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06100000053

第53章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先器识而后文艺

李叔同先生,即后来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的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文艺的先驱者。早在五十年前,他首先留学日本,把现代的话剧、油画和钢琴音乐介绍到中国来。中国的有话剧、油画和钢琴音乐,是从李先生开始的。他富有文艺才能,除上述三种艺术外,又精书法,工金石(现在西湖西泠印社石壁里有“叔同印藏”),长于文章诗词。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一般人因为他后来做和尚,不大注意他的文艺。今年是李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纪念,又是中国话剧五十周年纪念,我追慕他的文艺观,略谈如下:

李先生出家之后,别的文艺都屏除,只有对书法和金石不能忘情。他常常用精妙的笔法来写经文佛号,盖上精妙的图章。有少数图章是自己刻的,有许多图章是他所赞善的金石家许霏(晦庐)刻的。他在致晦庐的信中说:

晦庐居士文席:惠书诵悉。诸荷护念,感谢无已。朽人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借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父也。承刊三印,古穆可喜,至用感谢……(见林子青编《弘一大师年谱》第205页)这正是李先生文艺观的自述,“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正是李先生的文艺观。

四十年前我是李先生在杭州师范任教时的学生,曾经在五年间受他的文艺教育,现在我要回忆往昔。李先生虽然是一个演话剧,画油画、弹钢琴、作文、吟诗、填词、写字、刻图章的人,但在杭州师范的宿舍(即今贡院杭州一中)里的案头,常常放着一册《人谱》(明刘宗周着,书中列举古来许多贤人的嘉言懿行,凡数百条),这书的封面上,李先生亲手写着“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加一个红圈,我每次到他房间里去,总看见案头的一角放着这册书。当时我年幼无知,心里觉得奇怪,李先生专精西洋艺术,为什么看这些陈猫古老鼠,而且把它放在座右,后来李先生当了我们的级任教师,有一次叫我们几个人到他房间里去谈话,他翻开这册《人谱》来指出一节给我们看。

唐初,王(勃)、杨、庐、骆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裴行俭见之,日: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见《人谱》卷五,这一节是节录《唐书·裴行俭传》的)他红着脸,吃着口(李先生是不善讲话的),把“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讲解给我们听,并且说明这里的“显贵”和“享爵禄”不可呆板地解释为做官,应该解释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意思。“先器识而后文艺”,译为现代话,大约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更具体地说:“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可见李先生平日致力于演剧、绘画、音乐、文学等文艺修养,同时更致力于“器识”修养。他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他常诫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我那时正热中于油画和钢琴技术,这一天听了他这番话,心里好比新开了一个明窗,真是胜读十年书。从此我对李先生更加崇敬了。后来李先生在出家前夕把这册《人谱》连同别的书送给我。我一直把它保藏在缘缘堂中,直到抗战时被炮火所毁。我避难人川,偶在成都旧摊上看到一部《人谱》,我就买了,直到现在还保存在我的书架上,不过上面没有加红圈的“身体力行”四个字了。

李先生因为有这样的文艺观,所以他富有爱国心,一向关心祖国。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候,李先生(那时已在杭州师范任教)填一曲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以志庆喜: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成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见《弘一大师年谱》第三十九页)李先生这样热烈地庆喜河山的光复,后来怎么舍得抛弃这“一担好河山”而遁入空门呢?我想,这也仿佛是屈原为了楚王无道而忧国自沉吧!假定李先生在“灵山胜会”上和屈原相见,我想一定拈花相视而笑。

1957年清明过后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国模特启示录

    中国模特启示录

    本书描述了中国模特的产生发展、各种模特大赛及模特选美活动的日渐高涨。这个世界带来了诸多的时尚风潮和美的冲击。千禧之年的到来,使得我们对20世纪的许多往事倍加留恋。也使我们能够以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跨越时空,回眸审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那曾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模特现象。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俊美的模特为中国女性在自然、地位和权力,以及对美的认知方面,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种望梅止渴般的参照。同时,也不约而同地宣布了下个世纪的新观念——自强、自信、自然、健康、快乐。
  •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

    看着一本小书渐渐成形,心头荡起异样的感觉。曾经以为能写书出书的人,都天然地靠文化近些。其实,这年头的文化渐行渐远渐无书。不由地想起马未都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过的话,“现在的书大都是伪书”。《一心不乱》不是别人捉刀的假书,不是盗版书,只因为骨子里虚荣,只因为我总是私下里盘算,心乱如麻,它将不可避免地带有伪书的色彩。
  • 温暖·爱

    温暖·爱

    这一生,没有事情不会过去。当时光以一种从容而又匆忙的态度掠过生命,我们便懂得了对旧事宽容。就像汹涌多年的海洋,在经历了无数江河的冲击之后,轻而易举地将曾经深埋在流水中的石子包容一样。亲人的爱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所以不要抱怨父母的严厉与无情,在你看不见的背后,他们的爱正在悄悄地把你包围。回回头,你会发现生命中许多的美好。行走在爱的世界里,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热门推荐
  • 快穿许愿系统

    快穿许愿系统

    从现在开始,你的心愿由我来实现。“这一次,我选择我的子民”“我要揭发那偷我肾的人”“让我儿子好好的”“我想要活下去”读书石乐志的白勤终于猝死了,不过上天垂怜她乐学的态度,致使白勤被许愿系统绑定,此后开始自己的求(任)学(务)之路。此文谈情说爱,微虐微甜。
  • 赫生华

    赫生华

    在所有人眼中,她是神秘莫测的,犹如黑暗中的罗刹,无法探究其根源。没人知道她从哪来,要从哪去,她是个失忆的女子,柔弱,胆怯,是她的主要印象。她明白自己生来孤独,注定一生毫无羁绊,却渐渐发现,有一人是真心对她,爱她。这使她不得不去揭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可是当真相大白时,她才发觉自己无用,没勇气去爱。不求感动天地,只求能在岁月中相遇。女主并非善类。
  • 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小白一生

    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小白一生

    身边的所有事情她都想去保护,她是傻吗?她只是还没有遇见他!她把自己保护的很好,她可以承受所有的事情。但是当她遇见了一个人之后,她发现自己终于可以卸下重负。他愿意给她温暖,让她简简单单的做一只小白。
  • 转世仙梦

    转世仙梦

    转世重生的专世仁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那个世界的文化是贫瘠的,但是,却有着极高的修真文明。于此同时他得到了一个功法,修行不再依靠天地灵气,而是人气和高等灵石,拥有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专世仁,将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民国异事

    民国异事

    这篇小说主要是以民国时期为背景,描写当时的那些灵异传说,不过更多想要传达得是一些比较正能量或称励志的东西。
  • 隔着时空给你拥抱

    隔着时空给你拥抱

    当我想伸出手去,抚上你的肩头。却发现,我们之间,隔着一百年的时光沟壑。若这一切都是历史洪流不可逆向,那么载湉,若有来世,愿执你之手,看落英归鸿。
  •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下册)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下册)

    南怀瑾先生常谓:立国之本是文化。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万载,文化渊远流长,在新世纪到来之初,世界瞬息万变,炎黄子孙又该何去何从?本书为南怀瑾先生于廿一世纪初应各方邀请之讲课记录,内容涉及广泛,但终不离文化之根本;除凸显众所关心之话题,更望能唤起读者对文化教育之重视。
  • 命运注定的守护神

    命运注定的守护神

    无法挣脱的命运,心中的守护,要用生命去完成,不在是幸福的少年,一直都不是,但是我要守护,我拥有的,这是我唯一的愿望
  • 当时是说的你

    当时是说的你

    初三的时候她发了条QQ动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问道“是在说我吗?”毕业后终于得到她的回复“当时是说的你“我沉默了很久,没有回复,之后便是各安天涯。我叫赵耀,赵云的赵,耀眼的耀,15岁仲夏第一次跟她相遇,那段懵懵懂懂的青春岁月,苦涩却又美好,从认识到分离,有快乐,也有难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记得我吗?曾经一起满腔热血潇洒快活的兄弟们,如今也都各奔东西了,你们过得还好吗?还记得曾经的这段美好的时光吗?此书范回忆之舟,写实记录年少的那段美好时光,95后的成长历程,欢迎批阅。
  • 一花一世界,一岁一枯荣

    一花一世界,一岁一枯荣

    该书围绕主人公自身的真实经历展开,以主人公的经历按时间编排为线索,充分展现了一个人一生的奋斗历程,其间包括所受挫折及苦难,还有跌倒后重新站起的心理变化,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人由心态稚嫩走向心态成熟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