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1100000040

第40章

小儿急慢惊风

急慢惊风,古所为阴阳痫。急惊属阳,阳盛而阴亏;慢惊属阴,阴盛而阳亏,故阳病烦躁,阴病沉缓也。然惊邪入心,则面红颊赤,惕惕夜啼;入肝则面目俱青,眼睛窜视;入肾则面黑恶叫,啮啮切牙;入肺则面色淡白,喘息气乏;入脾则呕吐不食,虚汗多睡,而色淡黄。《经》曰:诸躁狂越皆属心火;诸风悼眩,皆属肝木。风非火不动,火非风不发,风火相搏,而成惊风。故手少阴足厥阴主之,然火盛则金伤,水失其母,而火无所畏,且木无所制,则脾上又受伤矣。

急惊风

急惊者,阳症也。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易于生热,热盛则生风、生痰、生惊。且食饮难节,喜怒不常,《经》曰:暴喜伤阳,暴怒伤阴。书曰:伤阴则泻,伤阳则惊。小儿暴喜伤乳。夫乳甘缓恋膈,又兼外感寒邪,则痰涎壅塞,郁滞熏蒸,内有食热,外感风邪,心家热盛则生惊,肝家风盛则发搐,肝风心火,二脏交争,因乃痰生于脾,风生于肝,惊出于心,热出于肺。惊风痰热四症若具,八候生焉。(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一曰搐。搐者,肘臂伸缩。书云:肝风则发搐。二曰搦。搦者,十指开合,或握拳,男握拇指,出外为顺,入里为逆,女则反之,出入相半者,难痊。三曰掣。掣者,肩头相扑,或连身跳起。四曰颤。颤者,或头或身,或手足口目,偏动不止。五曰反。

反者,身仰向后,势如反张。六曰引。引者,臂如挛弓,男左手直,右手曲为顺,否则为逆。女则反之。七曰窜。窜者,直目似怒,男眼上窜为顺,下窜为逆,女则反之。

八曰视。视者,男引睛视左为顺,视右为逆。但顺则无声,逆则有声,何也?左者,肝部也。引睛窜视者,又肝候也。以肝候而现于肝症,故无声而为顺。右者,肺部也。

不视左而反视右,是肝木乘金,金欲克木,故相争有声而为逆,更必三焦烦闷,狂叫频频,其声浮者,易治,沉而不响者,难痊,更必睡卧不宁,牙关紧闭,便坚壮热,喉有锯声。如若牙关不紧,喉无痰鸣,此发痘疮之候而非惊也。然阳症急迫,治之不可稍缓,须急截风化痰,疏通顺气,凉脏镇惊,随候加减而已,截风不可过用防风辛味之剂,以其辛能助火,能使热识,而致杀人。又不可过用脑麝等剂,以致阳亏阴盛,而变慢惊,故治搐先于截风。搐者,肝家有风,其筋不舒转而致,风去而搐自止也。治风先于利惊,惊在则热炽,热炽则生风,惊散而风自己也。治惊先于豁痰,痰塞气壅,则百脉凝滞,惊何由而散也?治痰先于解热,盖痰非火不升,热退而痰自息也。最所要者,宜于祥症处方,外感者,疏其表,内伤者,调其中,则有据之疾病既除,而无形之惊气自散。若于镇惊起见,一概牛黄、脑麝、朱砂,则反引外邪迸入,为害益甚矣。其脉弦数浮洪,其纹色红而见于风气二关者为轻,现于命关者为重。如鼻中出血者,此热已泄,易治。若口中出血,啼哭无泪,寻衣摸缝,口鼻干黑,自头至足,偏动不止,其纹三关通度,色青紫黑,或纹射甲者,并皆不治。又有一症,身发壮热,噤口切牙,宛似惊风,但发无度数,又似疟疾,此名锁肠疳,必死之候也。

慢惊风(附暑风)

慢惊者,阴症也。夫心以神为主,神以阳为用,有因久吐泻,有因暴洞泻,脾胃虚弱,亡阳而成者;有因急惊过用寒冷,以致阳亏阴盛,心神镇坠而成者;有因伤寒下早,表邪未去,元气已虚,致风邪伏内,痰壅气塞而成者;有因久嗽不已,肺气受伤,肝木无制而成者。凡脉沉细迟缓,其纹色赤而微带青紫,伸来缩去,于风关者,稍轻。

于气关者,为重。其候手足必冷,口鼻气出亦冷,十指开撒,手足螈 ,昏睡露睛,涎鸣微喘,腮间现纹紫赤,眉间唇间青黯,惊跳搐搦,虚热住来,然症属阴。治宜详察,如果无阳症,须速生胃回阳,于温暖剂中少加截风化痰,疏通顺气,镇心定魄,随候加减,便闭当使不闭,不可再轻迅攻,便泻当使不泻,仅可分利阴阳。若身热者,是虚热使然耳。如症原由急惊传变,手足热而果有阳症,不可过用温暖燥热之剂。盖小儿易虚易实,可图度用之,均平阴阳而已。若爪甲青黑者,主肝绝。目睛下陷,黑睛或无光力者,主肾绝。身额汗出如珠,不流者,是卫气已亡,心气欲绝。咬人是齿痒,主骨绝。

呕吐频频,泻遗无度,面色如土,喘急腹胀,班色紫黑,口秽唇坚,绕口青黑者,主脾胃绝。气急痰鸣,鼻管中黑,鱼口鸦声,主肺绝。舌黑,下便黑血,额颊深赤,如涂胭脂,主心绝。吹鼻不嚏,下药不得,口中有痰枯塞者,是五脏咸伤。囟肿囟陷,挖舌囊缩,啼哭无泪,眼下青纹,胃中作痛,四肢摊软,目闭失神,天柱骨倒,唇青眼红,脚心不知痛痒,咬齿摇头,拳禁胸高,心陷气喘,目睛红色,咬唇不休,赤脉上贯瞳神,风关纹色青黑,或至纯黑,直透命关,或纹射甲者,并皆不治。

又有冒暑而手足微搐,眼闭昏睡,身热头痛,面赤大渴,候与慢惊相似,此名暑风。须当解暑,不可妄投惊剂。

喻嘉言曰:惊风一症,乃古人凿空妄谈。后之小儿,受其害者,不知千百亿兆。

盖小儿初生,阴气未足,性禀纯阳,惟阴不足,阳有余,故身内易至生热,热甚生痰,生风生惊,亦所恒有,乃以惊风命名,随有八候之目。然小儿腠理不密,更易感冒寒邪,寒邪中人,必先中太阳之经,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入脑,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中,是以病则筋脉牵强,遂有抽掣搐搦,角弓反张,种种不通名目,妄用金石脑麝开关镇坠之药,引邪深入脏腑,千中千死。徒据八岁以前无伤寒之说,而立惊风一门,殊不知小儿不耐伤寒,故初传太阳一经,早已身强多汗,筋脉牵动,人事昏沉,病势已极,汤药妄投,危亡接踵、何由得至传经解散,故言小儿无伤寒也。小儿易于外感,故伤寒为独多,而世所妄称惊风者,即是也。是以小儿伤寒,要在三日内即愈为贵。若至传经,则无方以耐之矣。且伤寒门中,刚痉无汗,柔 有汗,小儿刚少,柔 多,世医见其汗出不止,神昏不醒,便以慢惊为名,妄用参 术附,闭塞腠理,热邪不得外越,亦为大害,但此金石略差减耳。所以凡治小儿之热,切须审其本元虚实,察其外邪重轻,或阴或阳,或表或里,但当彻其外邪出表,不当固其入里也。

仲景原有桂枝法,若舍而不用,从事东垣内伤为治,毫里千里,最宜详细。

百日内发搐

搐证已具悉于前矣。更有百日内发搐。凡真者不过三两次必死,假者发频不为重;真者内生风痫,假者外伤风冷。盖血气未实,不能胜任,乃发搐也。欲知假者,口中气热脉洪而不沉细,面红而不青黯者是也,治之可用发散。

慢脾风

慢脾风者,急惊传慢惊,慢惊而后成脾风,故脾风者,纯阴之症也。盖由慢惊,亦有虚热而便闭,痰塞气壅,便误为实热,妄用巴、黄,以下痰行便;或投脑、麝,以通窍凉脏,致使阴气愈盛,阳气愈虚,幸不死而成此候。又有一名虚风,因吐泻日久,风邪入于肠胃,乃大便不禁,面色虚黄,脾气已脱,真元已亏,继此发热,即是慢脾,故不必皆由急惊传至,男子以泻得之为重,女以吐得之为重,其候面青舌短,头低眼合,吐舌切牙,声音沉小,睡中摇头,四肢微搐,冷而不收,身则有冷有热,痰涎凝滞,神志昏迷,手空摸人,沉沉喜睡,逐风则无风可逐,疗惊则无惊可疗,乃至重之候,十难救一二也。其脉沉微迟缓,其纹红紫丝于风关者轻。若青丝紫丝黑丝,隐隐相杂于风关者重,于气关者为更重。治法大要,生胃养脾,回阳益志,镇心定魄,化痰顺气而已。若眼半开半合,手足不冷,二便皆难,此尚有阳症,须温和化痰理气,不可即用回阳。然亦不可因有阳症而用清凉之剂,此仅虚火往来,会成如阳症耳。若至身额汗多,频呕腥臭,泻遗黑色,气急殊常,是脾胃绝,及命关有青黑紫丝,隐隐相杂,或至射甲,纯黑色者,并皆不治。

凡诊三岁以上,须看男左女右,虎口三关。左手之纹应在心肝,右手之纹应在脾肺。青者,主惊。紫者,风邪在表。淡红者,寒热在表。深红者,伤寒痘疹,青而红者,惊热。纹乱则病久。纹细则腹前多啼,乳食不消。纹粗直射甲,惊风恶候。纹黑者,不救。见于风关为轻气关为重,过于命关,为难治。然介宾曰:三关乃手阳明之浮络,不足以候脏腑之气,且有病无病,纹色常见,难有浓淡之殊,何足辨其雷惊水惊,或风或食之确?近者习以为常,全不究脉,及考《内经》,并无三关名目,惟《脉经》云:有察手鱼之色,是概言诊法,非独小儿也。故诊小儿者,必察气口之脉,面部之色,呼吸之声,或兼察手鱼可也。但小儿三岁以下,纯阳之体,脉来周行驶而应指疾,七至为率,太过为数,不及为迟。且小儿易虚易实,动静之间,脉有变迁,故脉之七八,亦难为准,必于色候手鱼兼察可也。(寸口者,脉之大会,但小儿气血未定,其脉常大常小,常数常滑,寸口难凭。故取三关占之,亦谓此处为手太阴肺经散见之余耳。)小儿睡中惊动者,因脏腑娇嫩,血气未固,神气浮越,且多由心肾不足所致。盖天之神气在于日月,人之神气在于两目,寤则栖于心,寐则归于胃。心肾既虚,则神无所根据,气无所归,不能宁摄,故睡中惊动也。若平居闻响跳掣,睡中惊哭者,由肝肺有亏,魂魄受伤,精神失守故也。宜补肝肺,不可用惊风药治之。即惊风多是热症,盖心有热而肝有风,二脏乃阳中之阳,二阳相鼓,风火相搏,肝魂心神浮越而成矣。惟宜导去心经邪热,其惊自散。且每脏俱有阴阳,如肝气为阳为火,肝血为阴为水,肝气旺则肝之血愈衰火妄动,则水被煎熬益甚,火旺阴消,势所必至。况小儿多禀肾阴不足,虚火内动,热极生风,风从火出,非外症也。故尤宜滋水,是以最忌风药者,辛能助热,风能燥血也。忌辛药者,走散真阴也。忌惊药者,寒伤胃气也。忌泻肺者,子气虚而母愈虚也。忌伐肝者,肝未平而脾先困也。用药太温,则消无阳;用药太冷,则伤真气。截惊截搐者,未得病原之至,轻攻轻下者,何如固本之方?有余者,病气也。不足者,元气也。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故宜认患预防,斯少失矣。若至口中出血,或泻黑血,恶叫两三声者,是心绝也。

目睛反转,爪甲青黑者,是肝绝也。泻无止息者,是脾绝也。吐止又吐者,是胃绝也。

两目不开不合,忽作鸦声者,是肺绝也。口吐白沫者,是肾绝也。并四肢俱软,神昏气促,通关不嚏者,并皆不治。

慢惊者,属木火土虚也。未虚则搐而力小,似搐而不甚搐,《经》曰:木不及。曰委和其症,摇动注恐。谓手足搐动,腹注泄,心恐恐也。火虚则身口气冷,土虚则吐泻露贴,故其治合宜温补。至于慢脾,阴气极盛,胃气极虚,病传已极,总归虚处,推脾所受,故曰脾风,即慢惊传变而为极虚之候,初非别有一名也。

凡急惊手足发搐,切不可按伏,待其自定,盖风力遍行经络,自然息止不伤。夫筋乃肝之合,若一用力按束,则经络为风邪痰气所闭,气血偏胜,致成固疾,至老难治矣。

惊疳吐泻,症候虽四,其原则一。惊者,火乘肝之风木也。疳者,热乘脾之湿土也。吐者,火乘胃膈而上行也。泻者,火乘脾与大肠而下注也。夫乳者,血从金化而大寒,小儿食之,肌肉充实,然其体为水,故伤乳过多,反从湿化,汤热相兼,吐利作矣。医者,过用燥热峻攻,则去湿留热,热病生焉。或谓小儿纯阳之体,多以清凉施治,其说亦误。盖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天癸者,阴气也。阴气未至,故曰:纯阳,原非谓阳气有余之论,特稚阳耳。稚阳之阳,其阳几何?使阳本非实,而误用寒凉,则阴既不足,又伐其阳,多致阴阳两败脾肾俱伤,又将何所倚赖,而望其生长耶?!故贵宜审其禀赋,阴阳偏盛,而济之以平,斯无弊矣。

急惊多在初病,尚为实症。或因惊触,或因风热,或因痰热,或因食郁,随所因而施治,佐以惊门类药,从标清理。至于慢惊、慢脾,用投治未当,由客病而累及本病,客邪之去期难定,根据希之元气无几,苟罔顾本却邪,犹徒宅而忘身矣。此时绝不可用惊门类药。脾虚者,力补脾元;阴虚者,力滋真水;虚火旺者,甘温退之;虚寒甚者,温补保之。正气得力,微邪自解。治客病者,以其元气未甚虚,不必便为瞻顾,去病以保命也。扶正气者,以其元气既甚虚,不容再有迁延,以致命也。治病而罔顾人元气,徒存治病之名,而无保命之实,噫嘻。

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盖内有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也。

论五痫(儿科)

五痫,皆先天元气不足而成,须以河车丸、八味丸、十全汤,久服方愈。设泛行克伐,清热化痰,复伤元气,则必不时举发,久而变危,多至不救。故其所发,必在劳役恼怒之后,火升猝然仆倒,心虽为君王虚灵,至此有邪停滞,而灵气不能为之用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都市之冥河老祖

    都市之冥河老祖

    冥河老祖的记忆碎片 邪剑仙的邪恶力量 原生的灵魂 三者融为一体,共同铸就了陈逸的辉煌人生,他望着那繁华的世界,眯着眼:“既然这个世界没有神仙上帝,那么就由我来当上帝吧!”这是一个上帝调教人间的故事。
  • 天下独焱

    天下独焱

    缥缈海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大陆,天宇大陆便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大陆。没人知道缥缈海有多大,但人们都知道在缥缈海之上,有一块巨大的大陆,名曰,虚空大陆。
  • 战神之斗玄天

    战神之斗玄天

    一个繁荣的世家,一名天赋异禀的少年,原本只是为自己、为家人而战,可随着修炼之路上发生的种种事件,一个个可怕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等待少年的将会是更大的挑战。
  • 宇宙间的大冒险

    宇宙间的大冒险

    一个普通又有点二的人的星际冒险之旅,是这样的。“你想成为星河间的霸主吗?”“不想”“那你想成为众人敬仰的神祇吗?”“不想”“那么,你想成为能让世间恐惧的恶魔吗?”“不想”“你想……上天吗?臭小子!”“不想……而且上天的话,我会。”“这也不想,那也不想。那你为什么唤醒老夫?”“嗯……他们都说你是无所不能的,并且说你沉眠之后会非常的难叫醒。所以,我就想试试看,有没有那么难叫醒。”“就为了这个?”“对呀,要不我把你叫醒干什么?”噗……“气煞老夫”
  • 迟来的爱人

    迟来的爱人

    一段迟来了16年的爱,男女主角经历好好多好多的事情。终于在一起了
  • 最后一个活人

    最后一个活人

    世界上突然所有的人都突然消失会怎样你是会去寻找真相,还是在家做吃等死。而我就真真的经历过这些,一个任何生灵都没有的时期,那么的孤独,那么的恐慌。我去寻找真相了,在这一段路上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你肯定会喜欢的。故宫入夜后的禁卫军,发电厂里的老太岁,河北乡间的驴幽灵···下面就是我的真实故事,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活人,叶文俊···
  • 阴历七月十六日的纸飞机

    阴历七月十六日的纸飞机

    单亲家庭长大,爸爸像个虚有的符号,妈妈像个视察的领导。保姆罗丽丽是妈妈的“高级秘书”,她和妈妈抱养的弟弟在家相依为命。和同学放学玩纸飞机,一架纸飞机,无意间砸中一位翩翩少年。机缘巧合成了她家的男房客。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三千世界之天方域

    三千世界之天方域

    桃源之外,群国并起,一人带一队,定天下。
  • 天道破奴

    天道破奴

    杨灭本是护国公府最卑微的底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闻大夏龙雀刀的刀魂能让人获得天赋,给人破奴的力量。于是,便开始谋划起来……
  • 观心诵经法记

    观心诵经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