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2900000012

第12章 欧阳修——四时好「之拾」

我喜欢古代的那些人,他们的才华、生活啊什么的,都喜欢。最喜欢的,当然还是他们古典的心。

古典啊,就是那种而今越来越少见的东西,树梢上,书本中,爱情里……一切的事物上都留下了她永不回头的投奔痕迹、一个浅浅的小圆窝,还余着一些暖意,而她温软的身子终究还是离开我们,悄悄离开,一点一点离开——我们就这么,开始了无依无靠。

唉,说他吧。他的一颗心有多古典呢?看看就是了。

从他古典的行文开始说吧。古典的行文没有不简洁的,而他最著名的轶事都跟行文简洁有关,譬如《醉翁亭记》的开头,由几十个字简洁到“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大概是得益于修史的经历——早年他和宋祁合修《新唐书》,后又一人修订《新五代史》。要没有“逸马杀犬于道”如此精准的概括,只怕真的修一万卷也修不完了。而今口水汤汤的这“梨花体”那“槐花体”,对比着欧阳老师,都该自绝于人民。古人炼字炼意的程度,有的都到了玩命的地步。当然,诗歌贵在自然,千古不谬。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在别处说。

再者,他的思想古典,有一颗温柔天下的大心——他是多么杰出的文学家,又多么热爱文学,然而,读书人求见他,他从不与人谈文学,只谈论政务。他认为,文学只对自身的养生有益,而政务却常常对天下百姓有益。他忍着自己的爱好,将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就算被贬为夷陵县令时,他也是将前任官员已经判定的刑事案卷反复审核,将这件十分枯燥的事当成了消遣。而当他看到被颠倒了黑白的案件数不胜数时,他仰天长叹:“一个荒僻的小城尚且如此,那么天下之大该有多少冤假错案啊。”于是更加专注于为百姓谋幸福而不是为自己谋政绩。他的思想在那时已经古典到不合时宜。

此外,他为师的风范简直无人可比,就算在古代也是这样,天下第一。他也的确当得起“师”这个字——孔孟之下,这样的人不多。

他是苏轼他们这一届考生的主考官,这真是苏轼的幸运,几乎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苏轼。他读东坡试卷时十分欣赏,但怕是他的同乡曾巩的,为了避嫌,他极力劝说主张将苏轼录为第一的另一位考官梅尧臣,终把苏文列为了第二。列为第二的原因也不仅于此,还因为苏文中用了一个典故,试官们谁也不知道出处,怕取了第一经不起质问。榜发以后,苏洵带着两个儿子去他那里拜谢恩师,他问起苏轼那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典故出于何书,苏轼答:在《三国志·崔琰传》的孔融注中。事后他查《三国志》还是没有查到,等学生们一起又一次去时再行究诘。苏轼说,孔融在注此传时借袁绍败后,曹操把袁绍的儿媳妇赐给自己的儿子一事,写信给曹操说,周武王伐纣,把纣王的宠姬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问典出何处?孔融说,我以今度古,想当然耳。

苏轼对他说,我用那个典故,和孔融一样。

苏轼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自己编了一个典故,瞒过了、折腾苦了恩师。然而他听了非但不怪,反而对人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又在《与梅圣俞书》这封信中同梅尧臣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还有一次他在家中同自己的儿子谈论苏轼时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宋史》中记载他“奖以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人,率为闻人。”自他之后,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五位,无一例外,都出于他的门下,使“天下翕然师尊之”,神奇到不行。同时,他对朋友也是尽心竭力的,“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这样全面的人没有理由不成为万人尊崇的一代文宗。而我们所见所遇,全是叫人身上害冷的家伙,与他相差何止万千!

最重要的,他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给自己取过两个“外号”——别号。一是醉翁,这是他被贬谪到滁州时所取的。在《醉翁亭记》里面他曾提道:“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其实当时他的年龄也才36岁左右。而他被贬的原因,说起来,也冤得很。当时,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失败,他们既然同为“左派”,因此,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之后,范仲淹被罢黜,他上疏为其鸣不平,结果却是一纸诏书路八千,况且那时又有人拿他的私生活做文章害他——国人是很善于找软肋下刀的。因此,他遭遇了事业和生活双重的“滑铁卢”,如此惨重,如此众目睽睽。

之前,他也曾被贬谪过,那时他曾与尹师鲁通信,相约到了贬谪之地后,不作“戚戚怨嗟”之语。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没有沉溺在悲伤之中,而是真的在山水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乐趣。除了写诗,他或许还放牛采猪草……谁知道呢。“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多么纷乱凶险的环境,他都分花度柳,持重从容。如此一来,又有什么美好的事物会消失不见呢?什么都没有消失不见,有的只是茂长和延续。任何恶势力都不能奈何他。所以说他是东坡的前身也有几分道理。

他的第二个别号,六一居士,则是晚年所取,也非常恰切好玩,意思是:“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以一翁老于五物间。”在政局波澜之中,能把持自己内心的平衡,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幸运。毕竟,贬谪让很多文人都钻进了一个牛角尖,画地为牢后,就再也逃不出内心的黑洞,折堕了,损毁了,一生就算白过了。他的一生却一直有着向上的挣扎。使他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坚定,都不会让自己的意志消沉。他作为师长,确实启发和引导了文坛后辈,不但在作文上,在做人上也对后辈有着沾溉——他中正,无私,对宇宙万物取一种赏爱的态度,并且在逆境里也纵声大笑。这不简单。

正是因为这样的胸襟,能让自己遇到坎坷时不会跌倒不起的气度,让他的词出现了“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的风格。喏,来看他的词。

他在词上的成就,自是比不上诗文的,在词的发展中,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对上,承接了南唐冯延巳的“深”,杀伐了同时代“野狐禅”的“野”;而对于后世的影响,概括来说,就是“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在诗人多如牛毛的有宋一代,他能独领风骚,不容易。

我尤其喜欢他晚年重回颍州时所写下的《采桑子》十首——谁不喜欢诗人们晚年的作品呢?它们多么成熟,像青青的麦苗结成了沉甸甸的穗,文气横溢而朴拙。而无论为文、读书、写字或者做其他事,几近完美或者有自身风格的,其起始和终结之间都有一股气——如同人的筋脉似的,看不见却充斥整篇文字、读书过程、笔画连接之间或者做事的各个环节。

相比较而言,他最有名的词莫过于那一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被世人用滥,有时被曲解——哪里仅仅是今天人们以为的“情痴”呢?多么整、多么厚的一句人生况味被解释成了哼哼唧唧。他若在天有灵,一定后悔写这一句——不如没有。

这大概是因为他早年的豪兴更为浓烈,所以词作也显得疏放沉着。在历尽繁华之后,再次回首当年,笑看风雨的沧桑感褪去,反而会更安静和开阔。

他是以余力来填词的,之于他,词只是游戏之作而已。他的文章和词有点像莲子银耳粥:文章—莲子—紧致内收,静如处子;词—银耳—四张大开,动如脱兔。而两者融合,常常彼此渗透,却不失本体风度。

他的词的确情调奔放,气势沉雄,同时也很肆情,很任性。还是以莲子银耳粥作比,同柳永等人的词不同,它虽也香浓,但香得清正——不是投怀送抱的那种香,而是坐怀不乱的那种。就如他待人一般“尽言而无所隐”,自是正大光明。

他笔下的西湖是回归了西湖自身的西湖。

看这一首写西湖的《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看着喧嚣的春景,靡丽的烟花,在繁华中行走的人,终是被繁华锁住了心魂,在蝴蝶织出的绚烂梦境中,迷失了方向,蹉跎了青春。而当繁华散去,还不愿从梦中醒来,到底是身留,还是心留?

他的词奔放起来无可抵挡,急躁多过沉着,虽然失于不够细腻,但如秋日晴天的朗朗大美,大可一瞥。譬如《朝中措·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虽是光阴老去速可惊,不过他仍然是“白发带花君莫笑”的人。关于“山色有无中”一句,有人看了之后,直嚷着他是近视眼。后来好心眼的东坡在他的《水调歌头·快哉亭作》之中作出了一个解释:“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这应该还是很符合那种景致的,可惜我们现在无福消受那种奇妙的体验了——首先,“鸿”就没了。他的词只是我们借此唤起那种记忆的一种小计谋而已。

他又是一个多么多情的人啊,扮女子也能扮得婉转深致,好像男人里善于演女人剧,反比女人演女人剧更美艳哀顽似的。词中有“胆小怯空房”的惹人怜爱,有“一向娇痴不下怀”的放诞,有“乱花飞过秋千去”的浓愁,有“水阔鱼沉何处问”的微凉,也有“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的温柔……一幕幕写下来,一洗铅华,宛在眼前。

择一首一洗铅华的《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小春天,清晨,眉间开阔如远山开阔,树上的花朵没有声音地落了,远行的人还没有回来,想唱首歌,又止住了喉咙……并不浓烈的笔墨,清清淡淡的描写,却有一咏三叹的情致。有点像我们信笔写在手指上的那些薄彩蔻丹,懒懒的,一点一点描过去,心里想的是写一笔兰,然后,等着它一丝一丝干透,透出光,透出亮,透出粉彩……抚过去,慢慢现出妥帖安好和盛世丰盈。

还有,“……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最断人肠的事:往事不可追,前尘不可寻。回首之处,已是断肠。可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一辈子不去凭栏,不去回首,不去追忆,不去寻找?

当然更有:“烟雨满楼山断续。人闲倚遍阑干曲”那种婉转的情思,说不清,道不明,就连词的主人公她也是欲说却无处可说吧。这和后来少游的“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的情致很类似。不过,后者将那种欲语还休的悲伤翻唱得更深婉,更无奈,更不留痕迹。

例子是举不完的: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年年花落花开,岁岁月圆月缺,只是那人已不知去了何处。俯瞰山水茫茫,众生芸芸,却是知心人难求。奔放的相思中,自有一般凄婉处,是别人说不得的。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这首《采桑子》特别要说一说,是他晚年的作品,并不属于西湖组词。通篇沉郁顿挫,对比先时,又是另一番人生况味了——有了叹息,是感慨,却并不惆怅。

如果有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人世的洁净美好,不计得失,不管被辜负多少次,终无怨无尤,最多惆怅地叹息一声,但就是什么都不怕,也没有人见着他的哭。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真有这种人存在吗?

唉唉,他就是啊。他什么都不怕,也不叫人见着他的哭。因此说,迷人的艺术家应当是个刘胡兰——他(她)未必生得光荣,但须死得伟大,至少要有永远遗弃这个世界的决心。

平心而论,他没有在词学方面提出革新主张,却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宋词输进了新鲜的血液,他的词作和诗文革新的精神有着某些相通之处。在《答吴充秀才书》中,他论述了文与道的关系,批评了世之学者“弃百事而不关于心”的现象,并继承韩愈“文以载道”的观点,主张文章必须明道致用。反映在词作上,表现为对词的传统题材有所扩展。比如在他之前很少有咏史怀古的词篇,而他的《浪淘沙》写的就是开元遗事: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上片极写荔枝鲜美,偏偏却生得很远。过片直点开元,只“妃子偏怜”四字,驿使们“惊尘溅血流千载”、唐玄宗骄奢淫逸误国家尽在其中。歇拍句深沉而意隽永,唐玄宗、杨贵妃已成为历史陈迹了,不由人不轻叹流年。然而,面对现实,内忧外患,他的真正目的却是为了揭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严肃的主题。词虽写得很含蓄清雅,但与《五代史·伶官传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联系现实,有感而发的咏史词,开了北宋末至南宋文人填词反映现实的先河。

绕不过去,必须提及的是,在他的词篇里,还有不少关于豪饮、行乐,以至沉湎声色的描写,性情毕现,也有轻薄之作。后人为尊者讳,很多都假借了别人的名字为作者。其实,是不必的——这些词里的他的形象,与《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的滁州太守其实是一致的;与“醉翁之意不在酒”,与他在《题滁州醉翁亭》诗中所说“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言”是一致的;与他以古典诗歌“本人情,状风物”的优良传统来反对西昆体“缀风月,弄花草”的诗风,以及啸傲湖山、流连光景,借此发现自然的美、在词里再现美的初衷也是一致的。一个人,他必是多面的,不完美的,否则,怎能被称为人?

正因为他真诚,不无病呻吟,也不掩饰——这是很重要的——他的词才具有了动人的力量。

如同许多杰出的诗人一样,他的词有极好的,也有不怎么样的;他人格高尚,也有些缺陷;他勇往直前,也心事万千……望见他就等于望见了所有堪称人的人。因此,我们才把他认作了朋友。

时光是一本巨大的相册,轻轻翻开,每一张面孔都染成了淡淡的黄。旧叙还没有话尽,却已有了永别,承诺也只能向着静、大和空虚的重山交待。所有的骄傲与失落,都将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万里层云千山雪。可是你一定知道,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怀抱一颗古典的心,也曾青衫磊落,生动鲜活,充满世俗趣味;也曾静静地眯起眼睛,任阳光落在脸上,打出斑驳的影。而当千年之后,影像消逝归入尘土,他们的诗歌却一次次走进无数人的心里,闪着光亮,输送给我们酸酸甜甜的营养;他们的生命凋敝,灵魂却在时光的岸上站成了一种永不老去的植物,日升日落,照耀绿红。

诗歌是他们的理想和爱情,也是我们的。

[原作欣赏]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蝶恋花

翠苑红芳晴满目。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紫陌闲随金轣辘。马蹄踏遍春郊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烟雨满楼山断续。人闲倚遍阑干曲。

[词人小传]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江西省吉安)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史学研究也成绩斐然——除了参加修订《新唐书》二百五十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里面多有《近体乐府》未收进的词。

同类推荐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 懂得去爱

    懂得去爱

    第二天一早,我们步行来到山脚下。在缆车站,导游问我们爬山还是乘车,我说今天本来就是来爬山的,乘缆车的不是好汉!大家同意了。我感觉空气是那么新鲜,阳光那么明媚,抬头一看,山上一片葱绿。我恨不得一下子爬到山顶。我仿佛像笼中的小鸟获得了自由,一下在冲到很前面,比导游还快很多。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三清山玩。
  •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几乎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此外,还精选了她谈建筑的三篇文章。在她的作品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交相辉映,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
  • 在世界的枝头短暂停留

    在世界的枝头短暂停留

    李银河首部诗意短章集,轻盈、凝练、文艺、超脱。退休后的李银河住在海边,安于半隐居的沉静生活,平日只是看书、写作、观影和去海边散步。每天清晨醒来,她将内心自然流露的感悟记下,经年累月,便有了这本短章集。这些自然涌流出来的思绪,是她自身存在的真实状态,也是她最真实、最重要的东西。全书分为五个篇章:鸟瞰、本色、暗火、涂鸦、归零,分别关于出世、入世、情感、写作及杂感。这些凝练、闪烁的字句,是她以半个多世纪的阅历,兼以独到的心境,对生命本质所给予的观照。
  • 就这样若无其事爱着你

    就这样若无其事爱着你

    爱情是一种遇见,不能预期,也无法等待,当它发生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是冥冥中的注定,还是前世今生的轮回?有些人注定只是匆匆的过客,而有些人,却会一步一步融入你的生活,融入你的心。那是两列相向而来的火车,他在这边,她在那边,不知道对方去往何处,只知道时间在在铁轨上奔跑,带走了一些人的苹果,带走了另一些人的云朵。那美丽的女子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似乎正是为了一朵莫名其妙的云,却不想正好与他的眼睛撞了满怀。几许哀怨伴着几许欣喜的眼神,在他的心底扎下了根。因为陌生,因为转瞬即逝,因为怕失去,就宁愿不拥有……彼此相望,若无其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切从跳楼开始

    一切从跳楼开始

    一本很传统的无限流小说!使命召唤!英雄联盟!守望先锋!等等等等!这些都有我留下的弹壳!新书保证每天最少一更,间断就给我寄刀片吧
  • 乔小姐银行浮沉的前半生

    乔小姐银行浮沉的前半生

    女主乔青业,名校毕业,22岁通过校园招聘进入齐发银行,一路修炼自我、过关斩将,最终成为一行之长……18年后的今天,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回首看看身后的脚印,歪歪斜斜,做错了、错过了太多,终于决定提前“退休”,后半生过不一样的人生。
  • 名门毒女:娇妻快入怀

    名门毒女:娇妻快入怀

    丞相府大小姐云静初大婚当日被逼验身、休做下堂妇,死于乱棍之下。时光逆转,回到六年之前。一觉醒来,她发现自己拥有另一个灵魂,那灵魂穿越了千年、带着她前世的记忆为她而来!她浅笑盈盈,横扫三国!扭转乾坤!可这一世,她是谁的劫难,谁又是她的归宿?是狂傲不羁的冷面王爷,还是温柔知心的世家公子?是妩媚热情的医谷传人,还是呆萌痴情的小白皇子?本文女强男强,结局美满,过程略有些虐心。情景一:“静初,你给本王下了什么毒,让本王日思夜想,念念不忘?”某冷面王爷含情脉脉。“王爷不好意思你这毒我解不了咱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相见不如怀念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哈哈哈哈哈。”某女一溜烟不见了。“你给我回来!”情景二:“花虞,你是不是有个小名,叫树袋熊?”某女青筋暴跳。“嗯~~~树袋熊哪有伦家可爱~~”某男厚颜无耻,挂在她身上不肯下来。“你给我滚开!”
  • 大神寄宿

    大神寄宿

    两世都是上门女婿,这个不能忍,这一世我要活出真自我
  • 梦醒仙途

    梦醒仙途

    五百年前,一件神器在不周山被毁,巨大爆炸导致灵界气数尽毁。五百年后,神器之魂偶然附在了一位乡村少年的身上,从此让他走上了逆天改命之路。千秋霸业,万世功名,割舍一切,只为唯我独尊。三界之巅,万众俯首,缘起缘灭,却因不忘初心。紧握的掌心是否会得到全部?放下一切是否会一无所有?是梦是醒,仙途飘渺。是爱是恨,天道有情。凭君莫话封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我是因果法则

    我是因果法则

    叶枫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条残缺的法则,并且是命不久矣那种。“我现在成了一条快要挂机的法则,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科学的尽头是什么?神学!
  • 野老纪闻

    野老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笙歌唱尽

    笙歌唱尽

    没有人不是生命的主角,不过是苦与谁说。言曲:他的一生一共有过三个身份,言挽风的十几年简单而轻松,言曳酒的五年肆意而随心,而言曲,则从未活过。澹台青洛:我这一生从未自由过,我不曾做过自己,没想到到了最后,这个戴着面具的我还有人愿意陪着。齐朱颜: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不过是最坏的结果,亦是最好的结果。云清欢:她这一生都是错落的,到了最后,她已经不知道自己坚守的是恩情还是爱情。云倚衡:有时候我忍不住去想,就是因为他生来比我瘦弱,就夺了我的名字,夺了我的人生。澹台参前:自从父君故去之后,我每日都活得小心翼翼,我做这一切,并不是想夺回那个位置,我只是想踏踏实实地活着。……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且听我慢慢说。中短篇系列小说合集,由相同背景下的一个个中短篇小故事组成,每个篇章人物之间或有关联,各个篇章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曾经的少年与少女,过去的平凡与传奇,往昔的英雄与红颜,转眼间都已如烟雾般散去。。。这里有江湖有朝堂,有侠客有商贾,有帝王有平民,有痴儿有怨女,有深情有仇恨,有你也有我,无论是流星般绚烂,还是落叶般无闻,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 穿越之王者人生

    穿越之王者人生

    一次车祸意外,我意外穿越哦豁,这位美男居然看不起我,听说还不近美色,嘶~难搞哦!但是我要试一试。撩了半天,都看不到希望,好吧!我走了。顾某“怎么心里空空的”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娘子,你快回来吧!为夫也是“过来人”诶,对方居然也是穿越过来的看我们联手在这个时代里大干一场夫君,你文采这么好,师从何人啊“我的师傅似乎有点多啊,像杜先生,李先生,白先生……”……十全十美小慈慈,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