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16600000009

第9章

基撰

广说六住处中。上已说三。下解第四。合此已前四种住处。为信行地。前一大阿僧祇劫异生位也。大文分三。初结前生后。以****端。次征列名。后随列释。此中所明虽有异行。离障为首。从胜立名。如说发心及修度行。虽皆离障。但以胜位。而为其名。大菩提心。以善根为自体。降伏所治障。故云波罗蜜。能裂悭吝乃至愚痴。故皆除障发心。摄受大菩提果。六波罗蜜净修诸行。各胜为名。此亦如是。隐异行不说。此十二障次第生起。摄四二行果因初后。至下当知。为离无巧便。下及无教授下合解释故。初文可知

列名之中。但列障名。此于二障。何障所摄。至下当知

第三段随列释中。即分十二

初离慢中有二种。一我慢。二邪慢。亦下当知。初文有二。初配四义上坐已下后释难义。经文有二。初问答四果。以释离慢。后引已为识。四果为四。一一有二。初问。后答。此问四果。正人观时。颇作是念。我得果。不以明离慢。善现答中。能断经内初果后果。皆言我能得果。即为有执。中二果无。略举初后。例中间故。余本皆唯第四果有。例前三果。若尔。无学尚说。执生。何因有学不说执起。故能断正。天亲疑云。向说圣人无为得名。彼法不可取说。若尔。云何预流果等。能自知我得彼果。如是证为他说。即是四果可取可说。以成疑意故。此论前卷云。为修道得胜中无慢故。经言等即彼疑同。若以无为不可取说。云何四果。言得可说。彼既有疑。于无得无说之中。谓有得说。我者我慢。踞仿性故。或是我见得者于无所得中。谓有所得功德。是邪慢说。亦如是所说。皆利众生中所说。我见我慢为根本故。邪慢等生。故此论言。若有我相。则为有慢等。菩萨所应断。正是法执。举烦恼名。以显法执。下皆唯知。今此总言为离此慢故经言等。意显入证无为之时。四果皆不言我得我说。出观已后方言。我能证得此果。又后得智观前所证。所证深妙。观之不着观证。前加行行相。逐依行相。而宣说之。言有得证。非实真智。正证无为。言有得证。前之三果若言得证。以有种子烦恼随逐。此时虽无现行烦恼。由有种故。应二执随生。故言即为。有我等执。第四果人若有得证。唯所知障种子随逐。正起四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等。虽非现执。由执种逐。言我等者。应法执起。故天亲言。以有使烦恼。非行烦恼。何以故。彼于证时。离取我等烦恼。是故无如是心。我能得果等。此显证时。若言我既证有种随逐。应起现行我烦恼等。如余起时。论言使者。是种子故。四果证时。既不言取说。明知有取之慢皆应离也。今为离此。故此文生。须陀洹等。罗什文别。余经多同。释名断或。皆如理知

配四义中分三。初解依义。次解说相及摄持。后解第一义。后释难义中有三。初解经文。由根本我相。方生邪慢等。次解上坐须菩提自显所由。后解说二无诤行所以。自显之中释经。何故须菩提自显得无诤三昧第一及阿罗汉共有功德者。谓说是离欲。离欲阿罗汉。阿罗汉者。得无为功德。离欲得故。由离贪欲。内证无为。外行无诤。故无诤是外行。证无为是内德。然罗什流支皆言。世尊佛说得无诤及离欲。真谛能断皆言。世尊及初三号。说得无诤。自显离欲。又诸本皆言无诤三昧。唯能断言无诤住者。如八解脱中第三第八。独言身作证具足住。余六便无。此亦如是。显诸三昧此为最胜。世尊为多自住。故标住名。或处定义。由含二义。故翻为住。以己所证。为令信故。引此为证。天亲亦言。自叹得记。以自身证果。为于彼义中生信心故。何故唯说无诤一行。佛多住功德。天亲论为二说。一为明胜功德故。令生欣求。二为生深信。此论唯一解为令信故。后解说二无诤行。所以内证真理。离我所执。住无诤理。无有少法。得阿罗汉。外住无诤。都无所行。行无诤行。由理及行。二种无诤故。经重说无诤无诤行。以无少法及无所行。名为安立第一义也。天亲云。依彼善吉者。说离二种障者。一烦恼障。二三昧障。离彼二障故。言无所行。二障现前。有所行故。由离烦恼障。内证真理。得理无诤。此之功德。诸阿罗汉皆悉共有。故此论言。及阿罗汉共有功德。名初无诤。离三昧障。及外住彼定而行。名后无诤。彼依离二论障说二。此论依得理事二无诤故。重说二定故。不相违

第二为离少闻中分二。初属经离障后指可观知。经文分二。初问。后答。天亲论云。此中有疑。释迦如来昔住第八地。逢燃灯佛。为说授记。彼佛有说。此佛有受。云何言法不可取说。今此论意。言有取说者。由不遇善友离佛出世法。不****解。由少闻故。言于彼时此佛彼佛有取有说。今为除此少闻之障。故有下经。前卷为外不遇善友。故有下经令逢善友。此卷为内有所知障。阙多闻故。有少闻障。故说下经。令学多闻。故经中说。多闻能断或多闻能引乐。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又论言。多闻熏习。是出世心之种子。由此少闻。是所知障。疑生通二障。牒彼论疑。从前起。此论依自少闻不逢善友。各望一义。亦不相违。若遇善友。得逢诸佛。广学多闻。便知释迦于燃灯佛所。真实义中无少法可得。不生分别。言于彼时有取有说。起此分别。由不遇佛。有少闻障。为令遇善友离分别障而学多闻。故经文起。世俗谛中有得有说。胜义谛中便无此事。二论三文各望一说。诸本皆同。唯流支本云。昔在燃灯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有。是意于胜义谛中。有所得不说此本缘。如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一。善慧仙人作五梦等。婆沙论有少不同。疏中当解

第三为离小攀缘作念修道中。天亲疑云。圣人既以无为得名。不可取说。云何诸菩萨取严净土。佛为说之。即前卷为愿佛净土。小菩萨所修行。愿此佛净土。是小攀缘作念修道。求生净土。作净相求。即令众生欲生西方。皆作此愿。今为离此小念修道。故有下经文。实愿生净土。应修无相严净自心。广如无垢称经说严土相。天亲疑。从前起此卷。愿及色形。前卷愿生严相。亦不相违。小攀缘者。执有色相而修净土。亦是法执贪爱生故。亦是烦恼。是此论意。彼从前无为疑起。故不相违

经文分二。初明严净土。劝舍有相果庄严。后劝生心。令修无相因之饰。论文分二。初配属经。劝舍有相。后叙分别。令修无相。佛地经云。胜出世间。善根所起。广大自在。净识为相。天亲论云。智习唯识。通如是取佛土。非形第一体。非严庄严意。上半偈解第二令修无相文。下半偈解初劝舍有相文。学无分别智。善根为因。内证法身法性真土无相理土。既圆无相。报土便满。不可智知。不可言说。外为利物。方现他受用土及变化土故。诸净土净识为相。胜善根为因。故成佛时。殊胜众生复感净刹。故维摩云。欲严佛土。先严自心。初学不知以五尘为土体。发愿希求。小念修道。而行有相。今为除此。初学疑生初文。起非形庄严为第一严。真庄严者。习无相识。真实智慧便通无相清净佛土。佛依无相。以为舍故。言庄严土。为不实语。天亲论解。以无相有相庄严。故重标能断经中双牒双结。流支双牒单结。真谛罗什皆单牒结。所言即非庄严者。以有相严。非真庄严故。净土差别有三有四。如章中说

解第二文有三。初标令修无相。应无所住生心。次显所不住。五尘心即所离小念修道。后应无所住结成真心。余本皆同。唯能断经。于所不住中。言不住于色不住非色。诸本意说。以粗五尘。为净土体。而修求者。非真严土。故但令其不住五尘。能断经具说。住五尘及住非五尘。余五蕴等。但生住着而求净土。皆非真严。要无住着。习真智者。为真严故。由同内有情及外器界出净土体故。不住二身。不住具足。是此严净土。义门广大。不可略说。广如净土章无垢疏解。能断云。功德庄严佛土。直示严者。无胜德故。遂增功德。庄严佛土

第四为离舍众生中。天亲云。若诸圣人无为得名。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间复取彼是法王身耶。此疑报身能取自体胜身大身他人亦取为胜大之身。能化众生。有非圣人无为得名。若以无为得名。不取胜大身者。便无诸佛利众生事。即成诸法断灭。既无大身。舍利众生。今为释此故。下文由此标云。为离舍众生故经言等。然佛方便善巧。有十二种。一悲心顾恋。二了知诸行。三欣佛妙智。四不舍生死轮。五回不染。六炽然精进。七以少善成无量果。八以少力摄。摄大善根。九增圣教者除其恚恼。十处中住者令其趣入。十一已趣入者令其成就。十二已成熟者令其解脱。故佛菩萨不舍众生。舍即为障。又四障中。缘觉舍心。为正为障也。彼以圣人无为得名。便无报佛胜大之身利众生事。故名舍利益众生。今为离此分别执着。故有下经。前卷直尔云。为成就众生故经云等。虽以无为圣人得名由无分别如山王等。而佛亦能成就众生。天亲论疑从前起。前卷明有彼行。此中为破彼执者。各据一说。故不相违。执有大身。是法执障。舍离众生言无大悲

经文分二。初问。后答。论亦分二。初标配经。后问答释。后文有二。初解问文。经言已下。方解答文。此何所显示问也。此中问意。初地菩萨所见报佛。坐百叶华。身称华座。化身不定。此中说喻。何所显示。此说报身。以破他疑。举大身说。喻无所显。且举报身一小量喻。为成就欲界众生故。且举报身。如彼罗睺阿修罗王等者。等取毗摩质多罗王等。华严经第五十卷偈中说。如阿修罗化作身。金刚地上安其足。海水至深仅半身。其身广大。如须弥。佛之报身为化欲界众生。现如于彼须弥山量。由无分别。尚不应见其自体。何况其余。为化十地而现大身。浪生分别。而见自体。今者论中释云。佛经说指如须弥。为是谁也。而彼罗睺阿修罗王化身。实如须弥山量。故佛指喻化身。化量虽能为大。所化人天居土小。不应见大。故身如须弥。但是报身。此中假说为化欲界人天所现报身耳。以此远准阿弥陀佛身长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非是地前凡夫所见化身佛也

解答文中分三。初解佛说非身言。次解彼身非身言。后明所显之法。初文如来说为非体者。显示法无我。故天亲云。此说受乐报佛体。同彼须弥山王。镜像义故。此说报佛。如须弥山王。势力高远。故名为大。如镜中之像。智识影故。而不取彼山王自体我是山王。无分别故。报佛亦尔。以得无上法王体。故名大。而不取彼法王自体我是法王。以无分别故。有分别者。是烦恼等横心是有漏。法王离漏。法证无我。故无分别故。彼论言。若如是无有物。无有物者。无分别故。意言佛说法王所现大身。非是有漏分别之身。是名大身。彼身不利众生故。法王所现大身由证无为法无我理。无分别故。而不舍弃利众生事。彼体非体显示法体无生无作故。天亲云。若如是即名有物。以唯有清净身故。以远离有为法故。以是义故。实有我体。以不依他缘住故者。彼论意说。彼受乐报佛体唯清净身。由如是故。名为有物。所言非身。二种身。一非依他有漏之身。名为非身报身。二非恶业所为之身。故名非身。前非身者非是烦恼所缚。后非身者非是恶业所为之身。故论说言远离有为。远离有为者显佛报身。非是远离因缘之身。因缘起故。此身无为。如对法说。非是恶业之所为故。又即由此非恶业为故。所远离遍计所执。实有我体。不依他缘。自然住故。法王报身犹如镜像。非彼身。故为大身。体既非实。何更有生及实作者。然今此论及能断中说身为体。体依聚义。总说为身。体同名异。然能断中云。如有士夫具身大身。真谛本云。譬如有人体相胜大。二本无别。具身者即是胜义。具足大夫相故。大者形量大故。余本皆阙。有大无胜义。又真谛本云。如来说非有名为有身。此非是有。身初非有。故说有身。初非有者。非有漏分别。后非有者。非有为分别。名异义同。明所显法中。此显示自性身者。所证法无我理法身也。与相者报身镜像也。差别者。谓唯有漏有为之身。遍计所执实有我。身唯在所。非但依他所执二我差别。三身异故。有此三种。由内所证法无我理。所现报身而无分别。非是有漏有为之身。亦非所执实我身。故名大身

第五为离乐外论散乱中。前卷有随顺言。由顺外论。便散乱生。此有乐者。即是随顺亦不相违。准天亲论下第二校量中分二。初校量胜劣。后显胜劣所由。胜劣所由有四。初明般若居处则处胜居人即人尊施福不尔。二显般若诸佛同说非唯一佛说施福不尔。三世界等喻明施福烦恼染因般若不尔。四明般若当得法身亦成相好施福不尔。即揽此论三文。取第六观行第七供养并此第五。合为一文。彼以校量胜劣同故。合而为一。此以观行流转别故。开之为三。此论初文中经文有九。问答等。初五问答校量胜劣。正破随顺外论散乱。后四问答破如言执义。然论但解初中第五佛告之文。并解后文如言执义。真谛译本名恒河江。以在南翻。南人以河为江。如河已北。说水为河。在河已南。说河为水。说江亦尔。天亲论云。何故不先说此校量喻。为渐化众生令生信心。上妙义故。又前未显以何等胜功德能得大菩萨。故以此喻成彼功德。是故重说胜喻

同类推荐
  • 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

    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昆酬唱集

    西昆酬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皇清书史

    皇清书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round

    Arou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爱情断尽微微

    爱情断尽微微

    人生萧萧,能有几何?只是一瞥,爱得那么惊心,却又动人。虽是一瞥,却是一生.这是一个虐心的故事。婚礼只是个幌子,永远不要相信最爱的人,也许他(她)只是来复仇的。惟惟一生,断尽情笙。煎熬的是你不爱,我不放。“你说若有来生,你是否会向今生一样,对我这么包容。”“会,不过前提是我先死。”说完便吞下余惟事先准备好的药丸。
  • 一枕秋风两处凉

    一枕秋风两处凉

    世有无妄城,人妖共处。城南浮云楼,白日开门卖酒,入夜群妖毕至。——若有所得,必有所失。
  • 樱花之约!

    樱花之约!

    这本小说主要写了赵影凡误打误揰来到花心城市,与陌樱雪同班,并且青梅竹马。到了高中赵影凡从此查无音迅。直到大学突如其来的足球让两人再次遇见
  • 赠君江山一画

    赠君江山一画

    “你为什么,一定要做我师父?”凌江上,她一袭白衣,墨发飞扬,手持折扇斜倚龙舟之上,斜睨着小小年纪却冷傲如霜的少年:“因为,我可以给你想要的一切。”“包括这天下。”“嘁,天下早晚会是我的。”少年扬头:“在我长大后!”她淡笑,风华绝代。“那么,在你长大之前,为师替你守可好?”“等你长大,师父不但要给你一幅盛世画卷,还要替你娶个娇滴滴的小娘子,哈哈…”“你!”折戟沉沙秋水溟,繁花落尽君辞去。“为什么…会是师父你?”“傻小子,你不是一直不喜欢我这个师父么,从今以后,你要好好守住这片你所热爱的土地…这里不光是你,还有你父皇,你母妃…以及…师父我所寄托的全部希望…”“可是……我从未将你当做我师父,从未…”
  • 蝴蝶停在17岁:校草,你在哪

    蝴蝶停在17岁:校草,你在哪

    第一次见面被无视,第二次见面挨巴掌,第三次见面心就被偷了,霸道校草的日子也不好过呀!第一次写,多多包涵呦!
  • 术法通神

    术法通神

    这是一个浩大纷繁、云谲波诡,不一样的术士世界。在这个世界,一个披荆斩棘,惊心动魄的传奇篇章,正在拉开帷幕……
  •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微型小说·情感精华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微型小说·情感精华

    《微型小说·情感精华》精选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作家创作的经典情感微型小说。正如狄更斯说:“感情是一切人相互依存的东西。”这些名篇佳作在情感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名家的丰富情感、高雅兴趣和创作魅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微型小说的范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 感受的快乐

    感受的快乐

    生活变得怪异了,人们该怎样认识现实和把持自己的心境?怎样感受快乐的真谛?这里面有相当多的篇幅能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的快乐,无论是“花心"是什么心?多大算老?你快乐吗?还是作家,你为什么不自杀?爱情欺负什么人?城里人吃什么?……都能给您带来些许愉悦!
  • 追寻当初的我们

    追寻当初的我们

    我们竭力一切追寻的,不过是当初已经拥有的
  • 小师弟乖乖

    小师弟乖乖

    【短篇】云悠悄咪咪地接近卧房,接着猛地床咚了白悠。"小师弟,看什么书呢,乖乖躺好,你的小可爱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