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47000000015

第15章 唐德刚与金庸:在相同的书里"掘"出不同的宝——对《资治通鉴》的不同读法

魏邦良

上海自由作家张远山曾有短暂的教书生涯,有一天上课时,他给学生提问说,请举出一次人生伤心的经验。半天无人应答,后来一个女生站起来,慢慢地说:"读中国近代史的时候。"“1”

倘这位学生回答说:"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我以为这一答案也是令人满意的。

胡适弟子、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对《资治通鉴》评价极高,他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孰读的第一部书就是《资治通鉴》:"我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一部《通鉴》,那虽然是一个偶然又偶然的事件的结果,但我却深深感到这偶然中,充满着幸运--我'偶然'地摸上了治学的正途。积数十年的观察和经验,我觉得中国史学家--不管治啥史:世界史、欧美史、通史、断代史、秦汉史、明史、清史、明国史、政治史、学术史。第一部应孰读之书,就是《通鉴》。"“2”

在唐德刚看来,《资治通鉴》好就好在它浓缩了历史的精华:"温公的长处,便是把十七史的精华,并旁采百家,纳于一炉,从而融会贯通之。精读此二百九十四卷,则赵宋以前,诸史精华,尽在其中矣。采精去芜,君实(温公)独任之,毋待足下烦心也。"“3”

唐德刚认为,不光学历史的,只要是学人文学科的,都要以《资治通鉴》为本:

"历史实在是一切人文学科的总根。离开历史,则一切人文学科皆是无根之花,《通鉴》既是诸史精华之荟萃,则《通鉴》也是通向一切诸家经史子集的总枢纽;掌握此一家,则其他诸子百家之杂学,自能脉络畅通,无往不利。

本乎此,我敢大胆地说,《通鉴》一书,实在是诸史之根,百家之门。"“4”

一句话,在唐德刚眼中,孰读《资治通鉴》是做学问的不二法门。

无独有偶,唐德刚的老师胡适也是"读《通鉴》起家的":"'历史'原是他的'训练',而他受'训'期间的看家本领,便是《通鉴》!"

论对《资治通鉴》的熟悉程度,唐德刚远远比不上他的老师胡适--唐德刚能背一句,胡适就能背一段。原来,胡适从十一岁时,就"啃"过《通鉴》。胡适"啃"过《通鉴》,显然从中获益多多,但他给很多学生开过不少必读书,却恰恰漏了这本重要的《资治通鉴》,对此,唐德刚也是深为不解:"可是那时令我奇怪的便是,我的恩师十一二岁时,便'啃'过《通鉴》(显然获益匪浅),为什么他啃过的骨头,却偏不让那些可以啃,也情愿啃的青少年去啃呢?"

在我看来,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对于做学问的"秘诀",有人愿意一吐为快(如唐德刚),有人只愿意像挤牙膏那样挤一点(如胡适),旁人对此其实无权说三道四。不仅是做学问的"秘诀",像其他一些孤本秘笈,胡适也喜欢"金屋藏娇",秘不示人。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一封信中曾对此有过批评:"郑君之学,盖用胡适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此实足以炫耀人目,其为学子所珍赏,宜也。"“5”

将孤本秘笈秘不示人,把做学问秘诀深藏于心,这本是各人的自由,无可厚非,但胡适一方面喜欢在各种场合大谈治学经验,开各种必读书目,另一方面,对真正的秘诀真正应该读的书却闭口不谈,这是不是太有点世故了?

唐德刚是胡适的弟子,但这个弟子似乎总喜欢在文章中说一点老师的"坏话",有人(如苏雪林)便指责他是出卖老师的"犹大",其实,依愚之见,唐德刚说起老师毫无忌讳,口无遮拦,这一点,恰恰是得了老师胡适的真传。胡适在一次演讲中对"传记文学"发表过一番高论:"传记文学写得好,必须能够没有忌讳;忌讳太多、顾虑太多,就没有法子写可靠的生动传记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因为有了忌讳,就有许多话不敢说、许多材料不敢用,不敢赤裸裸地写一个人,写一个伟大的人物,写一个值得做传记的人物。"“6”

胡适在给一些人做传记时,往往不仅写对方的长处,也写对方的短处。他在《章实斋先生年谱》自序中曾说:"向来的传记,往往只说本人的好处,不说他的坏处;我不但说他的长处,还常常指出他的短处。。。。。。。我不敢说我的评判都不错,但这种批评的方法,也许能开一个创例。"

唐德刚正是按胡适所谓"不仅写对方的长处,也写对方的短处"的方式来写胡适的,虽然唐德刚笔下的胡适并非完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短处,但却真实、生动,并且也同样伟大。

文革时期,金庸在其主办的《明报》上屡屡对大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政治人物的命运作出大胆的预测,后来事实表明,金庸的预测几乎都是准确的。篇幅关系,这里仅举两例。

1967年12月3日,金庸在《明报》发表《林彪渐露跋扈相》社评,在社评中,金庸对林彪做出如下预测:"北京的军人所以为这小事大举庆祝,当然是林彪在显示他枪杆子的力量,不但是做给刘邓派看,做给周恩来和江青看,也是做给毛泽东看。为什么指战员的决心书不写给毛泽东而写给林彪,其中便大有文章。如果毛泽东目前已然精力就衰,那就罢了,否则林彪此举,定然大犯毛氏之忌,这是'震主'和'挟主'之行,什么时候毛泽东赫然震怒,再来造林彪一反,亦非奇事。"“7”

文革后不久,在一篇《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的社评中,金庸进一步预言林彪没有好下场,将死无葬身之地。当时林彪是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金庸竟做出如此惊人的预测,更惊人的是,后来的事实竟与金庸的预测丝毫不爽。

金庸对江青的政治命运的预测也极其准确。1966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上,江青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工作顾问。其时,江青在大陆政局还是一个小人物,但金庸却预测她将很快成为政坛上的重要的角色。在社评《江青是毛泽东路线的代表》中,金庸指出:"很明显,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在确立江青崇高的政治地位。以后,江青将愈来愈多地作为毛泽东的发言人而宣布各种重要的政策和决定,而毛泽东本人将愈来愈退居幕后。"“8”金庸说的一点不错,不久,江青即登上政坛,呼风唤雨,不可一世,但此时的金庸又发表社评《不知往哪儿躲》,对江青的政治命运做了大胆的预测:"在毛泽东去世后,江青很快就会被逮捕甚至被处死,""江青目前权势熏天,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但毛泽东一旦逝世,江青就'不知往哪儿躲'了,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

金庸在社评中的预测几乎弹无虚发、神乎其神,令人不可思议,对此,金庸是这样说的:"我写社评时,我说林彪一定垮台,那时他是最威风的时候,我的观点,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接班人基本上都没有好结果,汉武帝手刃自己的太子,康熙皇帝这样厉害,太子的收场也不过如此,当直接威胁到权力时,接班人都没有好下场。"金庸孰读《资治通鉴》,他对政治人物的判断基本都受《资治通鉴》的影响,他曾说:"《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的""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9”

金庸在社评中"喜做预测",常常公开对未来事情发展提出明确而肯定的判断,与其孰读《资治通鉴》密切相关。

金庸孰读《资治通鉴》,对中国历史的规律洞若观火,但他既无意对中国历史怪圈的形成作追根溯源式的挖掘与剖析,也不想对文革时期大陆高层的混乱作义正词严的抨击,而是据此大玩预测游戏,一则为小市民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二来满足知识分子关注大陆政治局势的热望。金庸成功了。由于对文革的出色预测与评论,《明报》的发行量在1968年迅速突破12万份,以后稳定在10万份左右。

能从《资治通鉴》里读出"商机",金庸可谓独具慧眼,别出心裁;更让人佩服的是,金庸还能迅速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商机",将其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发行量。其目光之敏锐身手之敏捷,丝毫不亚于他笔下的武林高手。

在我看来,唐德刚是个实心眼的"书呆子",他从《资治通鉴》里看出治学的途径,且毫无保留一吐为快;胡适则是个智者,他也从《资治通鉴》看到治学途径,却秘不示人--老师比学生自然要稳重多了。金庸则是天生的商人,居然从故纸堆里读出生财之道。

如果说唐德刚从《资治通鉴》里掘出的"第一桶金"是做学问的途径的话,那么,金庸从《资治通鉴》里掘出的"第一桶金"则是明报暴涨的发行量。

看来,金庸虽是文人(有大量作品为证),也是学者(有博导头衔为证),但就其禀赋与成就而言,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商人(有寻觅商机的慧眼和把握商机的能力为证)。

说到《资治通鉴》,有两人不可不提,一是胡河清,一是鲁迅。

胡河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1994年四月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从他居住的公寓的窗口跳出,坠地身亡。自杀的前几天,他曾跟他的朋友王晓明说,不愿再去读《资治通鉴》那样的书,那太令人压抑了。

导致胡河清自杀的因素想必很多也很复杂,但《资治通鉴》让他活得压抑恐怕也是诸多因素之一种。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奠基石。该小说中有一段话因振聋发聩而广为人知: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那么,鲁迅到底是翻开哪本"历史",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的呢?或者说,是哪本书给了鲁迅灵感,让他一下看穿中国历史的本质。其实,鲁迅所翻看的这本"历史"或者说给鲁迅带来灵感的这本书正是《资治通鉴》。

鲁迅在给许寿裳信中曾谈及创作《狂人日记》的起因:"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10”

在我看来,能从《资治通鉴》里看见"吃人",看见中国历史的本相,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读《通鉴》者必须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一是《通鉴》本身应是真实、可信赖的文本。而真实、不隐恶不虚美正是《资治通鉴》的长处,和《史记》相比,《资治通鉴》更为真实。正如唐德刚所说的那样:"司马光是个小心谨慎的迂夫子,他不像他远房远祖司马迁,那样天马行空,大而化之。正因为他'迂',他小心翼翼,所以他才能用了十九年的工夫,编出这部千古奇书、诸史之根的《资治通鉴》来。"

同样是一本《资治通鉴》,哲人鲁迅高屋建瓴从中看到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学者唐德刚触类旁通从中觅到治学的途径;弱者胡河清感同身受痛定思痛从中悟出历史之残酷与现实之无望;而商人金庸则慧眼独具从中找到发财之道。

由此可知,就阅读而言,读什么固然重要,怎样读同样重要。

注释:

“1”引自余世存编:《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27页

“2”“3”“4”引自唐德刚著:《史学与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156、157页

“5”鲁迅著:《鲁迅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02页

“6”引自胡适著:《丁文江传》海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81页

“7”“8”“9”引自傅国涌著:《金庸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08、207、210页

“10”引自鲁迅著:《鲁迅全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353页

同类推荐
  • 我的蝴蝶梦

    我的蝴蝶梦

    《我的蝴蝶梦》由罗田县人口计生局女干部王雅平创作,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散文集约23.8万字,共分为悠然我思、情义无价、天涯萍踪、我爱我家等四个章节。
  • 贤行润身

    贤行润身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人生走到这个地步,也并不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与其舒舒服服,懵懵懂懂活一辈子,倒不如品尝一点不平常的滋味,似苦而实甜。东方人似乎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更关注背景和关系,更多借助经验,而不是抽象的逻辑,更能容忍反驳意见。西方人更具[分析性],倾向于使事物本身脱离背景,避开矛盾,更多地依赖逻辑。两种思想习惯各有利弊。我只是想,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我从来不相信轮回转生。
  •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本书是一名知识女性的诗歌散文集,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妈妈的作品。这部著作同时也是一份心灵的自白、一份知识女性的情感收藏、一份年轻母亲的细语。讲述她寻找幸福、体会幸福和分享幸福的心路历程,表达出人性中如执著、坚强、热情、感恩等一些美好的特质,讴歌了亲情、友情、爱情,表达作者对生命和幸福的感动和热爱。全书分为五章,包括散文、诗歌、翻译作品共63篇,内容基本上是作者的人生感悟点滴,小中见大、细中有宏。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期待感动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期待感动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热门推荐
  • 默落晟殇

    默落晟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他以为,那人已在奈何桥畔等他一十一载,终有一天,他会去陪她……他说:“倾吾一世温柔,换汝一笑回眸……”而她,为了曾经一诺,忍万般屈辱,纵使忘了所有,也依旧还记得他……她说:“就算天堂容不下我们,那不是还有地狱吗……”一生一世,他爱她爱的万劫不复,她也念他念的刻骨铭心……百转千回后浮生尽过,他们又是否能实现当初诺言,一生相守……
  • 我的恶魔哥哥

    我的恶魔哥哥

    他是她的恶魔哥哥,她是他的“妹妹”,但她从不叫他哥哥,她认为他是命运中的恶魔。他也从不承认她是他的妹妹,因为他觉得她是坠落凡间的天使。当恶魔遇上天使。童话才刚刚开始。浪漫妙漫,活泼明朗,青春活力呼之欲出,纯净美好的情愫弥漫于字里行间。
  • 国民傲娇你是我的:迟来的爱

    国民傲娇你是我的:迟来的爱

    长情十二岁时和顾野一起到了林家,从此以后她就是林长情,他是林顾野,就是命运从那年开始将两个人紧紧的栓在了一起,她爱他的时候他不能爱她,他能爱她的时候她却从他的生命中彻底的消失,“晚上你看不到的时候我来侍候你”“比如说做饭、洗碗、洗澡,当然还有更加贴心“深入”的伺候,你就只要负责出声指挥就好了”…“老公,肚子里的小肉肉饿了、老公,碗几天没洗了,老公,肚子里有小肉肉了你不能再深入伺候了”“…”
  • 神探上官云之青神毒虫

    神探上官云之青神毒虫

    一个小小的刑部侍郎,实为皇帝的秘密心腹,为皇帝铲除想谋反的大臣。在一次行动之后,皇帝为保他安全,命他奉旨到各地去察看民情,以暂时离开京城。路过青神县时,偶然发现两具奇怪的尸体,引起了他的注意。在他的一系列查询下,一个惊天的阴谋浮出了水面。漫天的毒虫将夺取天下。
  • 兵破苍穹

    兵破苍穹

    在战场上杀敌无情的狙击兵王,进入都市。凭借高超的智商、妖孽的身手,步步高升,搅动风云,然而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隐于人群,甘于平凡,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是仍然逃不掉被美女倒追的命运……
  • 猫武士之暗影降临

    猫武士之暗影降临

    暗影的降临会带来族群的希望,黑暗笼罩在族群的上空,唯有暗影,才能驱散黑暗……
  • 豪门少妻:大boss的头号宠妻

    豪门少妻:大boss的头号宠妻

    祝初然从小便让着所谓的妹妹,但还是受尽妹妹的欺负,而后妈也什么都偏向妹妹,爸爸也保持沉默。直到妹妹和自己的男朋友背叛了自己,她无法再一味的忍受。一次意外,结识了同样身处豪门,手握大权的乔圣轩并与他结了婚,而她还不知道他的身份。她在人前手狠加凌厉,却只在他面前脆弱依赖。他在人前冷峻如冰山,却也只在她面前柔声疼爱。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后,她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无畏痛苦……绝对宠文哦!不虐不NP不悲剧!
  • 美味农家女

    美味农家女

    蛇蝎心肠的大伯娘,居然要把我送给一个变态老头子做妾,幸好遇到了……
  •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雷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国足不是一个人在脚臭!兄弟不是一个人在抗揍!※※※※※※※※※※※※※※※※※※※※※※※※足球,真男人的足球!在这里,总会有你熟悉的段子,勾起那曾经的看球岁月.※※※※※※※※※※※※※※※※※※※※※※※※........来点收藏,来点票票,来点评论吧.看过的朋友们,给些评论,让评论区热闹些吧指出缺点,也让蜻蜓能更好的写下去呵呵....抽空对文章做了些修改。大家评论下。
  • 一念酒馆

    一念酒馆

    迎来送往,利字当头,一念酒馆能解万千烦心之事。客官今日为何到此?吃酒还是住宿?亦或者有事相求?天下万事万物,只要您付的起酬劳,小的们就能达成您的心愿,您...里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