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45200000007

第7章 工业增长方式

提要

中国传统工业增长方式面临重大约束,包括:利润空间约束、知识产权约束、国际市场约束、资源环境约束、核心技术约束和社会责任约束。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包括建设“四个社会”、实现“五大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亦对传统工业增长方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建立一种新型的依靠“创新驱动”的工业增长方式,既是突破“重大约束”的需要,也是应对“重大挑战”的选择。为了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亟须实施以下政策措施:构筑技术创新融资体系、再造技术创新财政政策、重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政策、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建设、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实施政府采购政策和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当前,全球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过渡,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也在转变。在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业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和知识生产则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传统工业增长方式转变则被提上重大议事日程。

一、传统工业增长方式的重大制约

1.利润空间约束

根据“微笑曲线”的概念,全球化生产的模式可比喻为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抛物线的左侧,即价值链上游,新理念、新技术让产品价值提升;在抛物线的右侧,即价值链下游,品牌运作、销售渠道也使产品价值提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则处于抛物线的最低端,即利润微薄之处。目前,中国制造业所处的正是全球“微笑曲线”中低端的位置。

根据业内专家测算,在中国的整个制造业领域,外商拿出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但拿走了70%的利润,中国资本只能拿到30%的利润;而对于OEM这种贴牌生产方式,外国人拿走了92%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的利润。家电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但是,据信息产业部公布,2005年家电产业年利润率仅有0.61%。业内专家认为,产业利润率不是衡量产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指标,而是产业溢价能力的体现。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传统家电产业贬值的结果,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家电产业还没有创造高附加值的能力。再以服装产业为例,作为“世界车间”,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380型飞机。

当今世界,随着从“用手生产”到“用脑生产”的重大转变,财富分布和创新分布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财富来自思想,思想创造财富,即“活是人干出来的,钱是人想出来的”,财富创造机制发生重大革命。用中国圣贤者的话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而在依靠“卖苦力”获取“血汗钱”的中国制造业,其利润空间已走到了“极限”,导致了“天花板效应”的出现。

品牌是思想、理念的物化。中国以加工制造这一低端环节参与国际分工,而发达国家则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营销高端环节控制国际分工,即把品牌作为配置资源、控制市场的战略手段。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名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个别行业则超过90%。

2.知识产权约束

过去,通过销售产品服务获取利润;现在,通过拥有知识产权获取利润。也就是说,利润获取由价值链的下游环节转移到了价值链的上游环节。这一游戏规则的重大变化,使拥有“制造产品”优势的中国企业利润大跌。目前,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获取巨额经济利益,一并限制与打压竞争对手。

就全球而言,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利用现有法律框架,在削弱关税壁垒的同时,强化技术壁垒与知识产权壁垒,走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道路。在通信产业,美国的高通公司,因在CDMA移动通信领域拥有国际标准,加上其国际标准后面的1400多项专利,其产品收益已退居其次,专利收益才是其看家的真本事。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已抛弃了传统的牟利方式。在国际市场上,技术专利拥有者一般向其使用专利的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专利费。例如,一台DVD产品,80美元的成本,20美元的知识产权费用,仅1美元的利润。一般而言,支付知识产权费用的数额,手机相当于价格的20%,计算机相当于价格的30%,数控机床相当于价格的40%。

2004年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全世界的16万项国际标准中,99.8%是由国外机构制定的,第一位的当然是美国,中国参与制定的不足千分之二。在“美国思考、中国流汗”的经济体系中,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生产知识占据了价值链的最上游。在设计与制造分离的经济模式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制造。有关资料表明,1920年,一辆汽车成本,从事常规生产的工人和投资者占到了85%以上;到了1990年,这两种人的份额不到60%,其余部分属于设计人员、工程师、计划工作人员、战略家、金融专家、经理人员、律师、广告商和销售商;到了2000年,80%以上则是后者。今天,半导体芯片价格,3%属于原材料和能源的主人,5%属于拥有设备和设施的人,6%属于常规工作,85%以上属于专业设计和工程服务,以及相关的专利和版权。在国际纺织品价值链中,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商只能拿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属于品牌拥有者、分销商、零售商等。

3.国际市场约束

过去常讲:“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现在,在轻型产业中,中国制造可谓“物美价廉”,其竞争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出现了部分中国制造产品占据全球绝大部分市场的格局。以制鞋业为例,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中国在劳动力和资源上的优势,具有这一产业的比较优势。但是,欧方指控中国皮鞋对欧出口存在倾销行为,决定对中国皮鞋出口征收反倾销税。就整个出口看,“中国制造”在全球正面临“四面楚歌、处处挨打”的局面。

据商务部统计,中国现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国外对华反倾销立案件数占全球反倾销新立案总件数的比重,2000年为15.65%,2001年为16.67%,2002年为16.77%,2003年进一步上升为25.54%,2004年1~6月则高达27.80%。涉案产品大到钢铁、机械,小到彩电、节能灯、打火机、门锁,甚至还有包括大蒜在内的农产品,这给“中国制造”造成了重大损失。

国际上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的转移,客观上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急剧扩大。因此,针对中国的各种保护主义行为的“贸易战”愈演愈烈,贸易摩擦显现高发态势。然而,这种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具有“虚”的一面,即“好处”让外国人拿了,而“板子”则让中国人挨了。一方面,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占据绝大部分。据统计,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14221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为8317亿美元,占58.48%;另一方面,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据绝大部分。据统计,2005年中国出口贸易额为7620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4165亿美元,占54.66%。

4.资源环境约束

传统工业增长方式,一方面遭受低利润、反倾销的痛苦,另一方面付出高消耗、高污染的代价。据统计,2003年中国GDP仅占世界的4%。但是,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高得很:水泥40%,原煤31%,铁矿石30%,钢材27%,氧化铝25%,石油7.4%。资源约束,包括矿产资源约束、能源约束、水源约束、土地资源约束,等等。而且,世界银行的调查估计说,中国的“环境危机”每年将消耗国内生产总值的8%~12%。当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

中国传统出口,表面上表现为大量制造产品的对外输出,而实际上则反映为中国大量的矿产资源、能源、淡水资源、土地,以及清新空气在以产品为载体的形式向国外大量输出。这里,我们收取了少量美元,但加剧了资源紧张和生态恶化。相反,美国到国外大量购买廉价石油,而国内石油不予开采或少量开采,以备将来的战略性需要;日本到国外购买煤炭运回国内埋起来,过几年后再挖出来使用。一般而言,在经济不发达阶段,在国家财富的构成中,货币、外汇储备处于主体地位;但转向中等发达阶段以后,阳光空气、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香鸟语,在国家财富构成中的地位显著上升。可见,传统工业增长方式,在取得前一种财富的同时,却丧失了后一种财富;而且,后一种财富的效用越来越大。

以电解铝为例。2003年中国电解铝出口增加了6.9亿美元,但中国氧化铝和铝矾土资源的匮乏,抬高了世界铝矾土、氧化铝的价格。因此,电解铝生产成本实际上增加了6亿美元。若计入这个成本,2003年电解铝出口净利润仅增加0.9亿美元。不仅如此,电解铝生产耗费了很多电。出口1吨电解铝,等于出口一千几百千瓦时能源当量,而能源是非常紧缺的物资,仅这一项造成的损失就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因此,从计入能耗后得到的结果看,中国不仅没有从电解铝出口增加中获得利润,反而净赔了30多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它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生命损失。况且,这些尚未计算在内。

5.核心技术约束

传统工业增长方式,不仅导致核心资源高度依赖国外(例如,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达50%以上),而且导致核心技术高度依赖国外,即中国核心技术的“空心化”问题越来越加严重。就重型制造产业而言,中国轿车年生产量已达几百万辆,但没有一个在世界上站得住的品牌;飞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就是制造也搞不了;IT产业,例如计算机,尽管月产量已达上千万台的规模,但芯片还是国外的;数控机床,由于核心技术不能突破,也搞不了。就轻型制造产业而言,中国是空调出口的大国,但高性能柜机仍要采用美国部件和日本技术;中国是服装出口大国,但市场上克隆“华伦天奴”的注册商标高达200多个;中国是家具出口大国,但善于模仿国外创意的国内家具企业,让流行的家具款式以3个月一款的世界最快速度“更新换代”。这里,越是高技术的设备,越是依赖进口。总之,在中国,一些已经形成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或产品,对国外技术仍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特别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领先技术一般仍由外国公司控制。因此,国内众多大型特大型企业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

6.社会责任约束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人道主义”成分。即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从对产品质量关注发展到对环境影响关注,再进一步发展到对人的权利关注。总之,倡导企业发展的“社会性”,要求企业重视“人权公平”和兼顾“社会责任”,这已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社会责任约束,包括企业内部约束和企业外部约束两大类。

就企业内部约束而言,例如SA8000,即《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其主要内容是:①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年龄在15周岁以下的童工。②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强迫劳动:严禁强迫劳动,包括强迫犯人及契约劳力;不可要求员工在受雇之时交纳押金或存放身份证于公司。③健康与安全: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员工有系统地进行健康和安全培训,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工伤。④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尊重员工建立和参加工会并集体谈判的权利;在那些有法律限制这些自由的地方,雇佣方要提供相似的方式以给予结社和集体谈判的权利。⑤不从事或不支持歧视:禁止基于人种、社会阶层、出身、宗教、残疾、性别、同性恋倾向、社团或政治身份及年龄方面的歧视,禁止性骚扰。⑥惩戒性措施:禁止体罚,精神或肉体的压迫或言语辱骂。⑦工作时间,每周不得超过48小时,每7天至少有1天休息时间;自愿加班应得到比正常工作更多的工资且每周加班不得超过12小时。⑧工资报酬必须达到法律或行业规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够满足员工及其家庭基本的生活需要,不得因纪律惩罚而被削减。⑨管理体系:必须有一套管理系统以保证对标准中各要求的长期贯彻执行;制定并签署一份社会责任政策,并承诺遵守SA8000标准、法律法规,并持续改善,这一政策必须公开透明。过去,延长开店时间、取消节假日休息、半夜卸货、加班加点,国内习以为常,但在海外市场这种“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却成了不尊重当地习俗和经营规矩的证据。

就企业外部约束而言,例如WEEE和ROHS,即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WEEE要求生产商(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在2005年8月13日以后,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的电气和电子产品;并对在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市场的电气和电子产品上加贴回收标识。对于2005年8月13日以前遗留的“历史电子垃圾”,其回收、处理费用由市场占有者按相应的市场占有比例分摊。ROHS要求在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气和电子产品中,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继WEEE和ROHS之后,欧盟再次提出EUP,即欧盟《关于制定用能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框架的指令》。EUP着眼于从设计、生产到使用的用能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它标志着欧盟将把控制工业产品对环境污染的焦点从产品生命周期的终点环节向前延伸至起点环节,即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这样,为了打入欧盟市场乃至整个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需要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环境的因素。

二、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背景

基于传统工业增长方式的重大约束,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但是,其实质性的进展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成熟。

1.建设“四个社会”

(1)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价值创造的重心已由实物资产转向知识资产,从而知识资本成为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一般而言,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一类是隐性知识,后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由低速状态向高速状态的转变,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折旧”取代“物质折旧”成为“第一折旧”。因此,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而且是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与以往更加努力地工作——卖力不同,今后应转向更加聪明地工作——思考。因此,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不断推进,诸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等等。

(2)资源节约型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从设计、制造到流通、消费整个过程,物质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成为必然。资源节约包括: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节约材料,等等;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节约型农业、节约型工业、节约型服务业,乃至节约型经济,等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实质是用“知识投入”部分替代“物质投入”。这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结果。

(3)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而人的发展,不仅有经济层面的,诸如货币、住房、汽车;更有自然层面的,诸如安全、健康、快乐。目前,随着经济发展,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好方式,也是打开“国际市场”通道的根本途径。

为了体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耕地保有量(18亿亩)、森林覆盖率(从18.2%提高到20%)作为“约束性指标”加以规定。所谓“约束性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必须确保实现;而“预期性指标”则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努力争取实现。

(4)和谐社会。一是注重城市乡村协调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使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三农”问题得以明显好转,并为工业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今后,应高度重视城市乡村协调发展问题。二是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超前,而社会发展大为滞后,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由此造成了众多社会问题,并影响经济的深层次发展。今后,应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三是注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这实际上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再具体化。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过快,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造成了经济发展总量水平提高很快,但是,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提升缓慢的状况,如公平程度、收入水平、就业率、健康水平,等等。今后,应高度重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四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去,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生态和资源为代价,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局面。当今时代,尊重自然、追求自然、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今后,应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五是注重对外对内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过去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为主,今后以向外转移部分产业为主,包括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污染严重型等产业。形成“引进来”中有“走出去”、“走出去”中有“引进来”的格局,不断在大开放中推进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升级。

2.实现“五大转型”

(1)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以后,现已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转变。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4位;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4位,有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继美国、德国之后,为世界第3大“贸易大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美国之后,为世界第2大国。在完成“从小到大”的转变后,亟须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

(2)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一般而言,世界各国可划分为三类:一是资源型国家,主要依靠出卖自然资源为生;二是制造型国家,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为生;三是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能力为生。随着国际产业转移,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同时,中国作为制造型国家的道路已经走到尽头。只有把“中国制造”改写成“中国创造”,才能营造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3)从以硬资源为主的经济发展转向以软资源为主的经济发展。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更多地关注“硬资源”,而硬资源不仅是有限的,而且造成污染。这是一条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的发展道路。因此,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亟须更多地关注“软资源”,而“软资源”不仅是无限的,而且没有污染。这是一条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的发展道路。因此,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现实。

(4)从以物质资本为主的经济发展转向以人力资本为主的经济发展。中国在21世纪面临一个战略转型的问题:从以物质资本为主的发展转向以人力资本为主的发展。与工业经济时代“物”的投入一样,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投入已被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作为面向未来的基点,而人是整个创新活动的主体。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必须构筑一整套全新的“游戏规则”。这就是:从以物质资本为中心的“物质资本统治人力资本”规则转向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人力资本统治物质资本”规则。

(5)从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发展转向以体验经济为主的发展。根据统计,中国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2004年分别为13.1%、46.2%和40.7%,2005年分别为12.4%、47.3%和40.3%。也就是说,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走向。继产品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人类社会又迎来了体验经济。就需求而言,“产品”不仅满足人的客观需求,更能满足人的主观需求;就供给而言,创意工业、创意产业、创意经济产生。今天,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科技、艺术设计、文化娱乐在内的创意行业的劳动力比例已从1980年的12%上升到30%~40%。

3.建设创新型国家

研究表明,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方面可以突破传统工业增长方式的重大约束,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鉴此,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能力的中心环节;着力提高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首要推动力量,即“第一推动力”。这里,科学技术不仅提供经济增长动力,而且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不仅面向经济发展,而且更加面向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不仅关注当代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后代发展;科学技术不仅关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更加关注世界和谐共存。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20个左右的国家已跻身于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些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总数占世界的99%,对外技术依存度均在30%以下,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均在2%以上,其中日本、韩国和美国接近3%,以色列高达4.7%。另据统计,中国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2001年为1.07%,2005年上升到1.29%。目前,提高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已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为了未来的利益,现在就必须对技术创新进行投资。其发展思维,从基于今天的竞争转向基于明天的竞争,重在打赢明天。

三、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从“要素驱动”的工业增长方式转向“创新驱动”的工业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中国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和灵魂。

1.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核心地位

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核心地位,这是因为:①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实现,明确和强化企业在官产学研结合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有利于在官产学研结合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研发工作的市场导向,从而在制度上保证持续技术创新的实现。②企业由于具有贴近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方面的优势,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市场现在和未来的技术需求,从而有利于在官产学研结合中正确把握研发方向,迅速地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资源整合起来,提供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官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率和收益率。

鉴此:①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官产学研体系,让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企业服务。②科技资源的整合主体必须是企业和企业家。形成科学家为企业家“打工”的机制,让科技型企业家雇用科学家,让科技型企业家整合科技资源。③应用领域研发项目主体必须是(联合)企业而非科研院所。引入首席科学家评估机制,决定项目归属。突出企业主体,突出市场机制。

在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后,政府政策支持的重心必须落在企业上,一并正确处理支持企业和支持产业、支持区域的关系。

(1)支持什么。①可以是支持产业。但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概念太大,很可能是都很重要,都要支持。例如,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内容广泛。②可以是支持区域。但行政意义上的免费午餐争夺,很可能是按权力、按关系配置科技投入。③可以是支持企业。但这里讲的企业是优势产业所依托的优势企业(接续产业所依托的优势企业),优势区域所依托的优势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就是支持优势产业、优势区域。这样,才能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主体。确立企业主体,又不支持企业,就是空的。④可以是支持项目,但要以优势企业为载体。综上所述,在选择支持主体时,需要超越产业、超越区域、超越项目,但不脱离产业、脱离区域、脱离项目,从企业切入。

(2)选择标准。①优势企业。一是行业领先企业,指技术上的前沿性、战略性;二是行业龙头企业,指产业上的带动性强、关联性大。包括:优势产业中的优势企业,优势区域中的优势企业。②重大项目。由优势企业牵头,以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为支持体,以优势企业为切入点,把支持优势企业和支持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重大项目高度统一起来。

2.组建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支撑平台

在政府支持切入环节上,针对企业下游环节——销售补贴不行,针对企业中游环节——制造补贴同样不行,只有针对企业上游环节——研发实行绿色补贴。包括:

(1)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由于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科技的多方面关联性、投入的庞大、成果的共享性,使得对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共物品类科技活动需要政府关注。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参与,还需要争取中央政府的积极支持。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为社会提供公共技术的支撑和服务。作为搭建创新能力建设的工作重点,国家应予重点支持。

(2)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由于现代产品创新的复杂性,需要集成多方面的资源集中攻关,单靠单一企业难以完成,需要与产业发展有关的各个部门的参与,如行业协会、产品质量检查机构等,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对重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并广泛采用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这里,必须形成产权多元化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企业。一是政府科技投入一块。二是相关资产剥离出来进入“公共平台”,以资产方式入股,不投现金。包括:同类性质大型企业联合出资,相近性质科研院所联合出资。

(3)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由企业进行产品或工艺创新的平台,其中大型企业国家(省)级技术工程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据调查,目前国家正在建设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技术中心(原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技术工程中心(科技部)。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国家应调整和完善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布局,突出优势产业与领域,加大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经费投入,资助并组织实施一批可能对制造企业发展起重大作用、能显著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攻关项目,促进基础、共性技术扩散,提高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创新能力。这里,必须避免研发层面上的“大而全”,不在一省范围内搞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大区域联合研发平台,实行共赢、全赢。重点在于做大创新体系、做大创新网络,不是各自建立“大而全”的企业研发中心。

3.加快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全面转化

(1)转化层次。自主创新的本质是市场实现的过程。这里,成果转化意义重大。一是间接转化,包括:科学论文、专著被引用数,专利授权数量。二是直接转化,包括:技术转移收入,即技术的商品化,技术入股、专利收费;孵化企业数量,即技术的企业化;产品收入效益,即技术的产业化。就中国而言,其绝大多数科技成果仅局限于科学论文、专著和设备、样品上,往往到此为止。与此相反,经济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则大多推进到商品化、企业化、产业化上,即终极层次。

(2)转化比率。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技术商品化率为30%左右,产业化率为10%左右。在发达国家,其科技成果的最终转化率,即商品化率和产业化率为60%~80%。

(3)转化速度。西门子公司的管理专家做过精密计算,产品开发时间每缩短1天,可增加0.3%的商业利润;缩短5天,可增加1.6%的商业利润;缩短10天,可增加3.5%的商业利润。据说,西门子公司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这一项,每年可获取近6亿美元的纯利润,而这种利润却不花任何代价。知识经济就是速度经济。而在中国,关于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由“大鱼吃小鱼”转向“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转化速度已成为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4)转化范围。包括:①高技术产业之间的转化,即由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农业的转化。②由高技术产业向非高技术产业的转化。③由军工产业向民用产业的转化。知识经济就是范围经济。转化范围越广,价值增值越大。无限次重复应用是转化范围的实质所在。就中国而言,技术成果只在单一领域一次性转化;而在发达国家,技术成果则在多个领域无限次转化。

4.正确处理三种类型创新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类型。

长期以来,中国众多大型特大型企业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尽管一些重大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产业和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领先技术一般仍由国外公司控制。目前,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获取巨额经济利益,一并限制与打压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发展受国外知识产权的制约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这是一国、一个产业乃至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整个科技资源,表明中国有能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中国外汇储备高达8189亿美元,国内存款15万亿元人民币,表明中国有实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鉴于当今产业利润的核心环节在研发、营销不在制造上的现实,表明中国有必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必须指出的是,原始创新不仅投资巨大,风险亦大,而且周期过长。实践表明,集成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自主创新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我们不仅需要注重科技资源的增量问题,更要注重科技资源的存量问题。长期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已积累了巨大的科技资源,如何对已有的科技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如何对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即在中国如何加大集成创新力度,亟须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如果说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可以突破国外知识产权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的话,那么,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则可使中国经济长期奠定在“多快好省”的发展轨道上。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企业抓住市场机遇中的作用重大,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而且,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提高可更有利于技术引进。这是因为,只有逼近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即使不能超越它们,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威慑力:一则可以顺畅获得先进技术,二则可以低价格地获得先进技术。而且,只有逼近它,才能作为它的战略合作伙伴。如果差距太大,人家根本就不理你。这里,在强调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绝不可以忽视或者放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追赶型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自主创新问题必须融入全球化中加以解决。近期看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将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自主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缺一不可,只是不同阶段、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在实践中各有侧重而已。而且,自主创新不是自力更生,而是以我为主、联合创新,整合企业外部乃至全球科技资源。具体而言,一是采取重大技术创新联盟的模式,它是指多个组织之间在重大技术领域从事联合创新活动的一种制度安排,包括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各类主体。二是实行系统集成商的模式,即采取“全球采购”模式从事原创性的自主创新。例如,部分环节可搞技术引进,直接购买。再如,中方总包,让外国人为我打工,等等。

四、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1.构筑技术创新融资体系

过去,中国生产领域,重复生产、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其实,研究开发领域的重复生产、重复建设比生产领域还严重。因此,中国的研发投入大多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结果导致绝大多数研发机构“只会造句不会写文章”,最终形不成现实的生产力。我们知道,研究与开发投入具有“阈值效应”:即R&D的一次性投入达到一定规模才行。否则,就好比是要烧一大锅水,而锅底下只有一两支点燃的蜡烛,即使是一支接一支地燃烧下去,也永远不能把这锅水烧开。

鉴此,从资金来源上看,自主创新企业发展,包括财政拨款(或者私人自募)、风险资本、银行贷款、股票上市等方面。为此,要在这些方面形成比较成熟的、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针对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投资方式,以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全过程发展。同时,对研发投入还要注重在“投人”和“投项目”之间的平衡,适当加大“投人”份额。

2.再造技术创新财政政策

过去,政府的目标是实现税收和GDP的同步增长;现在,税收增长大大高于GDP的增长,前者增速为后者增速的2~3倍。为了配合企业自主创新发展,适当减税应是题中应有之义。目前,农业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工业由于处于微利时代,其税收增长有一定的难度;包括知识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纳税产业。同时,个人所得税也将成为并且日益成为第一大纳税税种。这一纳税走向,势必与鼓励知识产业发展和研发人员创新形成“悖论”。因此,必须加大税收鼓励,企业利润用于研发可折扣相应税基、研发人员补贴免予纳税,等等。否则,传统税收政策将不利于知识产业发展和研发人员创新。

3.重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政策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过去,研发人员创新大多依靠党性、良心、觉悟、奉献;今后,研发人员创新应该转向主要依靠“制度安排”。一般而言,研发人员皆为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必须要有产权回报。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了主导生产要素。为了使科学技术这种生产要素发挥作用,需要形成相应的生产力要素的人格化代表,其作用是使科学知识这种生产要素通过现代资本家或科技型企业家的作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实行科技创新人格化战略。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对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在社会中形成这样一些集团,使得:一是能够在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对科技资源创造的超额价值的索取权;二是能够形成对科技生产要素的支配权;三是能够形成对社会资源的整合权。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形成科技创新人格化机制,“计时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将不再是最主要的激励手段,甚至工资、奖金这些传统的价值分配范畴也失去原有的效用。建立股权制和年薪制为核心的利益分配机制,把技术纳入分配中,是在利益分配方面建立科技创新人格化机制的重要选择。为此,积极探索包括运用股权、期权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以充分体现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采取奖励、出售、技术折股以及股份期权等方式赋予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同时加大已有政策的实施力度。

4.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建设

当前,阻碍国有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企业负担过重,“企业办社会”现象没有根本改变。过重的负担使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人才、资金等多个方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其在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活动中的投入,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这部分成本由企业内转向企业外,不仅可以深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盈利水平;而且可以大量减少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增强企业积累能力。

5.完善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目前的关税结构表现为整机进口关税较低,零部件进口关税较高,这种关税结构不利于装备制造业采用国外先进的零部件自主开发整机,制约了国内企业和国产装备制造业掌握核心技术,从而进行自主的技术升级。为此,要理顺重大技术装备的进口关税结构,调整现行的进口关税税率结构,提高成套设备、主机的进口关税税率,降低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的进口关税税率;在关税设置中,采用有效保护结构,对幼稚性的装备制造业采用保护关税,以减轻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压力,使国内企业能够与国外企业在同一起点上进行竞争,提高成套能力。

6.实施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的最大支持不仅在于提供多大的投入,而且在于提供多大的市场。20世纪中叶以来,政府采购成为体现国家意志、扶持本国重大技术发展的政策工具。目前,各国政府采购占GDP的比重已达10%的平均水平。政府采购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国际标准是30%。近几年来,中国开始运用政府采购手段支持重大技术发展。但是,问题在于:一是规模较小,中国政府采购占GDP的比重不到1%;二是规则不全,至今没有一套系统的通过政府采购扶持本国重大技术的行动方案。为此,应尽快将政府采购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政府采购在重大技术市场实现中的作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购有一定的选用本国技术以及产品的优惠空间,大力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政府采购可向这一方向倾斜,以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当然,在运用政府采购工具时,应注意避免保护本国落后企业和放大技术路线偏差的问题。

7.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一是正确处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一般而言,教育部、中科院追求知识创新,突出科学与知识的发明发现,重在科技成果(论文、专著);科技部追求技术创新,突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重在科技实现(经济效益)。而且,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在企业,不在科研院所。为此:①科技部要从过去强化科学发展、知识创新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技术发展、技术创新为主。②科技部要在主管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科技工作的领导。二是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不能分离。国家经贸委撤销后,推进全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工作出现了一个空白,科技部承担这一工作顺理成章。为此,科技部应加强对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政策支持,面向企业、统管企业、服务企业。

专栏1—1

中国专利申请及授权总况

截至2005年6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申请2484817件,其中国内申请2028053件,国外申请456764件,分别占到总量的81.6%和18.4%;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782944件、1048491件和653382件,在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31.5%、42.2%和26.3%。

截至2005年6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总量为1364977件,其中国内1181100件,国外183877件,分别占到总量的86.5%和13.5%;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总量分别为212101件、690139件和462737件,在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15.5%、50.6%和33.9%。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

专栏1—2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简析

统计显示,中国个人和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最集中的领域,第一位是中药,第二位是软饮料,第三位是食品,第四位是汉字输入法。而来自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最集中的领域,第一位是无线电传输,第二位是移动通讯,第三位是电视系统。另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资料来源:田力普:《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载《经济日报》,2005年12月9日。

同类推荐
  •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他们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他们是中国商界家喻户晓的传奇,从地产大亨到IT精英,从零售巨头到电商大佬,在他们谱写各自人生的同时,也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多彩的财富故事。深窥富人圈子,闲看“上流”社会的百态人生:创业之路上,他们也钻空子,拼钱拼爹拼人脉,甚至上演“空白套白狼”的好戏;而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的低调内敛,淡然安逸,有的则是灯红酒绿,张狂奢侈,为我们百姓看客上演着一幕幕有钱人生活的浮世绘。
  • 直接补贴政策有哪些

    直接补贴政策有哪些

    本书汇集各地强农惠农直接补贴政策,对生产性补贴(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化肥等农资综合补贴)和生活性补贴(如合作医疗补贴、义务教育补贴、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进行阐释,并就一些常见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给出相应的解答,力争让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朋友及时了解其应该享受的优惠,尽快富起来。
  • 2012经济再危机

    2012经济再危机

    《2012经济再危机》主要参考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的著作和文章编著而成,并依据大量新闻报道进行佐证,逻辑严密,事实充足,供广大财经爱好者,尤其是投资者、企业家参考。2010年美国经济就已经险象环生了,凭什么说2012美国还将爆发金融危机,从日本经验来推断美国金融危机将长期化,奥巴马为美国经济找的三条出路都走不通,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已经三次大规模打击欧元,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是美国打击欧元的货币战争,2012拯救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招:打击欧元,英国得了“美国病”,面临“破产危机”,日本经济病入膏肓,2012在劫难逃,2012可能爆发“中国版次贷危机”,2012中国靠“城市化”绝招来“保命”,2012中国可能获得哪些国际利益!
  • 钉住一篮子货币与人民币汇率制

    钉住一篮子货币与人民币汇率制

    本书论证中国目前的情况适合于采用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建立人民币货币篮子币种选择的标准体系;建立求解人民币货币篮子最优权重的模型;在确立了货币篮子构成及权重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货币篮子的运行。
  •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本书包括山西票号产生的背景、钱庄的产生与消亡、当铺的特色经营、账局业务的兴衰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末日求生志

    末日求生志

    一个神秘的古代遗迹,一本十万年前留下的古籍,却引出了一场发生在十万年前的巨大灾难……
  • 学说话,大脑开发的第一步

    学说话,大脑开发的第一步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将0~3岁这段时间,按照宝宝语言发展的规律分为六个重要阶段,每一阶段以简洁易懂的理论知识配合精心设计的亲子语言游戏,再加上各种有趣的语言能力测试,令父母在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期”教得轻松,宝宝学得愉快,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成为一个才思敏捷,能说会道的“语言天才”。
  • 漫漫星程不负你

    漫漫星程不负你

    唐愿九:“阿尘,我想吃糖。”北墨尘:“你想吗?”唐愿九:“想啊。”北墨尘:“你想想就好了。”唐愿九:“……”事后,某人献上一车糖,负糖请罪道:“小九,我错了!”唐愿九:“哼╭(╯^╰)╮!”正所谓,怼妻一时爽,一直怼妻一直爽(甜宠文,新人,希望大家支持)
  • 生活待定

    生活待定

    由确定性人生走向因为硌脚转弯,走向不归。不归的理由只需要归位就归零了,封华在被动的激流中却一点点主动抉择,可以笑。涵盖伪真情、伪浪漫、伪事业找到真幸运。人生有多少态,看过自知。
  • 总裁的毁容前妻

    总裁的毁容前妻

    她是他们家的养女,寄人篱下。他是她的金主,也是她的老公。只是他不爱她,却要将她锁在自己的视线里。她冷淡,从不把爱挂嘴边,但却愿意每天夜里看着他到天明。她知道,在他的世界,不止她这一个女人。她也知道,他爱着那个他一直想保护的女人。但她不知道,爱情不是付出就有结果。她也不知道,日夜的等待,换来的也只是他转身离去的背影,和情人将硫酸泼洒在脸上的疼痛……她该多谢他的绝情,让她学会了死心。
  • 闪婚蜜爱:总裁的心尖宝贝

    闪婚蜜爱:总裁的心尖宝贝

    成人那天晚上,怀上男人的孩子,小三上位,逼死母亲。为了自家公司的何紫曦被迫商业联姻,对方竟然是强上自己的男人,喜欢多年的男友漠然离开,奔向同父异母的姐姐,她该何去何从?她会向命运屈服任由自己被老公蹂躏当做生孩子的机器吗?当然不,何紫曦从来只不信命,只相信人定胜天!!!最终经过华丽的蜕变,爱情事业双丰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维度时代

    大维度时代

    人类进入22世纪的大维度时代。灵魂术,巫术,魔术,仙术搬入学校课堂。他是一个与恶魔起舞的男人。他没有生命线。他会把这个时代捅个通透!
  • 社会众生相悬疑黑暗丝丝入扣

    社会众生相悬疑黑暗丝丝入扣

    以斯蒂芬。金之类的黑暗阴郁基调用悬疑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剖析人性倾向于人性黑暗面与大众所希望接受华丽外衣下的恐怖真实
  • 我在异界开无敌

    我在异界开无敌

    秦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片陌生的天地,头顶天,背靠地,三颗大鸡蛋悬在天际,险些闪瞎他的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