了没多久,某传闻温文如玉的王爷突然变了样......还有,谁说不喜欢酒的人就不能千杯不醉?谁规定师傅舞绝天下,徒弟就不能凭一把琴震惊世人?但,其实。我会喝酒,也会跳舞。不喜饮酒是因为酒伤我心,不作宴舞是因我舞杀他人......别再问千杯不醉是不是真的,哪有什么真正的千杯不醉,只有不敢醉罢了。但为了一些人,终究还是会醉了......
  • 凤逆九天雀成凰

    凤逆九天雀成凰

    一次混战,她不得不进入北宫成为异国妃子。父王去世,她是北皇威胁她母后的筹码。她恨!她怎能不恨!上半辈子,她是明兮国的明霄公主,下半辈子,她是北国的明贵妃。一次一次的凌辱,让她心如死灰,可她不甘心,直到凌旭竟然爱上了她……
  • 三国游侠记

    三国游侠记

    我不希望,我的生命再次醒来,面对的依然是平凡的人生。来到三国,面对数不尽的名将林立,名臣汇集。是热血沸腾的疆场拼杀,是尔虞我诈的纵横捭阖,亦或是扶助明主安定天下。主角鲍不平,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到三国的湖面,也许只荡起一些涟漪,很多事情却因此改变。乱世群雄,谁主沉浮?苍茫大地,敢为天下抱不平。
  • 五灵之圣

    五灵之圣

    少年废柴,从反王者之路。今日你对我高攀不起,明日我让你颜面全失。
  • 我家哥哥有点冷

    我家哥哥有点冷

    我叫蛮眠,可以叫我蛮姐!不要问为什么,因为我喜欢这个名字。是个新人,啥也是不是!喜欢大家轻喷????我喜欢你们给我提意见????,没有啥经验,所以您的意见是宝贵的!!!
  • 驱魔潜伏者

    驱魔潜伏者

    死神的呼吸伴随着你,我能听见那喘息。我看见了附身在你身上的污秽之物,我感到了那令人胆寒的气息。沦陷的世界终究无法逆转,靠着仅存的阳光苟且偷生。
  • 异世狂君

    异世狂君

    本来只是在大街上扣着鼻屎随意发一个破誓,想不到竟真的遭天打雷劈,直接被雷劈到了一个被称之为法尼亚的大陆,在穿梭次元的过程中却由于是纯粹的中国人,拥有炎黄血脉而获得了龙之九变,一个魔斗风靡秘技横行的时代,一个人类能够与神魔抗衡的时代……
  • 黑科技继承者

    黑科技继承者

    华尔街日报:内部人员揭秘控制全球经济命脉的超级霸主的传奇人生。他,从一个落魄的毕业生开始了自己的十个亿小目标。他,贷款二十亿做成了自己第一笔大生意。他,十年内垄断了医药行业、电子行业,甚至能源行业,一举超越阿拉伯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集团!他也是贪欲恶魔的化身,欺压克扣员工,压榨员工的每一滴血,简直就是地狱里逃出来的恶魔!为他工作十年没有给过任何工资,肚子饿想多要几条鱼都不答应,说好的南极旅游也说取消就取消!他简直就不是人!一只拖鞋飞过,砸在想要偷偷溜走的企鹅脑袋上。杨树满脑门黑线的看着这只可恶的企鹅:“让你参加个访谈我连人都不是了,罚你一个月不准吃鱼!”
  • 超能末日

    超能末日

    在宇宙形成之时,天地间蕴含着两股巨大力量:恶之战神与光之教父,两者同为宇宙的创造者,却不甘将权利分给另一方,于是展开了一场混沌之战,这场战争持续了太长时间,以至于双方都忘记过了多久,而两者在战斗时能量的碰撞在宇宙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星系,一个又一个行星,最终光之教父使出浑身解数将恶之战神封印在一颗毫无生气的蓝色行星的最深处,而光之教父也化身为封印物,永远的与恶之战神藏匿于深渊。两者散发出的力量,也渗透于这蓝色星球的各处,经过几十亿年的衍变,这颗星球上的少许生物已有了超自然的力量,世人称他们为超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